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協作性公共管理

      協作性公共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協作性公共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協作性公共管理

      協作性公共管理范文第1篇

      一、緣起與內涵協作公共管理理論的生成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學者們從多層面對協作性的基本內涵進行了分析與歸納。

      1.協作性公共管理的緣起

      (1)思想傳承:行政協調論的現代生長行政協調論是傳統行政思想的一個優秀因子,在西方傳統行政理論中不乏豐富的行政協調理念。1887年,古德諾在《政治與行政》一書中對威爾遜的“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做了進一步闡述,“分權的原則使每種機構只限于行使一種被分開的政府功能。然而,實際的政治需求卻要求國家意志的表達和執行之間協調一致?!薄胺膳c執行之間缺乏協調就會導致政治的癱瘓?!薄?2。51為此,他提出通過行政適度集權化和政府體制改革等措施來實現政治與行政的協調。1947年。懷特也在《行政學概論》一書中對行政協調的動因、機構及原則迸行了分析。他認為:“協調的困難性是行政單位數目的增加”,從而導致“在各個方面的活動中。行政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十分困難,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實現政府各部門的協調.“應該設置政府委員會以利于行政協調工作的有效開展”。而“協調機關的組織原則是對任何事件均由主管會制定完整的政策,用以領導相關的各部”[217“船。佩里•??怂怪赋觯罢g的協作和整合必要性決不是一個新的東西.盡管具體的形式、偏好的工具和特殊的問題已經時過境遷。但政府機構之間的協調、合作和整合,不管是被稱作是‘協同的’、‘整體的’,還是‘協調的’、‘整合的’,所有的這些都是政府組織永恒的追求目標。”【3一因此,協作性公共管理是“傳統的合作理論的一種復興,只不過其內容更加復雜,具有綜合性和理論性”H1。

      (2)理論反思:碎片化治理的根治之道碎片化治理是新公共管理改革走向極端的產物。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西方國家普遍地推行了一場以新公共管理改革為內容的政府再造運動。新公共管理大量借鑒工商企業管理的原則、方法和技術,把傳統的官僚制政府改造成小型化和分權化組織結構模式?!靶碌慕M織形式以靈活性的日益增強和垂直整合組織結構的解體為特征,合同承包廣泛地被采用,大型組織規模大幅小型化,并被分裂為更具自主性的商業單位?!盵5]12-t3如新西蘭除創立國有企業單位外,將剩余的政府部門分割為更小的、更專業的機構,英國也在“下一步改革方案”中建立了大量小型化的執行機構。但隨著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推進,也產生了新公共管理的限度問題,即機構裂化問題¨】。碎片化治理就是機構裂化進一步發展的產物。新公共管理的碎片化治理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轉嫁問題,讓其他機構來承擔代價;互相沖突的項目;導致浪費并使服務使用者感到沮喪;互相沖突的目標;由于缺乏溝通,不同機構或專業缺乏恰當的干預或干預結果不理想;在對需要做出反應時各自為政;公眾無法得到服務,或對得到的服務感到困惑,他們常常不知道到哪里去獲得恰當的服務;由于沒有考慮問題產生的原因,而是強調可得的或固有的一套專業干預,從而導致服務提供或干預的遺漏或差距¨娜??梢娝槠卫淼母丛谟谛鹿补芾砀母锊粌H沒有擯棄傳統官僚制功能性組織原則,而且強化了功能性組織設計。從而導致政府機構之間協調和整合問題急劇增加。因此。尋找一種增加協調和合作的治理模式就成為根治碎片化治理的根本出路,協作性公共管理正是對這種理論反思的結果。此外,新公共管理理論將公民當成客戶回應,隱含著把公民視為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被動接受者的危險.忽視了政府和公共機構與公民之間開展協作。協作性公共管理則拋棄公民所有權和控制權的概念.以協作為基礎,強調加強政府和公共機構與公民以及其他社會參與者I50i};之間的協作關系和伙伴關系¨1。(3)實踐需求:復雜性問題的應對邏輯公共服務與公共事務的復雜性是協作性公共管理產生的直接動因。在信息時代或知識經濟時代,世界趨向復雜化和多樣化,地方政府面對的公共服務需求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這在客觀上需要跨越功能劃分、組織界限甚至地理界限的協作性公共管理活動。奧爾圖提出組織問網絡管理等跨組織結構普遍存在且可能增加的五個原因。a.是處理艱難或復雜政策的需要。傳統社會中官僚制組織形式可以有效解決的那種容易界定、明確的目標和任務的問題已經讓位于需要多方共同解決的惡劣問題。b.政府直接干預的局限性促進了基于網絡解決方法的增長。c.政治驅動力誘導出需要超越政策目標,使聯網成為基本需求。d.實現聯系制度化的努力結果。由于二級項目效果的信息不斷增多,通過組織之間的特別工作小組和計劃團隊等制度安排也相應地增多。e.橫向規定和交叉法令等在內的命令層次提供的額外壓力。因為在許多熱點閩題中,如經濟發展、社會福利等,不同的項目之間具有不同的目的、資金來源、頒布標準及利益相關者,協作與互動溝通勢在必行一m~??梢?,跨組織結構應對復雜性問題是協作性公共管理產生的現實動因。

      2.協作性公共管理的內涵

      協作是協作性公共管理的一個核心理念,它對于理解協作性公共管理的內涵具有重要的作用。學者們主要從組織間關系、組織結構和集體行動的邏輯三種視角對協作進行了界定¨o】肼:a.組織間關系視角的協作是指基于特定議題的利益相關者自發組織、參與到同一過程中,采取行動或共同決策。b.組織結構視角的協作主要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來定義協作.認為協作過程是松散的、多層網絡組織的相關組織領導利益相關者以解決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c.集體行動的邏輯的視角的協作意味著自治的參與者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談判、共同制定的規則和組織結構來處理相互問的關系,決定和解決共同關注的事務?;趨f作的協作性公共管理是一個含義十分廣泛的概念,大量存在于各種跨組織協作、網絡管理和公私伙伴關系等實踐之中,學者們從多種視角、多個層次對協作性公共管理的內涵進行了揭示和探究。沃爾特•鮑威爾從官僚制官僚制單中心治理和新公共管理分權化治理的和新公共管理的比較中揭示了協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治理理論的新模式①。以公民為中的含義,認為協作性公共管理是一種獨特的制心、多中心安排治理和整合性公共服務是協作度形式,它不同于市場自發性協作和等級制度性公共管理的三個基本特征。有意識性管理的諸多過程‘111。羅伯特•阿格

      二、結構、機制與模式

      拉諾夫和邁克爾•麥圭爾在《協作性公共管在實踐中,協作性公共管理可以發生在區理:地方政府新戰略》一書中把“協作”作為在域、地方政府和社區管理等多個層次,且橫向協政府組織間進行管理的基本描述符號,“它描作和縱向協作是相互重疊的,協作既可以存在述了在多組織安排中的促進和運行過程,以解于中央政府層級(如美國聯邦系統內)的縱向決單個組織不能解決或者不易解決的問題。協環境中,也可以存在于參與者是地方政府(代作性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縱向和橫向活動的表社區內多種利益)的橫向環境里。協作性公復雜結合,其中僅有一些結合可以被認為是協共管理形成了獨特的結構類型、協作機制和實踐作的,但是所有的結合都是多方參與的。”p”一模式。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則認

      1.結構類型

      為協作性公共管理是一種網絡化治理模式,它協作性結構可以在政府運作的各種制度和象征著當前改變公共部門形態的四種有影響的體制環境,即在縱向政府各個層級和公私部門發展趨勢正在合流:由公私聯合提供公共服務中組織互動的橫向環境中產生。在具體運行的第三方政府;聯合政府若干機構提供整體服時,既可以自_Ei而IT,也可以自TilliI-_,還可以務的協同政府;基于先進技術用以往不可能的在自外而內的網絡環境里操作n3】。一個公共方式與外部伙伴進行適時合作的數字化革命;管理者可能同時涉及跨政府邊界、組織邊界和要求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消費者需求選擇。這四部門邊界,且負有正式的契約責任,從而很難區種發展趨勢的集合,使網絡化治理成為一種公分不同環境中的邊界,因此,劃分協作公共管理共部門的新形態,“它將第三方政府高水平的公的結構類型就具有重要的意義。米爾娜.曼德私合作特征與協同政府充沛的網絡管理能力結合爾和托迪.斯蒂爾曼根據西方國家治理實踐的起來,然后利用技術將網絡連接到一起,并在服務經驗總結了實踐中協作公共管理的基本結構類運行方案中給予公民更多的選擇權。”m弘“7型及功能特征(見表1)??傊瑓f作性公共管理是一種不同于傳統上表從問題導向、對目標的承諾、聯系強度、努力寬度、目的的復雜性和努力范圍等功能性特征分析了如下五種協作性公共管理的網絡類型…。

      (1)間歇性協調這主要發生在兩個或多個組織相互調整、相互適應地完成同一目標的政策和程序中。間歇性協調結構的交互作用一般在較低的層次產生,組織間的承諾也只是保持在目標完成的深度,資源共享也相對較少和低風險。

      (2)臨時性工作組這是用于完成一個具體的和有限的目標,并隨著目標的完成而迅速解體的協作性公共管理結構類型。在這種結構中,資源共享僅僅存在于有限的范圍之內。這類型的結構主要包括為具體的問題(如水質量標準、社會關注事件等)而建立起來的討論潛在性解決辦法的各種組織間關系的群體。

      (3)長期或經常性的協調這種類型的協作結構主要發生在兩個或多個組織為了完成一個或多個目標而通過正式的安排(如委員會、伙伴關系等)協議參與有限的活動。這種結構中成員關系通常進行嚴格的劃定和限制,以確保穩定的協作關系。這類結構主要包括區域規劃小組(如南加州政府協會)和各種活動計劃小組(如社會護理小組)。

      (4)聯盟聯盟結構發生在相互依賴與戰略性的行動之中,但其目標限制在小范圍內,且所有的行動都發生在實際參與活動的組織中。這類結構的目標是具體的,成員關系以長期承諾為基礎,相對穩定。這類結構主要包括各種公私伙伴關系、職業培訓計劃,以及其他完成具體性長期目標的實體關系。

      (5)網絡結構這種類型以長期使命和聯合的戰略性相互依賴的行動為典型特征。它的結構安排以廣泛的任務為基礎,各成員承諾在長期內使用重要的資源實現共同的目標。這種類型的協作結構主要發生在各種社區建設項目和經濟開發項目之中。相比較而言,網絡結構正成為協作性公共管理的代表性結構類型。網絡結構為多種機構和組織的交互聯系和協同運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解決復雜性問題和公共服務供給方面顯示出了強大的優勢。在政策領域,網絡結構也發展迅猛,有學者認為2l世紀政策領域主要具有信息網絡、開發網絡、延展網絡和行動網絡四種基本類型¨“。當然,各種網絡類型也存在著優劣,根據特定的實踐活動選擇相應的網絡結構類型是公共管理實踐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2.協作機制

      協作性公共管理的協作機制包括一系列復雜的規則、規定和標準體系,但它與官僚制那種等級制度、嚴格的命令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分散.化組織實體的內部管理也不相同。協作性公共管理的“協作機制的設置不是基于一個中心權威之上,因此不能由一個單一的組織目標來指導。這種設置中管理者的首要活動就是選擇適i52;ij:當的參與者和資源,創造網絡的運行環境,想方設法應付戰略的和運行的復雜性。通過協作,每個參與者樹立并維持了他的或她的權威,同時又與其他人一起管理?!盵9牌。3換言之,這種協作機制以參與者相互依賴、聯合決策、集體行動為重要內容。各種協同工作的協議和規則建立是協作機制的一個基本特征。以美國區域協作公共管理中的州際協議為例,它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州之間協商達成,并經國會同意的法律協議。州際協議分為州際邊界協議、州際分配或發展協議、州際規制協議、州際再分配協議四種類型。這些類型的州際協議共有300多份,涵蓋的領域包括邊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流域水資源管理、環境污染共同防治、區域經濟發展、大都市區治理、共同資源開發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州際協議“被認為是解決州際邊界和其他爭端,促進各州通過聯合行動解決包括從區域經濟發展和資源保護到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與教育文化衛生等跨州區域公共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合作機制”Ⅲ1。美國的州際協議有效地促進了州際協作行動的制度化,推動了跨州公共事務管理的區域化,成為區域協作性公共管理運作機制的典型案例。

      3.治理模式

      協作性公共管理模式把公民參與作為運作過程一個重要的內容,注重公民參與在協作治理中的作用,賦予公民參與新的內涵,是協作性公共管理區別于其他治理理論的顯著特色。正如庫珀(Cooper)所言:“公民參與就是在一系列利益、制度、網絡中和發展公民身份中,人們有意地組織起來,集體行動,參與治理的過程?!币源藶榛A,庫珀(Cooper)等學者從理論上構建了一種以公民為中心的協作性公共管理治理模式(見圖1)¨”。這一協作性公共管理治理模式包括五種參與途徑和六個協作性變量。五種參與途徑就是協商的、公民社會、信息交換、選民的和對抗的途徑。六個協作變量即加強政府合法性,加強政府回應性,提高公民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對公民的信任和強化公民效力。六個協作性變量的最大化有利于以公民為中心的協作公共管理發揮最大的功效。在公民參與途徑中。對抗的途徑是最不能增加公民參與的協作性變量,而協作的途徑是最能增加公民參與的協作性變量,它們代表參與途徑的兩端點;選民的、信息交換和公民社會的途徑是一些具有中間功效的參與途徑。在圖l中,從外向內,參與途徑的功效逐步增強。因此,通過協商的途徑是實現公民參與的最佳途徑,這一途徑的實現依賴于對公民參與五個維度的把握:公民中哪些人是參與者?他們的參與動機是什么?他們為什么參與?在什么地方參與最有效?公民怎樣進行參與?協作性公共管理治理模式從理論和實踐上完整地回答了這五個問題,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的公民參與中廣泛地運用協商途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以公民為中心的治理。在地方治理的實踐中,協作性公共管理可以具有多種模式。羅伯特•阿格拉諾夫(Rob-errAgranoff)和邁克爾•麥圭爾(MichaelMcguim)以“城市協作性活動的水平”和“此活動作為城市治理戰略的程度”作為兩個變量,把城市間的協作模式歸結為六種:基于轄區的管理模型、節制模型、自上而下模型、接受捐贈模型、保守模型和滿足模型¨”“’卵。多種實踐模式的存在為以公民為中心的協作性公共管理的理論模式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評價及啟示

      從生成背景、內涵、結構、機制和治理模式看.協作性公共管理已經成為一種系統化的理論模式。它比官僚制單中心治理模式更具靈活性,比新公共管理分權化治理模式又更具協調性,比流行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更加關注公民需求,注重民主治理。正如邁克爾•麥圭爾(Mi•chaelMc”im)所盲:“在理論和實踐中,協作性公共管理已經成為公共管理中一種標準的政府治理的新模式?!薄綢7】w•D•利奇也指出:“協作性公共管理已經成為民主治理的一種重要理論。”【18】協作性公共管理理論模式對傳統政府管理模式進行了有效的揚棄。在傳統的政府管理中,協作關系一直存在于上下級政府之間和同級政府之間,相關的協作理論(如政府間關系理論、資源依賴理論等)廣泛地存在于行政學的思想發展史中。當代西方地方政府的協作性公共管理可以看做是傳統協作理論的一種復興,并在揚棄傳統協作理論的基礎上,注入了新的內容,在治理結構、治理機制、治理模式及相關的管理能力與技能等方面都與傳統的協作管理具有顯著的區別,呈現出嶄新的特征。協作性公共管理與新公共管理相比較,也具有較為明顯的特色:

      (1)從競爭轉向協作。協作性公共管理與新公共管理的最大差異就是強調協作,把協作作為核心理念。新公共管理從本質上看是一種以競爭為核心理念的政府治理理論,它對市場機制和工商企業管理的方法、技術、手段倍加推崇,對協商、溝通、參與等協作功能卻嚴重忽視,從而產生了碎片化治理的困境。協作性公共管理則把協作作為核心理念,通過協作的方法、技術、手段來提供整合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協作性公共管理從競爭轉向協作,使政府治理模式從分散化治理邁向整體治理,推動了政府治理理論的模式創新。

      (2)從任務轉向問題。新公共管理以具體公共服務任務作為出發點,在實踐中倡導單目標的任務型組織。任務型組織有效地滿足了公民對多樣化或個性化公共服務的需求,較大程度地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但是在解決公共服務中的邪惡問題(wickedproblems)面前表現得無能為力。協作性公共管理以問題為導向,提倡在公共治理與公共服務中的多主體協同運作與組織功能整合,通過建立一種跨界性的網絡治理結構有效地解決了新公共管理任務型組織所不能解決的邪惡問題。因此.協作性公共管理與傳統的協作理論和當代新公共管理理論區別開來,成為一種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新型治理模式。隨著社會變遷與政府所面臨的公共治理問題的日趨復雜化.協作性公共管理必將成為未來公共行政理論與實踐中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作為一種地方治理理論的新模式,協作性公共管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有學者認為協作中會出現協作參與者的目標難以達成一致、參與者力量不對稱、信任關系難以建立、參與者之間的關聯性模糊等障礙Ho】鵬。也有不少學者對協作性公共管理所要求的技術手段及工作人員所必備的素質要求提出擔憂。還有學者認為協作性公共管理在權力影響、資源分配、責任共享等方面也存在困難。那么,為滿足協作性公共管理的需要,未來的公共管理者需要做哪些準備呢?羅伯特•阿格拉諾夫(RobertAgranoff)等認為主要是考慮如下六個方面的聞題:

      一是把協作性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技術類型,發展協作的技術,開發協作的資源和技能;

      二是調查協作環境中的決策,推測它與源自應用行為科學模式的決策有何不同;

      三是協作的凝聚力,包括信任、共同目的、相互依賴以及其他協作性管理因素(類似于官僚制中合法權威的統治力量);

      四是要解決協作環境中權力、權威和影響的問題;

      五是討論老生常談的責任問題,協作使我們的視野從關注等級責任轉移到職責、回應的理念及民主觀的教育;

      六是探討協作在公共計劃和交付過程中加入的公共價值問題。認真地考慮這些問題,無疑有利于增強我國公共管理者運用協作性公共管理的能力。改革開放后,我國地方政府在一些領域也進行了新公共管理改革與治理理論模式創新的探索,取得不少成績,但也產生了西方地方政府實施協作性公共管理時面對的共性問題,如新公共管理改革產生的部門協調與機構整合等治理問題。協作性公共管理對我國地方政府改革與治理不乏借鑒意義,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在推進大部制改革的過程中構建地方政府間的協調機制。這可以在地方推進大部制改革的進程中建立如下三大機制:1)建立結構化的部門協同機制,既對部門內部的組織機構進行職能整合,也要對部門間的組織機構進行職能整合,實現部門內與部門問的協同聯動運作。2)建立制度化的權力約束機制,在權力運行制度化的基礎上建立行政權、執行權和監督權三權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3)建立民主化的利益協調機制。大部制改革與以往的機構改革具有本質的區別,它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質的飛躍,必須對部門利益及相關個人利益進行大調整。西方地方政府的i54;i;i協作性公共管理的經驗表明,部門利益是客觀存在的,它不能根除,但可以通過民主化協商程序進行協調與化解。可見,建立民主化的利益協調機制是我國穩步進行了大部制改革、減少阻力的關鍵所在。通過大部制改革的這三大機制,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解決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等問題。

      協作性公共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公路機械;安裝;調試;管理;安全;環保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sector also continued to grow and develop more large equipment continue to emerge, the large equipment purchased by the construction units are also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on a major highway machinery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management simple, dynamic management philosophy expounded in six parts, and has actively helped the significance of major highway machinery installation management.Key words:road machinery; installation; debugging; management; safety; environmental

      中圖分類號:C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一、引言

      大型公路機械設備是高等級公路建設所必需的專用施工設備,它不僅體積龐大、配套機組和附屬設備多,而且技術密集,安裝調試比較復雜。大型機械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是設備管理和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涉及到設備管理、職業安全、環境保護、文明施工等多個環節。下面以解體裝運后的大型筑路機械設備為對象,介紹其安裝調試的動態管理工作程序。

      二、安裝調試的過程動態管理

      安裝調試是一個整體程序,具體要以圖1的六個程序進行。

      圖1

      1.安裝調試費用的預算

      要想使大型筑路機械設備安裝調試工作順利實施和完成,必須事先做好安裝調試費用預算工作。費用包括:運輸費、安裝費、調試費、其它費用等。

      1.1運輸費預算

      機務部門應根據大型筑路機械設備的體積、解體裝運對象的數量和重量,安排不同運輸能力的車輛,并確定各種運輸車輛的車次。然后,按相應運輸車輛的噸公里運費、被運物的搬運里程計算運輸費用。在預算運輸費用時,還要估算裝卸、捆扎費等,這些也是運輸過程必然發生的費用。

      1.2安裝費用預算

      根據待安裝大型筑路機械的種類列出相應的安裝基座、上料臺砌筑所用材料(如木材、鐵件、鐵絲、水泥、青磚、中砂、片石等)以及吊裝設備、小型機具和人工(分技工和普工)使用量,然后參照市場價格及公路工程預算基價,計算其費用。

      1.3調試費預算

      在機械設備調試過程中,除了設備運行必需的動力燃料(如燃油、電力、水、煤 等)外,還需一定量的供其加工的工程材料(如碎石、瀝青或水泥、砂或砂礫、生石灰或粉煤灰等)。

      1.4其它費用包括

      設備初到時的看管費、管理費等。其它費用的預算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除此之外,還需做好配套機械、消耗材料及有關人員的調配管理和費用預算。

      2.制定安裝調試方案

      大型機械設備在安裝調試過程前必須成立專業小組,由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和具有安裝經驗的工人以及安全負責等參與組織機構的建立,設立主管人員,負責全部作業過程的調度、監督、協調、管理等。①小組對設備特點、作業程序、環境因素、危險源等要素進行認真分析,并在停放場地的選址、規劃以及作業的全過程進行規范管理、規范操作;②制定拆裝方案,安排具體工作,確定所有進場作業人數;③確定進場的車輛(機械)的數量和規格型號,例如各種吊車要幾臺,裝載機要幾臺,拖板車要多少輛等;④明確拆裝責任,層層落實到人,進行全面安全及環保技術書面交底(包括工人和運輸隊);⑤根據設備特點編制相應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涵蓋作業過程技術、安全、順序、吊車選擇、節能降耗的具體內容和職責要求,切實落實到人;⑥對涉及運輸、安裝、調試全過程的所有文件資料、圖片等進行編制,發放,收集,最后整理成冊,作為技術檔案存檔;⑦要做好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比如火災,急性中毒,觸電,爆炸等,防患于未然。

      3.人員組織和技術培訓

      大型公路機械設備一般設計精密、價格昂貴,初次安裝調試中的技術工作必須由供應廠商派出的技術人員負責。購置單位在供應廠商調試工程師來之前,進行盡可能周密的工作安排,如選配操作人員、成立安裝調試協調組(由有關行政領導、機械技術負責人員組成)、調配安裝調試所需的輔助作業機具、人員(包括鉗工、電工、機械工等)。在進行安裝調試之前,購置單位的技術負責人應協助廠商方面的安裝調試工程師工作,并選配設備操作人員,進行崗位分工和現場技術培訓。

      4.設備安裝

      大型公路機械設備的安裝一般包括:安裝基座施工、安裝前的準備、設備安裝等幾個過程。

      4.1安裝基座施工

      在進行基座施工放線前,必須合理確定設備安裝位置及合理布局、配套機械及運輸車輛通道、上料臺、堆料場等,確保設備的安全和環保運行環境。大型機械設備組合件較多,要想順利組裝并保證安裝后工作性能穩定,在測量放線、 預制或砌筑基座前期階段中,須嚴格按技術規范進行施工。

      4.2安裝之前的準備

      設備安裝之前應再一次對其進行外觀進行質量檢查。如各種螺栓、螺母有無松動;焊接件焊縫處有無裂紋、氣孔等缺陷;燃潤油及水、氣的儲量及管道接頭是否牢固,有無泄漏;電路布線是否整齊,絕緣性能如何;所有旋轉、往復運動部位的安全保障機件的有效、齊全程度等等。此外,還要進一步查看安裝所需的小型機具、材料的準備情況。

      4.3安裝

      安裝過程中,要按照安裝方案和規程進行。本著先主后次,先繁后簡的原則進行安裝。現場要由專人負責指揮。高空作業安裝或吊裝笨重裝置時,必須采取相應安全防范措施。安裝人員要全部佩帶裝備,安裝工作要按順序進行。否則,不僅相互難以就位、連接,而且吊裝機具也無法擺放,同時安裝要分工協作。安裝后,應對設備安裝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進行檢查。

      5.設備調試

      大型公路機械設備在出廠時一般無法進行總裝和負荷試驗,即使是使用過的設備,由于拆卸、搬運及再次安裝,難免改變原始安裝狀態,所以,對安裝好的機械設備盡快進行調試是非常重要的。應該認識到,不僅是解體裝運的初次使用的大型設備在安裝后需進行調試,實際上所有新增、更新、自制、改造、大(中)修機械設備,在投入使用前,都必須進行調試。調試前,要再次檢查設備裝配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和滲漏痕跡等,以便調試工作安全、順利進行。

      6·驗收及總結

      大型公路機械設備安裝調試成功的標志是:設備安裝調試完成,生產考核合格,經濟和技術性能符合定貨合同規定指標,具備工業化生產條件。

      設備安裝調試結束之后,要進行技術驗收和總結。經過對安裝調試技術報告、設備有關文件、單證、資料的審查及現場的考察,才可決定能否通過技術驗收。只有通過驗收后,才準予辦理資產、財務手續,交付使用。未經技術驗收,不得入帳和投入使用,否則會造成責任不清。對于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失誤,要認真總結。對存在的問題,要分清責任,及時處理。有關索賠事宜,必須在有效期內妥善解決。

      撰寫安裝調試技術報告是大型公路設備初次安裝調試后進行技術、資產及財務驗收的主要依據之一,是一項必須要做好的工作。

      安裝調試報告應以讀者能再現其安裝、調試過程,并得出與文中相符的結果為準。撰寫時注意與論文的區別,應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不能寫成流水帳,使人不得要領。做好控制程序和電腦系統的備份工作。在安裝調試技術報告的結尾,要向曾給安裝調試工作以幫助、支持或指導的人及部門致以謝意。

      7.安全與環保

      安全和環保工作也是安裝調試管理工作的重點,由圖2可以直觀的看出在安裝調試工作中這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特別作出一直觀圖表,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功效。

      圖2

      三、結束語

      大型公路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是設備管理和項目管理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科學、高效的作好這項工作,是每一個設備管理人員探討的專業話題。由于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環節,錯綜復雜,環環相扣,要把龐大的系統歸于和諧統一、完美無缺,不是短期內可以定規立矩的事情。在倡導和諧建設和節能減排的形式下,需要所有的工程機械人員精誠合作、集思廣益,方能把大型公路機械設備的安裝調試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協作性公共管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重要性

      引言

      就現階段我國施工企業發展的情況來講,正處于逐步擴大的階段,并且逐漸呈現出層次化以及差異化。施工企業想要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達成社會目標,就必須要做好實際的施工工作,在切實提升建筑質量的情況下,增加市場份額,并完成企業發展所預定的各項目標。機械設備是施工企業重要的生產資料,同時也是提升施工企業工作效率的基本條件,尤其是在競爭逐漸激烈的情況下,施工企業更需要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管理,保障機械設備可以在施工過程中平穩、安全地運行。

      一、現代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簡析

      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都使得新設備、新材料以及新工藝較多應用到建筑行業內來,這樣一種狀況在具備顯著優勢的情況下也存在著一些方面的弊端和不足,主要考慮到的就是這樣一種設備、材料和基礎的推出容易給建筑施工帶來較大的不確定因素。建筑施工行業存在一定特殊性,建筑施工設備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每個勞動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整個國家的財產安全,對于施工企業而言,則是直接影響建筑施工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認為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的完善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存亡和發展的。

      二、現階段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

      1、機械設備管理力量不足。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生產單位不注意對接卸設備的管理工作,因為多種原因會造成機械設備使用的混亂,從而導致生產工作程序混亂,影響生產的計劃進度。工程建設的生產項目繁雜,數量多,要使用的機械設備也非常多,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生產人員只注重機械的運用生產,卻忽視了對使用過后的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使用過后便隨意停放、擺布,到下一次再使用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找不到生產機械設備或混用、亂用的現象,這給企業的生產秩序造成了很大的混亂。

      2、機械設備不當配置。合理地分配生產機械不但可以協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支出,而且還能使企業以最低的消耗來獲得最高額的利潤。但是在實際上,很多企業由于不舍得投入成本,再或者是由于管理者認識不夠全面,導致老化設備不能夠及時更換。這些貌似省錢的手段實際上不但影響著企業的生產安全,而且浪費了資源,最終,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因此,企業要通過恰當的配置來使機械設備的生產、保養、維修狀態都達到最佳。同時。企業在設備的更換中要特別注意新舊機械的合理搭配,要做到既沒有閑置機器,也能夠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

      3、企業機械設備維護工作存在問題。對機械設備進行科學、有效的維護,可以提高機械設備的工作質量、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如果機械設備維護工作做得不到位,機械設備就會出現過早老化的現象,即小毛病不斷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機械設備的工作質量和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

      4、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施工企業對機械設備的管理主要分為兩個層級:第一層級是施工企業對機械設備的管理;第二層級是工程項目部對設備的管理。但是很多施工企業在實際中這兩個機械設備管理層級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這種情況在小規模的施工中影響不大,但是一旦遇到大規模施工、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工程,這種較為混亂的管理方式就會對整個管理結構以及管理體系造成極大的影響,對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實現造成極大的影響。

      5、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的成本較高

      由于施工企業在機械設備管理的過程中會受到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造成在對機械設備的管理方面的工作重點放在了保證固定資產質量的保證上,這樣就會對施工機械設備的利用率造成影響,同時機械設備的運轉周期以及運營的時間比較長,這種情況的出現造成了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的管理費用以及成本都比較高。這種粗放式的機械設備管理方式在眾多企業中都存在,此類問題需要引起企業高層的重視。

      三、針對建筑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重要性提出的結論和認識

      1、建立建筑施工企業與機械維修企業之間的良好關系

      這樣一種關系的建立需要從兩個具體的方面和層次來進行說明:首先就需要從宏觀的高度和層面上來進行看待,其目標就是希望能夠最大程度的實現社會資源配置最優化,基于此來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具體操作過程當中就需要通過政策、經濟以及法律等多種方法和手段來展開和進行,使得機械設備管理各個環節當中涉及到的擁有者、使用者、制造者以及維修者之間能夠建立起統一、有序、和平、均衡的設備資源市場關系來,可以建立起社會通用的設備評估機構并配置專業的注冊機械管理工程師來進行管理工作,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的對建筑施工企業當中在用的機械設備實現一生價值總量的衡量以及各種宏觀層面上的監督、指導和監控。

      2、建立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新模式

      想要建立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新模式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從根本上改變管理理念,這一點是非?;竞完P鍵的,對于施工企業而言,機械設備不僅是施工企業組織生產的必要條件,更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當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本,因此必然需要通過這樣一個方面管理工作的良好進行來保證其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在管理思想和模式改變的基礎之上就需要開始關注和重視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調整和整合,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是有其固有的特殊性的,主要就是其一生全過程管理工作對于任何一個建筑施工企業而言都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依托于社會服務網絡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完全可以依托于自身實際情況來對設備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基于此在最大程度降低設備管理成本的基礎之上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

      3、企業要不斷強化機械設備管理隊伍建設。

      要想實現對機械設備的有效管理,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使其發揮更大的應用價值,除了加強對機械設備的規范使用、科學保養外,還應該不斷強化管理隊伍的建設。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企業機械設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因此機械設備的操作、管理工作更加專業,組建一支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管理隊伍對于提高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也應該加大對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專業培訓,重點培養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術水平。

      4、有效提升施工企業的整體裝備

      對于施工企業來講,其所擁有的機械設備是企業發展的水平以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表現,所以需要在施工企業各項條件均允許的情況下制定出不斷增加機械設備的長遠發展規劃,使施工企業的設備擁有量達到施工企業的最佳自由率。

      結束語

      機械化是建筑施工企業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也是建筑施工企業在工作過程當中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的重要保證,因此完全可以認為良好的機械設備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企業的必要基礎性工作,也是建筑施工企業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重點闡述機械設備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業內的重要性,并結合具體問題探討其處理方式,希望能夠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于運濤.電氣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工作探索[J].科技創業家,2013,(12).

      協作性公共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建筑工程 專業協作管理 有效性

      建筑工程在進行過程中,包括最初的設計階段再到之后的施工階段和最后的運輸供應階段,無論哪個階段都必須要有復雜的技術手段作為基礎才能完成這一工作,而且尤其是工程施工的階段,更是外部條件復雜、建設的工期長,一系列的因素都對建筑工程的正常進行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而且在建筑工程進行過程中,涉及到的專業非常廣泛,包括水力、電力、煤氣、消防、空調等專業問題,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正常進行,做好各專業的協調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一、建筑工程各專業協作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項為了保證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而存在的一個工程項目,但對于建筑工程來說,從設計階段的建筑工程的外部形態、內部構造、建筑要求、建筑工程使用要求、建筑材料、內部裝修配套等各專業都處理的非常好,也能保證建筑工程的基本質量和實用性及美觀性的要求,不過在各專業需要進行配合的時候卻總是沒有完成的非常好,對于建筑工程整體的使用都會存在著問題,而且有的問題可能留到建筑工程的完成之后的時期,在后期發現該工程項目出現問題就需要重新施工,無論是再次施工過程中的花費還是耽誤工期而間接影響的成本都會受到影響,最后直接影響到項目成本,影響施工企業的利益,甚至還可能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存在著安全問題。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如下的問題:對于建筑內部的水電安裝都是要專門的施工隊伍去進行,不同的隊伍只顧著自己項目安裝的可行性,然后和其他的專業進行融合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有時候就需要重新更改線路,對于建筑內部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既影響了建筑內部的美觀和完成工期,也可能出現安全隱患,影響日后建筑的正常使用,因此建筑工程中各專業協作管理非常重要。

      二、建筑工程各專業協作管理的內容

      1、設計方案的協調

      項目設計是對于整體項目的最后成果做出基本的設計和整理,給施工過程以指導而做出的具體方案,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協調性直接影響到最后建筑工程完成之后的質量,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的設計方案顯得尤為重要。每一個建筑工程都需要專業項目都非常多,從電力、排水、給水、通風、供暖、煤氣、消防等方面的專業項目不勝枚舉,每一項專業都有其各自的施工方法和工期以及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整體的建筑工程需要改動的地方,這是由于專業類型的眾多以及施工過程的復雜性,所以在設計的階段,就需要和上述專業相關的部門進行溝通,確保合理安排工期。設計方案要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客戶的要求,既要保證射擊質量,又要保證在之后施工的時候不會出現由于設計方面的問題而導致重新修改設計方案的現象,合理控制工程成本,保證建筑工程能按時完成,保證工程質量。

      2、施工單位

      施工過程是把設計方案中的內容由文字變成實際建筑的工程,也是整個建筑工程中花費時間最長,使用工程成本最多的部分,因此更需要加強管理,保證施工過程各專業的協調。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確保管理工程有所依照,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按照管理體系去處理,各專業之間的糾紛也可以依靠該管理體系去協調,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穩定。尤其是對于施工單位數目多的建筑工程,更需要進行協調,最好在保證各單位施工質量的基礎上進行平行作業,既節省了施工時間,又能保證在平行作業的時候不會互相影響。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專業數目眾多,施工過程難免會出現專業交叉,影響雙方的正常施工,雙方都想先完成施工項目,所以在施工的時候就會出現矛盾,輕者只是影響雙方專業的質量,嚴重者還可能影響整體的施工質量,因此,對于施工過程中的專業協調管理需要具體分析發生沖突的專業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性,協調雙方進行調整,既不影響雙方正常施工,又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有所保證。

      三、做好建筑工程各專業協作管理的方法

      1、認識到重要性

      做好建筑工程中各專業協作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在具體的建筑工作中,由于有些專業交叉的時候發生沖突對整體的影響并不是很大,而且有的建筑企業只關心本企業該建筑工程中能得到的利益,所以對這類問題并不重視,可是一些小的問題積累之后就變成了大的問題,在之后統一解決的時候更會影響到企業的利益,而且建筑質量也沒有保證,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很大。建筑工程中的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各專業協作的重要性,才能按照具體的標準去進行協調任務,保證各專業的協作管理。

      2、加強協調管理

      首先要對于施工方案的設計階段進行協調管理,在設計方案的時候就應該對各專業的協調問題做一個處理,設計方案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施工工程進行的質量,所以做好設計方案中各專業的協調工作極為重要。在設計方案做出的時候要對設計方案細致研討,找出漏洞,在設計的時候就解決這些問題,以免日后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之后再重新修改設計方案耽誤工期。在施工的時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來保證施工過程的規范化,保證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能穩定進行,該管理體系要明確每個崗位的基本職責,對于優秀的工作人員要予以嘉獎,違反規定的工作人員要予以懲處。對于每一個專業、每一個環節的施工過程的進行都要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檢查和驗收,保證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專業都能符合標準。而且該管理體系要具體的應用在施工過程中不能流于表面,只是空有一個管理制度,紙上談兵,要真正的把該管理體系當作保證各專業協調、工程質量的基本準則來做,體改各專業協作管理的水平。

      3、工作人員的素質

      在建筑工程中協調各專業關系的主體是人,因此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是做好該項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的質量,在平時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安全作業的重要性、安全作業的方法、做好各專業協調的重要性及方法、最新的施工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使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然后就是培養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意識,在具體的崗位工作中嚴謹認真,不留下任何安全隱患。對于各專業的協調管理中更需要派遣專人進行此項工作,保證在繁瑣的施工過程中做好各專業的協調,保證工程的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專業錯綜復雜,每一項專業都必不可少,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需要各專業協作進行, 各相關企業必須認識到其重要性,從設計階段到施工階段再到最后的驗收投入使用階段都需要嚴格按照規定去執行。做好建筑工程中各專業協作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把安全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 吳志勇.建筑施工中各專業的成功協作方略[J].山西科技.2009(04).

      [2] 劉笑權.探討加強施工各專業協調管理確保建筑工程質量[J].現代經濟信息.2009(09).

      [3] 田偉.協調管理在大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與具體措施[J].中外建筑.2009(10).

      協作性公共管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角色協同;工作流;畢業論文;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生的一門重要實踐課程,也是大部分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每年都要面臨的一項煩瑣工作。從出題、選題,再到寫作與指導、評審與答辯等,整個過程都需要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傳統的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與管理工作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師生協同不足:學生離校實習、教師無固定辦公地點等,導致學生與教師見面不易,信息溝通不暢,師生交流不充分。由于教師工作比較繁忙,每個教師要同時指導多名學生,導致學生和教師很難在工作時段內同時有空閑時間來進行面對面地指導,難以實現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對學生論文評閱效率低下。

      (2)工作壓力大:本科畢業論文整個工作流程的工作環節多,參與人員多,時間跨度長,業務流程繁雜,工作量龐大,工作煩瑣、易重復。

      (3)信息化程度低:本科畢業論文各個工作環節會產生階段文檔,而且前后各階段文檔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關系;大量的打印文檔不利于師生對文檔的查閱、保存,且不環保。即使使用電子文檔,但未建立關聯關系,不利于收集、查詢和統計。

      (4)監管力度不足:傳統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管力度,難以保證師生按時完成各項工作。缺少第三方監管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過程的完整記錄,難以解決導師與學生之間就論文完成情況及論文質量相互推卸責任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國內研究者們提出了不同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文獻[1―4]建立了基于WEB方式的論文管理系統,文獻[5]提出了基于本體的論文管理系統,文獻[6]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論文管理系統,但是這些研究在師生協同、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監督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一種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根據模型中的系統工作流狀態,利用時間和事件觸發機制,對用戶指派角色、對角色指派權限,再通過各個角色之間的協同,完成畢業論文各項工作,解決傳統人工方式的論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壓力、增強監管力度、提高論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 相關知識(Related work)

      角色:是相關權限命令的集合,使用角色的主要目的是簡化權限管理,角色主要由權限和用戶構成[7]。

      協同:就是打破資源(如人、財、物、信息和流程等)之間的各種壁壘和邊界,使它們為共同的目標而進行協調的運作,通過對各種資源最大的開發、利用和增值以充分達成共同的目標[8]。

      工作流:是指一類能夠完全自動執行的經營過程,根據一系列過程規則,將文檔、信息或任務在不同的執行者之間進行傳遞與執行[9]。作為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工作流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用有關的信息資源與人力資源來協調業務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使之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進行,從而實現業務過程的自動化。工作流技術通過將工作分解成為良好的任務、角色,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流程來執行這些任務并對它們進行監控,以達到提高辦事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的目的[10]。

      時間觸發機制[11,13]是指將時間域分成離散的時間間隔,將消息的傳輸分配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完成。

      事件觸發機制[12,13]是指在工作流程中,根據其他事件的發生而產生相應動作(稱為觸發動作)干預工作進程。

      3 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The role-collaborative

      workflow model)

      本節首先對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Role-collaborative Workflow Model,RcW)進行描述,然后基于該模型進行建模。

      3.1 模型的組成元素

      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由用戶主體、角色主體、任務主體、系統工作流狀態、訪問權限、角色指派、權限指派和角色協同這八個元素組成。下面將分別對這八個元素進行描述。

      用戶主體:是指提出指派角色請求的實體,使用符號u表示,用戶主體的集合使用符號U表示。

      角色主體:是指提出指派權限請求的實體,使用符號r表示,角色主體的集合使用符號R表示。在本科畢業論文的整個工作當中,存在著教學管理人員(教學院長、系主任、教學秘書)、教師(指導老師,交叉評閱老師,答辯老師)以及學生這些不同的角色,所以論文管理系統中的角色主體集合表示為:

      (1)

      公式(1)中,M表示管理員,T表示教師,S表示學生。

      任務主體:是指接受r訪問的實體,也是工作流各個環節的核心,使用符號t表示,任務主體的集合使用T表示。論文管理系統中的任務主體集合圍繞著論文展開,表示為:

      系統工作流狀態:是指RcW模型在整個論文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中,r訪問t時的快照,使用符號s表示,系統工作流狀態集合使用符號S表示,包含r訪問的對象t和訪問時間time兩個元素。論文管理系統中的系統工作流狀態集合表示為:

      訪問權限:是指r訪問工作流中任務主體的方式,使用符號p表示,訪問權限的集合使用符號P表示。論文管理系統中的訪問權限集合表示為:

      角色指派:是指在系統工作流狀態下對u指派r的方式,使用符號UA表示。RcW模型中,同一個u能夠被指派多個r,但是在同一s狀態下,一個u只能被指派一個r,因此角色指派由s決定。角色指派函數表示為:

      權限指派:是指在系統工作流狀態下對r指派p的方式,使用符號PA表示。RcW模型中,不同的r訪問的t不一樣,對t的訪問權限也不同,且同一r在不同的s狀態下,對t的訪問權限也不同,因此,權限指派由s決定。權限指派函數表示為:

      角色指派和權限指派都由s決定,s的狀態由s中的兩個元素t和time決定,s中的元素time是被分成離散的時間間隔,t的觸發被分配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完成,這樣就應用到了時間觸發機制的原理。例如在開題報告提交時間結束時,則激活論文寫作與指導階段的工作流程中的t,開始初稿的提交;在論文定稿提交時間結束時,則凍結論文寫作與指導階段的工作流程中的t。

      同時在RcW模型中,部分流程的ti的觸發等待著ti-1事件的完成來激活自身狀態。不同的用戶角色訪問不同t,則被指派不同權限,這樣就應用到了事件觸發機制的原理。例如學生在論文初稿tk提交完成后,觸發導師指導評閱論文初稿tk+1的工作進程;導師在論文初稿的評閱tk+1提交完成后,激活學生提交修改稿tk+2的工作進程。

      因此角色指派和權限指派都考慮到了時間和事件觸發機制。

      角色協同,是指在RcW模型中,各個角色主體之間打破時間、空間、物質等資源之間的各種壁壘和邊界,使他們為完成共同目標而進行協調的運作,通過對各種資源最大的開發、利用和增值以充分達成共同目標,使用符號RC表示。角色協同函數表示為:

      在畢業論文管理系統中,大部分工作需要教學院長、系主任、教學秘書、教師和學生等這些角色之間的協同RC來完成。例如,導師與學生之間協同完成論文的指導與寫作,最終完成共同目標――論文定稿的完成。

      這樣,RcW模型可以表示為八元組:

      RcW模型運行的充分必要條件為:不存在u無法被指派r,不存在r無法被指派p,不存在t無法被訪問。

      3.2 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

      基于RcW模型的組成元素,根據RBAC96[14]的框架對RcW模型進行建模,在RcW模型中添加了會話集和約束集,如圖1所示。

      圖1 RcW模型

      Fig.1 RcW model

      RcW Model:

      U:用戶主體集合;R:角色主體集合;

      T:任務主體集合;P:訪問權限集合;

      Sessions:會話集――各主體之間的會話;

      Constrains:約束集――約束各主體之間的指派關系。

      OP={execute},操作集合

      P=OP×T~Constrains(S)

      UAU×R,用戶與角色的指派關系

      roles(u):U2R~Constrains(S),對用戶指派角色的函數映射。

      roles(u)={(ri)|([(ri,u)∈UA}

      PAR×P,角色與權限的指派關系

      per: R2P~Constrains(S),對角色指派權限的函數映射。

      per(ri)={(p,ti)|[(ri,p,ti)∈PA]}

      RC(RiTk)×(RjTl) i≠j 角色之間的協同

      在RcW模型中,為確保用戶角色指派的正確性,根據用戶與角色的指派關系和用戶指派角色的函數映射,設計了用戶角色指派算法。如下所示。

      用戶角色指派算法(Algorithm of User-Role Assignment):

      {

      Initialize: R;//可指派角色集合

      R =GetRofUA(u);

      If R is Null

      Return NULL;

      For each r in R

      if r match current S//如果角色r與當前狀態相匹配

      Assign r to u;

      exit for;

      Else Next r;

      End for

      If OutofMaxR(u,R)//如果超出可指派角色集合

      Return NULL;

      }

      在RcW模型中,為確保角色權限指派的正確性,根據角色與權限的指派關系和角色指派權限的函數映射,設計了角色權限指派算法。如下所示。

      角色權限指派算法(Algorithm of Role-Permission Assignment):

      {

      If (r,t)(R,T,PA) is NULL

      //如果當前(r,t)無法與角色權限集合相匹配

      Return NO PREMISSION;

      Else

      If Activate(t)//如果當前任務被激活

      Return READ & WRITE;

      ElseReturn READ ONLY;

      }

      根據RcW模型,實現基于RcW模型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下一節對該系統和傳統人工方式進行應用研究比較與結果分析。

      4 應用研究與結果分析(Application studies and

      results analyzes)

      為了驗證基于RcW模型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在解決傳統人工論文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問題的實用性,基于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已在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試運行,網址:http://202.202.121.101/pdms。

      對于傳統的人工論文管理的方式,通過外國語學院教務管理人員提供的信息,收集整理了2011―2013年這三屆西南大學外語學院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數據。

      對于系統進行論文管理的方式,通過系統對論文管理工作整個流程的完整記錄,收集整理了2014屆外語學院畢業生通過本系統完成畢業論文的數據。

      對于傳統人工方式和系統方式的各項數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與分析。首先,在完成各個相同階段的管理工作耗時進行了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階段工作的耗時對比

      Tab.1 Time for each management stage

      工作階段 傳統人工方式耗時 系統方式耗時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給學生安排導師 2.5days 3days 3days 3.2min 2.8min

      統計提交任務書人數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3

      sec/time 0.12

      sec/time

      統計提交開題報告人數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1

      sec/time 0.13

      sec/time

      統計提交論文定稿人數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4

      sec/time ――

      安排答辯分組 2days 2days 2days 3.7min ――

      統計學生成績 1day 1day 1day 0.54sec ――

      查找 10―20

      min/time 10―20

      min/time 10―20

      min/time 0.12

      sec/time ――

      說明:在統計提交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定稿人數的時候,如果有未提交的,還需要列出未按時提交論文稿件的學生名單。目前為止,2015屆畢業生的論文工作完成了一部分,只有部分數據。2011―2013的數據是由外國語學院的教務管理人員提供的,2014―2015的數據是通過系統操作20次的平均值。

      然后,在各個階段論文稿件的按時提交比例方面進行了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每階段學生教師完成情況的數量對比

      Tab.2 The number of submission on time

      工作

      階段 傳統人工方式 系統方式

      總人數 2011

      按時完成人數 比例 總人數 2012

      按時完成人數 比例 總人數 2013

      按時完成人數 比例 總人數 2014

      按時完成人數 比例

      指導

      方向 141 120 85.1% 145 114 78.6% 146 117 80.1% 143 139 97.2%

      論文

      方向 571 472 82.7% 563 501 89.0% 579 498 86.0% 541 524 96.9%

      任務書 571 469 82.1% 563 468 83.1% 579 472 81.5% 541 540 99.8%

      開題

      報告 571 473 82.8% 563 439 78.0% 579 472 81.5% 541 537 99.3%

      定稿 571 483 84.6% 563 453 80.5% 579 463 80.0% 541 531 98.2%

      論文

      評閱 571 476 83.4% 563 468 83.1% 579 501 86.5% 541 529 97.8%

      交叉

      評閱 571 483 84.6% 563 455 80.8% 579 510 88.1% 541 535 98.9%

      說明:由于傳統人工方式無法對論文指導過程進行記錄,傳統人工方式在論文指導過程中無數據。修改稿在論文指導過程中,論文稿件有多次提交的情況,在表中使用的數據是修改稿第一次提交和第一次評閱的數據。2011―2013的數據是由外國語學院的教務管理人員提供的,2014的數據是系統記錄的。

      由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通過本系統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相關工作,極大地減少了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減輕了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量。由表2的數據分析可以明顯看出,在通過使用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相關工作時,本科論文過程中各項工作的完成率相較于傳統模式平均提升了15%,各個階段完成工作比大幅提升。通過在線提交,在線指導,在線監控論文進程,方便了師生之間論文的寫作與指導,同時實現了對論文指導過程的全程記錄,對論文指導工作的評價與衡量提供可靠的依據。

      論文存儲:2011屆紙質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各571份,2012屆紙質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各563份,2013屆紙質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各541份,總占地1.14m3;2014屆各種電子版的論文稿件共計9514份,占5.15GB的硬盤容量。紙質論文需要大量的打印,不環保,電子格式的論文稿件存儲占地空間小,不需要打印大量的紙質文檔,十分環保,且在系統中查找論文稿件十分方便。

      在2011―2013年的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中,發生學生稿件遺失、需要學生重新提交的情況平均17例;給導師發送論文出錯情況平均發生8例;在2014屆,由于使用了本系統,未發生上述兩種情況。在2011―2013年,學生未按時完成論文,與導師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平均有5例,同時由于無依據可尋,處理此種情況很麻煩;在2014屆中發生此種情況三例,直接查看整個工作過程的記錄,根據記錄處理,十分方便且具有說服力。

      5 結論(Conclusion)

      基于角色協同工作流模型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已初次在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使用,運用角色協同和工作流的技術,采用時間觸發機制和事件觸發機制的原理,較好地解決了傳統人工管理方式存在的四大問題,有效地減輕了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完成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工作量,提高了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工作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且系統全程保留了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在各個階段產生的文檔和數據,記錄了論文指導的整個過程,可以為教師進行論文工作的績效評估提供依據。

      在RcW模型中,考慮優化算法的設計,優化用戶角色指派算法和角色權限指派算法;在系統工作流狀態中加入短信實體,實時通知用戶關于工作流的狀態,是今后的研究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于導華,閆達遠,方萍.實行畢業設計(論文)網絡管理的探索[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7,4(9):143-144.

      [2] 陳潔.基于網絡的交互式共享型畢業論文指導學習管理系統 的實踐與應用[J].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2010,2:31-33.

      [3] 毛洪賁,等.基于.NET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的 研究與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0(10):128-131.

      [4] 李志河,王云,李文.基于Web的學位論文管理系統研究[J].現 在教育技術,2011(2):125-128.

      [5] 徐俊,劉志洪,顧寧.基于本體的論文管理系統[J].計算機工程, 2004.3(6):38-41.

      [6] 龍世榮,趙學孔,岑磊.基于工作流的B/S架構畢業論文管理系 統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9(14):3306-3307.

      [7] 李亞子,等.協同工作系統中用戶角色的設計與實施[J].現在 圖書情報技術,2013,2:77-81.

      [8] 周琳.泛微協同管理應用平臺e-cology[J].CAD/CAM與制造 業信息化,2010,2:53-57.

      [9]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The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R].TC00-1003,Hampshire,UK: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1995.

      [10] 史美林,等.WFMS:工作流管理系統[J].計算機學報,2006, 6:326-332.

      [11] LEEN G,HEFFERNAN D.TTCAN:a new time-trigger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J].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 systems,2002,2(6):77-94.

      [12] YAN Huaicheng,YAN Sheng,SHI Hongbo.Event-Triggered H∞ Control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4,3(11):96-103.

      [13] Roman Obermaisser.Event-Triggered and Time-Triggered Control[M].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2011.

      [14] Sandhu,R.,Coyne,E.J.,Feinstein,H.L.and Youman,C.E.(1996).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s.IEEE Computer,29(2): 38-47.

      作者簡介: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亚洲今日精彩视频|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com|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韩国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黄色高清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7777|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