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獨坐敬亭山李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原文: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譯文:山中群鳥一只只高飛遠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飄走。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3、賞析:這首詩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獨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托。
(來源:文章屋網 )
一個并不高的小山丘,因一個人獨坐其中,竟成就了這座山的高度。
這座山就是敬亭山,這個人就是李白。
二
在一個天高氣爽的秋日,與參加全國“閱讀論壇”的朋友相約,登臨緊挨宜城城區的敬亭山,去追尋李白人由蹤,感受詩山的意境。山真的很普通,沒有高聳,沒有峭峻,樸實得就如蹲在水邊垂釣的江南漢子,清透得少了一些棱角與剛勁。好在秋日的色彩讓山體在深綠之外,還有了一些淡黃和青紫。南國的秋即使走到季節深處,也還是秋風滿地春意在。就像許多東西在時間里漫漶駁落,而敬亭山的詩卻能在歷史工河中飄逸不衰。
李白到宜城,詩意滿敬亭。
我們走在林蔭道中,就如飄游在詩的河流中。不信?山門前有銅鑄的詩句,山路邊有石刻的詩句,就連給人易息的座椅邊也刻有詩句。真是人在景中行,情在詩中浸。此時我想起了“浸染”二字,在敬亭這座詩山里徜徉,你怎能不受詩的熏陶與浸染?
詩是有生命力的,因為好的詩就是一個強大的氣場。李白的一首《獨坐敬亭山》,就引來歷朝歷代的詩在敬亭山如雨后春筍般生長。白居易、牡牧、劉禹錫、等一大批名人紛至沓來,他們吟詩作賦,歌詠敬亭,于是港澳南詩山,名滿天下。
三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在太白獨坐樓,我低聲吟著此詩,想起了李白七上敬亭,借詩表達對敬亭山的愛慕之意,可我知道他其實是表達對曾住在敬亭山人的追思之情。
李白倜儻不羈,生性豪放,但地一座山、一個人眷念到如此地步,似乎與之性格不符。但一個人的情感若被套牢,他的一切可以為之改變,甚至土崩瓦解、低至塵埃。
就如當年玉真公主,為他自去封號一樣。玉真僅是皇帝的妹妹,她道后,對才華橫溢的道友李白尤為垂青,力薦李白供奉翰林為圣上潛草詔誥。可李白的狂放,得罪了權貴,因而被賜金還山。可這位皇姑性情決絕,自去封號,追尋李白到了敬亭山,直到香消玉殞,魂寄敬亭。“想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太白詩意不在敬亭,而在于葬在山間的玉真人!
皇姑墳座落在敬亭山坳,此處環境清幽,茂林修竹,繞泉而生。泉眼早已沒有了自然之態,而多了人工雕飾。但你不得不佩服其構思精巧,別具風格。泉池呈圓形,半實半虛。實的半圓,泉深不見底;虛的半圓,水淺石頭現。在這薄水半圓上面,雕有三個陰文大字:“相思泉。”泉后面布局也相當講究,左邊的石墻上,是陰刻:浮云隱皎月,皇姑獨徘徊。右邊是李白托腮沉思的塑像;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一虛一實,一凹一凸,遙遙相對,可思而不可及,似哀鳴無聲,若淚如涌泉。難怪李白一生就如寒鴉繞樹,終難遠離。
一座山見證了一段情,一口泉訴說著相思苦。敬亭山有了這段故事,山與故事的主人就再也扯不斷了。“縑竹易銷,金石難滅,托以高山,永留不絕。”李白給了敬亭的名氣,敬亭給了李白的永恒。
四
其實李白是追尋謝胱而來的,可李白的擁躉又何止千萬,于是凡來宣城的達官貴人,必到敬亭慎終追遠,以附風雅。來敬亭山的人越來越多,寫敬亭山的詩越來越多,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連與我同行的朋友也不禁吟道:李謝詩魂今猶在,敬亭山上逸。不論平仄,隨口而出,就像隨手給一處添一把土。
敬亭山是古老的,古老得只能從史書黃卷中找到一些文字,但除此之外的古跡已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尚好明崇禎時的“古昭亭”,還透著一股古樸氣,讓人感受到了一些歷史滄桑。不過這是相對的,修復的遺跡交給時間,也終將讓它長出歷史的青苔。
歷史的腳步
打開那塵封已久的歷史,走進李白的靈魂深處,去感受他那酸甜苦辣的人生。
在那只有金錢與名利的世界,我們的生命都在那迷茫的世界中變得一文不值,我們前進的腳步也在那世界中迷失了方向,只有金錢與名利才是那時人們所追求的。然而,只有一個人沒有在那亂世中迷失方向,他就是李白,他放棄金錢與名利,隱居山林,坐了一個豪情詩人。在他有困難時,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而去,只有一座敬亭山沒離他而去。他獨自坐在敬亭山上,寫下了《獨坐敬亭山》。然而,有誰能夠感受到李白此時內心的糾結,又有誰能夠讀懂這首詩的真正含義!李白被人們稱為“詩仙”,他一喝酒就會詩興大發,寫出一首首美妙絕倫的好詩,來表達他內心復雜的情感。李白使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他的詩中表達的淋漓盡致,他決不允許金錢與名利玷污他那高潔的靈魂。也許,他在物質上很窮,但他的精神和靈魂卻超越了眾人。他用他的詩增加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用他的詩使眾人不再迷茫,使他們重拾生命的方向!
走進李白的詩里,去感受他那復雜的情感,會讓我們對歷史有新的認識!
天門小學五年級:王友亮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四方。 劉邦《大風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之五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飛《滿江紅》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遺懷》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