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春日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教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兩首》中《江南春》和《春日偶成》這兩首春景詩時,我進行了五個方面的嘗試,效果頗佳。看著學生們在古詩的意韻中徜徉、流連,我的一顆心也不禁雀躍起來。
一、 歌唱
眾所周知,古詩很美,最突出的就是它的音韻美。古詩是人類最早的歌唱,無論是“哎喲、哎喲”的號子聲,還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吟詠,都是歌詞,所以但凡是詩,讀來都是朗朗上口,自然而然地產生樂感,如果投入其間,自由哼唱,更會感受到順暢悅耳的音韻美。
在教學《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時,詩歌中一二四句的“紅、風、中”押韻,句內平仄交錯,句中平仄相對,無不充分體現出音韻美。學生初次接觸古詩,我沒有講解,沒有分析,只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反復誦讀,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有的學生在吟誦“千里鶯啼”時將“啼”音延長,宛如小鳥鳴啾;有的將“風”字低吟,宛如清風拂面;有的將“多少樓臺煙雨中”一唱三回,似乎真的感受到王朝更替、物是人非的愁緒。
二、 想象
想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人曾大膽斷言:“沒有想象就沒有人類的進步。”而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言簡意賅,往往一個字里就有一個春秋,一個感嘆就是一世的情愁,蘊含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比《詩經》更古遠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短短八個字就生動反映了當時部落人群狩獵生活的全部,作為中國古代最具藝術價值的文字,古詩可以說在錘煉語言上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仍以《江南春》為例,其間第一、二句,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我就“綠映紅”三個字讓學生發揮想象,問:“讀到這里,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有的說,桃紅柳綠是春天;有的說水映天,天映陽,美不勝收;有的說萬紫千紅春爛漫;有的說姑娘們穿紅戴綠在春日里郊游;有的說水是古人的一塊碧玉,日是古人的一片紅巾……我不禁為他們精妙絕倫的想象而驚嘆。
三、 體驗
我一直以為“天人合一”是最高的人生境界,世間一個自然,心中一個自然,只有達到情景交融,才能體驗到物我兩忘的詩意人生。詩畫是相通的,所以蘇軾評王維詩畫時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是交融的,所以才有了傳世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古詩教授的第三個方法就是走進詩人的當時的情境,隨著他的詩文,抬著他的雙腳,用上他的眼睛,去觀望那個世界,這可能就是席勒所說的“審美移情”。此刻的學生就是晚唐的杜牧,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樓里享受春日美景,浮想前朝往事;就是宋朝大理學家程顥,埋首研讀之余,受春光吸引,“傍花隨柳過前川”。
正如一首現代歌曲中所唱“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幸福著你的幸福”。讀一首詩,就是和詩人作一次深情對望,悟一首詩,就是和詩人的一次感情交融。
四、 享用
很多成年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大汗淋漓地爬上泰山之巔,便會有吟誦“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晚間過渡口,一輪明月在江畔升起,不由感慨“海上明月共潮生”;初春的早晨,百無聊賴倚在窗前,一陣輕風拂過,門前的池水微波蕩漾,你才明白“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意韻。
學習古詩到一定程度往往會改變人的性情,你會在人生的某個瞬間成為一個天才詩人,你也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成為一個古色古香的唐人,這一切都是“詩”給你帶來的。就我班學生而言,他們對詩歌的享用常常是不經意間的。當有同學轉學時,他們會勸慰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當他們孤獨地過中秋節時,會舉起水杯嘆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他們游覽狼山,坐臥天下第一望江樓時,會感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當他們在年歲大了之后,又童心未泯,會不會吟一句“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呢?
學習詩歌最大的享受就是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五、 表達
“兒童是天生的詩人。”
當我和學生徜徉在“綠映紅“的春景詩中時,他們坐不住了,紛紛要求我帶領他們到蕊春園游春。我們來到了蕊春園,孩子栽下的香樟樹已經返青了,桃花的枝丫上星星點點滿灑著珍珠一樣大小的花蕾,淡淡的粉色,我坐在石凳上看著學生說笑、玩樂……多美的生活啊!“楊老師,我們要寫詩!”三個小女孩捧著一朵掉落的梅花歡喜地說。我微笑著點點頭:“好,想寫的都可以寫!”我的心也被打動了,于是師生提筆共同賦詩,現摘錄幾首,與讀者共享:
探春
張宏帥
蔥綠掩月亭,
枯枝架晚閣。
兒童池邊戲,
思緒蕩悠長。
望春
瞿燁
桃紅映柳綠,
鶯啼花草香。
林間兒童戲,
笑啟心自閑。
喜春
楊霞
枝頭喜鵲來,
池底艷陽開。
群童林間戲,
笑攬春滿懷。
作為版權所有人,汪峰為何要叫停旭日陽剛演唱《春天里》?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維護版權還是羨慕嫉妒,故意“打壓”新人?請看下文――
出租屋的歌聲
打動千萬網民
2000年,44歲的王旭來到北京打工,他做夢都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名人。那時的他,幫人搬過磚、扛過麻袋,靠打零工勉強維持生活,后來找到一份燒鍋爐的工作,每月500元錢,只可惜被老板拖欠了半年工資。無奈中,他收起行囊回到河南老家。
再次來北京是2003年,王旭還是打零工。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在地下通道里唱歌也能掙錢。之后,寒來暑往,幾乎每個周末,公主墳的一個地下通道里,都有他彈著吉他唱歌的身影,唱齊秦的歌、姜育恒的歌,也唱過迪克牛仔的歌。一個月也能有幾百元的收入。
那時,王旭和劉剛尚未相識。
那時的劉剛,常在復興門一個地下通道唱歌。劉剛29歲,黑龍江人,酷愛音樂,退伍后在朋友建議下2004年來到北京,做起流浪歌手。
2005年,劉剛和王旭在復興門一個地下通道里第一次相遇。因為相近的際遇和同樣對音樂的熱愛,兩個年齡懸殊的人漸漸熟了,開始搭伙一起唱。
在地下通道唱歌,其實“也就夠養活一個人”。為了省錢,兩人都住在房租便宜的豐臺區玉泉營附近的小巷。
王旭租住的是一間七八平方米的房子,一張上下鋪的床占去其中1/4的面積。大學剛畢業的兒子睡上鋪,王旭睡下鋪,每月租金600元。
劉剛的房子更小,月租金400元。即便這樣,兩人還時不時有交不起房租的情況,只能找朋友借錢先對付一下,唱歌賺了再一點點還,就這樣一直熬到現在。
2010年8月24日晚上,王旭和劉剛從公主墳地鐵唱完歌回到出租屋,朋友尚海峰新買了一部手機,準備給他們拍照試試鏡頭的清晰度。王旭和劉剛隨性唱起了汪峰創作的歌曲《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
家里很熱,兩人都光著膀子,汗流浹背。但他們在彈奏和演唱時,腦子里閃爍這些年在北京打拼的艱辛畫面,歌聲里不禁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唱到處,王旭閉著眼,仰頭高歌,脖子上的青筋畢現,手中的煙始終緊夾,而桌上是林立的空酒瓶。
這些畫面都被尚海峰用手機拍下來,沒有任何加工就上傳到網上,并很快在網絡傳播開來。不到一個月,網友的點擊量就過千萬。王旭一夜之間成了網絡紅人。
網友們唏噓、感嘆,通過鍵盤敲擊出一串串發自肺腑的文字:“這才是真正的靈魂歌曲,發自內心深處的聲音。”“在公司加班,看完這個視頻,立馬跑出去買了一打啤酒,喝醉了聽,我想會更能體會得透徹一點。”“如此放縱的靈魂,怎能被外表所束縛,他們就這樣是最優秀的!”“什么也不說,什么也說不了!沒得說了,有點掉眼淚的感覺。”還有很多網友強烈建議:“這首歌必須上春晚!”
翻唱視頻感動了無數網民,也感動了王旭、劉剛。王旭重新聽了一遍,看著那么多網民留言,心中的酸楚頓時涌了出來。之后,他們在朋友的建議下改名“旭日陽剛”,在網上上傳自己的視頻。
從結緣到禁唱,
《春天里》沒有秘密
2010年10月29日,浙江衛視《我愛記歌詞》欄目,邀請旭日陽剛組合演繹民工版《春天里》。期間欄目組全體領唱起立致意,現場觀眾情緒高漲,欄目組樂手都一度感動落淚了。11月6日,央視三套《星光大道》舞臺上,旭日陽剛的演唱征服了熒屏內外的觀眾,略帶滄桑與悲壯的一首《春天里》讓很多觀眾潸然淚下,感動不已,他們毫無異議地摘得周冠軍。
被感動的不僅僅是銀幕前的觀眾,更有《春天里》的創作者汪峰。當汪峰看到這首農民工演唱的《春天里》時,也被感動了,并且和他的朋友、家人分享這份感動。“唱出了這首歌的靈魂。”這是汪峰的評價。
11月13日晚,汪峰將參加在上海八萬人體育場舉行的“怒放?搖滾英雄”演唱會。此時,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邀請旭日陽剛與他同臺演唱《春天里》。汪峰的想法遭到了朋友和主辦方的疑義,但他還是堅持了這個想法。因為他知道,許多追逐夢想的人都有過和他們當時一樣,身處社會底層,懷揣夢想但無人問津的時候,這種時候需要的就是無私的,誠懇的幫助,給予不求回報的機會。
在與主辦方溝通協商之后,汪峰向旭日陽剛發去了邀請函。
最后,正如汪峰所期待的,他們成功地演繹了這首歌,反響也很熱烈!演出結束,汪峰對旭日陽剛說:“這次一定會給你們帶來很好的反響和作用,真心地希望你們能繼續努力,為草根階層以及所有老百姓作出一個榜樣,甚至是他們的一個楷模或夢想。更希望你們能創作或擁有屬于自己的作品,因為那樣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而且你們自己也會自豪。”汪峰希望他們成功實現夢想,同樣也善意地提醒他們不要侵害別人的版權利益。
第一次走上這么大的舞臺和汪峰一起演出,兩人感覺像做夢一樣,并從心里感激他。不僅給予他們機會,還忠言相告。
演出之后,旭日陽剛一連兩個月沒有再和汪峰聯系。他們覺得汪峰是明星,是他們心中的腕,他們高攀不上。而此時,兩人開始忙碌萬分,上《星光大道》,爭取月冠軍,參加鄭州《星光大道》演唱會,寧波希望小學義演,杭州農民工義演……這就像之后在接受《魯豫有約》的訪問時,王旭所說,“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而且還挺快”。
在取得《星光大道》的冠軍之后,他們開始進軍春晚。2010年12月,旭日陽剛正錄制《星光大道》,接到了《我要上春晚》主持人董卿的電話,被告知他們不僅獲得了上央視兔年春晚的直通卡,更是“人氣指數最高的選手,獲得網友289597票的支持”。
2011年2月2日,旭日陽剛第一次登上億萬矚目的央視春晚舞臺,以滄桑的嗓音再一次征服了現場觀眾。旭日陽剛這次真的出名了,成為家喻戶曉的草根明星。《春天里》似乎成了他們的“成名作”。隨后,旭日陽剛的片約、訪談接踵而至,商演價格飆升到3萬至5萬。
然而,旭日陽剛在2011年的春天里大放光芒時,卻接到了“恩人”汪峰禁唱《春天里》的通知。旭日陽剛遭汪峰“封殺”了,頓時非議四起,有人為此表示遺憾,有人質疑汪峰的所作所為,有人力挺汪峰……
面對著網友的質疑,汪峰洋洋五千字的博文“《春天里》不得不說的故事”詳述了他和旭日陽剛結緣、幫助等來龍去脈。
汪峰強調,“春節前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已經不是民間的、底層的民工歌手了,已經開始用我的歌參加商業演出。根據《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歌曲的詞曲作者有權允許和禁止他人以商業為目的的表演自己的音樂作品。現在有些歌星每場演出拿幾萬、幾十萬元的出場費,而詞曲作者只有幾百元甚至沒有報酬,這是不合理的。因此,無論是草根歌手還是專業歌手經營性演出,都應遵守《著作權法》相關規定,尊重別人的智力成果,增強版權意識。同時,我希望旭日陽剛有自己的原創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
面對汪峰的“禁唱”,旭日陽剛表現出了應有的理解,并衷心地道歉。“我們的感恩,都是發自內心的,汪峰老師始終是我們音樂道路上首先要感謝的人。希望回到北京之后,能當面跟汪峰老師道個歉,那樣我的心里能好受一點。”
在汪峰將《春天里》的故事講完之后,網友們認識到他的維權聲明有情有理,而對旭日陽剛的道歉回應也大力贊賞,既有感恩之情又有較高的法律素養。
【關鍵詞】春日;朱熹;解說;存疑
這些文字明確的告訴讀者朱熹詩中所游覽的地方是山東曲阜泗水之濱,曲阜泗水又是孔子講學之處,編者自然聯想到“尋芳”是追尋圣人之道。
朱熹是南宋人,他在世期間,山東省曲阜泗水流域尚在金國的管轄地帶,他怎么能去金國統治地去尋芳?教學用書上的解說依據是什么?如果不是山東省的泗水,又是哪兒的泗水?如果不是山東泗水,那“尋芳”之解便有失偏頗。
查閱一下宋朝歷史事件及年代結合朱熹的生平,就會發現詩人根本不可能在山東泗水邊游玩。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后,宋王朝南遷,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之為南宋。公元1141年宋金議和,南宋向金國稱臣,劃淮水至大散關為界分而治之。朱熹出生在1130年,已經是金國滅亡北宋3年之后,宋金劃線分治11年之后,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到金國地界上去游覽,更別說山東曲阜已經是深入金國腹地。
朱熹是南宋大儒,盛名遠播。就在朱熹晚年,金國的統治者還在關注、打探著朱熹的消息“南朝朱先生出處如何”(《婺源縣志》)朱熹會不會作為兩國交流使者去泗水講學呢?假設朱熹真的到金國統轄的山東泗水去講學,那必定是驚動兩國朝野的事兒,可宋金交往史上并無記載。查閱朱熹生平事件也并無去泗水的記載。
由此可推斷,《春日》所寫泗水尋芳絕對不是山東省的泗水。那么詩中所說“泗水”到底是哪里呢?
查閱朱熹生平,“朱熹,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他雖然生于福建省尤溪縣,但其祖籍在婺源。另有資料記載朱熹曾兩次回婺源省親祭祖,分別在紹興十九年(1150年)和淳熙三年(1176年)。
古人有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非常重視。早在漢代,在朝做官的嚴延年,每逢清明,要不遠千里“還歸東海掃墓地”(《漢書.嚴延年傳》)清明祭祖也得到官方的肯定。“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舊唐書。玄宗紀》)魏朝官府允許官吏請假祭掃,并且時間極長:“任事之官,吉兇請假,定省掃拜,動輒歷十旬。”(《魏書.高陽王傳》)
朱熹兩次在清明時節回婺源祭祖,在季節上與《春日》所寫季節是對應的。只要證明婺源有河流名為泗水,就能佐證《春日》是在婺源泗水所寫。百度搜索會查到,在婺源縣思口鎮有一條小溪,名為思溪,原名為泗水,但是由于住在這里的村民大多姓俞,俞的諧音為“魚”,而泗水的諧音為“死水”,魚兒不能活在死水里呀,所以改名為“思溪”。另外俞氏家譜中也有泗水字樣,(“泗水俞氏於同公支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綜上我們可以大膽推斷,朱熹《春日》所寫尋訪之處,必定是在祖籍婺源。
既然詩詞中所寫泗水為婺源的泗水而非山東曲阜之泗水,教師教學用書把“尋芳”解釋為“尋訪圣人之道”便有些牽強了。試想朱熹清明時節榮歸故里、祭奠先祖,正值江南百花盛開、花團錦簇之際,作者漫步于泗水之濱,陶醉于春日美景,描繪一下家鄉美景,也是對回鄉省親的一種紀念。非要因為“泗水”之名而產生孔門之道的聯想,難逃主觀臆測之嫌,甚至是一種誤讀。
教師教學用書中對《春日》解說中說“東風面”指的是春風的面貌。理由是“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依據編者的想法,那夏天的風也可以稱之為東風。但查閱古詩典籍目錄中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很少有古詩談到風說是“東風”。可見東風為寫春天的詩詞所特有,即為春季所特有,可以推想“東風”代指的就是春天,“東風面”指的是春天的面貌,而不是春風的面貌。古人善借細微處代表全體,如: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李清照。《p字木蘭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前句一枝花便代表了整個春天,后句一枝紅杏便代表了滿園春色。
再者從整首詩的結構上看,第一句“勝日尋芳泗水濱”,他說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我到泗水邊尋找春景。第二句便是對春景的整體感覺“無邊光景一時新”,我雖沒有到過江西婺源,但從網上查閱婺源思溪(古稱泗水)的圖片,看得出在晴朗的春日里,溪水倒映藍天,一切都顯得非常明亮,所以作者所寫應該是這種令人炫目的明亮的春景。這只是作者虛寫春天給自己的感覺,但作者已經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于是在第三句感嘆“等閑識得東風面”,他說我輕易就認識了探尋到了春天的面貌。“等閑”說明尋芳很容易便尋到了,“識得”也是說已經認識到了、已經見到了。這是對“尋芳”結果的一個交代,也表現了當時已是春意盎然。既然是尋春,也尋得了,就要描述一下春景的樣子。作者想到了四個字來概括“萬紫千紅”,寫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
尋春-----感受春-----寫春撲面而來-----概括春的樣子,就是這樣一個結構順序。這樣一分析,就與“東風”無關了。“東風面”不是指春風的面貌,而是代指春天的面貌。
其實好多對這篇《春日》賞析的文章,都是這樣解說,說只有在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后,才能感受到春風的力量,好像這首詩借寫春景在說明這樣一個道理。產生這種解說不足為怪,一來因為宋代開始出現大量的說理詩,二來朱熹頭上被后人冠上了一頂“理學家”的帽子,他的詩更得“說理”了。
三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時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
2.學會分析記敘文段落中的細節,學習結合動作來描寫人物神態的方法。
3.掌握說明文的邏輯特點,學習用有條理的表達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4.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圖幫助學生感受詩歌描寫的春景,朗讀并背誦古詩《春日》。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根據不同類型的文本選擇不同的閱讀策略。
難點
分析段落細節,并學會根據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寫作目的進行仿寫。
[教學策略]
1.
總結閱讀、寫作方法
在“交流平臺”中,通過對三篇課文閱讀方法的回顧,再次重點強調要根據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思考閱讀的目的,再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在“詞句段運用”中,學會在寫某個場景時,運用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讓敘述更加的生動具體。
2.語言運用
高段語文要求學生能夠有條理、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明自己的理由。這也是《宇宙生命之謎》這篇科普性說明文的邏輯特點。通過知識的學習指向語言表達與運用,培養學生理性思考、有條理地表達的能力,是高段語文的教學目標。
3.古詩學習
以自學為主,通過注釋、工具書理解詞意,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所感所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時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
2.學會分析記敘文段落中的細節,學習結合動作來描寫人物神態的方法。
3.掌握說明文的邏輯特點,學習用有條理的表達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帶領學生梳理、回顧本單元學習的三篇課文,激發學生思考:你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細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在學習《竹節人》這篇課文的時候,有幾個閱讀任務是要找到與這個任務相關的段落去進行分析體會的。
生2:《竹節人》中,“我”和小伙伴們玩竹節人癡迷到上課都忍不住偷著玩的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3:《故宮博物院》篇幅很長,我學會了要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去選取相關的材料進行閱讀。
生4:在學習《宇宙生命之謎》的時候,我學會了與問題相關的內容要細讀,關聯不大的內容可以略讀。
生5:我還知道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可以選取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整合概括。
2.看來,同學們通過這三篇課文的學習,學到了不少閱讀方法。請同學們齊讀交流平臺中的三個同學的心得體會,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到底學到了什么吧!
課件出示:
學習了這個單元,我知道了要根據目的選擇合適的材料。如,要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應該重點閱讀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課件出示:
讀文章時,與閱讀目的關聯性不強的內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這樣可以提高閱讀速度。如,帶著“寫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一任務讀《竹節人》,有關玩竹節人的有趣經歷這部分內容,瀏覽一下就可以了。
課件出示:
我逐漸養成了一個習慣,讀書時先想想閱讀的目的,再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
3.生齊讀。
4.生交流。
5.師進行總結:
課件出示:
讀書時,思考閱讀目的,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選取合適的閱讀材料。
閱讀時,重點閱讀、快速瀏覽、略讀相結合。
二、詞句段運用
(一)寫話訓練。
1.學生自由朗讀以下三句描寫人對某事入迷的樣子的語句,圈出當中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
課件出示:
下課時,教室里擺開場子,吸引了一圈黑腦袋,攢著觀戰,還跺腳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常要等老師進來,才知道已經上課。
偏偏后面的同學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長脖子,恨不能從我們肩膀上探過來。
課件出示:
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里咕嚕的,好像在跟誰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塑像癡癡地微笑,然后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2.學生分組匯總圈出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每組派代表分享這些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1)第一段:
擺:表現玩竹節人的陣勢大。
攢著:涌向一個點,說明大家都被竹節人深深吸引,圍成一團。
跺腳拍手:表現了同學們觀戰時激動的樣子。
咋咋呼呼:聲音描寫,表現同學們隨著竹節人游戲的緊張氣氛變得激動起來。
(2)第二段:(學生小組做動作演示)
伸長脖子:描寫出后面的同學好奇張望的樣子。
從肩膀上探過來:生動表現出大家唯恐錯過游戲過程的樣子。
(3)第三段:
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寫出羅丹糾結的樣子。
嘰里咕嚕:聲音描寫,表現羅丹的投入。
眼睛閃著異樣的光:將眼神的變化寫出動感。
踩得吱吱響:用地板的聲音表現出羅丹激動的樣子。
手不停地揮動:手腳并用,富有戲劇性。
癡癡地微笑:表現出羅丹的愉悅。
吁了口氣:一系列激動過后,羅丹終于從“迷”的狀態中走出來。
3.朗讀這三段話,再次感受人物入迷時的生動場景。
【設計意圖】
通過具體分析三個場景當中的動作、神態描寫,學習記敘文段落中的細節描寫,讓表達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4.播放一段有關人“著迷”的視頻(2分鐘左右),讓學生根據這段視頻,用3~5句話描寫人物的狀態。
【設計意圖】
語文課堂將讀寫相結合,能讓學生快速的學以致用。
(二)表達訓練。
1.學生快速閱讀例句,理解加點部分在段落中的作用。
課件出示:
人們認為天體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50—15℃之間;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諸如蛋白質、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緊密相關,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三是適當成分的大氣,雖然已發現少數厭氧菌能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但氧氣和二氧化碳對于生命的存在是極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體系提供能源。
生:有了加點的詞語可以使表達更有條理性和邏輯性。
2.師生總結出此類表達的特點:“觀點
+
原因一
+
原因二……”
3.生根據“競選班級體育委員”和“向媽媽請求,每周三放學后踢一會兒足球”這兩個語言環境,按照說明文的邏輯格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示例一】我覺得擔任體育委員必須具備以下幾點素質:一是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體育成績優異;二是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熱心地為班集體做貢獻,能夠為老師和同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組織能力強,聲音洪亮。我覺得自己非常符合以上幾點,可以勝任體育委員這一職務。
【示例二】媽媽,我希望每周三放學后能踢一會兒足球。首先,我特別喜歡踢足球;其次,踢足球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能鍛煉身體;最后,我向您保證,我一定會按時完成作業,絕對不會影響我的功課。請您答應我的請求吧!
4.師點評。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能熟讀并背誦。
2.感受這首詩所描繪的春光美,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關于春的詞語。
課件出示: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2.出示關于春的詩句。
課件出示: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男女生互讀。
【設計意圖】
朗讀這些詩句,既是對關于春天的詩句的回顧,也是對語文的一種積累。在進入課文之前,帶領學生入情入境,感受春的氣息。
3.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朱熹的《春日》。(板書詩題:春日)(齊讀)
4.讀了這個詩題,你能理解詩題的意思嗎?
生:春天的日子。
5.春天的日子,是一番怎樣的光景呢?讓我們走進詩中去感受吧!
【設計意圖】
讓學生回憶春天的美好,激發學生學習本詩的熱情。
二、了解作者
課件出示:
朱熹,字元晦,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三、初讀古詩,自主學習
1.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地朗讀《春日》,注意讀準字音。
注意熹(xī)、泗(sì)、濱(bīn)的讀音。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糾正讀錯的字音。
四、了解詩意,感情朗讀
1.生再次朗讀,與同桌交流詩文的大意。
2.通讀詩句。(借助教材中的插圖讀懂詩句)
匯報交流:
預設:本詩主要寫了詩人朱熹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來到泗水河邊尋找春天。
課件出示:
勝日:好日子。
尋芳:尋找春天。
濱:水邊。
一時:短時間。
等閑:平常、隨意。
3.指導朗讀。
(1)如果此時我們一起去尋找生機勃勃的春天,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呢?誰來讀讀第一、二句詩,把你的心情讀出來。(指生感情朗讀第一、二句詩,教師適當評價)
(2)詩人看到泗水河邊的春景有煥然一新的感覺,你從中看到了什么?
生描繪畫面,教師評價補充:“萬紫千紅”這個成語就出自朱熹的這首詩,原本是說色彩很豐富,現在還用來形容無限美好的景象和豐富多彩的事物。
出示萬紫千紅圖:
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當你看到漫山遍野這么美麗的景色,你的心情會怎樣呢?誰來讀讀詩文第三、四句?把你的心情讀出來。
(3)讀全詩,讀出節奏。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設計意圖】
通過理解詩意來感受詩境,并通過朗讀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作者對春天的熱愛。
五、誦讀古詩,以讀悟情
1.多美的春天啊!請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誦這首古詩,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段輕快的音樂,請同學們先欣賞,再起立,和著音樂朗誦、吟唱這首詩,可以配上喜歡的動作。(配樂吟唱古詩,加上喜歡的動作)
3.教師小結:詩歌不但可以用誦讀來表現,還可以用吟唱、繪畫的方式來展示。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幅多美的尋芳圖,其實春天就在這破土而出的小草上,就在這競相開放的花朵上,就在我們悠揚的歌聲里。
六、了解背景,升華內涵
1.其實,這首詩是一首哲理詩。正是因為朱熹愛讀書、才識淵博,他才成為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2.泗水這個地方是春秋時孔子云游講學、教授弟子的地方,因此詩人到泗水濱尋找春天,實質是在書海中求知,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師板書:書海求知)
3.今天,同學們懷著無比愉悅的心情跟隨詩人朱熹去尋找春天,我們發現不光大自然的春天是萬紫千紅的,在書海中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就讓我們在大自然的春天、書海的春天里恣意行走吧!
[教學反思]
《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勸誡人們努力學習、多讀書。在教學前,對朱熹哲理詩的特點進行講解,使學生充分了解朱熹的寫作特點,才能為理解《春日》的哲理含義做好鋪墊。
轉瞬間嚴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來到人間。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是充滿詩情的季節;春天,又意味著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自古以來,詩人喜愛春天,贊美春天,是因為春天景色宜人,處處皆可入詩。漫步古詩百花園,只見詠春詩姹紫嫣紅、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隨意采擷幾朵,慢慢品讀,不知不覺已陶醉其中。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是北宋詩人秦觀的《春日》。這首詩寫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這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鳥語,目滿青枝,綠紅相扶,異馥誘人。詩人寥寥幾筆,一幅春意欲滴的畫面便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后,詩人索性止筆,不再描寫春景,轉而抒情。春意濃郁,靈感忽生,但詭譎的詩人卻用“已難尋”的遁詞來誘使讀者自己去感受春意,這種虛實相生的方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犬知何處吠?人在半山行。”這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傍晚之景。斜陽披叢樹,綠地與天接,犬歡叫,人晚歸。這首詩自然貼切,常中見巧,平中見奇,將讀者帶進全景式的春之氛圍,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絢爛,有春之味的濃烈,有春之聲的和悅,置身其間,人們會敞開胸襟,盡情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