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活著活著就老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別人沒有的,你想有。別人有的,你當然更要有。想法太多,欲望太多,怎么會不累?怎么能輕累了?怎么會不老?
有一種老,是真的老了,所謂年歲不饒人,自然規律也。還有一種老,不是真的老了,身體沒有老,而是心老了,生活壓力所致,迫不得已。
當初,可不是這樣的。想當初,逛街,可是多久都不會累。減肥,可是多瘦都嫌肥。旅行,可是多遠都不嫌遠。狂歡,可是怎么玩兒都不夠。激情滿懷,活力四射,全身上下都是散發著用不完的能量,像一只剛剛充完電的熱寶,熱得要命,熱得湯手。會突發奇想地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住上兩天,會對一段沒有把握的情事全情投入,會拼命把自己塞進小一號的衣服里,會把大把的時光浪費在那些未可知的事情上……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抱著電視睡覺,喜歡閑適自由的生活,喜歡按照自己的習慣做事兒,開始拒絕在陌生的地方過夜,懶得去了解和依賴不熟悉的人,認識新朋友的速度差強人意,不再相信愛情,不再喜歡浪漫,不再選擇黑白分明的兩種顏色的衣服,開始排斥濃艷和熱烈,對清淡的食物倒是情有獨鐘,喜歡懷念當初那股無所畏懼的勁頭,喜歡一個人獨自享受寂寞……
初老癥來襲,無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老了,另外一種是心老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是好兆頭,人活著,無非就是個精神氣兒,就是個心態,即便真的老了又能怎樣?與其老氣橫秋地過完余生,倒不如瀟瀟灑灑地走一回。
我不信。我自己定下的老的標準是:一,好回憶以往。過五關斬六將,言必稱“我們那時候”。二,說話重復。一句話翻來覆去,沒完沒了。三,極愛說自己的兒孫、學生,說起來眉飛色舞。要么見了年輕人就拍人家肩膀,好像都是他的學生。我自以為以上三項我還未達標,心里也從未想過年齡天天見長這個實實在在的問題。然而,不想不等于時間就此停止不動,認真一想,哎呀,我已經過了七十歲了,難怪街上的孩子叫我“爺爺”,人家沒叫錯。于是我開始承認我生理上的“錯覺”,并非一時之非,乃是“老了”的征象。
真的老了怎么辦?因為我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也一時找不到答案。我想,從前傻乎乎地過來了,今后還傻乎乎地過吧,不必為老了而憂心忡忡。至于最后那一關,反正總得過,怕也不行。眼下還不夠火候,不要為了它的不可阻擋而耽誤了眼前的快樂和自由。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就是生與死。弄懂了死,也就明白了生。二十歲時寫過一首詩,說:“我們要努力地為著死,也努力地為著生。”我剛看到時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后來想明白了。他是說只有明白為什么而死,才能將生命化作不絕的力量,為那理想而奮斗,面對死亡也坦然毅然,而無懼無畏。
因此,我想我得先不懼死,才能不怕老。我已經和閻王先生打過兩次交道,他煩我,嫌我好說好笑,沒個正形。記得“”時候,我還披掛著“漏網”的彩衣,受著“革命小將”的看管。有時候我竟然忘了“此身非我有”,而自得自樂,輕聲唱起我喜歡的“資產階級”歌曲,甚至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來,這當然要挨批判。軍代表嚴肅地對我說:“你就是沒有老師的架子,也得有個老師的樣子。”聽得出來,他同情我,并沒有把我當“敵我矛盾”,但他不認同我的生活態度,或者從他的經驗出發,認定我之所以總是挨批判,就因為“沒有樣子”,而我們的禮儀之邦,是處處需要“樣子”的。
幾年前,我發現患了癌癥,動了手術。可我的沒正形,連開刀割肉都管不住,所以閻王老子很討厭我。兩次把我踹回人間,讓我學會點樣子。實話說,我現在有了點樣子,知道什么時候該老實坐著,什么時候可以稍微活動活動手腳。這是我拿命換來的知識,是人過花甲方才明白的道理。當然,我還是保留了點自我,在我愛和愛我的人面前,我依舊沒正形。沒正形是老人對閻王爺的有力武器。至于結結實實的年輕人,或者各級首長,愛怎么評斷就怎么評斷。我們是對付死神,又不是對付您,您生什么氣呀!先賢說:“老要張狂,少要穩當。”這話一準兒是先賢們老了才說的。頭半句是為自己辯解,后半句是堵年輕人的嘴。其實讓我看來,無論年老年輕,都應該真誠地活著,張狂與否全憑自己的個性,和而不同,這才是好日子,死而無憾。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本無大驚小怪的理由,但對于生者與健康者,病與死總是不情愿的。所以,生一場跟死亡接近的病,就成了大事。兩次診斷為癌癥后,家人與友人都認為我捱到今天挺不容易的,問我怎么過來的。想了想,其實沒什么,一咬牙就過來了,沒心沒肺,跟沒得病時一樣,豈有它哉!
生病后唯一的變化便是身心都比先前輕了。割掉一大塊肉與油,體重自然輕了,想想現在活著是搶回來的“多頭兒”,便有種幸福感,連不如意都是種愉快。倘到了“那邊兒”,這些不如意都見不到了,想必沒什么意思,也不多姿多彩。名利與金錢等等,剎那化為烏有。死亡將一切人拉平,因此,能活著的時候便珍惜生命干點有用的事,干點想干的事,于是心也輕快多了。
生病的最大好處是讓人清醒。我這樣說,當然不是希望大家都生一回要死的病,我只是說,有時候生病也未必都是壞處。只要自己能掌握自己,不老想著同大家訣別。
我提議,老人應該按照自己的條件,法律和道德允許的框架內,進行適合自己的活動。有了病,就去看,就像去看朋友。因為老了,病也就不請自來。不把他當朋友,他就把你當敵人。哭和嘆息都趕不走病痛,不如笑對疾病。心寬一寸,病退一尺。這是我的經驗,不屬于“站著不腰疼”的輕松話。我歷來不愛說自己得病的事,因為別人聽了堵心。這次說出來,是為了那些一老就悲觀,總覺著明天就告別人間的老朋友。快樂一點吧,讓咱們拉起手在咱們沒有經歷過的大好天地里,盡興地度過我們的余生,把所有的智慧和才能貢獻給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我們的后人,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啊!
烈日里,我們躲在樹下喝著礦泉水,汗水還是如雨水般流下,這一切似都與他無關,專心的做著手里的農活,他的眼里只有他的莊稼地;我們只不過是一個路人,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天快黑下來,我們又經過這里,老人也準備回家,他把雜草放在草藍子里,然后慢慢的靠近田梗,手扶住田梗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他的眼睛看不見”,一個同事叫道。我們才注意到他的動作,他真的是看不見,我們先前還笑他干活認真,原來是看不見,先用手慢慢的尋找雜草,再拔掉。那一刻,我有一種想要哭的感覺,他是怎么做到的,開始一定把莊稼當成了雜草,可是千百次的做下來,就熟練了。他的親人有到那里去了?難到他們忍心讓這樣的一個老人,還要出來做農活。
我趕忙過去幫他拿起草藍準備扶著他走過田梗,他卻拒絕了的好意,他說:“我可以找得到”。
看不見的人,不用導盲犬,不用人幫忙,他是怎樣做到的,他的腦海里已經有了一張地圖,可以為他指引方向。
他拒絕我的幫忙,讓我一時不知所措,呆在了那里,他慢慢慢的向前走去,孤單的背影在夕陽下拉得很長很長。
我心中好奇,他到底怎樣生活的,眼睛看不見,年紀這么大了,我慢慢的跟在他的后面,去到了他的家,姑且叫做家,因為房屋的半邊已經塌陷,屋里已經長滿了雜草。他的屋子就在那還沒有塌掉的半邊,推開門進去,一陣黑暗,并沒有電,也沒有點燈的用具,一張木床就是家中唯一的家具,對于他來講也許沒有電和有電并沒有什么區別。
我并不知道他是否有其他親人,因為他的耳朵也聽不見了,他說他自己的,說的還是莊稼地的事情,我想要的答案卻得不到。城市里的老人都會有養老院,農村卻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老人也是一個倔強的人,也許有養老院他也不會去的,從他拒絕我的幫忙就可以看得出。
天已經黑了,我也要離開了,我不能為他做什么,只有放了些錢在他床前,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能看到。也許他已經沒有親人了,孤苦的活著,也許他還有親人,可是他們自己顧著自己,早忘記了老人。老人就如一個被世界忘記的人,他默默的勞作著,管理著自己的莊稼地,世界的其他都與他無關。
我上車準備走了,一個同事感慨的說道:“我老了后也是這樣,我就先挖一個坑,把自己埋了”。
是一只貓,叫雪兒,也是我的精靈。
小時侯,我總愛問奶奶一些傻傻的問題:奶奶,“貓是有九條生命嗎?”,貓能看見鬼和妖怪嗎?”“貓是不是避邪?”奶奶微笑著對我說:“孩子,這是傳說,奶奶也不知到是真的還是假的,但人們都說貓是輕易死不了的,命很硬。”“哦,那我們也養只貓吧?……
后來,奶奶真的養了一只貓,起名叫雪兒,它滿身的毛雪白雪白的,一雙眼睛,一只藍,一只黃,大大的,圓圓的,時常流露出溫柔可愛的眼神。我想,它就是我夢中的小精靈?有時,我輕輕地撫摸著它,它也若有所思地瞧著我,感覺很溫暖,很愜意,也很幸福。
它剛來的時候,剛出滿月,小小的細胳膊細腿兒,叫起來細聲細氣兒的,四條小腿還顫顫巍巍的,看了叫人頓生憐憫之心。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對它更是關愛有加。有時我總是癡癡地看著小小的它,把自己也變成它,可惜我不是它。
我和它玩。它總愛咬住毛巾,死命地拽,我冷不丁猛一松手,它栽個跟頭才不得不松口。有時躲到冬青樹叢里跟我捉迷藏,并且每次都會被我逮個正著,它一生氣,跑開了,我只好去勸它,求它回來。我想,它或許也想變成我吧?
奶奶很疼雪兒,總把它當成可愛的“孫子”,與我們“平起平坐”。有時它從外面“野”回來之后,就跟在奶奶身邊不離左右,還特別嬌氣的“喵---喵--”幾聲,奶奶就跟它聊天,問它:“哦,雪兒,你回來了,餓了吧,等會兒,別著急,奶奶給你拿好吃的”。隨后,奶奶拿出雪兒最愛吃的豬肝,然后切碎,再拌點饅頭或米飯,盛到它的碗里,每當這時,它就乖乖地趴在一邊,瞪著它那期盼的、圓錚錚的大眼睛,等著可口的好飯。
我總是癡癡的想。奶奶和雪兒之間或許有更深一層的關系吧?他們之間或許有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奶奶是魔法師,雪兒是魔法師的徒弟或者奶奶是精靈世界的祖母,她帶雪兒來塵世間搞社會調查,還有……哎!這都什么亂七八糟的怪念頭啊!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我只是雪兒的玩伴,可它依賴的,是奶奶。它能聽懂奶奶的話,我卻聽不懂它……
日子在不知不覺中流逝,雪兒老了,我長大了。我們不象兒時那樣親密無間了。它有時出去散散步,然后躺在奶奶的搖椅旁,靜靜地陪著奶奶,誰也不說話,就那樣默默的。奶奶在這時,總是那么的安詳,空氣中洋溢著溫馨的氣息。我相信,雪兒和奶奶在用心交流,我卻做不到。
過年了,雪兒又老了一歲,奶奶也老了一歲。在喜慶的爆竹聲中,它悄悄的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我想,雪兒真是個精靈嗎?不經意間,它闖入我們的生活,陪我們共同度過了許許多多幸福的日子,又悄悄地不辭而別。沒有人知道它去了哪兒,它怎么樣了。我確信:雪兒就是個精靈。
隨著狂亂的鼓點,搖晃著,舞動著,放縱的笑著,妖嬈得連蛇妖都羨慕。我就是年少輕狂,蔑視那些呆板的規矩,呵呵,我就做不良。天使沒有了翅膀,是不是也會和我一樣?
無人理睬,我會受傷,因為我要自己闖,我哪會在乎你的眼神?桀驁不馴,你和我比不起。
明天會不會很遠呢?每一個季節,回憶總是很跳躍,故事還未拉開序幕,已經落上帷幕,這就是預料中的結局。傻瓜般的笑個不停,轉過身眼淚卻掉個不停。
2011我在最失落那天,認識了一個新哥們:張力。這個人真的很不錯啊。彬彬有禮的,守信得難以置信。怎么說呢?那天和最好的朋友掰了,結果無意認識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待他。結果發現這哥們確實好玩。我也是豁出去了,什么話都敢和他說,現在想想,自己也是好笑得可以了。什么都放下了,雪月風花,沒什么可掩飾的,不甘于平平淡淡,又發覺手中剩下的似乎只有虛無。仔細想想,人吧,活著活著就老了,收獲的微乎其微。如果一直安分守己做個木偶,恐怕多年以后我一定會后悔。有什么啊,心之所念,我就是要做自欺欺人的謊言。
2011我跳過了中考的門檻。初中,還記得沒事串串班;沒事拿其他班的男生來撒撒氣;沒事讓老畢給我送了整個初三的早飯和晚飯;沒事和霍玉琨,閆華組成一個三口之家;沒事捉弄其他班的男生,有些個男生最后竟被我都哭了,第二天,一切照舊,似乎什么都沒發生過;哭過、笑過、痛過、還喜歡找刺激。忘不掉騙哭了那么多人;忘不掉用沙袋砸過很多人;忘不掉他人好心關心我,還被我大罵一頓;忘不掉二班丟了手機,串班的我被和藹的請求不要亂串班,然后才知道,他們本班的一個女生成為懷疑對象,還被打了;忘不掉有人請客不叫我,我把他追得滿操場跑;忘不掉相互扶持,相偎相依;忘不掉中考體育時我許下的承諾;忘不掉那些人騎車送我回家;忘不掉……
2011我走進了19班,始終不清楚自己在班里的位置,只是學會了思念,只是明白了好奇心會殺死貓,只是領悟了世界不僅是追逐占有。19班換班主任時,班主任對我有歧視思想,可能因為我喜歡活蹦亂跳的,可能是因為我看待事物的方法總是與眾不同,那一個星期,我是在無盡的責罵和無邊的恐懼中度過。后來,發生了一件事,使局面發生了180°轉變,這件事我不想說,一切都成為往事,沒什么意思了。只不過,后來,班里的人懷疑我是奸細,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中那幾年的囂張生活,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被女生憎惡,和男生打打鬧鬧。19班,好朋友的定義開始變更,應該是在平時稱為哥們的人在我背后的一聲謾罵吧,只是,很不幸,我聽到了。
說了28中那么多好,也許只是因為失去了就覺得美好吧。其實,它的黑暗不言而喻。聰明的人們啊,若世界美好得如同夢幻,那么桃花源怎么辦呢?
有些時候,發生的不是故事,而是事故。見證的太多只會成為一種變相的傷害。看的太真,后果是傷得更深。那么多,那么多的人,說我是個只會笑的豬。我像個傻瓜般笑個不停,轉過身,眼淚卻掉個不停。他們都說,他們都說,沒想到我這么堅強,我淡淡笑,沒人懂得我的悲傷。
張帆說,王璐不夠女人;蔡蔡說,王璐夠爺們;王璐則想起了那些人說,大哥純爺們!
班主任說我敏感的像個孩子,怕我有一天走上極端的道路。我笑了,老師,你是用委婉的方式說我自殺吧。老師驚恐的說,王璐果然聰明。老師,我又長一歲,什么沒有經歷過呢?人活著活著就老了,為什么不看開點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是更好嗎?
沒有什么是承受不了的!除非他不是一個正常的生命體。既然我們選擇了生活,那為什么不接受快樂呢?每一天都是這樣,快樂是24小時,悲傷也是24小時,萬物都是公平的,又都是不公正的。接受也是一種收獲,命運也是一種另類的安排。
紅雨瓢潑泛起了掩飾的假,小橋流水的悠遠給我輕輕的吻,鴻雁銜傷飛翔至遠方。
內線的痛苦是遲來的愛,三月槐柳的明月又上枝頭。
塵埃?嘆,前生的孽今生來還。血染燈籠只有紅依舊,迢迢年華見證我的老去。何時封筆,這是一個不爭的話題。楊樹下的徘徊是對明天的余望。涓涓心事似水流去,尋找你的蹤跡。
連年等你,你卻不在燈火闌珊處。
夜夜思你,你卻消失在百花美的那個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