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晚春韓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本文以山西省為例,分析該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促進玉米高產栽培目標的順利實現,推進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山西??;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山西省大部分地區氣候環境獨特,土壤條件優越,適宜種植玉米,近年來山西省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玉米也逐漸成為山西省的第一大作物,其中一半左右為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為全面提高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產量,相關研究人員不斷探索現代化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下進行簡要介紹。
1 平川旱地玉米“一增一減三改”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1.1增加種植密度
相關農業生產研究與實踐表明,玉米屬于無分蘗作物,種植密度是影響所收獲株數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農業生產中為促進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目標的順利實現,應當增強玉米種植密度,提高玉米產量三要素中的單位面積穗數,應當注意的是,所選用的待增加密度的玉米品N應當為耐密品種,以真正實現玉米高產。
就當前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的生產情況來看,制約玉米高產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密度不夠導致有效收獲株數較少。因此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過程中,應當選用中穗節水型耐密品種,適當改善玉米密度,以促進中晚熟旱地玉米產量的有效提升。通過試驗研究可知,當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所使收獲有效株數低于60000株/hm2時,玉米單產那一突破15000kg/hm2。
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過程中,可以通過生物措施來促進節水增密種植的順利實現。結合山西省地質條件以及氣候因素等開展具體分析后,決定種植鄭單958、先玉335等中穗節水型耐密玉米品種,將種植密度控制在72000-82500株/hm2之間,結合山西省玉米種植區的地力以及品種對種植密度加以優化調整,確保所收獲的有效株數在67500-78000株/hm2之間。
1.2減少土壤耕作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過程中,土壤耕作具有兩面性,有助于提高土壤綜合肥力,為農作物生長創造有利條件,能夠創造播種施肥條件,與此同時也存在一定不足,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土壤綜合肥力,并且會造成土壤失水。通過試驗研究可知,在玉米栽培過程中適當減少土壤耕作次數,并調整土壤耕作實踐,與化學除草法進行協調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農作物生長條件,滿足播種施肥要求,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并且能夠有效減少土壤水分損失,提高土壤綜合肥力,促進農作物產量的不斷提升。
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過程中,通過耕作與化學措施能夠促進節水培肥目標的順利實現,并合理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在玉米栽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待玉米收獲后,以機械粉碎法直接將秸稈粉碎,于土壤適耕期進行耕翻,于早春解凍后進行旋耕,春播后出苗前噴施玉米專用化學除草劑。玉米生長期不應中耕或培土。在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中,旋耕時間應當提前一個月左右,并且實際耕作次數應當減少30%-45%左右。
1.3改變施肥技術
肥料是作物生長的基礎,合理施肥既能滿足玉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又能有效提高土壤綜合肥力,特別是可以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改善土壤結構。在秸稈還田的基礎上,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多施農家肥,氮、磷、鉀、鋅、錳等化肥按地力差減法確定,根據肥料的特性和玉米需肥特點科學施用。根據土壤養分供應狀況、農家肥施用情況和計劃產量補充施足化肥,一般氮肥、磷肥、鉀肥和微肥分別按玉米計劃產量所需純氮、磷、鉀和微肥分別按理論所需量的100%~130%,150%~180%,30%~60%,50%~80%確定(因地力、農家肥施用情況調整)。施肥方法上,農家肥、磷肥、鉀肥和微肥隨早春旋耕一次底施,氮肥 60%底施、25%玉米拔節后抽雄前追施、15%玉米灌漿初期追施。
2 丘陵旱地玉米“一增一蓋三改”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丘陵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方法與平川旱地相類似,尤其是增加種植密度方面,可以按照平川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開展具體操作。在覆蓋整稈、地膜方面,為切實提高土壤綜合肥力,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應當充分發揮秸稈覆蓋的作用,對土壤水分蒸發以及土壤板結進行有效控制,通過秸稈自然還田以及蓄水功能來提高土壤綜合肥力,增加有效積溫,從而促進作物成熟。
待玉米收獲后,順壟將2行玉米稈覆蓋于一個壟背上,于早春將沒有覆蓋玉米稈的壟背上覆蓋地膜,通過整稈與地膜的協調作用,促進間隔周年全封閉覆蓋的實現。覆蓋地膜之前應當在地膜壟背噴施適量玉米專用化學除草劑。丘陵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在施肥技術、種植技術以及管理技術的改變上與平川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具有一致性。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玉米是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物之一,為更好的提高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栽培產量與質量,應當結合山西省土壤環境以及地質特點等因素開展綜合分析,選取適宜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從而促進山西省玉米產量提升,拉動地區經濟增長,推進社會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張鑫:出生年月:1978年10月19日;性別:女;籍貫:孝義市陽泉曲鎮安樂村;單位:孝義市下柵鄉便民服務中心;職稱:農藝師;研究方向:種植業
參考文獻:
[1] 劉永忠,李萬星,靳鯤鵬,趙文媛,王紅蘭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山西農業科學》, 2009, 37(4):87-88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因不拘小節而無端遭貶,詩人是充滿同情與關切的。首句寫景,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也就融情入景。
宋詞中也多有關于楊花的描寫。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朦朧亂撲行人面”,在紛紛揚揚的楊花中,讓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閑愁?!爸袕d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月色中的楊花給人的是寧靜的感覺,這是張先最得意的詞句。女詞人朱淑真的楊花,則是一種生命的放飛:“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春還去,獨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坡更是寫楊花的高手,楊花在他那里,一會兒寄托著思婦懷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一會兒又如淪落天涯的離人,“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而曾鞏卻對楊花不屑一顧,“亂條猶未復初黃,倚得東風勢更狂。解把飛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痹谒劾铮祜w舞,蒙蔽日月的楊花,就像個得意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在文人的眼里,楊花到底是不一樣的;而在一般人眼里,垂楊是柔麗的,可楊花卻有些輕浮,如一個感情不太專一的女性,想來,“”一語,任何女性聽了都不會高興。
楊花本無情無思,只因人有情。我們在解讀“楊花”這一意象時,要根據楊花的纖細潔白、輕柔漂浮的特點,結合具體的語境,正確的把握其含義。
南鄉子
[唐]吳融
不斗華不占紅,
自飛晴野雪蒙蒙,
百花常恨風吹落,
唯有楊花獨愛風。
一種融融的的暖意在身上流動。我漸漸感覺到周遭的聲音:風聲,樹葉的沙沙聲。我可以漸漸感覺到略帶潮濕的泥土的氣息。我聽到了燕子的呢喃。陽光開始暖融融的照在我的身上。周身徹骨的痛苦仿佛一下子減小了很多。這些平素最平常的東西:陽光,泥土和天籟,此刻卻是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東西。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白話釋義:農歷春天2-3月,剛發芽長出來的草和水都呈現綠色。
2、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尔惾诵小范鸥?[唐]
白話譯文:三月三日陽春時節天氣清新,長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堕L歌行》漢樂府
白話譯文:春天的陽光在散布他的恩惠,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都熠熠生輝。
4、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豆棚L》李白[唐]
白話譯文:二、三月的咸陽,宮外的柳枝在湖邊發出來金黃色的嫩葉來。
5、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晚春》韓愈[唐]
白話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7、《送春》
宋代: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
譯文:暮春三月花敗又花開,矮矮屋檐下燕子飛走又來。只那眷戀春光的杜鵑鳥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風喚不。
8、《宣城見杜鵑花》: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9、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疬t《與陳伯之書》
古詩詞是中考語文的重要考點,表現手法類題目更是重點和難點。本節課先帶領學生復習課內學過的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的古詩句,通過例題引路,引導學生了解這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形成印象;再與最新的相關中考原題鏈接,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形成技巧;最后通過拓展訓練,使學生的答題技巧得以鞏固,形成答題能力。
教學目標:
掌握古詩詞賞析中表現手法類題目的答題技巧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表現手法類型的認識。
2.對表現手法表達效果的理解。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溫故知新
一、復習一組古詩詞句子。(說出上句或下句)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比喻)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比喻)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比喻)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比喻)
5.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擬人)
6.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夸張)
7.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辛棄疾《破陳子》)(對比)
二、集體朗讀以上詩句。
第二環節,對號入座
三、詳細介紹初中課本中常見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就是作者在藝術創作中的表現技法。分析古詩詞中句子的表現手法,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從點上看,表現方法通常是指修辭手法,在初中課本中,古詩詞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對比等;從面上看,表現手法通常是指表達技巧,在初中課本中,古詩詞常用的表達技巧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興、烘托、想象、用典等。
四、逐一指出前面20個句子運用的表現手法。(見前面“一”)
第三環節,例題引路
五、指導學生掌握這類題型的答題要點。
表現手法類題目往往不僅考查運用了什么手法,而且要答出其表達效果。
這類題型的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表現了描寫對象什么特點;(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六、從上面的句子中選出8個典型的句子具體說明。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步驟一),詩人以“蓬草”“歸雁”自喻(步驟二),寫飄零失落之感,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失意情結(步驟三)。
2.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運用擬人的手法, “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形象地表現了秋風之猛烈(步驟二),表達了詩人的焦慮之情(步驟三)。
3.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運用對比手法(步驟一), “白發生”與建功立業的追求形成對比(步驟二),突出表現了詞人壯志未酬的的悲憤(步驟三)。
4.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運用比興手法(步驟一),句中以“愛情鳥”――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起興(步驟二),引出一個男子對女子深切的思慕,含蓄而富有韻味(步驟三)。
5.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運用典故(步驟一),詩人借用向秀懷念舊友來表達自己對已死的友人的懷念;借用王質誤入仙境,回到人間已過百年的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步驟二),整句含蓄地表達了對長期貶謫的不滿(步驟三)。
第四環節,中考鏈接
七、呈現2012年江蘇省部分大市中考表現手法類題目。
(一)(江蘇省宿遷市)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注】①楊花,詩中指柳絮。
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3分)
研討:第(1)題要求指出修辭手法,“妙處”應指出描寫的對象,并指出表達效果。解答如下:
“斗”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百花以人的動作,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
(二)(江蘇省揚州市)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甲】論詩(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
【乙】戲為六絕句(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注】①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即“初唐四杰”。②哂:譏笑。 ③爾曹:你們。
甲詩一二句與乙詩三四句都采用了對比手法。兩者是怎樣對比的?分別突出了什么觀點?(4分)
研討:該題明確了表現手法,要求指出其表現內容及表達作用。解答如下:
甲詩將古今對比,古今之人對李杜詩篇的態度對比,突出了唯有創新,才能領時代之的觀點。
乙詩將王楊盧駱與輕薄者對比,突出了王楊盧駱之文會像長江黃河之水那樣萬古流傳的觀點。
(三)(江蘇省泰州市)閱讀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詩,完成題目。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①。
【注】①樓蘭:這里泛指侵擾西北的敵人。
全詩的主題是什么?詩中運用了什么手法突出這一主題?(3分)
一、拓展同一詩人的詩歌
小學教材中所選古詩,多是著名詩人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風格和特點,如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雄奇奔放,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真實、生動,田園詩人王維筆下恬靜的田園風光,愛國詩人陸游詩中的愛國情懷……教學中,教師可抓住這些特點進行拓展。如教王維的《鹿柴》,可引入《鳥鳴澗》、《山居秋暝》;教陸游的《示兒》,可引入《秋夜將至出籬門迎涼有感》;教白居易的《憶江南》,可引入《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教韓愈的《早春》,可引入《晚春》……這樣拓展,作者相同、內容相關、風格相似,學生學起來輕松、有趣。課堂上學生學得多,學得活,學得主動,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拓展同一主題的詩歌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組古詩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主題卻是相近的。教學時將同一主題的多首詩進行有效組合,注重其內在聯系,相輔相成,主次適當,可達到舉一反三,融類旁通的效果。筆者上過一堂“送別組詩”,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白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重點引導學習《贈汪倫》,讓學生在“自主質疑——自讀釋疑——角色扮演——感情吟誦”的過程中讀懂詩歌,領悟詩歌“以歌相送”的表達方式。在此基礎上,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別董大》鼓勵學生運用學習《贈汪倫》一詩的方法自學這兩首詩,學生理解詩意后很快歸納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詩人是“以目相送”;《別董大》中詩人是“以話相送”。學完這三首詩后,又讓學生根據譯文自學《送元二使安西》,學生進一步歸納出詩人是“以酒相送”。最后,學生總結得出詩人是“以心相送,以情相送”,情真意切。
整合主題相近的古詩,還可以是作者的對比、景物的對比、語言的對比、情感的對比、表現手法的對比等。采用“精讀一首,帶讀一組”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融會貫通,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果。
三、拓展詩歌的空白處
詩歌是言志抒情的藝術,它獨特的藝術形式,使詩人或有意或無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聯想和想象的空間,教師必須借助這個空間,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獲得詩歌空白處的完整意象,受到熏陶、感染和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下面是我教《泊船瓜洲》中的片段。
師:明月何時照我還,照我還故鄉。故鄉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此時此刻,也許詩人又想起了在家鄉度過的美好時光。同學們,詩人在家鄉度過怎樣美好的時光呢?請你想象一下,拿起筆,用三五句話寫一個小小的場景。
(學生開始寫,寫好后指名學生發言。)
教師小結:也許那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他帶著全家去郊游……也許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他扶著老母親去看花……也許那是一個日暖風輕的日子,他和老朋友一塊兒談天……
我啟發學生在詩的“空白”處展開豐富的想象,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引領學生聯想詩人在家鄉度過的美好時光,為孩子們體驗詩人思鄉的愁緒做了很好的鋪墊。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的想象生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已投身其中,想詩人所想,感詩人所感。
此外,還可以采用吟誦詩歌、唱詩、詩句接龍、詩配畫、題詩書簽贈送等方式對古詩的空白處進行拓展,以此豐富詩歌的內涵。
在古詩拓展教學中,我巧妙地依據詩歌的體裁特點、內容特點,結合“課標”推薦篇目,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知識結構特點,不就詩教詩,而是把課堂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天地,精讀一首,帶讀幾首,用古詩引古詩,借古詩悟古詩,增加閱讀容量,倡導學生多誦讀,有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