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藝術體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藝術體操;運動員;動作
1引言
藝術體操不僅有體育運動的健康美,而且融合了包括雕塑、繪畫、工藝在內的藝術美,以及芭蕾舞、民族舞、技巧、武術、雜技、戲劇等技術之精髓,而且還創造了一整套有思想、有感情、有層次、有結構、有難度的立體練習程序,從而構成了藝術體操的美。藝術體操綜合了舞蹈中的形體藝術,美術中的造型藝術,音樂中的音響藝術,并將這些藝術與高超的身體和器械技術交融組合成千姿百態的舞臺和流動變幻的場面,給人以優美、清新、高雅、新穎等印象。
2藝術體操項目人體美的研究
2.1體型美
藝術體操項目是以優美為其主要特征的,運動員漂亮的外貌及健美的身體形態會為創造優異的成績帶來良好的“印象分”。外貌主要是指臉型、五官和氣質。臉型、手型與藝術體操運動員身體各部位比例勻稱,在選材時對運動員體型結構外表都有相應的要求:頸部及四肢修長,軀干略短;肩部稍寬,髖部稍窄,臀肌上收。這種苗條修長的身材,完成的動作不但幅度大而且非常優美,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和無窮的藝術魅力。
2.2姿態美
姿態美是身體各部分所呈現出來的外部形態美的一種。姿態美是藝術體操運動員在完成過程中的審美意識及對運動員自身的審美要求,是評分的重要依據之一,是提高動作質量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完成動作過程中,動作舒展、姿態優美大方是對藝術體操運動員的基本要求。通過訓練使人體的一些基本形態表現得更加優美動人。而在藝術體操基礎訓練中正是借助舞蹈、芭蕾等基本功訓練來提高運動員的形體。使藝術體操運動員身體挺拔、雋秀,更顯女性曲線美,使運動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散發著青春、優雅的魅力。
2.3氣質美
藝術體操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不僅僅要進行多方面的技術訓練,作為一名優秀的頂尖級運動員還要有獨特的氣質。氣質美是人的品德、性格、精神、風度等綜合性的一種內心世界的美,是人對外界事物反映的一種心理品質和心理現象。一個人的美離不開外在和內涵兩方面。人是一個統一的機體,外在表現和內心世界應該是統一的,行為美與心靈美應該是統一的,動作美和氣質美也應該是統一的。長期從事藝術體操鍛煉的人,那高雅優美的動作造就了他的形象美,那婉轉動聽的音樂與動作的結合使人的氣質在身體與心理的交融中自然而然得到升華。此外藝術體操運動員獨特的個人氣質美是比賽中獲得高分的關鍵因素之一。
2.4造型美
造型美是用身體形態姿勢表現的美。它包括靜態造型美和動態造型美以及動靜結合的造型美。藝術體操的靜態造型美光彩照人,像一尊精美的雕塑。如藝術體操套路的各種開始和結束姿勢以及各種平衡等等,都是靜態的造型美。動態造型美是在運動中的空間造型美。如跨跳、鹿跳、接環跳,立轉、平轉以及旋轉中的平衡,都是動態的造型美。而跳步接踹燕等動作則是典型的動靜結合的造型美。這些造型或動態或靜態或動靜結合,無一不是藝術價值的完美顯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5難度美
在藝術體操的比賽中,形成其藝術價值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身體動作是重要的技術基礎,是由跳步、平衡、單足轉體、波浪等基本動作,以及各種移動小跳、單足跳、擺動繞環等動作組成,其中跳步、單足轉體、平衡3類動作豐富多變,是組成難度的核心部分。成套難度的數量多達20—30個;而難度動作的系數涉及10個級別,難度之大令人咋舌。例如,卡巴耶娃做的踹燕轉體360°和不用手幫助的結環轉體360°;阿列克山德羅娃做的上體側倒側劈腿轉體360°和拋器械后連續3次伊柳辛接器械等動作,使人耳目一新。更令人驚嘆的是她們能把這些創新難度和其它轉體或平衡難度連接起來做,出現以連續體相接的聯合難度,使觀者目不暇接,練者一氣呵成,達到形美感目、神美感心的微妙境地。這種作為藝術美的創造性發展所體現出來的難度美,使人真切感受到運動員本質力量中所潛在無窮能力,從而悟出不斷追求新領域的真諦。超級秘書網
2.6人體與器械的配合之美
藝術體操器械有繩、圈、球、棒、帶,不同器械均由不同的材料特制而成,輕便別致容易操手。若巧妙配合,使器械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例如:拋、接、踢、滾動、繞、等等。都能表現出許多高超動作,運動員有序地變化隊形,器械的相互交換,空間與地面、人與器械的結合形成動態圖案。天衣無縫,渾然一體,人與器械和諧一致。
3藝術體操音樂美的研究
藝術體操成套動作是在音樂伴奏下完成的,不僅烘托氣氛,更是各種形態和技術展示的藝術手段,所以音樂是藝術體操的靈魂。曲調優美、風格鮮明的音樂,不僅可以激發運動員的激情,突出個性,增加動作的感染力,還可以增強表演的氣氛和藝術感染力,動作是聲音的形象化,是表達音樂形態和內涵,優美的音樂的開始,使人產生美妙的聯想。運動員心情和意境受音樂旋律的啟迪,從而產生藝術創造的激情,隨著音樂的旋律,用全身的器官盡情地自如地表現動作。使音樂形象和動作達到完美的統一,給裁判和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4結論
藝術體操只有以高難的技巧動作、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音樂旋律、感人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表現力等各種因素,才能創造出鮮明、完美的意境,令人心馳神往,產生強烈的審美力量。若忽略了任何一個部分,如技巧難度太低,音樂旋律不動聽,造型不美,神形分離等等均會對整套動作產生巨大的影響。在藝術體操中(下轉178頁)(上接177頁)絕不能把難度技巧、舞蹈、造型、器械、音樂等等看成是各自孤立的、個別的,而應嚴格地按照每一部分美的規律進行編排,并把它們和諧、完整地統一。一套藝術體操動作就是一件藝術作品,只有各方面的美融為一體,才能獲得最佳整體效果,創造最美的藝術境界,其美的特征及美學價值才能得以最完美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大眾藝術體操
【2】楊鵬飛.藝術體操的美學研究[M].武漢體育學院學院.2001年04期
關鍵詞:藝術體操;運動員;動作
1 引言
藝術體操不僅有體育運動的健康美,而且融合了包括雕塑、繪畫、工藝在內的藝術美,以及芭蕾舞、民族舞、技巧、武術、雜技、戲劇等技術之精髓,而且還創造了一整套有思想、有感情、有層次、有結構、有難度的立體練習程序,從而構成了藝術體操的美。藝術體操綜合了舞蹈中的形體藝術,美術中的造型藝術,音樂中的音響藝術,并將這些藝術與高超的身體和器械技術交融組合成千姿百態的舞臺和流動變幻的場面,給人以優美、清新、高雅、新穎等印象。
2 藝術體操項目人體美的研究
2.1 體型美
藝術體操項目是以優美為其主要特征的,運動員漂亮的外貌及健美的身體形態會為創造優異的成績帶來良好的“印象分”。外貌主要是指臉型、五官和氣質。臉型、手型與藝術體操運動員身體各部位比例勻稱,在選材時對運動員體型結構外表都有相應的要求:頸部及四肢修長,軀干略短;肩部稍寬,髖部稍窄,臀肌上收。這種苗條修長的身材,完成的動作不但幅度大而且非常優美,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和無窮的藝術魅力。
2.2 姿態美
姿態美是身體各部分所呈現出來的外部形態美的一種。姿態美是藝術體操運動員在完成過程中的審美意識及對運動員自身的審美要求,是評分的重要依據之一,是提高動作質量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完成動作過程中,動作舒展、姿態優美大方是對藝術體操運動員的基本要求。通過訓練使人體的一些基本形態表現得更加優美動人。而在藝術體操基礎訓練中正是借助舞蹈、芭蕾等基本功訓練來提高運動員的形體。使藝術體操運動員身體挺拔、雋秀,更顯女性曲線美,使運動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散發著青春、優雅的魅力。
2.3 氣質美
藝術體操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不僅僅要進行多方面的技術訓練,作為一名優秀的頂尖級運動員還要有獨特的氣質。氣質美是人的品德、性格、精神、風度等綜合性的一種內心世界的美,是人對外界事物反映的一種心理品質和心理現象。一個人的美離不開外在和內涵兩方面。人是一個統一的機體,外在表現和內心世界應該是統一的,行為美與心靈美應該是統一的,動作美和氣質美也應該是統一的。長期從事藝術體操鍛煉的人,那高雅優美的動作造就了他的形象美,那婉轉動聽的音樂與動作的結合使人的氣質在身體與心理的交融中自然而然得到升華。此外藝術體操運動員獨特的個人氣質美是比賽中獲得高分的關鍵因素之一。
2.4 造型美
造型美是用身體形態姿勢表現的美。它包括靜態造型美和動態造型美以及動靜結合的造型美。藝術體操的靜態造型美光彩照人,像一尊精美的雕塑。如藝術體操套路的各種開始和結束姿勢以及各種平衡等等,都是靜態的造型美。動態造型美是在運動中的空間造型美。如跨跳、鹿跳、接環跳,立轉、平轉以及旋轉中的平衡,都是動態的造型美。而跳步接踹燕等動作則是典型的動靜結合的造型美。這些造型或動態或靜態或動靜結合,無一不是藝術價值的完美顯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5 難度美
在藝術體操的比賽中,形成其藝術價值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身體動作是重要的技術基礎,是由跳步、平衡、單足轉體、波浪等基本動作,以及各種移動小跳、單足跳、擺動繞環等動作組成,其中跳步、單足轉體、平衡3類動作豐富多變,是組成難度的核心部分。成套難度的數量多達20—30 個;而難度動作的系數涉及10 個級別,難度之大令人咋舌。例如,卡巴耶娃做的踹燕轉體360°和不用手幫助的結環轉體360°;阿列克山德羅娃做的上體側倒側劈腿轉體360°和拋器械后連續3次伊柳辛接器械等動作,使人耳目一新。更令人驚嘆的是她們能把這些創新難度和其它轉體或平衡難度連接起來做,出現以連續體相接的聯合難度,使觀者目不暇接,練者一氣呵成,達到形美感目、神美感心的微妙境地。這種作為藝術美的創造性發展所體現出來的難度美,使人真切感受到運動員本質力量中所潛在無窮能力,從而悟出不斷追求新領域的真諦。
2.6 人體與器械的配合之美
藝術體操器械有繩、圈、球、棒、帶,不同器械均由不同的材料特制而成,輕便別致容易操手。若巧妙配合,使器械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例如:拋、接、踢、滾動、繞、等等。都能表現出許多高超動作,運動員有序地變化隊形,器械的相互交換,空間與地面、人與器械的結合形成動態圖案。天衣無縫,渾然一體,人與器械和諧一致。
3 藝術體操音樂美的研究
藝術體操成套動作是在音樂伴奏下完成的,不僅烘托氣氛,更是各種形態和技術展示的藝術手段,所以音樂是藝術體操的靈魂。曲調優美、風格鮮明的音樂,不僅可以激發運動員的激情,突出個性,增加動作的感染力,還可以增強表演的氣氛和藝術感染力,動作是聲音的形象化,是表達音樂形態和內涵,優美的音樂的開始,使人產生美妙的聯想。運動員心情和意境受音樂旋律的啟迪,從而產生藝術創造的激情,隨著音樂的旋律,用全身的器官盡情地自如地表現動作。使音樂形象和動作達到完美的統一,給裁判和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4 結論
藝術體操只有以高難的技巧動作、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音樂旋律、感人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表現力等各種因素,才能創造出鮮明、完美的意境,令人心馳神往,產生強烈的審美力量。若忽略了任何一個部分,如技巧難度太低,音樂旋律不動聽,造型不美,神形分離等等均會對整套動作產生巨大的影響。在藝術體操中(下轉178頁)(上接177頁)絕不能把難度技巧、舞蹈、造型、器械、音樂等等看成是各自孤立的、個別的,而應嚴格地按照每一部分美的規律進行編排,并把它們和諧、完整地統一。一套藝術體操動作就是一件藝術作品,只有各方面的美融為一體,才能獲得最佳整體效果,創造最美的藝術境界,其美的特征及美學價值才能得以最完美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大眾藝術體操
【2】楊鵬飛. 藝術體操的美學研究[M].武漢體育學院學院.2001年04期
關鍵詞:藝術體操規則規定動作
奧運會是實施新規則以來的國內外重要賽事,通過對奧運會比賽的情況看我國對規則的理解和運用情況,本文重點研究參加奧運會的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編排狀況及完成情況,因為新規則取消了聯合難度,要求每套動作最多18個單獨的難度,通過對奧運會所有個人項目的編排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了解我國藝術體操在新規則實施后的難度數量的選擇是否達到了規則最大限量的要求,還是僅達到規則的最低要求,從上一屆規則開始難度的級別就達到了10個,分值也從0.1-1.0分布,通過研究了解我國藝術體操難度級別的選擇情況,通過研究為我國藝術體操的訓練提供可靠的依據,為我國藝術體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在成套動作中四大類難度類型的動作要協調均衡發展,新規則規定每套動作要求上報18個單獨難度,規定難度不少于6個,其他難度組不能多于2個,本周期內的器械項目是繩、球、棒、帶,而這四項器械的規定難度類型只有一種,繩(大跳)、球(柔韌)、棒(平衡)、帶(轉體)。也就是說在選擇難度動作時,非規定難度組的動作最多也只能選擇6個,那么要完成18個難度就必須至少要有12個規定身體難度的動作,要完成個人全能4套動作就必須要完成跳、轉、平衡、柔韌波浪每項至少12個難度。并且新規則的補充精神中強調,在藝術加分中結合難度A的0.1加分中的A要規定身體難度和其他動作組各占50%,防止了為了高的藝術加分編排中過多的出現隱性難度(上報難度表上沒有的難度)。要想有多的結合難度的藝術加分就必須要有多的規定難度結合器械加分,那就要求運動員在成套中規定難度都盡量結合器械技術加分,如果在完成規定至少12個難度時只有5個結合了器械技術進行了加分那么在整套動作中也只能最多出現10個結合難度的加分,這就要求運動員在完成難度時的多元效應。在成套中既要選擇難度的級別高,完成的質量高,還要密切結合器械技術進行藝術值加分。
一、規定難度數量情況
新規則規定每套動作都有其規定的難度類型,本周期內的四種器械的規定難度都只有一種,即繩(跳)、球(柔韌)、棒(平衡)、帶(轉體)。從相關數據中得知,四套動作的結合規定難度數量出現了3個峰,結合難度最多的是6、10、12個,四種器械結合難度的數量差別很大,帶操主要是結合6個難度,其次是8個、9個難度,棒操主要是結合的8-12個難度,球操和繩操的分值比較分散和一致,主要分布在7-14個難度,從圖中看球和繩結合難度的數量最多,也就是器械結合跳和柔韌難度的數量最多。急待提高的是器械技術動作結合轉體難度進行有價值的加分。
二、規定的身體動作組
(一)難度平均數量
規則對難度數量的要求在每次規則修改后都有明確的規定,從這兩屆規則來看本屆規則更注重規定難度的數量,更加強調器械的特點,對每套器械規定動作要求增加了,上屆規則規定至少有5個規定難度,新規則規定每套動作至少要有6個規定難度,同時也限制了非規定難度的數量(其它組難度不超過2個),要達到18個難度數量就要至少12個規定難度數量,從圖2看出,我國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難度選擇平均值都沒有達到12個,繩操的規定難度數量最多,平均值也只達到11.29個,帶操的規定難度數量最少,平均只有9.35個,這也是造成帶操難度數量總體15.35個的原因。因為繩操的規定難度是跳,說明我國運動員對跳難度技術掌握的還比較多,帶操的規定難度是轉體,說明我國運動員在轉體方面掌握的難度技術類型還比較欠缺。
(二)不同器械規定難度數量分布
四種器械的規定難度數量分布不一致,從整體來看規定難度選擇12個難度的最多,其次是10個難度,從器械項目來看球操和棒操的難度分布比較一致,都是12個難度分布最多,然后隨著難度數量的減少選擇的套數也在減少,繩操和帶操的規定難度數量分布是差別很大,繩操的難度數量分布集中在9-13個,最多的是12個,34套動作有19套都選擇了12個難度,占了50%以上,其次是10個難度,9、11、13個難度數量的幾乎很少。帶操的規定難度數量分布最多的是8個,其次是9個、10個、12個,最少的只有6個。根據各個項目規定難度類型,可以看出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的運動員對跳難度技術動作掌握的比較多,對轉體技術動作掌握的不多,一套動作很難湊夠12個難度,更不用說選擇編排高難度的動作了。三、器械的使用加分
根據每種器械的特點都有其典型的技術動作,每種器械都使用了大量的器械熟練性大拋、大接。每項器械的拋接占了總技術數量的30%-40%,繩操中運用153個占總數的17%,典型動作如過繩跳、過繩小跳、小拋繩一端、轉動繩分別占9%、10%、3%、13%,小拋繩一端技術動作數量太少。運用(17%)占比重過大,應加強典型動作的使用,特別是小拋繩一端技術。球操中器械的典型動作拍球技術動作最多,占總數的29%,突出了器械的特點,球的運用太多,占總數的27%,球的滾動太少,只有6%,要加強滾動球技術練習。五花和不對稱動作是棒操的典型動作,在成套中的比重還比較大,分別占20%、13%,中低拋和接的數量太少,只占4%、3%。帶操中典型動作螺的使用較多,也突出了器械的特點,蛇的運用不夠,小拋帶數量太少只占1%,拉帶拋和從圖形上、中通過技術使用的較少,要注重每種器械技術的均衡使用。特別注重繩操的小拋繩一端技術,球操中滾動球技術,棒操中不對稱,中低拋技術,帶操中小拋,拉帶拋技術。
四、結論
通過對我國運動員自報的特殊藝術性加分研究得到:
(1)總分達到7分的很少,分值太低。
(2)器械使用多樣性不夠,器械的典型技術運用選擇不均衡。
(3)中低拋接器械太少,形成空間不飽滿。
(4)結合熟練性拋接器械的加分因素過于單調集中。
五、建議
(1)建立良好的運動員選材梯隊建設機制
(2)提高器械技術動作結合轉體難度進行有價值的加分的動作練習。
(3)加強運動員在轉體方面掌握的難度技術的練習。
(4)藝術體操的訓練和比賽中嚴格按照規則的要求,只有這樣才會使藝術體操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戴曉敏,洪小平,藝術體操身體難度動作發展方向[J],體育學刊,2005(3),
[2]汪敏,試論藝術體操教練員的創新思維及培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3),
[3]汪敏,中外藝術體操創新動作發展現狀及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2),
[4]龍曉敏,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技術現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2),
通過對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運動員年齡調查發現,目前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運動員中,年齡在15-17歲之間的人數有39人,占到統計數量的42.86%;年齡在12-14歲之間的有22人,占到統計數量的24.18%;年齡在10-11歲之間的有18人,占到統計數量的19.78%;年齡在7-9歲之間的人數為12人,占到統計數量的13.18%。通過對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運動員年齡的調查統計表明,吉林省藝術體操后備力量呈現下降的趨勢。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運動員隨著年齡下降的原因,對教練員進行了進一步訪談,訪談發現,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競技體育規律造成能夠走到冠軍的運動員畢竟是極少數,而大多數運動員將面臨自主擇業的境地,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深,退役運動員擇業壓力非常大,并且很多運動員在從事專業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會伴有傷病等。這也是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從事藝術體操專業訓練的一個主要原因;二是,藝術體操選材過程中在柔韌性、力量、爆發力、靈巧和協調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有著非常嚴格的選材標準。許多適齡的孩子由于達不到選材要求而不能進入業余體校從事專業的藝術體操訓練。這些都是造成目前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運動員數量隨年齡下降的主要原因。
2、運動員參訓動機調查
通過對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運動員參訓動機調查發現,運動員參訓動機中因為“自己喜歡”而參加訓練的有38人,占到統計數量的41.76%;因為“鍛煉身體”而參加藝術體操訓練的有25人,占到統計數量的27.47%;因為“家長要求”而參加訓練的有19人,占到統計數量的20.88%;通過藝術體操“培養氣質”而參加訓練的有6人,占到統計數量的6.59%;還有3人參加藝術體操訓練的原因是“成為冠軍”,占到統計數量的3.30%。通過數據統計情況來看,目前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運動員參加訓練的主要動機是出于對藝術體操運動的喜愛。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動員由于自身對藝術體操項目的喜愛而參加訓練這不僅是一個良好的源頭,也對其今后的訓練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對吉林省藝術體操的長期發展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有27.47%的運動員是出于“鍛煉身體”的動機參加業余體術體操訓練。長期從事藝術體操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柔韌、靈敏、協調、力量以及爆發力等方面的素質,同時對氣質培養和協作精神以及創新能力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藝術體操訓練內容滿意度分析
目前吉林省藝術體操訓練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性隊列練習、體態練習、身體柔韌度練習和簡單音樂練習、芭蕾舞把桿訓練、美國式地面訓練、新體訓練等內容。通過對吉林省業余體校91名藝術體操隊員走訪調查發現,其中有41名運動員對現有訓練內容表示基本滿意,占總人數的45.2%,有36名運動員對現有訓練內容表示不滿意,占總認識的39.7%,滿意的有12名運動員,占總人數的14.1%。由此可見,目前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訓練內容基本滿足運動員的需求,同時還有39.7%的運動員表示不滿意,通過訪談發現她們認為應該增加更多基礎使用性的知識。因此,吉林省業余體校藝術體操在安排訓練內容時,應增開各種風格舞蹈的練習、藝術體操器械的基本動作、藝術體操運動創傷的預防知識和治療方法等方面的內容。
4、運動員參賽情況調查
通過對吉林省業余體校91名藝術運動員的走訪調查,參加過1次藝術體操比賽共有75人,占總人數的82.4%,從未參加過比賽的共有10人,占總人數的11%,參加過2次比賽的共有3人,占總人數的3.2%,參加過4次比賽的人數只有1人,占總人數的1.1%。吉林省業余體校大部分藝術體操運動員參賽頻數為每年一次藝術體操比賽,只有個別高水平運動員保證較高頻數的比賽,很多藝術體操運動員由于缺乏比賽實踐鍛煉,不利于吉林省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的培養和選拔。
5、結束語
2013版規則評分體系由原有的難度、藝術、完成3個減至為2個,即難度和完成。總分由30分調整至20分。每一個奧運周期評分體系的改變,其總分及總分的分配比例隨之發生結構性的變化,而每一次改變都是針對上一周期所出現的弊端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2013版規則體現了難度與完成兩大體系,凸顯評分體系的完整性;調整了身體與器械過度失衡的局面,凸顯難度體系的藝術性;再一次限定了身體難度數量過度發展的局勢,凸顯成套編排的多元化;強化了完成的量化標準,凸顯完成體系的規格化。由此可見,伴隨技術難度迅猛發展、藝術美感不斷提升、完成質量日趨完美的大環境,創新的編排和極致完美的表現雙重拉動最高分值的獲得尤為重要。只有具備了創新亮點的編排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會感染裁判和觀眾,才能為成功奠定基礎。
1.1難度體系的重組凸顯成套動作高難度藝術化
難度體系是由身體難度、舞步組合、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器械熟練性4個部分所組成,最高分值為10.0分。身體難度是難度體系的核心要素,在一套動作中,身體難度的數量最少6個,最多9個,其分值的選擇空間占有絕對優勢;舞步組合至少1個,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最多3個,兩者是展現藝術體操魅力、提高成套編排藝術含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器械熟練性是成套編排獲得基本價值的源泉,對于器械熟練性的數量要求是無限制的。2013版規則難度體系的4個部分在規定數量的制約下,各部分所選擇的分值是不封頂的,但其最終總分值是受10.0分的限制,因此,適宜選擇4項內容的實效性是獲得最終成績的命脈。身體難度、舞步組合必須與器械基本技術組和(或)其它技術組動作相結合,器械的基本技術組動作在一套動作中必須處于主導地位,更加強化身體與器械的同步并行;而身體難度之間的連接離不開舞步組合的藝術再現,賦予成套動作編排更高藝術品味;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助推整體難度的升華。因此,在競技藝術體操飛速發展的今天,競技難度與藝術美韻是評判藝術體操水平高低的兩個主要方面,優化高難的身體動作和巧妙新穎的器械動作,已成為藝術體操技術發展的主干,而難度評分體系的重新構建在越發突顯高難度技術化趨勢的同時,又將舞步組合、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列入其中,更加突顯整套動作的舞蹈化、舞臺化、情感化、空間化,助推成套動作高難度技術化潮流的同時,凸顯成套動作的高難度藝術化。
1.2完成體系的重組凸顯成套動作高難度規格化
2013版規則中,“完成”依舊作為藝術體操評分體系的組成部分,但內容發生了改變。不單單是對技術完成的扣分,而包含技術錯誤與藝術錯誤的兩大標準,沒有將上一周期只包含音樂和基本編排的藝術部分單列出來,而是歸屬于完成體系的藝術錯誤部分。藝術錯誤在原有扣分標準的基礎上,突出了關鍵的扣分點,更加強調了動作連接不能中斷;動作與音樂的節奏和諧一致;并針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身體表現力進行約束,強調整套表現力,表現成套動作的主旨,使藝術錯誤和技術錯誤2個部分構筑完成評分體系,最高分值為10分。由于完成體系的不斷被強化,完成評分標準也隨之完善,對于完成失誤扣分力度加強,不僅是技術的扣分,而且會導致藝術的失分,使其完成評分體系的量化與扣分力度更加明了、清晰。“完成”作為賽場上唯一可控的因素,是場上身體技術和器械技術動作質量的外在表現,它的內在表現在于藝術的延伸,可見2013版規則在注重技術的同時,愈發注重藝術效果,在完美完成動作的同時提升藝術體操獨具特色的魅力,使“藝術化”、“規格化”擺在同等重要位置,讓技術真正賦予藝術本身所擁有的特點,凸顯成套動作的高難度規格化。
2、藝術體操難度體系的主體特征
2.1身體難度依然是難度體系的核心要素
1)身體難度價值體系的變更。
在藝術體操高水平的競爭中,成套動作的創新決定了其編排的“檔次”,而“檔次”加上完成情況就決定了比賽的“名次”[6],身體難度價值是成套動作創新編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名優秀運動員成套動作技術水平的重要砝碼。2013版規則首先對身體難度的基礎分值進行了重新梳理,將原有若干個不同分值的身體難度(0.1~1.0分或更多),劃分為5類基礎分值,即0.1、0.2、0.3、0.4、0.5分,各類身體難度的分值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身體難度的總價值沒有硬性的分數限制,這一變化充分證實了在新周期中身體難度依然處于主導地位;其次,減少了成套動作中身體難度數量,由上一周期8~12個減至為6~9個,一方面意味著成套動作中難度堆積得到緩解,擺脫了各項器械成套動作橫向編排的雷同現象,在重視競技化難度的同時增加藝術化元素;一方面意味著單個難度分值的提升,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創新,彰顯獨特魅力,使成套編排更具藝術化、多樣化,更具觀賞價值,身體難度的編排向著高值獨創的趨勢發展。另外,2013版規則沒有再次限定每一項器械必有的規定身體動作組,而是打破了原有的單“GCO”、雙“GCO”的固定模式,將每個身體組難度最少2個、最多4個必選編排在每項器械的成套動作中,強調每個身體難度只計算1次:單獨計算,或作為復合難度的一部分,或作為混合難度的一部分,強令不能重復。將均衡發展身體難度動作取代以跳步、轉體成為“專著”的兩類身體難度技術,并在身體難度完成中嫻熟運用各項器械的基本技術組與其它技術組,將身體難度與器械技術完美融合達到身體與器械“合二為一”的藝術之美,充分體現各項器械的獨自特點,提高成套編排所具有的整體價值。
2)“Unit”成為身體難度的另一種升華形式。
“Unit”是2003年國際體聯頒布的藝術體操規則中提出的,當時只有具備高超身體技術能力的運動員才能完成“Unit”難度(一個單個難度),目的是凸顯運動員完成極高分值身體難度的超高技術水平。在國際藝術體操競爭激烈、水平較為接近的今天,2013版規則又對身體難度的數量進行精減,只憑單一的身體難度本身來獲取編排的高分值是不夠的,憑借“Unit”的連接成為提高身體難度價值的關鍵,突出富含創意的閃光點,把整套動作帶進,這也看出新奧運周期更加重視“Unit”這種“超難”連接的身體難度。“Unit”難度的總體外在形式是由復合轉體難度(轉體)、復合轉體難度(浮埃迪)和混合難度3方面來體現的,前兩者雖然沒有0.1的連接分值,但憑借高超的技術可獲得單個難度的最高分值。隨著藝術體操技術水平的迅猛提高,“Unit”將獨占鰲頭,成為身體技術“高難”的另一種升華形式,是運動員完成身體難度重組含金量最高的創新連接,是當今不斷挖掘藝術潛質和美的享受的同時,推動高難技術發展又一驅動力,它為身體難度合理巧妙的編排注入新鮮活力,促使成套動作編排更加藝術情感化,更具多元價值。3)“柔韌難度”被身體難度組剔除。2013版規則的另一變化就是將“柔韌”從身體難度動作組中剔除,“柔韌”將作為身體難度中的基礎因素而出現。柔韌盡管不再以分值來衡量,但任何一組動作缺少了柔韌,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價值,可以說,柔韌是成套動作中身體難度的“軟黃金”。“高價值、巧連接、顯優美、呈完美”已成為藝術體操身體難度發展的主體,必須有柔韌的素質來做鋪墊,貫穿于成套動作的始終。
2.2舞步組合的藝術化氣息匯入難度體系
在上一奧運周期時舞步(節奏步)還只是成套動作中的附屬品,其數量的多少、拍節、速度、結合運用器械都沒有受到約束,只作為加分因素而出現,且對難度價值不會產生影響,只歸屬于藝術價值。而在2013新規則中,將舞步(節奏步)以“舞步組合”的全稱納入到成套動作的難度評分體系,并嚴格約束運動員在每個成套動作中至少完成1個,持續時間為8s,完整無誤地結合器械基本技術組和其他技術組賦予0.3分的難度價值,且涵蓋至少1個器械基本技術組。規則對舞步組合的“嚴格約束”,一方面體現在時間上約束,使得舞步更為具體、清晰,富有真正意義的難度價值;另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器械基本技術組在成套動作中的主導性作用,迎合了本周期規則中器械技術貫穿于成套動作的始終,在成套動作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舞步組合”與“器械技術”的不可分割將引領藝術體操身體與器械的雙重藝術化,舞步組合藝術化氣息匯入難度體系,雖然分值只有0.3,但足以說明新周期難度體系藝術化的發展趨勢。
2.3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的再現提升難度體系空間視野
動力性動作是在2005版規則中就已存在,2009版規則總體歸為驚險性,隸屬于器械難度,驚險性是展現藝術體操魅力,提升成套動作藝術價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缺少驚險性的成套動作必然失去吸引力,也不會帶給觀眾緊張、激動的視覺沖擊,所以驚險性在成套動作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并要求每個成套動作中必須包括有拋的驚險性(R)或無拋的驚險性(R)至少3個,構成驚險性基礎價值為0.3分,而2013版規則中則重新釋義了動力性動作的再現,將其名稱定為“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R)”,不僅對其數量進行縮減(最多3個),在原本的基礎上更加體現各項器械獨有特征:首先將無拋的驚險性動作納入器械熟練性標準體系中,除成為完成成套動作器械運用體現多樣化的必備元素之外,增加了器械運用的靈活性和不穩定性,更具觀賞的價值;其次,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本身不具備任何價值,且將拋器械或器械在空中時身體繞軸旋轉至少2次,定位R的基礎標準,獲其0.2的起評分,只有再次增加身體旋轉次數和(或)附加標準和(或)器械的特定拋法、接法,每增加1個總價值加0.1分,強調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只有在接時無技術失誤的前提下才具備應獲的價值。此次的再度革新,可以感受到新規則在嚴把技術關的同時,“險”貫穿于動作的始終,提升難度體系的空間視野,還令拋接中分值的獲得更具風險,這不僅僅是技術的更新,更是對運動員個人能力的全面挑戰。
2.4器械熟練性詮釋難度體系富含創意性元素
從藝術體操的本質屬性來看,有別于其它技能類、難美類項目,其表現在于身體技術與器械技術的完美融合,如果失去身體與器械技術的巧妙交融,就等于失去了藝術體操的精髓。“器械熟練性”首次是在上一周期規則提出,其目的是突出身體與器械的共存性,并歸屬于器械難度類,其包含的內容是由基本組和加分標準2個部分組成。2013版規則評分體系的重組將器械熟練性轉向成為難度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新時期器械技術運用的代表,是成套動作必不可少的實體部分,在成套動作中完成身體難度的同時,器械的基本技術組要占據主導地位(不少于50%)但又不能完全相同,違背這一硬性規定,將有0.5分的扣分。器械熟練性(M)的構成是由各項器械本身的基本技術組、其他技術組和對所有器械有效的其它器械技術組與熟練性標準共筑不尋常的器械動作組合,這個“不尋常”的含義指的是器械動作組合富含創意性元素,且只有無完成扣分時才具有真正意義的0.2分,器械熟練性動作只能在身體難度和舞步組合中展示,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中不體現M的加分。對于器械熟練性加分標準也做了明文規定,同上一周期比較大大減少了標準,并順應技術的發展提高了熟練運用器械的能力,判斷更清晰明了。可見,器械熟練性是器械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影響其成套動作難度價值的提升,制約著成套編排的藝術體現,標志著藝術體操難度體系向著藝術多元化邁進。
3、難度體系的主體特征引領藝術體操技術發展
3.1“超高”的價值呈現是身體難度發展的主干
2003版身體難度的大量堆積問題在2009版規則中得以控制,身體難度不再大范圍覆蓋整個成套動作。2013版規則繼續延續這一勢頭,身體難度更加清晰、精細:難度數量的精減、難度基礎價值的調整、身體與器械的結合成為難度發展的亮點,令“Unit”再度成為身體難度的新寵。在藝術體操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單個身體難度早已無法滿足身體難度規定價值,而混合難度既可滿足規定的難度數量,又能使其價值最大化,為成套動作編排增加了藝術砝碼。新周期將柔韌難度剔除身體難度之外,使身體難度價值的獲得更具有挑戰性。因此,“Unit”的融入使身體難度以“超高、超難”的方式展現,是藝術體操成套動作身體難度發展的主旋律,它的發展將“超高”的身體難度推向了嶄新的巔峰。
3.2“超美”的藝術美韻是舞步組合發展的靈魂
藝術體操運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美”,如果一味地追求難度而舍棄動作的藝術性和欣賞性,藝術體操運動的魅力將不復存在[7]。雖然2013版規則取消了藝術價值的評分體系,但將其內在本質逐一滲透于難度與完成兩大體系之中。隨著藝術體操藝術特征的不斷延伸,國際體聯將舞步組合納入到藝術體操難度評分體系之中,舞步作為節奏步不再是上一周期器械熟練性加分的附屬品,而是成為具有實體價值的難度動作,盡管一個舞步組合的分值遠遠低于一個身體難度的價值,只有0.3分,但對舞步組合中器械運用的要求極為細膩,且為該項目帶來的是更具藝術化與風格化。舞步組合是運動員內在藝術表現力的外在體現,運動員運用舞步的同時,與器械技術組、身體動作以及音樂情感巧妙聯系在一起,美化成套動作的流暢性、連貫性,提升成套動作的品級,由此獲得更高的觀賞價值,不僅增加了成套動作的藝術感,而且是此項目由競技化向著藝術化方向邁進的著眼點,更是藝術體操藝術魅力發展的重要保障。
3.3“超驚”的精準操控是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
作發展的精髓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驚險性)在2010版規則中被賦予了超高的難度價值,成為器械技術中含金量最高的元素,不僅體現出難與險,更體現出身體與器械的空間變化,具備更高的藝術價值。2013版規則中,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一方面更加注重身體軸面的變化和身體姿勢在空間的高低變化;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器械的高拋出手,拉動成套動作空間運用效果,達到時間、空間、器械、身體如流水般細致的結合。因此,旋轉與拋接的技術性要求更為精準,身體與器械超強的控制能力在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編排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往我國運動員對動力性的編排只停留在規則所交給的“任務”上,而2013版規則嚴格地將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的主干因素,即近似技巧性動作的使用進行了明確的條文規定,相同的近似技巧動作可以作為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的一部分,形式為單個的或2個或2個以上一系列的動作,如果一個近似技巧動作已經在一系列中完成,那么它就不能在作為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的一部分單獨使用,不僅大大提高了驚、險的效果,而且跳出了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編排的固定思維方式,即平轉、滾翻、軟翻頻繁多次出現,引領器械技術向著精細無誤的“拋、接”邁進。
3.4“超巧”的器械組合搭配是器械技術發展的基石
2013版規則整體結構的重組,將上一周期器械難度中的動力性動作和器械熟練性轉向成為難度體系的一部分。器械熟練性成為新時期器械技術運用的代表,以不尋常的器械動作組合所呈現,不論是在身體難度、舞步組合,還是過渡連接動作中,都是通過器械動作的創意性元素和實體性元素展現器械組合動作的巧妙搭配,器械的“巧妙”運用是有別于其他難美項群項目的重要看點,是器械技術發展的基石。因此,巧妙的變化孕育于器械在空間、速度、節奏、軌跡、運用形式、運用幅度的多維度組合,充分挖掘器械技術的藝術化優勢。巧妙又是瞬間身體與器械的配合,強化運動員運用器械過程中完成質量和藝術效果,是器械技術在成套動作發展實現個體化、避免模式化的歸位方向;是實現巧妙搭配多元化器械組合動作滲透于成套動作之中,避免其流于形式的重要保障。
3.5“超穩”的完美實現是整體價值獲得的前提
“完成”是藝術體操比賽的核心,是賽場上的最大可控因素。在藝術體操高水平的競爭中,高規格、高質量、精準無誤的“超穩”完成是最大限度地展現編排效果的保證,高規格的完成不但確保完成分的獲得,同時也助推整體價值的上升。現階段導致我國藝術體操處于劣勢的重要原因是成套編排中只考慮無限追攀高價值的難度動作,而忽略了技術完成的質量和規格。只有結合我國運動員當前的自身特點,在符合運動員技術水平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選取適宜的難度體系的各項內容,是實現成套動作完美規格的制勝之道。面對“規格就是美”的世界藝術體操發展格局,新周期規則對完成體系扣分標準力度的加大,使其扣分標準愈加合理化、清晰化、明了化、科學化,應引起教練員、運動員在創編過程中的高度重視。難度體系各細節的穩定發揮,不僅體現在運動員對自身全面素質的操控能力,更需要的是遵循規則對高規格、高質量、高精準的綜合需求。因此,“新穎”、“巧妙”將逐漸取代“超難”而成為今后技術創新的主要發展方向;提高難度動作的“成功率”,確保運用器械的“零失誤”,是體現整體價值最具實效性的根本路徑。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