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最是尋常夢

      最是尋常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最是尋常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最是尋常夢范文第1篇

      南京有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池,城池的這個“池”字很形象,它最好地詮釋了南京像一片水域,似乎從歷史長河中截出了那么一段。

      南京的樓房參參差差,就如同水中的地形高高低低。那些摩天大樓,是水中新長出的島嶼,上面不乏成功的冒險家;而那些低矮的民房與有名的故居、祠宇,便是淹沒在水中的沉船,其中藏著太多的歷史秘密。那些隨處可見的梧桐、雪松、水杉,生長在城市的空氣中,如同纏綿的水草飄蕩在透著陽光的清水中。那些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如同水下錯綜復雜的溝谷;而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來往奔走的人兒,便是在水中游動的魚兒――魚兒是喜歡在水底的溝谷中游弋的。

      第一眼瞥見南京的街道,是在孩提時期看過的一則報道:六月天里,驕陽似火,可陽光照不透街道上空梧桐葉織成的綠陰,一隊隊穿著節日盛裝的人們興奮地在街上走來走去,背景是灰暗的店鋪、破敗的老樓――如同沉沒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條條破船。那是三十多年前,我正在江南鄉村的一座祠堂里上學。當我少年的靈性被理想與現實的雙重負重壓得難以喘息時,南京對于我來說只是遙遠的夢境里一個模糊而溫馨的鏡頭:一列火車從夜晚的長江大橋上高速駛過,那一方方明亮而溫馨的車窗,互相追趕著從江上凌空游過,如一條巨大無比的魚,直游進這座灰暗破舊的城市――這片有著許多歷史沉船的水域。這個現代和古老怪異地組合在一起的鏡頭,就像一道神諭,呼喚著我從遙遠的鄉村向南京一步步地走來。

      終于來到了南京,頗有幾分得意和幸福,倒不是因為南京給了我一個體面的工作和一份不菲的薪水,而是從此可以隨意徜徉在心儀已久的南京的街巷里,一如魚兒找到了冷暖自宜的水域。在南京落腳后的第一個午后,我把行李一放,就性急地騎上一輛從朋友那里借得的自行車,在那些大大小小、長長短短、曲曲折折的大街小巷里悠游起來。我首先來到了中山路,那里的人流和車流永遠都是那么絡繹不絕、浩浩蕩蕩,我從上面駛過,遵守著規則,順應著方向。這讓我想起先行者的那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并對其獲得了一種最切身的感性體驗。我又來到了鼓樓市民廣場,那里號稱是這座城市的名片。果然,那里充滿了陽光,更充滿了溫馨和閑適,一切全沒有別的都市中那種快的節奏和強的競爭。人們在花間閑逛,在樹下閑聊,盡情享受著陽光,也享受著各自的一份閑適,如同魚兒在水中嬉戲。

      在南京一天天住下,我發現我最愛鉆的還是那些古老的巷子,每一條尋常巷陌,歷史的沉淀竟是那么豐富:隨處可見古舊的雕花窗格、粗樸的石刻辟邪、漆黑的滴水瓦當,以及立著瓦菲的門頭、爬滿青苔的石桌、探出院墻的紅杏。它們讓我走在深巷中有一種與生活水融的感覺,于是院子里棋子落棋盤的聲響一起一息,雕窗里嬰兒動聽的啼哭聲高聲低,小學生背誦唐詩的語調平平仄仄,聽起來是那么煽情。有一天,我無意間走進了城南的一條尋常小巷。那里的門牌告訴我這條巷子名叫“評事街”,我一時竟懷疑自己闖進了民國時的一張報紙的版面――這三個方塊的漢字不正是當年名著一時的那個時事副刊的名稱嗎?哦,那些泛黃的報紙原來都沉到了歷史的水下,成了眼前的這一片低矮的民居。你看,它們黑壓壓,密匝匝正如報紙上密密麻麻的字。還有一次,我從一條林蔭大道上低頭前行,一抬頭,兩個大字驚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午門”――讓我似乎聽到了一聲喝令:“推出午門,斬首示眾!”然而,眼前午門尚在,深宮已沒,沒入了歷史的長河中,沒入了南京這一片保守著太多歷史秘密的水域中。

      有一年時間,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從兩座小山腳下經過,并看見山上的兩座寶塔,查書后才知道,那兩座山,一座叫覆舟山,一座叫雞籠山。那兩座寶塔,一座塔下曾珍藏過玄奘大師頂骨舍利,而另一座下面,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臺城。那么,那口胭脂井也在那里了?我想。南京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有歷史的暗符,而每一個暗符,似乎都有一個難言的故事。“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最是無情的哪是那臺城的柳樹呵,分明是那看不見的但永遠起起落落的歷史的潮水。

      我曾多次在三十層樓的辦公室里向四方眺望自己每日生活的這座城市,不止一次地俯瞰著那些匍匐在摩天大樓腳下的密密匝匝、參參差差的古舊房舍,心想,沉沒在水下的歷史不就是這個樣子嗎?我每天清晨和黃昏都要在南京的街巷里走過,上班,下班,我成了這個城市上班族中的普通一員。這是我在許多年前曾夢寐以求的。但隨著我對這座城市的熟悉,我更加覺得,我走在南京的街巷里,如同一尾魚游弋在水流中,游弋在歷史中,而且漸漸覺得這是做一個南京人的奢侈和幸福。

      最是尋常夢范文第2篇

      我微笑著揮一揮手,輕輕拜別天上的流云,我不帶走一小片兒。

      大地的廣袤,淹沒了所有的回聲。痛苦也罷,歡喜也罷,都屬于曾經。

      別了,康橋,我記得你所有的美好。

      感謝那些曾經,溫暖了年華。就在這一刻,我輕輕的,去往遠方。也許回來,也許不再回來。

      ----寫給康橋遺夢

      措手不及,總是糾纏一段老時光。一段光陰的故事,紅塵深處,誰是誰的劫?烙痕深深,無處可逃。午夜的夢里,兜兜轉轉,遠遠近近。指間狂歡,無關季節,菩提樹下靜坐,且聽風吟。

      不再感慨歲月弄人,不再嘆息紅塵無情。歲歲朝朝,一如既往。可否,讓愛,簡簡單單?

      如果,遇見。如果,這一刻,我松開你的手,還能遇見嗎

      些人,些事,些情,恰如此時。站在原地,還是被流光所傷。靜靜地無言無語,或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這一刻的心碎。感謝曾經的曾經,溫暖了年華。輕輕走過,不言別離,不言心殤。

      一抹京華微云,徒留一段悵憫,牽絆著生命。光陰小影里,淹沒了多少悲歡?來來往往的風景,或許,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不是所有的遇見,都能流轉在歲月里,都能成就一段傳奇。遇見,或許,就是一種簡單的幸福。漫步季節的蔥蘢,漫步季節的荒蕪。塵世間的心碎,四季輪回里的一串串淚滴,汩汩流過經年。或許,我能做的就是守著這心,守著這無涯的光陰。

      臨水照花,心里早已千回百轉。一彎琥珀,望斷隔世闌珊。遇見,終究沒有錯過,可不可以簡單愛,讓愛穿越時空,重逢于這漫漫長夜?

      一些轉身,給世界留下了絕美的背影。始終相信,所有的相遇,都不是為了別離。每個人都想走遠,無奈塵世的牽絆。轉身,沒有對錯,又何須計較?一個人,一場夢。那些律動的心弦,如此真實的糾纏了四季輪回。光陰不斷重復著滄桑的故事,幾人歡喜,幾人憂愁?

      徘徊記憶的邊緣,看一段人間,撿拾撕碎的流年。走過的歲月,漸已模糊。多少風情,來不及細細回味。

      有些感情,不知不覺走到了終點。不去挽留,若愛,總會找到舊時的路。一念一悲涼,冷漠最是無情。情感,誰又能說清楚?若塵緣未了,會不會某年某月某天某一刻,會在來時的路上重新遇見?始終相信,歲月的瑣碎,分不開兩顆相知的靈魂。

      染盡孤寂,日日夜夜,文字中拼湊著似水流年。菩提樹下苦苦徘徊。季節的墻壁,刻滿寂寂。心事紛紛墜地,縈繞臺。多少歲月的深情,淹沒在如水的流年?一個等字,風干了多少年華?滄桑了多少歡顏?

      掌心綿延著記憶,那些曾經,一縷微瀾,不時泛起漣漪。一痕子秋,雅致了時光深處的清芬。小園,幽徑,仿佛聚散兩依依的微涼。等待,一如既往。或許,留得青山,便可臨幸幾度夕陽紅。

      一些措手不及,難免讓人心碎。或許,不怕不愛,更怕淡漠與疏離。

      顛沛流離的流年,一起沉沉浮浮。牢牢相牽的手,片刻不曾松開。轉角的光陰,再多的精致,亦如隔世煙云。靜守一隅,聽歲月的箏聲流轉。這一場陌路相逢,輾轉一個又一個流年,溫柔了多少光陰。塵埃落定的重逢,守一段歲月靜好,任半畝花田荒蕪。眼眸的歡愉,湮滅了流年的繁蕪。那些盛開的寂寞在歲月里搖曳,一縷塵緣,靜靜放逐歲月。

      殘荷,聽雨,別有韻味。尋一方避風塘,安然守望輪回。能繁花似錦,亦能堅守如一。末世荒年,守在花溪渡口,一直,一直地等你,今生,來世。

      即便這是一條不歸路,也毫無顧忌。

      韶華無語,暗渡陳倉。墨舞傾心,鏤刻經年的畫卷。

      暮風悠悠來過,惟余云水禪心。舊年,抹不去的印痕。曾經的歡笑,仿佛還在昨日的庭院里竊竊私語。一晃,仿佛都很遙遠,擱淺河西走廊深處。

      一個人的時候,孤寂在狂歡,不會偽裝自己。還記得舊時的邀約,曇花一現,不愿醒來。伸出手,冰冷的指尖抓住的只有深夜無眠的思緒。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似乎剩下的只有這些風雨交加的心情了。故人何處?

      或許,不該心碎。一曲高山流水,依然熏暖了時光。一場紛紛揚揚的花事,終是指間情暖,溫柔了如水的光陰。風塵仆仆,途經無數次寂寞的輪回。或遠或近,或濃或淡,那個人,依然在燈火闌珊處守望。干干凈凈的寂寞,奢華也罷,尋常也罷,咀嚼過往的記憶,卻是如此美好。

      一個人,一段情,妥貼了光陰,妥貼了生命。頻頻回首,終是難忘,終是為你覆了天下。

      經年的一縷風嵐,錯落了兩岸,又是誰的錯?

      時光過處,心痕依然。彼時花開,記憶里流連,一縷風嵐,浮華了多少光陰?回顧舊年舊事,百感交集。經年高高的山岡上,刻著我的青春,那些流年的花蕊曾經毫無顧忌的綻放。一晃,年華,漸遠。在生命這條波折的河流上,起起伏伏。再回首,枉然,如夢。

      記憶的梗上,彌漫闃無盡的寂寞,曾經的娉婷凋零。千載滄桑,不敢回顧。剎那,碎了余生。斷裂的感覺,如影隨行。在塵世的煙火里沉浮,迷離的追逐,悲歡離合,誰沒有過?

      一個掉牙之約,依然讓人溫暖。我相信你懂,懂我不可救藥的沉溺。我們一起慢慢變老,這會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嗎?我愿在這個夢里,沉睡。直到下一個世紀,破繭成蝶,重新入夢。

      最是尋常夢范文第3篇

      牋 婉轉悠揚的歌曲在角落里流淌,而我的心也隨著這首古老的歌曲而蕩漾,心中泛起了陣陣漣漪,久久散之不去。女人花唱出了多少女人的心聲,催下了多少動情的淚水。

      每一個女子都是墮入凡間的天使,去掉了羽毛和光環的修飾,依然純凈美麗,如山澗清泉,如冬晨迷霧。世間女子各不相同,卻各有各的美麗,或可愛清醇,或睿智成熟,或性感撩人,或寧靜內斂......

      牋 女人如花,花開明媚,女人如水,溫柔婉約,女人如詩,旖旎秀麗,女人如畫,墨香芬芳。歲月催人老,最是紅顏殤。歲月飛逝,不會去眷顧天使般美麗的女子。每個女人,都會由養尊處優的女兒,步入婚姻的殿堂,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

      時光無情的偷走了她們的容顏,或輕或淺的皺紋偷偷的爬上了她們的眼角,轉眼間,她們漸漸的蒼老,一朵芬芳明媚的花兒就這樣漸漸的凋零,失去了原有的純真和嬌艷。

      牋 繁花易落,容顏易老。女人難做,這是千百年來女人的感嘆。白天在工作中忙碌,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等待女人的依然是忙不完的家務,處理不完的瑣事,而女人們卻是無怨無悔,只愿做男人背后默默奉獻的那個人。

      牋 深夜里的那一盞不滅的燈火,溫馨里散發著深深的牽掛,無數次窗前的凝眸眺望,是男人深夜歸家的方向。男人們,你們是否能聽到妻子的牽掛和呼喚?

      女人對孩子的愛是博大的、無私的、也是無窮的,再柔弱的女人在做了母親之后也變得堅強、無畏。為了孩子,女人瘦弱的肩膀扛得起所有的艱難,就是天塌地陷也敢去承當。

      牋 女人在困難面前有著驚人的意志力和承受力。當家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女人不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擦去眼淚,安慰家人,冷靜、沉著地面對困難。女人的愛,綿綿延延,女人只要一踏進婚姻的門檻,就會用一生的努力來維系。

      牋 男人一天天的成長,像時光的陳釀,愈久愈醇。而女人卻是把最美麗璀璨的青春都付與了家庭,日漸凋零,日趨蒼茫。在付出自己所有的同時,卻把自己給遺忘,忘了自己也需要哭,也需要笑,也需要關懷,也需要憐愛。

      記得有句話:女人是看不衰的風景,四季的著裝是風景,風度氣質是風景,談吐性格無一不是風景。歲月匆匆,人生短暫,女人在流光里失去了如花的容顏,風景不在,旖旎不在,想想這是多么的悲涼!

      最是尋常夢范文第4篇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文學創作幾乎是男性一統天下,文苑與詩壇,是他們耀文或耀武之場,很少有女性敢于擅闖,來此間一顯身手。南朝梁朝鐘嶸《詩品》品評從漢至梁的詩人一百余人,女詩人只有寥寥四位。《全唐詩》九百卷,女性作品九卷;《宋詩紀事》一百卷。女性作品一卷:百分比均為百分之一。總之,人數既少,地位亦低。然而,石破天驚,也有人敢于說“不”。并且巾幗不讓須眉:豈止是不讓而已。甚至令許多舞文弄墨的七尺男兒瞠乎其后。只能遙望她的背影。她,就是南宋詞史也是中國詩史上的杰出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約1151),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人。“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杜甫早在《陪李北海宴歷下亭》中就發出過如此慨嘆。李清照之父李格非,與廖正一、李禧、董榮一起被稱為“后四學士”,代表作是有名的《洛陽名園記》。其母王氏也擅文章。李清照生長于詩書官宦之家,自小就受到詩香熏染、文化熏陶,詩名很早就流播于閨房之外,為名詩人晁補之所賞識。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善詞。也會寫散文和駢文,書法與繪畫也獨具風格,與她的曾作名著《金石錄》的丈夫趙明誠一樣,對金石也頗有研究。趙明誠在她45歲那年去世,《金石錄》就是由她整理完成并流傳于世的。李清照在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卻才華秀發,寫作與學術雙管齊下。按今天的說法,實在是難能可貴而且名副其實的學者型作家。

      李清照的詩寫得很好。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烏江》),如“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題八詠樓》)。就是氣概豪雄寄托深遠之作。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曾聽到大詩人艾青在家中反復吟詠后一首詩,并且連聲贊美“這個女人真了不起”。李清照更是一位天才的詞人,清詩人王士稹稱其與辛棄疾(幼安)為“濟南二安”,清代詞論家沈謙在《填詞雜說》中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故有“詞家二李”之稱。李清照的詞后人輯為《漱玉詞》,流傳至今的可靠的只有四十首左右,但卻像李后主之作一樣天才俊逸,無詞不佳。她雖是南宋婉約派的大家,但其詞大致以建炎元年(1127)宋室南渡為分界線,分為中原時期(即北宋時期)和江南時期(即南宋時期)。后期的作品多寫失偶之傷。孀居之悲,淪落之苦。國亡之痛,以個人的遭逢感受反映了那個天崩地坼的時代。前期的作品則多謳歌自然風光,抒寫離情別緒,表現少女情懷。《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就是其中的一首。而且應該是最早的一首。

      這首小令,南宋黃異《花庵詞選》題為“酒興”,是寫李清照少女時代一次歷久不忘的溪亭之游。“溪亭”,可泛指溪水邊的亭閣,但宋代濟南西城確有“溪亭’其地,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徐正權為北宋名醫,是著名學者石介的女婿,蘇轍在濟南時曾有《題徐正權秀才城西溪亭》一詩。“常記”,長久記憶,一本作“嘗記”,為曾經記得之意,亦可作“總是記得”解。張先《少年游》有“帽檐風細馬蹄塵,常記探花人”之句。全詞以“常記”領起,四敘游歷往事,可見記憶之深與記憶之殷。而非過眼即忘的逝水流云。然后展開對暢游情境的描繪:地點是“溪亭”,時間是“日暮”,抒情主人公的情態是“沉醉”而且“不知歸路”。這是一次心曠神怡的勝游,不然不會竟然游到了日落西山晚霞飛的時分:這是一次心醉神迷的快游,不然不會游得竟然迷失了返程的道路。從此詞一題“酒興”和詞中情境看來,“沉醉”固然指心理狀態,也應指生理狀態。五代張泌《滿宮花》說:“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晏幾道《阮郎歸》說:“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李清照和游伴們面對如此良辰美景,身經如此賞心樂事,焉有不飛觴勸酒把盞言歡之理?都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沉醉就不是微醺而是酩酊大醉了。待到天色已晚興致將盡而急于回舟時,可能是地理不明,更可能是酒精發生作用,竟然將船劃進了荷花深處。“爭渡”之“爭”,歷來有兩種解釋,一解為“怎么”,可見游者七嘴八舌迷茫惶惑之狀,而且“爭”可通“怎”,柳永《八聲甘州》詞有句云“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一解為“奮力劃行”,急于在眾荷叢中找到歸路。二解均可通,我個人偏向前解。人聲、槳聲以及水聲三聲并作,“驚起一灘”行將棲息的“鷗鷺”就是必然的結果了。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沒有畫蛇添足地去說明歸路究竟如何,他們“一路平安”與否,給讀者留下的是思之不盡的余地。

      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首小令以尋常語言度入音律,全用白描,詞中有畫。事件、景物、情感三者水融,創造了如同早春時節般優美的意境。是美的禮贊,青春的樂曲,難忘最是少年游的回憶之歌。

      最是尋常夢范文第5篇

      如周邦彥,他亦多寫閨情、羈旅、詠物之作,然而卻格律謹嚴,語言清麗雅致,詞風渾厚典雅、縝密細膩。這一點我們從他的《少年游》便可看出: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刀閃亮,鹽晶瑩。開篇即以“刀如水”、“鹽勝雪”引入場景,纖纖素手破開一枚新橙。閃亮的刀光,手如柔黃,輕輕地剝開黃色的鮮橙,兩個人的愛意與溫情,就在果品打開后,滿室盈香。“錦幄初溫”,煙香不斷,意蘊撩人,且有紅顏知己對坐吹笙,環境之溫馨動情,羨煞旁人,不言自明。

      上闋如同桂花烹茶,釀足了依偎與愛戀,久久不散的濃情如化不開的巧克力,孕育出下文“低聲問”的嫵媚,也有了不愿破壞雅興的嬌弱:城上三更,霜濃路滑,不如不要回去了吧!一副女子的嬌羞,欲言又止,想留住情郎卻不肯開口,遂含蓄地表達外面冰天雪地一派寒冷,大有“天留人”之意。纏綿依偎之姿態,柔情似水之溫暖,與外面的天寒地凍,實在是冰火兩重天的對比,任是鐵打的筋骨也一樣化為繞指柔腸。

      其情思之幽微、細膩,裊裊婷婷,往往令人不禁想到那句著名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而詞中的女子柔情似水,當真是一朵溫柔的解語花,愛戀極深卻無半點俗態,情意纏綿卻恰到好處,正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所以有人贊其為“本色佳作”。

      當然,這首詞能夠流傳下來,一是因為語意工新,對情致拿捏得很有分寸;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傳說中它牽扯著一個關于宋徽宗、李師師和周邦彥的“三角戀”的故事。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周邦彥居于京城時,與名妓李師師相好。風流皇帝宋徽宗聽到李師師的艷名后,置六宮佳麗于不顧,也來湊熱鬧。一次,周邦彥正和李師師卿卿我我,你儂我儂,忽然有人來報,說徽宗蒞臨,請師師馬上接駕。聞聽此言,師師非常惶恐,不知如何是好,沒辦法,只好趕緊讓周公子委屈一番,藏于床下。

      徽宗滿面笑容地進來,帶來了一枚新鮮的橙子,于是和李師師開始溫言軟語地調笑。想那周郎趴在床下,心中必定五味雜陳,醋意橫生。

      后來宋徽宗礙于皇帝的面子終于走了,周邦彥爬起來寫下了這首《少年游》,記下了這酸酸甜甜的少年心事。

      《少年游》的問世,充分見證了周邦彥的文學才能。雖為戀情詞,卻并無牽衣扯袖;發展了柳永的慢詞,典雅渾厚的詞風對南宋姜夔、張炎等人影響深遠,所以他被人尊為“婉約派集大成者”,也有人稱之為“格律派的創始人”。

      賞周邦彥的詞,古今之人同贊的大抵有兩處:一是感情沉著,引句式起伏變化,有抑揚頓挫之感;二是時空交錯,回望前塵,需細細追尋。著名的《夜飛鵲》便是其中一例:

      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斜月遠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花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經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兔葵燕麥,向殘陽、影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欷酹酒,極望天西。

      上闋由橋邊、月夜、送別寫起,銅盤燭淚,一份依依不舍之情,蕩胸升起。薄露沾衣,已近天明,分別在即,馬解人意,揮鞭時不忍離去。下闋寫到“重經前地”,才知前面是作者深深的回憶。

      “遺鈿不見,斜徑都迷”,似有“人面不知何處去”的感慨。總之物是人非,夕陽晚照,徘徊舊地,悲不自已。其中“兔葵燕麥,向殘陽、影與人齊”更被梁啟超譽為送別詞中的雙絕(另一絕為柳永之“楊柳岸、曉風殘月”)。詞懷舊的傷感雖隱忍不發,卻于良月夜、斜暉處蔓延,哀怨而渾雅。

      世人常把周邦彥和柳永放在一起對比,認為柳永市井氣息偏濃,而周邦彥卻詞風含蓄秀麗,韻律和諧。但實際上,柳永雖無周邦彥的齊整、縝密,卻于格律之外任意揮灑,自有一份無法束縛的超脫。

      周邦彥少年時落魄不羈,后在太學讀書,神宗時獻上《汴京賦》,仕途坦蕩,因精通音律,后屢被提拔,為朝廷作樂。故浪子氣息較少,宮廷感受頗濃,有很強的幫閑意味;雖比柳永工密典麗,卻沒有柳永的世俗瀟灑。生活有時候像一枚雙面硬幣,你選擇了仕途坦蕩,為官而歌,也就必須同時放棄世俗的支持和“井水皆可歌”的影響力。這恐怕也是上天的公平。

      歷史也總是綿延有趣,詞在宋代最為發達,而詞學理論的建構卻在清代才漸趨完善。所以,也有人把周邦彥和清代納蘭性德進行比較,因為納蘭實在也是集婉約派大成的另一人。詞中較量,猶如酒中乾坤,未必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點到即止,分出不同,選定坐標便可。

      而納蘭詞和周詞的不同也似乎顯而易見:周詞以形式勝,而納蘭詞以內容勝。讀周邦彥的詞,會很容易發現周兄擅于移步換景,到處都是他雕琢出的琉璃美景,猶如一座裝修豪華的宮殿。而讀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則隨處充滿了對人生況味的感慨。換句話說,周邦彥以景勝,而納蘭以情長,這當然也與他們各自的身世相關。

      納蘭生活在康熙年間,盛世繁華,一派歌舞升平,慷慨悲歌也是人生常態,貴族家世令其襟懷磊磊,情趣悠游;故而詞中常見繁華落盡、真淳滿地之感。而周邦彥所處的宋徽宗時期,一國之君居然溜出宮跑去煙花柳巷之地玩,可見國運如何堪憂。周兄食人俸祿,所作詞曲必定要為朝廷歌功頌德,粉飾太平,日子恐怕不好過,青樓自然成了他緩釋精神壓力的“桃花源”。

      周邦彥卒于1121年,幾年之后,北宋就滅亡了。

      銀箋別夢當時句

      周邦彥:

      應天長

      條風布暖,霏霧弄睛,池臺遍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沉沉暗寒食,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亂花過,隔院蕓香,滿地狼藉。

      長記那回時,邂逅相逢,郊外駐油壁。又見漢官傳燭,飛煙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強載酒、細尋前跡。市橋遠,柳下人家,猶自相識。

      浪淘沙慢

      曉陰重,霜調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樽未蝎,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馀滿地梨花雪。

      納蘭性德: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蘇幕遮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后。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柳永:

      看花回

      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利牽名惹逡巡過,奈兩輪、玉走金飛。紅顏成白發,極品何為,

      塵事常多雅會稀。忍不開眉。畫堂歌管深深處,難忘酒盞花枝。醉鄉風景好,攜手同歸。

      西江月

      相關期刊更多

      金秋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陜西省委老干部局

      中國報道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中國國際出版集團)

      新疆人文地理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网址|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邪恶天堂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