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

      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園林綠化;景觀設計;養護處理

      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加快,城市的污染問題愈來愈嚴重。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有助于改善擋風防曬、防沙塵、降低噪音污染、減弱紫外線的照射等一系列生態問題和改善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在園林建設中景觀設計和養護處理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1設計園林綠化景觀的設計理念

      1.1保護生態環境

      通過對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的設計,植樹造林,吸收掉城市工廠排放的污染氣體,凈化空氣環境,美化城市環境,體現出設計園林綠化景觀的藝術性,以此來提高城市環境的質量,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1.2堅持因地制宜

      在園林綠化景觀的建設過程中,應嚴肅考慮到因地制宜問題,減少物種入侵的可能性,應考慮到植被與當地區域氣候的相輔相成,保證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使園林綠化景觀的建設做到自然美,確保園林綠化建設與城市環境相協調。

      1.3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城市的主體是人類,在設計園林綠化景觀時既要展現出綠化的生態美又要注意不要妨礙到人類的正常生活與自然活動。例如在人類的正常生活方面,建設園林綠化工程應考慮到是否會影響到人類住房的日照、光線、通風等問題,小區的植被會否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生長而導致觸及住房產生破壞,為人類的財產安全帶來危害,因此在園林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植被與房區的安全距離。在人類自然活動方面,園林景觀建設要考慮到人類交通問題,不要出現園林枝干干擾司機視線或者妨礙大型貨車通行等情況。

      2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的養護處理工作

      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工程的竣工不代表施工完畢,后期的養護處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園林綠化工作素有“三分種,七分養”的理念,這更是說明了園林養護處理的必要性。做好養護處理工作不僅可以使園林植被得到更好的生長,在城市綠化外貌方面也是功不可沒,在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和服務城市居民上的益處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的養護處理工作內容。

      2.1提升人們的養護意識,讓全民參與到城市綠化中來

      只有做好后期的園林綠化景觀養護處理工作,才能發揮好前期的園林景觀建設工作的作用,才能保證園林景觀建設工作的質量。政府應多宣傳這種養護意識,提升人們的養護意識,使其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全民一起努力共同建設城市美好綠化,共同創造城市更好的明天。

      2.2多學習引進園林養護技術

      工作人員應充分了解各類植被的存活條件,在控水、施肥、日照、土壤方面給予其合適的生存環境。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對植被的養護工作進行適度調整,例如在多雨的夏季,適時對植被根部進行清水工作避免因積水過多導致植被根系腐爛影響植被的成活率。定時對植被進行病蟲妨害措施也有助于植被的生存。在高溫天氣多對植被進行灌溉和噴水可以幫助植被健康成長,對不同類型的植被和生長年齡不同的植被應注意采用不同的養護方法,在施加肥料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生態環境問題,再注意施肥方式,保證每棵植被都受到施肥,避免浪費。另外在修剪方面首先要做到定期適度修剪,在美觀方面也很重要,這直接影響到整個城市的園林外貌。

      2.3完善園藝工人,進行技術培訓

      城市園林綠化的后期養護處理工作都是要靠園藝工人來完成,養護處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園藝工人必須經過專業培訓來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以此來保障園林植被健康成長。園藝工人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因此政府應多招收專業園藝工人來維持園林綠化景觀的養護后期處理工作順利進行。

      3結語

      在現代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及養護處理工作應得到足夠的重視,來維持人類環境與植被環境協調性可持續發展,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相輔相成,共同依賴生存。在設計過程中把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條件等因素考慮進去形成一個人性化的設計非常重要。另外不能只注重建設過程,園林綠化景觀的建設工程只是整體過程的初期工作,后期的養護處理工作才是更大的重點,這是長期的一項復雜且有技術性的工作,只有將這兩項工作都做好才能實現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達到美觀、實用及人性化的設計目標,將城市的綠化工作做到最好。

      參考文獻:

      [1]高宇.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及養護管理的相關分析[J].現代園藝,2017,(02):109.

      [2]米海靈.景觀設計和養護管理在城市園林綠化的應用[J].中國林業產業,2016,(07):83-84.

      [3]李天強.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及養護管理[J].江西建材,2014,(21):192.

      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園林美學;城市規劃;審美

      一、園林美學在城市景觀中的傳承

      中國古典園林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造園文化的精髓,同時園林的藝術創造性完美展現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天人合一”造物思想。中國現代園林美學在繼承了古典園林精華的基礎上,通過利用社會先進的生產水平、新的設計方法以及扎實的理論研究基礎,進一步展現了城市園林景觀在社會應用中的美學價值。

      (一)城市景觀在園林美學中的新方向

      城市園林景觀不僅僅需要滿足人們物質層面的要求,同時也要滿足人們對精神生活中藝術美的追求。這樣就要求城市規劃發展一方面要重新審視城市與園林景觀之間的關系,重新規劃設計人和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者的協調關系;另一個方面,新時代背景下必須考慮如何適應當下的社會形式、人文特征等一系列城市發展問題,這是當下城市園林景觀在園林美學中發展的新方向。

      1.美學引導下現代城市的發展理念

      新世紀的城市景觀發展模式都是以綠色生態觀念為基礎,即“生態美”,它是城市景觀設計中最常見,也是最符合時代要求的“生態園林”建設新理念,特別是在歷史文化名城中,這樣的園林景觀建設模式得到很好的體現,如西安,就是一個人文環境和景觀環境和諧統一的園林城市。

      2.美學引導下現代城市的發展模式

      現代城市園林建設通常都是利用園林美學的理論特征,在原有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重點對城市園林的生態理念進行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之上結合城市發展現狀和生活模式。城市園林除對生態性理念的倡導之外,還包括對經濟形態的轉變,這就要求園林景觀在建設上,要利用最少的能源和最低的成本投入來進行規劃設計,目的是為社會和城市提供最好最優質的服務,但是這都是以自然生態環境作為代價的。生態園林的科技形式的具體表現為,利用信息技術,以新材料為主的高密度科學技術與復合產業,與此同時組織形態就是,在保證完整的自然環境基礎之上,配合以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信息文化、城市園林景觀等要素,創造出和諧的符合園林美學效果的現代城市園林景觀。

      (二)城市景觀在園林美學影響下的轉變

      園林美學理論對城市景觀的要求有很多,利用園林美學的巨大影響力,發揮出其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藝術價值,園林審美就是其對城市整體藝術評估的基本要求。園林審美在針對具體城市環境建設方面有很多不同的改變和要求,通過一定規律的變化和形式的不同,對園林美學和城市園林景觀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所以在具體城市建設上必須從時展的角度去研究分析。

      1.審美概念的轉變

      城市園林景觀藝術的定義從狹義的方面來講,就是在大環境下,人工的運用園林藝術進行城市區域環境的改造,并達到對景觀環境的自然美化作用。通過利用這種手法可以用來改造原有的空間范疇。但是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一些小的庭院或區域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環境的改變和進行藝術改造的內心需求,開始更多的把一個城市區域、一個城市甚至是整個國家的整體環境來進行美化和再創造,所以現代城市的景觀發展水平在日益提高,并朝著城市園林景觀功能性和藝術性和諧統一的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從園林的審美要求分析,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已經從傳統的,以人工創造為主體的園林創造模式逐漸轉變為通過以自然環境為基礎來修飾的公共綠地系統,通常包括特殊保護性景觀、區域性公園等。通過對園林美學的研究對象分析,當代城市園林景觀存在的方式已經不再是之前單一藝術特點形式,還包括園林景觀整體環境的形式美、意境美、內容美等。所以,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要研究城市、環境、美學藝術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整體上把握好它們的和諧統一,這對于今后我們在城市園林景觀事業的建設上有更系統健全的指導作用。

      2.審美要求的轉變

      現代城市景觀環境力求美學效果從簡單園林美向多元化、多形式的綜合審美要求擴展。這是在對歷史尊重同時,也是對未來美好城市景觀環境的追求。在不同的區域環境下,對園林美的追求目標也是不同的,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在已有環境中不斷尋找著發展的平衡點,在城市立體景觀空間的豐富性和多變性要求上也逐漸有所提升,只有通過這樣的發展,才能滿足現代城市人們的在藝術審美上的轉變。

      首先,自然的回歸感:現代城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變得日益激烈,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人們更加需要輕松安靜的空間來調節身心,在人們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同時,便引發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向往之情。

      其次,藝術美的熏陶:通過意識的溝通把園林風景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在自然的感受和精神層面的領悟中尋找到藝術修養的靈感。

      再次,綜合意識:城市景觀在審美要求上需要多種生活狀態作為積淀,通過現代文化意識形態的轉變,人們需要追求自然環境的古樸和情趣的,藝術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的綜合統一,來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如登山、野炊中的多種藝術目的和審美要求與其他實用功能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在現在緊張的社會壓力下,人們更偏向于舒適和情調的自然回顧。

      3.審美空間觀念的轉變

      景觀的審美實體內容與空間結構形式的轉變,導致了多序列和豐富多變的立體空間形式。與此同時,隨著現代文化的發展要求,審美實體空間與想象空間這兩者之間聯系范圍也不斷的擴展。在現代文化背景下的空間布局上不能要求過于單一,要更加迎合自然的歸屬感和思維規律。與此同時,審美實體上在空間位置和時間順序中的多邊形和復雜性也不斷發展變化著,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在人們這方面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近些年在世界各地興起的特色公園紛紛體現出了這一點,最為典型的就是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圖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園林審美的受眾群體也發生的了巨大變化,也就是說審美主體的變化,城市居民不僅在欣賞需求上有所提高,同樣文化層次也凸顯出多樣化趨勢。園林審美觀的變化必須符合時展步伐,只有根據不同時代不同人們的欣賞角度去研究,它的歷史價值才能顯現出來。

      二、園林景觀與現代城市的環境藝術

      城市園林景觀在現代城市的不斷發展中改變著,同樣也在不斷的滿足城市居民對文化藝術的渴望?,F在園林美學和城市景觀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直接影響著城市景觀下人們審美藝術的角度。城市環境的整體藝術氣氛同時也決定一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水平,因此現代城市的環境藝術氛圍的形成除了受一些社會因素影響外,還應該更多的考慮園林藝術在景觀中的發展和應用。

      (一)園林美學是現代城市景觀發展的理論依據

      一般認為的傳統城市園林是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社會需要而進行的專業的建立和對自然的模仿,是專門提供給人們觀賞游憩的場所。以往的老的城市園林造景依據是利用古典園林的造園理念,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建造一些城市園林景觀,事實情況下,這些園林都是古典園林的一種簡化或者可以說是縮影。這類園林雖然可以說滿足了服務社會大眾的需求,但是畢竟園林只是以一個單獨的個體形式存在的,園林與城市建筑以及城市周圍的整體環境它們都是獨立體,現在城市園林與周圍的建筑環境的這種簡單意義上的結合,是城市園林景觀發展的初級階段,現代的城市園林景觀的主要研究方向要更側重于園林的造型藝術和觀賞性。

      隨著城市環境的惡化,整體環境藝術的建造成為了城市現代建設的重要措施,園林的發展就在這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年來比較主流的大園林思想就是在這種藝術造園的趨勢下慢慢形成的。大園林思想,即就是在傳統園林和城市園林景觀以及綠地系統的基礎之上,繼承和借鑒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技藝,它的主導思想是建設園林式的區域以及城市。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地景觀規劃,本質就是要讓園林與城市景觀及城市設施的相結合,也就是說,把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放在城市的范疇內去理解,主要提倡城市園林景觀和人居環境以及自然三者的和諧共生的理念。因此大園林理念是城市景觀規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這種理念把園林融入到了城市景觀等綜合功能當中,讓大園林理念貫穿于城市景觀之間,打造未來城市園林景觀的新形象。

      (二)生態文明引領下的城市園林景觀

      城市園林景觀的生態功能在現代城市發展中不斷的與藝術功能和使用功能相融合。園林是藝術與科學的結晶,在城市中具有改善生態、凈化環境的作用,制造出意境和優化環境的藝術功能,同時也滿足著人們游憩休閑的使用功能。在現在城市發展和園林景觀規劃時,要采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根據城市的特性等條件布局規劃,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使用功能,在滿足了這一前提條件就可以充分發揮出園林的生態功能和藝術功能,從而實現城市園林景觀三大功能的有機結合。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都是圍繞著生態園林的理論,通過人、社會以及自然的和諧統一,用生態學的理念研究園林景觀中植物的栽培和配置形式,在研究植物的屬性和特性的同時,達到其互相作用取長補短的種植模式,形成有規律的人工生態系統,從而提高社會發展水平,引導環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新趨勢。

      (三)社會影響下的城市園林景觀

      城市園林的生態性質主要體現的是園林在人的生物性方面,這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同樣也是最低,最基礎的要求。城市園林景觀的基本特征之所以會和社會層面相聯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它關系著人類社會不同層次的需要,是它的社會性決定的。

      在說到園林景觀在城市中的作用時,除了環境調節以外,還表現有空間的創造性和景觀的作用以及健康身心的作用。這些都是在社會層面進行分析研究出來的結果,通過這些影響,可以幫助創造自由和全面發展的城市景觀環境。在當今社會進步的同時,社會和諧也在影響著城市園林景觀的發展。所有和諧關系中,園林景觀在其中都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中是最能明顯的體現,它在整個城市區域空間的發展中給人們提供了完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在推進城市區域發展和社會的良性循環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使整個城市景觀建設和發展達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環境宜人的綜合效果,為城市人們的居住環境以及各種社會活動創造出良好和諧的城市園林景觀環境。

      三、小結

      展望未來城市景觀發展的趨勢,必須借助于社會發展、科技輸出、造園技術的提高、新材料應用、園林藝術的發展作為動力。城市環境景觀的發展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空間,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單單對居住空間提出要求,更是對居住空間的環境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不能和之前的簡單綠化設計一樣,園林景觀作為城市大環境下的配套設施,需要通過一定的審美要求來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利用園林美學的藝術審美要求和不同區域條件下的人居需求去完善城市園林景觀環境,這就要求設計者在現代城市環境景觀設計中,要考慮美觀、舒適、實用等多方面需求,多角度思考問題,然后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應用交叉學科對特定的城市環境進行布局規劃,從而起到提升城市園林景觀整體形象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東兵.園林規劃設計[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3]吳家驊.景觀形態學:景觀美學比較研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生態環境;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城市園林景觀無疑是體現城市活力、展示城市魅力的最基本、與人最貼近的場所,如公園、廠房、街道、居住區、游樂場所等等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場所設計,它深刻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品質,并對城市的整體景觀形成巨大影響。因此,我們在設計的同時要考慮到景觀設計的原則,并建立順應自然、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路。

      1.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的重要性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不僅僅是單純的植樹、種草、擺雕塑,而是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植密度、空間來達到良好的效果。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不僅要求景觀的美觀,更加注重的是功能的體現。科學城市園林景觀規劃達到城市生態系統改善,以促進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城市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對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為營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以及舒適性奠定了基礎。

      2.園林景觀設計理念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應融合人性化、生態化、自然化的理念,營造富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園林綠化景觀。

      2.1科學布局,協調統一

      城市園林景觀規模不一、功能各異。在進行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時,應在統一考慮城市整體風貌的基礎上,根據使用功能要求,科學協調不值得綠化景觀,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綠化景觀系統。

      2.2就地取材,合理利用

      園林景觀設計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適當保留原有的樹木,特別是古樹木,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投入,而且顯得真切自然。在園林景觀植物選擇上,要以鄉土植物為主,適當選擇一些馴化的外來樹種,以豐富植物品種結構。

      2.3以人為本,科學設計

      景觀園林的設計和規劃要考慮通風、光線、日照以及人們的審美需求。需要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使人們休閑、運動、活動娛樂融合在園林景觀中,可以隨時隨地享受陽光雨露、鳥語花香,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生活空間。

      2.4藝術造景,生態優先

      在景觀園林設計中,要運用植物造景的生態藝術手法,營造復合式種植結構,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把大量具有自然氣息的花草樹木引進城市,按照園林設計手法加以組合栽植,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環境和城市市容。

      3.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分析

      3.1充分認識城市園林內部結構

      園林景觀規劃是在傳統園林景觀和現代園林景觀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城市生態環保設計理念,順應城市和當代人的需求。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是以保護當地生態平衡為目的,以實現整個城市園林綠化和建設國家園林城市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園林景觀。園林綠化景觀的建設的總目標是建設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適合人居住的環境。公共綠地、園林綠化建設、養護管理等等再國民經濟中形成了一種獨立的產業體系。

      3.2科學合理地做好園林綠地的規劃

      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建設是從生態園林角度出發,遵循生態設計原則,根據國家對城市的整體規劃,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著重于建設城市整體的大環境,再結合城市建設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在園林建設和規劃中國始終考慮到以人為本的理念,考慮到園林景觀建設中對生態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充分考慮其服務對象的感受與需求,在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同時,與當地的旅游業結合起來,反對不合理的開發,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

      3.3加快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進程

      城市園林景觀建設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具有社會性和群眾參與性。城市景觀設計應以互動式景觀為基礎開展規劃設計工作,利用互動性的景觀為居民生活和休閑提供更加豐富的娛樂活動。完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的配套設施,提高園林綠化意識,力爭把愛護環境、強化管理宣傳工作作為群眾的行動路線,以此保護城市所在地的生態環境。

      3.4利用立體綠化打造城市園林景觀

      由于現代城市用地緊張,城市園林面積多以小型園林,這使得綠化面積較小,因此,在設計中要積極利用立體綠化園林景觀提高城市園林綠化面積。在進行立體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多年生長植物運用的原則, 以植物生長期的特點持續打造立體景觀。同時注意利用墻體、燈柱、棚架、涼亭等建筑小品打造獨特的立體空間。通過立體結構增加園林空間視覺上的沖擊,同時也利用立體景觀達到吸附凈化城市空氣的目的,為提高城市環境奠定基礎。

      4.體現生態,厲行節儉

      4.1城市景觀園林生態規劃設計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要以生態換環境脆弱區為重點,以小流域、山頭地塊為單位,綜合應用各種措施。生態環境建設應該以遵循景觀生態多樣性原則,不僅要體現生態功能,而且要構建合理的景觀空間格局,使景觀生態與自然和諧統一。在規劃設計中要把對自然的影響降到最低,盡量創造自然生態景觀,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人工為輔的原則,通過合理的設計,充分利用各區域資源優勢,達到景觀區的融合協調。

      4.2生態適應技術,城市景觀設計要設置各種便民的設施,體現合理開發、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城市建筑中要有公共配套設施,公園內要設置坐凳、垃圾箱、各種燈具等便民設施。為了克服氣候對植物的影響,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施工中可以在綠地內鋪設自動噴設施。

      總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作為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已經成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因此,要順應自然法則合理的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不以機械的力量去征服,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以生態為本,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合理的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既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同時節能型也要有科學合理性,這是作為景觀設計師必須加以考慮的問題?,F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要求是造景手法成熟、形勢和內容比較豐富,植物配置表現出兼收并蓄,再吸收西方園林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又要注重傳統的文化現實意義,集中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主題。

      結語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都要以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穩定為基礎,利用園林內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促進城市綜合環境的改善,為人們休閑和工作提供更加富于觀賞性的城市園林景觀,通過有效的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為當今社會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喜旭芳.現代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今日科苑.2010-08-23

      [2]周艦.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思考安徽農業科學.2012-04-10

      [3]任濤.城市園林景觀中道路與廣場的綠地設計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05-01

      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城市園林;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城市園林建設的意義

      1.1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美化環境

      城市園林景觀的首要任務是改善生態環境。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園林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環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園林的建設規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境的改善密切關聯。

      1.2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

      現代園林與社會發展是相互影響的,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決定園林發展形式與內涵的同時,園林也變成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反過來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國許多地區都將園林綠化的發展作為改變城市面貌,改善投資環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濟、文化帶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優美的環境又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

      2.我國園林設計存在的不足

      2.1簡單設計復雜化

      不少行道綠化和城市空地,實際上只需要簡單設計,甚至栽上幾排樹。簡約有時更能體現身份,樸素本身就是理念。設計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謂“亮點”,表面文章做多了卻顯浮躁和好大喜功。

      2.2尋求獵奇的世俗化、潮流化

      正如前些年北方園林江南化成風一樣,近幾年歐風、日風、洋風又光顧全國,當然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為一種潮流和時尚,勢必走向世俗。因此應取外國建筑之精華,去其糟粕。

      2.3設計標準的侈豪化

      大量使用花崗巖、大理石、不銹鋼、玻璃幕、高級燈具、進口噴泉等昂貴材料,少園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廣場設計的八股化

      低頭是鋪裝(加草坪),平視見噴泉,仰臉看城雕,臺階加旗桿,中軸對稱式,終點是政府。城市園林設計大同小異,忽視了廣場休閑、納涼、交際等社會功能。草多樹少,大而不當,堂皇有余,樸素不足。

      2.5小區景觀展示化

      居住小區有限的空間左一個“威尼斯水橋”,右一個“愛奧尼柱式”,形象張揚顯示華貴,環境排場取悅參觀者,但這樣必然會造成喧嘩,擾亂居民生活。

      2.6集中綠地的架空化

      隨著小區功能的疊加,一些設施進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綠地全部架空,建車庫、商場、俱樂部、游泳池,連同周邊樓座也下挖幾層。綠地變成了不接地氣的大盆景,從長遠看無法保證生態健全。

      2.7構圖理念的非哲理化

      平白無故地出銳角、加楔形、破軸線。片面理解“解構主義”,形象橫眉冷對,尺度比例不當,秩序和思維混亂。

      2.8置景手段的舞美化

      把影視置景和舞美處理搬到園林里來,其中有些藝術質量尚可,并為園林注入了一些現代意識和原生態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籬茅舍,斷垣殘壁、寒窗瓦窯、魚網井臺,必將丟掉園林的本分。

      3.現代城市園林的設計原則

      3.1統一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總之變化太多,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失去美感。過于繁雜的色彩還會引起心煩意亂,無所適從,但太平鋪直敘,沒有變化,也會顯得單調呆板,因此生態園林設計時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

      3.2景觀性原則

      應該表現出植物群落的美感,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這需要我們進行植物配置時,熟練掌握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對整個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體把握,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使植物在生長周期中,“收四時之爛漫”,達到“體現無窮之態,招搖不盡之春”的效果,豐富群落美感,提高觀賞價值。

      3.3均衡的原則

      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景觀就顯得穩定、比較順眼一點。如色彩過于濃重、體量太龐大、數量繁多、質地粗厚、枝葉茂盛的植物種類,會給人沉重的感覺;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減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在配植時有規則式均衡(對稱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對稱式)。規則式均衡常用于規則式建筑如莊嚴的陵園或雄偉的皇家園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園、公園、植物園、風景區等較自然的環境中。如:湖南許多現代城市風景園區各種花草樹木都有,種類繁多,但在植物配置上很講究,如蜿蜒曲折的園路兩旁,各種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則鄰近的左側就植以數量較多,單株體量較小,成叢的花灌木,以求得均衡。

      3.4生態位原則

      生態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園林綠地設計和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物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于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

      根據不同地域環境的特點和人們的要求,種植不同的植物群落類型,如在污染嚴重的工廠應選擇抗性強,對污染物吸收強的植物種類;在醫院、療養院應選擇具有殺菌和保健功能的種類作為重點;街道綠化要選擇易成活,對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煙塵、樹干挺直、枝葉茂盛、生長迅速而健壯的樹;山上綠化要選擇耐旱樹種,并有利山景的襯托;水邊綠化要選擇耐水濕的植物,要與水景協調等。

      4.園林設計時植物的配置方式

      4.1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

      觀賞花木中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楓,秋季變紅葉的槭樹類,變黃葉的銀杏等均很漂亮,和觀花植物組合可延長觀賞期,同時這些觀葉樹也可作為主景放在顯要位置上。常綠樹種也有不同程度的觀賞效果,如淡綠色的柳樹、草坪,淺綠色的梧桐,深綠色的香樟,暗綠色的油松、云杉等,選擇色度對比大的種類進行搭配效果更好。

      4.2注意層次

      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如1m高的黃楊球、3m高的紅葉李、5m高的檜柏和10m高的楓樹進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層排列,構成綠、紅、黃等多層樹種,不同花期的種類分層配置,可使觀賞期延長。

      4.3配置植物要有明顯的季節性

      植物配置要避免單調、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觀各異,近似自然風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機及其變化。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開花的迎春、桃花、榆葉梅、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棣棠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里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檜柏、龍柏等。在樹木配置中,常綠的比例占1/3~1/4較合適,枝葉茂盛的比枝葉少的效果好,闊葉樹比針葉樹效果好,喬灌木搭配的比只種喬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無草坪的效果好,多樣種植物比純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選用一些藥用植物、果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來配置,使游人來到林木蔥蔥、花草繁茂的綠地或漫步在林蔭道上,感受滿目青翠心曠神怡而流連忘返。

      5.運用對比和襯托的表現手法

      對比和襯托的是園林設計植物配置的常用表現手法。對比和襯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征,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在樹叢組合時,要特別注意相互間的協調,不宜將形態姿色差異很大的樹種組合在一起。運用水平與垂直對比法、體形大小對比法和色彩與明暗對比法三種方法比較適合。

      動勢和均衡各種植物姿態不同,有的比較規整;有的有一種動勢,如松樹。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他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參考文獻:

      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景觀設計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garden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5-0020-02

      1生態園林城市概念與建設意義

      生態園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態環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觀,是人們在目前生態環境惡劣、城市景觀特色不突出的狀況下,渴望實現的一個理想城市建構模式。它是一個理性與感性的完美組合;具有“生態城市”的科學因素和“園林城市”的美學感受,賦予人們健康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意境。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戰略任務,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格局。生態園林城市是生態文明水平在城市的綜合體現,是城市生態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是推進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7年6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試點城市,包括青島、揚州、南京、杭州、威海、蘇州、紹興、桂林、常熟、昆山、晉城和張家港。與國家園林城市評比中側重城市的園林綠化指標不同,“生態園林城市”的評估更注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較之“園林城市”的評比標準,“生態園林城市”的評估增加了衡量一個地區生態保護、生態建設與恢復水平的綜合物種指數,本地植物指數,建成區道路廣場用地中透水面積的比重,城市熱島效應程度,公眾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等評估指標。

      2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暫行)包括七款一般性要求和城市生態環境指標、城市生活環境指標、城市基礎設施指標、基本指標要求說明等四項基本指標要求。

      2.1城市生態環境指標

      2.2城市生活環境指標

      2.3城市基礎設施指標

      3生態園林城市的景觀設計原則

      3.1生態平衡學原則

      合理布局園林綠地系統生態平衡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其含意是指處于頂極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此時系統內的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與協調,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達到相對平衡,系統的整體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態園林城市的主體結構,也是生態園林城市發揮其生態作用的基礎,通過合理地調節和改變城市園林中植物群落的組成、結構與分布格局,就能形成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良性生態系統“生態園林”。在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強調綠地系統的結構、布局形式與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協調以及與城市功能分區的關系,著眼于整個城市生態環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綠地不僅圍繞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維護城市的生態平衡。

      3.2生物多樣性原則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定義,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活的生物體中的變異性,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包括物種內、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鄙锒鄻有允巧锛捌渑c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 )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組成。生物多樣性的大目標就是促進養護生態系統、生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樣性;促進養護物種多樣性;促進養護遺傳多樣性;促進可持續利用和消費;減輕生境喪失、土地利用變化和土地退化及不可持續的水利用所造成的壓力;解決氣候變化和污染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挑戰;維護土著和地方社區的社會文化多樣性等。

      3.3因地制宜原則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氣候,所以特定的氣候也就決定了植物種植的種類,在種植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適合本地環境、氣候、土壤的植物,合理選配植物的種類,這樣才能保證出現不必要的損失。在生態園林城市構建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形成優美的景觀。在特定的城市生態環境條件下,應將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貧瘩、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等作為植物選擇的標準。在綠化建設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進行配置,形成為一種高大而多層的結構。

      4生態園林城市景觀設計思路

      4.1 建設緊湊型城市,景觀設計向節約型發展

      緊湊型城市是指通過對土地的混合使用和密集開發,用足城市存量空間,減少盲目擴張,使人們居住得更靠近工作地點和日常生活所必須的服務設施,在緊湊布局之中實現經濟、人居、生態等城市功能的復合。緊湊型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精明增長:用足城市存量空間,減少盲目擴張,節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成本,保護空地;土地混合使用,城市建設相對集中,密集組團,生活和就業單元盡量混合,拉近距離,少用汽車;提供多樣化的交通選擇方式,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提倡節能建筑,減少基礎設施、房屋的建設、使用成本。可以說,緊湊型城市開發模式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4.2 建設生態園林綠地系統

      建設生態園林綠地系統要堅持“以人與自然和諧為本”,始終記住人的社會目標和為實現社會目標所發揮的社會生產力決不能違反自然規律、更不能超越自然承載力這個底線。要把環境作為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環境、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把生態恢復和修復作為突破口,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基本途徑。優化城市的用地結構,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控制高層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加強綠化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廣清潔能源與綠色消費,強化城市物質循環。實行城鄉社會、經濟、生態一體化規劃,優化城鄉空間,加強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4.3 開展生態環境補償性設計

      生態補償機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手段,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利益關系的環境經濟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有利于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實現從以行政手段為主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行政手段的轉變,有利于推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快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不同地區、不同利益群體的和諧發展。補償性生態設計的特點是對金屬、混凝土、玻璃等人工物造成的生態缺失的補償;植物群調節室內外溫、濕度,遮陽,吸附粉塵、廢氣、降噪。在進行生態補償設計時,應探索建立重點領域的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建立流域水環境保護的生態補償機制等。

      參考文獻

      [1]徐云和.園林景觀設計.沈陽出版社,2011.

      [2]柳建華,穎勤芳.建筑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3]樸永吉,周濤.園林景觀模型設計與制作.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午夜av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真人日本在线|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亚洲无砖砖区免费|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美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