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良心如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人文關懷; 門診; 護理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210-01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在不斷改進,把人文護理模式應用到護理服務中,以保證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和提高護理質量,是新的護理理念。人文護理是指具備良好人文素質的護理人員對護理對象進行的具有人文關懷的護理。在護理工作中提倡人文關懷,就是要求醫護人員不僅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給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還要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給患者予精神上呵護,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醫療模式。門診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窗口,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重要的一環,筆者在外科門診工作中運用人文關懷護理,對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就診的300例患者,男184例,女116例,年齡18~70歲,平均46歲。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50例,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為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調查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服務,觀察組采用人文關懷護理。本科室自行制定外科門診就診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表格內分別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可詳細說明不滿意的的具體方面以及建議)。滿意和基本滿意歸為滿意度,患者就診結束發放調查表并說明填寫要求,進行匿名調查,調查表可由患者或陪同家屬填寫,自行放置于本科室內設置的投表箱內或寄回本院外科門診收。收集數據后運用統計學百分率計算滿意率,并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率。
1.3 實施人文關懷護理:
①加強人文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要求醫務工作人員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全面發展,才能使人文護理真正的、廣泛的應用于臨床護理之中,發揮護理的獨特功能,從而全面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為使人文護理得到廣泛推廣,我院開展多種形式學習人文知識,著重強化職業道德、語言、行為教育以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服務意識,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積極向上和諧的工作氛圍,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建立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在技能培養方面,要求護理人員使用關愛性語言,規范行為禮儀,體現對患者的尊重,使患者人格受到尊重,感受到溫暖和親切,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②合理配備護理人力資源,護理人力資源與護理質量有直接關系,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是護理事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門診的特殊性(有換藥室和分診導診臺)和就診量合理配備護理人員,根據門診工作需要實行彈性排班,中午以及下午延長下班時間直到醫生看完所有患者,有效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醫療糾紛,保證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③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創建一個溫馨舒適的就診環境,設置足夠舒適的候診座位及方便患者的人性化公共設施,保持環境整潔、明亮、空氣清新。優化就診流程,每一個就診環節有明確的指引及溫馨提示。建立開放式分診及導診臺,便于護患之間面對面溝通交流,拉近護患關系。候診區設置健康宣傳欄和健康宣傳手冊、各專科專家介紹以及當天出診的專家和專科醫生等,使患者了解相關疾病知識和方便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就診專家,有助于舒緩患者緊張的就診、候診情緒。④熱誠提供人文關懷護理服務,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護士主動熱情接待每一位來到門診的患者,及時了解患者就診需要,耐心聆聽患者需求,尊重和保護患者的隱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千方百計幫患者解決問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傾聽技術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強調,它是緩解緊張護患關系的一個途徑,又是增進理解,加強信任,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橋梁。熱心向患者介紹門診環境,指導就診程序,盡量及時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和心理需求,給患者予積極的心理支持。主動攙扶行動不便的患者,對于急、危、重以及年老沒陪護人員,根據患者需要提供全程導診服務,有效縮短患者整個就診時間,將人文關懷融入到每個護理環節。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見表1,觀察組的滿意率為95%,對照組的為81%,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后患者的滿意率與未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患者的滿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文化層次的提高,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已不再是被動的接受醫療和護理,而是醫療和護理的參與者。患者除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得自身疾病的有效治療及護理的同時,還要求其人格尊嚴和生命價值得到更充分更理性的尊重以及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社會支持。護理人員如果只是用傳統的方法機械地進行治療與護理,缺乏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忽視了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需求方面的問題,了解不到他們真實的思想動態,就不能使護患關系在更高層次上達到和諧,難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主動配合,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生存方式的轉變要求樹立服務與競爭的觀念。三分醫療、七分護理,護理專業在醫療衛生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護理人員接觸患者的時間和機會比較多,大量的治療護理工作由護士來完成。因此,護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工作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外,還要積極學習心理學、法學等多方面知識。全心全意去用新的觀念解決現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人文與社會科學知識是人文護理必需的背景知識,是人文精神在為患者護理中得以體現的必備條件和工具。人文關懷護理讓患者感受到被關懷、尊重,從而使護士自身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護士素質不斷提高,患者滿意度增加。患者的滿意是對護士工作的肯定,縮短護患、醫護間距離。全面提升了門診護理工作質量,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了護士的整體素質,滿足了護理人員的成就感,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明顯提高了護理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那一次的失敗,我失手了,因為自己的驕傲自大,輸了那一戰,盡管什么都沒說,想起來時我還是會偷偷的落淚,雖然出乎意料的振作起來,什么都不提,什么都沒講,可是心里面還是有一個結,滿滿都是不堪的回憶和淚水!
我會很努力的學好,可是結果都是失敗的,昧著良心說不在乎,心如同青花瓷被打碎散落一地,滿地都是破碎的心,互相扎著,卻不知道痛!­
因為那次失敗,不管下次結局再怎么樣,我都會笑著說不在乎,會在沒人時捶打著墻壁,把手弄得通紅,在廁所里面對墻壁反思自己的錯誤。­
?婚后二十多年,她不斷被評為“先進個人”、“模范妻子”
?和小叔子的愉,她擁有了做母親的權利
?一起桃色新聞,讓她踏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為家庭 走入無情無愛的婚姻
這是一個四十年前的故事。陳麗芬從來沒想到聽天由命的沉默會讓自己付出差不多一輩子的代價。18歲那年,父親一夜之間由令人尊敬的大學教授變成了“牛鬼蛇神”,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一家人的生活變得苦不堪言。陳麗芬也因此失去了招工招干的資格,前途一片黯淡。無奈之下,母親為陳麗芬決定了一樁婚事,而結婚的對象是上海郊區一個特等殘疾的男人,比她大十歲。
年輕的陳麗芬無法理解母親為何要把自己往這樣的火坑里推。可母親的勸說卻是那樣沉重:“跟哪個男人不是過日子呀?這個李強根正苗紅,雖然工傷長病假在家,但有全部的勞保工資和醫療補助,還能解決妻子的就業問題。有了他,我們說話做人都底氣足些,你就委屈點吧,不為自己也為全家。”
一句“不為自己也為全家”,讓陳麗芬心軟了。雖然陳麗芬心里萬般不愿意,雖然她留了一夜的眼淚,但善良的她還是放棄了反抗。
兩人沒有談戀愛,僅有的幾次交流都是通過書信。信中,李強把自己的病歷抄給了陳麗芬:腰部以下完全癱瘓,尿道斷裂不能修補,膀胱造瘺手術后離不開一根導尿管和一只接尿瓶。李強告訴陳麗芬,自己目前和弟弟李威兩人相依為命,生活基本上完全不能自理,請她慎重考慮,千萬不要勉強。
雖然陳麗芬明白,這意味著這個男人不但喪失了,連小便都要接瓶子,但她還是告訴對方自己“沒意見”。可李強如何能知道,年輕的陳麗芬在“沒意見”這三個字的背后,有著怎樣難以訴說的沉重枷鎖。
1972年底,陳麗芬和李強正式登記結婚了。新婚之夜,猜拳行令的吆喝聲減弱,客人陸續散去。陳麗芬站在大櫥的鏡子前,端詳著自己青春靚麗的容顏,那雙晶亮的眼眸里閃出的卻是無奈的淚花。她將新房的燈光調到最暗,呆呆地坐在了床頭的一角,望著李強殘疾的身軀……
婚后的日子靜如死水。生活中許多事情是瑣碎的,對正常人來說輕而易舉能做到的事情,李強都需要有人服侍。于是,陳麗芬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早晨起床為李強倒掉尿瓶,幫助他大便,給他的膀胱造瘺消炎換藥,推著他到外面散步,接著回家洗衣做飯打掃衛生。
幸好,李強的弟弟李威看到陳麗芬那么辛苦,扛煤背米的粗活重活,他都搶著干。李威的懂事體貼,讓陳麗芬很感激。作為回報,她常常為這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小叔子洗衣服。
到了夜晚,一切按部就班后,陳麗芬就像木頭一樣躺在床上等著天明。正值妙齡的她自然也有七情六欲,渴望品嘗愛的甜蜜和芬芳,這對于一個已婚的女人來說,的確是完全正當合理的要求。然而,年輕的陳麗芬卻只能將這些美好的愿望埋藏心中,無悲無喜地過著日子。
愉 讓她身體內躁動著一條新生命
婚后,陳麗芬被安排在鎮政府的招待所工作。這樣的一份工作,對陳麗芬而言,得到的快樂價值遠遠超過掙錢的價值,因為她不用再被圈禁在家中,天天和李強四目相對。在招待所里,陳麗芬能聽到各種奇聞異事,還能碰到天南地北來的人。雖然既要伺候家中的殘疾丈夫,又要兼顧上班,但她卻感到累得充實。
每天上班,陳麗芬樣樣搶著干。很多人都不理解,一個看起來這么瘦弱的女人,為何竟能像陀螺一樣不知疲倦地運轉著。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希望一天到晚繁重的勞動能夠消耗掉自己所有的精力,她想讓自己每天晚上倒頭就能睡著。
陳麗芬在工作上的努力和精心侍候丈夫的突出表現,讓她獲得了單位和同事們的認可。1975年,她被招待所評為“先進個人”。從領導手中接過獎狀的那一刻,陳麗芬的臉上漾開了笑紋,心中有著難以抑制的欣慰,她告訴自己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光陰無休無止地流逝,陳麗芬獲得的榮譽越來越多,從“先進個人”、“五好家庭”到“模范妻子”,各種獎牌接踵而來。可在這些榮譽之外,誰又能理解陳麗芬那顆越來越渴望過上普通女人生活的苦澀之心呢?不知不覺,陳麗芬已經成了30歲的,隨著心中一直壓抑著的女兒情漸漸蘇醒,她愈發覺得無法承受這些榮譽,“模范妻子”的頭銜幾乎快成為了“貞節牌坊”的替代品。
1982年底,陳麗芬又被評為了“模范妻子”。那天,大紅花大獎牌被敲鑼打鼓地送到了陳麗芬的家中,領導們對她贊不絕口,紛紛稱她為全鎮“精神文明的旗幟”。面對領導的夸獎贊揚,面對領導的慰問鼓勵,陳麗芬露出了苦澀的笑容。
領導陸續離開后,家中又恢復了以往的寂靜。晚上,看著那張大獎牌,看著身邊可憐的丈夫,陳麗芬想到了自己十年來的酸楚,忽然忍不住抽抽噎噎地哭了出來。一旁,明白妻子心思的李強嘲諷地問:“你后悔了是不是?當初我可是什么都沒有隱瞞,吃苦也是你自討的!”陳麗芬一聽,心頭像被鋒利的銼刀來回挫著,泛出無際的悲哀。整整十年,自己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忍受,像忠實的奴仆一樣伺候著這個男人的吃喝拉撒,像木頭一樣克制著自己麻醉著自己的情感,難道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自討苦吃?
陳麗芬強忍著委屈的淚水,將李強伺候妥當,扶到了床上。等李強熟睡后,陳麗芬悄悄地來到了廚房,她想一個人靜靜地呆著,痛痛快快地哭一場,發泄一下自己千言萬語也訴不盡的苦悶。
巧的是,李強的弟弟李威這時也來到了廚房。這些年來,單身的李威一直和哥嫂生活在一起,互相照應。他心中對嫂子既欽佩又同情,他最明白嫂子作為一個女人的苦衷。此時,看見陳麗芬紅著眼眶杵在那兒,李威意識到一定發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連忙上去安慰嫂子。當著小叔子的面,陳麗芬脫口發出了一聲悲嘆:“要這些獎牌有什么用,誰也不知道我的苦處!”
那一刻,說不上是什么動機或緣由,李威內心涌上了一股熱流,似乎是在不知不覺之間牽起了陳麗芬的手,陳麗芬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去了李威的房間。她來不及拒絕,也顧不上考慮后果,就接受了他的第一次洗禮……
這一夜,令陳麗芬刻骨銘心。之后,兩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耳鬢廝磨。只是,他們的行為可以瞞過李強,但陳麗芬肚子里躁動著的新生命卻無法瞞得住。
幾個月后,陳麗芬發覺自己懷孕了。深夜,她將此事告訴了李威,李威嚇得不知道所措。經過反復商量,兩人覺得只有兩條路:一是打掉孩子,就當什么都沒發生過;二是生下孩子和李威生活。陳麗芬決定選擇第二條,她想擁有做母親的權利。
翌日,陳麗芬和李威雙雙跪在了李強面前,向李強懺悔,“我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李強明白事情的原委后,緘默了許久,才憤憤地開口:“我本不想原諒你們,可總是李家的香火。但李威必須離開上海,不要再出現。”陳麗芬和李威怎么也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可又無法反駁,最終無奈地接受了這個宣判結果。對哥哥心存愧疚的李威當晚就收拾行李離開了上海,去外地打工了。
這個孩子就這樣糊里糊涂地生了下來。街坊鄰居誰也不敢多問,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
李強這個出人意料之外的決定,讓陳麗芬覺得很忐忑,這條新生命的誕生,帶給她的到底會是幸還是不幸?她沒想到李強會讓她生下孩子,當然更不會想到李強竟會對她進行身體摧殘。
桃色新聞把她從模范妻子變成了殘花敗柳
女兒的誕生給陳麗芬干枯的生命帶來了一點活力。有時,看著女兒可愛甜美的樣子,陳麗芬不禁會走神想起那刻骨銘心的一夜。妻子細微的神情變化,自然是逃不過李強的眼睛。在沒有殘疾之前,李強也曾經是個健壯的男人,也曾經有過愛的釋放,他當然明白妻子在回味什么。而這,恰恰觸到了他的痛處。
從那以后,李強的性情變得十分怪異暴躁,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變著法兒折磨陳麗芬,或許他是要以另一種不人道的方式證明自己是一個實實在在、不折不扣的男人。
一天夜里,李強用命令的口氣,讓陳麗芬衣服躺在床上。陳麗芬不知道丈夫想干什么,戰戰兢兢地照做了。不料,李強對她一番后,竟俯下身體,撕咬她的胸部和,疼得陳麗芬嘴唇都咬出了血,卻又不敢大聲叫出來,生怕被人聽到。
“難道我要守著一個男人這樣過一輩子嗎?”看著李強滿臉扭曲的樣子,陳麗芬在心里反復問著自己這個問題。原本應該是夫妻倆相依相偎的美好夜晚,為什么自己偏偏卻要受盡這樣的折磨,一夜一夜地枕淚而眠,一秒一秒地捱到天明。
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有一天陳麗芬咬著牙問李強:“我們離婚吧,但我還是一樣侍候你,好嗎?”李強一聽,頓時臉色慘白,似乎感到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他扶著輪椅往后退了幾步,憤然威脅道:“如果你敢,我就先死在你面前。”那斬釘截鐵的語氣,讓陳麗芬意識到,丈夫絕對不僅僅是威脅。在那個年代,離婚可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尤其陳麗芬頭頂上有那么多耀眼的“光環”,若是因此逼死了丈夫,她以后就無法抬頭做人了。
這之后,陳麗芬嚇得再也不敢提“離婚”這兩個字了,她告訴自己,就是為了女兒,也要堅持下去。她把全部的精力和熱情都轉移到對女兒的養育上,把全部的愛都寄托在了女兒的身上。女兒漸漸長大了,懂事的女兒不僅生活自理能力強,還能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給爸爸倒尿瓶子,這讓陳麗芬覺得人生有了希望。
然而,生活又一次將她推入了深淵。1992年春節前夕,陳麗芬和以前的老同學搞聯歡,大家興高采烈地互相合影留念。其中,有一個當老師的男同學也和她合拍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在陳麗芬看來平常無奇,隨手放在了家中寫字臺的抽屜里。
可她不知道的是,丈夫經常乘她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翻她的包、記事本和抽屜。沒過幾天,這張照片就被李強發現了。李跳如雷,嚴厲地質問陳麗芬:“你說,這個野男人是誰?”陳麗芬并沒有太在意,將當時情況如實解釋了一番。
李強一臉的不信:“既然是普通關系,為什么還要在一起拍照?”陳麗芬回答道:“那是隨便照的。”李強步步逼近:“哪個正派女人會隨隨便便地單獨和別的男人照相?”“不是單獨,當時是有很多人在一起的。”“有很多人?為什么照片上只有你們兩個?”陳麗芬被問得哭笑不得,她知道繼續爭辯下去只會越描越黑,便索性不再解釋了。
李強怎么肯輕易罷休呢,第二天他便召集了一群朋友,神情嚴肅地說:“現在有個第三者要插足我的家庭,你們一定要幫我查清楚,警告他,教訓他。”于是,一群“仗義”的朋友沖到了那位男老師的家里,狠狠將他揍了一頓,還砸爛了很多家具。短短幾天里,陳麗芬的“出軌事件”傳遍了街頭巷尾,第三者有名有姓,故事有眉有眼。陳麗芬一下子由人人夸贊的“模范妻子”變成了到處被人指指點點的“的下作女人”。
陳麗芬徹底絕望了。一個女人從18歲到40歲,用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含辛茹苦地照顧著這個苦難的家,壓抑著自己的情感伺候特等殘疾的丈夫,可到頭來卻是這樣的下場。所有的犧牲都是白白付出了,所有的苦難都是白白遭受了,這讓她如何能想得通!
一種長期積郁在心底的痛苦和怒火噴涌而出,陳麗芬為自己痛下了決心:“我要離婚!”
走投無路 萬念俱焚斷紅塵
有人說,世上最美的是夢,最長的是路。陳麗芬的這條離婚路,長得讓她看不到盡頭。長得讓她喘不過氣來。
1993年夏天,陳麗芬第一次正式向法院遞交了離婚訴狀,被法院駁回。之后十幾次,陳麗芬向法院離婚,可依然是同樣的結果。
這個不幸的女人,在她的每一份離婚訴狀的最后,總是寫上這樣的一段話:“考慮到我婚姻的特殊性,為了盡量不讓組織為難不讓李強為難,我希望離婚不離家,當他一輩子的特別護理員。如果他實在不愿意與我生活在一起,財產和孩子一切都隨他挑,我決不與他爭奪,我只要解除這種無愛婚姻的枷鎖,我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生活伴侶和我共同分擔生活的重負。”
但這些誠懇的話語還是打動不了領導。鎮政府和招待所的領導見她“屢教不改”,親自上門為她做思想工作,“你離什么婚呢?跟你做了那么多工作,硬是聽不進去呀。”陳麗芬委屈地哭了出來:“不是聽不進,是這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我的身體快垮了,精神也快崩裂了。”領導勸導她:“你要不是嫁給李強還不見得有工作,人是要講良心的。”
陳麗芬憤怒了,“我這二十年整個青春都葬送了,我只是要求離婚不離家,還沒有講道德良心嗎?難道我現在連普通公民婚姻自由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嗎?”領導無法反駁,只能說道:“你的事情我們無權干涉,由法律判決吧。”
陳麗芬不甘心,繼續一次次地往法院跑,可每次都失望而歸,得到的回復都是:還要研究研究。一個同情她的辦事員悄悄告訴她,已經為這個事情開了好幾次討論會了,領導誰也不敢表硬態,誰都怕背上這個包袱。擔心一旦準予離婚,李強會大吵大鬧無法收場,更擔心這個五好家庭鬧個離婚收場,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這番話,讓陳麗芬徹底明白了,只要不準予自己離婚,所有的這些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回到家中,陳麗芬在鏡子里看到自己兩鬢銀霜時,突然感到心如死灰。想想自己幾年來,上百次上訴,不但沒有擺脫不幸的婚姻,心中的苦悶反而伴隨著自己不幸的婚姻逐步升級。
當晚,萬念俱焚的陳麗芬來到了郊縣的一座尼姑庵,她把滿頭青絲剪掉后,希望塵世的煩惱也能統統隨之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