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災害應對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氣象;災害;農業生產;防御措施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sensitive areas of climate change, disastrous weather directly affect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limate change will cause China's most major crop water deficit, shorten the growth period, the decline in output, and make our current agricultural cropping systems and crop layout change. Therefor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type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uts forward some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 weather; disast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前言: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種類最多、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所有自然災害中, 氣象災害占了70% 以上,其中60% 為農業氣象災害。環境惡化、資源枯竭、人口增長等因素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嚴重。特別是近10年來, 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呈現出加大的趨勢。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個人口大國,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一、災害類型
洪澇災害農業洪澇可分為洪災、澇災、濕害,這3 種類型的洪澇密不可分。洪澇的形成與降水量、地理位置、土壤結構、植被、以及季節、作物生育期、防洪設施等密切相關。但多數情況下是由于持續性暴雨、特大暴雨造成江河洪水泛濫淹沒或沖毀作物,造成減產或絕收。全國大部地區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年際變化十分明顯,洪澇災害較為頻繁,是影響作物產量的重要氣象災害。
風雹災害。風災害是一種局地性很強的農業氣象災害,它對農作物枝葉、莖桿和果實產生機械損傷,造成作物減產或絕收。風雹天氣產生于強對流天氣系統,是大氣的動力條件和熱力條件共同作用而成,是由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象條件形成的一種較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分布特點總體上來說是山區多于平原,內陸多于沿海, 中緯度地區多于高緯度或低緯度地區。青藏高原和祁連山區是我國雹日最多、范圍最廣的地區。
冷凍災害。農業冷凍害主要包括低溫冷害和凍害,而凍害包括霜凍害和寒潮凍害。低溫冷害主要是指作物在生長期間因溫度偏低, 影響正常生產,或者使作物的生殖生產過程發生障礙,導致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凍害是在植物越冬期間,在低于0 ℃的嚴寒條件下,作物體原生質受到破壞,導致植株受害或死亡的現象。凍害包括霜凍害和寒潮凍害。凍害一般發生時間是秋、冬、春季,冷害發生在春、夏、秋季。
臺風災害。臺風是指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低氣壓,當近地面最大風速達到或超過17.2 km·s-1 時,成為臺風。它是一種強度大,破壞力強的熱帶氣旋,臺風被列為全球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在我國受北太平洋西部的熱帶氣旋影響,主要發生在浙江以南沿海一象災害以及由氣象災害引發的瘟疫、環境污染、蟲災、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衍生災害也將對我國農業生產產生重要影響。
二、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1、連陰雨連陰雨之所以能形成危害,主要是因為長時間的陰雨天氣,不僅使農作物因水分過剩形成澇災,同時使農作物的光照不足而引起爛種、爛秧、三麥赤霉病、棉花幼鈴脫落、大鈴霉爛和霉絮。由于它持續時間長、影響面積大,特別是春秋季連陰雨發生在農業關鍵時節,其形成的災害極為嚴重。如1963年4—5月連續出現了累計44 d的連陰雨,有1/3的臺站總雨量大于300 mm,江蘇省夏熟作物漬澇面積達16萬hm2,成災面積5萬hm2,嚴重減產或基本絕收面積達2 000 hm2,給當年的經濟造成嚴重損失。2、高溫高溫會使水、電等的需求量急劇上升,造成供需矛盾,嚴重影響生活和生產。持續性高溫還會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7月上旬高溫干旱,淮北地區稻田龜裂;淮河以南地區水稻受旱脫水面積達20%~30%,稻田干枯開裂面積占10%,農作物普遍枯萎,生長受阻,蔬菜減產3~5成。3、凍害從生產危害情況看,冬季三麥、油菜等越冬作物經過深秋和初冬的低溫鍛煉,作物處于越冬停長期,抗寒性較強。一般最低氣溫為-5 ℃時,葉尖葉片受凍,且恢復快(1、2級凍害);嚴重凍害能凍壞莖葉、分蘗節,以致死亡(3~4級凍害)。秋霜凍害出現越早危害越重,一旦發生,影響棉花、花生、山芋、喜溫蔬菜等晚秋作物的后期成熟,未吐絮的棉桃遇秋霜凍害,棉絨變黃,爛桃、鈴,產量下降。
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防御
1、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預警工作
針對具體作物品種開展氣象災害指標研究, 提高指標確定性和針對性。加強病蟲害發生與氣象條件關系研究, 減少病蟲害造成的危害和污染。細化農業氣象災害預警平臺建設, 提高農業氣象災害產品的服務效率。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知識科普宣傳, 提高農民應對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建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能力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 天氣預報是其重要的條件. 至今, 人類還無力直接阻止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引起的氣象災害的發生, 但是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現代化的手段監測分析大氣變化, 捕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可能發生的前期征兆, 預測氣象災害的發生. 如可應用衛星遙感技術, 雷達探測技術提高預報精度, 延長預見期. 目前, 我國已建成了4 000多個各類氣象臺站. 成功發射了4顆極軌氣象衛星和3顆靜止氣象衛星, 是世界上同時擁有雙軌氣象業務衛星的少數國家之一. 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多普勒天氣雷達網和沙塵暴監測網、自動氣象站網、L波段探空雷達、全球定位系統探空站、飛農業生產氣象信息服務保障氣象衛星信息服務與保障利用多種氣象衛星開展夏糧和秋糧長勢遙感監測分析,提供生長期內衛星遙感作物長勢及其變化動態。氣象氣候預測產品應用服務與保障針對影響農業生產的關鍵性氣象問題,充分運用多種氣候監測信息,綜合現代數值天氣預測、雷達和衛星遙感信息分析預測、現代綜合統計預測和中期集合預測方法以及長期氣候預測方法等,發展直接針對作物生長關鍵時段和關鍵性農業氣象災害的中、短期綜合預測技術和長期預測新技術,以及將加工處理的區域性農業氣象災害預測產品更迅速分發到農業生產的決策指揮和服務部門,為作物生長關鍵時段各類農業氣象災害的減災防災調控技術的實施提供咨詢服務。
做好各天氣狀況下的防御
2.1干旱防御一是栽培措施。根據干旱規律安排農業結構,調整插播期;合理灌溉,采用噴灌、滴灌、浸潤灌溉等節水方法;平整土地,深耕改土;抑制土壤蒸發和植物蒸騰,主要采取用草、秸稈等覆蓋土壤表面,或采用土面增保劑、保墑增濕劑等乳膜覆蓋等。二是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在干旱嚴重時期,人工增雨[6]是充分利用空中水資源進行防旱抗旱的有效手段。氣象臺要做好天氣過程的預報,抓住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天氣形勢,選擇有利的增雨時機,與水利、農業、民航、軍隊等部門緊密配合,在省人工增雨辦公室的統一指揮下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爭取最大程度地緩解旱情、減輕損失。 2.2洪災防御措施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減少農田積水災害;對低洼地區進行改造,提高排水標準,增加泵站或加大抽排功率;增加綠地面積,減少徑流系數,減弱由于雨水急驟匯流而形成的積水災害;加強基建項目管理,嚴禁建筑材料堵塞進水口,影響排水設備發揮功能;關注天氣預報,在強降水來臨前,預降城市周邊及市區河道水位,利于泄排。安排挖掘機在各設施農業園區開挖排水溝,使園區和外來水能夠排出,消除洪水對大棚的侵害。2.3霜凍防御措施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在霜凍來臨前澆春水保苗;多雨時應及時清溝排明水、濾暗水,加強根系活力,防治病害;加強水肥管理,重施小麥穗肥,促進壯稈大穗;巧施油菜花肥;淮北及江淮地區處理好棉種等,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播后覆蓋保溫,適溫煉苗。
年同期相比偏多,氣溫嚴重偏低,為1983年以來歷史同期較為罕見的極端氣候事件,其中突泉縣降溫較為嚴重,長時間的低溫寡照、熱量不足使全盟農作物生長受到很大影響。本文以低溫陰雨對突泉縣農業生產的影響進行分析,并針對作物生長受阻、抗病蟲害能力下降等現象提出應對措施。
1 低溫陰雨天氣情況
2009年4-5月,突泉縣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同期偏高3℃,降水與歷年同期基本持平,天氣呈現干旱現象;自5月29日起天氣形勢發生急轉彎,出現了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且陰雨天氣異常偏多,氣溫嚴重偏低,6月平均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1.2~2.0℃,其中6月上旬平均氣溫為16.5℃,比歷年同期平均溫度(19.3℃)偏低2.8℃,6月上旬降水達27.7mm,陰雨天氣造成低溫寡照,日照時數創近30年來極少值。這是自1983年以來突泉縣歷史同期較為罕見的極端氣候事件。
2 對農業的影響
突泉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屬淺山丘陵區,耕地面積217萬畝,是國家產糧大縣,農作物以玉米為主,并大量種植谷子、大豆、馬鈴薯和葵花籽等。2009年夏初長時間的低溫寡照、熱量不足對突泉縣農作物生長影響很大,雖然降水緩解了前期干旱,但對喜溫作物的生長發育極其不利,造成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發育期延后,且抗病蟲害能力下降。隨著雨季的到來,雨水增多,6月末,突泉縣寶石鄉發生雹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7000畝,其中絕產面積60畝。低溫陰雨天氣衍生的澇災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影響范圍都較往年會有明顯的增強和擴大,將對種植業穩定生產構成較大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農作物生長發育遲緩,根系發育不良,生理苗齡延后 6月下旬,突泉縣玉米多處于七葉至拔節過渡期,大豆尚未進入旁枝形成期,水稻大部分處于分蘗期。由于低溫陰雨天氣致使光照欠缺,正處旺長期的玉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減弱,造成生理機能失調,從而生長緩慢,苗勢較弱,限制玉米的生長發育速度。連續的陰雨天氣又使喜溫作物大豆、水稻等根系發育不良,分布淺而少,田間積水過多還會出現爛根現象;持續的低溫又造成水稻弱苗、僵苗比重較大,根系不發達,返青期延長,甚至容易導致爛秧死苗,由于氣溫不能達到水稻分蘗期所需的適宜溫度(20~25℃),對水稻分蘗有延遲和抑制作用,分蘗不足,最終影響水稻成穗數和成穗率。
2.2 病蟲害發生發展嚴重 陰雨天氣條件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發展,易出現作物根腐病,特別適合草地螟、稻飛虱生長,二代草地螟發生的可能性也極大。玉米絲黑穗病、大小斑病、爛心病和鞭狀病等發生嚴重;大豆生長受阻,易現斑點、斑疹病,需重點防治真菌類病害和豆莢螟、豆稈蠅等害蟲,宜噴施多菌靈等殺菌劑和害蟲藥劑,確保農作物后期生長健壯,提高品質。
2.3 極易產生藥害 低溫陰雨寡照在影響作物生長的同時也限制了雜草生長,但由于雜草草齡大,一旦后期氣溫回升后將加速生長,極易發生草荒。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如果農民仍按照正常年份使用種衣劑、除草劑,稀釋倍數低,施藥量大,產生藥害的機率很大。突泉縣一部分低洼地塊,莠去津、乙草胺、氟樂靈、氟磺氨草醚、2.4——D和咪草咽等藥害現象已經出現,而且隨著氣溫的回升,藥害問題會更加突出。
3 農業生產應對災害措施
3.1 及時有效的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信息 不斷提高中長期天氣預測預報能力,加強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信息,是農業生產積極應對災害性天氣、減輕氣象災害損失的有效手段之一。為使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遞至鄉村百姓手中,2007年9月底突泉縣氣象局分別為鄉鎮、辦事處贈送安裝預警電子顯示屏、語音信息接收機等設備,使氣象信息進一步得到延伸,為農村防災減災起到了保障作用。在此次低溫陰雨天氣過程中,突泉縣氣象局及時有效的低溫、降水等預警信息,提醒廣大群眾做好災害防范,尤其做好農業應對措施,盡可能的減小災害造成的農業損失。
3.2 加大農業氣象服務及農技服務工作 為不斷拓寬為“三農”服務領域,推進實施氣象科技致富工程, 2007年4月泉縣氣象局 針對不利于農事作業的大風、沙塵、低溫冷害、連陰雨等災情天氣專門開設了“氣象短信”服務活動,并在每個村落選出一名氣象聯絡員,開通手機短信互動平臺,定時向聯絡員發送惡劣天氣預報及預防常識,“氣象短信”方式可及時向縣委政府機構和農民傳達重要災害天氣情報,農民不但能夠得到即時農業氣象、市場行情、供求信息和實用技術等,還可
迅速獲取種植、銷售、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知識。此次災害性天氣發生后,氣象部門和農業部門聯合,及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服務,加大農業氣象服務,進一步搞好農業科技服務和田間管理指導,同時,充分利用核心示范園區和科技示范戶的科技示范帶頭作用,引導農民積極、妥善應對低溫陰雨寡照帶來的農業生產損失,確保災害年農業生產獲得較好的收成。
3.3 加強田間科學管理 針對低溫寡照出現的不利影響,要加大大田中耕除草、噴施肥料、三鏟三趟等為主的田間管理,夯實春播生產成果。一是要全面實施鏟趟措施,加快鏟趟進度,鏟前深松,或趟一犁,多鏟多趟,活化耕層,同時及時追肥,以追加兩次肥料為最好,可加快農作物生長發育進程;二是根據病蟲草害、藥害的田間監測和預測預報,適時采取防治和補救措施,切實減少災害損失,結合蟲害發生情況,各級植保站通過合理部署,引導和指導廣大農民抓好蟲害防控和防治工作,避免農作物延伸災害損失,對于藥害嚴重地塊增施生物肥和葉面肥,噴施磷酸二氫鉀以減輕藥害。
4 結語
2009年春末夏初突泉縣出現了長時間的低溫陰雨天氣,頻繁的降水在解除春季干旱現象的同時,造成的低溫寡照給春播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影響農作物光合作用,延緩生殖生長。而及時獲取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結合農技指導,進行科學田間管理是農業生產防災減災的有效應對措施,隨著后期天氣狀況的好轉,應加大作物肥料追施,抓好病蟲害防控及農田鼠害防治,并選擇安全性高的除草劑、滅蟲劑等藥物品種堅持盡早使用。今后,更要進一步強化氣象部門及各級相關部門應對災害性天氣能力,提高廣大群眾防災減災意識。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業;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影響
伴隨著全球變暖氣候的加劇,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比如旱澇、冰雹、暴風雨等。這些極端氣候對國際糧食生產都表現出十分顯著的影響,導致糧食價格上漲,對糧食安全體系造成了嚴重的沖擊。我國作為國際上的農業大國,不僅擔負著國內人民的糧食供給,每年還要為國外輸送大量的糧食,但是我國的農業保障體系相對脆弱,糧食生產極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每年都有很多地方的耕地因為自然災害而導致糧食生產量降低。國家在對農民發放糧食補貼的同時,還要開發適合國內農業現狀的自然災害應對措施,保證國家糧食生產的穩定,進而提升國民經濟。
1 保證糧食產量的重要性
糧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每個國家都將糧食生產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保障國家發展的平穩性。在當前經濟激烈的國際社會中,糧食儲備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地位。國家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人民才可以更加安心地進行生產,為國家創造經濟。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同時還是人口大國,因此糧食安全始終是國家應當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國幅員遼闊,耕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但是國家依然存在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地區。糧食產量不僅關系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還深刻影響國家的整個經濟體系,在糧食儲備充足的情況下,糧食價格相對較平穩,但是一旦糧食產量不能滿足人民需求,糧食價格就會提升,對國家的經濟體制造成沖擊,最終影響國家的經濟體系。
目前,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糧食生產量不能滿足國內人民的生活要求,依然存在溫飽問題。并且近幾年來全球溫室效應帶來很多極端天氣,對國際糧食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全球有8億人面臨著食不果腹的問題,在南非地區,每天因饑餓而死去的人們不計其數,有些地區還會因糧食問題而影響社會安全。糧食危機已經成為威脅國際平穩的重要因素,我國只有在保證國內糧食產量的基礎上,將糧食輸送給其他的國家,為實現世界安全作出貢獻。
2 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全球變暖所帶來的氣候變化對國際社會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影響,而表現的最為明顯的便是農業生產方面。冰雹、暴風雨、旱澇、強降雪等極端天氣近幾年間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對我國的糧食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糧食產量關系著國民經濟,伴隨著我國糧食產量的降低,國民經濟總量也隨之減少,國家的糧食安全遭到威脅。糧食生產過程中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而自然災害是對糧食產量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自然災害具有不可預測和不可控性,對只能做到預防而不能從根本上避免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2.1 自然災害影響糧食種植面積
自然災害不僅能夠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還能夠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生長,造成糧食種植面積減少。低溫冷凍和旱澇等極端天氣在對當季度農作物造成影響后,還能對種植地的土壤造成毀滅性的危害。我國有很廣闊的耕地面積,但是每年有很多耕地因自然災害而喪失種植能力,土壤在經過冷凍和旱澇之后會影響本身的鹽堿度,使肥沃的土壤變成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鹽堿地,最終造成耕地面積的減少。
2.2 自然災害影響農作物單產量
我國農作物生長的時期主要是夏季,夏季陽光充足、雨水充沛,農作物可以在夏季得到充分的生長。但是夏季也是自然災害的多發時期,經常會發生大風、洪水等自然災害。大風會導致農作物的倒伏,進而導致農作物產量降低。洪水也對農作物有同樣的作用效果,經過洪水浸泡的農作物直接從根部壞死,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冬季也是一樣,低溫凍害對于農作物也是十分致命的。自然災害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作物的產量。
2.3 自然災害影響國民經濟
糧食收入是我國重要的國民經濟來源,自然災害能夠破壞大面積的農作物,使農作物產量降低,最終影響國民經濟。糧食產量不僅僅是由種植品種決定的,更重要的是氣候因素,氣候的不穩定性對糧食產量有更加明顯的影響。自然災害的發生不受人為因素的控制,人們只能做預防措施,將其對糧食產量的影響降到最低。但是有很多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十分嚴重,比如說干旱,糧食產量就會因此而降低,同時帶來糧食價格體系的波動,最終影響國內整個經濟體系,國民經濟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3 如何降低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3.1 以預防為主,做好農業災害預警工作
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目前,人們不能準確地預測出災害發生的時間和地區,也不能控制災害。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和當地政府必須做好災害預警工作,建立起自然氣候監控小組,通過對往年相應時間內天氣數據分析,得到較為準確的氣候走向示意圖,用來指導人民的農業生產。良好的預警工作能夠讓人們在災害發生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說干旱之前儲備足夠的灌溉用水,將干旱對農作物生長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進而保證糧食產量。
3.2 發揮政府導向功能,做好災害應對工作
自然災害已經發生之后,政府要做好快速地應對措施。自然災害有很強的破壞性,一旦發生,時間則成為解決災害問題的重要因素。政府應當發揮其導向功能,及時做出可行的災害應對預案,控制災區局勢,指導人們有序地進行抗災工作。災害發生地的政府要到基層,收集受災信息,將受災的地區、范圍、災情現狀以加急報告的形式通知到上層機關,還要通過電視、網絡等平臺向人們宣傳應急防災措施,組織應急小組到受災地區指導人們抗災,形成完善的抗災系統,降低自然災害對糧食產量的影響。
3.3 建立政府農業保險政策,做好災后重建工作
農民往往是以當季糧食生產作為生活資金來源,但是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強大的破壞性往往會使糧食減產,從而導致人們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政府應當做好完善的農業保險政策,將農業風險降到最低。政府應當在災后為受災人們發放補貼基金,用來促進災后重建工作,及時地處理掉受災的農作物,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下季度作物種植,盡量降低自然災害對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總的來說,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國家必須做好災害預警和應對工作,在災害發生的時候,指導人們進行有序地抗災,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長久以來,自然災害是影響糧食產量的首要原因,而糧食產量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如何實現將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帶來的危害,已經成為保證國民經濟收入的重大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寧.中國農業防減災投入效應及對策研究――基于糧食安全的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0(7).
按照市政辦發[]212號文件精神和縣政府主要領導要求,為預防和消除冰雪災害等極端天氣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現就開展預防和應對極端天氣災害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認真做好極端天氣預測預警工作
縣氣象部門要加強對天氣變化情況的監測,當出現極端天氣有可能造成災害時,須及時預警信息,迅速通知縣政府值班室和鄉鎮政府及縣級有關部門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同時,要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進行公布。
二、積極開展極端天氣災害應對工作
今年入冬后,若出現冰雪災害天氣,有關部門和鄉鎮要采取如下緊急應對措施:
(一)各鄉鎮政府、縣級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組織清除轄區及所劃分縣城路段的積雪積冰。
(二)縣市容局要明確劃分各單位清除縣城積雪積冰區域,對縣城道路易結冰重點路段實施監控,采取噴撒融雪劑等融雪措施,防止道路積雪結冰;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要對縣城路況實行全時監控,及時疏導車輛,確保交通安全;縣交通局和公安局交巡警大隊要對縣內公路加強巡查,采取必要的融雪消冰措施,出現大霧天氣時,要采取各種方式提醒司機,確保交通安全。
(三)縣農業局牽頭、各鄉鎮政府配合,及時組織人力對大棚蔬菜和瓜果等易受冰雪災害影響的農作物采取必要措施進行防范,避免冰雪壓塌大棚現象發生。
(四)縣民政局要深入鄉鎮防災救災,及時了解災情,下撥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
(五)縣經貿局要及時組織生活必需品等貨源,特別是新鮮蔬菜供應市場,保證群眾生活需要;縣物價局要加強市場管理,防止哄抬物價的現象發生。
三、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
各鄉鎮、各部門要加強值班,嚴格落實主要領導帶班制度,確保通訊暢通。極端天氣災害發生后要在1小時內向縣政府書面報告,緊急情況下可以通過電話口頭報告,隨后書面續報。
四、應急救援隊伍緊急待命
關鍵詞:氣候變化;烤煙;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8-0051-03
近三年來,麗江地區烤煙生產期間由于受到局部干旱、高溫、冰雹、大風、低溫等氣候的影響,對烤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威脅,不利的氣候條件增加了抗逆自然災害的勞動、資金、物質等成本,給煙區煙農增收和煙葉產量、質量穩定帶來了明顯的影響。為了預測和應對不利的氣候條件對烤煙產業帶來的影響,麗江煙草企業與當地氣象部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共享氣象信息,根據氣象預測預報情況,利用電視新聞、手機短信、微信等媒體形成向煙葉生產管理者提供氣象信息服務,并制定科學的應對措施和方案,積極應對天氣變化,將氣候變化影響烤煙生產的因素降到最小最低的程度,保障了煙農、政府、企業三方的共同利益。
1 麗江氣候基本情況
1.1 溫度 煙草是一種喜溫作物,生產的最適溫度為28℃左右,從烤煙品質出發,煙株對氣溫條件的要求是前期較低,后期比較高,這樣有利于葉內積累較多的同化物質。一般認為,要獲得良好品質的煙葉,葉片成熟階段的日平均溫度不應低于20℃,而較理想的日平均溫度是20~24℃,并需持續30d以上,對于生產優質煙葉來說,持續時間長更為有利。麗江歷年來烤煙種植期間的月平均氣溫保持在20℃左右(見表1),日間平均溫度在23℃以上,適合生產優質煙葉生產的溫度條件。
1.2 光照 光照是作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重要生態條件,與煙草的生長發育和內在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合理的光照對烤煙生長發育、光合作用、生理代謝和內在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烤煙生長期間適應的光照是生產優質煙葉的必要條件,光照時間的長短與強弱不僅影響烤煙的發育特性,同它的生L也有密切關系。從栽培的角度出發,要求光照充分而不強烈,這對煙葉質量較為有利,在一定的范圍內,光照時間長,可以延長光合作用,增加有機物質的合成,提高煙葉品質。麗江三年來烤煙生產期間的日照時數見表2。
1.3 降水 降水對煙草的影響不決定于年降水量的大小,而主要決定于雨量的分布。生育期雨量過分集中或暴雨,對煙株生長不利,雨量均勻分布也不理想,最好是移栽期間降水較多以利還苗,還苗后土壤水分少些有利生根,因棵期有充足的雨水可促進旺盛生長,成熟期雨量少有利于適應成熟采收。據相關數據顯示,云南煙區月平均降雨量為180~200mm。麗江2014―2016年烤煙生產期5―9月的月平均降水量保持在160~190mm(見表3),可以滿足生產優質煙葉的降水量。
2 氣候變化對烤煙產業的影響
2.1 氣溫變化導致干旱高溫頻繁發生 烤煙對溫度的要求相關敏感,烤煙生產最適應的溫度在20~32℃,過高或過低都對烤煙生長不利。因此,這就需要在盡可以的情況下進行人為調控,將烤煙生產環境溫度調控有適宜的溫度范圍內,促進高品質煙葉的生產。如果不能夠及時對溫度施加有效控制,將其調整在合適范圍內的話,勢必會對烤煙的正常生長發育產生某種程度的不良影響。
2.2 氣候變化使全市降雨量呈現不均衡趨勢 麗江煙區在烤煙生產期間各個區域降雨量相差較大,麗江地區降水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在進入雨季之前,有一段相對嚴重的干旱期即2―5月,土壤含水量較少,移載期抗旱成本增加,且不利于煙株根系生長,抗逆性減弱,增加了感病的幾率。而種植管理期間降水量集中,特別是7、8月降水量偏多,從9月開始降水量逐漸減少(見表4),烤煙生產中期雨水多,而后期雨水減少對煙株生長發育成熟是極為不利,還增加了病蟲害發生的概率,直接影響烤煙的生產管理成本和煙葉質量。
2.3 氣候變化誘致農業災害頻發 異常天氣干旱、高溫、低溫、冰雹、暴風雨都是造成煙葉產量、質量的影響重要因素,3年來麗江煙區每年都發生不同程度的冰雹、暴風雨等災害20次以上,造成每年上萬擔煙葉的損失,給煙農、政府、企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2010年麗江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旱情后,各個區域每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高溫的情況,造成了烤煙生產抗旱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烤煙品質的穩定,對烤煙產業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4 異常的氣候條件易誘致病害頻發 烤煙生產期間出現干旱高溫、降雨過多等惡劣的氣象條件,容易誘發病蟲害的發生,如干旱高溫的環境條件使煙株生產緩慢,甚至停止生長,降低了煙株的抗逆性,提高了病害侵入的風險,降雨過多,煙株生長環境潮濕,不利于煙株根系周圍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與流行,特別是白粉病、氣候性斑點病等病害,在煙葉采烤后期,低溫天氣過早出現,會導致赤星病斑的發生與流行,以上各種情況都會造成烤煙產量減少、品質降低的情況。
3 氣候變化對烤煙產業影響的對策建議
3.1 調整烤煙生產布局 分析近3年來烤煙種植區域氣候特點,將自然災害頻發、水源保障差的區域調整到氣候條件較好、水源有保障的區域種植,盡量選擇氣候條件相對理想和穩定的區域,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減少氣候變化對烤煙生產的影響。
3.2 選擇抗逆強的烤煙品種 優良的烤煙品種具有較強的生長適應能力,如近年來麗江推廣種植的云煙87和云煙116等品種。今后要不斷加大烤煙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力度,持續優化烤煙品種,篩選出適合麗江氣候特點、土壤環境的新品種并加大推廣力度,從而實現生產優質煙葉的目的。
3.3 創新烤煙種植管理技術,提高煙株的抗逆能力 根據烤煙生長不同周期有不同需水量的生長規律,在移栽時大力推廣節水移栽技術,如近幾年推廣應用的烤煙膜下移栽技術,2014―2016年累計推廣面積達2.41萬hm2,極大地解決了烤煙移栽期間用水的問題,在移栽后推廣應用滴灌技術,提高了烤煙生產大田管理期間水資源的利用率,滿足了煙株生長的根系水分需要,促進了煙株正常生長,增強了抗逆能力,有效提高了煙株天然的防病能力,為生產優質高效的煙葉質量奠定基礎。
3.4 密切與氣象部門合作機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麗江地區地形復雜,氣候條件不夠穩定,因此要建立與當地氣象局密切的合作關系,利用氣象局的資源優勢為烤煙生產服務,將氣象預測預報資料及時、準確的提供給烤煙生產決策者參考,做出準確的判斷,采取積極應對措施,提高防范不良氣象的影響。進一步加大對氣象設施設備的建設投入力度,建設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站,強化作業人員培訓,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能力,積極應對短時雷雨、風雹等災害性氣象,為烤煙生產服務。
3.5 加快煙區水利設施的建設,提高抗旱能力 麗江地區的降水量極為不均衡,僅僅依靠自然降雨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進一步加快煙區水源工程等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改善煙區水利設施,緩解部分區域降雨不均衡導致的水資源匱乏的局面,實現烤煙種植區域水源有保障,為烤煙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3.6 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自然災害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能夠盡快建立并不斷健全防災應急預案體系的話,就可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進而減少因此可能而導致的實際經濟損失。因此,建設煙區氣象觀測站、建立健全氣象信息預警機制、組建氣象服務隊伍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建立烤煙生產氣象服務隊伍,利用電視新聞、手機短信、微信等多媒體的形式向煙葉生產管理者和煙農氣象信息,加強培訓,提高應對異常天氣的能力,將氣象暮Φ奈: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從而保障烤煙產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4 結語
烤煙產業不僅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而且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要充分意識到氣候條件可能對烤煙產業發生的實際影響,進而立足當地條件,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有效降低可能因氣候條件變化而導致的各種不良影響,切實保證烤煙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史明惠.元江縣烤煙生產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及對策[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2]楊仕賢,張好艷,張春紅,等.氣候變化對新安烤煙種植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4.
[3]熊莉.貴陽市烤煙生產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4]奎曉亮.云南省新煙區烤煙種植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農業信息(上半月),2014(7).
[5]朱峰 孫珂 楊哈韜.基于安康山地煙區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思考[J].農學學報,2014(8).
[6]楊榮生,李開晏,賀帆,等.曲靖煙葉代加工烘烤的發展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0,22.
[7]楊立強,李佛琳,張元偉,等.石灰施用量對騰沖烤煙生長?產量和質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2,07.
[8]焦敬華,陳曉波.論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性[J].現代農業科技,2009,07.
[9]練華珍,黃澤生.煙葉專業化生產初探[J].現代農業科技,2009,12.
[10]曹務棟,黃國友,王唯,等.關于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科技創新問題的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9,13.
[11]夏玉香.關于擴大江西煙草出口的思考[J].北方經濟,2010,22.
[12]平麗.我國煙草農業現代化模式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2,15.
[13]張川東,何騰兵,林昌虎.幾種重金屬對煙草的影響研究進展[J].貴州農業科學,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