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王維的代表作

      王維的代表作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王維的代表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王維的代表作范文第1篇

      關鍵詞:(居輞川作);禪心;詩心

      中圖分類號:I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5-0027-01

      一、(居輞川作)?半官半隱?禪心詩心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佛王維的山水代表作之一,然而其所作年代、所發地點仍不可細考。明人顧起經與清人趙殿成窮畢生經歷的《年譜》中也無具體記載。今人,陳鐵民教授,在《王維集校注》中,從風格神韻出發,將《山居秋暝》列入《校注?卷五》,將《山居秋暝》解讀為“居輞川時作”①,因而,當下僅可推斷《山居秋暝》的寫作時間定于“744天寶三年,始營藍田輞川別業-756玄宗天寶一五?安祿山反,為賊所擒”②的12年之間,即王維44歲-56歲間,地點則定于(藍田輞川)。

      探索王維44-56的中年心路旅程,經歷了離儒理禪的移情,漸成詩心禪心的交融。開元24年,王維的其政治理想投射張九齡罷相,李林甫當政,罷免諫官,王維詩此時作屢抒發其“遺世意”的精神,摩詰早年的儒家出世思想幻滅,然“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③”(《偶然作》之三)的家庭奉養下,王維先購置別業,寄情山水間,半官半隱。同時,自小待北禪的王維,此時與六祖弟子神會相交。開元28年,王維在殿中侍御史任上知南選,路過南陽,與神會論佛學,慨嘆“此南陽郡有好大德,有佛法設不可思議!”

      二、秋天暝暮山景圖

      《山居秋暝》描繪了秋山雨后黃昏,初秋淡淡的涼意,松間明月初上,潺潺流水繞過石上的秋天暝暮山景圖。下面就對全詩構成的清雅山水意象圖景進行分析。

      詩題《山居秋暝》四字,精要地指明了所寫其地為“山”,所寫其時為“秋”、為“暝”點明了“秋天暝暮中的山景”的描繪對象。詩人著一“居”字,點出了非“游”的多情而是“居”的長情,詩人樂居山水,對山水自然歸屬。

      首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以“空”字起首,將全詩置于全景起始,為全詩奠定了空靈遠大的基調。隨“新雨”二字,再看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正透過松枝那搖曳的倩影,松枝上滿掛著晶潔的水滴。秋雨為山溪注入了活力,它映著月光,映著松影,淙淙咽咽,從圓潤的山石之上流過。詩人由“雨”至“泉”,由“泉”至水而舟: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在“暗示”中描摹了詩人先聞“竹喧”之音而后見“歸浣”之女,先見“蓮動”而后出歸舟,真切自然,情趣盎然。詩人順勢推出了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楚辭?招隱士》中說,“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④,詩人反其意,持著不哀嘆春草凋謝的的禪心,慨嘆王孫在這“秋天暝暮中的山景”停居暢往!

      試看全詩,無一字不自然、無一字不妥帖。高步瀛在《唐宋詩舉要》曰:“隨意揮寫,得大自在。”

      三、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論詩歌妙處,高妙在境界。唐代殷在《河岳英靈集》將詩人入上品,并評價:“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作為我國古典詩歌最高的藝術表現,意境在盛唐詩歌里趨于成熟,詩人在意境的創造上有極高的成就,并在禪學空境的起興中融入了人情。

      首先,《山居秋暝》從“空”起,在首聯與、頷聯中,描繪了空寂之景的薄暮籠罩下月影初升,雨后清遠潺潺流淌過圓潤的山石”的景色,應和了“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的空境。在景色的安排與轉換中,伴隨著詩人“心之所向而生”。尾聯的“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同樣延續了隨緣。

      其次,王維在意境上的造詣精深,體現在他捕捉與剪裁詩歌意象上,靈動與神妙,變化從心。“萬法盡在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詩人,在營造山景時,不拘泥,隨傳情寫照靈活取舍,以暗示、虛實相生的手法,綿延了山居新雨后的近景、遠景、全景、空景,道法自然。

      最后,作為詩人的王維,他造的境,除禪心的“空”外,更平添了詩心的天真與恬淡,造出了獨特的清雅樂境。在遠處的竹林中浣女的嬉鬧,回蕩在流水清幽的山中,以淳樸的人情,造出人籟與自然和鳴的清雅氣氛。

      四、總結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佛王維的山水代表作之一,雖然其創作時間、地點上不可靠,但詩人樂居山水,以禪心與詩心的交融,將禪理與美進行清新、恬靜的渲染,一洗浮艷濁氣,在清靜、自然中綿延百代,穿越了韶光,將美送達每一個中華子孫。

      注釋:

      ①陳鐵民.王維集校注[M].中華書局.北京:1997,451-452.

      ②陳鐵民.王維集校注[M].中華書局.北京:1997,451-452.

      王維的代表作范文第2篇

      他,就是王維。

      王維早年有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因而寫了一些情調昂揚、氣概豪邁的詩篇。如《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他也有一些詩篇是抨擊政治昏暗的。如《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宿處,隔水問樵夫。

      這是王維隱居時所作的。當時的朝廷,張九齡被排擠,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執政,王維對此很不滿,所以到終南山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當時唐玄宗派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赴河西節度史幕府途中,王維作了首詩《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人在離開京城,前往邊地時,心情激憤而又抑郁。前四句就是作者心情的真實寫照。

      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它是“千古壯觀”的名句。《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品詩時評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來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來竟是有理有情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王維的代表作范文第3篇

      1、山居秋暝的意思是: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的山村。王維《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

      2、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來源:文章屋網 )

      王維的代表作范文第4篇

      2、曹植:三國魏詩人,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謚思,現存詩約80首,其中“七步詩”廣有影響。

      3、陶淵明:東晉在詩人,名潛,字元亮。所作詩文多描寫農村景色,以《歸田園居》、《桃花源詩》為代表作。

      4、王維:唐朝山水田園詩人,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5、李白:唐朝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功居士,存詩990余首,有《李太白文集》。

      6、杜甫: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后人稱杜工部,其詩歌被稱為“詩史”,有《杜少陵集》。

      7、白居易:唐朝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有《白氏長慶集》。

      8、李商隱:唐末詩人,字義山,以七言律詩見長,有《李義山詩集》。

      9、蘇軾: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其詩清新雄放,詩文有《東坡七集》。

      王維的代表作范文第5篇

      關鍵詞:哲學;《秋夜獨坐》;《秋頌》;人生態度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是開元,天寶時代最有名望的詩人,當時李白和杜甫的詩名都不如他。“唐代宗稱王維為‘天下文宗’。唐竇蒙于《述書賦》中也說:‘時議論詩,則日王維,崔顥。’殷瑤于天寶末年編成《河岳英靈集》,其《序》列王維為盛唐詩人之首而不提李白。”(陳鐵民,2005:5)王維也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田園詩,多喜歡刻畫一種寧靜幽美的境界,呈現出一派靜美詩風。王維的詩貫通其潑墨山水畫法。并通過多種因素的滲透達到一種靜穆的意境。佛家主張“天識互通”,人的感覺也確實是相互勾通的:“熱”使人覺得“鬧”,“冷”使人覺得“靜”。同樣,幽深、稀疏也會使人覺得靜,牛羊歸村、黃昏薄暮都會使人覺得靜……王維正是綜合了空、遠、閑、凈這些與靜相關的識覺,造成整體上“靜”的效果:

      夜靜春山空 (《鳥鳴澗》)

      空山不見人 (《鹿朵》)

      獨坐幽篁里 (《竹里館》)

      落日滿秋山 (《歸高山作》)

      在王維的心中,一切都是靜的:月光、夕照、河水、鳥聲、顏色都是靜的,甚至在大自然的運動中。他也能捕捉到恬靜的美。而且,王維在創作中多有變化,給人以細致的感受,如平靜、恬靜、閑靜、靜寂、靜遠等。這些微小的感覺在結果上,產生的效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它們形成一種我們說不出的什么。形成一種趣味,一些感覺性質的形象,在全體上是明晰的。

      約翰,濟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國十九世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是英國浪漫主義五大詩人中出生最晚卻逝世最早的詩人。“中國學者王佐良指出:‘華茲華斯和柯爾律治是浪漫主義的創始者,拜倫使浪漫主義的影響遍及全世界,雪萊透過浪漫主義前瞻大同世界,但他們在吸收前人精華和影響后人詩藝上,作用都不及濟慈。”’(《濟慈詩選》,屠岸譯,1997:1)濟慈在他的詩作中想象非常豐富。他的想象有個特點。即:美。他長于描寫大自然和一般事物的外形美。同時又處處洋溢著歡樂精神,與美的品質相得益彰。他的代表作《夜鶯頌》、《希臘古甕頌》和《秋頌》三詩無論寫自然、藝術和田園,都異常優美動人。濟慈短暫的一生潦倒窮困。不幸早天,但是他在自己的詩作中體現出來的悠然自得的人生情懷,令人印象深刻。“人們把悲慘的現實世界稱為‘淚之谷’。但濟慈在‘淚之谷’中始終綻開燦爛的笑顏。不管命運如何虧負自己,濟慈從來沒有失去過對生活的希望。也沒有失去那種獨屬于年輕人的歡樂。”(傅修延,2008:6)

      秋天風物蕭瑟,天氣清寒,自古中外文人墨客都樂于在作品中用秋的主題來表現自己的清秀精神和浪漫情懷。秋天使人體會到生命的短暫和時間的稍縱即逝。王維與濟慈二人各自生活的時代及環境有很大差異,在王維的《秋夜獨坐》與濟慈的《秋頌》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哲學。只是這兩種人生哲學卻仿佛是被放錯了位置,也許應該將各自的歸屬作一個完全的調換才更合情理。然而歷史的事實卻不容后來者隨意遐想。

      王維的《秋夜獨坐》大約作于天寶末年。詩寫詩人秋葉獨坐的感觸。“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四句闡發出詩人在寂寞清冷然而又雅致可愛的秋天夜晚的人生感悟。山果鳴蟲皆是極平常之物,但于此平常之物中,詩人含蓄地表露了人生易老韶華易逝的悲慨,以及獨坐秋夜的凄涼,由此也體現出詩人對于生命的珍視。末四句“白發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則是詩人于歲月流光的無奈挽唱。全詩字字皆能令人體會到詩人的寂寞凄苦,但是正是這份寂寞凄苦,才是詩人藝術純熟,人生閱歷千錘百煉的寫照。“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三說:‘一唱三嘆,由于千錘百煉。今人都以平澹為易易。知其未吃甘苦來也。右丞‘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其難有十倍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者。到此境界,乃自領之,略早一步,則成口頭語而非詩矣。”’(陳鐵民,2005:137-138)陳先生所引潘論,道出了王維詩作的恰到好處。“詩人是寂寞的,哲人也是寂寞的;詩人情真,哲人理真。二者皆出于寂寞,結果是真。詩人是欣賞寂寞,哲人是處理寂寞;詩人無法,哲人有法;詩人放縱,哲人約束。故在中國,詩人與哲人勢同水火。但大哲人也是大詩人,大詩人也是哲人,此乃指其極致言之,普通是格格不入的。”(顧隨,2006:11)王維是一位大詩人,同時也是一位高明淡泊的哲人。他的詩作之中,情理合一。情意合一;景是意,事也是意。他常常借重自身的感受和印象來刻畫外界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亦悄無聲息地闡釋了內心的感懷。

      但是這種感懷卻是一副冷寂凄清的面孔。王維一生仕途不算得意,開元九年秋(721)進士擢第后不久即謫官濟州:天寶十五年又為安史之亂叛軍俘獲,茍從得命。但是總的來說王維生活在開元盛世,且家道殷富,他所以會有這類寂寥隱逸的心境,大概即是受到了佛教禪宗思想的影響。詩人將相思,別離,盛衰,死亡等等都超脫于禪宗宣揚的寧靜淡泊之中,在生活的表層顯露出一種逍遙不爭的態度,流連山水,離世絕俗。不過這種放任卻無能改變歲月的慘酷,也無法寄托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政治理想和濟世抱負,又兼《秋夜獨坐》寫于天寶末年,社會動蕩的征兆已然顯現,傳統士人憂國憂民的心態終究不能逃避。于是在詩作中,多少流露出幾點悲慨與無奈。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知識分子人生的理想狀態,也是中國古代士人的一大悲劇,大概中國古代士人大多時候所能做的,即是在作品中演繹出內心那種對于自身,對于國家的無限感慨。

      中國古代士人的哀婉氣息是有佐證的。“戰國以來,唱歌似乎就以悲哀為主,這反映著動亂的時代。《列子·湯問篇》記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又引秦青的話,說韓娥在齊國雍門地方‘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朱自清。1998:38)可見中國傳統士人的情辭之苦,自然這也是由于中國古代長期的離亂和動蕩。

      不過同樣糟糕的環境之下,甚至更壞一些,濟慈卻在他的《秋頌》中動人心魄地唱出了一個浪漫主義 詩人特有的燦爛和天真。《秋頌》是濟慈的六大頌歌的最后一首。在這首詩中,詩人細致人微的觀察力和獨具一格的想象力得到了完美體現。詩中的意象都是極為平凡的,只是從未被如此描述過,也從沒被這樣完整地組合成為一個整體。詩人開篇就抓住了秋的實質一一成熟:“霧靄的季節,果實圓熟的時令,”(《濟慈詩選》,屠岸譯,1997:21),然后從湛藍的晴空轉到掛著葡萄藤蔓的茅檐,從房前的蘋果樹到豐收的田野。詩人著力描寫秋天成熟的果實:葡萄,蘋果,葫蘆,榛子。伴著歡唱的蜜蜂和沉醉的罌粟花香,伴著籬邊的蟋蟀和紅胸的知更鳥……一幅絢麗多姿的初秋美景就展現在眼前。詩人的視角將“秋”從一個抽象的詞變成了一個可以感知的實在的物。詩作所體現的完全不是中國詩歌中易于見到的秋天的蕭瑟和凋零,而是一種欣欣向榮。豐收殷實的美好情狀。而且這種殷實是在極其漫不經心的表述中展現的:

      誰不曾遇見你經常在倉廩的中央?

      誰要是出外去尋找就會見到

      你漫不經心地坐在糧倉的地板上,

      讓你的頭發在揚谷的風中輕飄:

      (《濟慈詩選》,屠岸譯,1997:21)

      用這樣輕松愉悅的筆調把讀者的身心帶到想象中的情景,讓讀者領略那秋日中的暖陽普照和谷豐倉實,這樣的文字能出現在濟慈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確是非常難得的。自然。詩篇中也有一些令人深思的角落。《秋頌》作于一八一九年九月十九日,已經臨近詩人生命的終點。很多評論家認為《秋頌》是一首奇怪的詩篇。因為與同年五月所作的抒寫困惑、痛苦、憂傷和恐懼的《憂郁頌》相比,可以說,《秋頌》一改常態、異常平靜,盡管詩人的弟弟湯姆已成黃泉新鬼,喬治遠在美國肯塔基,濟慈自己債臺高筑,心上人芳妮·布郎離他遠去,而《秋頌》卻是一個歡快的音符。但往深處看,事情又沒有這么簡單。濟慈的內心是脆弱的,因而詩中詩人的影子也照樣是纖細的。在第一節里,造物主表現出意外的大度和慷慨。在第二節里,自食其力而又受惠于造物主的俗世之人也是悠閑的。而第三節里卻有的是哀音和秋之將逝、冬之將來的暗示。春之歌充滿活力、生機與希望,秋之歌則充滿豐盈與成熟。春之歌已逝,秋之歌將逝。分飛的燕子,象征著生命的訣別。但是盡管如此,相對于王維的《秋夜獨坐》,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幅全然不同的半景畫。這幅畫中更多的是感性的對于生命的眷戀和追尋,而不是對于年華易逝的無奈和悲歌。誠然,王維的《秋夜獨坐》是詩人晚年灰色心情的寫意,而濟慈正當少年風流。然而濟慈所承受的身心的壓力和痛楚,其實亦絲毫不亞于王維這樣一位大詩人在漫漫人生中歷練出的悟道。只是濟慈發自內心的對于美的追求和發掘,促使他能夠撇開憂郁和傷感,對于坎坷的人生總是抱著一種甘之如飴的態度。他不是悲觀地看待花開花落,四季輪回:詩人更在意大自然的生生不已,認識到新舊交替不過是舊美的消褪和新美的再生。正如濟慈在《仙子的歌》中的吟唱一般:“不要哭泣呵!不要哭泣!/花兒明年會再放蓓蕾。/別再流淚呵!別再流淚!/花苞正睡在根株的心里。”(《濟慈詩選》,屠岸譯,1997:161)詩人的《秋頌》大約也是為著這一份情思。雖然濟慈本人并未有渴望的要求,但是詩篇中卻著實充滿了希望的身影。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糖料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黑龍江省教育廳

      農墾醫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

      中華民居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亚洲黄片手机免费观看|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亚洲av女电影网|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