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掩耳盜鈴的寓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掩耳盜鈴指動物:鼠。
釋義: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寓意:門鈴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
(來源:文章屋網 )
一、寓言故事寓意現實化的教學策略
之所以稱之為寓言故事,是因為其寓意。但是中國古代的很多寓言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很難被幼兒理解,對幼兒不具有教育意義。因此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價值,使其寓意現實化是寓言故事教學的重點。比如,《拔苗助長》原本的寓意是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然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中班幼兒來說卻難以理解。因此我把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重點放在做事“不要著急”上,這對中班幼兒來說就相對簡單多了。
二、寓言故事情節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有了現實化的寓意之后,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內化吸收是寓言故事的教育價值所在。比如,在寓言故事《拔苗助長》中,當幼兒了解了做事不能太著急后,我就將《拔苗助長》的故事情節進行情境遷移。在幼兒的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事情是因為著急了而做不好的。比如,穿褲子太著急了就容易把褲子前后穿反。又如,說話太著急了,說得太快了別人就聽不懂。這些經常會發生在幼兒身上的著急事件會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當幼兒著急的時候。教師不妨用“拔苗助長”暗示一下,幼兒往往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更好地發揮寓言故事的教育意義。
三、寓言故事語言原汁化的教學策略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原因在于其語言的簡單精煉,一件事情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是現代漢語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幼兒理解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我們要尊重原創,讓幼兒感受原汁原味的寓言故事的語言文化的優美,從而為后續自主閱讀寓言故事奠定基礎。比如,《掩耳盜鈴》《鄭人買履》等寓言故事用語對仗工整、平仄有韻。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解釋這些字、詞的具體含義使幼兒理解。但不要刻意修改寓言故事的名字和其中的內容。使幼兒失去接受古代優秀文化的機會。
四、寓言故事內容畫面化的教學策略
摘要:寓言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蘊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學習寓言的創作方法,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功能,探索揭示寓意的基本方法,對學生學習寓言及自我教育都有巨大促進作用。
關鍵詞:寓言;創作;教育;方法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里有豐富的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寓言王國里,狐貍和狼、青蛙和小鳥不再是一種動物,而是人格化了的“人”。那么,如何在小學寓言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寓言,使寓言對學生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質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呢?
一、學習小學寓言教訓的創作方法
每冊教科書都有幾篇寓言故事,他們雖然內容各不相同,但大致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運用比喻、擬人手法。
寓言借助比喻的故事,對作為某種抽象道理進行說明或是對現實生活某些現象進行諷刺,都是通過假托的小故事顯示出來的,因此寓意十分明確。例如《刻舟求劍》就是比喻做任何事情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如果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否則就會犯錯誤。
(二)具有強烈的夸張性和諷刺性。
我們教材中每個寓言故事大都采用夸張的手法,突出社會上某一類人的特征,深刻的揭示他們的本質。《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故事,就是借那個偷鈴人的言行諷刺社會上那些自己欺騙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的人。
(三)簡短有趣,耐人尋味。
在現行教材中,絕大多數寓言故事都是簡短的,因為它只是說明一個道理或是給人一個教訓。例如《守株待兔。中的主人公,就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在樹上的野兔,于是他就認為,以后天天都會撿到撞樹的野兔,把偶然發生的事情當作必然了。這就教育我們要正確對待巧合,克服學習上類似的毛病。
二、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功能
(一)陶治學生的道德情操。
寓言是通過具體的人物或人格化的自然物來寄托某一道理,以此引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從而來陶治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學生在領會寓意的過程中受到了明辨是非、知道善惡、認識美丑的思想教育。
(二)啟迪學生的思維火花。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是知識的源泉。”寓言故事里所蘊涵的哲理有助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思考、歸納,認識人生哲理,因此在學習寓言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狐貍和烏鴉》一課,在學生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礎上,由教師進行啟發引導,而后由學生展開討論、思考和歸納,最終揭示寓意。
(三)樹立形象的榜樣作用。
寓言故事以其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樹起了許多古今中外的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特別是正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傳統美德形象、道德規范形象的神勇無敵、機智聰穎時刻警醒和激勵著學生學做善人、智人。
三、探索揭示寓意的基本方法
引導學生正確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學的核心。由于寓言是一種寄托著深刻含義的簡短故事,它短小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特征鮮明,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感受寓言中的形象,通過引導學生把寓言中的形象當作真實的形象來認識,能夠使學生對寓言中的藝術形象不僅印象深刻,而且對寓意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揭示寓意的過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轉移為現實生活中的過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寫的動植物轉移為社會人的過程,所以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分析:
(一)分析人物語言揭示寓意。
例如《坐井觀天》這篇寓言故事中有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教學時通過讓學生分析青蛙的語言以及小鳥的話語,便可得出做任何事情如果自以為是,不聽勸告,堅持錯誤,那么必然受到嘲笑的道理。
(二)分析故事情節揭示寓意。
《狐貍和烏鴉》這篇寓言通過一只狐貍怎樣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里叼著的一片肉,讓我們對狐貍和烏鴉這兩種動物有了解,并且明白不要被好聽話所誘惑的道理。又例如《亡羊補牢》這篇寓言故事通過對“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很后悔沒有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等句子的理解,使我們知道一個人有了錯,只要及時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三)分析事物特點或發展規律揭示寓意。
1、給下列加紅字注音(10分)
笨拙( ) 逮( )捕記載( ) 較( )量 聯袂( )
愚( )蠢 衣冠( ) 漲( )紅 嗚咽( ) 折( )本
2、請將下列成語補全(10分)
再接再( ) 名列前( )各行其( ) ( )揚頓挫
無精打( ) ( )流不息金( )輝煌 好高( )遠
自( )更生 目不( )接
3、下列節日按照一年里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中秋 除夕 端午 重陽 B.端午 中秋 重陽 除夕
C.端午 重陽 中秋 除夕 D.中秋 端午 除夕 重陽
4、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選項是( )(2分)
只要擁有一顆純真的心,就可以( )煩惱的枷鎖,在歡樂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 )失敗的陰影,在勝利的陽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 )冷漠的堅冰,在熱情的海洋里遠航。
A.驅散 融化 擺脫 B.擺脫 融化 驅散
C.擺脫 驅散 融化 D.驅散 擺脫 融化
5、和“青蛙——害蟲”這一對詞表示的關系最相似的一項是( )(3分)
A.貓——老鼠 B.人——蘋果 C.兔子——蘿卜 D.雞——狗
6、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老師慈母般的關懷,我一輩子終身難忘。
B.一個微寒的夜晚,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C.在老師的幫助下,使我的學習進步不小。
D.考試前,我把橡皮忘了裝進文具盒里。
7、結合語境,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十一屆全運會會徽構思巧妙,設計新穎,以11個“競技人形”為主要構成元素。整體結構創意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字小篆中繁體“中華”的“華”字;造型語言借鑒中國民間吉祥飾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個運動人形的組合:整體圖形創意還融合了中國傳統紋樣“同心結”的概念。這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團結和諧的理念、民族盛會的寓意、吉祥美好的祝福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會徽的設計之中
B.吉祥美好的祝福、民族盛會的寓意、團結和諧的理念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會徽的設計之中
C.民族盛會的寓意、吉祥美好的祝福、團結和諧的理念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會徽的設計之中
D.民族盛會的寓意、團結和諧的理念、吉祥美好的祝福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會徽的設計之中
8.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至關重要,相信你一定讀了很多書,請將下列作品的作者或編者寫在橫線上:(6分)
《海底兩萬里》___________________ 《昆蟲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人日記》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滸傳》 ____________________ 《湯姆叔叔的小屋》________________
9、補充下列詩句(5分)
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痕上階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春風不度玉門關。
采菊東籬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門酒肉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又稱為新年、大年、新歲、過年等,伴有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守歲、拜年、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圍繞春節,也留下了很多好詞佳句,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等。請你再寫出兩句與春節有關的詩詞:(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正確的停頓處用/斷開,并在文后的橫線上寫出與文段相對應的成語。
范 氏 之 亡 也 百 姓 有 得 鐘 者 欲 負 而 走則 鐘 大 不 可 負 以 椎 毀 之 鐘 況 然 有 音 恐 人 聞 之 而 奪 己 也 遽 掩 其 耳 惡 人 聞 之 可 也 惡 己 自 聞 之 悖 矣(6分)
成語:________________(3分)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 無 敢 食 我 也 天 帝使 我 長 百 獸 今 子 食 我 是 逆 天 帝 命 也 子 以 我 為 不 信 吾 為 子 先 行 子 隨 我 后 觀 百 獸 之 見 我 而 敢 不 走乎 虎 以 為 然 故 遂 與 之 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5分)
成語:________________(3分)
閱讀短文《快樂如風》,完成相應題目
快樂如風
凱特一出道就瞄準一千五百米,水平很快就在他的加勒比海小國名列前茅。然而,讓雄心萬丈的小凱特屢屢氣短的是,他迄今為止,在任何一次國際大賽上都還沒能拿到獎牌。他總是淪為配角,悲涼的、悲愴的、悲壯的配角,他用他的苦澀,襯托出勝利者的輝煌。
又一次參加國際田聯黃金大獎賽,大會組織者出于通盤考慮,請凱特擔任自殺性的領跑,許諾酬以重金。凱特眼瞅強手如林,自家獲獎無望,便咬咬牙答應試試。比賽一開始,凱特就奮勇沖在前面,在前八百米,一直遙遙。當然,凱特不可能長久保持這樣的速度,他的任務,就是賽好前半程,兩圈一到,就退出跑道。
即使退出跑道,凱特也保持應有的尊嚴,他手扶胸口,面帶微笑,向全場的觀眾鞠躬致意,然后,挺著胸脯,吹著口哨,大大方方地走出場外。
組織者事后說,想不到凱特的任務完成得那么好,那么好。他的速度控制適宜,節奏安排合理,無論形體還是步態也都十分優美,全方位的優美。正因有了他,常規格局中殺出一匹黑馬,攪亂了方陣,掀起旋(xuán xuàn)風,變按部就班為急起直追,這才天下大亂,亂世出英雄,英雄創神奇;有事實為證:這一組的所有選手,都大幅度提高了成績,奪冠者,更刷新了賽會紀錄。
凱特就此喜歡上了領跑。在一些規則許可的國際賽事上,他頻頻出任這一角色。
說話已是兩年以后,在國際田聯黃金大獎賽巴黎分站,凱特又被邀請擔任一千五百米的領跑。凱特照例一出發就撒腳飛奔,很快就把大隊人馬落(là luò)下一大截。兩圈之后,凱特突然覺得反常,身邊沒有人影,腦后也沒有腳步聲。他回過頭,呀!這是怎么搞的?那些擔當出成績、破紀錄的選手,并沒有如約定的那樣加油趕上。一定是哪兒出了問題。不會是我吧?不,我很清醒。這是第二圈?是的,第二圈。這是一千五百米?當然,是一千五百米,不是八百米。凱特感覺今天狀態特別好,特別好,跑罷第二圈,周身仍有滾滾滔滔、跑不丟、使不完、用不盡的力氣。今天的觀眾也特別捧場,“凱特!凱特!”此起彼伏,“凱特,凱特!”地動山搖。“凱特!”成了節奏,“凱特!”成了鼓點。于是,凱特決計臨場發揮,繼續領跑,直到后面的主角趕上為止。誰知三圈過后,凱特不僅依然,而且和后面選手的距離越拉越大。啊,今天反常,徹底反常。跑道縮短,時間拉長。規則破壞,游戲出格。快樂如風!奔跑如風!凱特干脆發力沖刺,結果,他破天荒地獲得世界冠軍。
12.給文中帶紅的字用“√”選擇正確的讀音:(2分)
旋(xuánxuàn)風 落(là luò)下
13.用“_________”在文中分別畫出凱特在第一次領跑退場時保持尊嚴和組織者評價他任務完成好的句子。(2分)
14.凱特在第一次領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凱特在國際田聯黃金大賽巴黎分站奪得冠軍的主要原因是( )(1分)
A.其他的運動員沒有參加 B.開始就有了信心
C.多次領跑,實力大增 D.觀眾捧場,給他支持
16.請你寫幾句話展望一下凱特的未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對于凱特來說“快樂如風”,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快樂的呢?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快樂如××”或“快樂是××”為題寫~篇小短文,不少于100字。(8分)
快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關鍵詞:蒙漢翻譯;文化交流;作用
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民族發展,因此,在各民族交往過程中,對語言的理解將成為推動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伴隨著國家間經濟、政治等活動的日趨頻繁,不同民族與國家的文化滲透與交流得益于翻譯。翻譯作為不同語言相互轉換的重要手段,在民族交往與國家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文化背景以及用語習慣的不同,要求翻譯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因此,在翻譯中,對于文化差異的正確理解和認知將決定翻譯的水準。蒙漢翻譯同樣需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因此,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實現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1蒙漢翻譯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民俗,民風以及民情,構成了一個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被和建立,在未形成穩固的生活區域之前,與歷史演變相攜。伴隨著民族與國家的發展,民族文化的日趨完善,為了互通有無,形成了貿易往來,在此過程中,語言的不通促使翻譯的出現。在跨文化翻譯中,注重民族文化特點,深入挖掘其內在的文化底蘊,對于文化交流以及經濟、政治等社會活動往來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我國的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故事講述了一個偷盜的人看中了一家人門上的鈴鐺,想將它偷取過來,可鈴鐺在碰觸下會發出聲音,容易被人發現,于是,這個偷盜的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掩住自己的耳朵,就不會聽到聲音了,可想而知,偷盜的人很快就被人抓住了。這個故事的告知,不要做愚蠢而自欺欺人的人。如果對歷史文化了解不夠深入,那么,很難得出故事背后深刻的寓意。在蒙漢翻譯中,譯者對于兩個不同民族的歷史典故、朝代更迭、生活習慣等的了解,將決定著譯文的欣賞性和研究價值。
2蒙漢跨文化翻譯的意義
蒙漢跨文化翻譯在解決語言障礙的同時,也促使了不同民族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在人類語言形成之初,語言就與文化相互依存,這意味著語言的流通也將促使文化的交流。對于不同語言的翻譯,在增進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使得不同文化間產生的碰撞,這種碰撞容易激發人們對不同文化的深入研究,從文化交流的意義上看,翻譯對不同語言的構成以及使用條件有了一個全面的闡述,在思維層次上向人們揭示了文化的差異性,同時內在的文化信息又向人們闡釋了一個民族的發展歷史以及深遠的民族文化,從而實現了文化的互通。在蒙漢翻譯中,對于語義的表述以及語法構成的研究,將決定譯文的表述是否符合限定的文化背景。例如:對于語法,從宏觀的角度出發,譯者要從主語和主題兩個方面考慮譯文的組合。漢語對于動作的發出者或實施者賦予了決定的權利,所以,具有強烈的主導作用,因此,在蒙漢翻譯中,確定主語或主題,對于有效完成譯文翻譯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翻譯的文化意義,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考慮。宏觀可從文化層次上進行分析,而微觀則是通過句子的構成來探究。在對語言的微觀意義研究上,可從通過四種方式表現,即象形、映射、折射和暗示。我國對文字的運用手法極為豐富,人們在抒感、描寫事物以及闡述觀點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寫作的目的,通常會借助修辭手法加強表現效果,因此,在蒙漢翻譯中,對語言修辭手法的解讀將加強翻譯的感染力,從而使譯文更為生動。
3蒙漢翻譯的文化傳播功能
在各民族與國家交往中,語言上的交流讓人們了解了彼此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以及風俗習慣等,從而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交流,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促進了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蒙漢兩個民族很久以來就建立了友好的往來,在蒙漢交流的過程中,兩個民族語言上的互通對于社會活動的友好進行創造了條件。蒙古廣闊的草原賦予了那里的人們不畏艱難、積極進取、生態倫理的思想和民族精神,而漢族則以農耕為主,他們在耕作中收獲希望和幸福,對賦予他們生命的土地O其熱愛。在漢耕文化中,大儒思想讓人們懂得了順應農節耕作,才能有所收獲,這也體現出了順應自然發展規律的思想。在蒙漢翻譯的過程中,兩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促使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發生了改變,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民族間的交流更為順暢,為建立良好的民族關系創造了條件。
3.1文化的凝聚功能
在不同的文化領域,文化的凝聚功能使得不同的文化具有了相同的文化傳播主旨,通過對文化的凝聚使得民族間形成了和諧的發展氛圍,對維護民族穩定以及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民族間文化的傳播,使得文化不斷吸納新的事物,實現了文化的創新和豐富,在這一過程中,翻譯作為重要的交流工具,將推動文化傳播向著更為深遠的方向發展。
3.2文化教化功能
文化傳播的受眾者在對文化的感知中逐漸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的核心內容,從而自覺遵守該文化的要求,這就是文化教化功能的作用。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譯的目的不僅是讓人們理解彼此的語言表述,同時也要讓人們對彼此的文化能夠認同,進而能夠自覺地將該文化帶入到自己的生活范圍中影響他人,從而使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播,這也是翻譯要達到的最高目標。在蒙漢文化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關注受眾者的感知情況,并盡量讓其接受文化熏陶,從而達到影響的目的。
4結語
蒙漢翻譯作為兩個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文化差異有足夠的認知,這不僅能使翻譯完成基本的作用,同時也能促使兩個不同文化相互滲透和影響,從而使接受者能夠受其影響并能夠自覺接受這一文化的熏陶,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以推動不同的相互交流,為實現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促進貢獻力量。蒙漢翻譯是凝聚蒙漢兩個民族的重要紐帶,為促進民族間的友好發展,文化的相互交流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烏恩巴雅爾.淺談蒙漢翻譯工作[J].青年文學家,2015(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