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政治哲學體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手術室整體護理; 血腫清除術; 高血壓腦出血
doi:10.14033/ki.cfmr.2017.16.0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6-0092-02
在人們飲食習慣的快速改變下,高血壓的發病率具有增長的趨勢[1],此病如果無法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極易誘發腦出血等多種并發癥[2]。高血壓腦出血起病急、病情發展快,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血腫清除術治療是現階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一項有效手段,具有創傷小、效果好、安全性高等優勢[3]。但治療過程中若缺乏優質的護理干預,將對療效及預后產生極大干擾,嚴重者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為此,筆者所在醫院對在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25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手術室整體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均為筆者所在醫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按數字奇偶法將其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45~86歲,平均(62.37±3.54)歲;出血量35~145 ml,平均(50.00±6.00)ml。對照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46~84歲,平均(62.34±3.61)q;出血量35~145 ml,平均出血量(53.00±5.00)ml。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25例實施手術室常規護理干預:術前備皮,并指導患者進行各項輔助檢查,為患者提供飲食護理,術后定時對敷料進行更換,定時對患者進行拍背及翻身等以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嚴格對探視的人數及時間進行控制,避免交叉感染的現象出現。干預組25例則實施手術室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干預。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時間便需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動態監測,囑咐患者臥床休息,給予止血及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常規治療。同時,還需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將疾病的治療手段、治療預后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以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并盡可能的獲得家屬的支持與理解。此外,對存有恐懼、焦慮、害怕等負面情緒的患者需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以避免患者因出現抵抗心理而不配合治療及護理的現象發生,必要情況下,可向患者介紹以往成功的案例,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并幫助其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主動的配合手術治療及護理工作。(2)術中及術后干預。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開展,手術進行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測,結合患者的情況合理調整手術室內的溫濕度。術后,對患者的意識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及記錄,定期復查患者的顱腦CT,定時對患者的瞳孔及血壓等變化情況進行觀察以判斷其是否有再出血的現象。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并將頭偏向一側,將患者的頭部進行適當抬高,以預防誤吸的現象發生。低流量吸氧,有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特殊情況下可行氣管切開。做好引流管的管理工作,將引流袋高度調整好,以避免引流管出現折疊、擠壓及扭曲等問題,引流管需時刻保持通暢,并詳細記錄引流液的量、性狀及顏色,需搬運時應提前將引流管夾閉,以預防引流液回流的現象出現。結合細菌培養結果合理選擇抗生素,對患者的尿道及膀胱等進行定期沖洗以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癥狀發生。術后待病情穩定后可指導患者逐步開展功能訓練。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1)護理前后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卒中量表(NIHSS)評分標準進行評定,分值越低,缺損程度越小。(2)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若血腫完全清除,同時癥狀及體征消失則評定為顯效;若血腫完全清除,同時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則評定為有效;若血腫清除不完全,且癥狀及體征未見任何緩解,甚至加重則評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記錄兩組便秘、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及再出血等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護理效果比較
干預組顯效20例(80.00%)、有效4例(16.00%)、無效
1例(4.00%),干預組治療護理總有效率為96.00%(24/25)。對照組顯效10例(40.00%)、有效8例(32.00%)、無效7例(28.00%),對照組治療護理總有效率為72.00%(18/25),干預組治療護理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