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希望小學

      希望小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希望小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希望小學范文第1篇

      這是在東蘭的最后一天,這天凌晨五點半,天還沒亮,我們摸黑坐上了車。雖然沒睡醒也沒睡夠,一車的人還是裝滿了興奮。因為我們前往的是一個非常壯美的大峽谷。汽車在崇山峻嶺間行駛了兩個小時之后,我們在一片群山環抱、煙霧繚繞的仙境中下了車,這意味著我們要步行到峽谷。

      這是個陰天,甚至有些冷。大家縮著脖子,飛快地吃著手中的干糧,只有在一個制高點上,放眼望去,在感嘆一覽眾山小,群山在霧氣中若隱若現的偉岸身影時,所有的困意寒意一股腦地消失在大自然飄香的氣息里。

      整理好心情,我們棄車向大峽谷出發了。

      突然問,賀田叫了起來:“下面有所學校!”這一發現讓已經走在隊伍前面的我飛快地跑回賀田跟前。經確認,這是一所希望小學

      這無疑是今天的行程最大的發現,這一發現讓我們熱血沸騰。

      看著突然出現的這一群人,下面的孩子們顯然不知所措。他們站在那里,仰著頭看著我們一群人從山的上面一個個滑向他們。

      這是一個操場,懸在山腰上。百十來個孩子林立在這里,操場的正前方是飄揚的五星紅旗。經詢問才知道孩子們剛剛舉行完升旗儀式。

      一個孩子吸引了我,不僅僅是她有一雙油亮如墨般的雙眼,重要的是她在這一群孩子里顯得格外的小。我問她幾歲了,她沒說話,旁邊的老師告訴我她才3歲。“這么小”似乎是我們所有人的第一反應。是的,這個年齡應該正在父母身邊撒嬌邀寵的時候,而她怎么會很不協調地站在這一群比她高出一頭的孩子當中呢?還沒等我發問,老師接著說:“父母要務農,家里沒人看著她,就把她送來學校了。”原來是這樣,難怪這孩子有著同齡孩子沒有的乖巧和懂事。握住她冰涼的小手,我把她摟在懷里,我問她冷嗎,她搖搖頭。看著她如墨般油亮的眼睛,我看到了成長。

      不遠處有個男孩手里一直握著一個球,當我走向他時,不知是什么原因他手中的球一下子滾到了地上。這是一個用布纏繞起來的自制的球,上面捆綁了密密麻麻的皮筋,還留了很長一根拼接起來的皮筋在外面。我問他這根長的是干什么用的,他說是套在手指上用的。我說這是你做的嗎?他拘謹地“嗯”了一聲。接下來我把皮筋套在了手指上,琢磨著是不是應該把球拋出去,然后利用手中的這根長皮筋的彈性把球再彈回在掌心里,然后再拋出去,就這樣循環往復。我憑著想象玩了起來。結果手中的球總是不聽話地跑偏,不是彈到身后就是砸在自己身上,有幾次還差點砸到了腦袋。我有點狼狽,男孩笑出了聲音,緊接著周圍的孩子都笑出了聲音。氣氛一下活躍了很多。我說:“哎呀這太難了,還是你來玩吧。”結果球在男孩的手里上下左右自如地飛舞,看得我眼花繚亂。我由衷地對他豎起大拇指:小伙子,你真棒!贊美聲中男孩一下子挺直了腰桿,起伏的小胸脯帶動他濃濃的呼吸聲。

      轉身的時候我看見了鮮紅的五星紅旗,昂首飄揚在學校的上空。一種久違了的澎湃迅速點燃了我內心的期望。在征得同意后,學校為我們再次舉行升旗儀式。國歌回蕩在群山中,孩子們唱出了他們稚氣的聲音,雖然聲不高,卻是從心里呼喚出的最純粹的感動。這也是我最初的感動,在經歷了沸騰、燃燒、壯烈之后,在五星紅旗緊隨最后一個音符飄揚在旗桿頂端的時候,此時此刻,心中有著皈依后的圣潔!

      時間在快樂面前流逝得很快,我們想起了今天的任務。在往山坡上深一腳淺一腳爬回路面的時候,我樂了。其實我多想跟那個小男孩說這個球我也會玩,我玩得很好,還會玩出很多花樣,我還會踢著腿玩,轉著身的玩呢!可這又能怎么樣呢!如果我的笨手笨腳能贏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我自愧不如對他的贊賞能讓他的內心充滿自信,讓他的小腰桿挺直在他的成長歲月里,我寧愿露個怯,服個輸,哪怕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呢!

      這時孩子們在身后揮著小手齊聲喊道:“阿姨再見,叔叔再見!”

      我這才發現身后的山腰上一片五彩斑斕。孩子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在充滿霧氣的陰天里,在群山繚繞的山腰上,格外的扎眼,格外的令人留戀!

      希望小學范文第2篇

      在昆明市東北部的東川區寨子山村,村民指著一棟不起眼的農房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那里曾經是村里的希望小學。昔日的校舍如今已是村里一農戶的家,圍墻里羊圈圈走了空地的一個角落,這里再也不會有瑯瑯書聲。

      “普九”時期,為保證“村村有小學”,希望工程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興建這所規模不大的學校,并命名為“寨子山希望小學”。幾年時間,村里一到六年級十幾個孩子在一間教室里,由同一個老師傳道、授業、解惑。

      而后,因計劃生育和農村人口流動至城鎮,農村中小學生源驟減,2001年起政策開始逆轉,全國上下又緊接著開始大幅度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從2001~2010年10年間,近半數小學在“優化資源配制、改善辦學條件”思想的指導下被撤并―平均每天約有64所小學被撤并。投巨資興建的教學資源被大量閑置,這其中就包括散布于全國各個角落里的希望小學。

      寨子山希望小學雖然使用不到10年,但作為“一師一校”教學點,在2004年即首當其沖被撤并。

      在昆明市東川區,23所希望小學已有8所被撤并。按照云南省、昆明市計劃中的撤并力度,到“十二五”計劃完成后,這些由政府和社會力量出資共同鑄造的希望小學,最后能夠不被撤并的,可能不超過5所。

      造價60萬僅使用兩年

      云電集團肯定未想到,其投資40萬在東川區因槽子街村援建的小學,僅使用了兩年,即因生源減少被撤并。

      如今,校舍作為村委會的辦公用地,大門緊鎖。校門上原有的燙金字也剝落得只剩斑駁的印痕,隱約可辨識出“槽子街云電希望小學”字樣。一面褪色、破舊的紅旗,被留在旗桿上,在呼嘯的山風中翻卷。

      云電集團是民鎮槽子街村掛鉤的扶貧單位,因為村里原磚瓦結構的校舍在使用多年之后,成了危房,云電集團遂在2006年提議為槽子街村援建新校舍。

      當時距國務院發出《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已有5年,“撤點并校”已經使得農村大量的“教學點”和“完小”人去樓空。而東川區教育局也在2006年作出《中小學布局布點調整規劃方案》,指出“農村中小學校點分散,校均規模小,辦學成本高”,因此,計劃實施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擬將全區中小學總數由207所減少為137所,撤并70個校點。

      東川區教育局基建科科長蒲大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教育局跟云電集團溝通協調過,建議云電集團不要建這個學校,改將資金用在中心學校上;但是作為槽子街定點扶貧單位的云電集團未同意。

      當時槽子街小學還有80多人。教育局安排將槽子街背后山上的青龍山小學收并過來,兩校學生進行集中辦學。最終,云電集團投資40萬,地方政府配套20多萬,在一座山腰上建了4間教室、3間教師宿舍、田徑場和廁所,2007年投入使用。在槽子街村那些土夯的農房里,這座水泥屋頂、白色墻壁、并嵌有紅色瓷磚的校舍,至今還是村里最“豪華”的建筑,沒有之一。

      青龍山小學的學生收并至云電希望小學后,學生最多時達到120多人。蒲大力說:“一百多個學生建一所希望小學還是可以的。但是2008年、2009年銅價上漲,不少父母到鎮上的礦區打工,孩子也帶了出去,生源一下少了。”

      此外,2009年,槽子街村一個居住在山洪、泥石流高發區的村民小組集體移民到東川城區,總共不到200戶的村子又少了35戶。

      一位學生家長透露,到最后,全校只剩三四十個學生。2009年,總投資60多萬的槽子街云電希望小學成為云南省規定的“300人以下的學校”的撤并對象,學生轉入10多公里外鎮小學。

      同樣因為生源減少而被撤并的還有阿旺鎮的大石頭(有色外貿)希望小學。2010年,大石頭希望小學部分高年級率先并入阿旺鎮中心學校,第二年,四到六年級全部并入中心校。

      2007年到該小學執教的陳勇校長介紹,2002年,新修公路要經過原校址,因此小學搬遷新建。云南省有色外貿總公司捐了12.8萬元,地方匹配2萬元,建了這所希望小學。并校前,全校尚有一百多名學生、9名老師。

      如今,教學樓墻壁上的“年級評比表”只有一到三年級的各項評比項目下,還有歪歪扭扭的粉筆字寫著“優”或“良”,四到六年級已經是空白。

      陳勇說:“未收并的低年級也有學生隨高年級的姐姐一起轉入中心學校,一起上學好照應。”新學期,三個年級只有56名學生,3名老師。

      2009年,一場嚴重的森林火災在大石頭村蔓延。阿旺鎮吸取教訓,從此,在每年的防火期都安排防火隊入駐大石頭村。大石頭希望小學一樓空置的三間教室就作為防火隊隊員的宿舍。

      東川區23所希望小學,已經撤并的8所,規模都比較小。除因為學校生源減少,根據布局調整規劃要求被撤并,有些是由于校舍成危房而被撤并。

      “1990-2000年期間建的學校,標準和抗震設防力度都不是很高,到現在校舍已成危房,B、C級危房可加固,D級就沒法加固。”蒲大力說,“建于1997年的舍塊鄉新山紅盾希望小學,校舍由空的小磚墻建起來,到后期成D級危房,所以,2007年也撤并了。”

      撤并后的上學難

      普九時期的歌謠“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里的意境,對于寨子山村今年已經上初二的楊正彪來說,很是陌生。在他到了上學年齡時,村里的寨子山希望小學剛被撤并至6公里外的完小。楊正彪依然記得,在上小學的這六年時間里,他每天早晨五點多天未亮就舉著手電摸黑翻過兩座山去上學,下午放學到家天已漆黑。

      同村的楊國德,提起被撤并的小學,也叫苦不迭。在村外打工的他,每天早上需提早將6歲的女兒和兩名鄰居委托的孩子送至學校,傍晚收工再把孩子接回家。

      由于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步伐過快、相關工作不配套,上學路途遙遠,農村家庭負擔增加,形成了新的“上學難”。近年來,關于農村出現的新輟學現象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希望小學多分布在最貧困、偏遠的山區,被撤并后,對于這些地區孩子的上學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今年上小學四年級的小高只在槽子街云電希望小學上了一年級,就遇到學校撤并。此后,他得每周日下午跋涉10多公里山路,到鎮上的學校上學,周五再步行回家。

      一位村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她“娃娃小的時候,上學走一趟路,要哭好幾次”。從村里通往鎮上的那條唯一的山路,僅兩米寬,多數路段坡度大于45°,并且布滿了從一側山上滾下來的大大小小的尖利石塊,而另一側就是萬丈絕壁。村民得技術足夠好,才敢騎摩托車。逢下雨天,路上還有滑坡和塌方的危險。

      不少父母只能選擇在鎮上租房子。槽子街村名為花椒寨的村民小組,總共160多人,就有40多人在打工時或傷手或傷了眼睛,或在礦場放炮時震聾了耳朵,落下不同程度的殘疾。雖然義務教育階段早已實現“兩免一補”,但中小學布局調整以來,每個學期幾百元的住宿費或者租金,對于這些社會福利還覆蓋不到的家庭來說,是一筆難以承擔的開銷。

      在收并了大石頭希望小學高年級的阿旺鎮中心學校旁,今年56歲的張興友就看盡了并且嘗盡了為照顧孩子上學而租住到學校附近的辛酸。

      為了照顧在鎮上就讀的小兒子和孫女,三年前,張興友夫妻二人,在中心學校旁租了房子,順便開了個小賣鋪,做點小本生意糊口。

      就在張興友搬來鎮上的這三年里,越來越多山上的小學被撤并,越來越多的家長租住到鎮上。張興友看到,中心學校周邊不斷地有新房子蓋起來,并不斷地被租滿,“有的是一個家長幫帶好幾個孩子”。

      張興友告訴記者,最遠的村子離中心學校有六七十公里遠,根本沒有公交車,一些學生在周末只能結伴包私人面包車回家。而去年發生在云南丘北縣,學生2死23傷的馬車事故,讓他依然心有余悸。“撤并學校,確實是方便政府集中管理,但是農村太吃力了。”張興友多次嘆氣。

      集中打造航母式中小學

      2月初,昆明市教育工作會議公布,今年昆明市將全面完成322所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任務,啟動實施一批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自2006年仇和擔任昆明市委書記起,昆明開始集中打造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市、縣兩級政府共投入40億元。

      蒲大力說,東川區從2006年開始著手準備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但那時候沒有專門的布局規劃。2009年,東川區教育局根據云南省和昆明市對于設立校點的目的和要求,即原則上撤并300人以下的學校,做了“東川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調整規劃”,擬將當時的155所小學,撤并至85所。

      此后,云南省再次出臺了關于“兩集中”的文件:要求中學集中到區縣,小學集中到鄉鎮。東川區重新做了第二次規劃:“十二五”完成以后,東川區只保留中學6所,小學24所,其間,資金和資源的大頭將集中在這些重點項目上。

      從1994-2003年間,東川區在普九上總計投入1個億,到目前仍有欠款未徹底還清。但相對于“十一五”標準化建設和“十二五”布局調整的投入,這是小巫見大巫。

      前期“十一五”的標準化學校建設,市、區兩級政府總投入5.5億,其中東川出3億。學校的主體工程,市級投80%,20%由地方區級配套,其他的附屬工程,從征地到圍墻、廁所、運動場、綠化等,由地方自己承擔。到最終學校建成,實際上的總投資,市級為40%,地方為60%。

      由于東川山高坡陡,在建設過程中,投入比別的區縣大得多。由于路遠、山多,東川需要花大力氣把山鏟平,這上面花費的附屬工程量比其他區縣大出3-4倍,甚至5倍。蒲大力表示,東川的缺口資金比較大,現在是請老板墊資,我們再通過貸款或其他渠道籌集資金。

      “十二五”期間,初步預計需要投入6.6億。蒲大力說:“我們是希望能爭取到一些銀行貸款,但是幾年做下來,基本上不是很成功,原因可能在于東川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還款能力上有些差距。東川在盡力爭取得到中央、省、市的資助。如果得不到資助,東川最少還要承擔3個億。”

      規劃中的東川新三中是“十二五”期間的重點項目。預計要投入2.1個億,設72個班,約容納3600人。它被稱為“一個控制性的工程”:可以收并周邊的5個中學,5個中學收并后,才可以把小學的學生分轉到這些中學閑置的校舍來,就像一個連環扣。被收并的5個中學有5000多學生,新三中吸納后剩下的1000多學生則計劃被收到擴建后的東川一中、銅都中學。

      “目前仍保留的十幾所希望小學相對來說都大點。‘十二五’最后布局調整完成以后,這些希望小學不是中心校,基本上就沒法保留了,只有少部分可以保留。”蒲大力說。

      除了順應省市“兩集中”的要求,東川區提了第三個“集中”―村辦幼兒園。小學被收并到鎮中心后,這些閑置的校舍,將用于村上辦幼兒園的地點。“不用再置辦校舍,只要再投一二十萬的設備,小孩就可以在村上接受學前教育,這些都是一個理想化的規劃。”

      6歲住宿生揭示的問題

      2月19日,是春節后開學的第一天,6歲的陸自蓉背著塞得鼓鼓的書包、提著臉盆,早早從村里同伙伴坐公交來學校。在9人一間的宿舍里,陸自蓉與同鋪的同學及其媽媽三人一起鋪好了床。愛吃零食的陸自蓉把讀初中的哥哥為她買的零食藏進小櫥柜后鎖好,從宿舍小桌子下找到吃飯的碗,到樓道盡頭的水龍頭下洗起了碗。

      陸自蓉目前就讀的東川區銅都鎮綠茂村大益希望小學,因為原學校屬于危房,在原址上進行了重建。由昆明市、東川區兩級政府投資374.9萬元,大益愛心基金會捐贈36萬元用于購買圖書與計算機設備。新校舍于2011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包括了教學樓、宿舍、食堂等設施,屬于昆明市規劃的300多所標準化的中小學行列。

      隨著新的標準化學校的投入使用,周邊村子的小學也逐漸被收并至此。上學期起,二年級的陸自蓉便從河里灣村小轉入大益希望小學,并早早地開始了住宿生涯。

      陸自蓉嫻熟地自理了自己的衣食住行。當她探著小小的身子與同學在水池邊的水龍下洗碗的時候,才讓人恍然覺得她才6歲―一個本該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紀。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課程與教學系主任孫亞玲教授,對這種教育模式表示擔憂。低年級孩子過早在學校住宿,這將導致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而這對于一個小孩健康成長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伴隨中小學布局調整而來的是,山區學校的空置和城區學校的爆滿。東川區教育局一名負責人說:“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2006年建的東川三小,也叫明德希望小學。臺灣的臺塑集團捐了160萬,后來歸入標準化建設行列,昆明市政府下撥290萬。迄今為止,該小學已投入619萬。

      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每個班級人數在45人以下。明德校舍采取的正是小班式的格局,最多容納45個學生。

      這名負責人表示,45的容量,在東川城區根本不好用,到最終基本都安排了55個學生,超出教室本身的容量。

      類似大益希望小學、東川三小這種政府投大錢建設的標準化學校,并不能得到一些教育學者等相關人士的認可。

      2007年在美國訪學期間,孫亞玲教授走訪了7所美國的中小學,包括城市的、農村的,發現班額都在20人左右。“20~25人的班級,這是最理想的,一方面能夠保證孩子的社會化交往,適合老師的管理、教學。”孫亞玲說。

      云南省人大代表楊啟發在近日亦建議,教育部門應結合云南實際,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不同區域的具體實施辦法,兼顧不同情況學生及家庭的需要。他還建議,為照顧到山區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妨研究制定合理、完善的辦法,在這部分孩子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就近就便開設班級,并能保障中心學校老師來按學校統一的教學大綱上課。

      新建希望小學20年內不撤并

      2011年,云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青基會)在云南省總共援建了46所希望小學。

      云南省青基會項目管理部主任倪志偉表示,“建一所能滿足基本需求的學校,至少得200萬,實際上我們說的建希望小學,都是幫助這個學校建它急需的、跟孩子有關的教學設施。而不是就是30萬,沒有政府資金,這是肯定不夠的。捐方投了錢以后,我們還要求當地政府也要有相對的投入,至少要按1:1的原則來投入配套資金,實際上政府投入的錢不止。”

      倪志偉說:“這幾年,在昆明建的希望小學很少,一個標準化學校動則投資四五百萬。我們捐方才捐30萬~50萬元,這個比例還很小。”

      槽子街云電希望小學造價60萬僅使用兩年,經云南當地媒體報道后,云南省青基會經過調查,確認不是希望工程經手援建的學校,而是扶貧單位直接與當地合資建的愛心小學。

      倪志偉說,希望小學分為兩類,一是“體內循環”的希望小學,即由共青團系統經手援建的學校;另一個是“體外循環”的希望小學,由捐方直接和當地聯系來辦的學校。

      據共青團云南省委和云南省教育廳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0年底,社會各界累計籌款6億元人民幣,援建希望小學1400多所、希望工程一村一校教學點539所。有媒體報道,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有115所希望小學和318所希望工程一村一校被撤并。

      2011年,云南省青基會在向云南省政府遞交《云南省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被撤并希望小學情況報告》。報告中列舉了一些問題:“如希望小學是否應當被撤并,被撤并希望小學的資產如何處置,并入新學校后原希望小學校名及捐贈人的捐贈義舉如何繼續體現等”,報告擔心,“這些問題如不得到妥善處理,勢必傷害捐贈人的感情,影響希望工程的聲譽和進一步發展”。

      其實,為避免一些地區將撤并后的希望小學被變賣,各地教育部門都出臺過相關文件。其中,早在2004年,團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廳就聯合下發了《關于合理處置被撤并希望小學財產的意見》。

      希望小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希望工程 希望小學

      一、背景

      永興希望小學,又叫永興完小,距城區約20公里,為行政村級完全小學,現有學生210名,其中彝族4人,水族1人,白族2人。教師9人,均為漢族。東瓜鎮位于楚雄市西北部,地處楚雄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地帶,320國道、廣(通)大(理)鐵路、安(寧)楚(雄)高速公路、龍川江從境內橫穿而過。東瓜鎮為全州十個二類鄉鎮之一。鎮內居住著彝、回、白、壯、傣、苗等18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451人,占總人口的12.9%。東瓜鎮國土面積229平方公里,實有耕地18261畝,人均占有耕地0.49畝。王六村,屬于壩區。距離村委會0.5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0.71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氣溫15.70℃,年降水量8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該進村道路為屬于砂石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該村到2012年底,有3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2戶居住于土木結構住房。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主要村莊道路未硬化;產業結構調整成果不明顯,集體經濟薄弱。

      在1992年被援建之前,永興完小均為簡陋的磚泥混建校舍,均為平房,其中有一處正桌椅板凳是校內教師自制的,較為粗糙,對學生有效學習造成了困擾。故當地的政府聯合永興建工集團出資59萬元于1992年建成現有的永興希望小學教學樓,其中永興集團單獨出資29萬元。2005年,永興集團獨立投資捐建了學生宿舍樓。2012年,當地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投資75萬元,捐建了學校廚房和餐廳。永興希望小學現為寄宿制小學。

      二、調查過程與分析

      這次的調查是在兩所希望小學校都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作者主要利用該校學生和教師空暇的時間進行的,主要方式是對教師或校長進行訪談以及深入課堂進行聽課。

      1學生

      對學生的調查,主要通過對教師和校長訪談進行。永興希望小學住校生56人,全校有93位同學每月接受生活補助100元人民幣。對于單親家庭以及離異家庭的貧困子女,當地開發區管委會每年給予3至5個學生每人300元人民幣。從學習上看,許多同學認為老師教得好,他們都愿意上學。在勞動方面,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或多或少參加家務或田間勞動。這些表明,學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較為重視,學生具備了良好的素質基礎。從對教師的訪談中得知,大多數學生認為老師教得好,喜歡自己的任課老師;他們在希望小學感到快樂,學校校舍好,環境好,愿意在希望小學上學;但作業較多,沒有興趣活動小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整個鎮上屬于比較優秀的水平,據校長介紹,永興希望小學的學生小學畢業后100升入中學,為龍江中學,歷年中考第一名為本校學生,升入初級中學后,根據反饋,永興希望小學走出的學生各項素質相比之下都比較突出。另外,陳思哲先生作為永興集團的董事長,不但在學校興建過程中給予諸多援助,他對學生的捐助一直持續至今。對于本校考取高中至研究生的學生陳思哲先生分別給予600到5000不等的資助,作為獎勵。此舉大大加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師

      永興希望小學在學校管理方面,教師基本持肯定的態度。他們認為校長的業務素質好,管理能力強,經驗豐富,在工作中具有民主的作風,虛心聽取老師和同學們的意見,有吃苦耐勞精神,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狀況,辦事公道,堅持原則。教師的招聘方面,由教育局統一管理,每個學校在規定的網站上公示出或缺教師的信息,應聘者自由報考。教師有九位,任課教師8位,該校的師資隊伍結構基本合理,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其中本科教師3位,專科教師5位。教師年齡平均44歲左右,由此可見40歲到50歲的教師占多數,出現的問題是年輕教師缺乏,中年教師偏多;教師授課的方式一般為比較傳統的教授方式,教授課程是按國家規定課程以及鄉土教材為準。教師的培訓方面,永興希望小學分三種,第一是楚雄教育局組織的因特爾未來教育培訓、教師五項基本宮、計算機初級輔導以及校長培訓班。第二是鎮中心學校(東瓜鎮所有學校的總部)舉辦的定期語文競賽、數學競賽。 第三是校內教師培訓參與式教學。這對于改善教學條件教學環境、促進教師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有很大的激勵作用,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家長方面

      從我們的調查中看到,永興希望小學和可口可樂希望小學學生的家庭以農業為主要生計方式,經濟收入主要源于農業生產,不少家長在農閑時到楚雄市區等地打工維持生計。對于希望工程,家長們了解的程度參差不齊,但對子女們所在的學校,100%的家長都知道是由哪個單位援建,并對此予以高度的贊賞和感激,認為是讓人欽佩的公益行為,從而也提高了他們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

      三、思考

      貧困問題是一個長期困擾中國基礎教育有效實施的難題。多年來,政府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給予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以極大的重視,在政策、資金、物質等方面均予以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地區兒童的入學問題。然而對于眾多的貧困子弟來說,入學、升學的經濟壓力仍是他們獲取更多知識的障礙,他們依然隨時面臨著失學的威脅。同時,社會發展對知識的需求又進一步加深了他們所在地區、所在家庭的貧困度,由此形成了貧困-失學-貧困這樣一個惡性循環。政府的投入、社會的救助盡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育環境、緩解貧困孩子的入學壓力,但輸血終究難以達到自身造血的功能。如何逐步改善自身的機能,從輸血向造血功能轉變,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項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希望小學范文第4篇

      記者日前從太平洋保險集團獲悉,不久前,由太平洋保險集團出資興建的曲靖市沾益縣太平村太保希望小學正式落成,這也是集團出資在曲靖市興建的第二所太保希望小學。

      曲靖市教育局領導,沾益縣、鄉兩級領導和該校師生共400多人,太平洋產、壽險昆明分公司和曲靖中心支公司領導參加了落成慶典。曲靖市沾益縣太平村太保希望小學有關領導表示,將不辜負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把太保希望小學辦成特色鮮明的鄉村明星學校,為家鄉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據了解,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扶助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太平洋保險集團曾出資525萬元興建云南21所太保希望小學。集團希望通過興建希望小學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解決教育問題。

      希望小學范文第5篇

      尊敬的周部長,各位領導,同志們,父老鄉親、老師、同學們: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在這美好的季節,希望小學落成暨村竣工交接儀式隆重舉行。這是群眾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縣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代表縣四家班子和廣大干部群眾,對各位領導、公司以及關心支持天峨發展的上級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月份以來,在周部長的深切關懷下,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積極配合龍灘公司,整體推進納岜新農村建設,整合各有關部門資金,投入納岜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開發、勞動技能培訓等等。通過各級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連續奮戰和納岜屯群眾投工投勞、積極參與,目前,納岜屯新農村建設基本建成,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產產業開發初具規模,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納岜群眾正朝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大步邁進。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亚洲午夜福利717|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4338×亚洲全国最大色成网站|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噜噜噜噜噜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成在人线av|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9ri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大香伊人蕉在人依线| 亚洲一级片在线播放|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