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河南高考作文題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9年海南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細節定成敗,整體定命運
材料一:畫《山水十二屏》賣出9.31億元價格。他的畫為何價值連城?這離不開他別具一格,追求寫意的畫風。他的畫放大10倍,能感受到小動物肢體構造上的別有用心,紋路、器官和紋理等清晰,細節把握特好;該重描的下筆如有神,該細描的下筆如點睛。
材料二:白石翁畫的蝦就仿佛是河蝦與對蝦愜意的“合象”。蝦精神狀態,本身有彈跳性透明,游動的姿勢都有很好的表現力,將姿勢“形”“質”“動”三元素柔和貫通展現出來。
材料三:齊白石畫的蜻蜓不是很大,整體看有點抽象模糊,并不很優雅生動,但放大10倍再看,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蜻蜓身體紋理和各種器官,仿佛一只真蜻蜓從你眼前經過。
對于上述材料,你是怎么看的?請表明你的態度并闡述理由。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范圍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海南2019高考語文作文預測及范文:幸福是什么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幸福是白居易《問劉十九》中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十個方面全面梳理自己的思想,你至少要儲備50個寫作論據。記得北京對幼兒園阿姨的要求是能講150個不重復的故事,你也要儲備不少于50個的作文論據,這樣才能保證你在寫高考作文時縱橫馳騁,從容應對。當然老師這樣說也不是讓你現在滿世界去找論據。一方面你可以看看學校校老師給你們訂的相關資料,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即盤活內存。那么如何盤活內存呢?李楠老師在這里教你幾招。
(一)練練小段
寫整篇文章咱們沒時間,咱們可以寫寫小段,咱們模仿“感動中國”頒獎詞的形式給心目中的人物畫像。
比如對杜甫,我們可以寫這樣的小段:“一杯濁酒,可裝下冷月低懸?哭泣爺娘,可喚回兒女平安?半漏茅屋,怎忘懷黎民饑寒?”
對魯迅我們可以寫這樣的小段:“胡子似針,似頭發的站立;你的筆亦如針,切開社會的肌膚,注入強心劑。”
再如辛棄疾:“你的胸腔里,激蕩的不是平庸,而是帶血的華章,欄桿拍遍,北固亭獨自神傷。”
同學們,這樣做其實就是對你已經儲存的寫作論據的提升,每天堅持寫這樣的小段,不求數量,但求質量;不求速度,但求精度。畢竟,積累跬步可以至千里!
(二)化用古典詩詞名句
以前我們強調背誦古典詩詞名句,在這里我們強調背過后還要想辦法激活它,讓它為我們的作文增添文采,比如大家都熟悉李白的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們可以這樣化用:
1、古有青蓮居士舉杯邀月的孤獨情懷,今有烈士‘板凳要做十年冷’的諄諄教誨……;
2、明月皓皓,長風飄袂,謫仙人舉杯邀月,對影成三,那是何等的灑脫,何等的豪邁!……
3、是誰站在歷史的一隅舉杯邀月?是誰在清冷的月光下翩然起舞?穿過歷史的層層屏障,詩仙李白向我們走來!……
(三)巧妙排列組合意象
比如大家都熟悉“小草、白楊、爬山虎”這三個意象,對這三個意象我們加以靈活排列,可以組成不同的作文鳳頭:
談自立:
綠茵茵的爬山虎,它雖然爬得很高,但那是依靠高樓與高墻;
生命力旺盛的小草,它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卻最多長到沒膝之高;
只有白楊,只有那偉岸的白楊,僅憑自己的力量鉆云破霧,直指藍天!
談奉獻:
沒有白楊那樣挺拔,可以參天蔽日;
沒有爬山虎那樣幸運,能夠點染樓群;
但是作為小草,我也要用自己的一點新綠,去裝點山山水水,把春意灑滿人間!
談智慧:
我贊美微微的小草,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長到盈尺之高;
我贊美蕭蕭的白楊,依靠自己的力量,竟能長成數丈之軀;
但我更贊美那貌似柔弱的爬山虎,沒有堅韌的莖,沒有偉岸的軀,卻憑著自己的智慧――攀緣,攀緣,終于,以彩霞為伴,與白云嬉戲。
(四)同學們,如果你在考場上實在沒有論據,腦子里一片空白,李楠老師再教你一招:合理想象,大膽發揮,一個字――編!比如2008年寫汶川地震,一名考生就臨場發揮,寫了這樣一個事例:“1883年8月27日,南太平洋克拉克托島上火山噴發,不但死了三萬人,整個島上的生物也都死光了,還引起了一連串的海嘯……九個月過后,一支法國探險隊去島上搜尋有沒有生命跡象,結果整個荒涼的島上,只發現一只很小很小的蜘蛛,就它一只而已,正在織網。風把網吹破了,蜘蛛又重新開始,生命何等頑強!我們相信汶川人民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也會創造更多的生命奇跡!”很明顯這個事例是考生臨時想象出來的,但想象合乎情理,“1883年”你寫成“1886年”,“克拉克托”你寫成“維多利亞”,誰能給你較真呢?這種合理想象,大膽發揮閱卷老師是默許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創新。
這種創新古已有之,據說坡汴京應試寫《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一事例,唬得主考官歐陽修一愣一愣的:“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考取后歐陽修問他見于何書,坡說:“何須出處?”一時傳為美談。
當然這樣做是有點冒險,萬不得已才這樣做,我們平時還是要盡量多積累,“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
關于作文,在這里我還想打消同學們的一些顧慮,比如很多同學擔心,萬一我見到材料沒話可說怎么辦?萬一我審題錯了怎么辦?萬一我沒有選準最佳立意怎么辦?在這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高考作文審題不是猜啞謎,所謂最佳立意的說法早已過時,《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的表達,盡可能地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因此高考作文題目必然具有開闊性,普適性,也就是讓每一位考生都有話可說,所以請同學們放心,在21世紀的今天,材料作文的自由度絲毫不遜色于話題作文,命題者給出的材料絕對允許“平行真理”的存在。關于這一點,我曾專門請教過河南省高考評卷基地作文專家組組長許兆真先生,許先生告訴我,減輕審題難度是近幾年高考作文的導向,立意有“中心角度”,也有幾個平行的“重要角度”,考生如果選了中心角度,那是最佳立意當然更好,沒有選中心角度,而是選了與材料相關的重要角度,只要你結構完整,層次清晰,文采飛揚,書寫規范,照樣給你打高分,不歧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