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木結構建筑

      木結構建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木結構建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木結構建筑

      木結構建筑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木結構建筑;火災原因;防火措施

      中圖分類號:TU33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11)36-0032-02

      1前言

      我國木結構建筑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3 500年前就已經形成了用榫卯連接梁柱的木結構框架體系,到盛唐逐漸成熟,現在許多大型的古代木建筑都沒有壞。現在的桁架結構經過傳統的設計和加工技術,逐步進入現代膠合木結構自行設計與加工應用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建筑使用木結構,木建筑的防火措施尤為重要。

      2木結構建筑出現火災的原因

      2.1木結構建筑耐火等級較低

      許多的木結構建筑,經過多年的干燥,木材構件成了全干的,含水量很低,極易燃燒,特別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質地疏松,在干燥的季節遇到火星也會起火,且一旦起火,屋頂內部的煙和熱不易散發出去,容易使溫度積聚,迅速導致“轟燃”。在發生火災時,建筑的梁、柱、椽等構件表面積大,木材的裂縫和拼接的縫隙多,大多數情況下通風條件都較好,有些建筑建在山地之間,發生火災后火勢蔓延快,燃燒猛烈,極易形成立體燃燒。很多木建筑中的可燃、易燃物多,火災荷載遠遠高于現行國家標準所規定的火災負荷量,火災危險性極大。

      2.2木結構建筑密度大,無防火間距

      很多木結構建筑的修建隨意性較大,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整體布局,多數為成片修建,防火間距嚴重不足,且大多數木結構建筑都是以各式各樣的單體建筑為基礎,組成各種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這兩種形式都造成了建筑布局密集,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和安全距離,如果其中一處起火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毗連的木結構建筑很快就會出現大面積燃燒,形成“火燒連營”的局面。此外,一些建筑的跨度大、空間大且高位窗口多,在火災情況下,極易形成“煙囪”效應。

      2.3火災撲救困難

      很多木結構建筑位置往往距離最近的消防站也要數十公里,無法依托城市的消防基礎設施,而且一旦建筑發生火災,火勢就會迅速蔓延,此時城鎮消防站也沒有辦法。有些地區道路崎嶇,消防車根本無法通行,更無法形成環形消防車道。此外,缺乏消防水源,多數木建筑附近沒有消火栓,無法依托城市消防管網,自動滅火系統更是無從談起。總之,木結構建筑的消防設施不健全,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沒有足夠的訓練有素的專職消防隊員,也沒有安裝有效的消防設施,一旦失火,不能及時撲救,使得小火釀成大禍,這些因素都給火災撲救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3木結構建筑的防火措施

      3.1建筑木材的阻燃處理

      建筑木材經過阻燃劑處理后,可有效降低木材燃燒概率。阻燃劑的阻燃途徑主要有:抑制木材高溫下的熱分解、抑制熱傳遞和抑制氣相及固相的氧化反應。由于阻燃途徑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一種阻燃劑往往具有一種以上的阻燃作用,并有側重。因此,在木材阻燃劑配方中一般都選用兩種以上的成分進行復合,各成分相互補充,產生阻燃協同作用。常用的木材阻燃劑主要有:磷系阻燃劑、氮系阻燃劑和硼系阻燃劑等。經過阻燃處理的木材,抗火性明顯提高,木構件表面火焰的燃燒速度降低,相應地提高構件的耐火極限,改變其燃燒性能。因此,建議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建筑木材應經過阻燃處理后再建筑。

      3.2建筑木材的表面防護

      表面防護是在最后加工成型的木材及其制品上涂覆阻燃劑或防火涂料,或者在其表面包覆不燃性材料,通過這層保護層達到隔熱、隔氧、抑制燃燒的目的。這是目前對木材進行防火保護最有效的方法。據文獻記載: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就已研制出了非膨脹型防火涂料,如過氯乙烯防火漆等,建筑都是通過涂料本身的難燃性或不燃性,或者通過涂層在火焰下釋放出不燃氣體,并在表面形成釉狀物的絕氧隔熱膜來保護基材。20世紀80年代,又陸續研制出各種膨脹型防火涂料,用作木質材料的飾面型防火保護層。膨脹型防火涂料受熱后,會形成多孔性的海綿狀炭化層結構,具有很好的隔氧隔熱保護作用。將其涂刷在可燃建筑結構上,遇小火不燃燒;火勢不大時,具有阻滯延燃能力,從而減緩火焰傳播速度;離開明火后能自行熄滅,可提高材料的耐火能力,防止火災迅速蔓延擴大,但不能完全阻止和消滅火災。有資料報道,建造木制房屋時,在墻體和天花板上安裝防火石膏板,可使整個木結構組合墻體的耐火極限長達2 h。少數民族聚居區可通過在建筑木材上涂表面防護材料,以此來增加木材的耐火時間,提高材料耐火能力。

      3.3建筑木構件的結構設計

      參考文獻得知:通常情況下,只有在溫度達到250 ℃時木材才會燃燒。一旦著火,木材在火勢兇猛的情況下將以0.64 mm/s的速度炭化。炭化層將木材內部與外界隔離并提高木材可承受的溫度,使構件內部免于火災。因此,按照參考文獻的數據,可以計算得出:在一場持續30 min的大火中,木構件的每個暴露表面將只有19 mm因炭化而損失,其余的絕大部分原始截面則保持完整無損。通常情況下,大型建筑結構中都包含大規格的梁或柱,其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耐火性能。這是因為木材的導熱性能低,且大構件表面燃燒所形成的碳化層會進一步隔絕空氣和熱量的作用,以延緩木材燃燒的速度并保護其余未燒著的木材。這使得大塊木材要燃燒很長時間才會引起結構的破壞。也即,當采用大截面構件時,若尺寸達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得到較高的耐火極限。一般而言,木構件截面越大,防火性能越好。木結構的防火設計主要是根據設計荷載的要求,結合不同樹種的木材在受到火焰作用時的炭化速度。通過規定結構構件的最小尺寸,利用木構件本身的耐火性能來滿足所需的耐火極限要求。

      3.4木結構建筑的防火設計

      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的有關規定,木結構建筑的防火設計構造可以設計。主要是通過對木結構的使用范圍、長度、面積、防火間距進行控制,并在建筑中制作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墻、安全出口等),這樣可以有效避

      免木建筑的火災發生,即使出現火災,也可以有效控制火災的蔓延,把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并且在短時間內使人員得到安全疏散。所以對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建筑設計時,為了將建筑火災降到最低,必須充分考慮到木結構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內人數、發生火災時逃生的難易程度以及防止火災蔓延的方法等,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把建筑做好就行。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構造措施來控制火勢的蔓延,使木結構建筑滿足防火要求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姚利宏等.木結構建筑防火的研究現狀[J].木材工業,2007(05):45~46

      2 吳必龍、李穎.木結構建筑的節能和防火性能分析[J].林業科技,2008(03):78~79

      On the Wooden Structure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

      Ma Ruizhong, Liu Yongli

      木結構建筑范文第2篇

      【摘要】介紹了木結構古建筑的抗震加固原則和方法,木結構古建筑加固的的方法主要有增加約束法、增大截面法,增設鋼拉桿和銷栓加固。可供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關鍵詞】木結構;加固改造;抗震

      1 引文

      我國歷史悠久,遺存至今的古建筑甚多。由于年代久遠,它們經歷了數百年來人為的和多種自然因素的破壞,包括風吹、日曬、雨淋及地震等,但仍能保留至今,昂然屹立在祖國的大地上。它的高超的建筑技藝,不僅僅屬于中國人民,也屬于世界各國人民。

      在我國,將著眼點放在提高古建筑的抗震能力上,是保護古建筑的重要內容。由于古建筑的種類繁多,特點各異,故應區別對待。抗震能力不足的要采取加固措施;有一定抗震能力而損傷較重地應及時抓緊維修。提出科學而安全的抗震對策,做好這些古建筑的維修和抗震加固工作,使之免遭地震破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國家對古建筑的保護工作非常重視。近年來,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有關部門組織力量對古建筑進行了一些抗震加固和維修,既提高了抗震能力,又延長了壽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這里介紹采取的一些木結構加固改造方法。

      2 古建筑加固原則

      古建筑的加固,與一般建筑的加固不同,要求加固后不能破壞原有的建筑形式和特點。一般說來,古建筑都有幾百年或近千年的歷史,雖飽經風霜與人間滄桑之變,但卻以其合理而科學的結構形式,質地優良的建筑用材和高超的施工技術而保留至今。如果在進行維修與加固時,破壞了它古老的原貌和原有的結構特點,就會失去其應有的歷史價值。因此,在抗震加固與維修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2.1 選材

      古建筑多以磚、石、木為主要結構材料,而膠結用料多以黃泥漿或白灰為主。因此,在維修加固時,要多選用木材、磚石和石灰等傳統的建筑用料。在維修磚結構的建筑物時,切忌采用現代的標準磚,更不能使用現代紅磚,而應采用專門燒制的仿古大青磚。這樣,才不失去其特色,保留其古樸風格。

      2.2 手法

      要多用暗加固,在“暗”字上下功夫,盡量少用明加固、明作法。所謂“暗”,就是要盡量在古建筑物的里面作文章,以不致破壞其原有外貌又收到加固的效果。

      2.3 做工

      要達到“整舊如舊”,仍須留有古樸典雅的風貌,尤其是對一些磚石建筑、木結構建筑更應特別注意做工,維修某一朝代的遺物,就應有其朝代的特點,如宋、元時期的額枋,多為倒角,在維修更換新料時,也要倒角,否則就失去宋、元特點。因此一定要采用傳統的施工操作方法,精心組織施工,對構件的設置排放、裝飾等都要符合時代特征。只有這樣,才不使其喪失歷史價值。

      2.4 加固維修結合

      多數古建筑歷經滄桑,有程度不同的損壞,均急需正常的維修。因此,將正常的維修與抗震加固結合起來一并進行,這樣做不僅使古建筑得以復原,而且也提高了抗震能力,是一個保護古建筑的好辦法。

      3 木結構加固措施

      木結構房屋的主體是木結構,因此其地震毀壞的表現主要是木結構的倒塌,另外還有墻體的外閃等震害形式。

      木結構倒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震時木結構大幅度晃動,產生較大變形,導致脫榫、折榫、柱子折斷等引起。另外木結構建筑由于使用時間較長,維護不善,導致主要木構件如木柱、梁等發生腐朽也是導致抗震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對于柁架式木柱木梁房屋的震害主要取決于柁架的側向穩定和木梁的連接強弱。一般說來,帶中柱的穿斗木結構穩定性要好一些,但若維護不善,地震時導致破壞的例子也很多。

      傳統木結構的山墻和維護墻的整體性較差,地震時容易引起墻體倒塌或開裂,從而導致木架結點松動,柱腳滑移,乃至個別木柱折斷,從而引起更嚴重的破壞。因此,加強木結構構件的日常維護保養是保證其抗震能力的根本措施。對于木結構的抗震加固主要是改善結構的整體性能和增加木構件的強度。下面分述之。

      對于木結構房屋在抗震加固時,應注意不應采用木柱與磚柱或石柱或磚(石)墻等混合承重的結構類型,若原結構是采用此種類型,應考慮改善其傳力途徑,采用純木柱承重的方式。對于木屋架,采取加強其結點連接的措施,并在可能時通過增設垂直剪力支撐來改善其縱向穩定性。對于空曠房屋,每一縱向柱列間設置 1~2 道剪力墻或斜撐,以提高房屋的整體穩定性。木柱是木結構的主要抗側力構件,木柱柱腳與基礎的錨固不足時應加強。現在已有多種加固方式可供采用,如采用局部做成鋼板或混凝土柱腳等。維護墻與柱之間拉結不足時,應增加可靠拉結措施,改善墻體的性能。

      木構件常見的補強加固方法有增加約束法,增大截面法,增設拉桿法,增設銷釘法和混合的方法。

      3.1 增加約束法

      增加約束法主要是針對木構件產生的順紋開裂破損,這些開裂主要是因為木構件長期處于潮濕―干燥狀態所致,所謂增加約束主要是在構件橫向增加約束,限制裂縫順縫繼續開展。

      常見增加的約束有鐵絲纏繞,U 形鐵和玻璃鋼等。鐵絲纏繞是用 8 號鍍鋅鐵絲密排纏繞木構件的開裂處。通常,為提高補強效果宜先在構件的裂縫中灌注乳膠,然后用鐵絲纏繞。鐵絲纏繞是工程中常見的限制裂縫開展的處理措施。本措施的特點是簡單易行,其不足之處是:在較多的情況下,處理效果不甚理想。這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鐵絲由于木材的脹縮經常發生松動的現象,因此影響其防裂作用。

      因此,欲充分發揮其作用需要做到:經常檢查,發現松動及時加緊,與此同時,要注意防止木材直接受水影響,注意溫度的影響等。

      U 形鐵的加固方法是用螺栓將 U 形鋼材緊固在木材之上,防止裂縫開展的處理方法。用 U 形鐵的加固方法較鐵絲纏繞的效果好,在實際工程中應用的也較多。用 U 形鐵加固時應注意 U 形鐵的間距,一般來說其間距不宜大于被加固構件的最小尺寸,玻璃鋼纏繞的意義與鐵絲纏繞和 U 形鐵的意義相同,在起約束作用的同時,玻璃鋼包起來的構件受水腐蝕的問題也同時得到解決,因此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處理方法,但是處理的費用較高。

      3.2 增大截面法

      增大截面法主要用于受壓桿件的加固,也可用于受拉桿件的加固,這種方法既可以用于構件強度的補充也可以用于增加桿件的穩定性。現在常用的增大截面法主要是用與原構件材料相同的木材進行加固,也可用鋼材和混凝土外包加固。

      外包混凝土主要用于木柱的加固,目前在實際工程中用的相對較少;用鋼材增大木結構截面的方法可參考外包鋼加固法,其加固所采用的形式基本相同。新加部分與原構件的連接可采用螺栓、釘、U 形鐵以及輔助膠粘的方法。增大截面法也可用于原結構木夾板損壞的更換處理。

      3.3增設鋼拉桿

      增設鋼拉桿主要是用于屋架木制下弦的加固以及其他受拉構件的加固,其作用是利用鋼材抗拉強度高的特點部分或全部頂替受拉木構件的作用。鋼拉桿可以通長設置,亦可分段設置,通長設置亦應間隔一段距離設置 U形箍起穩定作用。

      3.4銷栓加固

      銷栓加固主要用于抗剪不足和裂縫的處理,通常是使用鋼制螺栓穿透被加固截面,利用螺栓起到銷栓作用提高截面的抗剪能力,利用擰緊螺栓所提供的壓力限制裂縫的開展。

      3.5纖維束加固

      使用復合纖維是指長纖維(幾厘米以上)與環氧樹脂的膠合體。用于結構修復加固的增強纖維主要有碳纖維(CFRP)、玻璃纖維(GFRP)和芳綸纖維(AFRP)。碳纖維的。使用纖維束加固具有以下優點:(1)材料強度高,。(2)體積小、重量輕,不增加構件尺寸。(3)耐腐蝕。(4)耐火性能好。(5)防水性能好。安裝簡單,(6)符合木結構古建筑圍護要求“暗”的手法。

      4 結束語

      為了更好地保護好它們,做到既不破壞建筑本身原有的歷史文化信息,又要

      使其結構破損部位得到加固修復,就必須研究目前已有的一些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方法,找到適合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古建筑長久地傳承下去。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改進完善的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新方法將會在徽州古建筑的加固修復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薛建陽,張鵬程,趙鴻鐵. 木結構古建筑抗震機理的探討.2008(9):8-11.

      木結構建筑范文第3篇

      關鍵詞:輕型木結構;結構與施工;探究

      現在輕型木施工在很多國家都已經被普遍應用,其主要來自美國,有著近百年的歷史。在美國的市場中起著主導地位的就是結構住宅,在此應用木材使用量為美國生產軟木量的百分之六十,我國古代的建筑主要就是木結構,近些年來我國對木結構住宅進行建筑,這被許多的人喜歡,本文對輕型木結構建筑進行了相應的探究。

      一、木結構建筑住宅所具有的特點

      (一)原材料具有資源環保和可回收再利用特點

      木材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在對木材進行使用時一定要科學的管理森林資源、合理使用森林資源,這樣原材料的使用就會充足。一定要合理開采樹木、合理種植樹木,這和磚瓦、砂石和混凝土相比,木材的再生產能力最強,一般情況下生產周期是50到100年;現在林業在發展、木材加工業也在飛速的發展,建筑結構中就出現了很多的速生材,這樣其生產周期就被縮短了[1]。

      (二)不但有短的工期而且還方便維修

      輕型木結構中有些材料是經過工廠生產完之后才運輸到施工現場的,如:木屋架、墻骨柱、房梁等。工地主要的責任就是進行基礎施工,對所有材料進行拼裝,所以在一個工程同時進行很多的施工,這樣就會使施工的速度加快,其工期也就相對縮短了。一般情況下磚混結構的施工工期為木結構的2倍。其中想要完成200至250平米的住宅,其中包括對其進行精確裝修,這只需要8個工人在50天內就能夠完成,其中木結構住宅有方便維修、方便翻蓋等等特點。

      (三)具有節能保溫的特點

      木結構建筑的特點中還包括隔熱效果好、保溫效果強。很多人員對其進行保溫研究,同樣的保溫效果,需要木材的厚度比混凝土要求厚度薄十五之四,比剛材的厚度薄百分之九十多。假如保溫材料選擇泡沫塑料,這樣同樣的木結構保溫效果就會比剛結構高出百分之十五到七十,這樣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就會有二分之一的降低。在保溫中應用夾層進行保溫、對空氣進行屏蔽保溫。其中保溫效果最好的就是木結構住宅。

      (四)不足之處為防火性能差、防潮性能不強、防腐性能不佳

      木結構建筑中其防火性能、防潮效果、防腐能力等方面效果都不是非常的強,這樣想讓以上性能得到提高可以將木材進行相應的防腐處理,還可以對整體應用防潮建材。

      二、對木結構墻體結構和施工進行介紹

      墻體木框架可以與很多的結構規格相吻合,例如:木屋架、支撐系統、吊頂、掛瓦條及屋面板等。其中墻體有承重墻與非承重強。

      在對墻體部件進行構建時可以在樓面地板處進行構建,將底梁板和頂梁板按照一定的間距在墻柱上進行逐一的排列,并用釘進行固定,在門的空洞和窗的孔洞處應用的骨柱要是雙墻的,其中要將托柱進行定位安裝,將門窗過梁進行安裝時也要定位。在對外墻板材進行檢查時,一定要檢查其對角線,還要檢查其是否平整,檢查之后在對其進行設計,之后對防潮紙應用U型釘進行固定,這步就要應用氣槍。在墻體正立之后,在樓板框架的所有構件上將墻板用釘固定底梁板,并要設計出支撐點作為臨時支撐,這樣就可以把外墻板經過反復重復全部的立起來,之后就是對內墻框架進行制作,在對內墻板進行正立[2]。當內墻板和外墻板的都被立起之后,這是就可以應用釘對梁板進行整體鏈接了。在進行上下層梁板鏈接時要有一個骨柱的距離被預留,其應該把接縫處固定在骨柱之上。

      三、對木結構樓面的結構與施工進行介紹

      其中樓面板、石膏板和擱柵共同構成了木結構住宅中的樓蓋。

      在對樓面進行施工時應該先安房梁再安樓板,先安主梁在安擱柵的安裝順序,在安裝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主梁,就應該對主梁進行制作和安裝,之后在對木擱柵進行相應的固定。當木梁的側面有擱柵對其進行支承時,就可把其轉移到金屬架之上[3]。其中墻頭上放置的擱柵兩邊一定要有支撐木對其進行支撐,其要比擱柵高出15毫米,可以將其作為圈梁,想要使工字梁的側面不移動,這就可以把剪刀撐設置在擱柵間。在以上情況都完成后,就可以對樓板進行鋪設。樓材的長度方向要垂直于擱柵、寬與擱柵平行交錯,其要在同一擱柵上進行樓板鏈接,板間距離應該為3毫米。把彈性膠涂在擱柵和樓板間,這樣樓板的剛度就會增加,相鄰樓板間也就不會出現翹起現象,樓板也就不會發生震動,也就很少發出聲響了。

      四、對木結構樓蓋結構和施工進行介紹

      樓蓋可以通過工廠預定來制作,也可以在現場進行制作。假如要在現場進行制作,這就需要放樣和喂機兩個平臺,平臺的設定要依據房屋的大小來制作,一般情況下的平臺為12m*4m,其中喂機臺中有很多的滑輪,壓輥機在其端頭放置。對房架制作圖進行研究再根據其對尺寸的規定、對桿件長度的規定、對桿件規定的角度切割等等,把其放在放樣拼裝臺之上進行翻樣,對所有腹桿進行切割,應用淺釘對桿的所有節點進行鏈接,之后把其傳給喂機平臺進行輾壓,將桿節點上的所有交接處壓實無縫,這樣房架片就做成了。

      預定的房架用人工進行捆綁和提升到指定位置。房架定位安裝在承重墻上之后,用木方在架間進行固定鏈接,這樣房架就會形成穩定的結構體系,其中在進行房架安裝時其間距離不應該超出610毫米。進行屋面板鋪設時,應用到所有板的紋理都應該和框架垂直。要將板材交錯排列在框架構件之上,這樣屋頂的連接才會更好,其中板材的邊緣距離應該保持在2至3毫米間[4]。這樣就不會因為空氣潮濕而使板材變形,用H型金屬夾來固定板邊緣縫隙。

      結 語:

      本文通過對輕型木結構建筑的結構特點進行了研究和介紹,在此基礎上研究了輕型木結構建筑中住宅的結構特點,對住宅的墻體、樓蓋和樓面的結構和施工進行了介紹,其主要說明了輕型木結構在建筑中起這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晶波,劉祥慶,劉陽冰等.輕型木結構建筑體系典型結構施工做法[J].施工技術,2008,37(3):110-112.

      [2] 何敏娟,周楠楠,孫永良等.都江堰向峨小學輕型木結構設計與施工[J].施工技術,2010,39(3):88-92.

      木結構建筑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黑龍江省 林業木材 生產應用 技術研究

      一、概述黑龍江省林產工業現狀

      黑龍江省林產工業產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建設,由最初單一的鋸材、膠合板產品生產,發展成由鋸材、人造板、家具、木制品、制漿造紙、林產化工等七大類產品所組成的林產工業體系,并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為我省乃至全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然而近十多年來,我省林產工業的發展確遠遠滯后于全國林產工業的發展速度,更落后于木材資源匱乏的山東、江蘇等省。我省每年有數百萬木材采伐量,這是我省的地域優勢,也是發展林產工業的資源條件。另外,我省有著與俄羅斯毗鄰的地域優勢,利用其木材資源發展我省的林產工業是歷史的必然。

      二、國內外輕型木結構房屋的發展現狀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室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開始追求反樸歸真、接近自然的高質量生活,在世界各地已廣泛應用并有廣闊市場的木結構住宅,正是適應這種要求發展起來的新型住宅建筑,為我國的住宅產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方向。目前日本新建住宅房屋中,有一半以上是木結構。在北歐的芬蘭和瑞典,居民住房的90%為一層或二層的木結構建筑。

      近十幾年來,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居住環境和功能,對木結構房屋的需求在增加。特別是近幾年來,大批留學人員回國和大量外國機構的工作人員進入中國,他們對木結構房屋的需求也刺激了我國木結構住宅建設的發展。為了配合我國木結構建筑房屋材料國產化工作,國家科委、建設部和國家林業局撥專款,在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等研究機構開展以落葉松、杉木和竹材為原料的輕型木結構用木質工程材料國產化研究工作,黑龍江省林產所承擔了以落葉松為原料的板材型材料的國產化研究開發工作。

      三、輕型木結構房屋的特點、發展優勢及開發前景

      輕型木結構房屋,在我國聽起來是比較生疏的東西,可能有人認為木結構房屋是四面漏風,吱吱作響,很不牢靠,很不舒服的房子,或認為我國木材這樣短缺,怎能用木材建造房子呢?這個認識會很普遍,其實這都是誤解,由于木結構房屋在我國住宅上是一個盲點,一個空白,使國民經濟支柱之一的建筑缺少了一個重要的分支――木結構建筑。

      木結構房屋能夠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得到普遍的推廣和應用,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優點:

      1)木結構房屋的原料是可再生的資源,可以持續開發和供應,而金屬、水泥和塑料等都是由礦產資源提煉加工制成的,其資源是有限的,一二百年后資源將會出現枯竭。木材的種植過程不但不會污染環境,還有很好的生態作用,而生產金屬、水泥和塑料等,即污染環境又要消耗大量能源。

      2)結構安全:木結構對于瞬間沖擊和周期性疲勞破壞,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如在美國舊金山、日本神戶和臺灣大地震中,絕大部分木結構房屋基本保持完好。另外,火災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裝修材料燃燒后產生的有毒氣體造成窒息,而建造房屋的木材經過嚴格防火處理,有阻燃、滯燃性能,保證木材不在短時間內燃燒,為消防救火贏得時間。

      3)節能保溫:木材與鋼、鋁、塑料相比,其生產中的能耗最小,假如把生產木材能耗設為1,則鋁的能耗為300,塑料為34,鋼材為27,水泥為5。而且木結構建筑還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性能,研究表明:達到同樣保溫效果,木材需要的厚度是混凝土的1/15,是鋼材的1/400。在使用同樣保溫材料時,木結構比鋼結構的保溫性能好15%~70%,可使建筑物的使用能耗大大降低。

      4)施工周期短,維修方便:一般木結構建筑的施工周期只是同類磚混結構1/2~1/3,具有布局與造型靈活、維修和翻新方便的特點,木結構房屋進行維修或改造時所需的設備和材料相對簡單,人員也較少。

      5)環境友善:建筑物的一般壽命平均為50年左右。對被拆除的建筑物材料的處理,一直是困擾城市生態環境的大問題。為此,現代建筑材料應該朝著“4R”原則(Renew、Recycle、Reuse、Reduce)的方向發展,而木質材料基本符合上述要求。推行木質建筑材料房屋既順應健康住宅的理念,又符合我國的建設生態住宅的產業政策。

      四、木結構建筑具有很多優點,在我國推廣應用具有現實意義

      1)木結構房屋的推廣,將改變磚混房屋大量使用粘土磚的狀況。過去我國每年生產約7000億塊粘土磚,侵吞了10萬畝以上我國十分寶貴的耕地。燒磚約用7000噸煤,造成大量廢氣污染和酸雨。雖然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已下文限時禁止生產、使用粘土磚,但大部分地區仍在使用。發展木結構房屋可以有助于減少粘土磚使用,節約了土地,減少了環境污染。

      2)有利于減少水泥生產和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水泥是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國外發達國家一般都把水泥廠外遷。如近年來日本、韓國紛紛到中國投資辦水泥廠。水泥工業過分發展,產量過高,對環境并非好事。我國2001年水泥產量6.4億噸,人均年消耗502公斤,而世界水泥人均年消耗僅267公斤。我國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消費水平,說明我國建筑依靠水泥的程度太高,若干年后房屋淘汰下來的廢舊水泥殘品也難于處理。發展木結構房屋,可以減少水泥的生產和消耗,也就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為我國人工速生林木材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符合我國天然林少,大徑優質材少,而人工林多的林業資源結構現狀。研究、開發輕型木結構用木質復合工程材料,可以解決我國人工林的應用出路,并會帶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也有利于調整我國不合理的人造板消費結構。發達國家人造板用于建筑方面占40%~60%,我國僅占10%以下(不包括裝修用)。目前人造板的主要用途是家具和裝修等,市場已經飽和,所以必須改變人造板的消費結構,擴大其使用范圍。

      4)1978年到2010年,城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從6.7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以上。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8.1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33.6平方米以上。“十五”期間,全國城鄉住宅累計竣工面積57億m2,其中城鎮住宅27億m2。但目前新建住房大部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只有不到1%為木結構建筑,滿足不了不同層次人們的需要。

      目前在我國的上海、北京、深圳、大連、廣州等大城市,對于別墅型木結構房屋具有一定的需求。這反映了我國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要求,特別是數量超過4千萬的中產階層的要求。另外,由于居住習慣原因,一些外籍人士對于木結構房屋也情有獨鐘,這些都是潛在的消費群體。

      五、大力開展木結構房屋及材料的國產化研究

      我們應該抓住木結構房屋的發展機遇,以國產人工林或俄羅斯進口材為原料,研究開發木結構房屋用木質復合工程材料,以此促進我省的林業產業發展,從而帶動化工、機械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然而木結構建筑在我國已停滯二十多年,其后果是極其嚴重的,目前我國較全面掌握木結構并且長期或斷斷續續從事木結構科技工作的僅有7人且年事已高。另一嚴峻的局面是大多數人對木結構房屋還缺乏應有的認識,這將使木結構房屋研究、設計、推廣和應用及材料的國產化具有一定的難度。我們應結合我省的資源、設備和技術現狀積極開展工作。

      1.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木結構設計、生產和應用技術,通過科技智力引進渠道,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為我所用。

      2.開展廣泛的科學研究,以我省的落葉松、楊木等資源為原料,研究開發滿足木結構房屋應用的木質復合工程材料,提高木材利用率,降低產品成本,實現輕型木結構房屋材料的國產化。

      木結構建筑范文第5篇

      關鍵詞:輕型木結構;建筑裝飾;擇木而伐

      木結構建筑一度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唯一模式,但近百年來,木結構幾乎退出中國建筑舞臺,一直以來大家對木業建筑有一些傳統上的誤解。有人認為木建筑是屬于老式落后的建筑,認為木建筑防火性不高,不牢固,容易腐爛、易遭到白蟻侵蝕等等。其實這些誤解都源于大眾目前對這個產業不甚了解,在現代技術和工藝制造條件下,通過新型材料的加入這些弱點正逐步被克服。而且當代的輕型木結構房屋可以和我們現有的常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磚石混合結構等結構形式完美結合,創造出全新的木混合結構建筑體系。兩者可取長補短相得益彰,能將木結構建筑靈活高效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

      一.輕型木桁架外露實例

      1.1.輕型木桁架特點

      輕型木結構的主要結構材料為規格材,因天然材料的局限性,規格材截面及長度不能無限擴大,桁架是大跨結構的首選形式。作為超靜定結構體系,桁架具有經濟、大跨、制作靈活等特性,工程中廣泛的應用于樓面及屋面桁架。常見的芬克和豪式屋架具有水平下弦,利于石膏板吊頂的安裝,對于住宅類建筑非常適用。隨著輕木結構的發展與人們認知的不斷提高,輕木結構構件外露成為眾多木結構愛好者的追求,成為低碳建筑新的風向標。

      1.2.外露屋架實例

      蘇州太湖溫泉1858售樓處地處風景秀麗的太湖湖畔,總建筑面積445m2,售樓大廳框架為4m×8m,采用膠合木框架體系,屋面采用50該坡屋面跨度7.410m,兩側外挑1.26m和1.93m,單根構件下料長度10.64m。按照屋面恒載0.8 kPa,活載0.5 kPa設計屋面桁架。上弦采用38 mm×235mm規格材,跨中處添加38mm×89mm腹桿支承體系,齒板雙面加壓,形成倒三角的獨特受力體系。采用外觀精美、節疤較少的規格材用作外露桁架的桿件;同種規格且精確定位的齒板將桿件連為一體,形成可以承受荷載的結構體系。35榀桁架依次排列,巧妙地將上弦桿件接長,達到具有獨特木結構氣質的裝飾效果,透出自然的低碳建筑味道。

      二.輕型木結構墻骨柱外露實例

      2.1.輕型木結構墻體設計特點

      輕型木結構墻體采用規格材做墻骨柱,按406mm或610mm間距排列,節點處采用特制的80長金屬麻花釘釘入,上下采用貫通的頂梁板和底梁板將豎向木墻骨柱固定并連為整體,保證墻骨柱兩端鉸接的力學假定;接頭錯開的雙根頂梁板具有一定強度,將上部荷載按照均布荷載的假定傳給墻骨柱。按照計算釘距采用60長麻花釘在墻骨柱兩側封木基結構板和石膏板,與邊緣構件(墻骨柱)共同承擔結構剪力。保溫棉和水電管線可以安裝在木基結構板和石膏板形成的空腔中,節能且不占空間。

      2.2.墻骨柱外露實例

      墻骨柱外露有兩類,填充墻骨柱外露和結構墻骨柱外露。填充墻外露骨柱為非承重骨柱,外包覆石膏板、裝飾板材或玻璃等隔斷材料,區分建筑空間,增添空間的使用情趣。結構墻骨柱外露是將承重墻龍骨及木基結構板外露的一種裝飾方式。依照結構計算結果排布骨柱,設置雙龍骨或加設金屬構件作加強的建筑形式。該外露墻體是蘇州皇家辦公樓會議室的北墻,為體現木結構公司特色,將公共會議室的墻體裝修得富于木質氣息。墻骨柱采用雙根38mm×184mm,間距1200mm,雙根規格材間加嵌拉絲金屬蓋板;單面采用外觀級進口木基裝飾板替代結構級定向刨花板,使建筑符合力學要求的同時體現美學需求。

      2.3.外露墻骨柱裝飾前景

      輕型木結構墻骨柱外露在于將既定的建筑空間向外“借景”,延伸空間的寬度和深度,借助材料本身的特性展現獨特而豐富的裝飾效果,以外露的結構體系展現最簡單最精致的美。墻骨柱外露的做法以其獨特而經濟的綠色裝飾效果,在輕型木結構建筑中成就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樓面格柵外露實例

      3.1.樓面格柵設計特點

      輕型木結構樓面格柵采用38mm寬截面的規格材安裝,通常截面高為184mm或235mm,間距406mm,以兩端鉸接的簡支梁作為計算模型,支座為墻體或梁,寬度不小于40mm;采用80mm長的麻花釘連接于支座上,形成“鉸”。經過設計可以實現柵形式的突破,譬如井字梁。上海夢加園木產品展示基地采用數層縱橫向交疊井字形規格材樓面格柵,以1200 mm見方的雙向跨距,實現建筑結構及綠色裝飾雙重功能,將低碳裝修風潮完美展現。

      3.2.樓面格柵外露

      輕型木結構建筑的走廊跨度不大,進深相對較深,采用406mm間距的格柵外露可以形成較大規模體量,突顯輕木構件的特質。融入裝修的需求,外露的格柵自然缺陷不宜過多,可以做雙片或三片,甚至可以雙片中間夾小截面的規格材或夾金屬板材等,例如雙片38mm×235mm中間夾單片38mm×184mm規格材形成一個單元,天花板底面形成一個凹進的造型;還可以將原本拼成整體受力的兩個規格材拆成兩個單獨的構件,分開50mm左右便于布置燈光及電線。

      3.3.屋面格柵外露實例

      在結構計算模型上,屋面格柵可以看作是有坡度的樓面格柵,屋面格柵同樣可以外露。大挑檐的外廊格柵可以采用雙片格柵實現,根據懸挑長度設置斜撐,外露格柵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木器漆及炭燒工藝呈現不同的建筑韻味,展示多元化的建筑風格。

      四.結語

      通過有關輕型木結構構件體現裝飾效果的建筑實例的介紹,結合現場的照片,展示了輕木結構作為結構以外的功能,即兼顧裝飾性,詮釋低碳而嶄新的建筑風格。這一特性可以突顯輕木結構本身低碳建筑之美,綠色裝飾之美,也為輕木構件在其他結構形式建筑裝修中發揮功效打開了一扇門。輕型木結構是近年來新流行的建筑形式,有著綠色環保、保溫隔熱、輕質美觀、建造方便、抗震性能優越等顯著特點,旨在提供低碳節能的建筑空間,為國內綠色建筑與裝飾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www.亚洲成在线|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