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艾青的現代詩歌

      艾青的現代詩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艾青的現代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艾青的現代詩歌范文第1篇

      【關鍵詞】語文 現代詩歌 鑒賞教學 方法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的教學可謂是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教材選編的課文少、教師不夠重視、學生接觸不夠多等方面。而實際上現代詩歌以其思想深刻、意境優美、節奏明朗的特點深受高中生的喜愛;這又為現代詩歌的教學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本文結合中學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進行探討,希望能舉一反三,有所啟悟。

      一、靈活設計導語,為教學做好引人入勝的開場白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多樣不拘形式地設計情境,帶領學生進入特定的意境中,引起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渴望。如學習徐志摩的新詩《再別康橋》,為了啟發學生對詩歌主題的把握,首先從學生的情感積累中談古今中外人生中的各種離別開始,有宋代柳永與戀人酒灑長亭的《雨霖鈴》、有電影中為保衛家國而舍兒女情長的《魂斷藍橋》。學習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時,我們從對自己母親的熱愛開始設計導語,把對國家的熱愛與對母親的情感緊緊聯系在一起。詩人艾青面對日本鬼子對中國人民的燒殺搶掠、對我國領土的肆意踐踏,眼含熱淚、懷著誠摯的感情,對祖國母親唱出了一曲愛國主義戀歌――《我愛這土地》!

      二、熱情朗讀文本,為正確把握情感態度做好準備

      1. 朗讀: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字詞的讀音問題、詩歌簡單詞句的理解。教師在教學前應布置相應的預習作業,做好字詞句簡單障礙的清掃工作。

      2. 誦讀: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詩歌寫作背景、創作時的特殊情境,以及完成詩歌內容的理解、特殊意象和意境的分析、情感的把握。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讀出詩歌魅力,讀出作者感彩,讀出自己的體會,達到作者和讀者在情感上的共鳴和交流。

      3. 頌讀: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按照頌讀的規律,了解現代詩歌的特點,把握詩歌中的節奏和語調,糾正重讀和輕讀,氣韻的緊張與舒緩,還要注意詩歌中重章復沓的手法、疊字疊句的運用都與作者特殊的情感宣泄有著直接的關系。

      這一過程應該從課前開始,一直貫穿到課堂教學結束,并延續到課后,好的詩歌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

      三、感時生情,知人論世,領略風景

      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要真正讀懂一首詩,還要探秘它的現在和過去。借用詩歌里的說法,叫做感時生情,知人論世。一首現代詩歌無論是關注社會還是抒發個人的情感,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對現實的一種曲折的反映,詩歌產生的背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作者的思想情感,這種影響會在作品中以隱諱的意象來間接地透露給讀者。所以解讀現代詩歌,了解寫作背景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具體以《我愛這土地》為例。艾青是我們所熟悉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出生地主家庭卻在生下后不久就被寄養在保姆家,這使得他從小就和底層勞動人民生活在一起,感染了農民的淳樸和憂郁。1932年從法國留學回國,不久因為“顛覆政府”的罪名被投入監獄。這些經歷都使得他對社會的理解更加深刻,看清了黑暗勢力的本質,讓他毅然堅定地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為他們高唱。抗戰爆發,當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中國的土地,民族遭受踐踏,人民在戰火和蹂躪中掙扎,這樣的時代背景造就了艾青詩歌最核心的主題,那就是熱愛祖國、關注民族、同情人民。《我愛這土地》就寫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

      四、分析基本意象,逐步把握詩歌的主旨

      詩歌是一種借助意象委婉曲折表達作者情感態度的文學體裁。“意象”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思想的客觀事物。意象是構建詩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區別詩與非詩的基本特征。解讀詩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意象的解讀。我們要在了解詩歌創作背景和了解詩人的性格經歷以及詩歌整體情感特征的前提下,仔細分析意象的具體含義、意象的情感特點、意象和詩歌主題之間的關系,由整體到局部,再由細節到整體來回反復地揣摩理解,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達到對詩歌的把握。

      例如《我愛這土地》作者用了大量的意象組合全詩,“鳥”“河流”“暴風雨”“土地”“黎明”“激怒的風”等等。首先得從文中將這些一語雙關的意象一一找出,并且要注意它所在的句子和加在它前面的修飾語。將意象和修飾語放在一起理解,找出共同點,再放回句子中再次回味,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意象分別有什么深層內涵。比如以“鳥”這個意象為例,和它關系最密切的修飾語是“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千難萬險,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這是一個身體遭受摧殘卻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高大形象;是在國難當頭,為民族的振興積極奔走呼喊,為國家的救亡圖存奮斗不止的愛國者的身影。還有一個與鳥相關的地方就是“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是一只為了自己的所愛寧愿拋棄生命的癡情鳥。聯系前面的背景,就不難理解這種愛國者的形象不僅僅表現在為國家奔走效勞,更有為國捐軀的執著信念。

      五、關注結構安排,體會意圖,把握核心

      艾青的現代詩歌范文第2篇

      中國,詩的國度。

      五千年文明,五千年詩歌。從刀耕火種到信息時代,從茹毛飲血到現代文明,滄海桑田,歷史的長河中詩歌的旗幟獵獵飄揚。詩神長發飄飄,赤足走過國風,走過楚辭,走過漢賦,走過晉朝的桃園,走過大唐的邊塞,走過北宋的詞苑,一路風霜,詩神的血液流淌成長江黃河,詩神的呼吸凝固成華山泰山。

      中國,詩的家園。

      詩神的光芒照耀著華夏山河。詩的格式,詩的韻律,詩的意境,在我們這個舉世公認的詩的王國里幾已完美無加,登峰造極。屈原,太白,陸游,一代代詩祖鑄造了一座座詩的豐碑。面對著歷史的詩碑和詩碑的歷史,炎黃子孫何其驕傲,何其自豪。

      詩魂,國魂,民族魂。

      高揚著生命的激情與藝術的風帆,詩神走進了五四。

      除舊更新的特質,容納百川的社會氛圍,外來文化思潮的撞擊,催發了中國現代詩歌的誕生。

      鳳凰涅,郭沫若,沖破舊體詩觀念的禁錮,打碎舊體詩格律的枷鎖,給了現代詩歌以激情;大堰河寬廣博大,艾青,融合世界性與民族性,整合開放性與傳承性,給了現代詩歌以血肉;走進雨巷,戴望舒,精雕朦朧的意象和非邏輯的語匯,木刻每一聲韻和每一節拍,給了現代詩歌以思想。

      湖畔詩派,新月詩派,象征詩派,七月詩派,九葉詩派,晉察冀詩派;民族化,大眾化,現代化,多樣化。現代詩歌以其洗滌傳統而勇敢的創新精神,在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詩壇上載歌載舞,江河千里,蔚為大觀。

      詩的使命是神圣的。詩的魅力是神奇的。

      反映生活,贊美勞動,謳歌自然,吟誦愛情,抒發喜怒哀樂,述說興衰成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更替,詩神,既見證歷史又折射歷史。

      詩歌,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和象征。

      不懂詩的生活是悲哀的,放棄詩歌的民族是頹廢的。

      但是,詩歌從沒有過象今天這樣衰弱,詩神的家園也從沒有過象今天這樣荒蕪。

      是科學技術與詩歌形同水火?是現代文明折斷了詩歌的翅膀?不是,是我們自己毀滅了詩歌的家園,踐踏了詩歌的草地。我們罪孽深重。

      翻開高中語文教材,選編了幾首現代詩?第一冊還能聞見現代詩的芳香,二至六冊再難覓現代詩的背影了。而我們的教師呢?既沒有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林子欣賞,更沒有指導學生創作詩歌,甚至考場做文還要下一道“詩歌出外”的咒符(其實,有幾個老師欣賞并能創作詩歌呢)。

      于是,一批批詩盲走向社會。于是,詩歌的海洋一天天干涸。

      詩歌的命運令人擔憂。

      詩歌不一定始終是時代的寵兒。幻想詩歌永遠輝煌是不切實際的。

      詩歌并不挑剔壯烈崇高或是平凡淡薄,我們沒有冷落和漠視詩歌的權力。

      “寫詩的人死了,只有太陽在哭泣;愛詩的人死了,只有月亮在悲哀”,現代詩歌的現狀,現代詩歌的沉寂不能不說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病兆。

      中國教育已進入改革的關鍵時期。

      現代詩歌也應進入偉大復興的時代。

      詩的激情,詩的張力,詩的語言,詩的意境,總之,詩歌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容質疑的,對培養學生的感悟力和審美力是任何一種文學體裁無法代替的。詩神垂青年輕人,青年人對詩歌也情有獨鐘。

      詩魂,師魂。

      愿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無愧詩祖,無愧師祖。高揚起現代詩歌的旗幟,肩負起振興中華詩歌的責任,引導學生熱愛詩歌、欣賞詩歌、創造詩歌,重振詩歌的雄風,重建詩歌的家園、。

      艾青的現代詩歌范文第3篇

      一、強化朗讀,加深感悟

      教師在進行現代詩歌教學時,應多帶領學生朗讀,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教師可以根據每首詩歌的特點,在朗讀前后給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然后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情感,從而加深學生對詩歌意境的感悟。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現代詩歌進行朗讀時,還應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節奏特點,培養學生語感,能夠通過朗讀來體會詩歌的韻味,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鄉愁》時,首先應給學生介紹詩歌應怎么停頓,如: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然后引導學生反復朗誦,朗讀時應抑揚頓挫,通過朗誦來體會詩人這種強烈的“鄉愁”情緒,從而對詩人那種思念家國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如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教師可以從情感的角度,引導學生通過朗誦更好的體會詩人對祖國命運的那種深切關注之情。

      二、發揮想象,感受意象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詩歌的意象,詩歌教學時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詩歌學習有它的特殊性,它有著極具凝練的語言,因此,學生學習和鑒賞作品時,聯想和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我用殘損的手掌》,“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寫到這里,詩人的情感突然從痛楚的悲吟轉變為了深情的傾述,“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使人們在朗誦的時間會馬上想象戀人的柔發、嬰兒手中乳是怎樣的一種感覺。我捕捉并提示了‘‘柔發、乳’兩個意象給學生想象,使他們對這首詩產生一種很親切的感覺。

      三、把握意象,領悟意境

      詩是詩人對現實生活提煉加工的結果。詩人在詩中融入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某些感受,寄托在他所寫的人物身上,所寫的景物、事件之中。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時,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要對詩歌的意象進行仔細的分析與把握,從而能準確領悟詩歌的意境及詩人在詩中所寄予的思想情感。如寫作背景是1938年10月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我國武漢失守,日本侵略者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肆意踐踏,民不聊生,艾青寫下這首詩歌無疑是懷著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祖國的摯愛的。“――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前面一直在歌唱頑強的生命力,而寫到這里時,詩人突然發生情感轉折,一個破折號之后詩人寫到“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連同自身成為了土壤的一部分,只因自己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全詩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把握住這些關鍵意象,并了解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義,就能更好地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意境,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四、讀寫并重,提升素養

      教師要有效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能力和鑒賞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詩歌寫作具有較好的效果。通過閱讀來提升寫作,再通過寫作來深化學生的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詩歌本身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多引導學生根據生活中的情境,自己進行詩歌創作,這種寫作可以是模仿性的,可以借鑒其他詩歌的語句形式或寫作方法。初中學生進行詩歌寫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由于受傳統應試的影響,我們在對學生語文寫作能力進行檢測時,往往會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所以教師在開展現代詩歌教學時,應盡量多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多給予學生詩歌寫作練習和詩歌展示的機會,使學生能夠熱愛詩歌,體會詩歌學習的樂趣。

      艾青的現代詩歌范文第4篇

      詩歌以升華的激情,凝練的語言,靈動的意境,吸引著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閱讀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現代詩歌賞析題在中考中應運而生。縱觀2013年全國各省市中考語文試卷,我們發現較淺易的、有定評的現當代詩歌開始走進考卷。具體說來,就是以抒情詩、哲理詩或內涵深厚的詩為主,設題多趨向于詩歌的內容和形式,命題范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注意把握現代詩歌朗讀的節奏、語調、重音等。⑵對現代詩歌重點句的理解與品析。⑶詩歌中表現手法的運用,把握詩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義。⑷理解詩歌的主旨,評價作品的思想內涵。⑤體驗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中考回放】

      例1.(2013年湖南省衡陽市附加題)閱讀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完成后面的題目。

      為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返回/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結合句子的內容解釋第一節中兩個加點的詞。

      ① 涉足:_______________ ②萋萋: ____________

      2.詩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題?

      【解析】 本題考查了考生對現代詩歌閱讀理解能力。1題考查了詞語解釋能力,做好本題考生一定分析該詞語前后語境,選擇恰當意思解釋即可。2題考查了考生對文章題目中的“路”的理解,做好本題需要考生仔細閱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寫作時的思想感情,這里的“路”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不是指自然界的路,而是象征了人生之路。3題考查了對本詩主題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可以從以下著手:⑴從詩歌背景入手。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經歷及作品的時代背景,從而為主題找尋社會生活的依托。⑵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⑶從詩歌的感彩入手。體味寫景的詞句的冷暖色調,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歡快欣喜,還是憂愁悲傷等。

      參考答案:1.①涉足:指進入某種生活環境或生活范圍②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2.“路”象征著人生的選擇3.提示: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重大的選擇,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意思相同即可)

      例2.(2013年貴州省貴陽市)閱讀上面詩歌,請從文學欣賞的一兩個角度進行賞析。

      青春寄語

      佚 名

      孩子,你們的眼眸里

      青春在嘩嘩作響

      流向那等待開墾的時光

      這是你們的早晨

      黎明的歌聲多么嘹亮

      希望棲息在陽光的肩膀上

      你們的夢想

      還掛在青青的葡萄架上

      風一吹,一粒粒綠色的青春叮叮當當

      孩子,從現在起

      你們要學會仰視,要學會自強

      讓目光永遠飛向靠近太陽的地方

      青春美啊

      美在熱情

      美在力量

      美在自信

      美在堅強

      美在血脈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孩子,青春是一支動聽的歌謠

      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起航

      人要活,就活得熱烈,活得充實

      要活得像一團火焰,把周圍照亮

      任憑千里冰封,鳥獸藏跡

      你們也要燃燒出人生的精彩和輝煌

      (本詩有刪改)

      【解析】 本題考查了對現代詩歌的賞析能力。詩歌賞析可以從語言角度賞析,一定要聯系全詩主旨,反復咀嚼品味,領略含義深刻、雋永的字詞,把握作者煉字煉意的技巧,進而通過調動想象、聯想、比較等方法來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可以從意境上賞析,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歌的主題通常是借助它來表達的。詩人常通過一系列相關意象的組合,構成具有特定意義的意境,或者雄渾開闊,或者蒼涼悲壯,或者清新明麗等。還可以從思想感情反面賞析,賞析時,可以從感受詩情入手。在具體分析中,考生如果能正確把握作者的喜憂、愛恨之情,就能正確判斷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頌什么,痛斥什么等問題。最后還可以從表達技巧方面賞析,現代詩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所以要全面深入地欣賞詩歌,就必須感悟詩歌的表達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擬人等詩歌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考生從以上任選一兩個角度,用凝練語言賞析即可。

      參考答案:1:全詩洋溢著活潑的生命力,明朗而耐讀,積極而又生氣。詩歌以一個未出場的“長者”對青年人喃喃細語的口吻,娓娓道來,塑造了這位仁慈親切,充滿智慧的尊長形象。“長者”在語重心長地告誡青年人要抓住青春的時光,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梳理遠大的理想。“希望棲息在陽光的肩膀上”“ 讓目光永遠飛向靠近太陽的地方”“ 血脈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燃燒出人生的精彩和輝煌”這一句句諄諄教誨,營造了一種情與理有機統一的深廣意境,表達了“長者”對青年 的激勵鼓舞和殷切希望。2:全詩就語言而言,明快有力、辭義暢達,有些詩句哲理性強,意味深長,值得細細咀嚼品味。如:“你們的夢想,還掛在青青的葡萄架上叮當作響”,寫出了青想的青澀,還需要陽光的普照,時間的考驗;第三節連用五個“美在……”的句式,是“長者”在對青春的禮贊,更是長者經過生活的積淀,歲月的雕刻后對青春的一種理性認識,五個“美在……”高度概括了青春的特點――“熱情”“力量”“堅強”還有“血脈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明快有力,淳厚精警。3:全詩用第二人稱的口吻,親切自然。或排比――寫“青春美在熱情、力量、堅強”,或比喻――寫“人要活得像一團火焰”,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意味深長,既寫出了青春活潑而有生氣的特點,又寫出“長者”寄予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值得細細咀嚼品味。此外,全詩押ang韻,韻律優美,讀來朗朗上口。全詩情真意切,氣貫長虹,動人心弦,引人共鳴。就像一首青春之歌,催人奮進。

      【解題方法】

      1.品味意象,體會意境

      所謂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只有抓住詩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較好地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所謂意境,就是作者調動生活積累,運用藝術表現手法,整合各種意象,使主觀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境界。鑒賞現代詩歌的意境時,首先要對詩歌的直觀形象和畫面進行聯想和想象;其次要從品味詩歌的語言入手,感悟到詩歌的意韻之美。一般來說,意境都是由現代詩歌所選用的意象創設出來的。因此,考生在鑒賞現代詩歌時要善于品味意象,從而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果不能體會其意境,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進入詩歌所創設的審美世界。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作者面對康橋的自然風光,選取了“云彩”“金柳”“夕陽”“清荇”“柔波”“清潭”“青草”“星輝”“夏蟲”等意象。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在詩歌中被作者賦予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這些典型的意象勾畫出了康河的嫵媚動人。現代詩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題技巧⑴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圍⑵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意象,把握主旨

      許多現代詩歌在感情表達上秉承了古典詩歌“貴含蓄,忌直露”的特點,作者往往是有話不直說,有情不直抒,而是通過具體意象進行委婉曲折的表達。而現代詩歌的主旨就是詩中所表達的作者的理想志向,所闡述的人生哲理,所蘊涵的美好情操,或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的總結等。無論現代詩歌的情感和主旨含蓄還是直露,都與詩歌的意象有密切關系,所以領會現代詩歌的情感和主旨要立足詩歌的意象。如艾青的《礁石》就是借“巍然挺立”的礁石形象,表達詩人對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暴力的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的贊頌。 現代詩歌思想感情解題技巧⑴指出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⑵結合詩歌內容加以分析。

      3.立足意象,分析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詩歌表情達意的載體。現代詩歌的語言精練,形象,富有音樂美;在詩歌鑒賞中,品味語言是基礎。考生應該聯系全詩主旨,反復咀嚼,領略詩歌的深刻含義,品味雋永的字詞語句。

      4.體會意象,分析技巧

      掌握現代詩歌閱讀的表達技巧,⑴從詩歌的形式入手。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敘事與抒情的類別不同,形式、風格也不同。⑵從詩歌的標題入手。標題是詩歌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詩歌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詩歌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詩歌的感情基調。⑶從詩歌的重點字詞入手。領略含義深刻、雋永的字詞,捕捉到詩歌中那些最能顯現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理解詩歌的鑰匙。⑷從作品中含有詩眼的句子入手。這些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涵及表達技巧。⑸從詩歌所選取的意象入手。留心詩歌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詩歌的內容。⑹從詩歌營造的意境入手。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⑺從詩歌的手法技巧入手。理解詩歌的表達方式、抒情方式、修辭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強化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1-2題。

      三片葉子

      梅紹靜

      三片嫩葉像三只綠色的小鳥兒,

      驕傲地站在樹樁上。

      樹樁只發出這一條綠莖,

      綠莖上只有這三只小鳥。

      多可愛的小東西啊,

      它們還要為砍斷的樹樁歌唱。

      即使只有這三片綠葉也要向世界呼喊,

      讓人們永遠憧憬那被剝奪的滿樹春光。

      (選自《梅紹靜詩集》)

      1.簡要說明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2.試對這首詩的比擬和象征手法作簡要分析。

      艾青的現代詩歌范文第5篇

      一、現代詩歌教學現狀分析

      1.教材選編存在嚴重偏廢

      2010年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入的篇目總共三篇: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從篇目上看,高中必修五本教材,共66課,而現代詩歌只有兩課三首,所占比重只有3%左右。2012年修訂的人教版新課標初中語文6冊課本,入選古詩詞,包括課外背誦的總共89首,而現代新詩僅11首。中學語文教材選編,厚古薄今傾向非常明顯。

      2.高考對新詩考查的缺失

      首先,是高考作文對新詩的回避。長期以來高考作文都有“文體不限,詩歌除外”的規定,這就給學生一種誤導:詩是和高考無關的。甚至連一道論述性文題,本來很難寫成詩,也還要強調“詩歌除外”,為什么不規定其他某種文體除外呢?這正是導致現代新詩長期不被重視的原因。以這樣的方式暗中抑制學生對現代詩歌的重視,甚至喜愛,是極其不合理的。其次,是閱讀理解對新詩的回避。命題者認為高考閱讀理解考新詩不合適,理由是意蘊太深,考生不容易把握。而忽視新詩的考查,則導致學生更加不重視新詩。我們認為,相對于小說和散文,新詩自有其他文體不能比擬的意蘊和美感。比如,北島的經典一字詩《生活》只有一個“網”字,卻充滿了無限的意蘊。讓學生解讀這樣的詩歌,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更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新詩解讀理論滯后與教學方法單一

      由教材缺失和高考不重視帶來的現代新詩教學現狀,就是教學上的不重視,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部分中學語文教師,對現代詩歌的認識有很多局限,對現代詩歌存在一定審美隔膜,從而在教學中普遍認為有些現代新詩過于朦朧和晦澀。他們不能真正走進詩歌的內核,體會不到詩歌豐富的內蘊,只能照本宣科,流于“應付”,自然不可能引領學生走進現代詩歌的美學世界。譬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看似平實質樸、明白如話,可真正讀懂并不容易。一般解讀多定位在“抒發了詩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上,而聯系詩人的身世際遇、生存狀況,按照“新批評”理論進行深層解讀時,卻認為這首詩是海子棄世時的臨終讖語。“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意味著今天并不幸福,當“明天”隔夜又成了今天,于是“幸福”就成了人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永遠的追求。面對大海,按理說應該是波濤洶涌、或蔚藍壯闊的雄渾景象,而詩人感受到的卻是“春暖花開”的幻象,一種遙不可及的幻境而已。因此,詩歌所表達的是一種錯雜、多層、甚至矛盾的情感體驗:孩子式的天真與成人的現實感,對幸福的向往與幸福的實際遙遠,對塵世的留戀與“棄世”的決斷,日常的人倫細節與超現實的高蹈追求,自我的沉溺與和他人的真切關聯。所有這一切,都隨著詩行的起伏,被納入到一種有機的情感結構當中,也正因為如此,這首樸素的短詩才一唱三嘆,綿長而真摯。

      其次,中學語文教師普遍缺乏一種語文本位、文學本位意識,解讀理論嚴重滯后,沒有把詩歌作為詩歌來教,“重意義、輕審美”,甚至把詩歌審美賞析上成簡單的思想教育課,脫離了文學和詩歌本身,也脫離了語文學科自身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長期來,中學語文教學的“通病”就是偏重思想教育,忽視并脫離語文本身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詩歌時也如此,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首詩的思想意義,而且對其思想意義的理解又過于簡單;更有甚者,在多年來的慣性作用下,依然把文學教學、詩歌教學政治化、意識形態化。這樣就使詩歌失去了本身的美感,顯得枯燥乏味。

      再次,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滯后。因為教師沒有真正走進詩歌,教學只能走過場,有的根本放棄新詩教學;有的即使教學,也只是讀讀詩作,介紹作者,講講背景,讓學生記一記詩歌主旨之類而已。這樣教學新詩對學生毫無吸引力。所以,詩歌教學的空間還遠遠沒有拓展,語文課堂離“詩教”的傳統愈來愈遠。比如,我們閱讀《再別康僑》,就得先理解游學康橋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了解1922年前后徐志摩曾在康橋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可是教師在教學中就寥寥幾句,說他曾經留學劍橋,然后就再無補充,那么,學生又怎能理解徐志摩對于康橋的深沉眷戀呢?

      二、現代詩歌美學價值敘錄

      培根說:“讀詩可以使人靈秀。”新詩和古詩一樣,不但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學審美情趣,而且能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但是,新詩和古詩又是有著極大差別的。這種差別不僅體現在形式上,還體現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

      形式上,新詩采用的是更接近我們語言環境的詩歌語言,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拘泥于格律。那么,對中學生來說,嘗試創作新詩,遠比創作古詩來得容易。

      內容上,古詩以對國家的憂思、對家鄉的思念、對朋友的離情等為主,而新詩所表現的內容取材更廣,而且更加注重作者自身的情感變化。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選取他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創作,那么,這種關注個人本身的寫作理念,就拉近了學生與詩歌的距離,他們也可以學習詩人,帶上一副詩意的眼睛去觀察周遭的事物。這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是大有益處的。

      思想上,新詩是“五四”文化思潮后漸漸興起的,經歷了“自由、民主”思想的洗禮。有別于古詩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新詩更加注重個人的情感價值,崇尚自由,重視創作個體的內心變化。當然,因為時代不同,有的詩歌也承載了一定的教化功能,但是更多的優秀的詩歌所表現的思想自由對于塑造一個完整的人,具有重大意義。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新詩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形成獨立的人生價值觀。

      藝術手法上,新詩受西方詩歌的影響,吸收了一些不同于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手法。現代詩歌的各種藝術表現手法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和仿效。譬如,聞一多在《死水》中,借鑒西方現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批判丑惡和骯臟。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等華麗詞語描寫一溝死水,將丑惡寫得很美艷。美與丑交織,形成巨大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

      三、現代詩歌教學改進建議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沒有辦法改變高考的形式,也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左右教材的編寫,但是,面對目前現代新詩教學的偏廢,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進,拓展新詩的教學空間。

      1.用好教材,探尋多樣教法

      盡管教材中新詩的入選不能盡如人意,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充分利用好現行教材。教材選篇不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課外拓展,將課外的詩歌跟課文結合起來對比著講授,以此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外,在詩歌教學中,要重視朗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詩人的情感。而不是由老師強行貼上一個情感標簽,形成一種固定的解讀模式,宜不斷探尋教學方法,更新解讀理論。

      2.擴充選文,拓展閱讀空間

      只講讀教材上的篇目是遠遠不夠的,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課外的詩歌作品,或者跟教材的文本相關,或者是師生根據喜好自主選擇。例如,在蘇教版的詩歌單元,就可以給學生補充相關的課外詩歌作品:教學食指的《相信未來》,補充食指的《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熱愛生命》;講授語文讀本中的《回答》時,可補充顧城的《遠和近》《一代人》等,以及其他朦朧派詩人的代表作品;教學鄭愁予的《錯誤》,可補充介紹其他臺灣詩人,如洛夫及其代表作。

      3.重視選修,開展讀寫活動

      相關期刊更多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外國文學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教育部

      初中生世界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教育報刊總社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黄色在线电影|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 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天堂2016|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av综合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