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夢中的草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伴著悠揚的蒙古牧歌,游客們欣喜而好奇地喝下濃香的下馬酒,我的心早就飛到的草原。
隨著導游來到草原驛站,眼前是一片幾乎近于沙漠的開闊地,稀稀拉拉的小草,無精打采地散落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中,我急切地問導游,“沒搞錯吧!這是草原嗎?”“是的。這就是‘希拉穆仁’大草原”。
“你們,你們不是騙人嗎?這哪里是草原。”我和奶奶憤憤地指責著。導游無不沉痛地說,近年來,由于環境破壞氣候干燥,草原嚴重缺水,操場幾乎滅絕。今天我們看不到“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景象,甚至連“淺草都不能沒馬蹄”,但也許再過幾年,就這星星點點小草可能也沒有了,留給后代的這里只能是沙漠。今天,大家只能騎著馬到草原遠處的景點欣賞,去看看牧民留下的保護區的草原。
導游的幾句話,讓我的心頓時糾結起來。望著腳下那稀疏的緊貼著地皮的小草,情不自禁地蹲下身來,摘下一片葉子捧在手心,把他湊到鼻尖,輕輕地吮吸著葉片散發出的濃烈的蒿香。
這是一種怎樣的小草呀!盡管已經柔弱得很小很小,但它那濃烈的蒿香卻彌漫著整個草原。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什么!它想留給我們什么呢!
傍晚,我和奶奶漫步在蒙古包附近近乎沙漠的草原,喧鬧一天的草原漸漸恢復了平靜,疲憊的馬兒低頭尋覓著可以啃食的小草。時而發出幾聲撕裂寂靜的鳴叫。
在茫茫無際的草原上,只有蹲在地上才能看清稀疏的小草,我們漫無目的走著,遠處、近處,也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么。忽然,我看到不遠處有一片綠色的沒膝的草地!”
這塊大約30多平米的草地,綠草蒼翠茂盛,已有幾個游客在這里拍照。為什么這里的草如此豐茂?為什么這里不缺水?順著茂密草地查看,原來這里的草能得到蒙古包內洗漱的廢水補充,所以草長得茂盛,這才是我夢中的草原。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其音色蒼涼而渾厚,擅長泛音的運用。尤其是潮爾琴(近代馬頭琴的前身),在音色、音區乃至音樂審美方面,均與低音提琴有著內在的神似與聯系。馬頭琴的定弦亦采用純四度定弦,其琴弓在弦外,因而演奏技巧方面不亞于低音提琴,甚至更為豐富。這樣,在音樂審美,音色,弓法技巧,定弦等諸多方面,二者
都有著許多的內在 “溝通”,所以,低音提琴獨奏曲《草原之歌》的詮釋,就自然離不開對蒙古族音樂的認識與理解了。
而低音提琴是件外來樂器。它極強的旋律性和優美的線條與蒙古族音樂有很大相似之處,而不同之處表現在音樂風格的處理和表現方式上,低音提琴通常演奏西洋大小調作品而蒙古族音樂的五聲調式則更民族化。針對于這種外來樂器,一定要把握好風格,能更好的“洋為中用”,使其在處理中國民族樂曲演奏風格問題上更加自然。然而,筆者以為演奏一首具有民族風格的樂曲,如果單用西洋傳統的技法、方法來演奏,是演奏不出樂曲風格的。要演奏好一首民族風格的樂曲,首先要認真的學習我們民間音樂。只有對樂曲內容風格作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確定用什么樣的技巧來詮釋該作品。
《草原之歌》就是一首典型的民族風情極濃的樂曲,是作曲家張寶元先生的成功之作。作者把蒙古族音樂的特色在低音提琴上表現的淋漓盡致。《草原之歌》是一首二部曲式
結構的作品,分為 A 部 B 部。A 部又分(a、b)B 部又分為(c、a)。在前面的 a.b.c 三部分中是由 G 宮調式貫穿,再現時的 a 又轉到了 D 徵調式中,增強了表現力,給人以音
樂漸漸飄遠的感覺。在樂曲中,表現形式有滑音、泛音、撥奏、雙音等。因為是具有民族風格的樂曲,所以,在樂曲的表現中,無論是指法還是弓法都一定要與民族器樂的處理取得聯系,并借鑒吸收一定的風格性奏法才好。樂曲的開頭是由五聲調式組成的蒙古族風格濃厚的五個音,這幾個音將民族調式風格顯現于眼前。在渾厚音色的基礎上再加上濃厚的揉弦,仿佛把人一下子帶入了蔚藍色的蒙古高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折射于人們的腦海之中。緊接著第一句就在低音提琴演奏中巧妙的借鑒了馬頭琴的下滑音,此句在低音提琴的高把位上演奏,身體呈擁抱琴體姿勢,用左手的二指(中指)在 G 弦一根弦上奏滑音。根據樂曲需要的速度“抹 ”下去,達到類似馬頭琴的味道,便形成了蒙古族樂曲特有的風格。這一滑音在此樂曲中至關重要,是整首樂曲風格特點的點睛之處。因此,在拉奏時,多模仿馬頭琴奏法是非常必要的。
烏達木是一個蒙古族小孩,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每當他想父母的時候,就會站在草原上望著藍天,唱這首《夢中的額吉》來表達他對父母的思念。
他說:“我的愿望是發明一種墨水,只要一滴,整個世界都會變成草原……”
當他唱起這首歌時,全場鴉雀無聲,他的歌聲感動了大家,唱進了全場人的心里,仿佛整個世界都停止了,都在聆聽他的歌聲。臺下的觀眾為他舉起綠色的熒光棒,現場就好像變成了一個大大的草原,他的愿望實現在每個人的心中。
馬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它赭色的身影與草原的碧綠而相襯。幼小的我經常在看電視機旁觀看草原,草原的遼闊和不可計數的野花,像總在隱藏著一種神秘-那高大雄健的身影。
草原中的馬一直是我所信仰,喜愛的動物。因為馬是草原的主人是自由的象征,是豪放模范、馬不知在我童年一起了多少遐想!馬從體格上看,是萬物世界中可唯是最偉大的均稱優美的了。其實最令人難忘的則是馬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了。瞳孔上下長,左右寬、仿佛包含著整個世界,馬在草原上奔跑著肆態著、好不束縛的感受著的自由所帶來的美好的、閑適的心情。
天然的要比人工的要美麗些,不僅是表面最為重要的是靈魂!
在群馬之中,人們似乎看不到它們中的自私,即使外來侵略它們,依舊是團結一致的,用集體的力量去戰勝與之強大的動物。也許是它們在草原中所鍛煉中的溫順、憨厚秉性吧!在大自然惡劣的環境之下,群馬總是在草原中奔馳著、因為那是它們的家、它們必須用自己的力量?I衛自己的家園。只有在狂風中。暴雨中、冰天雪地中磨練著馬群的自強的精神。
對與馬的印象也許只是遺留在夢中、一個女孩的夢想中。但現實生活中如何呢?
在離新疆天山附近,那里的景色異人、旅客是絡繹不絕。有些商家為了利益,在馬匹上,在馬脖子上掛著50元一騎的銷售牌,這與我們夢想中所見的截然不同。夢想中的馬像要沖破一切,盡享自然本色;而如今人們的思想有利益而上害了馬,夢想中的馬在廣闊的草原上毫不拘束地生活著,磨練著。而如今在如在監獄般的馬圈中為人類而賣力著、這一切的一切完全脫變了草原主人的本色!
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也許是因為草原民歌的悠揚,也許是因為草原古詩的蒼茫,在我心中一直生長著一個草原的夢想。那藍藍的天,那白白的云,那青青的草,那燦燦的花,那隨風四處飛揚的歌聲,那縱馬任意馳騁的身影……想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妙不可言,仿佛夢中的草原是人世間難以找尋的桃源。草原夢的靈魂,就在于她的美麗和自由,草原能讓我心馳神往的,也正在于此。
草原真遼闊!草原之大,草原之寬,一望無際,與天連接在一起。天真湛藍!藍得無暇,藍得高遠。只有這種寬廣,才能孕育出長調的悠揚。城市中的壓迫感在這里被釋放得無了蹤影,城市中陰霾在這里被蕩滌一清。草原是彩色的。湛藍如洗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對應的是大地碧綠的曠野,羊群在青青中浮動著白色,像一把珍珠撒在了綠色的絨毛毯上。草原上的野花點點斑斑,點綴在這片綠色的海洋里,讓草原變得五彩斑斕……
草原的風輕輕地吹吹成了潔白的云彩
草原的風微微地笑笑成了清澈的湖水
草原的風在每一個不同的季節同別有一番不同的風韻,七月底是草原最美麗的季節,問也是最讓人心曠神怡的,它不像冬天的風那么刺骨,更不像秋天的風那么干燥;它美麗,在于它吹綠了萬物,吹開了野花,深深的草從在微風中搖拽,是那么的婀娜,充滿了神韻;它輕柔,它游過深深的湖水,掀起了陣陣微波,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銀光,碧水印著藍天,藍天襯著碧水,那種天連水尾水連天的那種畫面,宛如在天鏡中遨游,自在、奔放……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駿馬奔騰,風一般的從草原上掃過,在一片塵土飛揚中,消失在草原的深處,只有那奔騰的聲音回蕩在耳際,馬的嘶叫在心中回味,隨著被濺起的塵土落地,一切恢復如初,只有那豪邁的情景留在了腦海中。
草原的每一處都值得珍藏,我們要去賞草原的美景,我們要去捕捉草原的愛心,我們的心靈在草原敞開,我們的靈魂在草原豐盈,我們的夢想在草原落地……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然而不到真正的大草原,很少有人能透徹地領悟到這詩畫一般的境界,草原這幅天禪之畫,竟然就這樣被大自然地信手勾勒出來,讓我如醉如癡。草原之美于婀娜,美于遼闊,是色彩,是自由,是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