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遠程教育的學習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待于加強
從1999年教育部批準實施"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以來,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在辦學規模、網絡資源建設、教學管理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步更新,但從試點學校的辦學實踐來看,仍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對開放教育認識不清,對網上教學茫然不知所措;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還嚴重依賴任課教師,不能充分利用多種媒體資源;對互動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向教師提問,不主動與教師溝通,缺乏網上學習參與意識;學習態度不端正,厭學、棄學、作弊現象時有發生;等等。這些問題說明,部分學生還沒有很好適應開放教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學校如果不加強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不及時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方面的問題,長此以往,不但會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還勢必會影響到遠程開放教育模式的長期發展。
2 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盡管在開放教育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涉及到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市場經濟環境對教育形勢的影響以及全國和地方遠程開放教育系統的整體性發展等多方面因素,但根據試點學校的教學基本要求,從學習者方面來說,學生要從自我做起,強化自主學習意識,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教師在導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 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外在的條件再優越,也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真正起作用。學生自己不主動、不配合,再全能的老師、再豐富的資源,也難以發揮其有效作用。
首先,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模式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教育。開放教育學習的第一課,教師就要講解《開放教育入學指南》,不要流于形式,而要讓學生真正認識開放教育的性質和辦學特點,在學習觀念上實行根本轉變。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之前,要了解和熟悉電大開放教育新的學習環境,建立與開放教學模式相適應的新的學習理念,了解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資源特點、學習支持服務方式和教學管理措施等,做好相應的心理和學習準備,牢固樹立質量觀念和刻苦學習的思想,樹立正確的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要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方面下功夫,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任何年齡、任何職業,知識的獲取都是無止境的,知識的提高也都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下的自主學習,就是要讓學習者在教育者的指導下,依據一定的多媒體資源,通過多種途徑,自主獲取信息、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網絡環境下的現代遠程教育不再是面對面的師生交流,教師不再以講授為主,主要是起"導學"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和中心。學校也根據課程的專業性和難易程度安排一定的面授課時,但在職學員占絕大多數,工學矛盾突出,個別學生的面授課時也難以保證。教學過程中的這種師生分離狀況,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首先樹立和加強自主學習意識。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遠程教育這種學習形式將沒有任何意義。
其次,教師要重視和把好質量關,客觀上給學生施加一定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變壓力為自主學習的動力。質量是教學工作的目標,也是學校生存的根本和發展的根據。為確保教學質量,電大辦學必須實行"寬進嚴出",嚴格考試制度和考試紀律,嚴格畢業論文審核制度,控制及格率和畢業率,使學生有學習競爭意識。開放教育的本質是要人人都享有終身教育的權利,盡量取消種種對學生學習的限制和障礙,但不意味著開放教育不再需要教師的督促、檢查和指導,考核仍是重要的教學評估手段和教學質量保證措施。學生的課程成績由形成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成績合格者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教師不再是手把手地教學生,那些在學習上惰性十足、想要投機取巧、蒙混過關的學生不能再抱有任何僥幸心理,而必須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自主學習的自覺性。為此,課程考試和畢業論文的審核必須嚴格,不能放松放寬,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開放教育模式下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教師的態度和期望對學生會有很深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一旦理解了教師的良苦用心和開放教育的辦學模式,會從被動地學到自己想學,從而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 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技能
具備了自學的觀念,還要具備自學的能力。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對今后不斷地獲取知識和提高自身素質將是非常有益的。 學生學會自學,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也是電大遠程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遠程開放教育,普遍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為學生選擇專業、教師、課程和自學方式提供了多種可能和條件,也比傳統的課堂教學增加了許多趣味性。按照教育部《關于開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工作的通知》,能被確定為試點教學點的電大教學單位必須具備必需的基礎條件:有較好的師資隊伍、較高的教學現代化水平、較強的教學組織與管理能力,教學支持服務系統健全、考試管理嚴格、教學質量較高,有較好的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能夠運用計算機網絡及其他現代化手段開展教學和管理,??圃圏c單位2-3年內建成功能完備的互聯網站,本科試點單位具有或年內建成功能完備的互聯網站,實現網上教學輔導。
經過近10年的試點單位教學實踐,教師經過培訓和長期實踐,已基本熟練掌握并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但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培養還應進一步強化。首先,學生在進入開放教育的正常學習之前,教師先要引導學生了解所學專業、課程的特點、了解有關專業的教學計劃和實施細則,要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擇專業,自主地、合理地選擇學習課程,并能按照學習計劃和進度,制定出符合個人特點和實際的自主學習計劃;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及時獲得學習支持服務。學生要想輕松進入網上學習,就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組成,掌握計算機文字處理和網絡學習的基本方法,學會運用電腦網絡等多種媒體和教學信息進行自主學習。網上學習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求學生知道怎樣登陸在線平臺、怎樣點擊瀏覽資源、怎樣進入直播課堂、怎樣提交作業、怎樣發帖參與網上討論,還可使用E-mail和qq與老師交流。這些基本操作技能并不難掌握,只要具備一網的計算機就能實現,但在偏遠地區,學生不能每人一部電腦,也不能經常上網,就要經過教學點專門的培訓和組織集中上網學習。熟能生巧,一般來說,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在經過一、兩個學期的學習之后,就能比較熟練地運用各種操作技能了。此外,學生還可通過電話答疑、收聽廣播電視、參與小組討論等多種學習形式來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3 重視培養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
試點項目實施以來,特別重視師資隊伍的培訓和教學媒體資源以及各種支持服務體系的建立完善,而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的研究還過多地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不強,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落實。
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完全由學生自學,師生雙向互動,缺一不可。在遠距離開放教育中,只有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支持服務,才能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教與學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反饋。在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教學服務功能得到了擴展,閉路電視系統、計算機網絡等電教設施更加齊備,學生不進入課堂,也能觀看電視直播、CAI課件,在家里使用音像教材,登陸互聯網瀏覽、查閱有關教學資料和信息,參與網上答疑和討論。在教學過程中,試點電大應建立學生個人檔案,詳細記載學生個人上網信息,督促學生參加面授,統計學生電話、郵件交流次數,通過多種形式記錄學生反饋學習信息。除此之外,還應該多給學生補充閱讀材料和視聽材料,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報名注冊、取得學習資格之后,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身學習需要和個人實際情況,自主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根據教學計劃規定的培養目標要求,利用學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課件等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積極參與面授輔導、網絡教學輔導、網上討論,通過電子信箱、電話、雙向視頻系統和收看電視直播課堂等手段開展個體化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完成作業。遇到問題和難題,學生可直接通過電話、qq等方式與指導教師聯系,也可在網上課程討論區、公共討論去、網上答疑室等區域發貼,與教師和其他學生共同參與討論。通過自我測試對自己進行學習評價,并及時調控,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學習。總之,學生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主動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協作,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問題,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增強與教師的互動性。
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教師的作用是"導學",而不是替代學生。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和思考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條件,合理安排時間,預習、自學文字材料,要充分利用網上各種學習資源,及時完成作業,參加自我測試,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難點,以便集中提問。教師要逐步培養和充分肯定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鼓勵學生登陸在線平臺,對在平臺上留言和提問的學生要給與及時答復,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使學生能盡快適應電大在線這種網上學習和網上交流的方式,逐步養成定期上網瀏覽教學資源、和教師互動的好習慣,改變學生盲目學習的狀態。學生只有樂于參與、主動學習,教師的教學才能真正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 陳大柔."網絡高教:中國高等教育模式的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 .2001,3.
[2] 黃榮懷,周躍良"關于遠程學習的特征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3,3.
[3] 肖河"關于學習能力培養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 .2000,10.
[4] 楊云"現代遠程教育中學習者的主體性與自主學習"[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0,2
[5] 羅艷芬、陳小異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與遠距離教育"[J]《現代遠距離教育》.1998,2
【關鍵詞】開放遠程教育 英語學習者 母語 負遷移 對策
一、 引言
語言遷移是指“由于目的語與先期習得的其他語言之間的相似點或差異而產生的影響”。(Odlin,1989)遷移可以分為兩種:正遷移和負遷移。如果先期習得的語言能夠促進目的語的學習,這種影響稱為正遷移。如果先期習得的語言干擾或阻礙了目的語的學習,這種影響則稱為負遷移。
在外語學習中,母語的遷移是不可避免的,對成人英語學習者而言尤其如此。在多年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的英語學習者母語負遷移的問題極為突出。他們往往缺乏英漢思維方式差異的基本概念,難以擺脫漢語思維定勢的干擾,嚴重影響了其英語水平的提高和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文獻回顧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表明,母語遷移是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世紀40、50年代以來,國內外的母語遷移研究者們借助于對比分析和實證研究對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各種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李柯平(2005)從思維方式、詞匯、句法、語法四個層面對母語負遷移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減少母語負遷移對英語寫作產生干擾的有效方法。
母語思維對二語學習的影響一直是二語習得研究的一個熱點課題,尤其集中在母語思維與二語寫作關系的研究上。王文宇、文秋芳(2002)采用有聲思維、回顧、訪談等方法,記錄了 16名中國大學生在一次英語寫作任務中的思維過程,對此過程中的母語思維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王文宇、文秋芳(2002)在論文《母語思維與外語作文分項成績之間的關系》中計算了寫作過程中的母語思維量,對母語思維量與外語作文成績進行了相關分析。母語思維量與作文總體成績之間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這兩個變量呈負相關。由于外語閱讀是復雜的心理過程,直接觀察有很大的困難,因此關于母語思維與二語閱讀關系的研究很少。
雖然國內有關英語學習者母語負遷移問題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大多以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英語學習者的針對性研究有限。
三、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通過搜集寫作文本與口語作業、個人訪談等方法,對母語負遷移造成的失誤進行定量與定性分析。研究試圖解決以下問題:1)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英語學習者母語負遷移現象的出現頻率如何? 2)英語學習者母語負遷移的錯誤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3)應對母語負遷移現象有哪些對策?
參加本研究的對象為上海電視大學2009級(秋季)、2010級(秋季)開放??粕虅沼⒄Z專業兩個班級的學員以及2009級(秋季)開放本科英語專業的部分學員。學生共計70人,寫作文本與口語作業共計130份??谡Z作業的主題有My College Life,How to Stay Healthy, My Favorite Foods等,作文題目有Shopping,Mass Media等。
首先,將樣本中母語負遷移的錯誤全部挑出,然后進行歸類和分析。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英語學習者語言錯誤較多,集中表現在詞匯、詞法、句法等方面。其次,對個別學生進行訪談,從而對樣本的分析研究進行補充。
四、研究結果分析
(一)詞匯層面的負遷移
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詞匯層面母語負遷移的錯誤總計44處。錯誤主要表現在詞語搭配與詞性使用等方面,詞語搭配方面母語負遷移的錯誤更為嚴重。
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搭配方式和表達習慣。但是,由于成人學習者英語水平有限,不能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因此用英語遣詞造句時他們往往采用漢語的思維方式。這造成了詞語搭配方面頻頻出現母語負遷移的錯誤。如:
I've determined to learn more knowledge.
該句是母語負遷移的典型錯誤。學習者往往想當然地將“學習知識”翻譯成“learn the knowledge”,殊不知英語中與knowledge搭配的動詞應該是acquire、obtain、gain等。
詞性變化時,由于英語單詞需要改變詞形而漢語詞匯的詞形常常不變,因此學習者在詞性使用方面經常出現母語負遷移的錯誤。如:
Cell phones can keep us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very convenient.
(二)詞法層面的負遷移
據不完全統計,詞法層面母語負遷移的錯誤總計36處。錯誤主要表現在名詞的單復數、動詞的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的使用、介詞的使用、形容詞和副詞的使用、連詞的使用等方面。其中,非謂語動詞的使用和介詞的使用等方面母語負遷移的錯誤尤為突出。
在時態方面,漢語是通過狀語來體現,而英語則是通過謂語動詞的變化來體現。由于母語的干擾,學習者常常忽視時態變化或時態使用不當。例如:
He was a soldier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此外,由于漢語句子多用主動語態而英語中多用被動語態,學習者在語態方面也容易出現母語負遷移的錯誤。例如:
The fridge must put into the kitchen.
非謂語動詞在英語中是一項重要的語言表現形式,它與漢語動詞的使用習慣大相徑庭,因此母語負遷移的現象頗為明顯。例如:
I often go to shop with my good friends.
(三) 句法層面的負遷移
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結構形式嚴謹,注重運用各種顯形的關聯手段達到語法形式的完整。常使用連詞將句子銜接起來,并特別強調句子成分之間的平行、從屬等關系。而漢語結構形式比較松弛,關聯手段是隱性的。由于兩種語言的這種差異,句法層面的母語負遷移也極為明顯。據不完全統計,句法層面母語負遷移的錯誤總計67處。錯誤主要表現在主語的使用、謂語的使用、句子結構、主謂語一致等方面。其中,句子結構方面母語負遷移的錯誤非常突出。
在漢語中無主句比比皆是,但是在英語里句子一般都需要主語。學習者常常寫出或說出英語的“無主句”,正是受到漢語的負面影響。如:
And also spend some time reading books.
句子結構方面母語負遷移的錯誤極為嚴重。受漢語影響,學習者經常寫出多個謂語并列的句子。如:
We can use it watch some entertainment news.
(四) 隨著英語水平的提高,母語負遷移減少
根據個人訪談,英語水平差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更頻繁地使用漢語思維,并且經常出現錯誤。顯然,母語對第二語言的習得產生了干擾或阻礙,母語負遷移現象更加明顯。相比而言,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英語語感,能夠避免常見的母語負遷移的錯誤。
五、教學對策
(一) 增加語言輸入,培養英語語感
根據Krashen的輸入假說,“外語學習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接觸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教師的任務是提供這種輸入,降低學生的焦慮,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這樣,語言就會自然習得。”對英語非母語的中國學生而言,學習英語的環境以漢語為主。除了課堂,應用英語的機會很少,這導致英語輸入不足。他們需要經常接觸地道的英語原版材料,保證大量的語言輸入,從而培養自己的英語語感,形成英語的思維習慣。語料庫也有助于學習者增加地道英語的輸入。BNC和Brown等英語本族語語料庫能使學習者感受到本族語者使用的英語,強化學習者對地道英語的感知和記憶,從而減少負遷移錯誤的產生。
(二)注重英漢語言對比,減少母語負遷移
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的英語學習者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固然有工學矛盾突出、機械記憶力減退等劣勢,但是也具有理解力強的優勢。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注重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幫助學習者更明確地認識到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從而在英語表達中減少母語負遷移的現象。
(三) 提高漢語水平,促進母語正遷移
雖然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英語學習者母語負遷移的問題極為突出,極大地干擾了其英語水平的提高,但是不能就此否認母語的正遷移作用。母語表達能力出眾的學習者往往也擁有更好的外語表達能力,這應該歸功于母語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研究表明,母語能力可以遷移到二語寫作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認識到母語在英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努力提高漢語水平,從而促進母語的正遷移。
結語
通過搜集寫作文本與口語作業、個人訪談等方法,本次研究對母語負遷移造成的失誤進行了定量與定性分析。研究發現,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英語學習者母語負遷移的問題較為突出。母語負遷移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詞匯層面、詞法層面與句法層面。筆者嘗試提出若干對策,旨在幫助學習者減少母語的負遷移,促進母語的正遷移。
【參考文獻】
[1]Kras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Ltd,1982.
[2]Odlin Terence. Language Transf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蔣冰清. 成人英語學習中母語負遷移現象論析[J]. 中國成人教育,2007(8):185-186.
[4]李柯平. 中國學習者英語寫作中的母語遷移現象[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 2005(5).
【關鍵詞】開放遠程教育 漢語思維定勢 差異 策略
一、引言
思維定勢是指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的經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律,在反復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模式。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的英語學習者語言錯誤頻繁,這大多與其漢語思維定勢有關。在英語學習中,過硬的雙語能力固然必需,但是對英漢思維方式差異的意識和敏感尤為重要。如果忽略原語和目標語之間的差異,語言輸出時就容易囿于原語思維方式,出現漢語式英語(Chingish)。
筆者嘗試分析漢語思維定勢造成的詞類使用、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種種錯誤,并提出應對這些錯誤的策略,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二、漢語思維定勢的種種錯誤
(一)詞類使用上的漢語思維定勢
詞類使用方面的漢語思維定勢集中表現在詞語的搭配和詞性的使用等方面。
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搭配方式和表達習慣。但是,成人學習者由于英語基礎欠扎實,缺乏英語語感,在英語表達時更多采用漢語翻譯成英語的方法,這導致詞語搭配上出現大量錯誤。例如:
1. I have learnt a lot of knowledge from home and abroad.
“學習知識”是漢語思維定勢的一個典型例子。學習者往往想當然地將其翻譯成learn knowledge,殊不知英語中這樣的搭配是錯誤的。地道的搭配方式應該是acquire knowledge或者obtain knowledge.
此外,由于漢語詞匯詞性變化時詞形常常不變,因此學習者在英語表達中頻繁出現詞性使用上的錯誤。例如:
2. Exerc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keeping us health.
此句需要形容詞詞性,但是學習者的漢語思維定勢讓他們錯誤地使用了名詞詞性。
3. I must keep myself confidence and believe the future.
(二) 詞法上的漢語思維定勢
英民族的思維注重客觀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因而他們對主體和客體有著嚴格的區分,而漢民族的思維往往以人為中心,一般對思維的主體和客體不加區分。表現在語言上,英語中主動與被動兩個范疇涇渭分明,多用被動語態,而漢語中句子的語態呈隱含式,常以有生命的名詞做主語,多用主動語態。如果受到漢語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習者往往會在語態方面出錯。例如:
4. This football world cup hold in South Africa.
在時態方面,漢語是通過狀語來體現,而英語則是通過謂語動詞的變化來體現。受到漢語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習者常常忽視時態變化或時態使用不當。例如:
5. I played basketball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該句中,學習者顯然混淆了一般過去式和現在完成時的用法。
三、應對漢語思維定勢的策略
從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如果忽略英漢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英語表達中就容易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影響表達的質量和效果。筆者試提出以下策略,以克服漢語思維定勢對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英語學習的負面影響。
第一,教學中應注重英漢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差異的指導。鑒于學習者漢語思維定勢的現象較為普遍,教師應當有意識地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幫助學習者更明確的認識到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從而在英語表達中對英語的思維習慣有更高的敏感度。
第二,學習者加強英語語感。根據當代生成語言學理論的觀點,語感是人腦的某些先于經驗的結構在后天語言經驗的誘發及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語言規則轉換生成系統。我們知道,語言過程是一個思維過程。就本質而言,人們對這種思維方式的掌握過程其實就是對語感的培養過程。學習者只有大量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并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有可能逐漸培養并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語感,形成英語的思維習慣。
第三,增加地道英語的輸入。根據Krashen的輸入假說,“外語學習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接觸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教師的任務是提供這種輸入,降低學生的焦慮,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這樣,語言就會自然習得?!陛斎敕绞桨牶妥x。經常接觸地道的英語原版學習材料,保證大量的語言和文化輸入,才能為英語聽、說、寫、譯和跨文化交際水平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排除漢語思維定勢的干擾。
四、結語
由于開放遠程教育模式下的英語學習者常常拘泥于漢語的思維方式,所以造成諸多漢語式英語的語言錯誤。他們需要重視英漢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不斷努力,從而縮小直至完全避免漢語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關鍵詞:旅游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實踐
作者簡介:李瓊(1975-),女,湖南邵東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經濟、旅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1;G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65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6-155-03
一、前言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及旅游業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始,各大高校相繼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并開設了旅游英語課程,從而開始了對旅游英語的教學和研究。本科旅游院系旅游英語課程教學普遍存在重理論、忽略應用課程的問題。宋鴻立認為旅游英語教學的發展和成熟需要在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上不斷探索和改進,提出了保持旅游英語應用性課程和旅游英語學術性課程的平衡的觀點。[1]黃庭月在對河南省 30 多所高校和旅游學校的旅游英語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后提出:旅游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上,在教學中應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課時分配上要向實踐和實習課傾斜,在考試方式上要靈活多樣。[2]王曉宇認為本科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旅游英語教學與實踐脫節,教學手段缺乏創新,考核方法陳舊,提出了選擇注重旅游基礎知識和實用性的教材、采取項目化教學方法等改革措施。[3]于萍提出旅游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中存在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手段、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師資方面的缺陷,應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構建 “旅游+英語”無縫銜接的目標體系、職業能力導向的運行體系、軟硬件雙向發展的保障體系[4]。
二、旅游英語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英語》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是一門以旅游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專門用途英語,不但理論性強,還兼具實踐性、專業性、綜合性,內容既涉及旅游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如旅游業、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資源、飯店、旅游交通等,又涉及社會文化知識,如歷史、地理、宗教、飲食等。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在2003-2006級旅游管理專業(??茖哟危┮呀涢_設了三屆《旅游英語》課程,兩屆全院性公選課,并在2007-2010級開設了四屆本科《旅游英語》教學。旅游課程建設起步較晚,經驗的積累還在初級階段,基本上是按照傳統的理念教學,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脫節現象。從已經進行的教學和教學效果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教學目標與旅游行業要求不相匹配;
2. 教學內容以旅游學基礎理論知識為主,沒有突出旅游英語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3. 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以教師主講為主,缺少教學交互性;
4. 校內實訓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條件落后,難以滿足導游英語、飯店英語的實踐教學開展;
5. 教學資源不豐富,缺少必要的旅游英語方面教學音像參考資料(如國內著名旅游景區、景點音像資料)和關于旅游方面的書籍;現在使用的教材是全國通用的版本,具有普遍性,而具體性、針對性和地方性相對不足;缺乏模擬導游課程的教學課件;缺乏包括行業標準、專業英語、試題庫、自測系統、專業視頻、案例集、實訓手冊等在內的,與課程教學、實際工作崗位相關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
6.教學考核方式單一,只采用了筆試和口試兩種形式。
三、旅游英語課程實踐教學的創新
實踐教學是培養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針對旅游英語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這一現狀,從2009年開始該課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從調整課程培養目標出發,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具體來說是將創新教學模式、模塊化實踐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方式,以期真正實現課程的培養目標。
1. 調整實踐教學培養目標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涉外性,涉外旅游從業人員應當具有突出的口語、書面表達能力,因此旅游英語課程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在旅游職業范圍內使用英語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包括專業素質、崗位素質、基本素質)和旅游英語應用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際能力、聽說讀寫譯能力)為核心,以職業道德修養和職業行為習慣養成為主線,幫助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包括英文導游證書、星級飯店職業英語等級證書)。
2.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根據專業和課程培養目標,在教學模式上進行適度的改革與創新。首先在課時分配上,旅游英語課程原本開設兩個學期,分別是第五學期72課時、第六學期54課時,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周的《英語導游技能訓練》專題實訓周,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掌握英語導游技能和通過英語導游資格證考試。其次是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在校內,成立了導游之家、英語導游俱樂部;在校外通過與婁底市旅游局、婁底市旅行社聯盟合作,在鞏固已簽訂協議的婁底市中青旅、婁底市華天國旅、故居管理處、婁底市九龍華天大酒店、婁底市清泉大酒店、婁底市東方明珠大酒店等十多家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又積極聯系外地大中小型旅行社和涉外酒店,目前業已與韶山市春秋旅行社、長沙華雅國際大酒店,北京泰和順餐飲公司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構建了由模擬仿真教學、見習實踐教學、頂崗實踐教學等三大部分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第三是在教學過程中,以模擬情境為載體、以旅游專業實訓室為支撐、校內外實訓基地補充結合的方式,將實訓教學內容分別穿插在校內實訓基地以及星級酒店、餐飲企業、旅游景區等校外基地。通過課內外實訓(實習)并舉、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實踐教學模式,實現課程教學、實踐一體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模塊化實踐教學內容
旅游英語實踐教學內容既要有學生在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有職業導向性,其廣度和深度要適中。我們將實踐教學內容按就業崗位群分成了導游英語、酒店英語和旅游英語應用文寫作3個模塊,分別開發了相應的實踐教學資源。
4.豐富教學資源建設
旅游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因此其教材不同于普通的基礎英語教材,必須與旅游環境相結合,突出地方性特色。在教材選用和講義編寫過程中,考慮崗位技能要求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因此,我們結合湖南省的實際,編寫了以英語導游技能訓練為核心內容的《旅游英語》校編講義;購買了豐富的教學音像參考資料(如北京、張家界等著名旅游景點景區音像資料)和書籍;制作了大量的模擬導游課程教學課件;建設了與課程教學、實際工作崗位相關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
5.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
運用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的建構主義理論,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5]。第一是引導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如課文涉及有關旅游接待部門時,我們會提前讓學生對酒店的分類、酒店接待業的崗位設置、職責要求和接待業設施進行了解,并對不同類型酒店的崗位設置、職責要求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由于學生們了解的信息各有側重,通過課堂上相互交流,學生們會對該話題的了解更加深入,知識的建構也更加完善。第二是提倡學生多途徑搜集學習資料。圍繞教學內容,提倡學生借助網絡、教學光盤及各種社會資源,去搜集并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加深對相關主題的理解,建構新的知識結構。這一學習方式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第三是運用情景教學法,進行課堂模擬表演。在課堂上,我們運用多媒體和直觀道具,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習重點,設法創設各種工作情境,讓學生沉浸在各種模擬旅行社或者模擬酒店的場景中進行表演練習。如地接導游的接團服務、沿途導游服務、景區講解員進行現場導游和講解服務、酒店前臺接待客房預訂、樓層服務員的叫早和開夜床服務等不同的情境。學生們通過交流和相互配合,自行編寫臺詞和分角色扮演。由于模擬情境能較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較好的鍛煉,教學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6.考核方式多樣化
平時成績方面,針對不同的任務形式,要求學生提交不同形式的作業,如錄音、錄像等音視頻作業和圖片、幻燈片、文本等文本作業。在考試考核方面,為了避免應試教育考試,突出對旅游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查,我們運用了多樣化的考核形式,運用筆試、口試、閉卷、開卷等考核方式,進行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練習、實習實訓報告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綜合評價考試模式的探索。
四、實踐教學效果
通過對旅游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和實踐,我們認為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得到較大提高。如英語導游技能專題訓練的開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了相關業務流程,鍛煉了相關技能,提高了英語導游資格證的通過率;各種實踐資源媒體的開發和靈活的組織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形式的實踐作業,如錄像、圖片、幻燈片等,將學生的這些作業通過網上教學平臺展示出來,可以給其他的學生有益的借鑒。
通過近3年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我們從調整課程培養目標出發,創新教學模式,模塊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旅游英語應用能力和學習自主性有所增強,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實踐教學偏重于導游英語方面,對酒店英語的口語應用訓練仍然不夠;寫作訓練模塊的教學資源不夠豐富,訓練力度不夠;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有待加強,在做景點解說時,解說詞抄襲較多,缺少原創。針對這些不足,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開發適合酒店模擬情景的實踐教學資源,豐富旅游應用文寫作資料,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旅游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宋鴻立.高校旅游專業英語的應用性和學術性的平衡[J].中國成人教育,2007,(05)
[2] 黃庭月.河南省旅游英語教學的反思與展望[J]. 商場現代化,2007,(04).
[3] 王曉宇.探析本科旅游英語教學改革[J].遼寧經濟,2009,(08).
關鍵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改革;創新能力培養
目前,人類社會已進入全信息時代,社會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在不斷提高。我校屬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可以分為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四種類型。根據我校已獲批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單位,并正在籌劃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申報為2013年新增培養專業的情況,我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定位于工程應用型。
一、指導思想
通過走訪學習了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確立了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指導思想:以創新意識培養為先導,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加強學生工程訓練和設計能力培養為重點,構建“基本知識—綜合能力—工程應用—創新意識”的階梯式實踐教學培養模式。
二、具體實踐
1.實驗和課程設計方面。實驗是底層也是基礎的實踐能力培養手段。包括從通識教育到學科基礎知識體系,到專業方向知識體系,再到創新能力培養等所有知識領域的課程實驗。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驗室組織結構圖如圖1所示。實驗類型有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一方面,為了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本專業增加了實驗課時,達到了276學時(由表1可見);另一方面,為了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實驗項目中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達到了85%。
課程設計作為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學完課程后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設計實踐的一種實踐教學形式,一般由教師出題、指導,學生進行設計。本專業的相關課程設計包括程單片機技術課程設計、電子線路綜合設計(低頻)、通信電子線路課程設計、通信技術綜合課程設計和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等。要求學生除了完成理論設計外,還要進行實物制作或在工程實踐中心進行模擬操作。
2.工程實踐中心方面。為了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一方面,我們利用中央財政的支持建立了信息處理與通信工程實踐中心,中心以國內外主流通信設備商(中興通訊)的實際產品為支撐,能夠實現程控交換、光纖通信、信息處理、3G技術方面的工程實訓拓撲圖如圖2所示。另一方面,選派多名專業教師到中興NC通訊和華為訊方參加講師資格培訓,要求除了掌握中興通訊設備的各種知識和使用方法,還要掌握它和其他的主流設備的區別之所在。并通過比較教學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工程應用能力。
3.實習基地方面。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實習由金工實習、電工實習、電子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5個部分組成。我校在校內建有湖南省優秀實習基地電工電子實習基地,由圖1所示的電工實訓室和電子實訓室組成。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我校還加強了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先后建設了中國電信衡陽分公司實習基地、中國移動衡陽分公司實習基地、中國聯通衡陽分公司實習基地、上海上嵌實習基地等15個校外實習基地,其中中國電信衡陽分公司實習基地為湖南省優秀實習基地。實習基地可以提供程控交換設備、光傳輸設備、數據通信設備、通信電源設備、3G移動通信等在網運行設備及嵌入式實訓,可以與校內的工程實踐中心和實驗室互為補充。實習基地不僅能為學校解決實習環境受限的困境,同時長期合作中也造就了一批優秀的“雙師型”實習指導教師隊伍,這也是學校的重要收獲。另外,我校還邀請實習基地的資深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校講座和座談,研究和完善本專業的培養方案。
4.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為了加強本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在原有的開放運行平臺的基礎上增設了兩個創新開發室,并專門設置了元器件庫,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從元器件庫借主要元件進行項目的設計開發,完成后再歸還給元件庫。通過這種形式提高了學生進行創新設計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又設立了“圓融杯”校內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成立了電子協會,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衡陽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等賽事。另外,學校也積極鼓勵教師申報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以項目育人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再者,我們鼓勵畢業班的學生利用畢業設計環節加入到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去,讓學生直接接觸科研、接觸工程。
三、取得的成績
通過科學的嘗試與探索,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該專業學生張桐等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在2011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該專業學生廖靖等獲得湖南賽區一等獎1項;該專業學生高思白的“新型廚房垃圾處理器”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另外,該專業學生還在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湖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衡陽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等賽事中取得了好成績。畢業生的培養質量也得到了各用人單位的認可與好評。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學校提高了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人才的實踐技能,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縮短了學生適應通信崗位的時間,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符合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永祥,等.應用型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3):105-108.
[2]李益才.通信工程特色專業實踐體系與實驗室建設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29):132-135.
[3]鄒曙光,等.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設和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