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向外學習
向外學習主要包括加強理論學習,虛心向他人求教,學習行業楷模及從教育實踐中汲取經驗教訓等幾個途徑。
1、加強理論學習
通過讀書來獲取教師職業道德及其修養方面的理論知識,是理論學習的主要開工和必要方法。
2、虛心向他人求教
通過聽取他人傳授、向他人請教、觀察他人言行等,擇善而從,能夠使教師想到之間取長補短。
3、學習行業楷模
教育戰線涌現出來的大批優秀教師,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楷模代表,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先進事跡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4、最全面的范文參考寫作網站積極投身教育實踐
二、內在的自我剖析
內在的自我剖析的主要方法是內省和慎獨。自我剖析作為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是指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經常對自己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對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嚴肅的自我批評,并及時予以糾正。
1、內省
①理論對照
②榜樣對照
③實踐對照
2、慎獨
教師在職業道德修養中要達到這一崇高境界,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①要求教師注意把師德規范內化為內心信念,化作行為的品質,并予以來支配自己的行動,即使在獨處和無人監督之時,也依然按照師德規范行事。
②要在“隱”和“微”處著手,狠下功夫。
忻城縣城關鎮屏山小學:莫崇姣
近期,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部署下,學校組織我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10年修訂本),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短短的八條內容,卻讓我們感觸頗多。通過自學、集中學習、交流的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一過程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新時期的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忠誠、熱愛黨的教育事業
教師是為國家輸送人才的階梯。然而,教師又是很平凡的。我想,偉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為,平凡中,我們一樣能夠奉獻。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楚“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我是一名在教育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師。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愛一行。象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因為我們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只有愛的付出,才有愛的收獲。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的我,一直堅信以愛為本,用愛來感化學生,來凈化學生的心靈。無論何時,我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到無尚光榮的,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
二、無私奉獻,關愛每一位學生
教育是一門藝術,只有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愛是教育的原動力,教師關愛的目光就是學生心靈的陽光。孔子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名老師,傳的不僅僅是學之理,更應該是人之道,一名老師,職為授業,更為樹形。所以教師要有完美人格,讓他的一言一行使學生們的成長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所以教師要有崇高師德,不管是教書,還是育人,都能讓他的學生全盤接受,永記于心。
在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其實很聰明,但學習不主動,上課不認真聽講,并且不遵守紀律,因此學習成績較差,作業經常不完成,我也經常和他談心,鼓勵他把字寫好來,爭取下次作業評比獲獎,現在他有所轉變了,也愛讀書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而且寫字也是盡自己的努力把字寫好來。
教育是藝術,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
三、為人師表
教師要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視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比如要求學生不要遲到老師自己就不能遲到早退;要求學生文明禮貌老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為準則老師自己就要遵守教師守則。否則要求學生,而自己又不身體力行,學生就認為這樣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不可信賴。
四、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認真比較兩次修訂后的條款,我們不難發現既有形式上的八條變為六條,更有內容上的與時俱進,如“依法執教”修訂為“愛國守法”;“熱愛學生”修訂為“關愛學生”等。除此之外,一些新增加的內容或表述相當醒目,包括“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私利”、“知榮明恥”等。
認真閱讀,回味無窮。四處醒目的“人”字詞語:“甘為人梯”“ 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 塑造人格”,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甘為人梯,愛奉獻
新師德第二條: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
魯迅先生的詩句“我以我血薦軒轅”、“俯首甘為孺子牛”,被后人稱之為師的楷模。今天,新師德規范以“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八個字寫出了為師者的師德底線?;仡櫄v史,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奉獻,使愛崗敬業,努力工作,不求名不求利,講究貢獻,不求索取。奉獻,是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最好體現。奉獻,表現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奉獻,表現于對學生的熱愛。 奉獻,還表現于對名利的淡泊。作為教師,我們享有最大的名,那就是“光榮的人民教師”,與目前社會上某些人相比,教師職業也許是清貧的,但卻擁有其它行業無法比擬的富足與快樂。一個一個的人,正是在我們勤備工作下,離開學校,走向了社會,走向了成功。的確,我們因為奉獻而富有。
二、教書育人,愛學習
新師德第四條: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道德是指由一定經濟關系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倫理習慣和人的內心信念來維系,表現為人們共同遵守的社會意識形態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教師職業道德是從事教學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和發展,是同人們教育活動的發展直接相聯系的,它對形成教師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形成教師特有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傳統起重要作用。它是從事教育職業的人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品德的總和,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接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它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作為教師素質的核心成分,教師的職業道德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改革以及教師隊伍建設關注的焦點。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現狀與中小學教師的比較
高校承擔著不同于中小學校的特殊教育使命,高校教師的道德要求也不同于中小學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新時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責任和義務。這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提出了新的職業要求,例如,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同時還要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近年來,國家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各級部門的重視。對照兩個不同類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當前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校,所有教師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我們也必須清晰認識到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現狀與中小學教師相比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分析如下:
1.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與中小學教師的比較
中小學的重點側重于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因此老師對于師德的理解和教育的基本功掌握扎實。但對于高校,本身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就過于注重教師業務素質和學歷層次的提高,而忽視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訓,無形中助長了部分教師重業務輕政治、重科研輕教學。多數高校教師熱衷于科研僅是為了評職稱所用,而不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甚至有的高校教師為了評上職稱出現請人,一稿多發等學術不良行為。所以近年來學術浮躁、學位造假令人憂慮,特別是粗制濫造已經成為高校的通病:例如,幾個教師一兩個星期就編成一本書、有的老師一年發表十幾篇文章等。這些現象嚴重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更嚴重阻礙了學術的前沿發展。
2.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信念與中小學教師的比較
相對中小學教師接受四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師德專業培訓而言,高校中的大部分人剛從學校畢業就很快走上講臺。他們從“學生”到“教師”角色轉變太快,沒有受過專門系統的師德培訓,閱歷淺、經驗不豐富、抗干擾能力和辨別能力較弱。正因為這些條件的不成熟,部分高校教師的價值本位往往容易發生偏離,把教與學變成買賣關系,不顧社會效益,片面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開始熱衷于第二職業,重科研輕教學。還有的老師對本職工作敷衍了事,備課不認真、上課無激情、教學方法單調、或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談、沒有開拓和創新意識,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甚者,個別教師經不起物質的誘惑,對學生不公正,為一己之利泄題、閱人情卷、送人情分,在學生中造成極壞影響,有損師德師風。
3.高校教師愛生敬業精神與中小學教師的比較
對于學生年齡偏小的中小學,老師更多注重的是“育人”,關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對于高校教師很多只注重于業務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聞不問。有的教師片面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教書、思想教育工作是學生輔導員的事,與自己無關;有的教師本身上課就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有的教師儀表不整,舉止粗俗,在學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個別青年教師自由主義思想泛濫,觀點偏激,在講臺上任意發泄不滿情緒;還有的教師經常用語言和行為刺傷學生的自尊心。正是因為這部分高校教師教育服務意識淡薄,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忽視學生的崇高理想和自我價值認同感,導致師生距離感越來越強烈,嚴重影響了高校的教學質量,長此以往將對大學生自尊自強自愛精神的培育產生負面效應。
現今高校教師隊伍中存在的諸多師德問題直接影響我國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揭示其原因來源于兩大方面:一是四大成長因素差異;二是三大成長困惑影響。
三、高校教師成長因素與中小學教師的比較
1.發展觀的差異
中小學教師的成功是通過所帶學生的成功而表現出來的協同發展,并且目標清晰,途徑明確。但高校教師的發展觀是建構在個人發展之上,其成功評定的標準不是依靠每個學生的成長來體現。
2.教育背景的差異
中小學教師幾乎百分之百都接受過專門的師范教育,具有教師教育背景。但是高校教師大概1/3的人接受過短期的師范教育,尤其在綜合類院?;蛞岳砉た茷橹鞯脑盒@镞@種情況很普遍。正由于高校教師缺乏針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的統一培訓,所以他們的教育效能感、自我評價水平、職業倦怠感等都比中小學教師相對較低。
3.發展路徑的差異
中小學老師的發展路徑遵循著整體和個人共同成長的路徑,他們的發展動力來自于外部驅動,所采用的措施是多元化的形式:例如,聽課制、教研活動制、家長和學生共同評價制等;而高校教師的發展動力來源于內發型,采取的措施單一化,主要通過個人總結和年終考核相結合方式促進教師成長。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2《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我受益很多。新規范一共分為6條:1、愛國守法;2、愛崗敬業;3、關愛學生;4、教書育人;5、為人師表;6、終身學習。透過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第一,要愛崗敬業。
熱愛教育事業,這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既然我們選取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我的選取無怨無悔,用心進取,開拓創新,力求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第二,要加強學習。
對教師而言,僅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我,才能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的學習,做到厚積薄發,精益求精,時刻準備著用一桶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同時也要注重加強政治學習,比如學習《義務教育法》、《中華人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嚴格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自我,努力使自我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要奉獻愛心。
崇高的師愛表此刻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個性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關愛,切忌言行過激、辦事草率。對學生細微之處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發現他們閃光點,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四,要以身作則。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們都喜歡模仿。為此,教師必須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我堅決不做。僅有嚴于律已,以身作則,誨人不倦,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