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東施效顰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品牌APP營銷 顧客感知價值
一、引言
品牌APP營銷越來越有很高的重要性。企業只有找到影響因素,才可能創造顧客感知價值,從而才能獲得較好的營銷效果。從品牌APP營銷視角下研究顧客感知價值的驅動因素越來越重要。
二、相關文獻綜述
(一)品牌APP營銷
Calder,Malthouse和Schaedel(2009)指出品牌APP營銷就像微博營銷一樣,是營銷的另一種方式,能夠使營銷信息更有說服力。徐可塑(2015)認為品牌APP營銷是指公司根據對客戶進行識別,研發移動應用程序,來獲得企業營銷目標;孫永波和高雪(2016)[1]認為品牌APP營銷是企業根據自身特色開發和推廣屬于自己的APP,具有娛樂、社交和購物等一種或幾種功能,幫助消費者了解企業產品和服務。本研究認為品牌APP營銷:企業根據品牌特色開發和推廣品牌App,具有娛樂、社交和購物等功能,使消費者了解企業產品和服務信息,達到營銷效果的營銷方式。
陳榮章和張文雯(2013)指出APP營銷的特點為:1.高便捷性2.高用戶粘性:認為APP能夠在消費者的移動設備形成粘性。林琳和孫淑英(2014)[2]認為APP營銷具有娛樂性、便捷性、優惠性以及可靠性等特點。孫永波和高雪(2016)認為品牌APP具有娛樂、社交和購物等一種或幾種功能。基于以上文獻,本研究認為學者將品牌APP營銷的特點劃分為三大特征:娛樂性、便捷性和可靠性。
(二)顧客感知價值
劉文波與陳榮秋(2009和李天亮(2012都強調顧客感知價值是基于獲得和付出的感知而得到的對品牌的總體評估。同樣,鐘凱(2013)將感知價值定義為:顧客在獲取品牌相關服務時所感受到的利得和損失,進而進行比較,最終形成總體評價。本研究采用范秀成和羅海成(2003)[3]的定義,即消費者對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所具有價值的主觀認知。
廖鵬濤(2006)認為顧客感知價值主要由質量、服務、成本、情感和社會性構成。Maja Arslanagic-Kalajdzic,Vesna Zabkar(2015)認為顧客感知價值包括功能價值、社會價值和情感價值。Jozee(2000)指出顧客感知價值為兩方面,一方面為產品、服務和關系;另一方面是利得及利失。Sweeney和Soutar(2001)[4]認為其可以劃分為實用價值、社交價值和情感價值。本研究則劃分為情感價值、實用價值、社交價值三個維度。
三、研究模型及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1.娛樂性及便捷性與情感價值。Hsiao(2013)認為情感價值是移動營銷給顧客產生的情感效用,比如移動營銷的娛樂性可以產生情感價值。McCoy(2008)指出具備更強信息性和娛樂性特點的營銷方式可以產生大量的情感價值。顧客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則體現了更強的信息性。所以便捷性也能給消費者帶來情感價值。
2.可靠性與實用價值。Deng(2010)指出實用價值即用戶在接觸營銷時所獲得的利益,如可靠的信息內容等。Okazaki和Romero(2010)指出磧鋅煽磕諶蕕撓銷能使顧客產生較高的滿意度。企業可以加大投入來設計移動營銷,提高可靠性程度,可提高實用價值。
3.便捷性及可靠性與社交價值。Deng(2010)認為社交價值是指顧客在移動營銷中與他人接觸所感受到的利益,比如分享有用的信息等。Zhang和Mao(2008)指出顧客感受到的社交有用性對感受企業移動廣告有用性具有很重要的影響。消費者獲取信息的便捷性是進行社交的基礎,分享可靠有用的信息才能帶來社交價值。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H1a:便捷性會顯著正向影響社交價值。
H1b:可靠性會顯著正向影響社交價值。
H1c:娛樂性會顯著正向影響情感價值。
H1d:便捷性會顯著正向影響情感價值。
H1e:可靠性會顯著正向影響實用價值。
(二)研究模型
1.研究模型理論依據。鄭文清(2012)認為營銷策略能夠提升顧客感知價值,并且認為服務是影響顧客感知價值最重要因素。學者霍華德1963年提出并于1969年與謝思合作修正的霍華德――謝思模式的概念模型,他們認為,影響內在因素(感知結構)的主要有以下因素:(1)刺激或投入因素:質量、特性、可用性及服務;(2)外在因素:文化、個性及時間壓力。顧客受到外在因素以及刺激因素刺激后,自身處理得到主觀感知,即顧客感知價值。
2.本研究模型。
■
圖1 研究模型
(三)變量的度量
在借鑒林琳和孫淑英(2014)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品牌APP營銷問卷題項。以及借鑒Sweeney和Soutar(2001)的量表基礎上,提出了顧客感知價值量表。整個調查問卷有25個問卷題項,10個問卷題項測量自變量,9個問卷題項測量因變量。
(四)預調研分析結果
本次預調研在同學中進行,預調研分析結果顯示娛樂性、便捷性和可靠性題項a系數分別為0.705,0.799,0.803;高于0.7,信度較好。并且KMO測試系數是0.862,高于0.8,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的卡方值顯著性低于0.001,可以進行因子分析。社交價值、情感價值和實用價值各測量項目a系數為0.915,0.913,0.905;分別高于0.8,各測量項目予以保留;并且KMO測試系數是0.931,高于0.8,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的卡方值顯著性低于0.001,可以進行因子分析。量表信度與效度都通過了檢驗,通過被調研者的反饋,給顧客感知價值實用價值維度增加了一個題項。即整個調查問卷有26個題項。
四、實證分析
本研究發放問卷310份,其中有效問卷261份。
(一)信度與效度分析
娛樂性、便捷性和可靠性因子的系數的值分別0.78、0.908、0.903,都高于0.7,則品牌APP營銷的測量題項有效。KMO值是0.870,高于0.8,樣本分布的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的卡方值顯著性小于0.001,可做因子分析。社交價值、實用價值和情感價值因子的系數的值分別0.925、0.911、0.842,均高于0.8,說明對社交價值、實用價值和情感價值的測量量表可靠。,KMO值是0.863,高于0.8,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的卡方值顯著性小于0.001。可做因子分析。
在因素個數選取,以特征值(大于1)作為選擇因子標準。經過旋轉后的品牌APP營銷因子的負荷狀況,因子載荷值基本在0.7以上,收斂效果較好,10個題項聚集于3個因子,分別為便捷性、可靠性和娛樂性因子。因變量10個題項聚集于3個因子,分別為實用價值、社交價值和情感價值因子。
(二)相關分析
品牌APP營銷的便捷性因子、可靠性因子與顧客感知價值的社交價值因子存在相關性;便捷性、娛樂性與情感價值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可靠性與實用價值存在顯著相關性。
(三)回歸分析
本研究采用逐步回歸分析法,對品牌APP營銷、顧客感知價值、品牌認知三者的關系進行研究。
1.便捷性、可靠性與社交價值。通過回歸分析,發現R方為0.395,則能解釋因變量變化39.5%原因。DW值為1.860,F值為170.415,顯著性概率為0.000,回歸明顯。
表1
■
表1顯示VIF值為1,不存在多重共線問題。對于社交價值,便捷性進入了回歸模型,可靠性沒有進入模型。品牌APP營銷的便捷性因子能夠正向影響社交價值。
2.娛樂性、便捷性與情感價值。通過回歸分析,發現R方為0.508,則能解釋因變量變化50.8%原因。DW值為1.942,F值為134.972,顯著性概率為0.000,回歸明顯。
表2
■
表2顯示容差為0.724,VIF值為1.381,不存在多重共線問題。對于情感價值,娛樂性和便捷性可以進入回歸模型。自變量的娛樂性因子、便捷性因子能夠正向影響情感價值。
3.可靠性與實用價值。通過回歸分析,發現可靠性與實用價值之間有回歸關系。其中,R方為0.175,即可以解釋因變量變化17.5%原因。DW值為1.569,F值為56.166,顯著性概率為0.000,回歸明顯。
表3
■
表3顯示VIF值為1.000,沒有多重共線問題。對于實用價值,可靠性、便捷性M入了回歸模型,可以看出,品牌APP營銷的可靠性因子能夠正向影響實用價值。
五、研究結論與未來展望
通過數據分析,本研究的以下假設得到證實:娛樂性會顯著正向影響情感價值;便捷性會顯著正向影響情感價值;便捷性會顯著正向影響社交價值;可靠性會顯著正向影響實用價值。(1)從回歸系數上看,便捷性為0.551,娛樂性為0.312,便捷性是影響情感價值的第一關鍵因素。品牌APP能夠隨時隨地使用對于消費者來說非常關鍵,消費者可以對品牌產生很好的感覺,喜歡上品牌,從而產生情感價值。娛樂性則位于第二重要因素。(2)從回歸系數上看,便捷性為0.755,這一結果表明,品牌APP營銷的便捷性是影響消費者感知到社交價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以很便捷的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然后進行分享,產生了社交價值。(3)關于實用價值,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可靠性對實用價值有顯著影響,在進行品牌APP營銷過程中,品牌APP展示的信息可信,可以產生實用價值。
由于自身水平的原因,在選擇樣本的時候,雖然對目標群體做了一定的限制,但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數據影響本研究的結論,希望以后可以改進。
參考文獻
[1]孫永波和高雪.移動App營銷研究評述與展望[J]管理現代化.2016-02-03.
[2]林琳.孫淑英.App移動營銷影響消費者態度及意向的實證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11-10
[3]范秀成.羅海成.基于顧客感知價值的服務企業競爭力探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3-12-08.
關鍵詞:莊子; 美女; 自然; 德行; 自由;
莊子這個亦莊亦諧的老者在《莊子》這部書中為我們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這其別引人注目的是他對于美女的關注。每個人都喜歡美女,莊子也不例外,在莊子的筆下出現的美女形象就有十余處:《逍遙游》中“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山神人,《齊物論》中的“厲與西施”與“毛嬙”,《德充符》中“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的愛慕哀駘它的女子們,《大宗師》中為其丈夫將死“環而泣之”的子來之妻,《天運》中效顰西施的丑女東施,《至樂》中莊子鼓盆而歌的莊子之妻,《山木》中逆旅人的丑妾和美妾,《庚桑楚》中因矜持仁義被庚桑楚疏遠的侍女,《讓王》中指責列子的列子之妻,以及《寓言》中為陽子居拿毛巾和梳子的旅舍主人之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莊子傾心于哪位美女吧!
一.自然之美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是春秋時候的越國人。西施天生麗質,生的一副人見人愛的好模樣,無論是她的一舉一動,還是音容笑貌,都會讓人駐足流連。同樣她也是莊子心目中的女一號,她先后出現在《齊物論》篇與《天運》篇中。在《莊子?天運》篇中記載了那個盡人皆知的“東施效顰”的故事:
“故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
有一個長的很丑的女人,羨慕西施的美貌,就去模仿西施。有一天西施犯了心病而蹙眉,她看見西施蹙眉的樣子很美,回去就也學起西施的樣子來,捂著心口皺著眉頭從鄉間的路上走過。可是村里的富人看見了,就緊閉大門不出來,窮人看見,帶著妻子走開。她知道蹙眉的美,卻不知道蹙眉為什么美?西施麗質天成,即便是犯了心病,那疼痛的模樣也自是惹人憐惜,動人心弦。而那個丑女人呢,本身就已經很丑,又表現出丑陋的模樣,更是丑上加丑。
這就是著名的“東施效顰”的故事,東施不顧自身的條件,盲目的去仿效西施,本來也想達到美的效果,沒想到最后卻適得其反,越效越丑。“東施效顰”的故事流傳了千年,時至今日,人們還會嘲笑那個“效顰”的“東施”。其實,莊子講這個故事并不是嘲笑東施,外形的美丑在莊子那里是無關緊要的,莊子更在乎的是一個人的靈魂深處。在莊子的心目中,只有心靈的“美”才是無限的、驚人的大美!
效顰西施的丑女就是由于破壞了自身的自然之美,而表現出矯揉造作,忸怩作態的姿勢,最后讓全村的人貽笑大方。倘若“東施”不去仿效別人,而是保持自己所特有的本色,想必也一定會有人欣賞她,而不至于被大家嘲笑。
在《莊子?齊物論》篇中,莊子就對雖然相貌丑陋,但是卻合乎了自然之道的丑女大加贊賞:
“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惡乎可?可于可。惡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在這里莊子就指出,小草和大木,丑惡的女人和貌美的西施,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而為一的。小草雖然體積小,但是它卻有著參天大樹一樣的堅毅與挺拔,丑惡的女人雖然相貌丑陋,但是她卻能夠像貌美的西施一樣淡定與保持自我。一切天然的、樸素的事物在莊子的眼里都是最有生命力,最美的。莊子推崇自然之美,但最終又超越了自然,從根本上體現了一種生命之美。
二.德行之美
人們經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夸贊“四大美女”的美貌,后來也漸漸演變為形容女子的美貌。但是“沉魚落雁”真的是夸漂亮么?這個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
“毛嬙、西施,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辨!”
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的美女,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春秋時期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毛嬙和西施被世人認為是最美的,但是魚見了她們就沉入水底,鳥見了她們就飛向高空,麋鹿見了她們就迅速的奔跑。這四者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
魚、鳥以及麋鹿看見了美女都紛紛的躲避,不是因為害羞也不是因為內疚,而是因為害怕,是被嚇跑的。換句話說,任何人都能導致“沉魚落雁”的結果產生。“沉魚落雁”這個詞語可以用在任何人的身上,不管是男是女,是美是丑。所以,莊子才會說,這四者誰才知道真正的美色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莊子的這個故事是說,外形的美丑是短暫的、有限的、也是相對的。人認為美的事物,動物并不以為美,甚至還會以為丑。事實上,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絕對的丑。美既然是相對的,那么,使我們感到“美”的,就是我們的心靈。
人們常說“外表的美是次要的,心靈的美才最重要”。在莊子的筆下就有這樣一個由于心靈美而獲得丈夫寵愛的丑女人: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莊子?山木》)
在這個故事當中,丑女人雖然相貌丑陋,但她具備了自謙的美德,與人為善,為人謙和,因此受到人們的尊重,人們甚至認為她并不丑;反之,美麗的女人雖然具有外形的美,并以此肆意妄為,也沒有謙虛的品德,因此受到人們的冷落,人們不僅不覺得她漂亮,反而會覺得她可惡了。女人一旦生的美了,就容易驕傲自滿。美妾如果不為自己的美貌沾沾自喜,而是一樣的謙虛謹慎,也就不會失去丈夫的愛了。
莊子通過“美女失去丈夫的愛”這一故事,體現了他對于一個人內在品行的重視。莊子在書中也描寫了大量相貌丑陋甚至身體殘缺不全的人,他們不僅沒有被人冷落,反而因此吸引了眾多的美女在身邊。《莊子?德充符》篇記載,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叫哀駘它的男人,他“以惡駭天下”,長了一副天下人見了都會害怕的丑模樣。但是他“才全而德不行”,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愛慕。男人們都特別喜歡他,不愿離開他,女人們見過他,就請求父母說:與其做別人的妻子,不如給他做妾,這樣的女人“十數而未止”。在莊子這樣一個道學家的筆下居然有這樣一批大膽而潑辣的女性,足以體現出哀駘它的人格魅力。
莊子的這兩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一個人外形的美所迷惑,只有內在的美才是可靠的,才是我們值得信任和推崇的。
三.自由之美
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逍遙”二字,莊子似乎已經成了“逍遙”的代名詞。古往今來,凡是癡迷于莊子的人,無不醉心于“逍遙游”。莊子在《逍遙游》中更是以其馳騁的想象,為我們塑造了一系列超乎尋常的形象,其中也不乏莊子心目中的女神形象: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在遙遠的藐姑射山上住著這樣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的肌膚有如冰雪一般潔白,姿態有如處女一般柔美。可以想見,這定是一位青春年少、如花似玉的姑娘。更神奇的是,她還能夠不吃五谷,她只需要呼吸清風暢飲露水。同時她還能夠乘著云氣,駕馭著飛龍,而遨游于四海之外,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子啊,這分明就是天上的神仙。這不由自主的讓我們想到了月亮上的嫦娥,這位藐姑射山神人是不是比嫦娥姐姐更加的自由自在呢?藐姑射山神人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幻想的世界,那里沒有現實世界的喧囂與勾心斗角,人們都能夠乘著云氣,駕御著飛龍,自由自在的在四海之外翱翔,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想必莊子跟我們一樣,一定是傾慕這位仙女的。傾慕于她不借助任何外在的力量,就能夠在天地之間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就如莊子筆下的“鯤鵬”一樣,“鯤”不知有幾千里之大,“鯤”一下就變成了“鵬”,“鵬”的背也不知有幾千里之長,它的羽翼有如天上的白云。大鵬奮起南飛,能夠激起水浪三千丈高,它還能夠飛上九萬里的高空。這是何等的氣象啊,在天地之間展翅翱翔的鯤鵬把我們的視野拉出了現實生活,走進了更遠的幻想世界中。
莊子就是有這樣的魅力,他能夠讓你忘卻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他能夠讓你擺脫功、名、利、祿的束縛,沖破現實世界的牢籠,讓心靈在無邊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就像那奮起南飛的鯤鵬一樣,就像那遙遠的藐姑射山上的仙女一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無論是藐姑射山的神人,還是于天地間自由飛翔的鯤鵬,都寄予了莊子對于自由的向往。但是莊子所追求的這種“無所待”的絕對的自由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們只有通過想象和幻想在心靈和精神中去追求這種絕對的自由境界。這也恰好反映了《莊子》這部書的神奇與浪漫,體現了莊子驚人的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寫作手法。
賺錢一定要腳踏實地的,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可是,碰到一些小便宜,總還是有人會去貪小利卻不肯腳踏實地地去賺錢。守株待兔這個故事,相信大家小時候也都閱讀過。可還是經常會有人去貪小便宜,哎,在這里,我再給大家講個故事吧,希望喜歡貪小利的人也能感悟吧……
新聞中,有人做生意,買了十萬斤貝殼,但是最后,由于海水浸泡的原因,不少貝殼都被浸濕了,全被腐蝕了,都賣不出去了,那個人很絕望。但是,他突然覺得自己不能這樣放棄,說不定還有一線希望,于是去把貝殼都檢查了遍,最終,終于在一個貝殼來找到一顆珍珠,光彩奪目還十分的圓潤,最后以百萬美金的價格出售。正是因為這個新聞,于是,有很多都去東施效顰,不少人買了海蠣、貝殼等,就和守株待兔一樣,只想依靠著貝殼里面的珍珠,發橫財。但是,這又怎是腳踏實地呢?賺錢就要腳踏實地地去賺,單憑珍珠等難得一見的收獲來賺錢,不去腳踏實地地賺錢。
做人做事一定要腳踏實地的,賺錢也是這樣。
不覺接觸散文網近一載,初至,如亂世中尋獲之一方凈土,其間,經歷著自己的經歷,看著作者們這樣那樣優美文字、華麗語句刻畫的愛情故事、情感經歷、心靈感悟,抑或是對四季及夜色寧靜的描述,好文甚多,不勝枚舉。
然日久之后,發覺一些文章僅是華麗詞澡的堆徹,并無靈魂,好比行尸走肉。但愿是我不懂散文,也承認毫無文學,僅從一個讀者的直覺出發,便覺得無法被吸引著閱讀下去,而讀者之評論,卻又都是贊聲一片,因此又對自己的閱讀提出質疑,質疑自己實在是水平太低,抑或是對作者之心境太不了解。
其間,也曾試著以細膩之手法描繪內心之感,《雨凝成殤,在這個春天》,實為受諸位網友優美文筆所感染,加之自己真情實感之傾述而成,今日觀之,已亦稍能為之動容。而《你若一笑,我便傾城》則實為東施效顰,日后觀之,實為拙劣之作,因此以為,文應出至內心之實感,而不應為詞澡之堆徹,美句之集合也。
當今之世,欲如濁川,橫行于世人心內,能靜心思考及書文者,實為不易,但若僅為成文而出文者,亦顯浮躁之態,實不應成燎原之勢。文從心出,此為文之根本,據此方能得文之靈魂。不知此言妥否,還望諸位不吝賜教。
問“西施、孟姜女姓什么”,恐怕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西施姓西,孟姜女姓孟。”
其實,西施并不姓“西”。孟姜女也不姓孟,而是姓姜。
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誤解呢?這和戰國以前中國人姓氏的習慣有關。如果缺乏“姓氏學”的知識,而用習以為常的社會習慣去判斷兩千多年前的周秦歷史情況,就會產生這種錯誤。
原來戰國以前,中國人除了名字之外,還有姓和氏。一個家族的男性用氏。女性用姓。氏冠在名字之前,而姓置于名字之后――猶如現代歐美人的習慣。秦始皇的氏為“趙”,姓為“贏”,由于始皇是男性,所以就叫“趙政”,如果是女性,就叫“政贏”了,后世呼他為“贏政”,是不符合當時的習慣的。又如舜的家族姓媯,其后人封于陳國,因此以陳為氏,陳氏的一支又到了齊國,把陳寫作“田”(陳、田在古代同音),又為田氏。齊國君主原是姓姜(姜太公之后)。田氏篡奪了,從此齊國又被稱為“田齊”,田齊君主后來稱王,其子孫又以“王”或“王孫”為氏。由此可見,姓是固定不變的,而氏可以因時、因地、因官爵而改變。孟姜,按先秦的女子稱呼,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這個名字是排行的稱謂,老大稱“孟”或“伯”,老二稱“仲”,老三稱“叔”,老小稱“季”。孟姜就是“大姜”。按現代的習慣稱呼就是“姜大姑娘”。西施也不姓西,而姓施。有一個成語叫“東施效顰”,說的是苧蘿村的東半村和西半村各有一個姑娘。東半村的叫“東施”,西半村的叫“西施”。西施稱號就是這么來的。
西施是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現在人們只能從畫像來想象這位春秋時代美女的長相。但是西施同宗的55世后裔,卻已經在臺灣落地生根。這位“小西施”叫施佩君,和她2400年前的姑婆祖西施一樣,都是美女。只不過西施會捧心,這位“小西施”則是健康的職場女強人。
據臺灣媒體報道,笑容甜美,態度彬彬有禮,在職場上,施佩君是年薪3百萬新臺幣的女強人,不過她有位祖先很有名,就是沉魚落雁的春秋美女西施。
施佩君說:“從小的時候,我就有聽爺爺講過,但可能沒有看到真正的族譜,后來他(爺爺)真的有,有讓我看到原來我們跟西施有點淵源,不希望自己會是東施的后代吧!”
在知道自己有這么一位有名的美女祖先后,施佩君既驕傲又好奇。她說:“曾經在網絡上想要搜尋她的照片,(有搜尋到照片?)網絡上的畫像啦!,我的意思是說,可能就是眼睛細細的,瘦瘦白白的畫像里面看出來。”
西施驚人的美貌,傳聞連捧心都讓人猶憐,“小西施”要不要學自己的姑婆祖?施佩君回答:“我想應該不用吧!”
西施的身子孱弱,不過施佩君可是一位現代的健康美女,唯一令她遺憾的是,姑婆祖西施游走吳越,最后還是覓得良人范蠡,而她(指施佩君)至今仍然獨處,等著緣分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