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藝術學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與2011年的上榜名單相比,美術館、公共藝術機構和藝術學院呈現了一片“刷新”之勢。雖然上榜率和2011年相比下降了5%,但是14家中有5家是在 2012年新成立或正式投入運營的機構,并在成立伊始就受到外界廣泛關注。2012年,公共美術館和藝術學院依然在展覽、學術和公共教育方面承擔著重任;而龍美術館的成立則又一次掀起了私立美術館的熱潮,民營美術館紛紛憑借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為中國藝術機構的發展注入一股活力;同時,地方美術館的活躍極大地推動了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
2012年,龍美術館的成立絕對算得上藝術圈的大事件,其影響力和重要性也讓它當之無愧地占據了權力榜第一把交椅。這次,王薇劉益謙夫婦不再以收藏家的身份登場,取而代之的則是由二人創立的斥資3億元打造的私人美術館—龍美術館。而龍美術館既是一個標桿也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多家由收藏家創辦的私人美術館會接連正式投入運營。除此之外,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等民營美術館依舊在當代藝術、青年藝術家和國際交流等方面推出不少精彩的展覽。同樣是在上海,中華藝術宮也于2012年10月正式開館,在李磊的統籌下,中華藝術宮舉辦了憑借“海派”繪畫和現當代美術方面豐富的館藏舉辦了“海上生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之源”等開幕大展并和法國奧德賽美術館等世界知名美術館合作開展館藏展。熱鬧的不僅是上海,西安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和廣東時代美術館等地區性美術館在大力支持本土藝術的同時,也為當地民眾更多地接觸藝術提供了便利。華僑城美術館群也將OCT當代藝術中心、華美術館等10家美術館整合,這標志著國內最大的美術館連鎖品牌形成。
公共藝術機構方面,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如既往地在文化教育和青年藝術家群展方面起著推動作用,同時其推出的限量版藝術品也證明了藝術衍生品有著良好的市場。山藝術基金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山川蒙養20年: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川美藝術作品收藏展”收到熱烈反響。還有亞洲文獻庫和2012年新成立的錄像局也在藝術數據收集和整理上為藝術愛好者和學術研究提供了支持。
藝術學院方面,王璜生主持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除了舉辦多個重要的國際交流展,還自主策劃了“首屆CAFAM未來展:亞現象·中國青年藝術生態報告”,顯示出這所最高美術學府對青年藝術現象的關注。而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也在南藝成立100周年之際成立,由李小山任館長,并舉辦了如“閎約深美: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師生美術作品展”等展覽。
縱觀2012年,美術館、公共藝術機構、藝術學院各有各的精彩,由此可以看到中國的藝術機構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各方面的推動下,一系列高品質的展覽和文化教育活動也更深入地走進公眾的日常生活。
關鍵詞:辯證視角;藝術學院;公共管理
一、引言
本文將從一般與特殊的辯證關系下,來探討藝術學院公共管理的合理化模式。之所以給出“辯證視角”這一前綴,意在于克服當前在藝術學院管理中所存在的不適現象。由于管理的本質是對人的管理,所以許多藝術學院的管理者在面對藝術學院的教師時,都感到管理上的不適感。筆者認為,這種感受的形成不能僅從優化管理手段上來下功夫,還需要從藝術學院教師的人格特點,以及組織生態環境下來尋找解決方案。從而,這就要求需要在辯證視角下來認識藝術學院公共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破解當前管理困境的重點在于認識“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不但根源于藝術教學本身的規律性使然,還歸因于藝術專業訓練所給教師帶來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質。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二、對辯證視角的內涵解構
結合上文所提出的一般與特殊的辯證關系,這里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展開內涵解構:1.以通常的公共管理模式為主線。針對藝術學院的公共管理,仍然需要遵循目標管理,并在計劃職能、組織職能、領導職能、控制職能的基礎上來實施全院管理。從這一點出發,藝術學院公共管理仍需要以通常的管理模式為主線。2.以具體的公共管理技巧為推動。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樣,藝術學院無論在教師的行為偏好,還是在整個的組織生態環境下,都與其它學院形成了顯著的區分。而且,藝術學院所特有的小班課和導師制,更要求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公共管理模式。可見,這就需要以具體的管理技巧為推動。3.以一般與特殊的統一性為整體。辯證法的核心要義便是辯證統一,所以在對藝術學院開展公共管理時,也需要恰當實現管理的一般與特殊的辯證統一,這樣才能在適應藝術學院內在要求的同時,又能服從所在高校的管理大局。
三、辯證視角下藝術學院公共管理的原則導向
具體而言,藝術學院公共管理的原則導向可歸納如下:1.制度化導向。在公共管理的一般原理中,十分強調制度化管理。但與西方高校所固有的制度化管理存在不同,這里的制度化還應與我國本土文化和藝術學院組織生態環境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在管理中形成嚴肅但活潑的局面。我國本土文化之一的人際交往文化,極大的影響到藝術學院制度化管理的績效,所以這是考察管理者管理能力大小的關鍵之處。2.人文化導向。這里不提“人性化”也不提“人本化”,而是以“人文化”為原則導向而提出,意在于適應藝術學院教師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質。文化化含有人性化和人本化的內涵,但更加突出對藝術文化氛圍的營造。只有在強調了對藝術文化氛圍的營造,才能在群體意識影響個體意識的作用下,塑造起教師良好的教育心態和職業情趣。3.動態化導向。辯證法內含有矛盾運動的要義,即矛盾運動是推動事物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對藝術學院實施公共管理時,還應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產生,而權變的調整管理措施,進而以求管理模式的高效性。
四、原則導向下的模式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并在原則導向下,公共管理模式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1.抓住藝術學院公共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在辯證視角下來對藝術學院實施公共管理,首先就需要通過廣泛調研來尋找導致越藝術學院運轉的主要矛盾。筆者通過對所在藝術學院的調研發現,能否為青年教師創造更為良性的職業空間,以及是否為中青年教師提供更為便利的進修和交流機會,構成了影響使他們崗位忠誠度形成的主要矛盾。因此,在開展公共管理時便著力從本院制度設計上,破解了這些主要矛盾。2.問題導向下形成管理模式的辯證統一。為了防止特殊化不良趨勢的形成,也為了確保服從高校整體管理大局的需要。在對藝術學院實施公共管理時,應以一般模式為主線,而在細節上突出“特殊”模式。結合筆者所在藝術學院正在開展的課程改革和師資建設工作,在推動該項工作開展上需要落實主體責任,并在經費預算上引入激勵機制(一般模式)。面對不少教師的社會兼職問題,則以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為依據,并引導他們夯實校內教學工作(特殊模式)。3.有步驟的來提升藝術學院的人文涵養。作為藝術學院的管理者,首先自身應具備相應的藝術專業背景,至少作為行政中層應具有良好的藝術專業素養,這樣才能在非權力性影響力下來感染教師和引導教師。在全院應塑造鼓勵藝術爭鳴和藝術形式創新的氛圍,進而使教師能夠將職業發展和社會價值體現融入到教學科研中來。最終,形成無為而治的公共管理效果。
五、結語
本文認為,破解當前管理困境的重點在于認識“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不但根源于藝術教學本身的規律性使然,還歸因于藝術專業訓練所給教師帶來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質。
參考文獻:
[1]陳琴.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下的高校管理模式探討[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4):150-151.
[2]閆愛華.文化產業視野下的美術史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9):118-120.
[3]劉珊,張膠.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問題探析[J].品牌月刊,2015(6).
南京藝術學院簡稱“南藝”,位于南京,是中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并延續至今的高等藝術學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并且為世界五大綜合類藝術大學之一、中國六大藝術學院之首,江蘇省以及華東地區唯一的綜合性藝術院校和中國東盟藝術高校聯盟成員,也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綜合類藝術大學,是中國綜合類藝術最高學府。學校座落于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南京主城區內,學校占地700余畝,校舍面積30萬平方米。
2017年中國藝術學學科門類大學排名:南京藝術學院位列中國第三,在分專業排行榜中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藝術學院 “重藝輕文” 原因 應對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28
藝術的欣賞與創作需要豐富的文化素養作為基礎,而文化素養的形成與提高則需要從文學、哲學、美學等文化學科中汲取養份,因此,藝術院校就開設了一系列的文化課,這對于培養藝術院校學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建構系統的知識體系,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藝術院校卻普遍存在著“重藝輕文”的現象。下面筆者就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應對策略。
一、造成藝術院校學生“重藝輕文”的原因
1. 藝術學院學生對文化課的抵制
藝術院校的學生與其它高等院校學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很不好,從小就不喜歡學習,他們也并非真正熱愛藝術,只是因為藝術類大學生高考錄取的文化課分數低于其它專業,為了能夠考上大學,才不得已而來上藝術院校的。隨著近年高校的擴招,普通高校對藝術院校的生源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沖擊,藝術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下降也非常明顯。這些藝術生既缺乏基本的藝術修養更缺少對藝術的熱情,同時他們還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很多時候他們會因尋找不到自己努力前進的方向而無所適從。而當下,整個社會都充滿了浮躁、虛榮、功利的氣息。在藝術領域,偽藝術現象比比皆是。因此,對于那些人生目標不清晰的藝術院校學生來說,很容易就會受到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他們注重視實際的經濟利益,甚至不少學生希冀一夜成名,驟然身價倍增,長期艱苦積累磨練真本領的觀念無法植入他們年少無知的心中。他們不明白藝術需要長期的積淀,不懂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諦。因此,他們不愿意花精力去學習那些枯燥而見效不甚明顯的文化課。
此外,有些藝術院校的學生對于專業課和文化課的關系也認識不清,甚至出現偏差。他們不懂得文化課對于專業課的文化支撐作用,因此從心底就認為學文化課無用,甚至認為文化課就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在文化課上,很多學生隨意交頭接耳或者玩手機、聽音樂或者酣然入夢。有些很有“個性”的學生還故意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或者讓教授文化課的老師丟丑。這些年筆者就屢次聽說或親遇這些破壞課堂紀律的現象發生。有一次六一兒童節,上課已經十幾分鐘了,當時我們正專心而投入地上課,突然一個高高大大的長滿絡腮胡須的男生戴著紅領巾晃晃悠悠、慢慢騰騰走進了教室。他的奇怪行為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目光,學生哄笑了起來,而他卻還故意慢慢吞吞地踱步到座位上,慢騰騰地取下書包,掏出書本,還“大義凜然”地四顧一周,緩緩坐下,所有學生就一直盯著他,他將我們正常的教學秩序完全破壞了,他一直在極力“表演”,想盡辦法挑戰我的忍耐極限,我極力克制著看他“表演”完畢,后繼續若無其事地開始講課,對他進行冷處理,最后他也自討沒趣地趴在桌子上聽課。在藝術院校,像這樣故意在文化課上搗亂的學生不少,他們沖擊著教學秩序,影響著其他學生學習文化課的心情。面對這種現象,老師要謹慎處理,否則就根本無法正常教學,還會在學生面前難堪,使得教師威信下降。
當然,藝術院校也有一些學生是懂得文化課的重要性的。但由于他們文化基礎比較薄弱,文化課考試后總是“紅燈”閃閃,于是感覺自己不是學習文化課的料,對文化課的學習也就產生了比較消極抵觸的情緒,也就很不愿意學習文化課。
2. 教師對“重藝輕文”現狀的助長
藝術院校“重藝輕文”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有些教師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的言行助長了“重藝輕文”現狀的滋長。
首先,有些專業課老師認為技術的演練是第一位的,而文化課是毫無意義的,他們骨子里就輕視文化課教師。其實這種教師實質上他們本身的文化素養也不高,他們對藝術的認識是片面而急功近利的,他們認識不到只有不斷積累藝術素養才能提高審美能力,也才能夠更好地欣賞藝術。他們更不明白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需要通過文化課來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藝術創作者的藝術品性。這些低素質的專業教師的錯誤理念助長了藝術院校那些浮躁的學生對文化課的輕視態度,學生就更加輕視文化課。曾經有一位擔任過系主任的專業老師很不客氣地對我說:“學你們的文化課有什么用,不就是寫一些評論文章嗎?你們評論人家的作品,把人家的作品說得天花亂墜,有什么用?有本事自己去拍一部電影,得個獎什么的我就服你了。”面對這位老師,我只能無語,終于明白他們系的學生何以最不重視文化課的原因了。正因為這些專業教師的態度不正確,所以在藝術院校上大學語文課時,學生就經常為了所謂專業課錄制節目、看演出、拍攝照片等來逃課,而這些專業課老師和領導還經常幫助學生開假條來逃脫學校規章制度的限制,因此這些學生逃脫文化課就有恃無恐。此情此景只能讓文化課老師無奈。
除了專業課老師的原因,有些文化課教師也存在問題。有些文化課教師自身文化素養不高,知識面狹窄,無法給與學生知識的拓展,甚至有些文化課老師自輕自賤自己所教的課程,因此上課缺少熱情,不愿意在教學教法上進行探索,因此教學方法不得當,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師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處理學生時任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上課缺少魅力,這些都嚴重助長了學生學習文化課的消極情緒。
二、解決藝術學院學生輕視文化課的策略
藝術學院學生輕視文化課的原因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教師的責任。要解決藝術院校學生“重藝輕文”的情況,學校和教師必須共同努力,要共同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具體如下:
在學校方面,在課程設置等政策導向上要重視文化課,給文化課的開設創造優越的條件,營造重視文化課的氛圍。我國很多藝術院校迫于教育部的要求不得不安排文化課,于是就消極安排,排課非常隨意。比如將舞蹈專業學生的文化課安排在下午7—8節課,舞蹈專業學生上完舞蹈課以后已經筋疲力盡,等到上文化課時,學生氣息奄奄地躺倒一片,任課教師使盡渾身解數,他們也根本沒有精神聽課。文化課教師給舞蹈系上課感覺到無計可施。
此外,藝術院校還應該相應改善文化課教師的地位。藝術院校專業課老師基本上都有“一藝在身”,在當今社會學藝術狂熱的情形下,專業課教師生活得光鮮靚麗,而文化課教師就很窘迫。膚淺的學生看到專業課教師和文化課老師生活的差距,從內心就會認為學文化課沒用,所以更不會用心去學文化課了。不僅如此,在藝術院校文化課教師經常處于邊緣化地位,因此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很少,教師提升也就很慢。所以,高校設法改善文化課教師的待遇,不僅讓文化課教師體會到在藝術學院受到尊重,能夠心無旁騖地專心教學,同時也能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觀念。
在教師方面,專業課老師應該擺正文化課與專業課的關系,應該認識到:文化課是專業能力不斷提高的底盤和土壤,專業課教師在平時不應擠占文化課的時間,更不能助長學生逃文化課的習慣,應該引導鼓勵學生端正學習文化課的態度。
對于文化課老師來說,要不斷提升自己,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其實,授課教師如果能夠傳授給學生豐富廣博的知識,學生感受到了文化課的魅力,他們還是很樂意上文化課的。有一次我在講授《蜀道難》時,有一句詩是“雄飛雌從繞林間”。有一個學生就故意說:“老師,為什么是雄飛雌從繞林間,而不是雌飛雄從繞林間?”還未等我做出解答,另一個學生就故意很輕描淡寫地說:“那是結了婚的鳥嘛!”學生頓時哄堂大笑,整個課堂一片喧囂聲。面對這種尷尬的情景,我冷靜分析了學生的心理,既沒發笑,也沒發怒,而是非常平靜地看著學生。學生看我那樣鎮定,突然覺得那樣胡鬧很無聊,教室很快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這時我才很輕描淡寫地說:“這位學生平時對生活的關注比較細膩,而且想象力比較豐富,他這種說法可能反映了他的觀念,所以女生可不能跟他戀愛啊!否則婚后他可不會像婚前那樣對待你的。”全班學生一陣哄笑,我善意的調侃令那個男生羞愧得低下了頭,他已經認識到了錯誤,就沒必要再對他過多指責。當然以后他也再沒故意搗亂過。當學生都安靜下來后,我就就從中國文化傳統,從詩詞的節奏和音韻方面給學生講解了為什么詩中要寫“雄飛雌從繞林間,而不是雌飛雄從繞林間?”的原因。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他們既明白了詩詞用詞之妙,也明白了詩中蘊含的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學生聽得很認真,教學效果非常好。
不僅教師要具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選擇和開發教學資源,運用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采用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教學方式方法,可以提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竭力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運用分專業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如此,我們還可結合藝術院校學生性格特點,通過影視、音樂等現代教學媒體來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影像畫面中所體現的思想,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活躍思維。此外,還可以開展多種實踐活動,竭力將文化課和專業課溝通起來,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文化課對專業課的支撐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文化課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雖然造成藝術院校學生“重藝輕文”的原因是學生和教師雙方造成的。但是,在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不能也不應該強迫學生被動地去愛上文化課,只能積極主動想辦法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愛上文化課。這就需要學校、教師共同努力,真正做到重視文化課教學,那么藝術院校學生“重藝輕文”的現狀一定會得到改善,藝術院校也才能夠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藝術人才,也才能真正實現我們藝術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歡.試論藝術院校語文教學與專業有機結合[J].藝海,2011.(07).
2.謝敬.針對高校藝術類學生特點的管理對策分析[J].南京師范大學文教資料,2010.(6).
3.趙春明.現代藝術教育理念的內涵及外延[J].美術觀察,2004(5)
4. 謝敬.針對高校藝術類學生特點的管理對策分析[J].南京師范大學文教資料,2010.(6).
應聘崗位
藝術學院環境設計 專職教師
姓名
照片
出生年月
性別
女
手機
17
@qq.com
籍貫
河南
民族
漢
政治面貌
團員
最高學歷
碩士研究生
最高學位
碩士
專業
環境藝術設計
研究方向
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
教育背景(從高中填起)
學歷
起止年月
畢業院校
所學專業
高中
2008-2010
平頂山市葉縣第一高級中學
文科
本 科
2010-2014
四川美術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會展設計)
碩 士
2015-2018
四川美術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與景觀)
博 士
工作經歷
起止年月 工作單位 崗位職務/職稱
于2016.7-2017.2 在琚賓設計工作室(深圳市水平線室內設計公司)實習并擔任設計師,期間參與完成了‘北京國貿平仄家具店’與‘深圳中國杯帆船會所餐廳’等設計項目。
實習/實踐經歷
于2016年7月參與四川美術學院創新性人才培養實踐,在深圳楊邦盛設計公司、琚賓設計公司、劉波設計公司、廣田集團等進行8個月的學習交流。
于2017年3月27日組織并參加“寒木春華”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十人聯展。
獎勵情況
2014年本科畢業作品‘MINI汽車文化體驗中心’設計,獲得畢業作品優秀獎。
2017年作品‘古仄匠心——家具藝術展廳’設計,獲得研究生年展優秀獎。
2017年獲得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綜合學業獎。
科研學術成果
于2017年5月參與書籍 《拓——藝術設計學科產教合作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實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的撰稿,論文《淺析‘園冶’如畫的美學思想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運用》收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