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七年級暑假生活答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9年七年級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一】環(huán)節(jié)一:走進春天
詩朗誦《走進春天》,感受春天的氣息
環(huán)節(jié)二:歡樂春天
1、女生獨唱:stayhereforever
2、現(xiàn)場書法表演
3、合唱:《和你一樣》(原唱李宇春)
4、游戲(考驗信任的團隊游戲)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大家感受進入春天的歡樂、祥和的氣氛,完全釋放自己的快樂情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參與意識。
環(huán)節(jié)三:春天里回望
1、重溫“六心閣”班級文化。
以搶答和抽答的方式,讓“六心閣”的口號、理念、精神、常規(guī)要求等等再次滲透到每個孩子的心靈。
2、回望過去。
由主持人調動同學的情緒去回顧、反思自己在過去的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包括自己的語言、行為、禮儀、態(tài)度、方法以及責任的擔當和感恩的意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面對全班得以分享,同時也是對自己的督促,對其他同學的警示。
環(huán)節(jié)四:暢想春天
1、春天里的愿望
主持人給每個同學2~3分鐘的時間,可以小組討論,讓每個孩子寫下自己在新學期的愿望,讓部分同學與大家分享,產生共鳴,共享快樂。
2、春天里的故事
邀請曾經的學生,六心閣孩子們的學長,畢業(yè)于國防科技大學的學生與孩子們分享他在北山、以及后來成長的點點滴滴,以引領六心閣的孩子擺著希望,努力前行。(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臨時加的,因為剛接到信息,那個學生明天來學校看我)
環(huán)節(jié)五:春天里的誓言
要求每個學生寫下自己的誓言,部分分享。最后全體起立,共同宣讀班級誓言。
【2019年七年級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二】教育目的:
1. 通過故事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和對集體負責的責任感。
2. 通過表彰獎勵一部分學生,激勵其他學生在新學期確立目標,提升自己。
活動過程:
一、應對長假綜合癥。制定目標,努力奮斗。
1、又一個暑假過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有什么收獲和感觸?
2、你是否還渴望盡情地玩電腦、手機游戲?
3、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應該做兩件事:應對長假綜合癥。制定目標,努力奮斗。
1、視覺疲勞癥。由于長時間上網、打游戲、看電視、看碟,長時間面對屏幕,增加了眼睛和大腦的負擔,導致眼睛紅腫、全身酸痛、精神萎靡。
2、消化不良癥。由于身體攝入過多的高脂肪或熱量高的食物,加重了腸胃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
3、上學恐懼癥。與平時的快節(jié)奏生活相比,節(jié)日期間一旦徹底放松,生活規(guī)律就被打破,于是造成心理和生理的種種不適,產生失落厭倦和恐懼感。
4、旅游后遺癥。旅途一族勞頓和飲食不規(guī)律,打破了身體的酸堿平衡,外加環(huán)境改變、水土不服,極易出現(xiàn)感冒發(fā)燒、角膜發(fā)炎、牙痛、口腔潰瘍等各種疾病。
二、講故事
1、對自己負責。
一天,一只繭上裂開了一個小口。有一個人正好看到這一幕,他一直在觀察著,蝴蝶在艱難從那個小口中一點一點的掙扎出來……
接下來,蝴蝶似乎沒有任何進展了。
看樣子它似乎已竭盡全力了,不能再前進一步了……
這個人實在看的心疼,決定幫助一下蝴蝶,他拿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的把繭破開。蝴蝶很容易的掙扎出來。
但是它的身體很萎縮,身體很小,翅膀緊緊的貼著身體……
他接著觀察,期待著蝴蝶的翅膀會打開并伸展開來,足以支撐它的身體,成為一只健康美麗的蝴蝶。然而這一切始終沒有出現(xiàn),實際上,這只蝴蝶在余下的時間都及其可憐地帶著萎縮的身子和癟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遠也沒能飛起來。
這個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從繭的小口掙扎出來,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過這一擠壓過程將體液從身體擠壓到翅膀,這樣它才能在脫繭而出后展翅飛翔。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需要奮斗乃至掙扎。如果生命沒有障礙,我們就會很脆弱,我們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強健,我們將永遠不能飛翔……
怎么才能對那個今后的你負責呢?答案只有一個:向今天負責,抓住今天的機會,為今后的你打好基礎!
2、對集體負責。
研究發(fā)現(xiàn),紅杉的生長總是成群相伴而生,并沒有單獨生長的,這一大片紅杉彼此之間的根纏繞在一起,緊緊相連。它們一株連著一株,形成一片壯觀的紅杉林,除非風大到掀起地皮,否則是無法撼動他們的。
紅杉這樣淺根密布的生長方式,正是它長的如此高大的秘密,它的根大范圍密布于地表,方便快捷吸收賴以生長的水分與養(yǎng)分,并將向下扎根的能量全部用以向上生長。
加州紅杉就這樣,打破了一般植物的生長方式用根部相連,彼此相系,終能成就屹立不搖的大片紅杉林。
每一個人都要生活在集體之中,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娛樂,每個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接觸與合作。個人與集體,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林一樣。
三、新學期在每一個小細節(jié)上,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早自習……
上課鈴響了……
走廊里……
眼操、間操……
操場游戲……
家庭作業(yè)……
(目的:規(guī)范要求,養(yǎng)成習慣)
四、小結
愿我們以后每一滴眼淚都讓人感動!
關鍵詞:地理 自主學習
一、運用地圖 獲取知識
初中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地理事物、現(xiàn)象的空間形象,如大洲、大洋、國家、地區(qū)的輪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區(qū)、氣溫的高低變化等,它們是難以用語言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的。借助于地圖,便能一目了然,要求學生身邊時常備有地圖,對各地理事物、現(xiàn)象能形成準確、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諸如世界各國名稱、氣候類型等的混淆現(xiàn)象,嘗到運用地圖好處的同學是對地圖常看常新,新知越積越多。在七年級新生第一節(jié)地理課時,我就要告訴學生運用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技能之一,要養(yǎng)成經常讀圖的習慣。地理學科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的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一張地圖中采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個地區(qū)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自然知識,再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qū)人口、工農業(yè)、交通、商業(yè)等人文狀況,從整體上把握該區(qū)域的綜合特征。因此,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多運用地圖來指導學生獲取知識。
二、聯(lián)系實際 內化知識
把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qū)劃》一節(jié)時,記住各個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是非常困難的,新授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辨認車輛牌碼上的字,由此說明學習省級行政區(qū)劃簡稱的實際用途。然后讓全班同學各說出自己知道的車牌上的字,教師寫到黑板上(不重復),問:“在全國范圍內,還可能有哪些字出現(xiàn)在車輛牌上呢?”學生此時急切地想知道,翻開書細細地找,并且已經體驗到它在實際中的應用,找到后積極主動地結合省級輪廓、簡稱由來去記憶,誰也不甘落后,學習氣氛非常濃厚。這樣不僅順利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這種方法就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地理法。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只給學生提供了圖片或資料,并沒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學生有時不明白其中的內涵,所以我在課前會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利用周五放假的時間上網查找資料,更多地了解相關信息,以便課堂中學生間的資源共享。如在講授《東南亞》的華人集中這部分內容時,我就讓學生查找了關于“解放前,為什么大批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下南洋”去謀生呢?除了距離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們去呢”這個問題。學生要課堂中各抒已見,氣氛很活躍。
四、聯(lián)系實際,讓地理課堂回歸生活
“學以致用”是地理教學的宗旨,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實際情況相聯(lián)系,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回歸社會,了解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比如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日本的學生從小就有進行了防震訓練,培養(yǎng)防震意識,如果我們生活中也發(fā)生了地震該怎么辦呢?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模擬情景中分別進行了各種演示,學生邊參與邊掌握各種應變措施;學生感知“地理”就在身邊(如關注地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也感受了地理學的實用價值(如關注地理與生產之間的聯(lián)系)。再比如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嗎?寒假與暑假,晝夜長短的變化有何不同?同學們由于親身經歷過,所以對這兩個問題很快找到了答案。他們回答: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時長時短(甚至可以分析得出這是因為地球的運動造成的)。在寒假時,早上6:30起床天還未大亮,而晚上6:00左右就天黑了,而在暑假期間,晝夜長短的情況正好相反。
一、用愛走進學生心靈
YRW,曾經是我班上的一名學生。從認識他的第一天起,我就發(fā)現(xiàn)這個小孩有點與眾不同。他長得白白凈凈,看上去很單純,很招人喜歡,但上課完全不在狀態(tài),開學前幾天連英語作業(yè)都不寫。我一直有個觀點:問題學生或者后進生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不足或者失敗。于是,我給他爸爸打了個電話。通話后,我大概了解了YRW的家庭情況:在他很小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他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我覺得他不容易,決定給予他更多的關注。
第二天,我找他到辦公室,語氣很柔和地跟他聊他的家庭情況。他看我真的在關心他,主動跟我聊了不少。聊完后,我越發(fā)覺得這小孩很不容易,一方面覺得他很可憐,另一方面認為他很棒一因為在爸爸媽媽不在身邊而爺爺奶奶不關心自己的情況下也沒有學壞。我想,我們之間的信任就是從那時開始建立起來的。
二、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次聊天之后,他基本上能按時交英語作業(yè)了。雖然我很清楚這些作業(yè)是他抄同學的或者抄參考答案完成的,但我并沒有責罵他,因為他的確不會,而且,他能從不交作業(yè)到自覺交作業(yè)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后來,每當有科任老師反映說這個小孩上課喜歡搗亂,學習一點兒都不認真,幾乎無藥可救時,我就會解釋:“這小孩其實很不容易”。也不知怎地,上我的課他表現(xiàn)倒不錯,雖然大部分聽不懂,但也不搗亂。而且,我始終覺得,YRW其實是個很可愛的學生,他雖然成績和行為習慣不好,但身上也有許多優(yōu)點。他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班集體榮譽感強,熱愛班集體,班歌比賽的時候表現(xiàn)很積極;對工作認真負責。因為這兩點,我先后讓他擔任了英語科代表和班紀律委員。記得有一次,我出去聽課,下午放學后才回來,結果他“自作主張”地給同學們布置了當天的作業(yè)。除此之外,他興趣愛好廣泛,喜歡打籃球,唱歌、跳舞都不錯。他還是我們班的“開心果”,同學們都很喜歡他。
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七年級第二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由我擔任他們班新班主任。他還是會不時違反紀律犯錯誤,他一犯錯我就找他談話,有時也會因為恨鐵不成鋼先罵他一番,再跟他分析問題,但大部分時間在跟他談心和講道理,跟他聊我對他的期望。知道我是真心為他好,看得出來其實他也不想讓我失望,可是基礎太薄弱,自制力太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學期中間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他經常遲到,而且一進教室就開始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看他的樣子,我很生氣。但我轉念一想:他這一變化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便又找他聊天,問明原因。他很誠實地告訴我:“這段時間沉迷網絡了,晚上在家要么玩游戲,要么看《水滸傳》的電視劇了,每天都得到凌晨一兩點才能睡。”
出現(xiàn)問題了得想辦法解決問題。我采用的辦法是讓他把每天開始上網的時間和關閉電腦的時間記在本子上,然后計算出當天的上網時間。他每天早上會準時把本子交給我看。不管他上網時間有多長,我都不會過分責怪他,但看著他經常晚上長達7個小時的上網時間,我還是很著急,很擔心。
四、夏日里的春天――重拾母愛
期末考試前,我在QQ上給他定目標,為他加油,希望他這次能進步,給自己的初一生涯畫上一個較圓滿的句號。他表示一定會努力,除了英語和數(shù)學外,其它學科會盡量考及格。但成績出來后,他各科還是沒考及格。看完他的成績,我很傷心,也很失望。
我打電話給一同是中學老師的同學,她告訴我:“靠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對小孩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父母”。我明白了:雖然在學校有老師的督促,他能學點東西;但一回到家,因為爸爸媽媽不在家,爺爺奶奶又不管,本來自制力就差的他又回到了原來的自己。于是,我給他媽媽打了個電話,他媽媽說:“其實,我一直想把我這個兒子接過來上學,但他爺爺奶奶不肯放人”。我便打電話給他爸爸,我把他兒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隔代教育的弊端、兒子渴望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心愿、兒子未來的發(fā)展等都很詳細地跟他說明,聽完我的話,他表示會努力做通他爸媽的思想工作。
很快,YRW跟我說他爺爺奶奶同意讓他到媽媽身邊去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高興。不管到媽媽身邊后他學習上能否真正取得進步,但至少他可以和我們一樣享受溫馨的母愛了……
五、愛,是教育的根本
暑假期間,為表示感謝,YRW媽媽邀請我去家里坐坐,我欣然前往。看到YRW和媽媽、后爸,還有兄弟姐妹們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開學后幾天,YRW媽媽給我發(fā)了條短信:“鐘老師您好!好久沒聯(lián)系。真的很感謝您對我小孩的厚愛和付出!小孩在身邊,能感受到他成長的點點滴滴,從此我不會再讓他孤單,我一定會努力把他培養(yǎng)成才!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我們深深的謝意!”就在幾天前,YRW在QQ上給我留言:“老師,這幾天作業(yè)都是我自己完成的,我感覺在學習上比以前懂一些了!”
一、期待的改變
我為什么要上分享課?
很多學生怕寫作文,至少是不喜歡寫作文。作為語文老師和班主任,我了解很多學生寫作文的困難,也了解很多學生要寫教師布置的作文有多困難。學生們有一種痛苦:寫什么呢?怎么寫呢?其實這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為什么寫。如果學生們不知道為什么要寫,那寫作永遠是折磨。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當務之急是先解決為什么寫。究竟為什么寫呢?首先是為了快樂而寫。這種說法讓很多學生嘩然,因為寫作并不快樂。那么“為什么寫”的這個大難題就轉變?yōu)椤鞍l(fā)現(xiàn)寫作的快樂”。
于是,我努力讓寫作與生活心手相牽,血肉相連!這是我們都懂的道理,怎樣做才有效、才有趣,才能讓生活的水濡濕寫作的筆?這在我看來是比教學生們怎么寫作文重要一萬倍的事情。因為凡事最可怕的是不想做,一旦想做效果會事半功倍。我見過很多學生滿腹寫作技巧還是寫不出好作文,甚至痛苦萬分。于是越努力越是扭捏,最后寫出的文章別扭干癟。我們總說生活豐富而廣闊,其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很有限。我們必須承認,發(fā)現(xiàn)和感受生活的廣闊和美好,是需要一些智慧的,是需要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的。不可否認我們的每個班級里,一定有這樣的學生!但同時也一定有那些完成了老師的作業(yè)就已經筋疲力盡或者無所事事的學生。無比珍貴的周末本來短暫,再加上每個家庭的差異,真正到了每個學生身上,生活真的那么豐富和廣闊嗎?
清華附中王君老師說:“最好的作文課就是不要讓學生感覺到這是作文課。”教師通過引領豐富的課外生活,讓學生們之間彼此點燃,給發(fā)現(xiàn)生活、體驗生活之美一個引導,這是作文課的必須,是分享課的緣起。
于是我把發(fā)現(xiàn)的目光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們在活動中體驗,通過分享的方式,把這些活動和體驗變成文字。
讓生活綠意蔥蘢,清泉流淌,再把作文的筆端濡濕。然后,作文的種子發(fā)芽,再然后,妙筆生花!
二、分享的歡樂
怎樣上分享課?
先簡介一下本學期的專題分享課――《分享我的暑假生活》。
每一屆學生,在每一個暑假結束,都會給我一種感覺:長大了許多!不僅是個頭又躥高了,重要的是思想成長。我不由得想:學生暑假沒上語文課啊,為什么寫作會有明顯的進步呢?答案很明確,生活在精彩繼續(xù)。或者說,生活在更精彩地繼續(xù)。暑假生活的無窮魅力在于:每個人都不一樣!這些不一樣匯聚起來將會是多么動人的分享啊。
來看一看這幾個學生的分享(篇幅的關系,不詳細展示):
《花草養(yǎng)人心》:一枝被遺棄在角落里的吊蘭,從干枯到被移栽,到發(fā)芽吐翠,到滿室清幽,碧翠盈懷,讓人心旌蕩漾。
《手工制作里的快樂》:自己手繪的漫畫,折疊的千紙鶴、許愿星,自制的小花瓶,這些小創(chuàng)意,快樂盡在其中!而制作的過程就是簡潔實用的說明文,給美麗的作品配的文字,堪稱一首 小詩。
《荷塘風景》和《鄉(xiāng)間雨后》,這兩篇文章用相機記錄了荷塘和老家林間小路上的美景。最難得的是大荷葉下面的小野花和林間路旁的小蘑菇、雨滴、樹枝間的小鳥、荷葉間飛舞的蜻蜓。把荷塘的清香、雨后的清新瞬間搬進了教室。這是關于生活細節(jié)類的分享。
開學第一周分享的大部分是外出旅游的內容。學生們跟隨父母,在暑假里行萬里路,如讀萬字書。通過分享,一個人的收獲變成了全班人的收獲,真好!那些沿途的風景,那些風土民情,通過制作和講解,自己仿佛重游了一遍,而且因為記得要回來分享,在旅游的路上可能就會留心更多,思考更多呢!最讓我意外的是八三班的王靜怡同學,一個文弱瘦小的女孩子,在自己分享《西北游》之后,鄭重地打出了一張幻燈片《旅行的意義》,多么讓人欣喜!誰說初中學生只會看熱鬧,他們思考的旅行的意義真的讓我慚愧呢!但是這種外出旅游的分享在進行了幾天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班級里難免有沒有出去旅行的學生,他們在參與分享的過程中,歡喜的眼神會慢慢黯然失色。是不是沒有旅行的暑假就不是暑假,生活就失去了美,失去了意義?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分享之后,我在第二周就及時做了調整。因為一個人的精彩不能成為對其他人的傷害。分享時刻,是要成為一個班級的芬芳時光。
接下來在“暑假生活”這個主題里,根據學生們的準備,分成了文字類、圖片類、實物類、視頻類等幾種形式的分享。
精彩紛呈的暑期讀書分享讓人難忘。沈石溪系列、《盜墓筆記》、席慕蓉系列,最震撼的是向心雨分享的《瓦爾登湖》,讀完有那么深刻的心得,學生們都陷入了深深思考,讓我也自愧不如。
愛運動的男孩子們,張碧川、李沂鑫、李博鑫寫激烈的籃球比賽場面,把心中的科比、詹姆斯搬到了教室,讓運動和挑戰(zhàn)成為一種信仰。
還有一群孩子,把自己制作的曲奇、小蛋糕、牛肉醬、辣醬、壽司帶到教室分享,視頻里的制作過程同步跟上。黃家樂,一個幽默機敏的男孩,用自稱“黃逗比”的脫口秀解說雞蛋餡餅,配上自己拍的視頻,讓香味飄散在教室里了。學生們開心地把大屏幕換成“舌尖上的四班”,教室里那個歡聲笑語啊!真是山花爛漫!
下一期,擔任分享社長的學生已經做了安排,她要把自己制作的漢服拿來分享展示,正在招募模特……
分享之前,需要發(fā)現(xiàn),需要體驗;制作分享的時候,需要構思,需要寫作,或者說制作的同時,就是寫作。一個主題的分享活動結束之后,一定要有一個寫作活動跟上。于是,我們同時寫作,我們限時寫作,我們同題寫作。開展學生寫作研討會,朗誦自己的習作、評改自己的習作、打印自己的習作、編輯自己的習作……
引導學生在分享中寫作,寫完之后再分享。于是學生們在QQ空間里寫作,在微信里寫作,在評語里寫作,在卡片里寫作,在贈言里寫作……讓寫的方式充滿情趣。我更憧憬在條件許可的時候,帶著學生們在花香中寫作,在微雨中寫作,在清風中寫作,在山之巔寫,在水之濱寫……讓寫的環(huán)境充滿情趣。
因為學生一旦愿意寫作,學會了寫作,也就學會了獨自面對生活,學會了獨自面對自己,學會了思考人生,學會了面對未來,這是個人成長的聲音,是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
三、預約的精彩
和這群00后的學生們在一起,我有一個最大的感受:要求和強制的手段、命令式的布置效果越來越弱,甚至讓人尷尬。真的是到了沒有活動就無從引導的地步。這一屆學生從七年級開始,我努力地、小心翼翼地把分享課付諸實踐,很欣慰,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和支持,而期待中的那些改變也正在慢慢地發(fā)生。
先來看幾個學生的寫作片段:
(一)
我懂得了欣賞沿途的風景,靠在臥鋪上,靠在窗戶邊,夕陽西下,眼前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西瓜地、花生地,田地中一兩座小房子,田地之間一條迂回的單行小徑,傍晚的霞光在天空中渲染開來,田地后的樹林涂染著一層層的金燦。
我懂得了學習生活。這次我們坐火車去青島,在車廂里和幾個小伙伴玩起了撲克,五湖四海的交匯讓我們盡興暢快。車廂里各種各樣的人,各色的衣著和別樣的神情,他們交談的聲音,讓我盡情遐想他們背后的生活,想象他們來的地方和去的地方。這樣的遐想讓我覺得像是讀了一本短篇小說集一樣有趣。同時我也不由得想,我在別人的眼里是什么樣子。
這小小的車廂和這形形的陌生人就是一個社會,各自交談著自己的生活,從而交流著生活。這些人各形各色,有文化的,沒文化的,有素質的,沒素質的,同他們交流就是同社會交流,適應這里就等于適應社會。
(節(jié)選自馬君怡《火車伴隨我成長》)
(二)
一雙皮鞋。黑色的,在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它的亮度。鞋面上照映著燈的影子,似乎在炫耀著它的亮度,還有主人對它的愛惜。就連走起路來,也沒有聲音。這是一首成年人的無聲的歌,就像他們挑著沉甸甸的擔子,默默趕路。
一雙高跟鞋。紅色的,后跟保守估計也有十公分,“嗒嗒嗒”地從我面前經過。抬頭看時,留給我的只是一個高挑且時髦的背影,以及刺鼻的濃烈的香水味。這聲音傲然敲打著追求時尚的節(jié)奏,是一首時髦的歌。
一雙帆布鞋。色彩繽紛地展現(xiàn)在帆布鞋上,帆布鞋是我們中學生的最愛,它的外形休閑耐看,行走舒適,而且適合我們的年齡和欣賞品位。走起路來,輕輕的。這是一首輕盈的青春之歌,就像那些心事不曾說出口,卻都寫在臉上。
一雙童鞋。暖色調的小鞋子包裹著小小的腳丫,鞋面上沒有過多的裝飾,只有鞋后跟上有一個可以響可以亮的玩意兒。那小孩每走一步,就會露出幾顆還沒長齊的牙。這是一首歡快的歌,單純的節(jié)奏和閃亮的腳步,歪歪扭扭卻也無所畏懼。
我又低下了頭,手托著腮。
一雙雙不同的鞋,它們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狀,還有不同的聲音,在我面前流水一樣淌過。
低頭看著鞋的色彩,鞋的節(jié)奏,這也是一首歌!
(節(jié)選自唐章梅《這也是一首歌》)
當這些文字配上學生們自己拍攝的圖片,激動地、驕傲地在一簇簇亮閃閃的目光中分享的時候,我想,他們是幸福的,是驕傲的。
在我的心里,分享課不僅僅是一種課型,它更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反觀一下我們的生活、工作,就會發(fā)現(xiàn)它就是一個展示分享的過程,所以,在分享課上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作為教師,我不僅在展示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更在引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收獲,去構筑一種積極美好的生命狀態(tài)。
因為需要展示,他們會更用心,會更主動改變自己;因為分享,他們變得更積極,更自信。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種被需要、被肯定的渴望,這是他們精神上的需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價值,而這樣展示分享的機會,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當分享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常態(tài)時,他們就會變得樂于閱讀、樂于積累、樂于思考、樂于分享展示,他們會變得沉靜、從容、細膩、大氣,最終他們的智慧會開啟,生命的積淀會更深厚。
當然我也讀到這樣的文字――看了同學們的分享,我十分難過:自己的暑假白過了,我浪費了多少好時光啊!――這樣的悔恨也讓我竊喜,誰說改變不會從此開始呢?
分享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早已不是一種課,而是一種生活的狀態(tài)和生命的姿態(tài)。每一段分享的時光,正是生活的清泉漫過心田的時候,正是生活的綠意蔥蘢生長的時候,正是生活的五谷雜糧在思考里發(fā)酵的時候。作文的酒香、花香就要氤氳開來……
四、注意的細節(jié)
分享課的準備都在課外,怎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幾個需要注意的小細節(jié)溫馨送上:
一定要注意挖掘,面向全體。這不是一部分人的展示,而是一群人的狂歡;
分享課的靈魂在于發(fā)現(xiàn)和點燃,有瑕疵是不可避免的;
一定要有主題,有指導,有側重;(比如口語、圖片、視頻、文字、實物、活動,課外專題與課內專題的互補)
【關鍵詞】留守兒童;課改理念;初小銜接;學法指導Discussed shallowly the countryside “slightly rises at the beginning of” mathematics study instruction
Tang Nengwu
【Abstract】As the saying goes, the poor far from town range has the evil person. On its reason, does not have the culture,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law. Is also specially som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separates a generation of guardian, does not take student’s study, follows not to attend class changes the idea the request, causes by own elementary school graduate does not have in the summer vacation any pressure and the work——for instance after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independent viability raise and so on; Could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ass how safely “slightly ri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to be weaned the time”, to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is important, presently discusses that several spots dug see as follows.
【Key words】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The class changes the idea; Lower primary school engagement;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這么說吧,我們學校是一所偏遠的農村初級中學,留守兒童約占百分之八十,小學畢業(yè)后無任何壓力和作業(yè);我是2011級1班的班主任,任該年級兩個班的數(shù)學課,而我二十幾年的教學“功德”在學校和社會上應該是公認的,以致本班新生嚴重“超載”,原因種種;但學月考試后,也有不少家長(有長輩、朋友、學生等)致電于我,有直接的、有委婉的甚至埋怨:我的乖乖在小學班上數(shù)學成績很好,經常是九十幾分和一百分喲,而現(xiàn)在……,夠得解釋,有時很想生氣,但考慮到學生是無辜的。這個問題引起我深思,教法應該是沒大的問題,因為自己也在不斷學習、改進、創(chuàng)新,并結合了現(xiàn)代教學手段“多媒體”進行教學,那就可能是學生的學法出了問題。后來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改進學生小學的學習方法,從多方面包括用“數(shù)學美”等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本期從學生上課的面部表情和做的作業(yè)都能看出,他們已經進入了初中的學習狀態(tài),安全地度過了“小升初”這個“斷奶期”。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重視教材教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對于“小升初”學生數(shù)學學法的指導與培養(yǎng),往往重視不夠,甚至忽略了,以至使一些學生感到數(shù)學抽象枯燥、難學,失去學好的信心,而讓一些數(shù)學老師那么有市場,連假期都耍不成。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也明確提出,基礎教育的任務不應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并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并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輔助者,就必須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證明忽視了“學”,“教”就失去了針對性。教學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方態(tài)度和方法,我的每個學生都知道我的座右銘是,邊學邊問、動腦動手。特別是我們這類鄉(xiāng)村老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
學法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學法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對學習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因此,用素質教育的學習觀分析學生正確學法的形成和發(fā)展,用素質教育的教學觀探索和創(chuàng)造學法指導的策略和藝術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和研究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實踐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聲。
現(xiàn)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形成優(yōu)良的素質,正所謂“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如何學習,掌握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比學會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級中學,“留守兒童”多,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教育管理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導,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缺少持之以恒的有效關注,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缺少一種深厚的動力輸出,多重重擔就落在老師身上。這里僅對“小升初”數(shù)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指導方法談幾點拙見。
1教師方面
教師鉆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特別是七年級新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科目少,知識內容淺,并多以教師教為主,學生所需的學習方法簡單;愚以為初中教師應到小學畢業(yè)班去聽課,應與時俱進,設法做好“初小銜接”的過渡。
2學生方面
存在的問題:
(1)中學數(shù)學的課程難度加大,有質的飛躍,沒讀初中就聽說數(shù)學難,有很大的心里壓力。
(2)中學的課時密度增大,從早到晚都有課。
(3)中學的教法有別于小學。中學更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學習的成分逐漸增多。小學階段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即可,但在中學,除了完成課內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之外,還有許多繼續(xù)發(fā)展的余地,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
指導方法:
教師要指導學生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要擁有一棵平常心,認識到困難、壓力的存在是正常的、不可怕的。要意識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困難,才有了鍛煉自己、提高自身素質的好機會。驚慌失措、急躁埋怨,只能適得其反,不利于自己盡快適應中學生活。
(2) 注意轉變學習觀念,積極適應中學老師的 教學方法,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新方法。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在小學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進入中學后卻越來越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本人在小學自我感覺挺好,進入中學,不注意面對具體問題分析,老是照搬小學的學習方法,殊不知,到了中學,情況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材、教法在不斷變化,而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要變,要跟上老師的步伐。尤其是當老師的教法不稱心的時候,更要主動去適應老師,而不能盲目猜測,甚至抵觸。 (3)抓好學習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預習、聽講、復習,但無論什么方法,萬變不離其宗:關鍵在落實。一般來說,凡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3知識方面
存在的問題:知識出現(xiàn)了飛躍,數(shù)發(fā)展了,其范圍擴大了,代數(shù)、幾何中把漢語意思翻譯成數(shù)學語言和圖形以及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都很吃力;小學練習運算能力的時間多、邏輯推理能力少,特別是方程很多學生都還用小學老師教的算式思考問題,答案簡單,沒有簡短的文字敘述。
小學數(shù)學教材內容通俗具體,而初中數(shù)學學習內容較為抽象,多研究字母表示數(shù),方程及圖形的變換,它不僅注重計算,而且還注重簡單的證明,這與小學相比增加了難度。在小學,由于教學內容少、課時較充足,因此,課容量少、進度慢,對重難點內容均有充足時間反復強調;對各類習題的解法,教師有時間進行舉例示范,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鞏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識點增多,科目多,靈活性加大,課容量大,進度快。這也使初一新生不適應初中數(shù)學學習,進入中學后,科目增加、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shù)學從具體發(fā)展到抽象,從文字發(fā)展到符號,由靜態(tài)發(fā)展到動態(tài),學生認知結構發(fā)生根本變化。加之一部分學生還未脫離教師的“哺乳”時期,沒有自覺攝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逐漸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因此重視對初一學生數(shù)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指導方法:
(1)多講數(shù)學的重要性: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基礎科學,人們運用通過數(shù)學推導出的種種概念、原理與規(guī)律指導日常生活。有人把數(shù)學對于人類的意義比作生活中不能缺少鹽一樣。離開了數(shù)學,人們的生活將寸步難行。所以,世界各國都把數(shù)學教育列為國家基礎教育的重要課程,
(2)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僅如: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難題,叫學生一定要珍惜,如果全部題都做得起了,那還要老師來干什么。指導學生首先要自己多動腦子,下功夫解決,當通過努力,終于想通了以后,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會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的喜悅,學習興趣大增,學習能力和自信心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自己實在是想不通,解決不了,就應主動和同學交流,共同探討,或者直接向老師請教,有些時候,別人給你稍一點撥,你也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人是生活在集體中的,就要充分發(fā)揮群體的力量,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會進步得更快一些。
(3)學習方法指導。在學習方法上,要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學里老師講得細,練得多,考試時,學生只要記住概念、公式及教師所講的例題類型,一般均可對號入座取得好成績。因此,學生習慣于圍著教師轉,不注重獨立思考和對規(guī)律的歸納總結。而到了初中,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教師不可能講細,只能講一些具體有典型性的題目,因此,要求學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規(guī)律,掌握教學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然而,對于剛入學的初一新生,往往繼續(xù)沿用小學的學法,對于預習,復習及總結和自我調整的學習習慣尚未養(yǎng)成,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要總結經驗,許多好學生手中都有一本錯題集,因為答案可能不是一個數(shù)或者有兩個答案,這與小學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生的學法指導應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鞏固方法”與“作業(yè)方法”以及“總結方法” 。
3.1預習方法的指導:初一學生不懂得什么叫預習,為什么要預習,以致于教師布置了預習,學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幾遍書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jié)知識的結構體系。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地方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的關鍵所在,它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2聽課方法的指導:聽課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聽課效果,所以一定要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注意處理好以下環(huán)節(jié):首先指導學生注意聽學習要求、聽知識引入以及知識形成過程,聽重點、難點剖析,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體現(xiàn),聽好課后小結。這就要求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把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之有效。其次要指導學生認真“思”。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善思與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會聽才會思,會思才會學。最后要指導學生去“記”。初一學生一般不記筆記或者是不會合理記筆記,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記得很全,卻耽誤了“聽”和“思”。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記筆記服從聽講,適時“記”;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動手記,學生就不會做別的事了。
3.3復習鞏固及完成作業(yè)方法的指導:剛進入初中的學生課后以完成作業(yè)為目的,鞏固、記憶、復習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法指導上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先閱讀教材,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定理。然后獨立完成作業(yè),解題后再反思;教師通過示范解題,指導學生的作業(yè)書寫格式要規(guī)范、條理要清楚。指導時應教會學生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訓練,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4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小學生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總結時,主要依賴教師,習慣教師帶著復習與總結。初中生按大綱要求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主要任務,所以教師從初一開始就應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復結的途徑。首先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其次是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相當于寫出總結要點。最后由學生歸納出體現(xiàn)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所以說學生學會了總結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最高目標。只有當學生總結與教師總結有機地結合,教師最后的總結才顯得更為突出,它是學生總結的精煉、提高,把學生知識水平推向更高層。
4家庭、社會方面
小初銜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有兩個多月的暑假學習空擋。
社會:重教育不能只是口號,允許有條件的學生買暑假生活,提倡多方輔導。否則小學教師不得布置作業(yè),而初中老師又布置不了作業(yè),讓學生整天玩,心耍野了,有的過渡看電視、玩游戲把眼睛弄近視了,值得整個社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