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現在自然環境的現狀

      現在自然環境的現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在自然環境的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在自然環境的現狀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小學科學;戶外教學;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志碼:A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3-0087-02

      科學戶外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有程序地指導學生在戶外(包括校園、社區、社會、野外等),利用自然環境資源或社會環境資源進行科學探究的活動。《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的科學活動必須跨出科學教室,學校周圍的自然環境乃至所在城鎮的資源可以而且應該用作學生學習科學的活的實驗室。與發生在教室內的科學課堂教學相比,科學戶外教學對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更有不可低估的價值。從知識領域看,科學戶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印證科學課堂中的學習所得,拓寬科學知識和學習領域,增強對自然界的了解。從過程領域看,科學戶外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戶外探究技能和探究能力,進一步領悟科學探究方法。從情意領域看,科學戶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家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興趣,在體驗自然之美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如敬畏自然、保護環境),促進團隊精神、合作精神的養成,并增進師生和同伴之間的關系。綜觀小學科學教材,有許多適合開展戶外教學活動的單元和內容,比如三年級上冊的《植物》單元、《動物》單元,三年級下冊的《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四年級上冊的《天氣》單元,四年級下冊的《新的生命》單元、《巖石和礦物》單元,五年級上冊的《生物與環境》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五年級下冊的《地球的運動》單元,六年級上冊的《形狀與結構》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單元,六年級下冊的《宇宙》單元、《環境和我們》單元,占小學科學教材32個學習單元中的40%以上。這些不同的科學教學內容,有的適合在田野、山林等自然環境中進行實地觀察、考察、探究,比如巖石和土壤的觀察、星空的觀察、水體和植被的考察等;有的適合在動物園、垃圾處理廠等社會公共場所中進行參觀、走訪、調查,比如參觀博物館和氣象站、調查訪問水處理的方法和生活垃圾的處理。科學戶外教學根據活動內容的不同,其形式大致區分為以下五種。

      一、欣賞自然之美

      橙黃橘綠、層林盡染,絢麗的色彩展現著季節變化;蛙鳴悠揚、蟬歌嘹亮,幻化的聲音譜寫著生命的延續,自然界的事物或許都在以一種特定形式展現其獨特的美。孩子們可能領略過藍天的深邃、白云的飄逸、高山的峻拔、大海的澎湃,卻未必能關注發生在咫尺之間的自然變化,比如靜寂夜空中慢慢西墜的那彎明月、懸鈴木樹葉在秋風中逐漸凋零、紫茉莉花開時散發的淡淡幽香、梔子花上瓢蟲與蚜蟲之間的戰爭、墻角邊那支行進中的螞蟻大軍。或許,身陷各種課外培訓班的大多數孩子們的好奇心正隨著這些熟視無睹、見怪不怪的自然現象而慢慢消逝。當季節變遷、生物變化、特殊天象來臨時,組織孩子進行近距離的野外游步、徒步旅行,甚至是登山、露營。在活動中,教師用“慢節奏”“慢鏡頭”來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動植物的生命活動、留意大自然中的種種變化。欣賞自然之美的科學戶外教學,旨在讓孩子通過體驗自然界的瑰麗和偉大來培養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的科學態度和情感,并喚回孩子們日漸逝去的好奇心。

      二、參觀基礎設施

      對孩子而言,參觀農場是一次令人驚奇的科學戶外活動。如果教師并不認識農場主人,也不必擔心,可以在報紙或互聯網上找一找他們的聯系方式。參觀活動可以考慮奶牛場,也可以是蔬菜種植基地、家禽飼養場、養豬場和林場。參觀農場能讓孩子了解小牛、小母牛和母牛之間的差異,觀察母牛產奶,看農場的設備,提一些諸如有關拖拉機怎樣工作的問題。如果孩子們參觀的是一個蔬菜種植基地,那么可以鼓勵孩子觀察農作物,并提出一些有關農作物如何生長的問題。除此之外,資源回收站、垃圾填埋場、自來水廠或污水處理廠等存在于周邊的那些工農業基礎設施也可以成為孩子們科學戶外學習的場所。通過參觀基礎設施,參與其中的某些實際操作過程,孩子們可以了解現實的社會運作對環境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三、訪問社科機構

      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我們周圍有許多社會機構和科學機構都為孩子們的科學學習作了充分準備,比如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氣象館、天文臺、科技館等。在動物園里,教師利用猜謎游戲幫助孩子了解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為什么海豹會有鰭狀肢”“為什么蛇的體色要變成與周圍環境相同的顏色”,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了解這些問題的復雜答案。如今的博物館無論在場景布置還是參與式項目設計上都很受孩子的喜歡,在博物館里,孩子們可以拉動一下杠桿、按動一下開關、輕撫一下動物、做一下實驗。許多博物館會提供科學放映廳,它能讓參觀者在巨大的屏幕前欣賞生活在濕地中的鳥獸如何獵食、如何偽裝的主題電影。這些社科機構中的絕大多數,都會有系統主題式的展示,可能是圖片、模型、實物或者可動手操作的設施,使得科學課堂學習變得具體化,以加深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因此,邀請社科機構的專業人員參與戶外科學教學活動,也是一種十分必要的做法,因為他們可以讓孩子們順利地看懂那些深奧的專業術語、了解那些不易察覺的細節、愉快地完成某項操作活動。另外,帶領孩子們拜訪藥劑師、化學家、工程師或實驗技術人員,可以讓孩子了解許多科學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拜訪之前,要先引導孩子了解這些工作,這樣他們就能在拜訪期間提出一些好的問題。

      四、調查環境現狀

      眾所周知,人們的生活乃至生存都離不開周圍的環境,諸如學校門前緩緩流淌的小河、附近森林公園里生長的各種各樣的生物、小區旁邊人頭攢動的菜市場。對于小學生而言,從事一些簡單的環境現狀調查,用感官甚至借助器材來細心觀察和探索周圍環境中存在的諸多信息,發現其中的某些現象或問題,不僅能幫助孩子將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時有助于培養孩子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的科學態度。環境現狀的調查主要以實地考察為主,可分為自然環境現狀的調查和人文環境現狀的調查兩種。植被分布調查是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環境調查活動。一般情況下,教師從指導孩子們開展相對簡單的校園喬木植被分布調查開始,逐漸擴展到對小區喬木植被的分布調查,以及喬灌木植被的分布調查,最后有可能發展到以學生社團活動為形式的森林公園植被分布的長周期調查。另外,附近河流的水質狀況調查、土壤狀況調查、巖石狀況考察等也時常被教師作為自然環境調查的重要內容。在學習了《保護聽力》一課之后,有些教師會引導孩子們從事生活區周圍的噪聲污染調查;看到報紙上有關塑料袋使用狀況的報道后,有些教師引導孩子們開展了“不同購物場所塑料袋使用現狀調查”活動……諸如此類的調查活動,可以納入到人文環境現狀調查的范疇。活動結束后,除了展示孩子們的調查成果,交流探索的感受和感想,還可以繼續開展一些相關的環保體驗活動,比如環保宣傳活動、環保志愿者行動、科學志愿者行動等等。

      五、探尋歷史變遷

      孩子們時常會從家長的口中了解到周圍環境變化,以及環境變化對他們的影響。比如,聽爺爺訴說他在運河里游泳摸魚的快樂時光、聽爸爸講述運河曾經水質渾濁臭不可聞的糟糕場面。以歷史的眼光看待社區人們的遷移、環境的改變、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或者大自然本身的時空變化,對于孩子來說,這些任務確實是比較困難的,然而這種科學歷史觀的從小培養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些活動往往會告訴孩子,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所作所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長期之后才會產生效果的。孩子們在從事探尋歷史變遷的戶外科學學習時,大多運用分工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比如一部分孩子去調查自然環境或人文環境的現狀、一部分孩子去訪問相關人士以了解這些環境在過去幾年或幾十年甚至更久以前的狀況、可能還有一部分孩子會利用互聯網來收集這些環境在現在或過去的相關資料。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朱偉強.戶外教育課程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0,(12):16-18.

      [3]謝鴻儒.戶外教學初探[EB/OL].,2009-05-22.

      [4]李昆山.戶外環境教學理念之突破與實踐[EB/OL].,2009-06-08.

      [5]劉世和.戶外教學與環境教育[EB/OL].http://tmue.edu.tw/~envir2/students/9103-1.pdf.2006-09-13.

      現在自然環境的現狀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態景觀設計;現代化城市;運用

      隨著生態理念的深入,人們逐漸改變了對自然環境的觀點,景觀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協調人與自然的發展關系。生態景觀設計就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現代化城市的發展鑄造了一個脆弱的人工生態系統,環境惡化充斥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因此,本文對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運用進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鑒的實踐操作方法,優化生態景觀設計。

      1現代城市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當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擠,城市資源短缺,人們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就城市的環境的現狀來看,很多地區的城市環境嚴重制約了城市的發展。而城市景觀設計是城市生態環境的縮影,目前很多地區的城市景觀設計不能滿足生態發展的基本要求。

      1.1城市景觀設計思想與生態環境背離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人們往往認為城市綠化就是生態景觀設計,這是大多數人對城市景觀設計觀念的誤區。在很多的廣場和公園中不難發現大量的樹木、花壇、雕塑等,而真正從生態環境平衡角度考慮的設計思想幾乎沒有,導致我國城市景觀設計如出一轍。從生態角度考慮沒有對環境發展起到什么實際作用,又浪費了大量的環境設計經費。從視覺角度考慮,也沒有生態景觀的美感。由于城市景觀設計者在設計時缺乏對生態環境的理解,導致了城市景觀設計與自然理念脫節。設計者在設計時最主要的是要對環境進行考察,因地制宜的落實好景觀設計,根據地形地貌以及水循環的使用狀況作出合適的設計方案[1]。

      1.2城市景觀設計缺乏人文關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追求發生著很多變化,勞逸結合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大部分人喜歡將閑暇的時間停留在舒適的自然環境中,環境景觀中的設施不僅在功能上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品質追求,還增添了人文氣息。然而,在很多景觀設計中,只片面的追求景觀設計的視覺效果,并沒有結合人的需求而設計,導致設計作品流于表面,不能走心,在景觀設計上缺少人性化與人文氣息。城市中的景觀設計主要是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本應該從人的需求本身出發,創造更加舒適的設計作品。在很多的廣場上都能看見形式美觀的設計,卻忽視了人的基本需求,缺少為少兒或者老年人活動場地,甚至連休息的椅子都沒有。生態環境景觀設計應該更多的從人的行為需求出發,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才是我國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2]。1.3城市景觀設計缺乏中國特色目前,國際化的設計不斷被國人認可,而很多外來文化影響了傳統文化的發展,使中國文化在設計中失去色彩,嚴重的說是設計上的崇洋。很多設計延續了國外個性與創新的思想,而設計與環境不能達到協調統一,風格也是格格不入。我國的民族風格和文化在城市建設中甚少體現。

      2現代城市景觀的設計條件

      2.1以自然環境為設計首要條件

      生態景觀設計就是大自然環境的縮影,是將自然環境縮小安置在人的生活區域,讓人更好的感受自然、貼近自然。設計上首先要以環境保護為基本原則,大力提倡資源保護、能源利用、材料的可持續發展,最大程度的杜絕環境污染,創造良好生活環境。生態設計需要在設計過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能動性,使其發展一直維持在自我修復與更新中,不能破壞其循環結構,一切設計都要以自然為首,以生態效益為優先條件。在景觀場地的設計中應該盡最大可能保持生態環境的原有地貌形態,設計師需要將生態學原理充分運用到自然景觀設計中來,將對自然條件的影響降到最低。例如在美國的查爾斯頓水濱公園的景觀設計中,將天然的沼澤地保存完好,在沼澤另一側擴建漫河灘,不僅滿足了人們的親水性,同時完好的體現了人與自然相處之道[3]。

      2.2將外界干擾降低到最小

      最小干擾是在外界干擾最少的背景下,達到實際應用的最好效果。大自然有其強大的自我平衡能力,尤其表現在植被、土壤、水循環以及地形中。為了使生態環境的自我平衡系統更加的穩定,那么就應該很好的控制人為因素造成的負面影響,使得危險達到最小化。但是完全保留自然條件就不能說是對環境的干擾了,就不能開展設計行為。人類活動多少都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但是在造成影響的基礎上將干擾因素降到最小。并且在景觀設計中,通過設計者的合理設計,促使自然環境能夠繼續循環利用,保持原有生物的基本格局[4]。

      2.3設計原則尊重地方特色

      地方性原則是指在不同的環境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氣候的不同將導致環境出現地區差異。這種差異還包含文化的差異,因此才會有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而事實上,地方性原則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設計法則,首先每一個景觀設計都來源于具體的地區環境,每一個景觀都有其獨特的環境特征以及附加的特殊條件。無論是現代化的大都市還是小城鎮,景觀設計的第一步驟就是對自然環境進行周密的考察,對周圍生活人群進行調查與分析。景觀設計與地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好的景觀設計理念應該充分的尊重鄉土意識,環境是每一個居住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在設計中,設計者應該充分尊重地區的傳統文化,在文化中找靈感,創造適合人們生活娛樂的景觀設計。另外設計本身需要節約環保、就地取材,將當地原有的景觀材料進行廢物利用,合理取材有效的運用當地的建筑材料,完成景觀設計要求[5]。

      3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運用的建議

      3.1生態景觀設計注重細節技術

      生態景觀在設計中,設計技術水平決定著生態景觀設計的成敗。景觀設計主要有兩方面的技術應用,第一是高新技術的應用,第二是低技術的應用。其中高新技術是指設計景觀設施的加工、處理、成型等工藝流程。隨著現代進程的加快,科技不斷的進步,信息時代科技的發展與藝術設計分不開。科學技術能夠緩解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壓力,從而優化人類生存環境。在目前很常見的高新技術應用主要是太陽能發電以及水系統平衡等。人們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的使用,為自然環境創造更加舒適的溫度以及植被覆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術都是有益于環境發展的,很多的技術應用本身存在不環保的現象,并且造成資金的重大浪費。例如在很多設計中使用的石材與木材都不能進行分循環利用,因此高新技術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講不能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設計技術的第二種,低技術的使用就是指在設計中使用的建材不是工業的產物,是從大自然中取材,直接運用于城市建設中,在設計中與環境相融合,一方面滿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滿足了生態建設的基本原則。目前,低技術的使用是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建筑風格獨具匠心。與高新技術相比,低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避免了矯揉造作,在生活中體現了一種極其自然而真實的生活體驗[6]。

      3.2生態景觀設計減輕生活壓力

      景觀設計源于自然主要分三個方面,第一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第二是在設計中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第三是加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在現代環境建設中,不可取代的建設材料主要是鋼筋、水泥、玻璃,這些高科技背景下的材料給人一種距離感,就算是再高端的技術處理手段也不能改變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局面。城市景觀設計中最重要的關系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而現代化城市建設往往忽略的就是人在自然中的關系,設計的距離感,使得人在環境中不能貼近自然。而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心理上對自然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自然中可以讓人減緩壓力,從身邊環境中汲取正能量,并且迅速投入生活與工作中。隨著教育全面發展,生態環境意識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人們在工作與學習中不斷培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環境建設中,建設者的能力決定著景觀設計的方向。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培養優秀的建筑設計人才,學校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不能拘泥于書本的景觀學知識,還要深入研究自然知識,尤其是生態學知識。讓學生在就業時不僅注重經濟利益,設計更應從生態環境本身出發,設計出符合社會發展并且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生態景觀[7]。

      3.3生態景觀設計為生活渲染氣氛

      生態景觀設計主要以人為本,由于當今人們生活節奏比較快,生活壓力大,人們希望在空閑的時間享受陽光、親近自然。為了滿足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觀設計就需要為人們生活營造出溫馨的生活情境,這種景觀的設計對場地空間沒有要求,對設備材料與工藝沒有標準,只需要簡單的自然背景,使得疲憊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例如在小區中的一片小樹林,樹下簡單的石桌石凳。簡單中烘托出濃厚的人文理念。景觀環境雖然是屬于設計出來的環境,但是也要處處體現自然的氣息,生態景觀設計需要重點考慮的設計內容就是回歸自然環境中的一年四季氣候變化。這樣不僅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還能在享受環境中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8]。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化經濟不斷發展,城市景觀設計理念與自然背離。在具體的設計中缺乏人文氣息,不能將大自然風光呈現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因此,城市景觀設計應該結合生態環境的特征,將自然元素注入到現代化城市景觀建設中來。建設生態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也是一種生態環境合理發展的需要。為了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我們應該不斷更新環境與自然的保護理念,做好生態環境的守護者。

      [參考文獻]

      [1]韓湘燁.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3.

      [2]于冰沁.尋蹤—生態主義思想在西方近現代風景園林中的產生、發展與實踐[D].北京林業大學,2012.

      [3]辛穎.基于建筑類型學的城市濱水景觀空間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3.

      [4]李岳珅.傳統文化DNA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轉譯研究[D].長安大學,2013.

      [5]胡海燕.城市河流生態景觀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10.

      [6]賈紅云.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發展方向[J].城市問題,2009,(10).

      [7]陳蓉.現代城市綠地特色的營建[D].南京林業大學,2006.

      現在自然環境的現狀范文第3篇

      論文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環境保護;自然環境

      近年來,“保護生態環境,建造綠色家園”的呼聲日益高漲,對“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展開。“綠色建筑”、“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等概念在建筑行業成為了一種時尚,同時也實實在在地成為建筑學科發展的前沿。這些現象充分體現了人類理智和文明的升華。它要求當代人類重歸自然的懷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機聯系中。建立起一種人類、自然和人工環境相融合的綠色文明。

      l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兩點:①提供給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環境,并提供高質量的生存活動空間;②盡最大限度回歸自然,保護環境減少能耗。在人類建造過程中,這兩者是相互矛盾的。人類為了達到舒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就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資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沒有回報必然對自然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為此,人類索取與回報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綠色建筑的核心問題。

      綠色建筑實際上是這樣的一種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條件并通過人工手段創造宜憩舒適的環境.同時又要嚴格控制和減少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的占有。確保自然索取與回報之間的動態平衡。這種動態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設計和建造時所采用的合適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為體現在它對資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報自然程度狀態上。由此看來.可以這樣說:綠色建筑是一種嶄新的設計思維和模式在使用中對精神層面的重要性給予更多的關注.全方位的關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綠色建筑的意義

      “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圍內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以及對于生活與消費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在現實生活中,一望無際的森林被蠶食和毀滅.沙漠化風暴席卷了廣闊的綠野,生物物種的生命力在人類前進的步伐面前顯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們很難見到湛藍的天空與明媚的陽光。

      建筑師們跳出曾經習慣了的思維模式,開始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雖然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足夠理想的技術與材料支持“綠色建筑”的設計實踐.雖然這一理論在大多數情況下還只限于紙上談兵,但它的提出至少為未來建筑的發展指出了一種美好的方向。人們開始提出這樣的問題:建筑師的社會責任以及建筑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綠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背景.試圖對于這些問題給予回答.這也正是“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義所在。

      3綠色建筑的價值觀

      綠色建筑這一概念。事實上正是基于建筑領域中綠色人本主義價值的覺醒。然而從覺醒到占據主流的地位.這種價值觀的確立還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因此綠色人本主義只能成為未來綠色建筑存在的動力。而在現階段.在工業、后工業文明的人類中心論占主導地位的時期。綠色建筑的發展是不能僅僅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的.經濟杠桿此時此刻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綠色建筑賴以生存的經濟理由就是對運營費用的節省。一次性投資的回報將是長期的。積累的結果必將遠遠大于對初次投資成本的節約。這是一個比較有吸引力的理由。這顯然是一種樂觀、積極的思想。事實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綠色建筑研究與實踐的主要經濟動力。然而。無論是“長期回報”還是“綠色成本’當前來看都是虛無縹緲的。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任何形式和遠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評價與初期投資與直接利潤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為之心動的.更不用說考慮到遠期的各種變故或是災難。考慮到長期回報是否還能落入投資者的腰包。這也正是為何“綠色建筑”在實踐的道路上如此舉步艱難的原因之一。

      為此。國家對于建材選擇每平方米所耗標準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規定乃至立法.對可持續技術的研究.對新的潔凈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將成為推進綠色建筑運動發展的主要動力。

      4綠色建筑在設計中的體現

      綠色建筑的理解與衡量標準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但其基本原則不會改變。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節省能源、盡量減少對生物圈的破壞。

      (2)對使用者生活工作環境給予更多的考慮。

      (3)對于溝通人類與自然環境創造條件。

      (4)面向未來發展要有足夠的發展彈性空間。

      4.1對自然環境的關注與尊重

      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是綠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種環境共生意識的體現,要求建筑師調整自己的心態.不但要有滿腔創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顆平常的心,正確地認識到建筑作品僅僅是環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種謙遜的姿態去處理與環境的關系.給予自然環境以更多的關注.這種關注主要體現在:

      (1)對建筑場地的充分考慮,其內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對地形地勢的利用、場地氣候條件的影響以及植被的關注。

      (2)對節省能源的考慮: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對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間接危害之一。如何盡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為綠色建筑的一個重要課題。

      (3)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設計中應盡量考慮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熱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風、溫濕度的控制等。

      (4)盡可能利用當地技術、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盡可能使用無污染、可再生的環保材料。

      4.2對使用者給予更多的關照

      作為人類每曰起居、生活、辦公的微觀環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建筑環境的品質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的質量。綠色建筑在注重環保的同時還應給使用者以足夠的關注,具體來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盡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創造宜人的溫度濕度環境.在盡量減少能耗的同時保證甚至提高其舒適性。

      (2)創造良好的聲環境氛圍。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安靜、和諧、宜人的居住工作環境。

      (3)良好的照明系統、合理的房間進深、宜人的光環境。

      (4)合理的空間布局、宜人的空間環境。 轉貼于

      (5)對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慮。包括對殘疾人、老年人的關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強防災能力。

      (7)完善的通訊系統。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與外界溝通。

      4.3增強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溝通

      建筑物作為聯系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橋梁應該盡可能多地將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邊,這也是綠色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在這里建筑提供給人們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空氣來自樹林與花園而非風扇與風機盤管:光線來自天空的太陽而非從各種發光頂棚與熒光燈管中灑落;人們耳邊縈繞不絕的是鳥兒的啼鳴與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鎮流器與各種馬達的轟鳴。人們應該在這樣的建筑中生活與工作,更加舒適,更加健康.更加充滿活力,對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強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溝通是綠色建筑追求的另一個主要目標。它的原則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點:

      (1)盡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數,建立建筑物內外高品質的自然采光系統。

      (2)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

      (3)建立水循環系統,盡可能將水引入~些容易讓人疲勞的環境中。

      (4)建立立體的多層次綠化系統’凈化小環境,改善小氣候。

      (5)創造開敞的空間環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環境。

      4.4具有足夠的彈性空間來滿足未來科技的應用與發展

      可持續的概念是一種動態的思想.體現在綠色建筑中就是建筑應具有足夠的彈性,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這就體現在對建筑的結構、設備等靈活性的要求上。

      (1)樓體的可生長性。包括基礎的預留量,樓地板對承重的預考慮以及周邊環境的生長預留地等。

      (2)預留的管道空間.包括給水、排水、強電、弱電、采暖、通風的發展空間。

      (3)依據上述綠色建筑在設計中所體現的四條基本原則,同時考慮建筑科學技術發展現狀,綠色建筑的切入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方案設計的構思:

      ①處理好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充分考慮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點.給自然環境予。

      ②為建筑內工作的人員提供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在建筑項層設計屋頂花園。其他工作層的共享空間集中設置陽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質的綠色工作環境以及立體多層次的綠化系統。

      ③為了減少對能源的浪費與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頂層設置太陽能吸收板。實現太陽能庭院燈及太陽能路燈照明系統墻面在符合規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擴大窗面積,建立良好的建筑內外采光系統。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資源的消耗,在建筑內部設置中水設施,對各類廢水進行處理,處理之后的中水用于沖廁和綠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鋪設透水性強的廣場磚。同時對雨水進行有組織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設置地源熱泵,在大片的綠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場地.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內部設置冰蓄冷系統,用電削峰填谷減少電網負荷和裝機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溫材料,以及低輻射的玻璃進行外墻維護。

      現在自然環境的現狀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隨著建筑業的發展,綠色建筑是一種嶄新的設計思維和模式,它提供給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環境,并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減少能耗。本文對綠色建筑的概念、意義與價值觀進行了闡述,對建筑設計中如何增加自然采光系數,建立建筑物內外的自然采光系統、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加強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能力,從供暖、供冷的熱源、輸送渠道及實現方式來節約能源,建立水循環系統等環保節能設計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環境保護;自然環境

      近年來,“保護生態環境,建造綠色家園”的呼聲日益高漲,對“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展開。“綠色建筑”、“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等概念在建筑行業成為了一種時尚,同時也實實在在地成為建筑學科發展的前沿。

      一、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兩點:①提供給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環境,并提供高質量的生存活動空間;②盡最大限度回歸自然,保護環境減少能耗。在人類建造過程中,這兩者是相互矛盾的。人類為了達到舒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就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資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沒有回報必然對自然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為此,人類索取與回報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綠色建筑的核心問題。

      二、綠色建筑的意義

      “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圍內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以及對于生活與消費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在現實生活中,一望無際的森林被蠶食和毀滅.沙漠化風暴席卷了廣闊的綠野,生物物種的生命力在人類前進的步伐面前顯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們很難見到湛藍的天空與明媚的陽光。

      建筑師們跳出曾經習慣了的思維模式,開始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雖然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足夠理想的技術與材料支持“綠色建筑”的設計實踐。雖然這一理論在大多數情況下還只限于紙上談兵,但它的提出至少為未來建筑的發展指出了一種美好的方向。人們開始提出這樣的問題:建筑師的社會責任以及建筑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綠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背景,試圖對于這些問題給予回答。這也正是“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義所在。

      三、綠色建筑在設計中的體現

      綠色建筑的理解與衡量標準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但其基本原則不會改變。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節省能源、盡量減少對生物圈的破壞。

      (2)對使用者生活工作環境給予更多的考慮。

      (3)對于溝通人類與自然環境創造條件。

      (4)面向未來發展要有足夠的發展彈性空間。

      (一)關注與尊重自然環境

      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是綠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種環境共生意識的體現,要求建筑師調整自己的心態.不但要有滿腔創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顆平常的心,正確地認識到建筑作品僅僅是環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種謙遜的姿態去處理與環境的關系.給予自然環境以更多的關注.這種關注主要體現在:

      (1)對建筑場地的充分考慮,其內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對地形地勢的利用、場地氣候條件的影響以及植被的關注。

      (2)對節省能源的考慮: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對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間接危害之一。如何盡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為綠色建筑的一個重要課題。

      (3)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設計中應盡量考慮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熱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風、溫濕度的控制等。

      (4)盡可能利用當地技術、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盡可能使用無污染、可再生的環保材料。

      (二)對使用者給予更多的關照

      作為人類每曰起居、生活、辦公的微觀環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建筑環境的品質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的質量。綠色建筑在注重環保的同時還應給使用者以足夠的關注,具體來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盡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創造宜人的溫度濕度環境.在盡量減少能耗的同時保證甚至提高其舒適性。

      (2)創造良好的聲環境氛圍。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安靜、和諧、宜人的居住工作環境。

      (3)良好的照明系統、合理的房間進深、宜人的光環境。

      (4)合理的空間布局、宜人的空間環境。

      (5)對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慮。包括對殘疾人、老年人的關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強防災能力。

      (7)完善的通訊系統。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與外界溝通。

      (三)增強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溝通

      建筑物作為聯系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橋梁應該盡可能多地將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邊,這也是綠色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在這里建筑提供給人們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空氣來自樹林與花園而非風扇與風機盤管:光線來自天空的太陽而非從各種發光頂棚與熒光燈管中灑落;人們耳邊縈繞不絕的是鳥兒的啼鳴與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鎮流器與各種馬達的轟鳴。人們應該在這樣的建筑中生活與工作,更加舒適,更加健康.更加充滿活力,對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強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溝通是綠色建筑追求的另一個主要目標。它的原則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點:

      (1)盡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數,建立建筑物內外高品質的自然采光系統。

      (2)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

      (3)建立水循環系統,盡可能將水引入~些容易讓人疲勞的環境中。

      (4)建立立體的多層次綠化系統’凈化小環境,改善小氣候。

      (5)創造開敞的空間環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環境。

      (四)具有足夠的彈性空間來滿足未來科技的應用與發展

      可持續的概念是一種動態的思想.體現在綠色建筑中就是建筑應具有足夠的彈性,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這就體現在對建筑的結構、設備等靈活性的要求上。

      (1)樓體的可生長性。包括基礎的預留量,樓地板對承重的預考慮以及周邊環境的生長預留地等。

      (2)預留的管道空間.包括給水、排水、強電、弱電、采暖、通風的發展空間。

      (3)依據上述綠色建筑在設計中所體現的四條基本原則,同時考慮建筑科學技術發展現狀,綠色建筑的切入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方案設計的構思:

      一是處理好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充分考慮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點.給自然環境予。二是為建筑內工作的人員提供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在建筑項層設計屋頂花園。其他工作層的共享空間集中設置陽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質的綠色工作環境以及立體多層次的綠化系統。三是為了減少對能源的浪費與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頂層設置太陽能吸收板。實現太陽能庭院燈及太陽能路燈照明系統墻面在符合規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擴大窗面積,建立良好的建筑內外采光系統。四是最大限度控制水資源的消耗,在建筑內部設置中水設施,對各類廢水進行處理,處理之后的中水用于沖廁和綠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鋪設透水性強的廣場磚。同時對雨水進行有組織收集。五是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設置地源熱泵,在大片的綠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場地.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六是建筑內部設置冰蓄冷系統,用電削峰填谷減少電網負荷和裝機容量。七是采用高性能的保溫材料,以及低輻射的玻璃進行外墻維護。

      現在自然環境的現狀范文第5篇

      關鍵詞:仿真模擬;自然環境建模;金字塔模型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1-0000-02

      軍事仿真在不同的角度上有不同的定位,主要包括作戰仿真和裝備仿真兩部分。作戰仿真可以分為戰略仿真、戰役仿真、戰術仿真和技術仿真四個層次,作戰仿真主要用于測試仿真、分析仿真和訓練仿真三方面。訓練仿真指的是用于士兵對作戰裝備操作能力的訓練和對各個指揮員對逼真的戰場情況的分析、決策以指揮作戰的訓練;測試仿真指的是驗證裝備的作戰功能,對武器裝備的發展情況進行評估及對對新型武器先進功能的演示。軍事作戰具有突發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屬于一項復雜的綜合性的系統。如果單一的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和學習可能出現作戰人員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情況,影響實際作戰中的發揮;反之,頻繁地進行軍事演習又受到耗資巨大,受時、地條件限制等,只能少量的進行。軍事仿真演習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本文主要就軍事仿真的幾項技術進行簡單的闡述,包括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多分辨率虛擬地形環境的金字塔模型、多分辨率模型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綜合自然環境建模

      (一)綜合自然環境建模的發展現狀

      綜合自然環境的建模指的是包括海、陸、空在內的整個自然大環境中的數據、模型等的較為完整和權威的數據描述,進行綜合自然環境建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軍事仿真提供可靠、權威、完整的自然環境數據和模型,滿足雷達、紅外以及CGF等的仿真需求。綜合自然環境的建模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到就是年代中期的原始技術積累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先進技術形成階段,原始技術積累階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可視化仿真、地形數據庫和動態地形仿真等方面,先進技術形成階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動態自然環境的仿真以及綜合自然環境的表示、交換、自動生成和重用等方面的技術、工具和方法。發展到現在,綜合自然環境建模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在于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和仿真的統一性和合理性。隨著仿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及其廣泛的推廣和使用,綜合自然環境建模逐漸成為國防軍事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成為獲得和提高建模和仿真的可行性的關鍵點。具體表現為北約和美國國防部已經將獲得權威的綜合自然環境描述和表示列為國防、軍事建模的主要目標之一。

      (二)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和仿真的關鍵技術

      模型、數據和仿真是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和仿真的主要內容,進行綜合自然環境建模的基本原理是將數據和模型分離、綜合自然環境和軍事系統模型分離,并通過數據流的聯結來驅動軍事仿真。為了實現高仿真性的目標,需要做好綜合自然環境的多分辨率及多表示技術、動態自然環境的仿真等。

      1.環境數據模型的建立。環境數據模型是用來在C4ISR系統或者建模與仿真系統中搜集、刻畫和定義綜合自然環境的。做好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有公共的數據語義、規范的數據模式和以任務為核心的工具集,以便通過公共數據模型的框架來建立和維護不同的環境數據模型。

      2.綜合自然環境的表示和交換。綜合自然環境的仿真往往要將復雜多樣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在整理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時間耗費、成本投入等基本問題,這些問題的可能后果就是數據紊亂,缺乏可信度。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制定科學有效地數據表示方法和無損的數據交換技術。

      3.動態自然環境仿真。動態性是綜合自然環境最本質、最顯著的特性之一,為滿足高仿真的需求,必須做好動態性的相關技術。隨著SEDRIS技術和HLA技術的成熟,動態仿真逐漸成為軍事仿真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綜合自然環境的建模和發展方向

      隨著動態性技術、數據交換技術及數據模型建立技術的發展,綜合自然環境的建模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今后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和仿真技術的工作重點仍然是數據、模型和仿真的可行性、權威性和動態性。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在以后的幾年里綜合自然環境的發展方向將會集中在以下幾點:(1)綜合自然環境數據表示和交換方法的可行性和數據語法語義的統一性;(2)綜合自然環境的多分辨率模型的建立;(3)數據的自動生成和分布;(4)動態自然環境的仿真。

      二、多分辨率虛擬地形環境的金字塔模型研究

      (一)金字塔模型的涵義

      金字塔是一種連續分辨率模型,在進行金字塔模型的構建時可以采用倍率的方法來表示金字塔的分辨率,即從底層到頂層,分辨率逐漸降低,具體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

      通過構建金字塔模型,可以為地形可視化系統提供不同分辨率的數據。也就是說,當應用系統繪制一幀地形場景時,不同位置需要不同分辨率的圖像子塊和地形子塊,為了實現繪制的立體性,可以建立圖像數據金字塔和地形數據金字塔。

      (二)金字塔模型的分層分塊方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內存的價格相對降低,CPU的頻率越來越高,同時圖形的硬件加速器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硬件所顯示的數據量少于十幾所需要的數據量的問題,而且應用模型較為復雜,遠超過當前工作站的實際處理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就是對金字塔模型的每一層進行分層、分塊,目前較為常見的分層方案是根據國家的系統比例進行分層,然后再對每一層進行分塊處理。較為常用的分塊方案是12×8.這種分層分塊方式存在索引速度慢、可擴展性差的弱點。針對這兩項弱點,我們在金字塔設計中設計了一套全新的設計方案從面積劃分的角度來講,可以稱之為“等面積劃分”,這種互粉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使用等面積的面片在全球的模型上進行空間劃分,相鄰面積片的面積倍率為兩倍。

      (三)分層分塊后的結構組織

      經過分層分塊后,全球的金字塔模型可以表示為表一

      從上表的數據可以得出,當LOD=17時,地形數據的分辨率已經達到了0.3〞,并且LOD還能夠繼續升高。該分層分塊方式和一般的數據存儲結構存在著一些不同之處,表現為將紋理模型的數據的地形模型的數據存儲在一個單元中,這樣做的原因是(1)將地形模型的數據和紋理模型的數據存儲在一起有利于快速進行索引;(2)從渲染地形的角度來看,紋理數據和地形數據是一一對應的,缺一不可。

      三、結束語

      軍事學離不開仿真技術,本文主要針對本文主要就軍事仿真的幾項技術進行簡單的闡述,目前在軍事防震方面的研究參差不齊,相關技術的推廣和使用還不一致。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仿真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力度,積極開發相應的技術產品,以達到搞笑的軍事仿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Liu Bao-hong and Huang Ke-di.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Multi-Resolution Federation with an Air-Ground Combat Federation As Example[C]. Orlando, FL, USA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Spring Simulation Interoperability Workshop,2002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级|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