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數學勞動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素質教育;數學;美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118-02
教育從產生的那天起就注定將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當前的教育形式正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推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是素質教育的目的,具有創新意識、高度實踐能力的人才已成為社會教育家關注的焦點。智育從傳統教學開始就受到教育者的重視,有著深厚的根基,其被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德育已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教育界也正在倡導“德育領先”;體育鍛煉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磨礪人的意志,在全民健身的宗旨下,體育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因為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與生活實踐接觸最緊密的勞動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然而,美育卻被忽略了,沒有得到與其社會價值相應的重視!
我們常常談論人文精神的“真、善、美”和人全面自由的發展,藝術美的理論中也常會出現“真、善、美”三位一體的問題。愛因期坦說過:“美,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他還認為,只有借助數學,才能達到簡單性的美學準則。一個正確的數學公理、定理,可以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數學的真;數學理論即使離現實多遠,也總能找到它的實際用途,體現其為人類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數學的善;偉大的希爾伯特曾說過:“數學中每一步真正的進展都與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簡單的方法的發現密切聯系著”,數學理論本身的奇特、微妙、簡潔有力,建立這些理論時體現的創造性思維就是數學的美。遺憾的是,這些觀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審美教育就沒有任何教育”。
舉國上下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數學美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得到充分重視。在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討論稿)中已提出了數學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別是“數學與文化”這一單元體現了數學文化的一個重要功能,這就是數學美學,這種功能將長久以來人們對數學的追求轉化為對完善的追求,對和諧數學的追求。
一、數學美的表現
美,是現實事物和現象、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藝術作品等屬性的總和,具有勻稱性、比例性、鮮明性和新穎性等特點。數學作為精神產品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數學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美的世界,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和諧、比例、整體和對稱,數學美深深地感染著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對她的欣賞。
1、簡潔美
在數學界,人們普遍認為樸素、簡單是數學外的在形式,樸實清秀又底蘊深厚才是其至美。歐拉公式:V-E+F=2堪稱“簡單美”的典范,在數學中,像歐拉公式這樣形式簡潔、內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還有許多。比如:
圓的周長公式:C=2πR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平方。
正弦定理:ΔABC的外接圓半徑R,則 等,這就是數學的公式之美。這種簡潔美,用幾個定理是不足以說清的,數學歷史中每一次進步都使已有的定理更簡潔。
2、和諧美
歐拉公式: ,曾獲得“最美的數學定理”稱號。和諧的美,在數學中多得不可勝數,如著名的黃金分割比 ,即0.61803398…,維納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認,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黃金分割比;著名的菲波那契數列{an?},定義如下:
a1?=1,a2=1,
當n≥3時,an=an-1+an-2
將“黃金分割”、“神圣比例”的美稱給數學都受之無愧。
3、對稱美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一切空間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圓是中心對稱圓形圓心是它的對稱中心,圓也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條直徑都是它的對稱軸。梯形的面積公式:S= ,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其中a是上底邊長,b是下底邊長,其中a?1是首項,an是第n項,這兩個等式中,a與a1是對稱的,b與an是對稱的。h與n是對稱的,這是數學的對稱之美。此外,數學還有自身的奇異突變美、創新美、統一美等。數學的發展深受美育思想的影響,使得數學中含有美的因素,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
二、數學美的功能:
社會在進步,人們對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不僅通過音樂,藝術,而且通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等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塑造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美育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培養創造、發明數學的激情;
2、啟發探求真理的思路;
3、檢驗真理;
4、寓美于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以美啟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數學美的教育途徑
科學和藝術一樣,都有自己的美學特征,起著陶冶情操,完善思維品質的作用,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有其獨特的美學特征。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中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證明之美、體系之美、無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討,帶領學生進入數學美的樂園,陶冶精神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當做必要的審美示范,引導學生感知,欣賞數學美。“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將美知識應用于實踐,體現美育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數學美的教育途徑需要先展示數學隱含的美、進一步挖掘數學美、再創造數學美、最后將美學原理應用于解題實踐。
數學美育在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將會愈發重要,數學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教育途徑實施數學美學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文化精神,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馬忠林.數學教育史[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3] 張奠宙.數學素質教育教案精編[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4] 丁爾.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總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揭示數學美的內涵
美的事物,總是為人們樂意醉心追求的。然而,一提到美,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嬌”的自然美,抑或是悅目的圖畫,動聽的樂章、精妙的詩文……這些藝術美。然而,數學,這一自然科學的皇冠里面,蘊含著比詩畫更美麗的境界。數學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數學內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體系之美等;從數學的方法及思維看,有簡約之美、類比之美、抽象之美、無限之美等;從狹義美學意義上看,有對稱之美、和諧之美、奇異之美等。 “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是美的科學。
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數學美的功能
1.展示數學之美,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的誘發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使抽象、高深的數學知識得以形象化、趣味化,使學生從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直到最終熱愛它。靠什么去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是靠數學以外的東西,而是靠數學自身的美,自身的魅力。人們常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充分說明了數學處處充滿著美。數學美的魅力是誘人的,數學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數學美的思想是神奇的,它可以改變學生認為數學枯燥無味的成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教具,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等引入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發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數學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數學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數學家探索數學思維王國的奧妙的故事;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數學問題等等,使學生由此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促使外來動機向內在動力轉化,并成為學習的持久動力。
數學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而且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特殊審美過程。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把數學美的內容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向學生揭示出來,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內容是美的。
2.融貫數學之美,加深知識理解
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它的特點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著無限豐富的感性內容。在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剖析、演示、圖形、圖像、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把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先給學生以具體的直觀
形象,使數學的內容活起來,動起來,從而賦予數學內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內涵,使學生從數學的顯性美提高對數學隱性美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形成數學美感,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師通過嚴密的推理,生動的語言,優美的圖形,科學的板書等作出審美示范,創設思維情境,把數學美的簡單統一、和諧對稱等特征融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數學美的真正含義。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前后比較,歸納總結,揭示內在規律,形成有序結構體系,并教給學生歸納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貫數學之美,在感受美、鑒賞美的過程中建立起“知識鏈”,形成知識的有序結構和解題的方法體系,既能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也能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造數學之美,培養思維能力
中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在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技能、技巧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把握教學機制,創設思維境界,用數學的美來啟迪學生思維,當學生對數學美感受最靈敏、最強烈、最深刻的時候,他們的思維也進入最佳時期,邏輯思維和靈感思維交融促進,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一旦“靈感”出現,他們就會感受到創造數學美的喜悅和成功后的樂趣,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深刻性、獨創性等諸方面的能力就得到培養和提高。
4.發掘數學之美,陶冶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