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劉偉感動中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終于在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
當時,正值暑假,我雄心勃勃的把它當作一部作品,把它抄在了信紙上,準備拿給同學欣賞,可我再讀一遍時,我發現我錯了。春天,豌豆莢是綠色的,輕輕剝開它,莢壁上露出了像海綿一樣的毛茸茸的東西,用力一壓,就會感到濕漉漉的,仔細一看,里面還躺著幾粒小豌豆呢?
朱光亞,他如果做出了什么東西,他都是先講別人,或者說這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他什么事情都是先講別人。朱光亞做什么事都十分細心,有一次朱光亞先生在辦公室,讓他的秘書回家里,幫他取一件東西。“你去我家里的柜子上的第幾格的第幾小格,給我拿回來。”他曾說過:“核武器事業是集體的事業,所有的一切榮譽都是集體的,我僅僅是其中的一員,是一個代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朱光亞星還在天空中轉來轉去,還有他發明的兩彈,也對攻擊有了更大的發展。
劉偉,在他小的時候雙手被高壓電擊中,失去了雙臂,但在他哭了三個月后,又鼓起了勇氣,參加了許多的游泳比賽,還得了第一名。可在這個時候,有一次厄運降臨了,從此,劉偉不能參加劇烈的比賽。劉偉還是沒有放棄,用他的腳開始了他的鋼琴天涯,他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但一個個都被解決了,因此,他成為了一位用腳彈琴的音樂家。
看著這一個個感人的事情,我不禁這樣想:現在感人的事情真多,會干感人的人也多了。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
2月10日,中央電視臺播放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晚會,這不僅是一次愛的聚會,更是一次讓人們備受感動的盛宴。
雖然現場只有十位感動人物,但是足以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水艇創始人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他:誓言無聲;劉盛蘭用撿垃圾賣出去的錢來給貧困的學生捐款,他這種崇仁厚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胡培蘭,是一名醫生,98歲高齡了仍然堅持工作,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所有醫生學習的榜樣;像姚厚芝,知道死神即將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她就用生命的最后一點時間為她的女兒和兒子用線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22米。他用了3年半的時間才繡完了,她在講臺上說:“我要用最后一口氣來表示我愛我的孩子,這是一種多么深情的母愛呀!
感動,感動無處不在,假如你們班有人生病了,你去看望他并且給他輔導功課,他就會被你的行為所感動。
《感動中國》對中國的意義,就是人們慢慢知道,感動是一種力量。感動在人們之間傳遞,它是由一粒種子,悄悄地蔓延,生長成一顆樹,慢慢地變成一片林子,最后變成整個森林的過程。木、林、森,就是《感動中國》這十幾年帶給中國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感恩中國觀后感550字,供大家參考。
感恩中國觀后感550字1今天我觀看了20---20--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這是一個很好的電視節目,每年我們全家都聚在電視機前關注那些令我們感動的人物。他們有的家境貧困卻品德高尚;有的重病纏身卻還想著幫助他人;有的終生獻身于科技事業,卻英年早逝……
有一位78歲高齡的老人,他因終生扎住大漠邊緣投身于核試驗而不幸患上了絕癥,他叫林俊德,曾參加過45次核試驗。因為工作,年近80的老人放棄了3次手術治療的機會,但是面對醫院方面的勸阻,林俊祥老人只重復著一句話:“我不能躺下,我還有工作要做。”醫生們只好流著淚讓他做,終于老人還是離開了,他是完成了他的工作才走的。‘感動中國’大屏幕上出現“縱死終令汗竹香”一句話,充分的形容了老人辛苦且充實的一生。
這樣的一個人還有,他和普通人一樣,是父母的兒子,是女兒的父親,是妻子的丈夫,是姐姐的弟弟。但身為普通人的他,卻不能常陪伴在家人身邊,母親總是聽他說忙,卻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什么。直到他再也沒有回家,母親才知道他一天到晚的忙的是國家大事。他就是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羅陽同志。20--年11月25日12時48分,在執行任務時,因疲勞過度而突發心臟病,在遼寧艦上光榮殉職,享年51歲。他用生命換來了殲-15的完美升空,為了國家事業而光榮殉職。他是全人民的英雄,人們會永遠記住他的名字。“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他這樣的評價: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次“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還有陳斌強,何玥,張麗莉,高秉涵等人。他們用真情甚至用生命感動了我們的心,世界因他們的存在而溫暖。
感恩中國觀后感550字2觀看了《感動中國·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中劉偉的事跡介紹,我深有感觸。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劉偉的勵志名言。劉偉10歲時因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時,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2年后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他學習打字;19歲用雙腳學習鋼琴,一年后就達到相當于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23歲時,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臺,這個令眾人夢寐以求的舞臺。
盡管劉偉能夠利用的只是兩只腳,但是他所創造的奇跡是無人能夠做到的。他,用雙腳寫字,他,用雙腳自理,他,用雙腳敲打出了自傳《活著已值得慶祝》,他,用雙腳演繹出生命的精彩,他,用雙腳創造了世界的奇跡,這些,都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啊!在他的學琴之路中,他遇到過多少回磨難與艱辛,他又面對過多少次困難與失敗,但他從不輕言放棄,而是用出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懷著一顆相信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對一切。
再想想我,我也學鋼琴,可和他相比,我的學琴之路就顯得平淡無味了。僅僅在自身條件上,我就比劉偉優越很多:我的手指輕巧靈活,就像一只輕盈的小燕子在琴鍵上滑翔。本來,我只要付出劉偉十分之一的努力,就可以彈得很好,可是我付出的努力還遠遠不足。當我面對困難和失敗時,總是垂頭喪氣,失去信心,有時甚至會放棄。
每個人都應該像劉偉一樣,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輕言放棄,而是要用出全部努力,懷著一顆相信自己的心,勇敢面對一切。只要勇敢面對一切,就一定能夠成功。
感恩中國觀后感550字3昨天,學校里組織我們去看“2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中,我對其中三人的映象十分深刻。
第一個,是好醫生吳孟平。對他的感動,源于他作為一個醫生要擁有的''醫者人心"。他的頌獎詞,是;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臺,到今天也沒有離。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為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是呀!他都九十歲了,卻仍在手術臺前忙碌,設生處地為病人著想,全心全力拯救病人的生命。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雖然這些,僅僅是最基本的醫生的守則呀。不過,現在能有幾個醫生能做到這點呢?對病人冷言冷語,開藥能貴則貴,真不知道他們的良心去哪兒了。
我又想起吳孟超的話:“作為醫生,沒有能力為病人治病,是一種遺憾。”這才是真正的醫者啊!
另一位,是張平宜。她是一個臺灣人,卻拋棄年薪百萬的工作,來到海峽另一邊深處——大營盤麻風村,只為履行自己的承諾,為這兒的孩子建一所學校。“蜀道難,蜀道難,臺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她讓麻風村的孩子看見了世界對他們的溫柔笑容,讓他們燃起了對未來的希望。
最后,是孟佩杰,她只二十歲,同樣是“90后”。但是,她卻沒有同樣出生在這個年代的我們對物質的熱切追求,對親情的極度冷淡。“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恍?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著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不知為何,看著她燦爛的笑容,我的胸口總有種壓抑之感,覺得這個姐姐太不容易了,心中淡淡的酸澀漸漸膨脹開來,想哭。她的笑容,很美麗,很從容,但也充滿了艱辛。看著她,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地觸動。
那些無私的人啊,他們用青春和生命換來我們良心的譴責,用他們那顆不為回報的赤誠之心,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感動之花。
感恩中國觀后感550字4星期六的早晨,本來要睡懶覺的我卻早早坐在沙發前打開電視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獲得者的事跡。第一個講述的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陳斌強的事跡。陳老師為了照顧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母親,每個星期一用布條綁住他和媽媽騎著三十公里山路去上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照顧媽媽穿衣服,上廁所,洗漱,吃早飯,然后再急匆匆趕到教室給學生上課。雖然,每天很辛苦,但是他卻覺的這些事是他應該做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孝順父母,感恩父母的精神!
正如《三字經》里的|“孝于親,所當執”。
第二個講述的是堅強女孩何玥的感人事跡。她是個從小學習優秀、樂于助人的好學生。在她快要小學畢業的時候,不幸卻降臨在她的身上,被查出患有惡性腦瘤。生病期間,堅強的她沒有流過一滴眼淚,還把老師捐給她治病的錢捐給別人。生命垂危之際,她毅然決定死后捐獻器官,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她的眼角膜捐獻給了一位藏族小伙,是他重獲光明。看到他們父母擁抱在一起的感人畫面,我留下了傷心與感動的淚水。何玥姐姐,雖然只在這個世界生活了短短的十幾年,卻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感動于無盡的思念。我要學習她的堅強樂觀、無私奉獻的精神!
感恩中國觀后感550字5在老師推薦的視頻中,我認識了這樣一個永存于世的女孩。她,如花的年齡,雪一般的心靈,平凡卻偉大的樣貌,她就是——何玥!她在十二歲的年紀不幸得了腦瘤,這樣的打擊她沒有擔心自己,而是想著他人的安危。在她即將離開人世的痛苦階段,何玥向她的父母提出捐獻自己的所有器官。父親不答應,而何玥卻一再要求。直到她死后,她的器官救了三個年輕的生命,繼續發輝著有用的價值。何玥生前就是一個只考慮他人,不考慮自己的女孩。
這對我來說是心靈的震撼和教導。在何玥的老家,死后被割開一尸一體是大逆的行為。而她,卻不顧流言蜚語,不顧自己的利益執意將自己的器官捐獻。這是何等的勇氣?這是何等的一精一神?這是何等的堅強?在采訪何玥的姑姑時,她說:“我都不知道她怎么想的?她的這種勇氣是大人都可能沒有的。”是呀,才12歲的年紀還未來得及長大,心卻已經比天大。不要說年齡相仿的我們,就是連大人都可能不具備的心,何玥有了。在飽受腦瘤痛苦折磨的時候,她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她沒有想自己,而是首先想到捐獻自己的器官。多堅強呀,多么值得我們敬佩呀!
動
流著淚,看完了CCTV—10對“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的重播。十個人物給了我們十種不同的大愛,讓我們淚眼婆娑,怦然心動。他們那執著閃亮的人性光芒,在這乍暖還寒的春天里如細雨滌塵,凈化我們的心靈。
“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的核彈專家”——朱光亞;“手術臺,一站就是60年的我國肝臟外科醫學奠基人”——吳孟超;“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兩袖清風的忠誠衛士”——劉金國。他們帶給我們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那種堅持,他們讓我們體會到的是他們對祖國、對人民那種熾熱的愛。他們讓我們從心底里對他們仰視,由衷的向他們致敬!
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些“草根英雄”們,靠賣出30多萬串羊肉串攢下的10多萬元錢,捐獻出來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告訴我慈善是沒有門檻的,只要你有愛心,只要你堅持,你的愛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愛!帶著女兒扎根四川藏區福利學校的胡忠謝曉君夫婦,告訴我們的是: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蓮。被稱為“希望之翼”來自寶島臺灣的張平宜, 11年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將一個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一點點地建成為完善正規的學校,2005年至今已培養百余名畢業生。跨越海峽,跨越偏見,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最美媽媽”吳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跡,喚醒了普羅大眾對傳統美德的自覺。退休后,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5.6萬畝的原任云南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給我們詮釋的是“公仆本色”,作為地委書記,我原不該把他稱為“草根英雄”,可是電視畫面上,他那漏底的膠鞋,滿臉的皺紋,妻子、女兒們身上淳樸的農民本色,鮮活的告訴我們,他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草根英雄”。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無臂鋼琴師劉偉的勵志名言。10歲時因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的劉偉,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他教給我們的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們的最典型的勵志故事。頒獎晚會上最美麗的人當屬一位90后姑娘——孟佩杰,從8歲到今天的20歲,12年,4000多個日日夜夜里,小佩杰洗衣、做飯、熬藥、洗尿布,照顧癱瘓的養母。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年輕,但,她是我們和我們孩子行為的榜樣!
落筆沉思,在這個浮華的年代里,我們尋找感動,一年的365個日子里,我們身邊有多少讓你我感動的事、感動的人?功名利祿、虛假欺詐、人情淡薄、世態炎涼、爭名奪利。這一切的一切,在孟佩杰那句,“照顧媽媽你苦嗎?“不苦,媽媽愛我!”面前,顯得是多么蒼白無力。
10年來,“感動中國”100多位人物和群體,他們所倡導的感動,他們所追逐的夢想,應該存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他們帶給我們的不應只是感動,讓我們慢慢走近他們,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身上要有他們的影子,我想,這才是“感動中國”的真諦!
人生中有太多誘惑,如果金錢和權力占據了你的心,那你不防看一看感動中國人物,它會給你指明方向,照亮你的人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開始播出了,這一次又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奇、怎樣的感動。
最令我驚奇的是第三個感動人物——阿里帕—阿里馬洪。她是十九個孩子的媽媽,但是這十九個孩子都不是她的親生骨肉。“不是親生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部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在她的家里,水濃過了血,善良超過了親情。泉水最輕,母愛最真!”世上所有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母愛是最偉大的、無私的。阿里帕—阿里馬洪給我們展示了母愛,她是偉大、無私母愛的典型。他不愧是2009年的感動中國人物!
令我最感動的是陳玉蓉。她的兒子的了一種先天疾病,為了救兒子,她把自己的肝臟移植給兒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為了救兒子,她每天走10公里,七個月一如既往,每餐只吃半個拳頭大的飯團,走破了四雙鞋子,腳上的老繭長了就剮,剮了又長……終于在2009年11月3日,這對母子在武漢同濟醫院順利地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賦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一位母親,為了救兒子,可以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一個病人在短短7個月內消除脂肪肝,更何況還是重度,堪稱奇跡!
感動人物的感動事件并非都是都是關于國家大事的,認認真真做那份小事,你也會受感動。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2一位平凡的年輕女教師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初三班的班主任。這位女教師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張麗莉。在班級里,張麗莉老師親切地稱學生們為“我的寶貝們”,學生們也稱張老師為“麗莉姐”。
多么親切的畫面啊!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在這危急時刻,張麗莉老師不顧個人安危,迅速沖過去拉過了其中的一個學生,又推出了另一個學生,用身體擋在了大客車前面。兩個學生沒有受傷,而張麗莉老師卻被大客車碾壓在車下。其實張老師本可以后退一步,就能躲過大客車,可是她沒有這樣做,因為,她的心里想的都是她的學生啊!車輪從張麗莉老師的大腿上壓了過去,肉都翻卷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張老師在送去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先救學生”,事后,張麗莉老師永遠失去了雙腿。她用自己的幸福換來了二位學生的幸福,她雖沒有閉月羞花般的容貌,但在人們的心中,張老師永遠是美麗的。在教學當中,張老師非常努力,是一位敬業的好老師。張老師的工資不高,只有1000元一個月,可是這3年當中,張老師仍然悄悄地堅持著資助一個貧困的學生,為了不傷學生的自尊心,張老師總是悄悄地趁早操時間,把錢放在學生的抽屜里。
當災難降臨時,張麗莉老師能挺身而出保護她的學生,不離不棄,讓我們肅然起敬。
張老師雖然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有人這樣問張麗莉:“你后悔嗎?”她答:“不后悔,這是我的本能。”雖然這只是簡短的一句話,卻表現出張老師對學生濃濃的愛。
張老師的愛溫暖著大地,我們也要多做善事,互相幫助,向張老師學習!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3在老師推薦的視頻中,我認識了這樣一個永存于世的女孩。她,如花的年齡,雪一般的心靈,平凡卻偉大的樣貌,她就是——何玥!她在十二歲的年紀不幸得了腦瘤,這樣的打擊她沒有擔心自己,而是想著他人的安危。在她即將離開人世的痛苦階段,何玥向她的父母提出捐獻自己的所有器官。父親不答應,而何玥卻一再要求。直到她死后,她的器官救了三個年輕的生命,繼續發輝著有用的價值。何玥生前就是一個只考慮他人,不考慮自己的女孩。
這對我來說是心靈的震撼和教導。在何玥的老家,死后被割開一尸一體是大逆的行為。而她,卻不顧流言蜚語,不顧自己的利益執意將自己的器官捐獻。這是何等的勇氣?這是何等的一精一神?這是何等的堅強?在采訪何玥的姑姑時,她說:“我都不知道她怎么想的?她的這種勇氣是大人都可能沒有的。”是呀,才12歲的年紀還未來得及長大,心卻已經比天大。不要說年齡相仿的我們,就是連大人都可能不具備的心,何玥有了。在飽受腦瘤痛苦折磨的時候,她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她沒有想自己,而是首先想到捐獻自己的器官。多堅強呀,多么值得我們敬佩呀!
她的遺愿還有就是:希望父母不要接受器官捐獻的補償,而是把那些錢留給更多更有希望治好的人,她的父母答應了。何玥從得病開始,從未流過淚,從未想過自己,這一精一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一習一。
與其說何玥永久離開了我們,倒不如說何玥以另一種方式陪伴著我們,直到永遠。何玥,通過幾分鐘的短片我深深地記住了她,并敬佩著她。她,擁有著旁人難以想象的的堅毅;她,擁有著眾人不曾擁有的勇氣;她,擁有著令人敬佩的無畏!這些一精一神是新時代的少年所擁有的,所以我們要向她學一習一。在飽受折磨時咬緊牙關,在自己的能力下更多地幫助別人,在困難時擁有著無畏的一精一神鼓舞自己安然面對。何玥在快要離開我們的時候一直唱著: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現在,我想對何玥說:“五星紅旗因你而更鮮紅,以你為驕傲!”何玥,你永遠在我們的心中,你的一精一神更會激勵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為他人著想!何玥,你——從未離開!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4“人要追求快樂,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創造快樂,苦中求樂。”
這句話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歲時就要為生計操勞,獨自一人承擔著侍奉母親的重任。
八歲,正是孩子潑皮無賴的時候;八歲,還對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無所知;八歲,卻要支撐家中的生計而四處操勞——是的,她就是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杰”。
從八歲到十二歲,整整十二年,四千多個日子里,都對他的母親不離不棄。
“有媽就有家。”為了把媽媽照顧好,小小的孟佩杰,踩著小板凳,爬上了灶臺。年僅八歲的孟佩杰,顯然對一切事物都一無所知。為了方便記憶,加深印象,她還編了一段口訣,“長的是蔥,圓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姜,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綠瑩瑩。”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每個兒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盡孝的義務,孟佩杰,則是在孝中盡孝,把“孝順”這一傳統表現的淋漓盡致。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孟佩杰就是一個典范,她在如饑似渴地讀書學習,同時,她要四處奔波忙碌維持生活。2009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學錄取,因為路途遙遠,她帶上了母親,在大學旁租了一間小屋子。“這樣我就可以不用時刻擔心媽媽的身體。”她很欣慰。
看到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順,是每個華夏兒女都應該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幾分呢?我有經常幫媽媽分擔家務嗎?我在媽媽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熱水了嗎?我有在媽媽心情煩悶的時候送上一句安慰嗎?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朝氣驅趕?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恍?在艱難中,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一個細節。
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5《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后,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
一個總為他人著想,又十分仔細細心、批改文件時總是一絲不茍,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就是----朱光亞。他2017年逝世。他對以前充滿遺憾,對未來充滿向往。當我看到朱光亞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直流著。
一個肝膽醫生,不畏手術的風險,執意的來策劃手術計劃。當一個女孩生命垂危時,眾多醫生都不敢為她醫治,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于結束了,女孩已經好了起來;他還常常為別人著想,為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他就是吳孟超,把病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
明天會更好,樂觀的人總會這么想。“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必糾結于痛苦,而要奔向遍地鮮花的明天。
輪椅上的霍金,全身只有三個指頭可以動,但偉人扼住了命運的咽喉,用那堅強的微笑擺脫了痛苦,放飛了想象的翅膀,終于著成世界巨著《時間簡史》。霍金走出了痛苦,迎接了美好的明天,成為世界科學史上的明星。
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劉偉,在小時候玩耍時被高壓線擊中,失去了雙臂。從此他陷入迷惘之中,沉浸于痛苦之中。后來他突然醒悟:“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的活!”年輕的劉偉迷戀上了游泳,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可命運是不公的。他正準備備戰奧運時,被查出患了重病,而不能劇烈運動。這對任何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打擊,會使人立刻崩潰。可堅強的小伙子不服輸,天道酬勤,他終于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臺上奏出了《梁祝》,展示出了中國人的風采。劉偉走出了痛苦,在音樂之路上走向美好的明天。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正如在大海上行駛總會遇上風浪。走出陰暗的昨天,因為明天會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