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教育順口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通過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保障小學生健康成長。
二、活動過程:
介紹“日常行為安全”
1、不攜帶刀具、火種或其它危險品進入校園;
2、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擁擠、不搶行;
3、注意課間活動文明,不做危險的游戲;
4、不在樓梯、走廊上打鬧、擠搡;
5、我們所在班級在三樓,不能趴在走廊的欄桿上往下看,不能爬上窗臺。
介紹“體育課安全”
上體育課時,服裝的穿戴要適合運動;
聽從老師的教導示范,注意活動安全事項;
活動過程要有序規范;要有防范意識,不隨意投擲器材。
全班齊讀“安全順口溜”。
安全歌牢牢記平平安安心歡喜
校園走慢慢行禮儀常規記在心
課間歇輕聲語大聲喧嘩不文明
拐彎處莫急跑謹防對手來撞倒
上下樓靠右行秩序良好文明行
在高處不拋物七不規范要記牢
窗臺邊保距離向下觀望有危險
體育課守紀律聽從安排保平安
做游戲要文明危險動作要不得
同學間不打鬧互相幫助要團結
雨雪天易滑倒禮讓行走不爭先
做事情想仔細安全大事放第一
1.常態化的安全管理。
經常檢查和分析學校安全管理的現狀,及時發現并消除各種隱藏的危機。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每天都要對校園做一次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排查過程中,一方面要找到校園周邊,包括道路、民房、小區、商戶等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協調相關部門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解決,例如,登記備案、劃定警示區域、張貼警示標語等,讓學生提高警惕;另一方面,要對校園內部設施安全隱患,如教室的門窗、玻璃、鎖具、桌、椅、板凳等是否破損,電線有無老化、裸露,電源開關是否完好、有無松動等方面進行檢查。對于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上報,盡快解決。同時還要制作一些醒目的警示標志或標語,張貼在電源、井口、樓梯口等安全事故多發處提示學生注意安全防范。
2.常掛嘴邊的安全意識培養。
對于安全教育,很多學生常常是三五天的新鮮感過后就把老師的教育忘得一干二凈。要想讓安全意識真正走進學生心里,牢牢植根于學生頭腦中,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時刻把安全教育掛在嘴邊,做到時時講,處處講,天天講,人人講,做到警鐘長鳴,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二、講究原則,有的放矢
1.學校要及時建立健全安全教育的各項規章制度。把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學體系,并切實做好安全教育課程的教學管理、課程質量考核與評價,確保安全教育上課表、進課堂,把安全教育變成“硬任務”。
2.科學設置教學內容。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科學合理地設置安全教育課程內容。同時還要注意把握不同區域、不同季節、節假日易發生的安全問題,對學生進行專項預防教育,如夏季是游泳安全事故的多發季,要禁止學生私自下河游泳,春節則重點宣傳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的注意事項。
3.做好安全教育師資建設。
學校要對全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訓,要讓每位教師都成為學校的安全員,并在此基礎上及時選拔、安排一批責任心強、熟悉業務的教職工專職負責學校安全工作。
三、形式多樣,切實有效
1.采取靈活多樣的安全教育方式。
學校可以利用班隊會活動、綜合實踐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突破以往枯燥、單一的聽、說、讀、教模式,采用安全講座、知識競賽、播放安全教育影視片等形式,將枯燥的文字材料變成生動的圖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加強理解;將死記硬背的各項安全制度和注意事項變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快板語,強化記憶;邀請消防、醫療等專業人士講座,將一次次血的教訓、真實案例還原到學生面前,震撼他們的心靈。
2.現場模擬,親自實踐。
掌握自救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課堂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突發災難應急演練。模擬火災和地震現場,實施緊急疏散和逃生演練等。演練過程中,教師要有序疏導、科學施救,把每一次演練都當成真實的災難場景,確保演練成果。
一、充分發揮班干部的職能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
創設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圍,培養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使學校的規章制度,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班風。及時教育和培養有責任心、能力強、可以信任的,并且有一定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學生干部,對他們進行不同的分工。例如:本班學生魏秀志學習成績多年來一直在班里第一名,在師生中威信很高。我對他非常信任,他她對班級工作非常負責,無論自習課還是早讀班里學習氣氛都很濃,紀律都很好,很少有人搗亂。在他的組織帶領下其他每個班委每人負責一項,我經常指導班干部怎樣管理班級。我對班干部很信任對他們工作也很支持,指導他們怎樣管理班級。發動全體學生監督班干部的學習和分管的工作對不負責的班干部可以隨時撤換。充分發揮班干部的職能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
1 2 3 4二、把各項規章制度轉化為日常行為習慣。
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接觸并要學習很多規章制度,如《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這些規章制度背難背,記難記,學生很難按要求去做。班主任應將這些枯燥的背誦、說講,轉化為培養和規范其日常行為習慣,針對班級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班級實際利用班隊課等適當的時間有目的、有要求、有針對性地訓練并監控學生。如:班長魏秀志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我就讓他協助老師管理班級的全面工作,其他每個班委每人負責一項,給他們明確的崗位,班主任對班干部要給予信任和支持,讓他們成為班主任的眼睛和左膀右臂,充分發揮班干部的職能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每周對上周班級工作進行一次總結。評選一個“每周一星”號召大家向他學習,接著老師在指出上周同學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本周整改意見及要求,讓他們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以“規范”作鏡、互督互勉。
《小學生日行為規范》,像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著學生的品德行為。一個班級40多位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習慣,隨時間的推移,有些習慣固定下來了,就影響學生將來的生活。對那些不好的習慣都應當用心改正的,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習慣呢?①請指出我的習慣—給4人小組寫信,我的習慣是這樣的,請告訴我你的想法,于是4個人就說出對這個習慣的看法,然后自已寫出改正不良習慣的做法,師利用班隊會進行檢查。②請幫我改正壞習慣,指出了壞習慣,接著再請同學監督自己。這樣就能在一種良好的心境中互助督促,改掉自已的壞習慣。③編順口溜記住放學時的行走。下雨天,每個學生都有一把傘掛在教室后面,當放學時,學生都擠在一起,急著去拿雨傘,如果稍不當就會引起學生被雨傘刺傷的危險。為了使學生能夠安全地走出教室,就編了順口溜:“成一列、按順序、安靜地、快步走”。④衛生工具的放置。有的學生打掃教室,做好衛生工作后把衛生工具隨地一丟,掃帚東倒西歪,畚箕亂放。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就養成了不良的習慣。于是我就挑選那些做事粗心馬虎的學生來管這件事,迫使他們改正馬虎粗心的毛病,教室也變得整潔、干凈。⑤衛生保潔方面。班級人數多難免會出現一些紙屑、雜物,為了保潔衛生,我就讓學生互相督促,做到人人齊動手,比一比誰的座位最干凈,表現好的學生給予及時表揚。⑥路隊、做操比本領。做操時讓學生比一比哪列站得整齊,動作協調。排路隊時,讓學生做到快、齊、靜,讓學生互相督促,比一比看誰走得整齊。教師堅持每天護送好路隊,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及時表揚。
1 2 3 4四、培養“學困生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阻礙其進步的心理因素。
1、蘇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每個學生都抬頭來走路。”這就是要使每個人都看到自身的力量、價值、對未來都有希望,充滿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學生進步的動力,特殊生往往缺乏這種心理。如:犯過錯誤或經常受到批評的學生都有一種態心理,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即使自己盡力做了好事,別人也不會說自己好,因而存在“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像這種學生我班上就有好幾個,那么,在學習上我就放低要求,只要他能盡力去完成就行了,對行為方面就要認真觀察,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苗頭,就給予表揚,倍加和扶植,這樣他們得到了老師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從而迸出改過自新、奮發向上的決心和力量。
2、發動群眾,育思想。各方面教育影響協調一致,并連續持久地堅持,就構成教育特殊生良好環境、促進他們轉化的重要條件。具體方法:①教育全體同學關心幫助他們。例如:教學中建立“一加一”學習小組,把一個差生搭配給一個各方面較進步的中等生或優生,讓他(她)幫助督促、檢查、輔導學習。②班主任經常與科任老師聯系,交換意見共同商量對策的方法;③與家庭、校外教育機構取得聯系,互相配合,讓他們處處有人管教,關心和幫助。這樣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加強對學生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意識。
1 2 3 4經常利用每周的班隊課和每天課前擠出幾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安全教育;交通路隊;放火;本學期“甲型流感”流行高峰,利用一切機會講解預防方法,做好每天的體溫測量,嚴格要求學生。建立家校聯系卡,發現有發熱或不到校學生及時與家長聯系。強調在校內不能攀高、爬樹,做一些危險游戲,上學或放學時不要在路上停留、不與陌生人交談,不買零食或帶零食進校,使學生意識到它們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增強法制安全意識。教給學生自我保護的小常識,熟記一些急救電話,特別是讓他們牢牢記住與父母聯系的電話等等。
關鍵詞:構建 安全文化 管理
胡主席指出,要大力建設安全文化。認真落實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必須把警營安全文化建設作為部隊安全發展的重要舉措,營造抓安全的文化環境,形成人人想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1.以人為本正理念,提升安全文化的引領力
以人為本是安全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護官兵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尊重官兵的健康權和生存權。把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作為安全工作的中心內容,既是安全文化之基,也是內部和諧之源。但部隊任務的特殊群體,堅持以人為本抓安全,不僅強調對官兵個體的關愛,還應充分考慮軍人職業的特殊性,把履行職能使命作為安全管理的根本宗旨。要糾正嚴不近情的片面認識和偏激思維,樹立“嚴就是愛”的理念,漠視法規的慣性思維和僥幸心態,通過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管理來體現關愛,保證安全。要糾正消極自保的狹隘思想,樹立大人本理念,倡導在國家和人民利益需要時,面對困難和危險,敢為人先、敢于冒險、勇于犧牲,不為自身安危而縮手不前,切實把安全文化的主導思想引領到正確的認識上來。
2.緊貼思想抓教育,加強安全文化的引導力
加強安全教育是提高全體人員安全文化素質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徑,也是抓預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目前,部隊安全教育不新、不鮮、不活等問題比較突出,作用發揮不理想。要確保安全教育取得實效,必須緊貼形勢任務,使“抓安全就是抓戰斗力”的理念,切實成為官兵的共識。切實抓好安全理論教育,學習安全防范科學技術知識,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解決安全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切實抓好安全形勢教育,講清做好安全工作的重大意義,引導官兵全力維護部隊安全穩定。切實抓好安全法規教育,使官兵懂法、用法、守法,堅決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切實抓好安全常識教育,組織官兵認真學習安全規定和常識,防止問題發生。要緊貼官兵思想改進教育方式,多搞一些警示式、感悟式、直觀式等安全教育,增強教育的直觀性、針對性和時效性,起到安全教育入腦入心,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效果。
3.傾注關懷定口號,加強安全文化的感染力
安全口號是警營安全文化的重要體現形式,也是影響安全行為的一種重要途徑。像“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多防一步,少出事故”等等,這些精辟恰當的語言從實踐中來,又指導實踐;來自于群眾,又回到群眾中去。懸掛、張貼和喊響這些口號,對增強安全意識、渲染文化氣氛、杜絕事故發生起著及為重要的作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的習慣和違章行為。口號不是唱政治高調,安全文化要講政治,但不要政治式口號;要順口,但不是順口溜。不求全責備,不刻意形式,只要注重人文關懷、充滿人情味,能使廣大官兵廣泛參與就好,喜聞樂見,言簡意明,一看就懂,一想就通,寓意深刻,以意感人,以情動人,達到感染、警示和筑牢思想安全防線的目的。
4.立足崗位明責任,加強安全文化的推動力
“安全工作,人人有責”。安全文化既是集體文化,又是群眾文化。安全責任制是確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制度,其核心是確保安全管理“人人有專責,事事有人管”。它要求把安全管理的責任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個人,切實做到界限清晰、責任明確、激勵有效、約束有力,來杜絕因組織不健全、責任不明確、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安全隱患和責任事故。只有立足崗位層層分解、細化責任,才能真正形成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也只有通過安全文化的影響,才能保證安全工作扎實展開。
5.加強管理嚴制度,強化安全文化的約束力
安全文化也是制度文化、組織文化。安全管理必須依靠嚴明的紀律和制度來保證。安全制度的“硬管理”和安全文化的“軟實力”相輔相成,都是安全管理中起到規范程序和約束行為的作用。兩者的共同目的就是使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生產、依法辦事,用標準化、規范化來控制人的行為,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安全工作的可靠性。注重和講求制度的“硬管理”和文化的“軟管理”,應緊貼日常管理和現實生活,建立起具體、明細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責任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流程和事故處理程序等等,用制度文化的約束力來有效進行安全管理的控制和調節。
關鍵詞:法制安全教育;和諧校園;管理
構建和諧社會,安全是關鍵。創建和諧校園,法制安全教育為先。學生的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此,學校法制安全教育的相關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關鍵環節,對學生進行法制安全教育是學校的第一職責。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不安全的因素慢慢的滋生,學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類學校也高度重視,從法律法規、安全制度的完善、人員的配置等方面加強對學生法制安全的教育和管理。作為中職學校來講,我們有著更多法制安全教育上的難題。現就結合我校法制安全工作來談一談一些具體的做法:
一、重視思想工作,加強法制安全意識
學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把法制安全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從領導到教師,人人講安全,處處講法律。首先是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在班主任的工作中,首要講的就是法制安全,樹立起一道堅實的“防火墻”。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每天都要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法制安全教育。
學校的各級管理人員時刻牢記:事故警鐘時時敲,安全之弦緊緊繃。學校組織宣傳并實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方針,各項活動在實施前制訂詳細預警方案,化解每一個安全隱患。在日常工作中,大家自覺提高安全防范,嚴格遵守學校各項安全制度的操作規程,共同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據調查,安全問題往往由不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引起。學校把師生應注意養成的安全習慣總結成“順口溜”,每天誦讀并背誦,讓師生把安全意識印在腦子里,并轉化成習慣。
二、健全管理體制,不留管理漏洞
我校在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的進程中,逐步完善管理體制,使學生管理工作不留漏洞。
1.人員配備
我校有一位副校長專門分管學生工作,下設學生處、法制安全科,各系也配備了專門管理學生工作的副主任,專職管理各系的學生工作。在學生德育工作上,學生處配備了14位德育輔導員,專職管理學生,對其進行德育、法制安全教育。在校園安保上,配備了15名專職校園保安,他們的工作是被分配了各個區域,對下課、放學期間該區域的學生進行管理。各班配備班主任老師,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進行跟蹤管理。
2.健全的學生管理制度
我校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經過不斷的摸索和研究,先后總結整理出62款學生管理方面的各種制度。
通過充足的人員配備和健全的管理制度,由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長直接負責,學生處、法制安全科、各系嚴密配合,實施分級、分區域的管理,使得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強家校聯系,依靠社會力量,“三方”共同管理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也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力量。
我校在學生教育和管理過程中,通過和移動公司合作,建立起“校訊通”網絡平臺,加強了和家長的溝通和聯系。充分利用“校訊通”平臺,讓家長隨時隨地了解學生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情況,讓家長和老師一起的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
社會力量在學生成才、教育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學校和多個單位、社會團體加強了聯系,讓他們也參與到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來。比如,請法院的法官為學生現身說法,對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教育。其他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四、建立學生自治隊伍,鍛煉管理學生
學生自治隊伍的建立,主要作用是老師的眼睛和手的延續。自治隊伍主要是學生會文明監督崗。他們的成員,全部都是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通過一定的培養,就能起到較好的作用。他們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發現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及時向老師匯報,使老師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合理的處理,避免了學生之間發生沖突。學生自治隊伍還可以對學生的各種不良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讓那些自律能力較差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現的缺點,改善自身的不足。
在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監督的同時,學生自治組織的同學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了解自己作為學生應該做些什么,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違法的行為。這本身就是對自治組織同學的法制安全教育。其次,發現問題的時候,怎樣處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
五、加強社會綜合治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