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栽培新技術

      栽培新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栽培新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栽培新技術

      栽培新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菠蘿 栽培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8-0177-01

      引言

      菠蘿是一種著名的熱帶水果之一,在福建與臺灣等地區被稱之為鳳梨,新馬一帶稱之為黃梨,大陸及香港地區則稱之為菠蘿,菠蘿的品種繁多,有70多個品種,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菠蘿原產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16世紀從巴西傳入到中國。現在已經流傳到整個亞熱帶地區。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質增大之花序軸,螺旋狀排列于外周的花組成,花通常不結實宿存的花唄裂片圍成一空腔,腔內藏有萎縮的雄蕊和花柱。葉的纖維很堅韌,可供織物、制繩、結網和造紙等等。鳳梨和菠蘿在生物學上是同一種水果,市場上鳳梨和菠蘿是不同種類的水果,菠蘿削皮之后有卻絳枰剔除,而鳳梨消掉外面的皮之后沒有卻蹋不需要劃出一道道溝。

      1 云南菠蘿產業發展的現狀

      云南菠蘿種植分布全省9 個州(市), 包括紅河、西雙版納、臨滄、德宏、文山、玉溪、普洱、保山、昆明, 其中紅河、西雙版納、文山、臨滄、德宏是云南菠蘿的主產區, 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省的90 %以上。近年來隨著一些菠蘿種植技術的改良與云南的菠蘿種植面積不斷的擴大,在菠蘿的年產量上也是不斷的增多,很多的地區年產量明顯的升高,云南的菠蘿產業發展開始越來越迅速,但是在其過程之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1]。

      2 云南菠蘿種植業中所存在的問題

      2.1 單位面積產量較低

      從現如今的大體形式上看,云南的菠蘿產量雖然較之于前期有所上升,但是其總體的單位產量還是較低。這個就與云南的菠蘿產業的整體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云南菠蘿種植業的粗放管理模式與落后的種植技術導致了單位產量的總體較低的情況出現。單位產量較低就將云南菠蘿的市場經濟整體的拉了下來,導致了大面積虧損的現象的發生,所以在技術的改良方面還是要抓緊。

      2.2 種植分散規模小

      在云南的菠蘿種植之中,由于技術的落后,還有就是政府對于菠蘿種植產業的不重視,導致了菠蘿種植之中都是小家小戶的進行種植。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菠蘿種植的相對分散,分散之后就加大的管理的難度,產業化的水平較低,市場競爭力也較低,不利于菠蘿種植業的發展。

      2.3 品種單一,加工滯后

      現如今的云南菠蘿種植最廣泛的品種就是新加坡種、無刺卡因、巴厘三個品種,種植的品種較為的單一,有的菠蘿品種因為不能適應于氣候或技術的落后,其產量一直較低。這就阻礙了云南整體菠蘿行業的發展,導致了菠蘿資源分配不均。

      3 栽培技術

      3.1 環境的要求

      3.1.1溫度

      菠蘿的生長需要較為濕熱的溫度環境,如果是較冷或者是溫和的狀態之下菠蘿的生長就會受到阻礙。所以在溫度上一定要注意,在冬季的時候如果溫度是零下的話就絕對不適宜菠蘿的生長,菠蘿的莖葉需要的溫度是在15-17℃,最佳適宜溫度在18-29℃。4至6月之間是根系生長的最為繁盛的時期,后面溫度較低的時候就開始逐漸停滯生長,到了11月份就正式的停止生長了[2]。

      3.1.2水量

      菠蘿較為的耐旱,但是生長的過程中還是要進行一些水量的灌溉以保證可以健康的生長。在降水量在100毫米的時候就不需進行灌溉,但是如果降水量小于50毫米,就要進行灌溉防止過度的脫水。菠蘿最適宜在4至6月份的時候生長,在這幾月份中,降水量正好適宜于菠蘿的生長,所以在菠蘿的種植過程中,要注重對于降水量的觀察,過多的降水量會不利于菠蘿的生長。

      3.1.3光照

      雖然菠蘿屬于亞熱帶水果比較的耐旱,但是在菠蘿種植過程中,還是要對于光照程度進行把控,過度的光照會導致菠蘿的葉子干枯發黃,阻礙菠蘿的生長。

      3.2 技術要領

      3.2.1繁殖

      在生產中,主要利用支柱進行芽苗的繁殖,用于繁殖的部分有頂芽、托芽、吸芽這三個主要的部分,這三個部分在繁殖的過程中要進行分類分區,每一種類的芽就要用適合于這一種類的技術進行栽培,這樣的話就可以在之后的生長過程中長的較為的均勻,不會參差不齊,利于灌溉。

      3.2.2建園

      在菠蘿種植土地的選擇上,要選擇較為松散和肥沃的土地,也可以根據種植的種類的不同來選擇具體的種植地段,將土地都充分的利用起來。同時選擇交通便利的地區,這樣的話有利于菠蘿的運輸,拓展菠蘿的市場。

      3.2.3種植

      在菠蘿產區,全年都可以種植,但以3~9月種植較好。雙行式,常用的畦和溝共150cm寬,雙行單株排列。每667 m2栽植卡因種3000~4000株,菲律賓種4000~5000株[3]。

      3.2.4培土

      在菠蘿結果之后,由于根部的位置會發生移動,吸芽的氣生根也不能直接插入土中吸取養分,所以就要及時的進行培土,以此來給菠蘿提供養分確保菠蘿果實的健康快速生長。

      4 結束語

      云南的菠蘿種植業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產業,菠蘿作為一種亞熱帶植物對于水分的要求較低但是在溫度上的要求較高。在菠蘿的種植過程之中要注意環境因素對菠蘿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環境對于菠蘿的有利生長。為了提高菠蘿的市場競爭力就要不斷的研發的新的菠蘿種植栽培技術,引進新的菠蘿品種提高菠蘿的整體產量,推動云南菠蘿產業的較快較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劍鋮.我國菠蘿產業鏈優化研究[D].海南大學,2011.

      栽培新技術范文第2篇

      一、葉齡診斷的目的、意義和方法

      1、葉齡診斷

      水稻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主莖的葉片生長與其它葉片、蘗、莖、穗等器官的生長發育之間,存在較嚴密的相互關系——器官同伸規律。根據這一規律,通過葉齡進程的調查,可推測出其它器官的生育進程。這就是生育進程的葉齡診斷。

      2、葉齡診斷的目的和意義

      根據某時的葉齡進程,推測以后一段時間的葉齡進程,從而推測出幼穗分化、拔節、減數分裂、抽穗等關鍵時期,預知抽穗早晚。為了確保水稻安全成熟,必須進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蟲、草、低溫冷害等自然災害的防治,按主莖葉齡進行管理,是確保各項生產技術措施及時性、準確性和減少盲目性的最好方法。這是在過去按節氣、日期指導和安排生產的基礎上,在水稻生產中又增加了一個新方法。對水稻生產的優質、高產、高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葉齡診斷的方法

      葉齡跟蹤苗的選擇和標記方法: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從池埂邊向里數三行,選擇穴距均勻,穴株數相近的10穴為調查對象,每穴選擇苗質好、葉片健全、有代表性的秧苗一株,共選10株,并在兩邊插上標志物。在每株的主莖葉片上進行葉齡標記。起始葉要從第3葉開始,并且跟蹤到齊穗期。標記點要點在單數葉片上,每個葉片要用不同標記符號點在葉片中間部位上,如:第一個標記葉片點一個點,第二個標記葉片點兩個點,或用其它方法標記。原則是葉齡跟蹤葉片標記要有區別,確保葉齡跟蹤的準確性。

      4、葉齡計算方法:要計算某葉從露尖到葉枕露出過程,首先估算這片葉的長度。以這片葉下一葉的實際長度加5厘米為這片葉的估算長度,然后測量這片葉抽出的實際長度,再除以估算長度,做為這片葉長度的比例。如計算第5葉抽出過程的葉齡,首先估算5葉的長度。如果4葉定型長度為11厘米,加上5厘米為16厘米,這就是5葉的估算長度。如果5葉已抽出2厘米,2除以16,等于0.12,約等于0.1,即5葉已抽出0.1個葉齡。此時調查的葉齡為4.1個葉齡值,并做好記錄。按此法跟蹤至倒3葉(11葉品種為9葉,12葉品種為10葉)。倒2葉和劍葉,按前一葉的定長減去5厘米,為估算值,實際伸出長度除以估算值,求出當時的葉齡值。

      調查時間:調查的品種均以5月15、20、25日三個插秧期為調查始期,以后每5天調查一次,一直調查到劍葉抽出。

      二、栽培要點:

      (一)對12葉品種(墾稻10)進行葉齡跟蹤調查。

      (二)插秧密度為每平方米28穴,每穴3-5株。

      (三)秧苗葉齡在3.1~3.5間。

      (四)移栽時間為5月25日。

      三、調查

      (一)調查點的確定

      在池埂邊向里數第三行上,選擇穴距均勻,穴株數相近的10穴為調查對象,并在兩邊插上標志物,每穴選擇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質好、葉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莖葉上進行葉齡標記,起始葉叢第三葉開始,跟蹤到齊穗期。

      (二)葉齡計算法:N葉從露尖刀葉枕露出過程的葉齡計算,首先估算N葉的長度方法是:以N葉下一葉長度加5厘米為N葉的長度,然后量出N葉抽出的實際長度,再除以估算的N的葉長度,作為N葉長度的比例,如此計算到第三葉均按此法,第二葉及劍葉,按前一葉的定長減5厘米為估算值,實際伸出長度除以估算值,求出當時的葉齡值。

      (三)調查時間:一插秧期為調查始期,沒5天調查一次,直到齊穗期。

      (四)根據插秧日期向前推算32天播種,以播種日為基礎向前推算8天為浸種日期。

      四、不同生育期的診斷

      (一)播種后8天第一完全葉露尖;從第一完全葉露尖經6天葉枕抽出;從2葉露尖到3葉展開,經歷14天,2葉生長略快,3葉生長略慢。

      (二)返青分蘗期

      8.5葉齡,開始幼穗分化,生育轉換期為7.1—10.0葉齡;6月4日達4葉齡,6月14日6葉展開,19日7葉展開,24日8葉展開進入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水稻返青后平均4—5天增加一個葉齡,需活動積溫85℃左右,6葉齡為分蘗盛期,是爭取有效分蘗的關鍵時期,此期葉片長度呈遞增規律,增幅為5厘米左右,葉耳間距逐漸拉大。

      (三)生育轉換期

      生育轉換期為8、9、10葉期,7月9日10葉定型。

      (四)長穗期

      9葉后半葉進入幼穗分化,開始生殖生長,7月1 4日1 1葉伸出,7月2 2日葉齡達1 2葉,8月1日達抽穗期,始穗至齊穗期需7天左右10葉是最長的, 平均長度為34.5cm,寬度1.2cm。

      (五)結實期

      9月2 2日成熟。

      五、結論

      栽培新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

      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中,玉米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長期以來,我國的玉米產量始終較高,與此同時,玉米這一糧食作物本身也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因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新時期,為了加大玉米種植力度,提升單位面積玉米的產量,我國加大了玉米栽培技術的研究。

      1 安徽省玉米種植現狀

      安徽省位于我國華東腹地,擁有充足的水資源和陽光資源,這為玉米種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安徽省農民在傳統的經營過程中,盡管始終堅持不懈的種植玉米,但是當地的玉米產量始終相對較低,同時也擁有較小的玉米種植規模。近年來,當地每年都會產生約60萬hm2的玉米播種面積,僅在總體糧食播種面積中占據10%,同233.4萬hm2、220萬hm2的小麥和水稻種植面積相比,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據有效數據顯示,當地玉米年產量最多可達到30億kg,最少為25億kg。然而,在農業生產技術不斷得到創新的背景下,當地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近年來呈現出明顯增長的趨勢,其中對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的科學應用,是當地玉米種植得到有效發展的關鍵。

      2 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的應用

      2.1 整地

      在應用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進行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必須從整地入手,精細化的整地,對于提升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的合理應用、提升玉米產量具有重要意義[1]。在精細化整地的過程中,首先應徹底粉碎、刨除上一年作物的根系,在特殊情況下,在除根操作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人工操作,只有保證土地表面中不存在任何根茬,才可以播種玉米。與此同時,還應當進行科學的施肥,值得注意的是,在對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由于該技術的投入和產出都相對較高,因此在進行施肥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將1000kg~2000kg的肥料應用于667m2的玉米地中,其中15kg~19kg是磷酸二銨應用過程中的數量范圍,而5kg~10kg是硫酸鉀應用過程中的數量范圍,在合理搭配肥料的基礎上,對于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2.2 播種

      作為高光效作物,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如果密植適當,將會產生較大的增產效果,根據安徽省近年來玉米種植的經驗來看,科學的規劃玉米密植度,能夠有效提升玉米的產量。在對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科學的應用覆膜,可以促使地溫有效提升,因此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同以往的播種時間相比,可以提前最多6天進行播種,最少也可以提前5天。通常情況下,在5天至10天里,地表以下的溫度可以始終維持在8攝氏度~10攝氏度,溫度相對穩定,同時也可以始終保持20%的土壤含水量。在這一溫度和濕度的條件下進行播種,對于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對密植度進行確定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玉米品種,選擇不同的密植度,如針對緊湊耐密品種來講,其可以擁有3.5千克的播量和31厘米的株距,畝保苗約為4200株;針對大穗型品種來講,其可以擁有40厘米的株距,畝保苗約為3200株。

      2.3 田間管理

      2.3.1 滴灌管網的安裝

      支管、主管、毛管是滴灌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毛管即滴灌帶。在實際展開安裝的過程中,應促使支管同毛管進行連接。首部應連接主管,閥門應安裝于支管和主管上。在設計主管的過程中,應以“豐”字形為基礎。水泵同首部連接,同時需要將壓力表、回流裝置安裝其上,如果較大的功率產生于水泵中時,可以在回流口放出多余的水。同時還應將過濾網裝設于首部內,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過濾水中的雜質,避免滴頭堵塞現象的產生。在安裝完整個管網以后,給水應分區進行,從而有效沖洗管網中的異物。

      2.3.2 水、肥合理調配技術

      在安裝、調試設備以后,灌溉的過程中應以土壤墑情為基礎,每次灌溉應維持在1hm2。必須保證壓力在首部工作中被控制在2個壓力內,10h可灌透,接下來可以向下一個灌溉渠進行轉移。玉米成長的過程中,應進行2次追肥,追肥時間分別為灌漿初期和大喇叭口期,每次都需要對150kg/h2的尿素進行應用。在追肥的過程中,需要對滴灌設備進行應用,首先應對不同灌溉區的實際用肥量進行計算,同時在大容器中溶解肥料,并在施肥罐中倒入溶液,同時對水泵進行開啟。

      2.3.3 植株管理技術

      在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由于擁有較高的溫度和較大的密度,為了對倒伏F象進行預防,并杜絕養分的過度消耗,可以對化控措施進行應用,從而實現增加粒重的目的。在形成了8~11片葉時,需要將750kg水和10瓶/hm2的玉黃金進行融合,并噴灑在植被上,為植被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家發展中,離不開工業原料和糧食作物,因此玉米的種植始終是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我國是農業大國,近年來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增加了對農業技術的創新力度,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的產生和有效應用,極大的提升了玉米的產量,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農業勞動力,為增加農民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從安徽省的玉米種植經驗入手,對玉米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新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全面分析,希望對我國整體玉米種植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栽培新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金錢菇;露天;栽培工藝;覆土

      一、概述

      金錢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又名長根小奧德蘑、長根菌、露水雞從,茶樹菌。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屬傘菌目、白蘑科、小奧德菇屬,是北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夏秋兩季生長的一種食用菌,肉質細嫩,蓋肥柄脆,味道鮮美,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

      二、場地選擇與整理

      利用現有的香菇棚、野外大田畦床栽培金錢菇,畦床寬100~110cm,畦床長度根據場地而定,菇棚高度200~230cm,四周用稻草或茅草或茅草編成草塊圍起,頂棚覆蓋稻草、芒箕骨、蔗蔭網等能達到遮光保濕的目的,光度以四分陽六分陰為宜,要疏松畦床面,畦旁開水溝,溝深度30cm,人行過通,然后用敵敵畏1000:2和甲醛 1000:3混合噴灑地表面進行消毒,菌袋進畦床前2d,先在畦床面撤上石灰粉進行消毒。

      三、原材料選擇

      棉籽殼、木屑、黃豆桿、稻草、玉米芯、花生桿、玉米稈、麥桿、花生桿、蘆葦屑、五節芒、野草等均可利用混合栽培。

      四、選擇栽培季節

      1.根據金錢菇的生物學特性,菌絲生長溫度為13~35℃,最適20~27℃,出菇溫度16~28℃,最適22~25℃。

      2.選擇室內、野外栽培金錢菇應安排在4~6月中旬以前,或者8~9月中旬前均可栽培。

      五、栽培配方

      1.棉籽殼 30%,玉米桿18%,麥皮15%,玉米芯25%,豆粕8%,石灰2%,碳酸鈣2%,含水量 63~65%,pH值7.0~7.5。

      (1)木屑52%,麥皮23%,花生桿15%,玉米粉7%,碳酸鈣2%,石灰1%,含水量63~65%,pH值7.0~7.5。

      (2)五節芒40%,棉籽殼25%,麥皮25%,玉米粉7%,石灰1%,碳酸鈣2%,含水量63~65%,pH值7.0~7.5。

      六、栽培場所

      一般選擇室外搭蓋大棚、蔬萊大棚,清潔衛生,管理簡單,操作方便,保溫保濕能力強,調光,通風好的菇房(也可利用現有銀耳房或茶薪菇房栽培)。夏季香菇大棚下的畦床都可作為金錢菇栽培場所。

      七、拌料與裝袋

      1.將雜木屑、棉籽殼、麥皮等干物質先攪拌2遍后,然后將石灰、碳酸鈣、糖等物質放入水中待溶液后,滲入干料中,進行攪拌,使各種材料及水分混浠均勻。調整培養料含水量65%左右。

      2.將拌料好的培養料可用裝入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塑料袋,采用規格15cm×30cm×0.05cm的塑料袋,培養料高15~16cm。濕重約為0.75~0.85kg,或用規格17cm×33m×0.05cm,培養料高17~18cm。濕重約為1.15 kg~1.3kg。

      3.裝料時特別要小心,避免刺破塑料袋,在裝料時要求上下緊松一致,無縫隙,裝料后上套環蓋。裝袋后及時進行滅菌,從拌料到上灶的時間要縮短,時間過長,會引起培養料酸敗變質,不利菌絲生長。

      八、滅菌

      常壓滅菌溫度上升100℃時,必須保持20~23h,高壓滅菌的壓力上升1.5時,溫度保持3~4h。

      九、冷卻

      1.采用大棚冷卻,可用室內冷卻。大棚冷卻要選擇陰涼、整潔、干燥的場所,無灰塵,遠離污染源,地上鋪一層塑料薄膜,將滅菌過菌袋排放在薄膜上,用自然冷卻,可用制冷系統冷卻。

      (1)室內房冷卻可作為接種室,使用前7d,用甲醛或氣霧消毒盒消毒,每m2用氣霧消毒盒為8g,關閉燃燒熏蒸消毒8~10h;每m2用30mL甲醛溶液,并加入高錳酸鉀20g,消毒6~8h。

      (2)菌袋溫度要冷卻30℃以下時,才可進行接種。注意菌袋內溫度過高,接入菌種不萌發或死菌,會出現菌絲生長緩慢或不生長。

      十、接種

      1.接種前對菌種要一次檢查,菌絲是否濃密,潔白,菌齡要求在35~40d,菌絲不能老化,菌種與栽培菌袋同時進行消毒。

      2.接種模式: 一般采用接種箱接種、室內接種、大棚開放式接種方法,按無菌操作接種。

      十一、接種與發菌管理

      1.接種后要已消毒的干燥培養房,將菌袋立袋排放于架上,或(大棚采用單排墻式擺放發菌),在低溫季節可采用雙排擺放發菌,一般擺7~8層,室溫保持在23~25℃,空氣相對濕度在60~70%,在黑暗條件下進行培菌

      2.接種后第7~10d翻堆查菌一次,如發現雜菌污染,要及時清出污染菌袋。同時把下部菌袋移至其上部。培養17~25d時,菌絲生長速度加快,呼吸旺盛,適當松動一下袋口套圈棉塞以增加供氧。如發菌期間遇到低溫時,也可采用經消毒過的小鐵丁在袋口周圍扎孔增氧,并注意室內通風降溫。大棚溫度最好保持在25 ℃左右,最高不得超過30℃,以免燒菌。氣溫高時在棚面頂上覆蓋一層遮陽網進行降溫。培養40~45d,菌絲長滿袋,再續培養15~25d才能達到生理成熟,要成熟的栽培菌袋才能出菇。

      十二、覆土

      1.覆土出菇方式,將菌袋的培養基表面袋口膜剪平,或將栽培袋切成兩斷,還可全部脫袋進行埋土,然后將栽培袋豎放或橫排于畦床上均可,用肥沃土填滿袋與袋間和覆蓋畦面,覆土厚2~3cm。

      2.當栽培袋脫袋覆土后5~7d待菌絲爬上土表面時,及時把薄膜用竹弓拱起,每天要通風2~3 次,每次為 40~60min。空間濕度掌握在85~90%,并要增大光線,要噴一次出菇重水,一般每平方米噴水量為 0.1~0.2kg,并結合做好溫度,濕度,通風換氣等因子。

      十三、出菇管理

      1.噴出菇水后,菌絲逐漸集中大量開始紐結,形成子實體,要求相對濕度90~95%,有較強光照的散射光,每天通風2~3次,每次30~40min,保持新鮮空氣。室溫16~28℃都能出菇,最適宜25℃。并注意防治病蟲害。

      2.當菇床面長出大量小菇時,在這時注意氣溫影響。溫度保持在26~28℃最適宜,氣候悶熱,氣溫偏高會造成小菇死亡現象。所以在這階段管理重點是降溫保溫,可進行溝灌水,噴濕陰棚頂上的遮陰物,氣溫高時進行空間噴霧化水,讓金錢菇正常生長。

      3.金錢菇生長過程一般要噴水,子實體大多噴些,可加大空間濕度。如遇到土表面偏干,只能采取噴霧化水來調節土面濕度,盡量避免沖傷小菇,會引起死菇或爛菇。菇多時注意加強通風時間,每天3~4次,濕度和通風要靈活掌握,適當調整光線,促進金錢菇的正常生長。

      十四、采收

      1.金錢菇一般菌柄長達15—20cm,7~8成熟,菌蓋易開傘,要適時采收。不宜過時讓白色孢子大量散播,子實體倒下床面,菌褶變黃才采收,影響質量和品質。

      2.采收過遲,菌體開傘,組織變老,會產生大量的白色孢子粉,產量低,并降下商品價值。每袋可收干菇30~50g。

      十五、包裝

      金錢菇在采摘時,輕輕轉動采下,對采摘下的菇用小刀削去菇柄基部的雜物,及時將鮮菇送進冷庫,分級包裝上市銷售,或脫水烘干加工。干品含水量在13%以下,及時裝入塑料袋,密封袋口,以免回潮。

      十六、病蟲害防治

      栽培新技術范文第5篇

      1 設施西瓜早春天幕覆蓋技術

      在華北地區春季溫度較低,設施大棚、日光溫室提早種植,提高溫度成為西瓜栽培的關鍵技術之一。用煤、電加溫消耗較高,應用雙膜覆蓋技術可提高棚溫3~5 ℃,用煤、電輔助加熱,可大大降低成本,適用于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西瓜生產。

      1.1 具體做法

      在西瓜定植前20 d(天)將大棚外膜扣上,在距棚頂向下30 cm處,沿棚縱向吊12號或14號鐵絲,共吊3~5條。再由其上向下60~70 cm處,吊第2層天幕鐵絲,方法相同。然后沿棚橫向用0.014 mm流滴膜覆蓋,兩頭拉緊,用土壓好,中間接縫用大號塑料夾子夾好(也可縱向鋪膜,優點是省工,但膜上易積水),雙層天幕覆蓋完畢。需要說明的是,在定植不是特別早的地區可用1層天幕覆蓋即可。定植后夜間最好用草簾將棚四周圍上,棚內四周圍1層舊塑料膜。為使瓜苗長勢一致,在棚兩邊加扣3 m拱棚,中間加扣2 m拱棚,保溫效果更佳。在北京地區冷棚定植時間可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4月初根據天氣撤下第1層膜,4月中下旬可根據天氣撤掉第2層膜。雙膜成本在300~400元,定植時間可提前10~15 d,成熟期提前7~10 d,為提高經濟效益打下了基礎。

      1.2 溫度管理

      在管理上重點是放風。由于使用雙膜覆蓋熱量容易積累,白天溫度在22~25 ℃ 時要放小風口,晴天在9:00后溫度上升較快,要及時放風。方法是:雙層天幕每隔1根棚竿先打開一段第1層天幕的塑料夾子,待溫度繼續升高時再打開一段第2層頂風天幕的夾子,如果溫度繼續升高再適當打開棚外膜風口。筆者在試驗中遇到天幕覆蓋易出現的問題是造成植株徒長,導致坐果難。其原因歸根結底是溫度過高,溫度高時雌花發育受阻,造成無雌花或落花落果。建議在應用雙膜覆蓋時要嚴格加強溫度管理,在花前噴施硼肥以促進坐果。

      2 西瓜蜜蜂授粉技術

      2.1 西瓜蜜蜂授粉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農業規模化尤其是保護地栽培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農藥和化肥過度使用,破壞了生態平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健康食品備受消費者關注。西瓜蜜蜂授粉技術是現代都市農業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是從根本上實現農業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西瓜蜜蜂授粉為食品安全、環境安全、建設和諧的生態環境提供了技術支持。

      2.2 西瓜蜜蜂授粉的優點

      與生長調節劑處理相比,蜜蜂授粉是天然授粉方式,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現代農業從業人口的老齡化趨勢迫使需要采用簡約化栽培技術,蜜蜂授粉技術的應用可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僅能改善生態環境,更是一項農牧結合、農業增產提質、實現簡約化栽培的重要技術措施。特別是設施長季節栽培下西瓜開花不整齊,人工授粉耗時長,工作效率低,隨著勞動力價格上漲,生產成本日益增加。面對新的種植業發展模式要求,蜜蜂授粉技術的應用將會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并成為蜜蜂產業和生態農業發展的新亮點。蜜蜂授粉后,西瓜坐果率高,坐瓜整齊,產量高,更重要的是能改善西瓜的品質。

      2.3 西瓜蜜蜂授粉的方法

      在西瓜預留果節位雌花開花前2~3 d讓蜜蜂進棚,使蜜蜂有一個熟悉環境的過程,具體操作規程:(1)早春大棚西瓜蜜蜂授粉技術適應大中果型有籽西瓜栽培、小果型西瓜爬地栽培,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要配合人工輔助授粉,無籽西瓜栽培禁用。(2)西瓜苗定植時杜絕使用防蚜蟲藥片(1株1片吡蟲啉緩釋劑),也不能噴灑其他殺蟲劑和殺菌劑,如需藥劑防治待蜜蜂授粉結束后進行。(3)在留果雌花開放前2~3 d,放置授粉蜂。過早放置會造成無效坐果,增加疏果工作量。(4)中果型西瓜667 m2大棚放置1箱帶蛹的蜜蜂(最好有蜂王),蜜蜂數量 3 000~4 000只。將蜂箱放置在瓜棚中間位置,蜂箱門方向朝南。在中間和與其對應的兩邊打開2 m左右的頂風和邊風口,并拴好帶顏色標記。(5)授粉蜂最好是傍晚進棚,進棚后靜置0.5 h(小時)再打開蜂箱小門,開度在1/3大小,待蜜蜂熟悉路徑后將蜂箱門全部打開。(6)蜂箱里準備 1 個盛糖小水槽,每天向糖槽中添加白糖漿,確保蜜蜂進食。白糖漿配制:用0.5 kg水加0.3 kg白糖,將糖水熬成稀糖漿,放涼后添加在糖槽中,剩余糖漿放在冰箱中保存備用。注意:不能把白糖加水融化就喂蜜蜂,更不能用變質糖水喂蜜蜂。(7)在蜂箱上放置1只盛水容器,每天更換清水,水上浮一些小木條等漂浮物,以便蜜蜂飲水。(8)蜜蜂授粉時大棚溫度應保持 25~30 ℃,溫度過高影響授粉效果甚至造成蜜蜂死亡。(9)授粉結束后,在傍晚待蜜蜂回箱后,關好蜂門,送回蜂場。(10)西瓜雞蛋大時選果和疏果。

      3 設施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術

      近年來小果型西瓜已大面積發展,由于它含糖量高,口感酥脆,賣價高,效益好,一直是廣大市民喜食瓜農喜種的瓜果,而提高產量成為目前生產上的瓶頸。筆者經過試驗,總結出設施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術:

      3.1 密植栽培要點

      適用于小果型西瓜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立架栽培,宜選植株不易旺長品種,如北京L-600小果型西瓜品種。667 m2施腐熟雞糞6~7 m3,雷力復合肥20 kg。行距1.3~1.4 m,邊行可稍窄,在0.8~0.9 m,株距0.18 m,667 m2定植2 400株。雙蔓整枝,主蔓上架。主蔓開花后進行人工授粉,副蔓在主蔓開花后打尖作為營養枝,坐果節位在14~17片葉,每株第1瓜批留1個果,在坐果后主蔓留 12~13片葉打尖,單果質量2 kg左右,667 m2第1批果產量可達4 800 kg。第2批果在第1個果七八成熟時留3條分枝,開花后進行人工授粉,盡量留2個果,第2批果667 m2產量在2 000~3 000 kg。

      3.2 水肥管理技術

      全生育期采用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技術,定植前2 d灌水30 m3,定植后灌溉5 m3左右。伸蔓期視土壤情況 1次滴灌10~15 m3,坐果后3 d選擇16 ∶ 8 ∶ 34 沖施肥,667 m2隨水沖施全水溶性沖施肥5 kg,4~5 d后再隨水滴灌沖施5 kg,7 d后再隨水沖施5 kg,以后視土壤及溫度調節水分及濕度。第2批果發育期由于溫度較高,成熟期短,灌溉施肥要及時,一般沖肥5~10 kg,全生育期灌溉220 m3左右。要及時防治白粉病、葉枯病、霜霉病、紅蜘蛛等病蟲害。

      3.3 經濟效益比較

      小果型西瓜常規種植667 m2定植1 300~1 500株,密植栽培定植2 400株,比原來多定植900~1 100株,坐果率為100%,且主蔓坐果較副蔓坐果西瓜成熟可提前5~7 d,可提早上市,經濟效益顯著。密植后種子費 600元,底肥1 091元,沖施肥210 元,水電費110元,農藥200元,不計人工費,成本合計2 211元。冷棚第1批果在5月20日成熟,每 kg 售價為6元,產值28 800元,第2批果每 kg 售價4.4元,產值8 800元,合計37 600元,扣除成本2 211元,667 m2收入在3.5萬元左右,若是暖棚效益會更高,值得推廣。

      4 春茬小果型西瓜割秧留果技術

      4.1 種植方式及方法

      春茬小果型西瓜雙行種植,3蔓整枝,2條蔓上架,株距0.45 m,行距1.5 m,每667 m2定植1 500株。667 m2 底施腐熟雞糞5 m3,磷酸二銨35 kg,豆餅 15 kg。水肥一體化施肥灌水。春茬西瓜在5月中下旬成熟,可陸續采摘到6月中旬,然后將所有瓜秧在距地面10 cm處割掉,待原有瓜秧上長出新蔓后留2條健壯蔓,雙蔓整枝,每株留1果。7月1日左右開花,7月28日前后果實成熟。建議留8 片葉的果(第1果)。筆者研究表明,留第2或第3個果,由于后期瓜秧根系老化,溫度又高,營養不足易產生畸形果,且單瓜質量也小。第1果在瓜秧旺盛期坐果,果形周正,單瓜質量高。且北京地區7—8月份市場西瓜供應較少,這樣留果正好彌補市場空缺,經濟效益高。

      4.2 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6月中旬后華北地區進入雨季,灌溉時要看土壤和天氣情況而定。西瓜割秧后苗期澆1次水,667 m2約15 m3,施尿素5 kg提苗;西瓜膨果期灌水20 m3,隨水追施氮 ∶ 磷 ∶ 鉀=16 ∶ 8 ∶ 34圣誕樹沖施肥10 kg。進入夏季高溫季節,注意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紅蜘蛛等病害。

      5 保護地中果型西瓜最優坐果技術

      5.1 最優坐果的意義

      傳統栽培中的隨機坐果尤其是將西瓜坐在棚邊行和棚中間,容易產生厚皮瓜、畸形瓜、裂瓜,保護地種植中果型西瓜,采用雙行最優坐果種植方式,即可省工又可提高西瓜含糖量,且西瓜口感好,即提高了產量,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5.2 技術要點

      雙行最優坐果種植,采用 3蔓整枝,大棚兩邊及中間不坐果,只在大棚兩邊第2行坐果,株行距為0.7 m×2.75 m,棚兩邊及正中間行距可適當小一些,每棚種植4壟8行,667 m2定植650株。由于傳統種植西瓜是隨機坐果,如果在邊行和中間行坐果,受溫度影響:農戶對中間行一般不放頂風,在外界溫度升高時,使得西瓜受高溫時間較長,特別是到了5月10日后棚中間若出現 45~50 ℃ 高溫,西瓜品質不佳;而邊行坐果由于大棚夜間溫度低,中午溫度高,農戶開邊膜放風,冷熱交換頻繁,使得此處溫差較大,易形成厚皮瓜、裂瓜和畸形果,影響果實生長,使西瓜單瓜質量和產量降低。在雙行種植最優坐果方式中,做壟、定植和留瓜節位和以往相同,每株留1個果,只是改變了坐果地點。將西瓜坐瓜蔓向邊行第2溝爬蔓,相鄰瓜溝坐瓜蔓也向邊行第2溝爬蔓,每隔1株再多留1條營養蔓,爬2條蔓,以便遮蓋西瓜,其他營養枝分別向兩邊爬蔓,這樣4個瓜溝只有2條瓜溝坐瓜,西瓜坐果后沒有茂密枝葉覆蓋,通風透光良好。在坐果時人為控制坐果區域,在棚內距邊行第2行坐果,避開高溫和溫差較大的區域,將西瓜坐在棚內溫度相對穩定的環境內,西瓜單瓜質量和產量明顯增加,提高了商品率,且在整枝、打杈及采摘等管理上方便省工,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鄧德江,陳宗光. 西瓜甜瓜無公害栽培新技術[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8: 1-15.

      [2] 戚長生,齋藤行正. 西瓜嫁接技術[J]. 果樹科學,1987,4(1): 36-39.

      [3] 趙廷元,武瑞珍. 西瓜嫁接換根栽培技術[J]. 山西農業科學,1987(4): 22-25.

      [4] 徐鶴林,陳振武,郭輝. 西瓜嫁接換根預防枯萎病[J]. 江蘇農業科學,1981(2): 56-57.

      [5] 史鳳金,鐘玉愛. 西瓜微噴試驗研究[J]. 灌溉技術, 1989(2): 16-20.

      [6] 馬建祥,張顯,張勇,等. 陜西關中地區大棚早春栽培中果型西瓜品種篩選試驗[J]. 中國瓜菜,2008,21(2): 24-25.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AAAAA片|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