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1篇

      【關鍵詞】

      企業文化;美日文化;文化差異

      1.企業管理理論概述

      縱觀企業管理的發展,管理理論至今已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傳統管理階段、科學管理階段和現代管理階段。傳統管理師“饑餓加皮鞭”式的管理,20世紀初,泰勒開創了科學管理階段,20世紀30年代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梅奧則揭開了現代管理的序幕。

      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使許多美國人為之震驚,在震驚之余開始反思并認真細致地研究分析在東方文化背景下的日本的管理機制、管理文化以及由這些管理文化所衍生出來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促成了《Z理論》、《日本管理藝術》、《企業文化》等書籍的出版和企業文化理論研究的熱潮,企業文化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管理方式也被更多的企業所采用和推廣。

      2.美日企業管理文化的差異

      2.1美日企業管理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

      從文化根基上說,美國的文化精神追求個人主義、創新、勤奮工作和冒險,也崇尚物質追求與實用主義、道德關心和人道主義、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而日本由于民族的單一性、社會結構的同質性以及“文化的滯后型”與兼容并蓄性。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社會文化。這樣不同的文化根基就決定了美日兩國不同的企業管理文化。

      2.2美日企業管理文化的不同特征

      2.2.1美國企業管理文化的主要特征

      (1)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追求,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提倡個人奮斗精神

      美國企業在70、80年代后擯棄了“人并非生產力中關鍵因素”的陳舊觀念,認識到人企業發展的根本,所以在企業的組織管理中突出強調對人的關懷、尊重、信任,以及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例如,美國的蘋果電腦公司認為,要開發每個人的智力閃光點的資源?!叭巳藚⑴c”、“群言堂”的企業文化,使該公司不斷開發出具有轟動效應的新產品。

      (2)管理體制的開放,提倡競爭

      建立一種開放型的管理體制,更多運用人與人這間的默契合作來糾正硬化的行政協調措施,以創新行為代替繁雜分析。例如,IBM公司對員工的評價是以其貢獻來衡量,提倡高效率和卓越精神,鼓勵所有管理人員成為電腦應用技術專家。

      (3)強調顧客至上、樹立企業形象

      首先,成功的美國公司都尊重顧客,甚至不厭其煩地跟顧客建立了長久的聯系,克服那種“價格傲慢”和“技術傲慢”的思想。其次,作到對顧客充分負責,否定了過去產“只要賣掉就是成功”的理念。再次,樹產質量精益求精的精神。

      2.2.2日本企業管理文化的主要特征

      (1)強調“和”的觀念

      “和”是被運用到日本企業管理范疇中的哲學概念和行動指南,其內涵是指愛人、仁慈、和諧、互助、團結、合作、忍讓,它是日本企業成為高效能團隊的精神主導和聯系紐帶。例如,松下電氣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他特別注重精神層次的教化和灌輸,把“忠”、“和”精神與企業治理巧妙結合起來,灌輸給員工,使他們感到工作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個人和小團體,而是為追求人類生活的共同幸福。他也強調人與人之間必須以“仁愛”的態度相處,企業發展以人為主。

      (2)實行終身雇傭制

      終身雇傭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日本進行全面推廣,目前已作為一種制度沿用下來,盡管這種制度不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終身雇傭制貫穿日本員工生活與工作綱領。終身雇傭制其作用在于:1、可以解除員工失業的后顧之優,有利提高生產率。2、有利于培養員工的集體主義精神。3、企業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4、迫使企業不斷改善企業管理水平,以解決隨技術的進步而導致的人力過剩的問題。

      (3)年功序列工資制

      這種工資制是依據職工的學齡前歷、工齡、能力、效率等確定職工工資歷的工資歷制度。

      (4)推行企業工會制度

      日本企業工會組織形式分為兩種。一是以企業單位成立的工會,工人一進工廠就自動加入工會成為會員。一是按工種和行業組成的工會,這種工會占工會總數的比重很小。日本企業推行工會制度,以緩解勞資關系的緊張。

      3.美日企業管理文化差異分析

      綜合美、日各自的企業文化特征,我們得出美、日企業管理文化的根本不同在于:在各自文化根基的影響下,美國的企業文化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職工僅把企業看作是實現自我目標和個人價值的場所和手段,以嚴格的組織結構,嚴密的規章制度管理員工,重法輕情;而日本的企業文化講究和親一致的團隊精神,企業目標和個人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權利和責任劃分并不那么明確,集體決策,以和為貴。

      盡管兩國的企業管理文化差異很大,但兩國的企業文化研究和企業文化管理都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美國和日本經濟的繁榮與他們在企業管理上的不斷提高是分不開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文化管理才是企業管理的至高境界。

      參考文獻:

      [1]李明武.論美日企業管理文化的趨同性與差異性[J].管理與財富,2002(3):3739

      [2]唐震.家族文化視角中的美、日、中三國家族企業比較[J].軟科學,2003,17(4):3638,58

      [3]李明武.從企業管理文化看美日經濟的潮起潮落[J].學術論壇,2002(2):6870

      [4]吳敏華.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中美日管理的文化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9):9094

      [5]王亞鋒.美、德、日、中的管理異同[J].企業文化(上旬刊),2014(9):8081

      [6]初玉明.感受GE管理文化提高現場管理水平[J].經濟視野,2013(22):489489,491

      [7]徐家鋒.企業管理思維中的文化因素――中美的比較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6(10):4547

      [8]櫻子.日本著名企業家――盛田昭夫[J].現代班組,2014(5):23

      [9]王纓.管理文化:西方不亮,東方亮?[J].中國紡織,2010(3):8687

      [10]徐浩.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外資,2010(9):174175

      [11]高峰.人本化:國有企業管理文化模式的選擇[J].經濟師,2002(12):175175,177

      [12]企業管理的人性化走向(二)[J].造紙信息,2009(12):2931

      [13]松森.美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趣談[J].中國質量,2005(4):25,24

      [14]程新富.淺談現代企業的人性化管理措施[J].市場研究,2004(8):1718

      [15]龍夫.美國企業成功管理的6大主題[J].管理與財富,2004(7):4849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2篇

      【關鍵詞】企業文化;文化變革;跨文化管理

      面對社會經濟迅速變革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每個企業在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都出現了很多的新現象和新問題。對于企業來說,企業文化由于時代的變遷并非單純的屬于一種理論或者一個簡單的概念,在企業的發展管理和變革實踐中深深的融入了企業文化的相關內容,甚至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的興衰成敗。因此必須要對企業文化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從而真正的使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

      1、企業文化研究的脈絡梳理

      在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方面美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一直處于全球領先的地步,然而美國在七八十年代之后在經濟方面出現了衰退,而日本經濟在這個時期卻異軍突起。美國的企業界和管理學界對導致日本崛起和美國衰退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很多學者研究發現,美國企業通常關注企業的制度、管理方法等很多剛性因素,而日本企業則對員工的集體信念和管理的軟性精神因素更加關注。因此這些學者認為,對日本企業的迅速發展起到顯著推動作用的就是企業文化。美國社會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了一股后現代主義思潮,很多后現代主義者都無情的針砭了過分看重科學實證的問題和由于現代化而導致的很多弊端。而企業文化思想則與當時的時代潮流相順應,并且對反思舊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強調,希望能夠真正的回歸人本、重新關懷人性。通過對30多年以來企業文化理論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我們可以發現,在企業文化理論研究中一共包括兩個階段:首先,學者們在20世紀80年代在企業文化的基礎理論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關系、企業文化的類型劃分、構成要素、內涵、定義等,基礎理論研究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其次,企業文化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基礎理論研究逐漸的朝著實際應用的方向發展,這一階段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員工滿意度、競爭力、經營績效等相關的管理要素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在這兩個階段中,通過對日美管理模式的比較,相關學者不僅形成了企業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論體系,同時還認真地分析和研究了企業文化的基本要素問題,并且對企業的文化網絡、儀式、英雄、價值觀、環境等5個重要的結構要素進行了總結,企業文化基礎理論研究在第一階段由于這些思想的引領而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由于這些學者的研究都是通過對美國一些杰出企業或成功企業的企業管理特征、文化特征進行大量深入的調查來開展的,因此有效的推動了企業文化在第二階段的實際應用研究。雖然學者在第一階段的研究并沒有實現對企業文化的系統的實證研究,然而在其調查結果和論斷中已經認為企業成功和企業文化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表明企業文化的應用價值非常大,奠定了企業文化理論在90年代后的應用研究和定量分析等相關工作的基礎。

      2、企業文化研究趨勢的展望

      2.1企業文化研究的跨文化研究趨勢。中西方交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變得越來越頻繁,跨國公司和企業也變得越來越多??鐕久鎸θ蚧慕洜I形式,要想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就必須要高度的重視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積極的包容公司所在國的文化,立足于跨文化的背景對異質文化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將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創造出來,從而更好地開展跨文化管理。

      2.2企業文化研究中企業績效與企業文化的關系研究趨勢。企業文化變革貫穿于企業的變革中,因此企業塑造企業文化的工作并非是一勞永逸的,必須要在企業不斷的變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對企業文化進行有效的變革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使企業文化深遠地影響到企業的長期發展。未來的企業績效和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對影響企業經營績效和文化關系的中介變量的研究;其次,對企業其他因素對經營績效影響受到的企業文化中介作用的研究;最后,對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文化變革之間關系的研究。

      2.3企業文化研究中的多元化研究趨勢。企業的組織形式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具有非常顯著的網絡化的特點,所以企業需要具有一定彈性的企業文化。同時各工作單元在網絡化組織內部具有自主決策、相互獨立的特點,因此各工作人員在集中統一的主流文化下也會形成自身的亞文化,而不同工作部門的風格也能夠在這些亞文化中很好的體現出來。企業文化在網絡化的工作單元中需要不斷的變革和創新,從而將與企業文化有別的亞文化形成,而文化的多元化也會對企業的文化創新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推動未來的企業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簡單的梳理了企業文化研究的脈絡,并且展望了企業文化研究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每一個企業都應該高度的重視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對企業文化的軟性因素進行充分挖掘,積極地建設與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從而使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趙曙明.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研究新進展評析與未來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1(01)

      [2]趙曙明.勝任素質、積極性、協作性的員工能力與企業人力資源體系重構[J].改革,2011(06)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3篇

      1.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經營管理活動中,通過員工的習慣與管理者的管理規范所體現出的一種企業經營管理理念或價值觀體系。企業文化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即引導正確價值取向、增強員工凝聚力和歸屬感、強化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效約束自身思想行為、與社會大眾文化相輔相成、營造和諧氛圍,保障各項活動順利實施。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長期性、指導性、獨特性與變化性。長期性是指企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活動中所逐漸形成的;指導性是指企業文化能夠對管理者的管理活動和員工的生產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員工規范自身行為;獨特性是指每一家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它代表著這家企業獨特的精神內涵,不可替代和模仿;變化性則指企業文化會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發展而變化,為了適應新時代新要求,企業文化會不斷調整自己內容和結構,滿足企業發展的新需求。

      2.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原則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應當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創新原則。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在整個企業經營活動中處于關鍵性的地位。著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及時更新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辦法,通過文化創新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第二,素質培養原則。員工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文化的建設發展進程,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就應當通過多種培訓與競爭方式切實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在全企業范圍內部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三,領導者關鍵性作用與員工主體作用相結合原則。企業文化的建設發展既離不開領導者的科學決策,也離不開員工的忠實執行,這就要求領導者應發揮好帶頭作用,以身作則,帶動員工共同推動企業精神文明的建設發展。

      二、企業文化建設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

      企業文化建設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眾多措施中,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主要體現在導向激勵和增強企業凝聚力兩方面。一方面,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為企業指明科學發展的正確方向,指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及時適應社會的需求,通過建立科學先進的企業生產模式,保持企業全體員工思想的高度統一與生產工作的相互協調。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能夠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重新煥發出生命活力,還能有效摒除傳統傳統的落后文化,幫助企業進行及時地更新換代,從而有效激發全體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幫助員工在工作中強化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企業保持持久動力。另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能夠將全體員工的價值觀與企業根本利益切實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增強員工隊伍的團體凝聚力。通過幫助員工樹立正確三觀,幫助員工塑造健康完滿的人格,從整體上提高整個企業的素質形象。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的實例告訴我們,良好的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能夠對員工產生巨大的輻射作用,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知名度,強化職工的自豪感,從而不斷把本企業文化建設進程推向新的高度。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對策措施

      1.及時轉變觀念,提高管理者的決策能力

      良好的企業決策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發展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要及時轉變觀念,著力提高管理者的決策能力,以切實加大文化決策的效率。毫不夸張地說,決策的正確與否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通過提高管理者的決策能力,有利于企業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行業發展中以一種敏銳的角度對本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當前市場發展現狀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識,將本企業的專長特色與核心競爭力發展需求相結合,以尋求企業文化發展的最佳方向與內容。企業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只有不但地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才能為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的正確決策提供有力指導,才能確保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發展方向與發展趨勢。

      2.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創新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不用贅述,而有效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學習借鑒。這就要求企業領導層和管理者應帶加快本企業學習借鑒的進程,既要多派遣員工出外實地考察學習研究,也要主動吸收和引起相應的創新性科學技術和科技人才。通過將科學正確的理論知識與自身實際特點與優勢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切實制定具有自身特點的創新型發展戰略。

      3.完善員工隊伍

      團隊合作是優秀企業文化形成的必要基礎,良好的團隊精神,能夠加強企業員工內部的互動交流,加強企業與外部的頭痛聯合,并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工作積極性。完善企業員工隊伍,提高員工的工作,要求管理者既要把團隊隊伍建設的重點放在不斷適應國際繁雜多變的競爭要求上,還要員工隊伍在新的創興性工作流程和運行機制的指導下,著力提升人員與人員之間的聯動能力,從而打造出一支蘊含巨大精神力量、切實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發展的高效性人才隊伍。

      4.塑造企業風格,樹立品牌形象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企業風格是其固有的精神特征,標識了與其他企業的根本性差異。企業風格與企業文化一脈相承,而企業文化又能幫助企業迅速樹立起本企業的品牌文化形象。企業品牌是在企業文化高度凝練發展下的產物,是企業軟實力的主要體現。企業只有企業在文化建設活動中著力打造自身獨有的風格文化,樹立品牌形象,通過多種方式宣傳散播品牌價值,從而不斷開拓消費市場,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品牌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還在于,它能夠為企業產品增添附加值,從而直接在物質層面切實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企業在市場中不斷做大做強,做出自己應有的突出貢獻。

      四、結語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4篇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創業和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被全體員工認可并共同遵守、能體現企業特點的最高目標、經營理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以及在科技發展、社會化水平提高、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企業所樹立的公眾形象。企業文化的實質是企業管理實踐的結晶,是管理科學發展的趨勢,它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的能動性和發展性,通過價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運共擔,來營造良好的企業生產和管理氛圍,達到經營管理效益最大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二、建筑企業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據調查,很多建筑專業畢業生上崗后,短時間內跳槽以致待業在家,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對建筑行業工作環境不適應,嫌苦嫌臟;②對工作制度不適應,時間觀念淡?。虎蹖ぷ魉璧膶I知識不熟悉,專業底子薄弱。總的來說,影響學生順利完成從“學生”到“員工”轉變的一個主要原因――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沒有有效地融合。

      2004年,《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繼續定位在“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上。這種具有鮮明職業特征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從根本上決定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突出職業特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以適應和滿足就業市場和行業企業的需要。因此,高職校園文化必須與企業文化實現有效的融合。

      對于高職院校建筑專業學生的培養來說,校企文化的融合更為重要。原因有二:

      (一)高職教育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去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生必須通過校內不斷地學習企業文化及校外頂崗實習,親身體驗嚴格的企業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及早地從思想上進行“校園”到“社會”的轉變,為畢業以后“零距離就業、高質量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要面向市場,其服務的主要對象是企業,企業需求的是有高素質、高技能型的復合型人才,僅僅專業技能高而與企業文化格格不入的學生并不是企業未來的優秀員工,建筑行業中施工類崗位的工作環境較苦,學生在校內就應了解各個建筑企業的企業文化及企業環境,通過參加校企互動來慢慢熟悉工作環境,避免出現“上崗即跳槽”的行為。

      四、建筑企業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融合的意義及融合點

      高職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最為密切,其培養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立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企業的需要作為辦學目標,努力使畢業生實現“零距離”上崗。學生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具有主動適應企業文化,進入企業就能立足、生存和發展的綜合職業素質,這也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對于高職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建筑行業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可以從培養學生的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一)培養團隊精神及協作能力。高職院校要把團隊意識教育作為貼近企業,保證就業的重要措施來實施。在學生的課余活動及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學校的實訓基地、實訓室進行技能訓練,使學生不斷受到模擬企業環境的熏陶,深化對職業崗位的感情。

      (二)重視吃苦耐勞精神。隨著現代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學生沒有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思想和心理準備。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一線的管理人員,必須有實干精神和吃苦精神。

      (三)強化遵紀教育。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決定了高職校園的散漫風氣和無組織無紀律性。為了保證學生能夠與崗位零對接,校園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遵紀教育,可以通過制定不同的制度、策劃不同的活動來約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作風。

      (四)增強誠信教育。誠信是一個企業能否在商品經濟中立足和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注重誠信教育是校園文化發展中對社會大文化的適應,是企業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體現。作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誠實守信顯得尤為重要。

      五、建筑工程學院校企文化融合案例及途徑

      為增強校園文化與建筑企業文化的融合,利于我院學生的就業與發展,我院建筑工程學院與山東天齊集團創建了“天齊實驗班”。在培養實驗班學生的整個過程中,企業全程參與學生的管理、教育、教學、評價。具體途徑如下:

      (一)企業管理人員進校園宣講企業文化及用人之道,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目標、樹立職業理想,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二)建立企業文化墻,展示企業精神、價值觀及企業文化圖片等固定內容,同時可不斷更新公司動態、活動消息等內容,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且動態地接受企業文化的影響。

      (三)學生深入建筑企業接受企業文化熏陶,參加企業組織的文化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5篇

      [關鍵詞]知識經濟工業社會企業文化功能反功能特征創新

      企業是人的集合體。而企業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并非所有的關系或行為的范圍和形式都是可以事先預測的。企業文化會引導企業成員自覺地作出符合企業價值觀的行為選擇;特定的價值觀會激勵員工在特定的環境中表現出符合企業需要的行為;受同一價值觀的影響,企業員工在不同時空的行為準則必然會趨向相互協調一致。

      知識經濟正向我們悄然走來。知識在企業生產制造、市場營銷、人事管理、財務制度等經營活動中的作用正日顯重要。知識及其運用的產品化、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的知識化是我們在愈來愈多的企業中可觀察到的、正在發生的客觀現象。不管人們是否已經認識到,也不管人們是否或愿意,知識經濟正逐漸取代工業經濟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

      一、企業文化的基本功能與反攻能

      企業文化最簡單的定義為“企業成員廣泛接受的價值觀念以及由這種價值觀念所決定的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這種價值觀與行為準則可能未被明確宣布,但他們通常隱含于企業成員作為其行為前提的思維模式的假設中,是已經被企業成員無意識地普遍認可的。他們的行為會自覺地,甚至是會不自覺地受到這些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影響。

      企業文化對企業成員的行為影響具體表現在行為導向、行為激勵以及行為協調等三個方面。因此,企業文化具有也具有行為導向功能、行為激勵功能和行為協調功能。

      企業文化的反功能與企業文化的功能相對應的:當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與企業的戰略選擇相適應時,企業文化便表現出上述的行為導向、激勵以及協調的作用。然而,當企業戰略隨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需要進行調整時,企業文化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造,否則人們所熟悉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就可能導致人們在行為準則上慣性,從而嚴重阻滯的戰略調整,企業文化因此而表現出制約企業發展的反攻能或負功能。

      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文化是一柄雙刃劍,其功能和反攻能可能表現得同樣出色。因此。我們既要注意充分利用文化引導這個低成本的管理、特別是戰略管理的工具;同時,又更應關注在戰略調整時的文化改造,以避免文化對企業發展可能產生的制約作用。

      二、工業社會中企業文化的特征

      在迄今為止的工業社會中,企業文化通常是事后總結的結果,主要與歷史和傳統有關,因此主要表現出如下特征:

      1.企業文化是作為企業經營的一種副產品而出現的

      企業文化的概念在管理研究中大概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在對日美企業經營方式以及美國不同企業經營方式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美日的一些學者的出了“凡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企業文化起支持作用”的結論,但這些成功的企業文化都不是企業可以追求的結果,而是企業經營者,甚至十幾代經營者在企業實踐中通過自己的領導風格與行為方式對企業員工的行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促成了一種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被企業員工廣泛認同的結果。

      2.企業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業組織的記憶

      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是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經過歲月流逝逐漸積累而成的。在歷史上形成的企業文化反映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行為方式以及行為方式所體現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所以用企業文化來引導員工的行為,實際上是用過去的經驗來指導員工今天的行動。

      3.企業文化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發揮作用的

      在工業社會中,企業通過制度結構規范不同參與者類群間的權利關系,通過統一指揮、分層授權的層級結構來規范制約員工在企業經營中的正式關系,通過設計賞罰分明的獎懲機制來制約和誘導員工的行為。而企業文化則是作為一種補充,主要在制度結構和層級結構不能觸及的地方發揮作用。

      4.企業文化是一元的

      在歷史上形成的企業文化倡導一種被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以及由這種價值觀所決定的行為準則。具有異種價值觀的員工是難以融入企業文化氛圍的,其行為通常難以被企業的其他員工所接受。工業社會的企業文化,根據定義排斥異種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企業文化的這種一元性與工業社會中層級組織的等級指揮、標準作業、規則一致的特點以及影響這些特點的早期工業社會的消費需求的無差異性是互相呼應的。三、知識經濟與企業文化創新

      正在到來的知識經濟將改變工業社會企業文化的基礎,從而將對企業文化帶來以下四個方面的調整。

      1.企業文化將成為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文化手段重要性的這種變化是與層級結構的網絡化改造相關的。在層級結構中,管理中樞利用嚴格的等級制度統一指揮和控制著整個企業的活動,而在實行分權化管理的網絡化層級結構中,各工作單元也是決策中心。管理中樞主要通過信息的提供去影響、引導和協調這些單元的決策以及決策的組織實施。在這些情況下,用被企業員工廣泛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去影響各工作單元在不同時空的行為方向,內容及方式的選擇就變得至關重要了。“文化”將成為保證和促進網絡化層級結構條件下企業組織活動一體化的粘合劑。

      2.企業文化將是人們自覺創造的結果,而不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一種副產品

      文化一旦成為企業管理重要的甚至主要的手段,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一旦成為協調和統一人們行為的主要工具,人們便不能再消極地等待,讓文化在經過漫長的歲月流逝后再緩慢形成。實際上,在網絡化的層級結構中,當管理中樞無需直接利用權力去分配和協調下屬單位的活動后,其重要的工作內容就不僅是組織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傳播,而是要通過基本政策的制定,借助各種溝通渠道,去倡導某種適合企業特點的文化,大張旗鼓地宣傳這種文化,總結和介紹這種文化影響下成功工作單元的事例,以促進這種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被各工作單元迅速普遍地接受,并使之成為影響他們行為選擇的基本規范。

      3.作為人們自覺行為結果的企業文化不僅是記憶型的,而且是學習型的或者更準確說,主要不是記憶型的,而是學習型的

      傳統工業社會的企業文化體現的主要是企業的“組織記憶”。這種記憶記錄了企業過去成功的經驗。假使環境參數不發生重要變化,人們依據昨天的經驗和慣例還可以應對未來的變化。然而,知識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環境是急劇變化的,過去的,過去成功的經驗在今天嶄新的現實面前往往顯得無力。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在客觀上需要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的不斷創新。這種創新要求企業文化必須是學習型的。

      實際上,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人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待組織記憶的形成。在管理中樞的倡導和推動下,人們必須迅速學習新的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因此,網絡化層級結構中的企業文化首先是自覺學習的結果,網絡化的層級結構也將有利于組織文化的學習:各工作單元與外界的廣泛接觸將會使組織不斷習得新的知識。而組織內縱橫交錯的溝通網絡則會使得各單元習得的知識與經驗在組織內迅速傳播。知識的迅速習得與經驗的迅速交流將促使網絡化層級組織不斷創新并推廣新的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

      4.企業文化將在強調主導價值觀與行為準則的同時,允許異質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存在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亚洲冬月枫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电影av在线网址|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