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冰心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泰戈爾;冰心;小詩;影響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4-089-1
上世紀20年代,剛剛誕生不久的中國新詩迎來了一場“小詩運動”,沈尹默發表于1918年1月《新青年》上的《月夜》是中國小詩史的起點。此后幾年中,不少詩人都先后嘗試創作,至1922年1月冰心詩集《繁星》、《春水》出版,使得中國小詩創作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走向了成熟。冰心的小詩是清新、雋永的典范,這種風格主要是受泰戈爾的影響。
泰戈爾對冰心詩的影響主要有體式、內容和思想這三大塊。她在1932年寫的《全集?自序》中,曾有這么一段:
談到零碎的思想,要聯帶說說《繁星》和《春水》……,《繁星》、《春水》不是詩,至少是那時的我,不在立意做詩。我對于新詩,還不了解,很懷疑,也不敢嘗試。我以為詩的重心,在內容而不在形式,同時正如跋言所說,因看著泰戈爾的《飛鳥集》而仿用他的形式,來收集我零碎的思想……這是小雜感一類的東西……
冰心在接觸泰戈爾之前,就已經斷斷續續地將“零碎的思想”紀錄下來,只不過由于外界對這種創作是不是詩非議很大,使得冰心也不敢確認自己“零碎的思想”到底是不是詩。泰戈爾的《飛鳥集》給了她啟示,使她恍然悟到原來自己寫的也可稱作詩。
一、體式上冰心對泰戈爾的繼承與創新
泰戈爾的小詩簡短而韻律和諧,往往三、五行既成一首,每首的音節也十分簡短。如My thoughts, like sparks, ride on winged surprises, carrying a single laughter.《流螢集》(我的思緒宛如火花,帶著單純的笑容,騎在讓人驚奇的翅膀上。)
在體式上,冰心繼承了泰戈爾這種以三、五行為一首的即興短詩的創作手法,同時又結合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某些表現手法,而形成了獨特的“冰心體”。如她在《春水?一六六》這樣寫道:
遙指峰尖上,/孤松峙立,/怎得依著樹根看落日?/已近黃昏,/算著路途罷!/衣薄風寒,/不如休去。
在這段詩文中,作者運用較多的單音節詞和某些文言詞匯來造句,一些句子有文言文句式的痕跡,作者精心錘煉文字,適當地運用了對句,因而讀起來鏗鏘悅耳、朗朗上口,這正是冰心深厚古典文學底蘊的體現。同時她攝取了泰戈爾詩歌語言樸質美麗,音樂性強的特點,結合舊詩的押韻,這就形成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冰心體”。“冰心體”的出現是詩歌演變過程中雅俗矛盾演化的外在顯現,是古詩與五四初期白話詩折中的產物,也是古文的文辭優美與白話詩的直白質樸的結合。
二、內容選擇上的殊途同歸
冰心對泰戈爾詩歌的繼承不僅體現在形式上,就連內容選擇上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泰戈爾受“泛神論”影響,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自然界。他歌頌自然,因此筆下才有了許多月、花、鳥、海洋……;泰戈爾吸收了基督教的博愛精神,因而他時常用一顆童心去體味母愛。巧合的是,冰心《繁星》、《春水》所攝取的意象中,母愛與童心成為貫穿始終的兩大主題。母親與“我”(孩子)是冰心小詩中常有的意象組,《繁星》、《春水》中歌詠母親的詩篇共有十處,她詩中的母親是慈善、博愛而又堅強的,是冰心心情苦悶時的避風港:
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繁星?一五九》)“母親呵!/這零碎的篇兒,/你能看一看么?/這些字,/在沒有我以前,/已隱藏在你的心懷里?!保ā斗毙?一二》)
童年、小孩子、小朋友是二人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意象族,共同體現了他們對童真的禮贊?!斗毙恰?、《春水》中含有這樣字眼的詩篇共十處。對母愛的深刻感受使他們都存留著那份童心,而對童年的回憶,對小孩子的喜愛則是外在表現。
三、思想上的傳承與發展
談及冰心受泰戈爾的影響,我們還可以考慮到二人在思想上也有共通之處。
在泰戈爾眼里,個體與宇宙的關系是和諧化一的,他從古印度的《奧義書》中找到靈感:他們從知識中獲得至上靈魂,發現自己與靈魂結合在一起,與內心自我處于完美和諧之中;他們在心靈中實現了自我,擺脫了一切自私的欲望,經歷過世上一切行動,從而獲得了安寧。他們從各個方面達于至上的神,找到了永久的和平,與萬物結合,進入宇宙的生命。這便是“梵我同一”論。
與泰戈爾同屬于東方哲學圈的冰心接受泰戈爾“梵我同一”思想并不困難,因為她從小就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而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與“梵我同一”的思想如出一轍。只不過“梵我同一”強調的是神的作用,而“天人合一”卻更重視人的主觀努力。
所有病人都希望把疾患及時解決,喜歡“長疼不如短痛”,但慢性病不但治療周期長,而且病情易復發。軀體和經濟面臨長期壓力,讓患者滋生很多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而糟糕的心情又會增加疾病治療的難度。有道是,諱疾忌醫不可取,“心病還須心藥醫”。為找“心藥”,我們采訪了擁有深厚的學術功底與豐富的臨床經驗的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師、美國加州專業心理學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李泳康教授。
心病“痛”在哪里?
“善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養生不單單是鍛煉身體養筋骨,吃飽吃好養形態,也需要滋潤我們的心神,榮養我們的心智,尤其在身患慢性疾病時,心理更需小心呵護。李泳康教授介紹說:“慢性病最淺的心理傷害是打壓自己的自信心。一個健康的人會以健康的精神狀態自信滿滿的面對日常工作,但如果有了疾病,即使最簡單的感冒,也會想到他現在的狀態是我有病,精神不足,只能干一些淺的工作,有些復雜的工作或者有挑戰的工作就會想去回避,導致原本能夠做好的事情,也沒機會去做了,而失去這個成就感,會讓他更加自卑,情緒低落。如果一個人身患慢性病,而且情況較重,這種情緒就會一直延續下去,他會自己認為,他已經不是一個健康的人,就有了一個心魔?!?/p>
人本主義心理學派以尊重人性,理解人性而得名,很注重人的內在經驗是什么。因為每個人的內在經驗都不同,對一個人來說,糖尿病是很小的一個病,而對另一個人而言可能就是世界末日。相同的經驗在不同的人心里賦予的價值完全不同,而一旦他心里覺得自己有問題,就會反應到行為上,而行為又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生理,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嚴重一點,比如有慢性傳染性疾病,可能還會有情緒障礙和社交障礙等。在社交上,他不敢與人接觸,怕傳染給別人,而且他也會緊張別人觀察到他的變化,說他的是非。我這個乙肝是不是被別人知道了呢,糖尿病人會手抖,會不會被別人觀察到呢?
他們把自己看成是弱者,有病就應該得到別人的體貼和諒解,但在心理上還抱有自己是完整的人的幻想,不想讓別人知道,整個人非常矛盾。別人不知道他身患疾病,用正常的方式與他們交流,給予他們正常的壓力,他們就會覺得難以接受,進而產生焦慮、抑郁和狂躁等情緒。在筆者問及癌癥和艾滋病這些重癥的心理問題時,李教授說:“癌癥和艾滋病這些重癥還會更嚴重,壓力會一直存在,而且有可能會越來越自私,自己都快死了,還照顧你的感受干嘛。家人在這里面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但卻很少懂得如何與他們溝通,以為是在關心和愛護他,卻沒有了解他真實的情況,結果是給患者很多的壓力。”
心病的脈象
慢性病產生心病,并非無跡可尋,在情緒、應激和行為上都能看出蛛絲馬跡。由于壓力太大,會形成情緒暴躁和情緒波動,導致胡思亂想,睡眠會有影響,開始出現失眠。食欲也會發生變化,可能下降或者暴漲,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很多慢性病和重癥和死亡很接近,他們想表達自己內心的恐懼,卻很難有合適的對象,因為別的親人沒有這個病,很難了解他們心里真實的感受,他們就會覺得別人不明白他,說起來沒意思,逐漸就和身邊的人有所疏離。最極端的是自我傷害,割腕、割手和吸毒等。
哪些人的慢性病容易產生心理疾???經常關注別人,關注社會,而不關注自己需要的人在患者中占很大比例?!拔覀冊谑♂t院腫瘤科做過一個調查,有超過半數的人,已經到了癌癥晚期才去看醫生。小的癥狀不管,大的癥狀能熬就熬,熬不過去了,才去看醫生。在他們突然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中間沒有一個緩沖,落差就非常大,就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痹竿麤]有達成的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一個人從小想當醫生,他內在的需求是幫助別人,但愿望一直沒達成,最后做了其它職業,能拿到一些金錢,但沒有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他們回過頭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沒有實現,落差感非常大。感受到社會支持少的人出現心理問題的也很多,他們覺得自己是無助的,社會是冷漠的,很容易出現癥狀。追求完美的人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一直想自己更完美的把一件事做出來,做的時候又不能達到他想的程度,就會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就會越來越沒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很沒用,出現焦慮、抑郁和偏執等問題。李泳康教授透露了一組數據:國外做過研究,高血壓與雙向障礙,焦慮癥,社交障礙的相關程度超過一半;普遍人群廣泛的焦慮癥相當嚴重,一般來說超過50%,有些地區甚至超過70%,相當嚴重;就抑郁癥而言,普遍人群超在24%左右,只是很多人沒有到失去工作和破壞家庭的程度。
.以慢性病為主要誘因產生的心理疾病和非慢性病為主要誘因產生的心理疾病也有不同。外界原因產生的心理疾病,也許患者歸因于外在因素,換個環境,換個心態,或者社會支持多一點,可能就會把它扭轉或改善。如果是慢性病,是來自于內在,他是由內在質疑自己的能力和健康,會更持久。而且,因為外在歸因與心靈的距離感比較遠,要解決起來相對更容易些。內在因為距離感比較近,要解決起來相對來說要麻煩一些,因為即使是環境改變,社會支持加強,身體的疼痛還會提醒他,導致心理問題的反復。李泳康教授還提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兩者之間很本質的區別在于有沒有希望,外在的問題是有可能被改善的,慢性病很難在短時間內難以治療,尤其是艾滋病和癌癥等,他們是很沮喪的?!?/p>
以人為本的救援
李教授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愿意公開案例患者的診療過程?;颊邉倓傔^了更年期時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在疾病的壓力下她出現了多種被害妄想:醫生為她治療只是為了騙她的錢,告訴她是糖尿病只是為了騙治療,孩子在飯菜里下藥想早點拿她的財產。因為糖尿病是不治之癥,她以后就要過著按時吃藥,不能隨便吃東西,嚴格查自己的血糖的生活,對死亡的恐懼感開始出現,不喜歡和人交流,不喜歡吃東西,然后抑郁。在產生抑郁之后,她的思維就更加偏執,行為也因此超出常規:不這么做活不下去,就逼著自己這么做。有一次她吃中藥,因為要過年了,在傳統文化里整個元月吃藥都不吉利,她就把整個元月要吃的中藥一起煮了,服用以后,在小腸里結了一個塊,堵住了腸道,后面做手術才把她拯救回來。
“當時,我接到這個案例時,我讓她開始感受自己的糖尿病,以前對她來說這是一個不治之癥,是一個死亡的宣判,是一個生命的終結,如果不治好沒有任何意義。我就跟她探討背后的感受是什么,她的人生有哪些遺憾沒有完整。這些東西,實際上就是恐懼背后的人生經驗,她要慢慢的去在安全的環境下去理解去消化。”人本主義和心理學其它流派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們不是關注你這個行為如何有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影響你的家人,影響你的關系,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一個信任的人,去跟病人去了解問題,讓她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理解他,她人生的需要是那么的豐富,然后慢慢去看待糖尿病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而在這個不可否認的現實之下,他還有幾十年的人生,如何利用這個幾十年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治好糖尿病。如果她能持續吃藥,還有很多年能夠讓她完成這個愿望的話,那還不錯。把對她而言本身是絕望的東西,變成不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她就會發現真正重要的東西是并不是這個,她就會做一個認知的調整。生命長不長沒關系,關鍵是有意義。講到最后,李泳康教授微笑著說:“我們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要她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就好。后面她開始接受現實,開始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包括辭退工作,很瀟灑的去過自己的人生了。”
“心藥”是怎么煉成的?
心病的自我調適。食療是非常好的調適方式,合理的膳食能讓身體處于良好的狀態,能減少不良情緒的干擾。也可以嘗試去接受一些新的東西,比如看電影、看視頻和聽講座等,來修改自己的認知。在平時的習慣上,一定要給自己時間休息,停下來,每天都要有,十五分鐘也好,半個小時也好,停下來什么事情都不干,讓自己放空。一定要有足夠的睡眠,有時候睡眠除了生理的恢復以外,還有情感和精神上的恢復,但有可能不夠,就需要放空來做精神的恢復,這對預防來說非常有效。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識,確定適合自己的心理調適方式。
[關鍵詞]兵馬俑 歷史 軍事 精神 文化 傳播
也許是天意,我們在一陣撅聲中,被農民從一塊貧瘠的土地上喚醒,在一種無聲的目光中,忍受了難以想象的折磨。被無意的抽打,被敲碎了頭顱,哪怕只剩半邊臉,仍然保留著當初的笑容,在經過歲月洗禮的紅土木炭中,埋藏了千年的帝國傳奇,當人們知道了我們的名字,領略了我們昔日的神勇,就想到了我們的締造者――那個充滿愛恨情仇的秦始皇嬴政。嬴政自從誕生在趙國,就忍受著寄人籬下的屈辱,他經過了與命運抗爭的歷練,在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關口,他沒有被困難嚇倒,他使用了當時杰出的人才,在那些人才的輔佐下,實現了軍事跨越式發展,使用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在很短時間完成了他自己的宏圖大略,他不但在軍事方面卓有成效,而且在經濟文化領域統一了度量衡和文字,為維護經濟政治做出了非凡的貢獻,在我們那個短命的王朝的流逝中,相信武力是萬世為帝理想得以存在的根本,我們在歷史的漩渦中留住了嬴政的夢,打開塵封的記憶,我們依然保持了他的最初意象,用紅土木炭見證了他的不朽偉業,我們嚴格按照他的要求,踐行了帝王的追求,無論從服飾裝扮,還是發型,沿用了他最喜歡方式,用我們的忠誠在世界人類史上做了印痕,我們有序的隊列,齊全的軍事設備,讓來自世界各地人們驚訝不已,由于我們的出現,在中國大地上刮起了兵馬俑熱,改變了古代先哲對嬴政認識,在他的不懈追求中成就了中國的古代軍事歷史璀璨,在刀光劍影里,我們奏響時代最強音,在感悟過后,滑落在身邊的是那些世界名流的真知灼見,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記者以其睿智的眼光,站立在雨中,飽含著熱淚,不止一次的打量我們神態和姿勢,那時在沒有可供其參考的文獻的艱澀中,他感悟到了我們的出現能震驚世界,用心寫出了我們當初的夢想,在那感人至深的話語中,流露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用那份真誠和所向披靡感動了世界。搭建為我們走向世界的橋梁,在千年遺存中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從此世界的目光聚集到我們身上,為我們點燃了希望,在那些含辛茹苦的歲月里。難以舍棄的依舊是人們那種格外親切的感動,在兩鬢斑白的老者的深邃的思索中,在為我們動容的感動中,在難以撫平熱切的目光中,延續了一種能讓人引以為豪的自信。把我們的心事裝在行囊中,傳遞一種風格迥異的心靈感受,寫在歲月的天空,象天上的群星熠熠發光,散發著誘人的魅力。在值得讓我們銘記的日子里。我們的臉上掛上了那永遠的微笑,我們曾經陶醉在昔日的榮光里,在那些讓我們值得留戀的日子里,我們常憶起我們當年馳騁疆場的義無反顧,在金戈鐵馬的征程中,戰馬的嘶鳴,鐵戈撞擊升華了本該屬于我們的忠誠,我們在那個遺留著千年傳奇的坑道中,無怨無悔,伴隨著日月星辰的更替。在沾滿塵土的戰衣上演繹了忠誠無畏剛毅至誠的風華,雖然在我們中,已經分不清我是誰非,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該為誰而戰,我們的子孫也記不起我們的摸樣,我們只記得最初的至誠,在沒有戰爭的年月里,我們成為了一種象征,成為古代軍人的唯一的殘缺留了下來,我們在誕生的年代里,用了最原始的祖傳秘方,我們的締造者沿用了人類始祖女媧摶土造人法,用了黃土高原的厚土,把我們的性格和勇猛寫在了工匠的心中,他們為我們塑造了當時的精神風貌,著力表現了我們在那個鮮為人知出奇制勝的法寶,用了寫實的藝術手段把我們所傳承文明的底蘊內涵呈現在人們眼前,形成了不屈的脊梁支撐著我們的夢想,把我們定格在?那個讓我們難忘的歲月里,保留了青春的張力和所向披靡,我們用了我們所崇尚的人格魅力,義無反顧的走進了自己的信仰而無怨無悔,在我們的行動中,印證了軍人的天職,我們把自己的命運緊緊和這個群體結合在一起,與我們的夢想相映成輝,在有序的隊列中,我們仍然昂起的是不屈的頭顱,詮釋了我們的生活的全部,在歲月的煎熬中,用了那不為人知方式保留了我們的風骨,我們躊躇在歲月的艱辛,把自己的強大和果敢隱藏在厚土中,封存了一種記憶,當我們的夢想成為一生敬仰,也就放棄了所有的希冀,只為印證歷史的璀璨,擂響了那久違的戰鼓,在散了架的戰車旁,依然留存了那種讓人傾慕的神態,站在我們最前方的勇士雖然赤手空拳?,武器也腐朽了,仍然保持著攝人心魂的倔強,在那個風華重現的年代,總要把我們的那種風骨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我們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把那種屬于我們的榮耀播散到了世界每個角落。我們用自己的忠誠感動了世界,我們也沒想到,我們在那個年代造就那種精神,竟然為今人所推崇,在他們那癡迷的眼神中,感受了我們幸福時刻,在他們陶醉的神態中,我們也體驗了一種感動,但誰又能想到在我們身后卻有著一群無名英雄,他們為我們的覺醒傾注了一生的追求,在我們的記憶中,瓦神爺泥瓦人是我們的代名詞,沒有人理會我們,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來自地下,是不祥之物甚至被放在田野嚇唬鳥禽,是他們把我們破碎殘片從田野里收集起來在倉庫的角落為我們拭去瓦片上的塵土,細心地一塊塊對接,一次又一次,在不斷的失敗找到了我們重新站立的方法,我們象他們的孩子,一點點由破碎的瓦片中站了起來中,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重塑了古代中國軍人的風采,我們記得在仰臥的廢墟中,盡管也不失古樸滄桑,但沒有站起了,有醉臥疆場的豪邁,他們為我們給了站起來的勇氣,在歲月的沉寂中,用自己的睿智看清了我們真實,他們成為我們的代言人,在兩天年后的今天,我們失語了,我們幾乎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也不知道他們究竟要干什么,而是他們在那個關鍵時刻,為我們伸張正義,在那寥寥幾筆的簡報中,凸顯了我們的價值,在古書沒有記載的情況下用驚奇的眼神打量我們,在那沒有任何原始證據的艱苦歲月,他們就在我們所在區域詳細認真的研究摸索,斗轉星移,在成功的喜悅中,找一些能證實我們身份的鐵證,我們所具備的秘密一一被他們破解,雋刻在我們身上的文字被發現了,刻在兵器上也露出了馬腳,甚至摸清了我們派兵布陣軍事機密,我們在他們眼里,就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在他們的孜孜不倦,永不言棄信念中被他們所認知,在歷史的迷霧中,還我們清白,他們依然在不斷求索中與我們為伍,歲月斑白他們的黑發,為他們眼角加深了皺紋,但為了我們。他們已經把自己和我們牢牢聯系在一起,記得風餐露宿的歲月中忍受著難以想象艱難,用簡陋的工具完成了對我們的考察,為了對付我們,甚至用上盜墓專用工具,搞清我們的大致情況,在微弱的燈光下,用鉛筆繪制我們的所在區域大小,標明具置,用相機捕捉我們當時的神采??粗麄冏巫尾痪刖劬珪竦纳袂?他們的執著感動了我們。在那些讓我們銘記的歲月里。依然不變的是探索者不懈追求和夢想,為了讓我們有棲身之所,在我們出土的遺址上構建了寬敞明亮展覽廳,為更多人領略我們的藝術魅力提供了空間,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中的一個將軍的頭顱被失竊了,差點被倒賣給外國人,為了保證我們的安全,在展覽廳的一些重點區域也有警衛執勤,防止了不法分子對我們的傷害,每次看到人們成千上萬的人們在我們的身邊通過。我更加珍惜他們為我們重新站起來所付出的艱辛,后來他們在考古基礎成立了陳列研究室,分門別類對我們進行深度研究,已經形成了秦文化得以傳播的理論基礎,為兵馬俑文化傳播注入了鮮活素材,他們改善了展廳周圍環境,在房前屋后也種植花草樹木,當我們面對那些贊許的目光,我們幸虧有這些送給我們幸福的人。他們也為我們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美德,在他們無言的奉獻中,讓我們重生,在覺醒中矗立在人們的記憶中。在現實與歷史的結合點上。我們看到他們的睿智和膽識,正因為他們的艱辛的追求,我們才有機會站在歷史的最前端,用自己的夢想見證歷史的光華。擁有了兵馬俑這個神圣的稱號,世博會在上海的舉辦,我們也感到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我們也代表了故地鄉親來到了會場,在那個展示世界的舞臺上,我們依舊一身戎裝,用民族的原始形式展示當代尋夢人的信心與堅韌,在尋夢者的印象中,唯有真誠忠誠的靠山,讓人耳目一新,我們用民族的脊梁支撐著國運亨通。我們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沒忘記那些無名英雄,那些為我們殫精竭慮的先哲們,他們之所以為我們傾注心血,是因為在他們心中,我們能傳承他們的精神內涵,在世界的關注中,挺起民族的脊梁,點燃民族的希望,為我們中華兒女挺立于民族之林,成為永遠的豐碑,我們曾經輝煌于兩千年前的榮耀,在過去腥風血雨中,我們彈起了世界最強音,在人類抗爭史看到中華兒女艱辛的奮斗歷程,在改革的30年里。我們來自遠古的秦帝國勇士,依靠那些無名英雄,也不斷推陳出新。我們同伴中有的衣服色彩被奇跡般的留下來,豐富了人們對我們的思想更深入的切近,讓世界走進我們的豐富的思想提供了途徑,在鮮艷奪目的色彩背后,也流露出了我們的喜好,我們用我們的戰袍色彩還原了我們當初的奢望,也明確表明了我們的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的軍事思想,給人們留下鮮明時代特征。如今在我們周圍已經形成了環境優雅錯落有致的怡人風情,在我們的眼神中依然保留的是那種剛毅信心。演繹的的依舊是中華民族的傳奇神采,引導世博的各界精英看看屹立在坑道中八千兄弟,我們的輝煌曾經讓世界在這里停留,我們用我們的那種桀驁不馴,攝人心魂。讓人們流連往返。在我們的印象中,能讓我們站起來,立于民族之林那些為我們重生付出畢生精力的人,永遠為我們銘記,他們的那種堅韌不拔敢于向困難宣戰的精神也感染了我們,在困難背后是他們才華的展現,他們所具備的那種超乎尋常淵博知識給了我們一種榮耀,現在我們所在的遺址已經從過去的艱澀中走了出來,2002年,國家投入了巨資在我們軍陣前方修建了公園區,在里面遍植花草樹木,我們在郁郁蔥蔥的背景中更顯得神秘莫測,在服務設施上,為來訪者提供了舒適的休息環境,受理他們在參觀中的不便,與此同時,國家在公園之外服務區建成了秦文化民俗村,為體驗民俗文化的人們最佳選擇,在服務區創建了兵馬俑國際旅游廣場,在哪里品味到異域風情和形狀各異的兵馬俑紀念品。在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思路上,我們自然要做好古文化的先鋒,讓兵馬俑這張文化名片深入走進世人的心里,讓兵馬俑文化走向世界,我們慶幸遇上了發展的好機遇,我們在走出國門的同時,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流派,在與他們對話中,見證了人類文明的璀璨,讓人們認識我們,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遍世界。用兵馬俑文化中的堅韌不拔,為世界傳遞最深厚的中華民族情誼。在世界的民族奮斗史上寫上我們的心事,鐫刻上我們的希望和夢想,鼓勵人們為之奮斗。為我們所帶來的兵馬俑文化傳播更為深遠。也是我們不變的心愿,在兵馬俑文化的所形成的歷史空隙中,盡情享受那份感動和驕傲,在兵馬俑文化的發展的機遇面前,永遠感動世界,讓世界為之震撼,也是我們的終生追求和夢想。我們要讓人們永遠記住我們的名字兵馬俑,成就不朽的精神風范,延續千秋萬代。
參考文獻:
[1]張占民.秦皇驪山園.陜西旅游出版社
[關鍵詞] 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
[中圖分類號] R541.7;R54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12(a)-0005-04
心肌病患者如果心房和(或)心室功能受損合并慢性或反復發作性心律失常,必然將考慮何種致病機制導致該臨床后果。心肌病或心律失常何者最早出現,持續或反復發作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心肌收縮非同步可誘發心功能受損,這些因素導致心室射血分數減低、心室擴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擴張型心肌病無實質性的區別。但如果給予適當的治療,此種類型的心肌病有可能部分或完全逆轉。
1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定義
傳統定義心動過速誘發心肌?。═IC)指繼發于慢性未控制心動過速引起的左室功能受損的一種疾病,心率和(或)心律異常轉復正常后左室功能部分或完全逆轉?,F代定義拓展為心律失常性心肌?。ˋIC),快速和(或)非同步或節律不齊的心肌收縮導致的心房和(或)心室功能受損,致病性的心律失常轉復后心房和(或)心室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復,包括無主要結構異常和已經心功能受損的患者[1]。根據慢性心動過速是否為心功能減退的唯一機制,TIC分為單純性TIC和非純性TIC。
2 病因和臨床表現
由于研究數量的限制,AIC的流行、發病率以及心功能事件損害的發生率難以估測。典型的臨床表現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擴張型心肌病的癥狀和體征[2],致病性的心律失??赡懿话l作;經常心動過速幾個月至幾年后才就診,此時患者不能準確提供心律失常發作的最早時間;當然無任何癥狀僅通過影像檢查診斷也不少見。心室率高于多少可以診斷TIC仍未確定,但是推測>100次/min有害。
多數研究顯示幾乎任何類型的持續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均可導致AIC[3]。心房顫動(AF)快速心室率和心室激動不規律損害心功能??傮w25%~50%的左室功能不全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發生某種程度的TIC[4]。
實驗模型顯示心房或心室的快速起搏可誘導心房或心室功能受損。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損傷作用歸因于心室電和機械激動順序異常。長期右室心尖起搏產生的機械收縮失同步與左室擴張和左室收縮功能受損有關。即使生理性心臟起搏房室順序存在,心室起搏的一種結局是心室去同步化,增加心衰的住院風險,心室起搏百分數增高導致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增加。
室性早搏總量的多種界限值被建議用于區分AIC和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另外室性早搏間期較寬、非持續性室速的發作、多形性室早、右室起源室早可能與AIC有關[5]。特發性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也被認為是AIC常見的病因[6]。
3 病理生理學機制
心律失常的存在并不一定引起AIC。易于發生心肌功能不全的強風險因素包括,心律失常的類型、心率、心動過速持續時間以及已有的心臟??;其他因素有年齡、使用藥物、合并癥,所有這些因素決定了AIC的發病時間、病程持續時間、以及恢復的程度。
3.1 快速心室率
動物模型顯示心房或心室起搏可導致嚴重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受損,而且早期即可促發心室功能障礙,心室起搏導致心室功能受損更明顯,起搏終止后心室功能可逆轉[7]。人類長期起搏產生同樣的效果。
AIC的變化包括心肌整體結構和功能的變化,神經體液調節紊亂,以及顯微結構的變化[7]。心臟整體和細胞改變的主要機制可能是心肌能量的耗竭和心肌缺血,Na+-K+-ATP酶的活化較低,潛在的后果是三羧酸循環酶活力增強,以及線粒體損傷。進一步出現毛細血管網結構和功能改變,導致心肌血流儲備損傷以及誘導心肌缺血[8]。致病性心律失常轉復后此種變化部分或完全逆轉的原因可能是心肌冬眠形成的緣故。氧化應激有助于心肌損傷是另外一種機制[9]。
3.2 非同步收縮
非同步心肌收縮,如右室起搏或束支阻滯去除了希氏束-浦肯野系統的正常心室激動傳導。電和機械活動順序變化,導致心肌張力和做功重新分配,出現心搏出量較低的收縮。雖然室性早搏與右室起搏導致的心肌病具有相似的作用機制,但室性早搏誘導心肌病的獨特病理生理學機制仍然不清楚,有無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可能并無差異[10]。盡管不同數量室性早搏患者分組的病理生理學后果的比較試驗現在缺乏,但24 h室早總量被用作室性早搏誘發心肌病的診斷標準,插入性早搏總數和占室早總數的百分數是室早誘發心肌病的的獨立決定因素[10]。
心房顫動由于房室同步喪失導致15%~20%的心輸出量降低和左室充盈時間及特性的變化,二尖瓣反流惡化以及肺動脈血壓升高。RR間期不規則導致的血液動力學變化與心率無關。肌纖維長度與心室收縮強度以及收縮力度與間期的關系,是潛在的兩種機制關聯RR間期不規則與心輸出量降低。起源于持續性心動過速的心房重構被稱為心房型心動過速誘導的心肌病。促進心房重構、心房擴大和收縮功能不全的機制與心室肌的機制具有實質性的區別。L型鈣通道的下調或功能變化以及Na+-Ca2+交換增加鈣的細胞外流,驅使鈣轉運異常認為是主要的離子變化。動物模型顯示快速心室起搏誘導充血性心力衰竭、組織調亡、炎癥細胞浸潤和細胞死亡。左房的最大擴張較左室早且程度重,同時伴隨心房內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化和轉化生長因子β1的升高[11]。
3.3 疾病進展與恢復間期
快速心室率發作后幾乎立即出現明顯的早期血液動力學改變。狗模型顯示急性起搏24 h內導致動脈血壓和心輸出量下降,右房和肺動脈楔壓升高,起搏3周后持續。多數動物模型顯示,左室充盈和收縮特征的變化通過4~5周的快速起搏形成。長期雙腔起搏的患者,恢復正常心室激動前以及短期恢復即刻心內記錄的壓力-容量環分析(從DDD模式轉換為AAI),顯示轉為AAI起搏模式后心室收縮末彈性以及其與有效動脈彈性的比率即刻改善[12]。
通常癥狀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幾個月到幾年后患者才尋求就診。心律失常治療后恢復的時間與心率快慢和持續時間有關。治療后病情快速恢復,但超聲心動圖左室舒張末期容積仍然較大,4周逐漸并不完全轉歸正常。心率和節律控制后3個月內癥狀和左室收縮性能幾乎完全恢復。心房顫動患者最佳藥物治療心室率仍快者,行房室結消融及起搏器置入后顯示相似的效果。相反其他研究未能證實紐約心功能分級和心功能客觀指標的顯著改善,或許必須考慮右室心尖起搏的不利影響。
起搏停止幾周后左室肥厚持續存在,可能歸因于心肌細胞對心肌肥厚觸發因素的起搏后反應,此種反應可能由于持久的左室擴大進一步加重。更重要的是,左室射血分數轉為正常,左室重構持續存在,可提示抗心律失常治療的持續時間和類型[13]。
4 診斷標準的建議
AIC的確診常常困難,多數患者合并某種程度的心房(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但是致病性心律失常可能出現或不出現。即使一種心律失常確診并同時伴有心肌功能降低,但是病因-結果關系的確立總是不可行。多數醫生一旦接受擴張型心肌病是繼發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可能性,則認為最重要的是早期進行抗心律失常治療,觀察癥狀消退以及心肌結構和功能的部分或完全恢復。國外專家建議TIC的診斷標準為:①心臟擴大或心力衰竭;②長期或極頻繁的心律失常(持續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并且認為長期心動過速(每天發作時間占全天時間的百分率大于10%)可導致心肌病,強調已患心肌病并同時患心律失常的患者,TIC也應疑診。
4.1 超聲心動圖指標
有研究者的試驗結果顯示,TIC患者入院時左室內徑較擴張型心肌病者小。隨訪過程中TIC患者具有較好的預后(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住院)。另一研究顯示,左室舒張末期內徑≤ 61 mm預測TIC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71.4%;射血分數(EF)≤ 30%的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徑≤66 mm預測TIC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83.4%。所有TIC患者可顯示EF ≥ 15%的改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不能達到此種程度的改善(ΔEF ≥ 5%)。左室較小的擴張被認為是由相對進展過程較快所導致,如TIC,相反長期退行性變化過程與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有關[14]。
4.2 非同步的程度
誘導心肌病必需的非同步程度和類型標準(如右室起搏時出現的非同步)仍為確立標準。已證實需要永久右室起搏的50%以上患者出現左室去同步,并與左室收縮功能和紐約心功能分級減退有關。但是,起搏后即刻出現的左室去同步,是否可逐漸導致左室功能減退以及進展為充血性心力衰竭,仍在研究中。
4.3 室性早搏的總負荷
一定程度的室性早搏總量可能有助于診斷,并鑒別室早誘導的心肌病與繼發于心肌病的心律失常[15]。Hasdemir等[6]建議室性早搏的總量> 24%與室性早搏誘導的心肌病獨立相關(敏感性為79%,特異性為78%),誘導心肌病的最低室性早搏總負荷是10%。進一步的標準是有效的射頻消融治療后異常的射血分數改善至少15%或轉為正常(≥ 50%)。另一室性早搏誘導的心肌病的預測因素是超出16%的閾值(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87%)。Munoz等[5]最近的研究顯示,室性早搏發作時間較長,出現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多形性室性早搏以及右室起源的室性早搏可能與心肌病相關。誘導心肌病必需的右室起源的室性早搏總負荷≥ 10%,而左室起源的室性早搏總負荷≥ 20%。根據每天室性早搏總量引起心肌病發生的風險,對患者進行分層;依據早搏數量將患者分為三組(10 000/24 h),心肌病的發病率分別為4%、12%、和34%。
最近,有國外學者提出室性早搏誘導心肌病的診斷標準,建議年輕健康個體、無異常心血管病基礎、每日的室性早搏超過20 000、不超過兩種形態的室性早搏、起源于流出道或束支的室性早搏以及心肌壁厚度維持正常(超聲心動圖顯示無瘢痕)是疑似室性早搏誘導心肌病的最佳候選患者。
4.4 治療策略
大部分病例,只有消除心律失常后心功能和心臟結構改善才可明確診斷,即疑似診斷時必須進行治療,此種疑似診斷可通過回顧性證實。治療策略包括藥物治療、導管介入治療以及器械置入的治療。
4.4.1 藥物治療 幾乎所有類型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被用于AIC患者。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類、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亦可聯合廣泛使用于心房顫動患者控制心室率。只要心率可控制,心率控制策略并不劣于節律控制,除非是癥狀嚴重的患者。如果心室率長期不能得到控制,應該進行節律控制治療,包括直流電心臟復律和Ic及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16]。多數室上性心律失常至少在發作早期可用藥物治療,但是為防止其誘發心肌病,通常射頻消融是被選擇的治療方式。
當頻發室性早搏認為是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時,可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主要是胺碘酮),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可使用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如果室性早搏減少以及心功能恢復,隨后選擇射頻消融。但是,醫生應牢記即使抗心律失常藥物可控制心肌病的致病機制,但已誘導的心肌重構可能對治療無反應,研究顯示TIC治療后左室擴張仍持續,建議長期使用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2]。
4.4.2 導管介入治療 在治療AIC方面,多數研究顯示導管介入治療已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重要的是,根據特定類型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分級以及癥狀嚴重性的差異,其治療的重要性不同。消融治療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對消除癥狀及逆轉心肌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心房顫動消融治療比較復雜,當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失敗時,左房消融是陣發性及持續性心房顫動根除的有效手段[17]。有報道房顫消融后82%的患者射血分數至少改善5%,而消融后72%的患者射血分數正常。心室功能正常與減退的患者消融成功率相似,也有報道心室功能減退的患者消融成功率降低。如果藥物控制心率或節律的效果不佳或左房消融失敗,可進行房室結消融治療,以便改善癥狀和預后[16]。但右室持久起搏射血分數恢復還是惡化仍是爭論的焦點。當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失敗時,單源性和多源性室性早搏可用射頻消融治療控制。有學者認為至少室性早搏總量的80%控制即消融有效,而Munoz等[5]的定義更嚴謹,消融后室性早搏完全消失以及臨床心律失常不能誘發。
4.4.3 再同步化治療 大量的研究關于如何預防長期右室起搏的負作用,建議采用不同的起搏部位,如右室流出道、右室間隔以及希氏束區域。臨床實踐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雙室起搏[18],且最近有報道起初由于右室起搏并導致心肌病的患者,接受雙室起搏后左室功能、心室容積、以及癥狀部分恢復。癥狀改善以及活動耐量增加的患者,證實采用雙室起搏后心室非同步得到緩解[19]。另外有報道左束支阻滯合并擴張而非缺血型心肌病患者,雙室起搏后心臟容積和收縮功能完全恢復,進一步說明了室內傳導阻滯與心肌功能障礙之間原因與結果的潛在關系。
5 隨訪和診斷的困惑
最佳的隨訪期限未確定,雖然大多數患者于3~6個月恢復。仍需要一系列的心臟超聲檢查和心律失常復發檢查記錄。雖然通常會有某種程度的恢復,但是不應總是排除AIC的可能。已有報道復發的病例出現心功能受損以及嚴重癥狀,惡化的速度明顯快于最初的發作事件。另外,一旦復發可與心源性猝死相關,但其病理生理學機制不完全清楚。
由心律失常導致的可逆型心肌病,代表相當比例的心功能障礙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癥狀患者[20]。雖然有明確的致病性的心律失常,但病因-后果的澄清有時困難,因此明確診斷可能只有通過回顧性證實。迄今,不同研究者推薦的診斷標準差異巨大,尤其是頻發性室性早搏。今后需要大規模注冊和隨機試驗,依據超聲心動圖檢查參數和心律失??傌摵蓪颊哌M行合理診斷和分層;而且應進行遺傳變異分析,追蹤易患此類心肌病的遺傳傾向??傊坷颊弑仨氝M行全面檢查以及合理的治療,因為這種“二難推論”永遠不會有明確的答案。
[參考文獻]
[1] Tops LF,Schalij MJ,Bax JJ. The effects of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on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dyssynchrony: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 J Am Coll Cardiol,2009,54(9):764-776.
[2] Khasnis A,Jongnarangsin K,Abela G,et al.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a review of literature [J].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5,28(7):710-721.
[3] Simantirakis EN,Koutalas EP,Vardas PE. Arrhythmia-induced cardiomyopathies:the riddle of the chicken and the egg still unanswered [J]. Europace,2012,14(4):466-473.
[4] Edner M,Caidahl K,Bergfeldt L,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Br Heart J,1995,74(3):261-267.
[5] Munoz F,Syed FF,Noheria A,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as correlates of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study of the burden,duration,coupling interval,morphology and site of origin of PVCs [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11,22(7):791-798.
[6] Hasdemir C,Ulucan C,Yavuzgil O,et al.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the incidence,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predictors [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11,22(6):663-668.
[7] Zupan I,Rakovec P,Budihna N,et al.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 in dogs; relation between chronic supraventricular and chron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s [J]. Int J Cardiol,1996,56(1):75-81.
[8] Spinale FG,Tanaka R,Crawford FA,et al. Changes in myocardial blood flow during development of and recovery from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 [J]. Circulation,1992,85(2):717-729.
[9] Saavedra WF,Paolocci N,St John ME,et al. Imbalance between xanthine oxidase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signaling pathways underlies mechanoenergetic uncoupling in the failing heart [J]. Circ Res,2002,90(3):297-304.
[10] Olgun H,Yokokawa M,Baman T,et al. The role of interpolation in PVC-induced cardiomyopathy [J]. Heart Rhythm, 2011,8(7):1046-1049.
[11] Hanna N,Cardin S,Leung TK,et al. Differences in atrial versus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dogs with ventricular tachypacing-induc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Cardiovasc Res,2004,63(2):236-244.
[12] Simantirakis EN,Kochiadakis GE,Vardakis KE,et al. Left ventricular mechanics and myocardial blood flow following restoration of normal activation sequence in paced patients with long-term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stimulation [J]. CHEST, 2003,124(1):233-241.
[13] Dandamudi G,Rampurwala AY,Mahenthiran J,et al. Pesistent left ventricular dilatation in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after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normalization of ejection fraction [J]. Heart Rhythm,2008,5(8):1111-1114.
[14] Lishmanov A,Chockalingam P,Senthilkumar A,et al.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evaluation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J]. Congest Heart Fail,2010,16(3):122-126.
[15] Bogun F,Crawford T,Reich S,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frequent,idiopathi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comparison with a control group without intervention [J]. Heart Rhythm,2007,4(7):863-867.
[16] Camm AJ,Kirchhof P,Lip GY,et al.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 Europace,2010,12(10):1360-1420.
[17] Nair GM,Nery PB,Diwakaramenon S,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 compar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ith antiarrhythmic med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9,20(2):138-144.
[18] Yu CM,Chan JY,Zhang Q,et al. Biventricular pacing in patients with bradycardia and normal ejection fraction [J]. N Eng J Med,2009,361(22):2123-2134.
[19] Nazeri A,Massumi A,Rasekh A,et al.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induced cardiomyopathy [J].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10,33(1):37-40.
【關鍵詞】 先天性心臟??;單心室;病理機制
【中國分類號】 R541.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44-5511(2012)02-0355-01
如今,受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遺傳及孕育期感染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先天性心臟病單心室的個案不斷增加,單心室是一種少見的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占先天性心臟病約1.5%-3%,男女比例約3:1,死忙率高,生存質量差,它主要由遺傳,宮內感染,接觸放射線,服用藥物等因素有關,隨著心臟外科與電子技術機的融合,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效果不段提高,預后大為改觀。
1 先天性心臟病單心室的胚胎病理及分類
1.1 心臟病的胚胎發育:心血管系統是人體各系統最早的一個系統,由胚胎第三周時中胚層間充質中出現的腔隙經相互融合、分段、扭曲,分隔等演變而來,到胚胎第七周形成體型的心血管系統。心臟原基起始于胚胎頭端,口咽膜前方的生心區,由生心索進一步演變成左、右心管,第四周初開始,左、右心管從頭端到尾端逐漸合并成單一心管,并形成四個局部膨大區,依次為心球,心房,心室,和靜脈竇,隨著心管的演變,心室移到尾端,心房則上升到頭端動脈干的后方,隨著心球的下降,它與心室間的球室溝變淺,心球逐漸融合到原始心室中,擴展成右心室的一部分,原來心室的大部分演變為左心室,約到第5周末,心管分隔成左右兩半,四個腔室的心臟。
1.2 單心室的分類:簡單分為三型: (1)左心室型:最為常見,約占80%。心室肌肉和形態為左室結構,心室內壁較光滑,肌小梁較纖細,無右心室竇部。單一心室腔與心房多由二尖瓣連接。兩大動脈自殘余右室漏斗流出腔發出。(2)右心室型:較少見,約占5%。心室結構和形態以右室特征為主,肌小梁粗大,與心房連接為三尖瓣,單一右心室腔通過VSD與殘余左室流出腔相連并發出主動脈和肺動脈。(3)中間型:較少見,約占單心室的7%,表現為室間隔缺如,僅在心尖部可見到殘余的室間隔嵴,心室結構可為不定型,,但Van Praagh等根據心室主體的形態學將其分為四型:A型,形態學上的左室伴有包括右心室漏斗部的原始流出道部;B型,形態學上的右室而無左室竇部(左心室的殘跡可呈一無功能的裂隙或袋隙);C型,心室包括左、右室兩者的主體部分,無室間隔或僅有其殘跡;D型,心室不具有右心室抑或左心室的特征(無右室和左室竇部)。這四型可進一步根據其與大動脈的連接關系以及大動脈空間排列位置,將其各分為Ⅰ(正常)、Ⅱ(右袢)或Ⅲ(左袢)型。據Van Praagh報道,A型占78%,B型占5%,C型為7%,D型10%;而大血管轉位情況,則右袢或左袢例數基本相仿,各為42%與43%,大動脈呈正常排列關系者占15%.
1.3 單心室的病理:心室的發育與分隔,原始心室為一橫臥的單腔管道,在胚胎第4-8周,心室間隔蔣原始心室分隔成左、右心室,心室間隔包括肌部室間隔,圓錐間隔與膜部室間隔。但是在胚胎的發育過程中,在外因如宮內感染,接觸放射線,服用藥物等因素影響作用下,心室的分隔,原始心室的病理性發育,單心室從病理形態上看大部分病例屬于心室雙入口,心室雙入口是由單一大心室腔與房室瓣相連,該心室腔同時接受兩心房的血液回流,承擔體、肺兩個循環系統負荷和功能,而另一心室未發育或僅為一很小的漏斗心室腔。常合并房室瓣的異常和兩大動脈血管等其他畸形。單心室傳導束發育和分布也可能不同,房室結位于房室瓣與心室右側壁的交界處,也可位于房室環的其他任何位置,或形成房室結前結,所發出的希氏束可沿右側室壁下行,或沿球室孔后側壁下行,也可沿其前壁下行至心肌組織。冠狀動脈多分別起自兩冠狀動脈竇,側枝循環豐富,可見較大的冠狀動脈分布于心室前壁。功能性單心室包括三尖瓣閉鎖、右心室發育不良綜合癥、二尖瓣閉鎖、左心室發育不良綜合癥等。無論哪種類型的單心室都可能合并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房室瓣畸形,房室瓣騎跨,房室瓣裂,不同程度的關閉不全,腱索或肌發育不良,主動脈狹窄,主動脈弓中斷,主動脈瓣下狹窄,肺動脈瓣狹窄等。單心室如果肺動脈瓣無狹窄,由于心內分流導致肺血流增加,可產生肺動脈壓力升高和器質性肺血管病變形成不可逆性肺動脈高壓,單心室也可合并矯正型大動脈轉位等其它畸形。
2 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進展
2.1 姑息手術 一般包括分流術,肺動脈縮窄術與房間隔造口術
2.2 Fontan系列手術:雙向格林術:適用于年齡小于2歲,肺動脈發育較好,肺動脈壓力。>=15-17mmhg,它將右肺動脈于肺動脈干分叉處切斷,近端縫閉,遠端與上腔靜脈吻合。該手術療效較好,其優點是不加重左心室負荷,也不產生肺血管病變。
全腔靜脈-肺動脈吻合術:適用于2歲以上,肺動脈發育不好,肺動脈壓力
2.3 心室分隔術 適應證:(1)選擇左心室型伴有左側大動脈轉位,兩側房室瓣正常以及未合并其它主要心臟畸形(如無主動脈狹窄)等的病例。(2)單心室腔大小至少為正常左心室腔的二倍,它主要通過心尖魚口狀切口及心室前壁切口,置入分隔補片,把心室分隔開來,在切斷肺動脈主干,近心端縫閉,用帶瓣同種管道連接分隔后的心室與肺動脈遠心端,使右心室血劉經外管道排入肺動脈。
2.4 心臟移植術,心臟移植術由于供體等因素的影響,心臟移植處于探索階段。
參考文獻
[1] 吳清玉. 單心室的手術治療[J].繼續醫學教育, 2006,20(10)
[2] 梁紅梅.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單心室一例[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