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羋月與秦始皇的關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什么你老踩點?《甄執》熱播后,有朋友問導演鄭曉龍先生。
踩點的意思是他參與的電視劇總能成為經典題材。“說10個里面你已經占到8個”,一見《人物》記者,鄭曉龍得意地細數起一個網站選出的近10年每年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劇,從《紅高粱》、《金婚》到《甄執》……他共有8部入選,“都是群眾投票選的”,鄭曉龍強調。
不止這10年,早在1990年代初,鄭曉龍和他領導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就制作出《渴望》、《北京人在紐約》等堪稱具有記錄時代意義的電視劇作品。有人曾這么總結它們的影響力,“1990年《渴望》播出后,犯罪率下降;1993年《北京人在紐約》播出后,出國率下降;2007年《金婚》播出后,離婚率下降。”
中國電視劇發展到2015年,《花千骨》、《大漢情緣之云中歌》等被稱為架空神幻仙俠劇開始充斥熒幕。在很多人看來,這類作品更注重情感煽動,卻在情節的邏輯性上毫不考究。《人物》記者曾采訪著名古裝偶像劇導演于正,談起成功的秘訣,于正將之歸結于對人物情感關系的過度夸張渲染,刺激觀眾。但另一方面,一位電視劇從業人員評論,為達到這種感官刺激,“于正的大部分都是以沒有年代背景,完全犧牲現實故事邏輯為前提的”。
在這個過分注重效果,常被稱作用眼球而不是大腦感受的時代,鄭曉龍仍在使用一種現實主義手法進行電視劇創作。在他看來,現實主義是對事件真實邏輯和人物合理性格的尊重,但這背后也意味著巨大的工作量。
王小平是鄭曉龍的太太,也是《甄執》的編劇,為保證角色性格真實,在這部戲里,有名有姓的角色有150多人。每個角色的年齡、性格特征以及角色之間的關系、場次數……王小平都一一附在后面,供鄭曉龍在挑選演員時把握。而在拍攝前,鄭曉龍專門請專家帶自己去了5次故宮,對劇本提到的空間進行最后一遍核查。如果劇本里任何故事發生的場景與實際空間邏輯不符,他都會要求重來。
在今天這個天價酬勞不斷涌現的資本盛世,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么鄭曉龍還在堅持這樣緩慢、精雕細琢的創作方式――他打造劇本就需要一年時間,是如今少有的從劇本一直親力親為跟到剪輯階段的導演。到了《羋月傳》,鄭曉龍共反復剪輯了4次,他笑著把這歸結為自己的不自信,“拍的時候你會覺得感動,剪接的時候你會感動,然后最后混錄的時候,又一次被感動,這時候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好東西。”某種意義上,這正是他電視劇之所以長銷的秘密,他相信:一個反復感動過創作者,令其不厭其煩觀看多次的作品,也必將反復感動觀眾。
形象大于思維
正是這種周密、嚴謹的現實主義創作給鄭曉龍大部分電視劇都帶來了長銷效應。有門戶網站“十大重播神劇”榜單,《亮劍》以5年重播3000多次的“神頻率”位居榜首,最新的“重播神劇”非《甄執》莫屬,有網友吐槽,2013年春節長假期間,“安陵容”一天之內就在電視上死了三回,河北衛視甚至在春節期間打通全天時段,號稱“24小時不間斷播出”。有人曾經評價,《甄執》第一遍看的是劇情,但到了第二遍,第三遍,則更喜歡看她們怎么過日子的,包括賞畫、品樂、美食……鄭曉龍創造出的是一個《紅樓夢》般豐富的世界。
出生在1952年的鄭曉龍把這種創作觀的形成土壤歸結為1980年代現實主義文學風潮。他總結,那時“”剛剛結束,被壓抑過久的年輕人無比渴望表達自己的聲音,迫切想用自己的眼睛認識現實。現實主義的創作觀講求對現實生活的還原,遵從真實的人世邏輯。
鄭曉龍坦言自己從沒想過自己的作品會有這樣的能量。他認為如果他的作品受到喜愛,正是因為他對于現實的尊重和謙卑帶來了回報。盡管同時代也出現了以追求哲思和個人風格化著稱的第六代導演,但鄭曉龍卻始終把現實形象的塑造放在首位,“我覺得形象大于思維,你把形象做好了,思維是他們后人賦予你的。”鄭曉龍說。
他以對曹雪芹的評價舉例,認為《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但曹雪芹根本沒照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去寫,“曹雪芹哪懂什么封建社會……他按照那會兒生活的邏輯來寫”,“我說很多根本不是我踩點子了,是我踩到了生活的點子上,而不是我踩到什么思想的點子上。”
一直以來最想創作的故事
鄭曉龍懷念1990年代的創作氛圍,那是個電視劇沒有徹底市場化,國家通過稅收撥款支持電視劇創作的年代。
支持創作的稅收大部分來自還依然貧困的百姓,這決定了鄭曉龍堅持創作老百姓看得懂的,不搞風格化,踏踏實實講故事的本色。沈濤是當時鄭曉龍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下屬,回憶起他們當時被《黃土地》那種個人化表達吸引時,他記得鄭曉龍明確否定了這種想法,他認為那種過于強調自我表達的東西對不起納稅人交給他們的錢。
這種對自身的定位延宕至今。坐在家中客廳,當《人物》記者希望鄭曉龍回憶2015年最感動的事情時,令人意外的是,沉默了一會兒的鄭曉龍回答的是十一閱兵。在那一天,鄭曉龍年輕時便受到的“為國家”、“為自己的階級”、“為自己的民族”貢獻生命的激情教育被齊步向前的年輕士兵喚醒。
和今天為市場和資本創作的導演不同,最早創作經費來源于稅收的鄭曉龍為人民創作。這種起點決定了創作絕非鄭曉龍的賺錢手段或者對個人影響力的渴望,它與鄭曉龍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緊密相關。
鄭曉龍承認,他并不特別喜歡《甄執》的故事架構,認為那不過是小女人之間的勾心斗角。在這樣一個被教育為為國家、人民創作的導演看來,新劇的主角羋月是促進國家統一、具有政治情懷的女性,符合鄭曉龍的自我投射。
因此就不難理解,鄭曉龍會把2015年11月30日首播的《羋月傳》看作自己一直以來最想創作的故事。作為秦始皇的高祖母,從楚國庶出公主到稱霸六國的大秦鐵血太后,羋月執掌秦國國政41年,堅持商鞅變法,主張國家統一,讓秦國走出內亂,令得六國再無反抗之力,“她不是一個小女人,是一個女政治家”,鄭曉龍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