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覽眾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那里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大名鼎鼎的它,吸引著無數游客。能代表武夷山的景點有很多,如大王峰,玉女峰,天游峰,虎嘯巖,大紅袍,九曲溪,等等,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在我周圍,很多人都去過武夷山,他們對武夷山的統一評價,就是“好!真好!”這不僅使我對武夷山產生了興趣,它真的好嗎?好在哪?好到什么程度?帶著種種好奇,我們離武夷山越來越近。
談笑間,汽車已駛進武夷山脈中。很快,便到達了武夷山景區。買票后,坐車進入了風景區。伴隨著一路的鳥語花香,映入眼簾的是紫陽學院。這時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建造的學院,朱熹曾經在此教學,教學時間長達十年之久,培養了許多理學家,也就是著名的“朱子理學”。
我們到達了第一個景點——天游峰。顧名思義,天游天游,意思就是站在天游峰山頂,俯瞰全景,如人間仙境,仿佛在游覽天上的景色,可謂“一覽眾山小”。走在通往天游峰的小路上,兩邊是一堆一堆的鳳尾竹,鳳尾竹下面,便是九曲溪。欣賞著美麗的景色,我們來到了天游峰腳下。
因為山路是在一塊大石頭上開鑿出來的,十分陡峭。我們手腳并用,向山頂爬去。我們小心翼翼,如果一不小心,一腳踏空,那可就危險了。就這樣,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爬到了半山腰。據說,天游峰有826級臺階,而這每一級臺階可都是“臺階之最”呀!
接著向山頂爬去,山路越來越陡。但經過努力,我們終于站在一覽亭上。正準備坐下來休息,卻被眼前的情景驚得說不出話來。只見九曲溪像一條綠絲帶,輕輕搭在武夷山上。一艘艘竹筏在九曲溪上慢慢飄蕩。紅紅的山山,綠綠的葉,清清的水,交相輝映,令人美不勝收。這是武夷山最有名的代表相片之一。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咔嚓”一聲,記錄下了這一美好的瞬間。
游覽完天游峰,我們將前往虎嘯巖。本來以為天游峰的路就夠陡了,沒想到那里還有著更多的驚險刺激在等著我們。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是呢?請聽下回:虎嘯巖冒險。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岳》,與此相關的名勝為泰山。
全詩內容為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全詩意思為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岱宗即為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
(來源:文章屋網 )
2011年12月14日注定讓陪伴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股民和基民們難忘,這一天上證指數最低跌破2001年6月14日的最高點2245.43點。十年一夢,上證指數回到了原點。
這十年,波瀾起伏,有牛市的激越也有熊市的黯淡,但是對于廣大股民和基民來說,最關心的問題卻始終只有一個――有沒有賺到錢。令人欣慰的是,雖然指數回到原點,但股混基金還是給投資者帶了2倍的收益,這十年并不是“基金不賺錢”的十年。十年間股混基金獲得了205.27%的收益,年化收益高達11.21%,遠遠高于銀行能提供的固定收益,同期上證指數幾乎沒有漲幅,成長性較好的深成指年化收益也僅為6.73%。
事實上,無論是從2005年熊市底部至今,還是從2007年牛市頂部至今,股混基金在較長的時期內都能夠跑贏指數,也就是說股混基金的主動管理從長期看是有效的。
然而,現實中大多數基民都忽略了基金的長期收益,而是緊盯短期收益,跟隨市場起伏而悲喜。近期,由于市場的持續低迷,大部分基金短期業績不佳,很多基民被套牢或者干脆割肉離場。
數據分析顯示,如果扣除一年新發近200只基金增加的持有人戶數,實際上老基金的存量持有人戶數一年間減少1140.99萬戶,減少比例為11.45%。業內專家分析,持有人的大量流失是目前基金業面臨的嚴峻形勢,若按此速度流失,兩年之后公募基金的存量持有人戶數將可能不足8000萬戶。
深究基民對基金業績不滿的原因,主要是基金公司提供的產品與基金投資者的需求存在脫節。基金是以追求相對收益為主的產品,而廣大投資者需要的是能賺錢的絕對收益的產品,所以當市場下跌時,基金雖然相對市場有超額收益,但絕對收益卻為負,基民對基金收益不滿,基金公司也有苦難言。如何解決基民和基金公司之間的矛盾?如何讓基金業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我們認為各個方面都要做出努力。
作為投資者,必須要認識和了解基金,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首先,基金是理財工具,而不是暴富的賭具,基金主動管理能力的體現需要時間,不能以短期表現盲目地對基金管理能力下論斷。
其次,基金追求戰勝業績比較標準的相對收益而非絕對收益,基金短期業績隨證券市場波動很正常,要求基金在熊市戰勝銀行存款,在牛市戰勝指數是不現實的。基金無法做到絕對收益與以下原因有關:一是基金規模龐大,大幅調倉的沖擊成本很高,船大難調頭;二是基金契約對倉位有明確限制,雖然降低了操作空間但也是一種保護,因為倉位調整是雙刃劍,如果調整失誤將對業績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在短期排名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基金倉位不敢大幅偏離平均值;三是市場時機把握難度大,既擅長選股又擅長擇時的全才很少。
最后,堅持價值投資理念、把握基金買賣時機。基金投資并非只買不賣,股市漲跌經常會過頭,中國股市作為新興市場其系統性風險更大,特別是在基金淡化擇時偏重選股的背景下,投資者應該根據市場的投資價值來把握買賣時機,當市場漲到瘋狂的時候應該考慮賣出而不是買入,當市場超跌使得基金投資價值顯現的時候應該考慮買入而不是賣出。
而作為基金公司,應該以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為重,規范誠信地進行投資管理,以實際行動來使投資者重樹信心,擔負起投資者沉甸甸的信任。從長期來看,基金公司和基金投資者是相互需要且有著共同目標的伙伴,完全可以做到雙贏,基金業績的提升會給投資者帶來回報,業績回報會轉化為投資者更多的信任,這又會促使基金公司不斷發展壯大。
今年夏天,正當我國外貿出口高歌猛進之際,一場風波越洋跨洲沖擊國內:由于個別企業的個別出口產品在質量安全方面授人以柄,一些西方媒體對此“以偏概全大肆渲染”,使“中國制造”質量信譽嚴重受損。對于這場危機背后的深層原因,有多種分析和解讀,可謂見仁見智,但在應對這場危機時的收獲和啟示,也許更值得我們細細回味,并升華為國民的記憶和共識。因為凡屬風波總像一陣風過,危機也會因應對而化解,而從風波之中見大道,從危機之中覓轉機,才有永久的價值。
回顧短短幾個月的“危機處理”,我們會驚喜地發現,這場從外施加的危機和壓力促成了我們的“質量攻堅”和“國際公關”,細加盤點收獲的確不小:產品質量安全在更高的程度上凝聚為國家意志,內外兼顧的質量工作舉措迅速在全國部署和實施;食品和玩具召回管理制度順勢出臺;地方政府和生產企業的質量責任進一步被強化;處理國際公關危機的理念和方法得以大幅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制造”的質量監管加深了認識和了解。這對我國的經濟安全和民生質量來說,都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轉機,一個讓人聞之樂觀的福音。我們選擇了堅定地走向世界,我們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剛剛起步,許多前所未遇的危機和壓力會讓我們難以放懷安樂,但這種磨難使我們更加明了什么是國際市場上的立身之本,使我們更加沉靜務實,使我們的信念樹得更牢。
一個立志于和平崛起的國家,一定是在各個領域以質取勝的國家。產品質量是市場信譽的根基,是國家實力的象征,是民族素質的體現,是企業的生命線。由于產品出口具有滿足需求和賺取利潤的雙重性,因而質量安全問題是一個出口大國必然要被高調拷問的問題,質量安全標準也會是一道道漸次出現的門檻。宋人楊萬里詩云:“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用其中的哲理來說明我國目前的外貿經濟最為貼切: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如愿“入世”且外貿出口年年攀升,但這好比置身于“萬山圈子里”,需要跨越的障礙會層出不窮,過完一道嶺,眼前又是山。這種狀況或許將長期存在于國際貿易之中,需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味怨憤于事無補。對于來自質量安全方面的質疑和挑剔,這是“中國制造”成長壯大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磨礪,是發展的陣痛,關鍵是我們要經得起這樣的質疑和挑剔。
我們還要堅信,貿易保護最終阻擋不了符合國際需求和利益的優質產品。縱觀世界歷史,盡管國際政治中的利益博弈和文化差異無時不在,但只要存在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只要人類不廢止生產和生活,國際貿易就不會因國家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而趨于禁錮。廣交會歷經過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風云,50年來屆屆如期舉辦,就是明證;這也是一些國家在搞貿易保護時,很少公開從政治的角度用政治的語言強調其理由,而多以質量安全和技術標準為說辭。注意避“貿易政治化”之嫌,這是當今國際社會和平與理性的進步表現,這也說明世貿規則是有效力的;最近美國玩具商美泰公司就玩具召回事件中的設計缺陷責任向中國道歉,也說明在國際貿易中有道理可講。何況貿易保護就如一堵漏洞百出而容易腐朽的竹籬笆,看似有用但很有限。正如歐盟貿易委員會主席曼德爾森所言:“貿易壁壘的效果就像馬其諾防線,并不能保護你免受威脅,而只會分散你強化自身競爭力的注意力。” 所以我們在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國際市場競爭的過程中,質量興國的思想和行動還得更為有力。在世界國家與民族之林,民生為重乃普世價值,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是各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因而品質與價值也就成為國際市場上最好的選票。不論碰到出自何種政治意圖的非難和阻力,都不能動搖我們視質量為生命線和競爭力。一個遵循天下大道、堅守文明價值的國度必定前途遠大。
我們也應重視,這次風波還把一些新課題擺到了我們面前:在應對國際公關危機時,我們如何進行最有效的國際交流和傳播,展現中國誠信負責的良好形象?不是凡遇危機就自然會有轉機,是加劇危機還是轉為生機,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應對。另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提高外貿整體質量。我們不能沉浸在環境資源代價巨大而利潤微薄的貿易順差中樂而忘憂,需要對目前的外貿形勢進行見利思害、居害思利的冷靜審視,著手優化自身的外貿結構。在國際化的“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的道路正長,這對我們的實力和毅力是一個持久的考驗。
一、保持“最初一念之本心”
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張白紙,其發展的智力因素更多是由遺傳因素影響,當然后天的教育也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非智力因素對兒童的后天的完善發展影響巨大,兒童的意志、情感、興趣、性格等都具有后天性、可塑性等特點。中國動畫從制作的初衷看是培養和發展兒童非智力因素,建構兒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中國動畫單純的可愛,也是很多評論家所批評的:角色單一、性格單一、情節簡單、語言幼稚等。但是我們不能也不應該用一個成年人的視角來審視動畫。雖然美日動畫片有許多優點,但是也不能因為美日動畫商業的成功就把它們作為評判中國動畫的準則。大家都知道,這種評價機制更多的是考慮其商業價值和市場價值,而不是人的需要。童心。不是幼稚、可笑的代名詞。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在《童心說》里將“童心”界定為“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保持人的真情實感,任何外在的力量不可以扼殺人的生活欲望。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兒童之所以有很高的認識可能性,就在于其很高的情緒性。兒童的感知覺的增強,也必須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實踐這種認識才可以形成。人們的日常生活雖然平淡,但是是最真實的。中國的動畫好像沒有“星球大戰”般奇幻瑰麗的想象,但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真理,深入淺出更容易為未成年人的觀念所接受。“以人生為自然之善”的亞理斯多德認為,“模仿是人的天性,人在模仿中接受教育,不僅可以從中獲得知識和真理,而且能夠發現自己。”《小貓釣魚》(1952)、《神筆》(1955)、《三毛流浪記》(1958―1984)、《豬八戒吃西瓜》(1958)、《漁童》(1959)、《小蝌蚪找媽媽》(1960)、《大鬧天宮》(1961―1964)、《哪吒鬧海》(1979)、《熊貓百貨商店》(1979)、《阿凡提的故事》(1979―1988)、《三個和尚》(1980)、《雪孩子》(1980)、《嶗山道士》(1981)、《咕咚來了》(1981)、《狼來了》(1982)、《天書奇譚》(1983)、《鷸蚌相爭》(1983)、《黑貓警長》(1984―1987)、《葫蘆兄弟》(1986―1987)、《山水情》(1988)等動畫影片貼近生活,伴隨了多少中國人成長。現在很多孩子“成熟”地和大人行事一樣,自私、冷漠,不關心與己無關的任何事情,面對美日動畫的沖擊,中國動畫建設未成年人的道德任重道遠。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動畫片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企求兒童看了動畫就變得彬彬有禮,循規蹈矩,那也不是動畫工作者的目標。“認識自我”鐫刻在古羅馬阿波羅神廟石柱上,表征著人類自古而來的執著與愿望。動畫是孩子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最終他們還要通過多種方式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因而,動畫片切忌過多的說教。
動畫就要童心化。童心化就是把我們的思維還原到兒童般的單純,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樣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以善美是童心化的最高原則。動畫的觀眾既可以是未成年人,也可以是成年人。雖然人們總希望有一種“道”存在,但變異性、不平衡、無規律是世界的真實存在,追求多樣變化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趨向之一。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以及國際文化交流的發展和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欣賞習慣與審美趣味也隨之發生變化。但是多樣化不是混亂,而是多樣統一。與好萊塢動畫的絢爛相比。國產傳統動畫表現了嬰兒般單純。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會被絢麗的顏色所吸引,但是炫目燦爛的顏色產生的強烈刺激會使人很快產生審美疲勞。純粹的高科技展示,觀眾也會厭煩的。在動畫片中擁有更多人文的東西,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圖像的特殊效果就是使觀眾把圖像看成是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只有視覺存在著圖像與心理的特殊關系,視覺藝術才能在市場經濟中,具有長久不衰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一件作品只具備商業屬性,它就會逐漸消亡。因而好萊塢動畫要在動畫形象的外形、顏色上不斷地下功夫,并且不斷借鑒各國優秀的傳說和故事。這里需要指出,多樣是統一的重要前提,中國動畫形象和故事的單一、心理刻畫的淡薄也是中國動畫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二、整體秩序與個體平衡之美
以善為美,中國動畫的童心化絕不是給孩子一個象牙塔,中國動畫的現實性極強,諸多評論中國動畫說教性強就可以證明這點。這種動畫的現實性,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論語》有“未知生焉知死”的論斷,《荀子?禮論》中關于人也類似論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所以我們看后世的教育都重視人的現世,注重人和社會的關系。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注重的是人在社會中的存在、怎樣存在及社會的秩序問題。禮儀作為秩序的象征,是建立在古人對宇宙的理解上。“夫禮。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達于喪祭射御冠昏朝聘。”葛兆光先生指出,“作為空間的宇宙,在商周時期的人看來,是規范而有序的,天與地相對。而天與地則又是由對稱和諧的中央與四方構成……以中央為核心,眾星拱北辰,四方環中國的‘天地差序格局’。”如果“嶗山道士”學的法術用于偷盜和炫耀就會失效,“神筆馬良”、“三毛流浪”、“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都是中國式的人物內核,即使形象再神幻,情境再險惡,始終是正義和善良戰勝一切,動畫形象個體的魅力都來自于其對惡勢力的勇敢抗爭,對生活環境和諧改造的努力。
試想為什么美國的花木蘭會深入人心,因為她抓住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吸引人的東西:中國式的倫理生活和場景,代父從軍、孝字當頭、勇字當先,《花木蘭》的成功說明東方故事和思維的魅力。中西兩種思維的碰撞是其動畫的深刻處,但碰撞的結果卻是西方思維的勝利:跟著感覺走,讓心告訴我們前進的方向,這種自由主義思想很容易深 入人心。我們的審美理想在潛移默化地被好萊塢大片所建構,如果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完全移植別國的文化,長此以往,我們的民族傳統就只能孤單地留在典籍中,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談到追求自由,在社會秩序穩定和個體自由之間找到平衡,中國的思想家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以善為美,是儒家對于人與社會秩序關系的最好概括。孔子把個體和社會的發展放置在有血緣關系所產生的親子之愛的基礎之上,極大地突出了人的相互依存的社會性,孔子理念下的人是“在社會人倫日用的實踐之間去積極尋求自身欲望的合理滿足的人。”從人的內在要求考慮文藝是中國式的思維。八戒貪吃西瓜,悟空的戲弄使我們看到一個人獨享的結果,進而考慮實現我們生理欲望的合理途徑。個體在中國傳統動畫形象中有著清醒的位置和地位,不是美國拯救世界的英雄,而是在群體中孕育智慧、發揮作用的普通人。“只要人活著,他就希望以最適合人性尊嚴的方式去生存:只要人活動,他總會希望能把自身所擁有的本質力量最充分地表現出來。在這種希望中醞釀著人的審美追求,中國動畫應該營造著這樣的夢世界,我們的動畫世界也是自由的世界。誰敢說孫悟空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不是一個自由的世界,鬧是真實的,我們有這樣的追求,但絕不是“木蘭跟隨心的感覺”的幻象。
三、秉承韻味和營造意境之美
中國式的思維也是象數的思維,是一種注重整體和諧的思維。中國動畫融入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特征,“動作的意象化是中國動畫的獨到之處,這植根于中國傳統藝術中常常通過一招一式、一點一線表現生活對象的神、形、氣,追求象外之意的美學特征。”中國園林、建筑、美術、音樂、戲劇是中國動畫有力的創作素材支撐,動畫無不滲透著中國式的韻味和意境。動畫就是賦予事物生命與靈魂,決不單純是機械呆板的動作。靜止的物體可以移動,但要傳遞出生命的活力還需要其他一些東西。將無生命的事物賦予這些則需要仔細的觀察力、天才的能力和技術來實現,而所有的這些都必須依附于動畫的豐厚的本土文化。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開掘了動畫片的童趣、童心,富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動畫片《驕傲的將軍》中,將軍的臉譜化便借鑒了京戲人物造型,在動作的設計上也采取了京戲的風格。影片的背景音樂恰到好處地運用民樂,在將軍彷徨無助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響起,畫面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剪紙片《漁童》、《濟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吸收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生動豐滿,也是發揚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的杰作。《山水情》、《小蝌蚪找媽媽》、《神筆馬良》等水墨動畫片,將中國的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使中國特有的筆墨情趣完美地再現于銀幕,形成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天書奇譚》中國山水畫般的背景,中國式的功夫和意念……人們對生活的珍視和熱愛,以一種簡單的、熟悉的、清新的形式表現。雖然顏色相對單一,但卻不單調,富于韻律的畫面、詩的意境,動畫藝術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對觀眾而言,水墨動畫就像一扇窗。既可以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又可以滿足自己對于生活的單純的愿望。而不是像《魔比斯環》那樣只有一個中國功夫就是中國的動畫了,“英雄拯救世界”的主題還是美國動畫。《哪吒鬧海》、《大鬧天宮》行云流水、一步一景,雖然沒有高超的電影特技,反而使人浮想聯翩。對于孩子們而言。其道德觀的形成必須在一種趣味體驗中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