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諾貝爾頒獎典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搞笑諾貝爾獎”于1991年在美國創(chuàng)立,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應該被重復的科學研究”,讓人們“先是大笑,然后開始思考”。“搞笑諾貝爾獎”每年一次,其獎項包括生物、醫(yī)學、物理、和平、文學等。與諾貝爾獎總是頒發(fā)給在相關領域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學家、作家或政治家的評獎標準不同,“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主要針對在科學界發(fā)生的奇聞軼事。每年10月,“搞笑諾貝爾獎”得主都會被邀請到哈佛大學參加頒獎典禮。而且,在每年的頒獎典禮上,都會有幾名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他們頒獎,與會者會用熱情的掌聲和隨手拋向空中的紙飛機隆重歡迎獲獎者。
(編 者)
數學獎
幾次能拍到不閉眼照片
數學獎頒給了澳大利亞聯(lián)邦科學和研究組織的女數學家妮克?斯文森和物理學家皮爾斯?巴內斯博士。兩人研究的課題是:在拍攝集體照時,攝影師最少要按幾次快門,才能確保照片里沒有一個人的眼睛是閉著的。
斯文森得出的解決方案是:如果集體照中的人數少于20人,且光線較好,那人數除以3就是所需拍攝的次數;但如果光線較差,曝光時間變長就會增加眨眼的幾率,因此將人數除以2才是所需拍攝次數;但如果人數大于50人時最好放棄拍照――因為這種情況下必然有一人的眼睛是閉上的。
鳥類學獎
啄木鳥頭為什么不疼
鳥類學獎頒給了加州戴維斯大學的鳥類學家伊萬?舒瓦布。他一直在研究為什么啄木鳥從不會感到頭痛。
舒瓦布在論文中稱,啄木鳥大部分時間都不停地用尖嘴去啄木頭。如果換作是人,大腦和眼睛必將嚴重受損。舒瓦布研究后發(fā)現,啄木鳥進化出了一個擁有海綿狀的厚頭骨,它能像海綿一樣保護大腦。啄木鳥還進化出了自己的“安全帶”系統(tǒng),在它的鳥喙啄中樹干前1毫秒,它眼睛內的透明瞬膜會及時閉上,將眼球包裹得緊緊的,防止它們蹦出眼窩。
和平獎
驅趕青少年的喇叭
和平獎得主是英國梅瑟蒂德菲爾地區(qū)的科學家哈沃德?史泰波頓。他研制出了一種裝置,可以發(fā)出只有青少年能聽到、但大多數成年人卻聽不到的高音頻。
利用這一技術,史泰波頓發(fā)明了一種用來驅趕不良青少年的高音喇叭,這樣成年顧客可以不受干擾地在商店內購物。此外,他又用同一原理發(fā)明了只有青少年聽得到,老師卻不能發(fā)覺的手機鈴聲。
營養(yǎng)學獎
“屎殼郎”愛挑食
營養(yǎng)學獎頒給了兩名科威特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后,他們發(fā)現“屎殼郎”(學名蜣螂)吃東西其實很“挑食”。他們更喜歡吃馬和狗的糞便,而不是駱駝和狐貍的糞便。
生物學獎
臭腳丫吸引蚊子
生物學獎頒給了荷蘭、坦桑尼亞和奧地利的科學家。他們發(fā)現乳酪與人類臭腳丫的味道,對雌性甘比亞瘧蚊吸引力是一樣的。
聲學獎
指甲刮黑板聲最刺耳
聲學獎頒給了芝加哥西北大學科學家。他們研究出了什么聲音最刺耳。
研究者對16種噪音進行了測試,其中包括拖板凳的聲音,打開金屬抽屜的聲音,以及刮擦木頭、金屬和泡沫板的聲音。結果發(fā)現,刮黑板時的噪音是最讓人痛苦的。這可能是出于人類的本能反應,因為人類的早期祖先可能就是通過發(fā)出這種難聽的尖叫聲來警告同類:可怕的敵人正潛伏在附近。
文學獎
長篇演講很愚蠢
文學獎頒給了英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歐派恩海米爾,他進行的一系列試驗顯示,精心準備的長篇演講是一種最糟糕的取悅他人的方法,那實際上只會讓你顯得很愚蠢。
物理學獎
意大利細面條斷幾截
物理學獎的得主者是一個法國研究小組,他們一直在研究為什么干的意大利細面條被掰斷時,永遠都不會只斷成兩截。
醫(yī)學獎
按摩直腸止打嗝
醫(yī)學獎頒給了美國田納州杰克遜維爾市大學醫(yī)院的弗蘭西斯克?菲斯米爾醫(yī)生和以色列海法市錫安醫(yī)學中心的馬杰德?歐戴醫(yī)生,因為他們發(fā)明了一種匪夷所思的“按摩直腸止嗝法”。
菲斯米爾和歐戴醫(yī)生介紹了止嗝的操作步驟:“手指深入病人,按摩其直腸,并進行緩慢的圓周運動。病人打嗝的頻率立即開始減慢,30秒內完全停止。”
馬克·亞伯拉罕斯的諧趣科學
2012年9月21日,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搞笑諾貝爾獎舉行了第21次頒獎。與以往一樣,這個頒獎儀式極盡搞笑之能事:一位銀發(fā)女士,手提文件包,挽著一位手持掃帚的男賓的手走到臺上,掏出一疊發(fā)言稿,然后只說了一句“welcome,welcome”后就直接下場。而獲獎者們只被允許用60秒的時間來致獲獎詞,超時就會被8歲的甜便便小姐打斷——她會走到演講臺旁邊,盯著演講者說:“請停下。我討厭。請停下。我討厭……”一直說到演講者停止。
到底什么是搞笑諾貝爾,且讓我們回顧一下本屆搞笑諾貝爾獎中的幾個獎項:
文學獎:美國政府責任署發(fā)表的一份標題為《應采取行動重新評估估算成本報告和研究的努力所造成的影響》的報告,獲獎理由是,該政府部門的做法闡釋了“如何準備一份報告的報告的報告的報告的報告……”;
和平獎:俄羅斯的SKN公司將老舊俄國彈藥制作成鉆石的回收利用的研究;
心理學獎:AnitaEerland等人所做的一項“身體靠左側傾斜讓埃菲爾鐵塔顯得小一些”研究;
化學獎:JohanPettersson等人所做的一項“因為這里的水中含銅量太大,瑞典某小鎮(zhèn)上有居民毛發(fā)會變綠”研究;
物理學獎:KelerandGoldstein等人所做的一項“馬尾辮運動時的力學分析”研究;
流體力學獎:RouslanKrechetnikov和HansMayer所做的“人們在端著咖啡杯走動時咖啡的濺出情況,在你走到第七步至第十步之間,咖啡最容易濺出”研究。
先發(fā)笑,再思考
與一般人所認為的搞笑諾貝爾獎是在獎勵那些“搞怪以及惡作劇”的科學研究成果不同的是,馬克·亞伯拉罕斯實際上旨在鼓勵人們解決那些“偉大的困惑”,所有做出了“乍看之下很好笑,實則發(fā)人深省”研究的人,都有機會參與甚至獲獎。正因如此,很多人瘋狂地愛上了它。
馬克·亞伯拉罕斯于1991年創(chuàng)辦搞笑諾貝爾獎。與真正的諾貝爾獎相比,搞笑諾貝爾獎雖然是搞笑模仿,但其獎勵的那些科學成果,也可能只比真正的諾獎成果更“細碎”些。“沒有人是孤身入睡的,所有人都有幾百萬個微小的生物陪睡,而這些生物還是由我們自己身上的皮膚碎屑所滋養(yǎng)的,這些生物的排泄物可能導致過敏反應或其他慢性病……螨蟲的覓食時間,集中在下午6-9點和早上0-3點。”這是搞笑諾貝爾獎的一項生物獎,研究對象是陪伴我們的螨蟲。再比如,荷蘭的兩位科學家發(fā)現哮喘癥可用過山車治療;日本研究人員利用黏菌確定鐵路的最優(yōu)線路;而新西蘭的研究人員發(fā)現,在冬天結冰的人行道上,如果在鞋子外面套上襪子,會比較不容易摔倒……看了這些,你還認為,這個獎項只是單純在搞笑嗎?
每年,10項“搞笑諾貝爾獎”都要授予那些取得了“無法也不應該被復制”成就的人。但每一項被“搞笑諾貝爾獎”選中的成就,都能夠讓人:1.開懷大笑;2.驚訝地搖搖頭。
許多成就是純科學方面的。挪威生物學家評估了麥芽啤酒、大蒜及酸奶油對水蛭的胃口的影響;一位紐約獸醫(yī)把從貓耳朵上抓到的螨蟲塞進自己耳朵,并詳細記載了之后的癥狀。
有些成果關乎經濟。一位智利商人憑一己之力使自己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損失了0.5%;美國經濟學家向人們展示,死亡與納稅之間有著十分奇特的密切關系。
還有些成果關乎藝術、文學、政治、軍事……
每年的頒獎禮上,按照傳統(tǒng),觀眾會在頒獎典禮上向講臺拋紙飛機。獲獎者自費來到現場,在紙飛機的飛舞中與真正的諾獎得主濟濟一堂。
馬克·亞伯拉罕斯在他的《笑什么笑,我們搞的是科學》中這樣說:大多數獎項,要么贊頌優(yōu)勝者,要么嘲弄失敗者。總的來說,這個世界似乎喜歡把事情劃分為非此即彼的兩類……“搞笑諾貝爾獎”卻與此不同,它旨在表彰那種偉大的困惑。要知道,我們大多數人許多時間都處在困惑之中……大多數人總會做成點什么事,卻從未獲得過什么讓人春風得意的獎項。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頒發(fā)“搞笑諾貝爾獎”:這是向你及所有人表明,你已經做成了一件事情。那件事情本身,可能比較難解釋,甚至可能完全無法解釋。你的成就是否能夠造福公眾,很難說,甚至都難以評價,但事實是,你做成了這件事,并且也為此得到認可。
中國也有“搞笑諾貝爾獎”
其實,在中國,也有“搞笑諾貝爾獎”——“菠蘿科學獎”。今年4月,首屆“菠蘿科學獎”頒出,發(fā)起者之一是著名科普網站果殼網。
“菠蘿科學獎”的頒獎典禮以歡樂的開場白開始:“女士們、男士們!請把手機、呼機、聯(lián)合收割機、時空穿梭機……通通關機。我們?yōu)槟鷾蕚淞四茏詣由郎氐淖危褂梅椒ㄊ牵号幽难煌5啬Σ磷危∽屛覀儜阎鴲壅φΦ氐男那椋餐?012‘菠蘿科學獎’的到來!”
比照諾貝爾獎,“菠蘿科學獎”頒出物理、化學、數學、心理等9大獎項。它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正規(guī)科學獎項,有著有趣,甚至古怪的取向,它可能會改變你的思維。”
化學獎由華中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團隊的“瓦罐雞湯主要滋味物質研究”獲得。瓦罐雞湯為什么比普通雞湯好喝?該研究發(fā)現,瓦罐雞湯中的鮮味物質,明顯高于其他方法熬制的雞湯,因為,瓦罐受熱更均勻,鮮味物質更不容易降解。組委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有點小幽默:“這項研究的出現,為陶瓷產業(yè)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也為中華文化引領世界潮流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
其他獎項包括:中山大學獲得的心理學獎——“數錢能減輕人的疼痛”;復旦大學獲得的醫(yī)學生物學獎——“Y染色體鑒別曹操身世之謎”。
“向好奇心致敬”是中國版搞笑諾貝爾“菠蘿科學獎”的口號。與一般的學術研究不同的是,不好玩的科學研究,絕對得不了“菠蘿科學獎”。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搶在諾貝爾獎公布前一周頒獎,鼓勵人類在科學、醫(yī)學及其他領域,以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彰顯科學研究人性和有趣的一面。
搞笑諾貝爾獎創(chuàng)立于1991年。旨在選出乍看令人發(fā)笑,之后發(fā)人深省的研究,每年有10個領域的研究獲獎,包括傳統(tǒng)諾貝爾獎的5個領域:物理、化學、醫(yī)學、文學與和平,再加上公共衛(wèi)生、數學、生物、經濟和其他學科。
搞笑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題目通常五光十色,十分荒誕離奇,乍看之下得獎似乎并不光彩。但《荒誕年鑒》總編輯Marc Abrahams表示,如果得獎人覺得受辱,他們會撤銷提名。但事實上多數獲獎者都相當興奮,主辦單位還會請來正牌諾貝爾獎得主擔任評審委員并且親自頒獎。2008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就獲邀出席。
多數得獎者相當認同搞笑諾貝爾獎,覺得是種另類的榮譽,雖然沒有獎金,而且要自付旅費,不過每年大部分得獎人仍會親自出席,以便從正牌諾貝爾獎得主手中領獎。
搞笑諾貝爾獎已是第,以“風險”為年度主題。得獎名單還很符合時勢,可看見金融海嘯的影子。例如經濟學獎頒給冰島四間破產銀行的主管,得獎理由是他們證實如何讓小銀行變成大銀行,反之亦然,并證實同樣的事也可發(fā)生在整個國家的經濟上。
數學獎得主是津巴布韋儲備銀行行長Gideon Gono及該銀行,因為他們的決定,令津巴布韋鈔票面額小至1分,大到100兆都有。
和平獎得主是瑞士伯恩大學的病理學家Stephan BoHiger、Steffen Ross、Lars Oesterhelweg、Michael Thali、BeatKneubuehl,他們證實空啤酒瓶比滿啤酒瓶更具殺傷力,威力不下于七種武器之首。Stephan Bolliger表示,獲得搞笑諾貝爾獎雖然并不是他學術成就上的巔峰,不過他認為那是專業(yè)生涯中最有趣或難忘的時刻之一。他與許多搞笑諾貝爾獎的得主一樣,強調他們的研究具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因為那樣的發(fā)現將會有助法庭判斷酒瓶可以對頭顱造成多嚴重的傷害。他們進行研究時,并未真的打爛人頭,而是用鋼球擊在裝有500毫升的啤酒瓶上。Stephan Boniger指出,相較于滿裝的啤酒瓶,空酒瓶更堅固。不過,盡管空酒瓶充作攻擊武器的效果更好,但無論空的還是滿的,啤酒瓶都可能打破頭顱。
有鑒于目前全球都受到恐怖襲擊的威脅,公共衛(wèi)生獎特別頒給美國芝加哥的ElenaBodnar、Raphael Lee及Sandra Marijan。他們發(fā)明的防毒面具胸罩。可以在危急時拆開當兩個防毒面具用,不但可以在毒氣中逃過一劫,還可以救回一個親友。它雖然有點像無聊發(fā)明,但它的發(fā)明初衷卻是來自蘇聯(lián)徹諾比核電廠爆炸的慘劇。旅居芝加哥的烏克蘭醫(yī)生Elena Bodnar指出,1986年許多烏克蘭人因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而患上癌癥。以研究這場災難而展開醫(yī)學生涯的ElenaBodnar想到,要是當時有廉價而又可隨身攜帶的防毒面具,他們的健康就不會受到那樣嚴重的傷害。她強調,這種事一定要隨時隨地準備好,而基本上每個女性都戴胸罩,女性胸罩無論罩杯大小,大致上都足以覆蓋口鼻。這款產品已經申請專利,外觀與一般胸罩一樣美觀。
獸醫(yī)學獎落在英國紐卡斯特大學的Catherine Douglas和Peter Rowhnson手中。他們發(fā)現,被主人命名的乳牛產奶多于無名的乳牛,因為主人的愛心的確可以刺激牛的乳汁分泌。他們在研究中善待一群乳牛,包括輕拍、梳毛與命名,但對另一群乳牛則保持距離。他們發(fā)現備受呵護的乳牛在擠奶時較不會踢蹄,產奶量也多了幾升。或許一頭牛因而增產的奶不多,但若一大群牛每頭都生產報恩奶,主人的收入的增加可能會相當可觀。他們解釋,當人類對動物友善,它們就會給予回報。
文學獎頒給了愛爾蘭警察,因為他們開了50多張超速罰單給PrawoJazdy。在波蘭文中Prawo Jazdy意為駕照,而愛爾蘭警察錯把一位違規(guī)駕駛重犯的駕照波蘭文Prawo Jazdy當成了人名,有50多張罰單全部開給了駕照。
美國加州男子Donald Unger用進行了60多年的親身實驗榮獲醫(yī)學獎,他喜歡扳手指關節(jié),咔咔的聲音讓他產生莫名。不過在實驗中,他也加入了對照組――他只扳左手,不扳右手。扳了60多年手指的他,證明了“經常扳手指關節(jié),容易得關節(jié)炎”的說法其實是以訛傳訛的。
生物學獎得主中包括兩名華人,他們分別是日本北里大學研究生宋國富及張光磊,他們與另一名得主北里大學名譽教授田口文章因證明熊貓糞便中的細菌,有助減少九成的廚余而獲獎。熊貓要消化大量的竹子,腸道內有分解竹子的特殊細菌,這些分解能力特強的細菌可成功將九成的廚余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田口文章在頒獎致詞時幽了熊貓一默,說熊貓是非常可愛的動物,但沒想到排放出的糞便多得讓人難以想象。
反悔 J.K.羅琳
最近在接受BBC電視臺采訪時,英國女作家J.K.羅琳親口證實,她將繼續(xù)撰寫《哈利—波特》系列,理由是當初在寫最后的大結局的時候有些倉促,如今她已經構思了很多后續(xù)故事,她說:“我真希望可以盡快把這些想法寫出來,帶大家再次進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當初J.K.羅琳一再表示不會再續(xù)寫《哈利·波特》,而最近她的第一部《臨時空缺》的銷售情況不是很理想,也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她的出爾反爾。當然,讀者們還是很期待能繼續(xù)看到《哈利·波特》系列的新作的。
生女 黎姿
據香港媒體報道,女明星黎姿上周在山頂嘉諾撒醫(yī)院剖腹誕下一個女嬰,消息傳出后,大家都紛紛向黎姿送去祝福。事后黎姿的富豪丈夫馬廷強到醫(yī)院探望太太,開心得合不攏嘴,對于再添一個女兒很高興。不過現實是殘酷的,嫁入豪門就必須開枝散葉,開枝散葉就意味著需要生兒子延續(xù)香火,之前黎姿已經生了下一對雙胞胎女兒,這次又得一女,任務還是沒有完成。現在黎姿已經41歲,如果還要在生兒子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的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挺悲哀的。
清理 閆芳
最近,在北戴河召開的“太極拳大師李經梧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李經梧后人及眾多入室弟子正式向社會承諾:“維護國粹尊嚴,蕩滌門內濁流。”同時聲明,將妖魔化太極拳的閆芳逐出師門。今年9月初至今,閆芳隔空打人的一段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這段視頻展現的內容明顯不符合科學常理,因而引來了輿論對太極拳是否存在神秘化、虛假化現象的強烈質疑,這一次將閆芳逐出師門也算是“清理門戶”。而實際上,像閆芳這樣神秘化、虛假化武術的所謂武林高手在國內已不是個別現象。
男下
獲獎 莫言
北京時間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籍作家。諾貝爾委員會給其的頒獎詞為:“中國作家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多年來,莫言的一系列鄉(xiāng)土作品都沒有離開他的故鄉(xiāng)——山東高密縣里那個充滿荒誕、愁苦而又樸實的山村。”得知獲此殊榮后,莫言的反應卻很淡定,他認為作為一名作家,最重要的還是要拿出好的作品。12月10日,莫言將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摩參加諾貝爾頒獎典禮。
加盟 麥蒂
10月9日,CBA青島男籃向外界證實,新賽季美國籃球明星麥蒂加盟青島籃球俱樂部參加CBA聯(lián)賽的合同已經談妥,只等他本人簽字就將板上釘釘。如果麥蒂最終踏E CBA的賽場,他將成為CBA歷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麥蒂是昔日姚明在火箭隊的隊友、7屆全明星球員,在過去的這個夏天,他連一份NBA最低保障合同都沒得到,因此他決定來中國打球。據了解,麥蒂這次也沒有獅子大開口,經過雙方的協(xié)商,最終合同價格應該在100—150萬美元之間。身為NBA最頂級的巨星,麥蒂輝煌時期的身價與科比、詹姆斯等人比肩。
怒斥 孟非
作為著名相親節(jié)目《非誠勿擾》的頂梁柱,主持人孟非在臺上一貫以冷靜和機智著稱,不過最近他卻在臺上失態(tài)發(fā)了一次飆。在最近的一期《非誠勿擾》節(jié)目中,一位男嘉賓感嘆“女人太現實”,遭9號女嘉賓張靜一連串的反駁并直接滅燈,當時孟非現場向女嘉賓發(fā)難:“我拿一個房產證或一輛汽車放在你面前,你能看到,但是我把我的奮斗放在你面前,你看不到!”此話一出,引發(fā)了一番網絡熱議,有人認為孟非罵得好,也有人認為孟非此舉有些過分。事后,孟非也在微博上就自己的失態(tài)道了歉。
刊中人呢
出門要有好狀態(tài)
《InStyle》英國
紐約上東區(qū)名媛奧莉薇亞·巴勒莫登上了《InStyle》雜志英國版10月號的封面,一件Christian Dior的禮服被她穿得大方得體。每次出門。奧莉薇亞都看起來光彩照人,對此她說:“出門時,我想要自己看起來完美無缺,這和門口有沒有狗仔隊在等著拍我沒有關系,我一點都不在乎他們,因為我是為自己而打扮。而不是為了他們。”
難忘的軍隊經歷
《GQ Style》澳大利亞
男星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是男性時尚雜志《GQ Style》澳大利亞版10月號的封面人物,在封面照片上他展示了自己結實的肌肉。亞歷山大之前有過一段參軍的經歷,談起這段經歷時他說:“有一個冬天,我們整整在樹林里呆了10天,沒有什么吃的,也睡不上安穩(wěn)覺,有些人甚至出現了幻覺——和自己手中的武器對話,不斷哭泣……那時候真覺得。自己肯定堅持不下去了。”
情有獨鐘的裙子
《Glamour》英國
英國女演員艾瑪·沃特森登上了時尚雜志《Glamour》英國版10月號的封面,紫色的禮服很襯她的眼睛。才22歲的她早已經是各大時尚品牌追逐的對象了,而談到自己最喜歡的兩條裙子。她說:“那次我去參加全民偶像獎頒獎典禮穿的白色Alexander McQueen裙子和我在家附近的一家店的買的Ossie Clark古董裙。這兩條是我的最愛。”
跟著感覺走
每年一次的諾貝爾頒獎典禮是科學界的盛事,但是這個盛事離我們好像挺遙遠,那些聽不懂的名詞,高精尖的技術,與我們的生活似乎毫無關系。但是真的沒有關系嗎?諾貝爾獎代表了該年度在不同領域中重大的貢獻,雖然看起來很高端的樣子,其實很多都與我們有極大的關系。那些了不起的人為什么會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做了怎樣的工作?他們會來告訴你答案。今年,我們一起探秘諾貝爾吧!
我們去醫(yī)院體檢的時候,或許會站到一臺機器面前,然后你就會得到一張黑白的膠片,上面有你骨骼的樣子,看起來真是很神奇!你明明穿得嚴嚴實實,還長了胖嘟嘟的肉,為什么身體內的骨頭會被醫(yī)生們發(fā)現呢?
我們的身邊其實有很多看不見的東西,呃,我說的不是鬼了!比如微生物、電波,還有射線。射線是由各種放射性核素發(fā)射出的,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者光子束流,知道《星球大戰(zhàn)》里的光劍嗎?就很像放大版的射線。
1895年,我在做陰極射線管的一個放電實驗的時候,偶然發(fā)現了一種穿透力極強的射線,當時我并不明白它是什么射線,于是取名為“X射線”。這種射線就像會穿墻術,我用木板、厚厚的書,甚至鋁板遮擋它,它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穿透這些遮擋物。那個時候我還無法解釋這種射線的原理,也不明白它的性質,X射線能用來干什么?我也不知道。在當年的圣誕節(jié)前夕,我用X射線給妻子拍了一張有趣的照片,那是一張她的手的照片,射線透過了她的肌膚,在照相底片上留下了她手骨的影像,還有手上戴的結婚戒指也清晰可見。
“X射線”就是醫(yī)生能看見我們骨頭的秘密,X射線的發(fā)現,讓我獲得了第一屆諾貝爾獎的物理獎。它究竟能為人類做什么呢?
X射線首先引起了醫(yī)學界的注意,如果能透過人體就能看見骨骼組織,那就不用把病人剖開了吧!發(fā)現X射線僅僅幾個月后,它就被應用于醫(yī)學影像。1896年2月,蘇格蘭醫(yī)生約翰·麥金泰爾在格拉斯哥皇家醫(yī)院設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放射科。
醫(yī)院的放射科從此成了X射線技術應用最廣泛的地方,主要用來探測骨骼的病變,以及一些軟組織的病變。今天人們借助計算機,可以把不同角度的X射線影像合成為三維圖像,可以讓醫(yī)生更加直觀地判斷病人的病情。
我的同行愛迪生先生曾經也對X射線有過研究,他發(fā)現有些材料在X射線的照射下可以發(fā)出熒光,其中鎢酸鈣最為明顯。于是他發(fā)明了熒光觀察管,也應用到了醫(yī)學上。不過很快愛迪生便停止了對X射線的研究,因為他公司的一名工人沒事就拿著X射線管玩,在自己手上東照照,西照照,結果得了癌癥,盡管做了截肢手術也沒有挽回生命。這也引發(fā)科學家另外的思考,X射線對人體有害嗎?
X射線其實是一種電離輻射,高量的電離輻射可以讓人體細胞產生變異、停止分裂,從而導致癌癥、基因突變等異常情況。聽起來很恐怖是吧?不過不用擔心,我們體檢時照射的X光輻射量很小,幾乎對人體沒有影響,只要不頻繁地接觸,我們的身體完全可以忽略掉X射線的影響。有意思的是,X射線可以導致癌癥,但是也可以治療癌癥,醫(yī)生使用放射元素來殺死癌細胞已經成為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X射線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害還是有利,完全取決于人類對它的掌握。
聰明的人類將X射線又應用在了軍事、天文以及晶體結構研究之中,而且還誕生了一門全新的學科_X射線晶體學。對這些應用,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只是發(fā)現了X射線,未來它將如何為人類工作,那是你們才知道的答案。
威廉·倫琴
德國物理學家,1985年發(fā)現了X射線,在1901年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倫琴用未知數X來命名這種新的射線,不過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也將義射線稱為倫琴射線。
搞笑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的評選是件嚴肅的事……其實也不一定了!另外還有一個非常輕松的諾貝爾獎。在1991年,一本科學雜志主辦了“搞笑諾貝爾獎”,評選出那些“乍一看好笑,但是發(fā)人深省”的研究,評委中還有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呢!這個評選延續(xù)至今,我們也來看看那些讓人忍不住發(fā)笑的偉大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