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帶刺玫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我把鼻子靠近花朵,就聞到了一股撲鼻的清香。玫瑰新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是鋸齒形的,摸起來不扎手,可是長大了的葉子很扎手。其實它的莖上也有刺。所以人們常說“帶刺的玫瑰”。
3、在為玫瑰剪枝的時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滲出拇指,鮮紅的血,顏色和盛放的紅玫瑰一模一樣。
4、玫瑰鮮艷欲滴,象征愛情的火焰。越是鮮艷的玫瑰,越吸引人的眼球,讓人熱情高漲,也就更讓人得意忘形,一個失神,小手就被刺得血淋淋。
正如古語曰“官不禁,則典永利”,說明典當業在人們的眼里是一個低風險高回報的行業,但是我們也許應該看到另一個現象:中國大陸典當業在復興之初1996年的4000余家,到現在的1100家,曾幾何時那些活躍在中國典當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老板風光無限,而今還剩幾人?典當行的喜憂讓我們不得不客觀理性對待。
消費者看典當之基礎篇
方便融資
首先,典當貸款解決了銀行貸款過程中抵押物單一的問題。人們可以把家中的物資如房產、汽車等搭配成任意組合,典當行將根據它們總的抵押值,為客戶提供貸款。由于它可以將客戶的財產進行統一劃價,因此相比銀行只對同一類物品進行抵押的做法更加靈活方便。
其次,典當行的借貸時間、借款額度自主性強。如果想貸款幾千元,只貸一兩個月,銀行是無法操作的,然而在典當行,不僅可以做到,而且還款日期也可以在規定的當期內,依照物主意愿,即時結算。客戶只需要支付兩筆費用:服務費和借款利息,就可以隨時贖回典當物品。
第三,借款使用更方便。向銀行貸款所簽的協議上,會明確的規定借款的用途,使用時絕對不能超越銀行指定的范圍,而在典當行,借款用途不受限制,使用更加方便。
應急解困
有位顧客到商場購物,付款時發現忘記帶錢,回家取錢來回路費不說還耽誤事,急中生智,將戒指當掉,他日路過典當行時,再將其贖回。
安全可靠
某金銀珠寶店經理,在放假期間擔心貴重首飾失竊,準備送到典當行以保安全,假后再贖回來。
簡便快捷
某企業急需開發新產品,資金臨時周轉不開,向銀行貸款,申批環節多、手續繁雜,于是將機動車質押在典當行,貸得所需款項。
消費者看典當之欣喜篇
典當汽車:買份安心
今年假期,周琪準備回老家看望父母,臨行前,卻擔心起自己剛買的愛車。她買的是捷達東方之子,連上牌共花了15萬。周琪住的小區只有露天停車場,日曬雨淋不說,小區的管理制度也不嚴格,她擔心回來后車子會出現毛病或是被盜。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周琪開車來到典當行,詢問了相關情況得知,典當行可按質押物品市場可銷價70%左右折算成貨款金額,同時向出典人按月收取4%的綜合費率。典當行有專門的人評估,周琪的汽車市場可銷價被評為13萬,再乘以70%,周琪的車最高可當9.1萬。按出典人4%的綜合費率來計算,一個月要付3000多元,這無疑極不劃算。周琪便問,最少能拿多少典當金?經理告訴她為1萬元。1萬當金,那一個月只要交400塊錢的贖金,雖然比小區貴了200塊,但這里有室內車庫,而且典當行還負責保證汽車不能損壞。
為雙方負責,典當方(周琪)必須把購車發票、機動車行駛證、車輛附加費及身份證帶齊,然后和典當行簽訂典當合同,交付汽車及汽車鑰匙,典當行出具交付正式發票,交付典金。這里還要提醒一下,如果出了典當期,那一定要續當,不然,典當行就把物品當死當處理了。
典當房產:讓錢生錢
段麗開了一家小公司,生意還可以,但資金不充裕,想要銀行貸款,手續復雜不說,且花費時間長,劃不來。
有一次,她去外地發現很多好產品,覺得進這些貨一定會在市場上熱銷。回去后,她首先去銀行辦理貸款,接著又去典當行,準備典當自己的房產。
段麗拿著自己的購房發票、房產證、土地證、戶口簿、結婚證及夫妻雙方的身份證來到典當公司,然后由典當公司派專人去她家的房屋進行評估。她家的房屋市場可銷價評定為48萬,可拿到70%的現款,為33.6萬,再扣除綜合費率:48乘以4%為1.92萬,段麗實際拿到款項為33.6-1.92=31.68萬。
簽訂典當合同后,段麗交了房屋鑰匙、購房發票、房產證、土地證及戶口簿、結婚證及夫妻雙方的身份證的復印件。辦理好典當合同,典當公司出具正式發票,發付典金。
因為進貨及時,段麗狠賺了一筆。一個月后,銀行貸款也到了,段麗拿著銀行的貸款去贖當,一方面,她的貨物還沒有全銷出去,一方面她想好好利用有限的資金,讓錢更快地生錢。
消費者看典當之憂慮篇
典當行的優勢在于申辦手續簡便、快捷。只要你提供的證件齊全,以生活用品作為當品,半個小時就能獲得資金;用車輛、物資、房產作為當物,兩三天內典當行就會放款;劣勢在于利息很高,銀行一年期貸款利息為5.31%,而典當利息以月計算,是綜合服務費加利息為3.5%左右,是銀行的數倍。單純靠典當救急并不是很好的選擇,最好是自己有一部分錢,不足部分再向典當行借。典當時不但要了解市場行情,貨比三家尋找業務成熟、信譽良好的典當行,還要考慮自己的實際經濟狀況,因為一旦按期不能贖回,典當行可能會將你的當品拍賣。
劉海開了一家公司,最近正因為項目資金問題犯愁。看著路邊典當行的廣告中寫著“您的第二銀行”、“中小企業融資的綠色通道”等充滿誘惑力的標語,被銀行貸款政策拒之門外的劉海萌生了試一試的想法。
一位典當行經理熱情地接待了劉海,劉海簡單介紹了自己準備典當的轎車情況:2003年1月買的寶來,1.8AT,舒適型,已經跑了75000公里。經過協商,朱經理將轎車定價為10萬,“每個月的月綜合費率為4.7%,一年之后還款,本金加利息是156400元”。
“一開始,就知道典當行的操作流程相對簡單,也不用信用調查和他人擔保。可是高于銀行10倍左右的利息,以后我寧可破產也不敢當了。”劉海事后說。
消費者看典當之總結篇
當東西很簡單,只要帶上自己的身份證、貴重物品、發票等即可,但據業內人士介紹,典當也有一定的技巧。
首先,并非物物可當,必須是典當人有權處置、能保存并可以轉讓的生產生活資料,如企業設備、產品、運輸工具、個人的金銀飾品等變現能力強的物品。
其次,典當不等于賣出,當金不等于實物價值。當鋪作為一種金融機構,主要業務是辦理以實物質押為基礎的短期貸款。當金一般為物品二次流通價的50%至80%,低于實物價值。
第三,當金并非越高越好,典當行的收費標準由國家統一規定,每月要支付當金5%的綜合手續費。借的越多,交的越多。所以,千萬不要把“當東西”與“賣東西”兩個概念混淆。
第四,贖當要及時。提供短期借貸是當鋪融資的一個特點,如果贖當時間越長,支付的綜合手續費也就越多。如今的典當行和舊時的典當行大不一樣,現在的典當行有許多已經轉型做保管型典當業務,按5天、半個月計價的這種降低臨時性借款成本的風氣,如果你是純粹地要典當行代為保管物品,那不妨注意典當的時間,5天一個價格、半月又是一個價格,超過15天,那就算1個月了。在注意天數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按時贖當,如果不能按時贖當,那就做好續當手續。
最后,注意揚長避短。比如一般動產的月綜合費率在4.2%左右,而不動產在2.7%左右。這是典當行最大的劣勢,但如用作短期的資金周轉,仍然具有相當的優勢。如客戶做貿易急需200萬元的流動資金,向典當行質押貸款,年息在20%左右,算起來確實令人咋舌,但實際上他只需用一個月時間,給典當行的費用在3萬元左右,而客戶借用這200萬元,一般而言賺10萬元左右是正常的。
2、將玫瑰花固定在纏有毛線的鐵絲上
3、將粉色卡紙涂上白乳膠粘貼在紙板上
4、將各色紐扣粘貼在制作好的粉色底板上
關鍵詞:次貸危機;信用評級;行業規范;啟示
中圖分類號:F830.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2-0069-02
一、次貸危機暴露評級行業的主要問題㈣
1 利益沖突影響評級獨立性。目前。信用評級機構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受評企業繳納的評級費用,而評級越高越利于債券銷售,評級費用也越高,利益沖突使評級機構難以保證評級的獨立性。并且,由于評級機構通常與承銷商共同設計次級債券,對其分層、信用增級等提供建議,也使其易低估次貸產品風險,給出偏高的信用級別,從而助長市場對該類產品的樂觀預期和非理性追捧,埋下風險隱患。
2 透明度問題。目前,評級機構一般會簡要介紹評級方法。但一般不會公布評級的數據來源,也不會公開核心的評級方法。SEC調查也發現,在進行復雜的資產擔保證券評級過程方面的信息披露不足,評級公司未能公布或記錄相關過程。
信息透明度不高使得市場和監管當局對評級機構的約束作用減弱,也增加了評級機構產生道德問題的風險。
3 缺乏監管。美國聯邦銀行法有不干預評級機構的不成文規定。最初評級機構的出現是單純為了給投資者提供有用的風險信息。經過百年的積累,評級機構樹立了其市場公信力,評級結果也逐步為監管部門所認可,并作為重要的監管指標來監督金融機構。這無形中將一個民間中介服務機構的私權轉化成了公權力,使其既為投資者服務,又具有一定的監管職能。但是,投資者和監管者的利益訴求并不完全一致,在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評級機構的私權和公權容易發生錯位,評級活動的獨立、公正、客觀的工作立場難以保持。
二、次貸發生后美國和歐盟的相關措施
次貸危機發生后,監管部門陸續對信用評級機構展開了一系列調查,2008年以來監管力度明顯加強。在2008年4月底的參議院聽證會上,美國證券和交易所委員會(SEC)主席Christopher Cox明確提出要對信用評級機構強化監管,詳細闡述了可靠、透明和競爭三方面的舉措。
5月26日SEC表示已著手調查標普、穆迪和惠譽等三大信用評級機構,調查內容包括利益沖突、評級方法、評級程序、信息披露等多個方面。
6月11日SEC舉行公開會議,旨在討論信用評級機構改革方案,并公布了改革方案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從利益沖突、信息披露、內部管理及商業慣例這四個方面進行規范。方案第一部分共有11條措施,主要是禁止評級機構對其評級的結構化產品進行設計,拓寬信息披露范圍,杜絕個人從評級中獲得利益以及增強行業競爭方面的措施等。方案第二部分要求更改現有的評級方法,區別待結構性金融產品和債券,包括評級方法、級別符號等。方案的第三部分進一步明確信用評級機構扮演的角色,并在其后6月25日的會議中進行了討論。SEC就該改革方案進行公開征求意見,要求各方的意見在方案公告之后的30天內提交。
美國紐約州檢察長Andrew Cuomo與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三大信用評級公司達成協議,將全面革新信用評級公司以往只有享有最后的評級資格才能夠賺取費用的收費制度。該協議提出的新收費制度使嚴格評審也將獲得相應報酬,削弱了導致評級公司給出虛高評級的利潤刺激。另外,協議還約定評級公司在每季度都將公開他們為次級債擔保債券評級獲得的費用。
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證券監管機構自2007年9月也開始對評級機構進行調查,致力于出臺針對三大評級機構的監管措施。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和服務業的委員查利?麥克里維2008年7月3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次貸危機表明以往由信用評級機構實行自律的做法不能奏效,因此必須在歐盟層面采取立法行動以加強監管。
三、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共有專業從事信用評級業務的法人機構78家,信用評級專業人員1983人。2006年和2007年兩年內,評級機構對借款企業主體累計評級8萬多筆,擔保機構主體評級累計700多筆,債項評級累計779筆,其中短期融資券評級占債項評級比重89.5%;與2006年相比,200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債項評級增長了53.75%。
信用評級業在中國已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表現為,一是信用評級信息正被廣泛地運用于風險管理、金融監管、債券風險定價、銀行授信等業務中,影響日益擴大。二是信用評級的運作日益規范。三是信用評級產品日益豐富,近年來不斷推出信用評級新產品。
雖然信用評級行業經過二十多年。取得了較大發展,但市場規模小,評級領域單一的問題還比較明顯。目前,信用評級機構大部分為地方性公司,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債券評級資格的只有9家,且規模普遍偏小,幾乎還沒有形成各個方面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評級機構。雖也有一些評級機構開始嘗試對金融機構評級和個人提供信用報告,但國內的信用評級公司多主要從事債券評級和貸款企業信用評級,其他評級業務幾乎是空白。
同時,評級行業的發展在諸多方面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是:其一,信用評級機構缺乏獨立性,信用評級很難保證公平與客觀。由于很多大的信用評級機構是從國有部門或國有商業銀行中分離出來的,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或人際關系,因此他們不可能對評級結果承擔無限責任,也不會擔心因提供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虛假信息而受到法律的嚴懲或制裁。此外,中國信用評級機構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向受評對象收費,存在著利益沖突,而且前尚缺乏機制對內部利益沖突進行有效規范,對評級的公正性帶來不利影響;其二,信用評級業監管不到位。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即多頭監管和無監管并存。前者是指信用評級業務涉及的行業主管部門多,有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發改委等;后者是雖然存在眾多監管機構,但卻缺乏一個對評級機構統一監管的部門,比如對評級結果缺乏全國范圍內統一的復審監管機構,這使得評級機構犧牲評估質量換取業務發展的可能性增大,難以做到公開、公正和客觀;其三,規范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現有的評級方面的法規較為分散,規定的內容比較原則且過于簡單,操作性不強,利用其調整具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十分困難。
四、次貸危機及相關舉措對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的啟示
重要輔助手段。沒有公平、中立、透明的評級機構和信用評級結果,企業債券和結構性融資產品發展得越快,風險也
越大。美國的次貸危機及其美歐國家對信用評級行業采取的有關舉措提示我們,在大力推進信用評級行業規模擴大的同時,更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信用評級行業的規范發展。
1 健全信用評級的法律規范。一是修改和整合現有的信用評級法規,強化其對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信用評級行為的規范作用;二是推動制定統一的信用評級法,明確信用評級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和被評級的債務人及債務工具的法律地位,使信用評級中的各項權利義務爭議都有相應的法律依據。
2 保持評級機構的獨立性。保持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對信用評級機構至關重要。評級機構的最大作用在于能緩解債券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降低投資者的信息搜尋成本,如果評級機構在評級作業中,不能嚴格保證其評級的獨立性,將會帶來嚴重的問題。評級機構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從組織結構設置、業務流程、人員任用和業績考核等方面積極防范潛在的利益沖突,通過采取在評級業務和其他服務之間設置防火墻,隔離業務承接和級別評定,有利益沖突人員無投票表決權,設立專門部門和人員進行風險評估等措施,保持在評級活動中的獨立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在未來針對信用評級的立法中。也應明確信用評級機構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規定其不得與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存在隸屬關系,在人員和資金等方面也不得與被評對象發生任何利害關系。
“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鄉下有什么好看?我們回去吧!”
年輕的媽媽便帶著孩子匆匆離開了!
漫步野外,被一叢美麗的玫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過去,便看到上面這一幕,聽到了令人深思的話語。望著匆匆離去的母子,我想說:孩子,帶刺的玫瑰可是好花呀!年輕的媽媽,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難道面對“刺”,就只有選擇逃避嗎?年輕的媽媽,你知道嗎?玫瑰花有刺,你可以不假思索地就帶孩子離開,但是,我們生活中幾乎每一件事都有“刺”,你面對每一件事都選擇帶孩子離開嗎?生活中,我們吃魚有骨頭,這骨頭就是“刺”;吃飯有小石頭,這小石頭就是“刺”;學習時有困難,這困難就是“刺”;工作中有挫折,這挫折就是“刺”……“刺”就在我們周圍,它無時無處不在,它危害我們的身體,妨礙我們的學習,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你能為孩子遮擋一切嗎?你能為孩子選擇人生嗎?你能帶他逃避一切嗎?顯然不能。年輕的媽媽,你不覺得嗎?正是這些“刺”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色彩,使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充滿挑戰,使我們的事業充滿激情!
的確,我們很多人總是怕這些“刺”,認為“刺”是壞東西。有“刺”的花不是好花,不去欣賞,甚至連聞也不敢去聞,總怕惹“刺”上身。碰著困難他們繞著走,或者寧可后退也不去試一試;遇到挫折就大呼小叫,或者驚慌失措……再看我們現在的孩子,家長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舒適的環境,提供各種有利的學習和生活條件,讓他們衣食無憂,快樂成長,孩子仿佛是生長在溫室中的花朵,哪里經歷過什么“風雨”?哪里品嘗過什么“苦辣”?哪里見識過什么“坎坷”?以致于有的孩子一見到老鼠、飛蛾就大驚失色,逃之夭夭。有的孩子聽到要離開父母到學校住宿,就急得連哭泣帶跳;有的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就“等待老師沒商量”……如此這般,還哪兒敢去碰“刺”!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又怎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又怎能挑起事業的重擔?又怎能擔負歷史賦予的責任?
孩子,你知道嗎?帶刺的花是自然選擇中的勝利者,它把這刺作為保護自己的武器。正是這刺,嚇退了許多“敵人”,保證了花自己的生存權利。我們應當善待和欣賞這些帶刺的花,因為帶刺的花才是最嬌艷的。也只有經過奮斗,戰勝了“刺”而取得的成果,才是最有價值的成果。
愿我們今后能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媽媽,這是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