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王安石的古詩

      王安石的古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王安石的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王安石的古詩

      王安石的古詩范文第1篇

      關鍵詞:DG;配網故障定位;故障指示器;頻率解列;重合閘;分布式電源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77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09-002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9.012

      分布式電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新型獨立小電源,其發電容量小(一般小于50MVA)、分散方式布置在用戶附近、供電靈活、與環境兼容,因此DG作為一種新能源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國內外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研究熱點。但是,DG的大量接入配電網改變了配電網原來單一電源、輻射型的結構,并使得系統的潮流重新分布,尤其當發生短路故障時,故障電流的大小和流向都會發生很大變化,這給配電網的繼電保護帶來了很大影響,難以用原有的方法進行故障定位,嚴重影響了配網的供電可靠性。

      韶關電網水資源豐富,大量變電站都有小水電上網,約1500個小水電站通過10kV線路上網。韶關電網的部分配網線路已安裝了故障指示器,當有短路電流流過時故障指示器就能翻牌動作,通過檢查故障指示器的動作情況來判斷故障區間;而對于接入小水電等分布電源的線路,發生故障時因為首端、末端均有電源提供短路電流,所有故障指示器都動作,無法判斷故障區間。因此,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提出一種基于配網自動化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新方案,能夠解決分布式電源對配網線路故障定位的影響,達到快速、準確地判斷故障地點,從而達到提高供電可靠性和保障用戶安全的供電目的。

      1 常見的故障定位方法及其優缺點

      配電系統的網絡錯綜復雜、分布廣泛且負荷變化大、故障頻率高,據統計,用戶平均停電時間(扣除缺電因素)有90%是由配電網故障引起的,因此為了保證配網的安全可靠運行,必須對故障線路進行定位和隔離。目前,配網的故障定位方法主要分為測距類和定位類。

      1.1 測距類方法

      測距類的故障定位方法主要有阻抗法、行波法、S信號注入法。阻抗法是指利用故障回路等值阻抗來故障定位,該方法簡單,但結果容易受線路阻抗參數、電源參數和故障時的負荷電流影響,且當配電線路分支較多結構復雜時,該方法不能排除偽故障點。而DG的接入使得配電線路更加復雜,且會對故障點產生注入電流,從而使故障定位更加困難。行波法測距是通過采集故障時的暫態行波,利用行波在故障點和線路之間往返一趟或者到達線路兩端的時間差來估算故障距離。而DG的接入會使得雙端行波法不再適應,也會影響單端行波法的反射波形的采集,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來解決問題。S信號注入法是指通過母線PT和接地線向接地相注入基波頻率為工頻n~n+1次諧波之間的信號電流,再利用專用的信號電流探測器來查找故障線路和故障點。該方法不僅能進行故障測距,還能解決小電流接地故障選線問題,但是當故障為高阻故障時,會受PT容量的限制和非故障線路的分布電容的影響,如果接地點還存在間歇性電弧時,注入信號也會受到破壞。

      1.2 定位類方法

      定位類方法通常是指將短路電流幅值與正常運行時電流的特征進行分析和比較得到過電流信息,再進一步獲取系統各節點的故障特征,從而區分出故障區段。定位類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矩陣算法;另一種是人工智能算法。

      矩陣算法是利用網絡拓撲矩陣和故障信息矩陣得到故障判斷矩陣,通過矩陣運算和元素篩選得到故障區段定位信息。此算法目前在國內外均有較多的研究,并且針對DG接入配網改變了網絡拓撲結構的研究也有不少。矩陣算法必須進行復雜的矩陣相乘、異或運算,還要歸一化處理防止誤判,使得計算量較大,處理時間過長,尤其當網絡復雜時處理更加繁瑣,并且對DG的接入處理也存在局限性。

      人工智能算法的故障定位方法主要有基于神經網絡、蟻群算法及GA等方面進行研究。基于神經網絡算法雖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但是需要較為完備的樣本庫,并且其網絡結構和參數的歸一化處理都依賴經驗,目前該方法還處于實驗階段。蟻群算法是一種能求解多目標組合優化問題的通用啟發式算法,但蟻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搜索,忽略全局的最優解,并且由于蟻群的個體運動方向比較隨機,這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搜索出一條較好的路徑。GA算法對種群中的個體進行評價和計算,得到個體適應度值,再利用遺傳算法的選擇算賬、交叉算子和變異算子來進行全局最優化求解,從而實現故障定位,其缺點是在實際中,由于配網結構復雜,而GA也受評價函數的限制,容易導致早熟而陷入局部最優。

      1.3 故障指示器

      以上介紹的方法有的不能適應結構太復雜的配網,有的算法過于復雜,有的存在現在無法克服的困難,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就目前的配網狀況來說,急需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來解決配網的故障定位問題。韶關電網的部分配電網現在采用故障指示器來進行故障定位,故障指示器是由故障傳感器和讀數儀表用電纜或光纜連接構成的簡單裝置,當故障傳感器檢測到故障電流的存在時,就會發報警信號,使得讀數儀表上的LED燈亮來指示故障。配電線路每隔一段距離安裝一個故障指示器,當單側電源的線路上發生故障時,故障點至電源之間的故障指示器均能翻牌動作,通過檢查故障指示器的動作情況來正確判斷故障區間。該方法簡單有效、經濟實用,能夠快速鎖定故障區域,從而隔離故障,恢復非故障區域的供電。

      2 DG并網對故障定位的影響

      但是,目前配網安裝的故障指示器只適合于單電源供電線路,當DG接入配網以后,使得配網變成了雙端電源供電,改變了系統的潮流,當發生故障時,系統電源和DG也會同時向故障點提供故障電流,從而導致故障指示器無法判斷故障區域。

      下文詳細分析討論DG并網對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的影響。

      如圖1所示是不含DG的簡單配電網結構模型,配電線路每隔一段距離都安裝有故障指示器,當f處發生短路故障指示器時,故障指示器1和2均有短路電流流過,因此故障指示器1和2均會翻牌動作,而故障指示器3和4因沒有故障電流不會動作,從而可判斷故障點發生在故障指示器一個動作和一個不動作的2和3之間的線路上。

      圖1 不含DG的簡單配網結構模型

      而當DG接入配網后(如圖2所示),當f處發生短路故障時,系統電源和DG都向f處提供短路電流,不僅故障指示器1和2會動作翻牌,當DG容量足夠大時,故障指示器3和4也會動作翻牌,導致無法確定故障區域。

      圖2 DG接入的簡單配網結構模型

      3 含DG的故障定位新方案

      針對傳統的故障指示器不能適應于含DG的配電網的故障定位問題,本文提出故障定位新方案。該方案立足于韶關電網的富含小水電的配網自動化方式優化科技項目,在配網線路故障時通過及時解列小水電和線路側投入檢無壓重合閘,通過故障指示器對重合于故障時的反應來對配網線路進行正確定位。該方案中需要依托韶關電網科技項目中的兩個技術研究做支撐:一個是新型頻率解列裝置的研制;另一個是新型的小型線路電壓互感器的開發。

      3.1 新型解列裝置的投入

      傳統的解列裝置只采用單一的電壓判據,系統在系統電壓波動或特殊運行方式下,電壓會遠遠高于正常值,過電壓保護將會誤動。如果大幅提高過電壓保護的動作值,在系統發生孤網運行產生過電壓時,其保護又可能因靈敏度不足而拒動,因此水電廠對過電壓保護安裝、投入不積極。而新型頻率解列裝置采用電壓結合頻率的判據,將取代目前水電機組的過電壓保護,當線路跳閘后,小水電側必將出現高頻或低頻的工況,此時迅速將水電廠進線開關切開,而正常運行時,即使出現電壓偏高的現象,由于系統頻率穩定,不會誤切小水電。新型頻率解列裝置既保障了機組安全,又滿足了系統需要,且避免了系統電壓波動造成的誤動作,水電廠將樂于接受。

      3.2 檢無壓重合閘的投入

      常規的電壓互感器體積大,不能裝進開關柜,因此目前的10kV配電線路都沒有裝設電壓互感器,使得重合閘模式只能選擇既不檢線路無壓,又不檢同期的普通重合閘,而這種重合閘并不適合沒有裝設過電壓保護而并網的小水電線路,從而導致韶關電網中有小水電的線路均不投入重合閘。而研發的新型小線路電壓互感器體積小,能夠裝入10kV開關柜,測量配網線路電壓二次值,用于重合閘裝置獲得可靠且穩定的無壓檢定判據,避免了非同期合閘的發生,使韶關電網小水電上網線路投入檢無壓重合閘成為可能。此外,它采用的是電阻分壓原理,不會產生鐵磁諧振,二次短路時互感器不會燒毀,并且功耗極低、體積小、精度高和安全性高。

      3.3 故障定位的方式

      在以上兩個技術研究的支撐下,基于配網自動化的故障指示器適用于含DG的配網故障定位的方案為:當含小水電的配網線路的短路(暫不考慮接地)故障時,變電站及小水電都向故障點提供短路電流,全線的故障指示器都動作翻牌,無法進行故障定位。該線全部小水電通過新型頻率解列裝置解列后,變電站側檢無壓重合閘動作,若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變電站至故障點之間的故障指示器再次動作,此時因小水電已解列,故障點至小水電之間的故障指示器不再動作,可實現正確定位。為配合此方案實施,需對常規故障指示器進行改進,增加快速復歸功能,使其具備兩次動作功能,并將每次動作信息及時發送至主站,以便進行故障區域的識別。

      其改進的主要判斷邏輯動作說明如下:(1)線路正常通電(負荷電流大于10A)超過30s,開始故障邏輯檢測;(2)檢測到線路瞬時跳變電流大于100A或者跳變峰值電流大于500A,且持續時間大于25ms,小于2.5s,后線路停電(線路負荷為0),判斷為線路發生短路故障。變電站和小水電兩側的故障指示器動作翻牌,同時通過通訊機上傳主站對應線路一次短路故障,并且故障指示器在3s內快速復歸;(3)發生一次故障后,小水電快速解列,而變電站側投入一次重合閘,若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則在第一次短路故障發生后1~30s內,會再發生短路故障,判斷條件如(2)則判斷為二次故障,變電站側故障指示器再次動作翻牌,同時通訊機上傳主站對應線路二次短路故障。

      圖3 故障指示器的邏輯波形圖

      以上圖2為例,首先,當f點處發生永久性故障時,因系統S和小水電DG1、DG2都向故障點提供短路電流,故障指示器1、2、3、4均動作翻牌,無法進行故障定位;然后,此線路的斷路器跳閘,小水電處的新型頻率解列裝置檢查到高頻高壓判據而動作解列小水電DG1、DG2,系統S處的檢無壓重合閘動作重合于故障,系統S至故障點f之間的故障指示器1、2再次動作翻牌,而故障指示器3、4不動作,實現正確定位。

      因此,該方案利用小水電的新型解列技術和新型小電壓互感器實現線路的第二次故障跳閘和故障指示器第二次翻牌的動作信息來進行故障定位,準確可靠,能夠大大縮小故障查線區域,提高查線效率,快速恢復用戶供電。

      4 結語

      針對含有分布式電源的配網線路難以用傳統方法進行故障定位的問題,本文提出的基于配網自動化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新方案,依托韶關電網富含小水電的配網自動化方式優化研究科技項目中的兩個重要技術研究,當發生故障時變電站和小水電兩側斷路器都跳閘,故障指示器均動作并快速復歸,再利用科研項目中新研制的能夠裝設于10kV開關柜中的小型線路電壓互感器檢無壓使變電站投入一次重合閘,而小水電通過科研項目中的新型頻率解列裝置解列不投入,故障指示器將在識別第二次故障時進行定位,達到快速、準確地判斷故障區域,大大減小故障查線范圍,保證供電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余貽鑫,欒文鵬.智能電網述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29(34).

      [2] 余衛國,熊幼京,周新風,等.電力網技術線損分析及降損對策[J].電網技術,2006,30(18).

      [3] Salim.R H,Resener M,Filomena A D,etc.Extended fault-location formulation for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09,24(2).

      [4] 郭俊宏,楊以涵,譚偉璞,等.電力系統故障定位原理綜述[J].繼電器,2006,34(3).

      [5] 王上元.配電網故障選線與定位發展現狀[J].電氣開關,2012,50(1).

      [6] 張榮森.含分布式電源的配電網故障定位技術及暫態穩定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3.

      [7] 吳寧,許揚,陸于平.分布式發電條件下配電網故障區段定位新算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33(14).

      [8] 唐匪,陸于平.分布式發電系統故障定位新算法[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0,38(20).

      [9] 廖犬發,劉會金,傅志偉.基于神經網絡模式的配電網故障定位[J].湖北電力,2004,28(1).

      [10] 陳韻技,丁同奎,張釗.蟻群算法在配電網故障定位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6,30(5).

      [11] 嚴太山,崔杜武,陶永芹.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配電網故障定位[J].高電壓技術,2009,35(2).

      [12] 劉健,張小慶,同向前,等.含分布式電源配電網的故障定位[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3,37(2).

      [13] 孫景釕,陳榮柱,蔡軾,等.含分布式電源配電網的故障定位新方案[J].電網技術,2013,37(6).

      王安石的古詩范文第2篇

      【關鍵詞】固網融合 IMS IP承載

      1 引言

      2008年我國電信業重組以來,三大電信運營商網絡全面實施升級和轉型,特別是在移動網絡以及有線寬帶領域,而移動、固定、寬帶的捆綁營銷也是全業務運營中的重要舉措。但是在轟轟烈烈的重組中,鐵通固網似乎成了被遺忘的一個角落。未來如何面向鐵通固網的一千多萬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業務體驗或者移固融合業務,內部又如何降低網絡運維成本,都需要考慮鐵通固網的發展走向?;诖?,本文提前從技術層面考慮鐵通固網的融合方案,目標是建設移動固定融合的統一控制的核心網。

      2 鐵通固網現狀及融合的必要性

      2.1 鐵通固網現狀

      鐵通固網采用傳統的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時分復用)和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網絡)混合組網,傳統的TDM設備由長途匯接局(DC1)、本地匯接局(DC2)/關口局、本地網端局和遠端模塊局組成,部分省網在省中心集中設置一對軟交換,實現全省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無源光纖網絡)用戶接入,同時和各本地網的匯接局、長途匯接局設置直連話路,如圖1所示。鐵通現網開展的業務主要有固定電話、預付費、彩鈴、智能網等業務。

      而中國移動已經在全國按照“27+1”模式建設了一張全國性質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體子系統)商用試驗網,為鐵通固網融合奠定了良好的網絡基礎?,F階段移動新建IMS試點接入了少量的集團客戶語音業務。移動IMS、鐵通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換電話網)、NGN并存和互通,如圖2所示。

      2.2 鐵通固網融合的必要性

      鐵通固網融合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1)從用戶的角度看,通過網絡融合可以面向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業務體驗,包括:向用戶提供移動、固定融合業務,如群內統一短號互撥、融合一號通等;向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媒體業務體驗,如視頻通話、多媒體會話、多媒體彩鈴、多媒體會議、點擊撥號等。

      (2)從鐵通的角度看,通過網絡融合可以解決當前單點隱患和設備老化帶來的擴容升級困難、廠家售后服務及技術支撐不到位等問題,并且也為后續的運營升級提供了基礎。

      (3)從移動的角度看,雖然近幾年固定電話處于負增長趨勢,但減速已經趨于平緩,并且固定電話在很多企業都是剛需的部分,移動鐵通固網的融合可以更易于面向全業務深度聯合運營的需要。一張網也有利于實現內部資源的共建和共享,避免重復投入。

      3 鐵通固網融合方案及實施步驟

      3.1 鐵通固網融合實施目標及方案分析

      鐵通固網融合的終極目標是建設移動固定融合的一張網,實現統一支撐、統一控制、統一承載,支撐全業務運營。但是鐵通固網融合具體方案的選擇,還需要綜合鐵通網絡目前的智能化程度、核心層設備、接入層設備等因素。

      根據對鐵通現網的調研,核心網存在TDM交換機和NGN軟交換兩種制式,接入設備存在遠端模塊局、基于窄帶的ONU+OLT的V5接入、TDM-PBX、PON,或者還存在少量的IP-PBX接入模式。針對這些接入模式,立足在通過IMS作為統一的核心網基礎上,鐵通固網分成以下三種場景,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1)原遠端模塊局或者基于窄帶ONU+OLT的V5接入用戶(接入到傳統TDM端局)

      在這種場景下,可以保留用戶的銅線接入部分,存在以下兩種方案,其中方案一適宜近期的小范圍改造。

      方案一:使用AG或者IAD設備進行接入側設備替換,接入IMS網絡;

      方案二:將核心網的傳統TDM端局整體替換成AGCF+TG設備接入到IMS網絡。

      (2)(部分企業或者呼叫中心)采用TDM-PBX接入的用戶(接入到傳統TDM端局)

      方案一:在TDM-PBX和核心網中間增加SIP GW設備,接入IMS網絡;

      方案二:將TDM-PBX替換成IP-PBX設備接入到IMS網絡;

      方案三:將核心網的傳統TDM端局整體替換成AGCF+TG設備接入到IMS網絡。

      考慮當前SIP GW設備支持的最大容量普遍較小,方案一適合用在規模較小的場景;方案二在技術上可行,投資和經濟性要根據具體的環境進行核算;方案三適合于大規模的替換和整體改造。因此,初期主要建議方案一,長遠看仍需要推進方案三,以提升效率和經濟性。

      (3)當前客戶側使用IP-PBX或者PON(內置IAD)接入NGN網絡模式

      方案一:IP-PBX和PON目前主要采用H.248協議接入到NGN網絡,這些設備均可以升級支持SIP,直接接入到IMS網絡;

      方案二:現有的軟交換升級支持AGCF,通過AGCF接入到IMS網絡。

      3.2 鐵通固網融合實施步驟

      鐵通固網融合改造可以分成以下三個階段實施過渡的目標狀態:

      第一階段:進行關口局的融合改造。目前鐵通關口局普遍是單節點設置,不符合互聯互通的有關安全規定,而移動關口局在實施IP軟交換改造后普遍造成了TDM的端口資源冗余?;谫Y源共享、優化網絡拓撲的思路,建議鐵通固網可以共用移動的IP軟交換關口局作為統一關口局與其他運營商互聯。如圖3所示:

      第二階段:化整為零。即在初期階段暫不考慮全網的升級和改造,只對部分具備改造條件且有業務升級要求的,從接入側設備進行整改或者替換割接,逐步實現所有設備割接和用戶遷移。同時鐵通固網不再實施擴容,逐步退出服務。在接入側可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新建ONU(內置IAD)、IP-PBX設備替換原有遠端模塊接入或者利用原有ONU設備升級支持SIP接入SBC。在承載方式上,可以根據實際資源情況、客戶關系管理優先選擇移動城域網或者鐵通城域網承載,如圖4所示。

      這一階段適宜在政策上對于移動、鐵通固網融合尚沒有明確的指導意見時,主要實施場景包括:

      (1)新增固定語音用戶直接接入IMS(新的千字群號段下發展);

      (2)對移動、固定融合業務有需求的行業或者家庭客戶,特別是行業客戶,可以考慮實施成本,實施接入側設備割接或者替換割接的方案。

      第三階段:中心端整體升級改造,末端逐步優化跟進。即將鐵通現有NGN在設備具備升級條件的前提下,可適時升級為AGCF,作為IMS的網元接入IMS網絡。在這一階段中,考慮現網NGN設備的服務年限以及后續擴展能力,也可以采用新建基于刀片或者ATAE新平臺的設備作為AGCF。融合后的組網圖如圖5所示。

      3.3 實施要素

      鐵通固網融合實施過程中,還需重點考慮融合中業務實現情況以及對網管和業務支持系統的改造要求。

      (1)業務實現方案

      在鐵通固網和IMS網絡融合時,要盡量保留鐵通原有客戶的業務體驗。IMS對鐵通原有業務的兼容情況和建議支持方案如表1所示。

      (2)對支撐系統的要求

      1)網管支撐系統

      總體來說,鐵通固網和IMS融合后的網管將跨越以下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本上遵循“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要求打通相關接口,實現端到端的長流程業務開通和處理流程,主要包括:

      移動主要負責IMS核心網設備(含AGCF和TG)的管理維護;

      接入設備的管理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鐵通建設接入設備網管平臺,統一負責接入網(設備)管理和維護,另一種是立足現網的情況,移動、鐵通均有接入網設備的網管平臺,按照“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界定維護界面,同時雙方都開放用戶號碼開通、業務簽約數據寫入和修改的功能。

      按照以上維護界面和運營要求,初步打通IMS網管和接入網管的接口,建立雙方的管理分工、溝通機制和流程,實現網管信息的流動,支撐運維工作的需要,支持客戶服務和投訴等工作處置流程的流轉。

      第二階段:需要中國移動統一梳理組織架構、職能的基礎上細化IMS和用戶接入模塊(接入設備)的分工,如移動負責IMS核心網設備的維護;原鐵通負責用戶接入模塊(接入設備)的維護,接入網網管和IMS均納入到綜合話務網管、綜合資源網管系統,各省中心集中進行局數據、資源等的調配和管理。

      2)業務支撐系統

      建議鐵通固網和IMS融合后的業務支撐系統按照以下兩個階段進行建設:

      第一階段:暫不考慮現有IMS用戶以及鐵通域名用戶網間結算辦法的調整,但是融合關口局話單將作為網間結算的依據,除了融合關口局需滿足提供固網話單的要求之外,還要打通移動和鐵通的業務支撐接口,支持以下功能:

      通過互通接口,實現由移動業務支撐系統對鐵通IMS用戶的業務開通、變更等流程;

      移動業務支撐系統要求改造支持按域名進行話單分揀,送至鐵通業務支撐系統,由鐵通業務支撐系統負責計費賬務等流程;

      建立相關客服系統的跨網投訴流程。

      第二階段:需要相關部門統一考慮結算辦法等的調整,進行業務支撐系統的全面融合。逐步取消鐵通的業務支撐系統,其各模塊、功能逐步遷移到移動業務支撐系統下的整體框架中。

      4 總結

      本文在分析鐵通固網現狀和融合必要性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鐵通固網融合方案和實施步驟。但是,移動和鐵通固網融合涉及很多組織架構、人員去留等方面的考慮,為簡化方案研究的范圍,筆者只是從技術層面來考慮可操作性,并不涉及由此引起的組織架構、維護界面、結算辦法等的調整。

      參考文獻:

      [1] 曾春香,易江軍. 固定通信網絡向IMS網絡演進的方案探討[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12(5): 13-18.

      [2] 肖子玉,吳麗華,丁志剛. PSTN向IMS網絡演進方案分析與探討[A]. 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 2011.

      [3] CCSA YD/T 1930-2009. 統一IMS組網總體技術要求(第一階段)[S]. 2009.

      王安石的古詩范文第3篇

      關鍵詞 事故預案;電網調度

      中圖分類號 TM7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101-0115-01

      電力生產事故具有突發性、快速性和災難性的特點。一旦發生事故,對電網的危害極大,這對電網調度運行人員的技術水平及反事故能力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而目前許多電網調度運行人員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學校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在理論上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在實踐上,特別是處理電網事故的經驗上尤其缺乏,這給電網的安全運行造成了一定威脅。如何迅速弄清系統情況,作出準確判斷,盡快限制事故發展,消除系統事故根源并解除對人身和設備安全的威脅;用一切盡可能的方法保持設備繼續運行,保證對用戶的正常供電;盡快對已停電的用戶和設備恢復供電,對重要用戶盡可能優先恢復供電;盡快調整電力系統的運行方式,使其恢復正常。保證供電的可靠性,使電能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為用戶提供品質優良的電能,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優質、經濟運行是電網調度管理人員電網調度運行人員、安全管理人員等共同關心的課題。下面來探討下解決這一課題直接、有效的方法。

      1 措施及方法

      事故預案、反事故演習是根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對事故進行模擬、處理的過程。它具有以下特點:“事故”的選擇具有針對性,針對電網中運行設備薄弱的環節、重要廠站、重要設備、重要城市、重要用戶、電網特殊情況下運行方式、結合各季節負荷大小等培訓電網調度運行人員處理事故的能力。“事故”的處理具有真實性,事故是模擬的,處理事故的方法,反映的技術水平、業務素質、心理狀況等是實實在在的。演習活動具有全員性演習中的演習者、出題者等需要大家的參與,由專業人員統一指揮,共同完成。事故處理的方法具有指導性,真實事故的處理,靠事故預案、反事故演結的方法來指導。

      事故預案、反事故演習可以提高電網調度運行人員的事故處理能力與心理素質。在電力系統中隨著電網結構的逐漸擴大與運行的日趨穩定,電網中大的事故處理的機會相對減少,但處理的難度增大,一旦有大的事故,影響面很大,因為事故處理每延時1 min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或引發更大的事故,因此,這就要求電網調度運行人員對發生的事故快速作出正確的判斷,果斷拿出處理意見,及時進行事故處理,從而有效保證電網的安全、保障設備穩定運行。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只有通過平時培訓工作中的反事故演習來檢驗,使調度運行值班人員在各種模擬事故演習中總結和積累判斷事故、處理事故的能力和經驗,同時提高運行人員遇事不慌、沉著、果斷處理事故的心理素質。

      2 防事故演習的作用

      反事故演習不但可以提高電網全員的安全思想意識,還能檢驗電網的安全設施是否完好齊備在電力安全生產中,通過反事故演習不但可以提高全員的安全思想意識,還能檢驗調度運行人員和相關場站人員的反應速度、業務素質。如山西省中南部電網事故演習,牽涉到調度、變電工區、輸電工區、變電站等許多相關單位,它可以從中檢查電力系統相關單位員工思想意識的高低,檢查相關單位人員的反應速度、協調能力。因為事故情況下,調度運行通知有關單位,有關單位人員聽到事故情況后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必須趕到指定地點,按規定及時排除險情和故障,盡可能快的消除事故根源,處理好事故設備,以盡快將設備繼續投入運行。試想事故發生時如果人們的安全思想意識不強或反應速度、協調能力不夠就會延誤搶險時間,將會給電網的安全生產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在經過反事故演習后,既增強了電力系統人員的安全意識,還可以對演習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以便隨時保證全電網安全、穩定、經濟、優質運行。

      3 反事故演習進一步的效果

      反事故演習可以降低新建、擴建電廠運行初期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在電力系統中隨著新建、擴建廠站的相繼投產,電網結構也變的日益復雜,運行方式也隨之相應變化,調度運行人員能否更好的掌握新的運行方式以及新方式下的事故處理、事故運行方式等,對電網能否安全運行面臨著新的考驗,由于新建、擴建廠站不可避免的存在設計、施工、安裝、各種電氣設備的栽流能力、繼電保護與安全自動裝置等的各種各樣問題,薄弱環節相對較多,加之新設備又未經受過長期運行的考驗,給電網的安全生產構成了一定威脅。針對這些薄弱環節開展反事故演習,增強運行人員對突發事故的處理能力,提高處理速度,從而達到降低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如各種新建、改建廠站、設備投產之前,都要組織調度運行人員很好的學習正常運行方式、事故運行方式、組織各個情況下的事故預案、反事故演習。正是由于調度運行人員不斷的學習,才很好的保障了電網的電網的安全、穩定、優質、經濟運行。

      4 總結

      電網調度運行管理的任務是領導系統的運行和操作,調度是電網的生產運行指揮中心,負責電網運行及電力電量交易的組織、指揮、指導、協調工作。在電網事故情況下能夠熟練處理各種電力事故,這就需要電網調度運行人員的專業知識豐富,心理素質好,應變能力強,對電網結構、設備、安全制度掌握透徹。但要達到這一步,調度運行人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學習電網結構和專業理論知識,同時要重視反事故演習,通過反事故演習,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以及反事故能力,對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有著重要意義。當電網調度運行擁有了優秀的運行值班人員,其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才有保證,才能為電網的安全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電網才能更好的堅強、壯大。

      參考文獻

      王安石的古詩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用戶;電氣設備;故障;電網安全;措施;防止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159

      當前,隨著電氣時代的不斷發展,電氣設備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減輕人們的負擔,方便人們的生活,為人們生活做出來很大的貢獻,與此同時,隨著用電戶的日愈增多和電網的不斷擴大,電網的安全運行和用戶的安全用電越來越休戚相關。然而,要是對這些電氣設備使用不當或管理不善,往往也會出現很多故障,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例如電傷或火災、爆炸等電氣災害事故,對于人、財、物的損失也是極大的,對于整個電網安全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據不完全統計,僅僅2015年,用戶設備造成的故障就占到總故障的43.1%。所以,用戶如何安全高效地使用好電氣設備,是維護整個電網安全的重要環節。本文對于用戶電氣設備影響電網安全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調查,并且探討和研究防止因為電氣設備故障而影響店網安全的運行的措施及方法,以此S護電網安全。

      1 用戶電氣設備故障存在問題以及原因

      用戶導致電氣設備產生故障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用戶電工對高壓設備維護以及操作水平不夠。由于某些用戶電工沒有《進網作業許可證》就強行上崗以及雖然有證但是其專業專業水平不夠扎實導致電工錯誤操作,致使發生違規操作,從而造成系統跳閘等故障。其二、用戶高壓電器設備故障,致使該饋線用戶全線停電。由于設備超過使用年限以及CT和PT的選取未因材選取導致用戶高壓電柜電流互感器突然擊穿和燒毀,從而造成系統變電站的饋線跳閘。其三、變壓器發生故障。由于變壓器運行時間過長、長期超載缺少增容以及某些變壓器沒有投跳閘,導致變壓器出現冒煙以致于起火現象,導致火災,造成用戶經濟損失和電網安全運行受到阻礙。其四、受電用戶端的保護性較差。由于許多用戶沒有及時更新新的電氣設備,依舊采用老式繼電器,其保護性能很差,而且難于新設備相互配合工作,導致受電用戶端的保護可靠性以及速動性變差。其五、由于主客觀原因,例如電氣設備的維護通道過于狹窄、值班電工不在現場以及天氣因素和小動物的誤入等等的各方面原因,導致延誤搶修和送電時間。

      2 用戶電氣設備故障預防措施

      2.1 提高電工專業水平 ,加大安全用電宣傳力度

      加強安全用電宣傳,定期舉辦相關活動,營造安全用電的氣氛,監督和落實用戶采取安全用電的工作,以此防止和降低電氣設備故障出現的發生率;與此同時,加大監督,必須實行有證上崗,對于無證上崗的電工進行從嚴治理,電力培訓機構對于培訓電工是,實行實地操作制度,開展實際操作學習和訓練,并且設置考試,達到并且符合標準才可正式上崗,提高電工專業意識,要求用戶電工值班到位,操作水平過硬,嚴格遵循職業操守,協助用戶解決問題。

      2.2 嚴把設備質量關,降低高壓設備故障

      對于CT和PT等設備增加爬距,采取絕緣型,選取質量可靠,有入網證以及生產許可證的廠家進行選取設備,嚴禁偷斤少兩,選取不合格的產品造成不需要的經濟損失,用戶檢查部門定期檢查用戶設備,做到認真負責,可以采取按周期試驗,對于設備出現的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對于不合格的或者超過年限的進行抓緊更換,與此同時電力試驗機構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堅持“一修必好”的原則,用心為用戶服務,創造和諧社會。

      2.3 及時檢修,適時更新設備

      嚴格控制老舊設備進入電網,及時更新新設備,無語超過年限的設備督促監督進行及時更換,認真核對供電網絡電容量問題,對于容量不足的設備進行及時更換,變壓器必須安裝投跳閘,以應對及時報警,定期檢查對于超載運行變壓器進行及時停止運行。

      2.4 落實新型設備,提高保護速動性

      設計單位對于用戶全部宣傳并且監督落實電子式設備,淘汰老式設備,以便與新型設備相互協調配合,提高保護速動性;對于無法兼顧速動和選擇性的用戶,采取切除故障發,以達到用戶速動性;與此同時設計單位對于用戶設備進行定期檢修和調試。

      2.5 對于其他問題的解決

      對于電氣設備的維修通道,設計單位要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設計合理的維修通道。例如單電源的高壓柜,開關柜通道應該為800mm;雙路電源的柜后通道應該為1200mm等等;對于新裝的電柜應該采取絕緣材料,以防止出現危險,在多雨季節,應該關好電氣設備的門窗,以減少濕氣對于電氣設備的腐蝕及不利影響,而且在有電氣設備的房間配備去濕器,并且及時清理電氣設備,降低天氣的影響;配電室實行全封閉式,防止小動物的誤入而導致不必要的短路故障;用戶進行自己檢修過程中,要配齊絕緣手套、應急燈、標示牌等絕緣和搶修工具,并加大宣傳,自覺妥善保管相關工具,以便方便搶修,縮短搶修時間。

      3 結語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已經進入“電氣時代”,用戶端的電氣設備與店網安去休戚相關,已然成為電網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關于用戶對于電氣設備故障的防止工作勢在必行。綜述所述,深入了解用戶導致電氣設備產生故障問題以及形成原因,能夠有助于用戶對于電氣設備產生故障的預防工作,只有做好這方面的預防工作,降低電氣設備的故障發生率,提高供電的質量以及可靠性,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電網的安全運行,從而保障廣大用戶的利益,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繁榮發展,讓我們離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蘇躍清.防止用戶電氣設備故障影響電網安全的措施[J].管理觀察,2009(18):235-237.

      王安石的古詩范文第5篇

      關鍵詞:網絡安全態勢;層次分析法(AHP);評估方法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2-1079-0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Based on AHP

      WANG Ting-bo, XU Shi-chao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evaluation is a very complicated task.In this paper,appli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to the situation evaluation, constructs a hierarchy model and a judgment matrix, gets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finally, gets th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evaluation method

      1 引言

      當前,網絡安全態勢評估已經成為信息安全領域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按照數據源可以分為靜態評估和動態評估兩大類。靜態評估即風險評估,依據一定的標準,基于威脅、脆弱性和資產價值3個指標定性或定量地評估網絡的安全風險狀況。動態評估是真正意義上的態勢評估,它將風險與環境緊密結合,動態地把握風險在特定環境下的演化。這里的環境主要指網絡運行狀況、安全防護狀況、用戶安全特性等。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非常復雜,這是因為系統的評估為多目標評估;系統的評估指標不僅有定量的指標,而且有定性的難以度量的指標;系統的評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價值觀的影響,評估基準不易確定;系統的評估受社會發展而變化,具有動態性。為實現網絡安全,需要進行成本分析,估計在安全上的花費是否能從提高資源的安全、減少損失得到應有的補償。另外,不同用戶對安全的需求是不同的,對態勢的認識也不同。有些用戶可能會趨向于低安全,有些用戶可能會趨向于高安全,這就需要系統的設計者根據系統所處理的業務的性質、人員的素質、事務的處理方式等因素,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安全平衡點,以求在系統風險、代價和效率之間取得良好的折中。尋找安全平衡點的五條基本原則如下:分清系統中需要保護的資產;識別對資產的安全威脅;找出安全漏洞;考慮風險的存在;采取保護措施。

      層次分析法(AHP法)是一種多方案多評估因素的評估方法。它適用于評估因素難以量化且結構復雜的評估問題。AHP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把評估因素分成若干層次,接著自上而下對各層次的諸評估因素兩兩比較,得序或系統的優劣情況,供決策者參考。

      系統的評估步驟為:明確評估目標和評估內容確定評估因素確定指標評估體系確定評估準則確定評估方法綜合評估。

      2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體系及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的建立

      信息安全態勢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可用性、機密性、完整性、抗否認性和有效性。一個安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對這幾個目標都支持。換句話說,一個安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將保護它的信息和計算機資源不被未授權訪問、篡改和拒絕服務。而網絡攻擊主要是破壞以上這幾方面的安全屬性。例如,拒絕服務攻擊,它將會影響網絡帶寬、文件系統空間容量、CPU時間等;Web攻擊可以修改網頁,即破壞數據的完整性;獲取操作系統根權限的攻擊,可以使攻擊者利用獲取到的權限對信息進行非法操作,等等。因此,系統的安全屬性就可以充分地反映系統的安全狀態。

      一個復雜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體系可分解為稱之元素的各個組成部分,即目標、準則、子準則和指標,按照屬性的不同把這些元素分組形成互不相交的層次,上一層次的元素對相鄰的下一層次的全部或部分元素起著支配作用,形成按層次自上而下的逐層支配關系。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的目標是使網絡風險最小,其準則是高技術、低成本、高效率、安全管理優化,根據網絡安全態勢的分析,建立評估指標為:技術成熟度;技術先進性;性能價格比;保護資源合理性;信息時效性;安全措施合理性。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層次結構圖如圖1所示。

      判斷矩陣就是在上一層次的某一元素Ck的約束條件下,對下一層次的一組元素A1, A2,…,An之間的相對重要性的比較結果。即在準則Ck之下按它的相對重要性賦予A1, A2,…,An相應的權重。用表1的形式表示。

      在進行比較時,使用專門的1-9標度作為比較的標準。標度的含義見表2。

      具體構造時,采用Delphi法,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給出矩陣的元素值,并用幾何平均值的方法綜合給出各專家的判斷。具體實施步驟是:專家選擇;預測調查表設計;調查表的發送與回收;預測數據的處理。

      專家們對指標的預測數據可以按大小排列為:

      Z1QZ2QZ3Q…QZn;

      由于數列的中位數可代表專家的集中意見,上、下四分點可表示專家的分散程度。中位數的的確定式是:

      當n=2k+1時,Ai=Zk+1;當n=2k時,Ai=(Zk+Zk+1)/2

      上四分點的確定式是:

      當n=2k+1,k為奇數時,A上=Z(3k+3)/2;

      當n=2k+1,k為偶數時, A上=(Z1+3k/2+Z2+3k/2)/2;

      當n=2k,k為奇數時, A上=Z(3k+1)/2;

      當n=2k,k為偶數時,A上=(Z3k/2+Z1+3k/2)/2

      下四分點的確定式是:

      當n=2k+1,k為奇數時,A下=Z(k+1)/2;

      當n=2k+1,k為偶數時, A下=(Z1+k/2+Z2+k/2)/2;

      當n=2k,k為奇數時, A下=Z(k+1)/2;

      當n=2k,k為偶數時,A下=(Zk/2+Z1+k/2)/2

      3 計算單一準則下元素的相對權重及各層元素的組合權重

      這里主要解決在準則Ck之下,n個元素A1, A2,…,An的權重計算問題,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對于A1, A2,…,An,通過兩兩比較得到判斷矩陣A,解特征根問題Aw =λmaxw,所得到的w經歸一化后作為元素A1, A2,…,An在準則Ck下的權重。關于λmax和w的計算,采用方根法,其步驟為:計算判斷矩陣A的每一行元素的乘積;所得的乘積分別開n次方;將方根向量歸一化得權重向量w;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Aw)i/nwi,式中(Aw)i表示Aw的第i個元素。

      為進行單一準則權重的一致性檢驗,需計算一致性指標

      CI=(λmax-n)/(n-1)

      為了得到網絡安全態勢評估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中的每一層次中所有元素相對于總目標的權重,需要把上一步的計算結果進行適當的組合,并進行總的一致性檢驗。這一步是自上而下逐層進行的。最終計算結果是得出最底層元素,即評估指標的相對權重和整個系統評估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的判斷一致性檢驗。

      假定已經計算出了第(k-1)層次元素相對于總目標的組合權重向量為ak-1=(a1k-1,a2k-1,…,amk-1)T,第k層在第(k-1)層第j個元素作為準則下元素的權重向量為

      bj=( b1jk,b2jk,…,bnjk)T

      其中不受支配[即與(k-1)層第j個元素無關]的元素權重為零,令

      Bk=(B1k,B2k,…,Bmk)

      則第k層n個元素相對于總目標的組合權重向量由下式給出

      ak=Bk×ak-1

      更一般地,有組合權重公式

      ak = Bk×…×B3×a2

      式中a2為第二層元素的權重向量。3QkQh,h為層數。

      對于系統評估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的組合判斷一致性檢驗,需要類似的逐層計算。若分別得到第(k-1)層次的計算結果CIk-1,RIk-1和CRk-1,則第k層的相應指標為

      CIk=(CIk1,…,CIkm)ak-1

      RIk=( RIk1 ,…,RIkm) ak-1

      CRk= CRk-1+ CIk/ RIk

      式中CIki和RIki分別為在第i個準則下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和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kQ 0.1時,認為系統評估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在k層水平上整個判斷有滿意的一致性。這樣計算的最終結果是得到相對于總目標各評估指標的權重所依據的整個遞階層次結構所有判斷的總的一致性指標。

      4 網絡安全態勢綜合評估

      網絡安全態勢綜合評估是在各單項指標評價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整體評價,其任務是對各單項指標進行綜合,得出對網絡安全態勢的總體結論,最后判斷網絡系統安全是否達到網絡系統風險的要求。采用加權平均法的乘法規則對各單項指標進行綜合,即用下列公式來計算系統的綜合評價值,則

      S=∏(f(Xi))Wi

      式中,Wi――第i項評價指標的權重,Xi――第i項評價指標的評分。

      設第i項評價指標的必保要求分為Ci,則

      當第i項評價指標是定量指標時, Ci=f(Xi);

      當第i項評價指標是定性指標時, Ci=60。

      令S*是網絡系統風險的各項評價指標值均等于必保要求時的綜合評價值,則

      S*=∏(Ci)Wi

      于是根據單項指標的評價將系統的綜合評價也劃分為4個等級,根據行綜合評估值S有如下結論:

      網絡系統風險較小:85QSQ100;

      網絡系統有風險:75QSQ85;

      網絡系統風險較大: S*QSQ75;

      低于必保要求:S=0

      用加權平均法的乘法規則是要求各單項評價指標盡可能取得較好水平,才能使總的評價較高。只要有一項指標的得分為零,即低于必保要求,總的評價指標都將是零,即系統低于必保要求。

      5 結束語

      該文主要探討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方法,幫助安全管理人員準確地把握網絡安全狀況及趨勢,為其決策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姚淑平.攻防對抗環境下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技術研究[J].科技導報,2007,25(7):10-11.

      [2] 張強,網絡安全評估模型研究[J].山東大學.2006(4):59-60.

      相關期刊更多

      資源與產業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教育部

      上海文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上海市作家協會

      地質學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11p|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色噜噜的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天堂2018亚洲男人天堂|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