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豪言壯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吱聲。
3、當狂風在你耳邊呼嘯時,你只當它微風拂面;當暴雨在你眼前傾瀉時,你只當它屋檐滴水;當閃電在你頭頂肆虐時,你只當它螢火流逝。人,決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4、當生活心懷歹毒地將一切都搞成了黑色幽默,我順水推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流氓。
5、嫉妒乃無知,模仿即自殺;無論身居禍福,均自我主宰;蘊藏于人身上的潛力是無窮的,它能勝任什么事情,別人無法知曉,若不動手嘗試,他對自己的這種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6、經歷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鋒芒在磨礪中閃光;經歷就是人生的礦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煉中釋放。
7、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再犯我,我還一針;人還犯我,斬草除根。
8、人生就像一條河,經歷豐富,才能遠源流長。偉大的一生,像黃河一樣跌宕起伏,像長江一樣神奇壯美。
9、人生就像一座山,經歷奇特才能蔚為大觀。偉大的一生,像黃山一樣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樣大氣磅礴。
10、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詩,應該多一些熱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嘆息;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人生如一棵樹。應該多一些新鮮的翠綠,少一些凋零的枯萎。
11、人生在世就應該像柯南那樣,有一種我走到哪就讓別人死到哪的霸氣。
12、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要活的豐盛。
13、失敗,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成功,是把有價值的東西包裝給人看。成功的秘訣是不怕失敗和不忘失敗。成功者都是從失敗的煉獄中走出來的。成功與失敗循環往復,構成精彩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的裁決,不是在起點,而是在終點。
14、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15、我搖晃著向前走,哪怕血與骨散落一地。
16、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17、希望大路平坦筆直,卻常常有岔路和崎嶇;希望江河一瀉千里,卻常常有旋渦與逆流;希望莊稼茂盛豐收,卻常常有旱勞與蟲害;希望人生幸福美滿,卻常常有挫折和失敗。事物總是由對立的兩方面組成的,希望萬事如意是不現實的。
18、用不朽的“人”字支撐起來的美好風景,既有“雖體解吾猶未變兮”的執著吟哦,也有“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懷;既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放氣魄。
19、用不著立刻判定自己不行,而混入茫茫的人海,太俗地活著,點不亮一盞霍霍燃燒的生命之燈。我的喊聲或許有些微弱,我的腳步或許有些盲從,但我的熱血卻自始至終咆哮奔騰。命運沒有什么可怕的,驚濤駭浪的海上不是常見揚起的帆影!
關鍵詞:裝飾工程;成本控制;管理
Abstract: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funds for construction and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de to strengthen budget management, to create high-quality projec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decoration project budget management, the problems and cost control aspects of how to do the decora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Key words: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406.72
引言:裝飾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是項目流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成本控制貫穿工程的各個環節,是裝飾工程項目順利完成至關重要的保障。
一、裝修工程的特點
與其他施工項目比較,裝飾工程有其不同的特點。裝飾裝修是以美學原理為依據,是藝術和技術的綜合體,裝飾效果是依靠一定的技術手段來實現的,需要利用各種裝飾材料的特點實施完成。裝修裝飾工程投資大,施工工藝復雜,工期要求緊張;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內外裝飾、家具、潔具,電器、空調、電視監控、消防等系統工程;涉及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方法多,隱蔽項目也多,對設計者和負責施工的人員要求更高,專業性強、專業分工細,裝飾工程的人工費較高;因而對工程的成本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會導致工程整體的成本增加。
二、裝飾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裝飾工程的建設成本是工程實施過程的重要內容,是優選設計方案的依據;是建筑裝飾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簽訂裝飾工程合同和辦理工程結算價款的依據。裝飾工程預算是撥付工程款的依據。因此,成本管理是裝飾工程經濟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的手段,是編制工程計劃,控制投資的依據。
三、裝飾工程中容易發生的問題
1.裝飾工程施工方案變化多,材料品種復雜。由于施工工藝、技術、材料更新較快,人們審美觀也不斷變化,建設單位對裝飾效果也會經常提出新的要求,給工程的正常施工帶來了難度。各類裝飾材料,如石材、木材、油漆、玻璃及不銹鋼等品種雜、規格多、價格相差較大,材料的選擇也給成本控制增加了難度。
2.定額子目缺項多。由于裝飾工程在工程招標或者報價階段的施工圖紙有時不能夠達到指導具體施工的要求,同時現行定額又跟不上市場變化的節奏,因此無法編制出相對準確的施工圖預算作為工程成本的事前控制依據。
3.過程管理不規范。不少裝飾工程的成本控制不及時跟進,在施工階段經常采用現場先做后補變更洽商,缺乏過程中的費用管理主動介入、過程控制,到審計階段工程量無法核實,造成建設方和施工方的結算分歧。
4.施工過程中變更頻繁。裝飾工程最終是看裝修效果,有些建設方在設計階段對設計方案理解不夠全面透徹,因為裝飾工程設計文件難以全面直觀形象的體現實際效果,在不符合建設方的建設意圖的時候,往往會臨時要求更改設計,這種更改往往涉及費用調整較多。
四、裝飾工程成本管理
裝飾工程成本管理在保證工期和質量的前提下,必須采取強有力的管理措施,才能把成本控制在計劃范圍之內。
(一)裝飾工程費用組成與計算
裝飾工程預算的編制是根據施工圖設計和預算定額單價、取費來編制的,由直接費、間接費、其他費、利潤及稅金等幾部分組成。直接費由直接工程費和措施費組成;間接費由規費和企業管理費組成。
要做好裝飾項目的投資預測需要很多資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電情況、主要材料的價格資料、大宗材料的招標采購及裝修現場的現狀。對于做經濟評價的項目還要收集項目所在地的經濟發展、周邊環境等更多的資料。在編制預算之前,預算人員需要到現場考察,熟悉工程現場,了解裝飾工序,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在裝飾過程的應用,了解施工要求和技術要求。
熟悉施工圖紙,了解設計人員意圖及圖紙相關各專業間的銜接和所有設計的技術資料,對設計變更及建設方要求,必須做到提前預想。
掌握取費文件的時效性,正確核定取費標準。取費時應遵循當地建設造價管理部門頒發的文件和規定,依據相關的要求和文件的時效性,按照工程性質合理確定取費標準。保障國家及建設單位利益的同時維護施工企業的合法權益,做到公正、合理的取費。
準確計算工程量。在整個裝飾成本控制中工程量的計算是最繁重且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預算人員必須具有從業資格并具有一定經驗;嚴格按照工程量的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統籌主體兼顧其他工程,做到一絲不茍,耐心細致,合理安排預算工程量的計算順序;合理確定計算項目,注明原始數據相應部位。
準確套用預算定額。裝飾工程預算編制目前使用單位估價法和實物造價法。單價法因采用地區統一的單價,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而實物量法采用當時當地的市場價,其預算單價依市場行情而變化,也是變數較大的因素之一。
(二)裝飾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及措施
裝飾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依據承包合同、施工計劃、進度報告、工程變更,以及施工組織、分包合同,通過對施工成本計劃值與實際值進行比較、分析、預測、糾偏和檢查,對施工成本進行管理。運用裝飾工程中施工管理措施,通過經濟措施和技術措施,實現成本目標管理。
(三)成本控制分析結算
采用會計核算、統計核算,分析結算,最重要還要以業務核算為基礎。前兩項核算一般是對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而業務核算范圍要廣很多,可以對尚未發生的或者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比如技術措施、新工藝等項目,它的目的在于迅速取得資料,在經濟活動中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
(四)費用結算
裝飾工程過程中不定的因素較多,導致項目實際施工情況與招標時的不一致,出現變更。工程變更包括工程量變更、工程項目變更、進度計劃變更、施工條件變更等。因此按照合同約定的工程變更價款確定方法進行結算。若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雙方提請工程所在地工程造價管理機構進行咨詢或者按照合同約定的爭議或糾紛解決程序辦理。
五、結束語
裝飾工程成本控制是一項細致繁雜的工作,要求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素質,充分發揮設計、施工管理、造價人員的專業特點和橫向協作,認識和分清設計圖的各種內涵;編制過程中,熟悉設計施工圖紙、工程量的計算規則,準確計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額,了解施工工藝,了解工程所在地區的人工、現行材料市場價格和地方政府的有關規定及取費標準。做好裝飾項目過程中成本管理,保證了質量前提,同時也保證項目本身的質量,這一環節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各個施工企業管理的重點環節。
參考文獻:
[1]楊飛.裝修工程造價管理的探討建筑經濟2006
[2]徐揚.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造價控制建筑科學2008 (16)
作者:白秀軍 屠迪 張紅 作者單位:1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物理教研室 344000 2 湖南農業大學 動物醫學院 410128
【關鍵詞】 腦電神經信號 神經硅微電極
運用神經微電極進行電刺激的方法正被用于治療小兒麻痹癥、帕金森綜合癥、失明、耳聾、頑固性慢性疼痛和癲癇病等頑固性疾病,而醫生也需要獲得真實的神經信號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神經硅微電極的神經刺激與神經記錄系統,基于dsp系統實現對信號的采集、處理和存儲,并通過外圍電路與dsp協同產生神經刺激信號。腦電神經信號采集與提取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將其運用到臨床的診斷中,為醫生診斷提供切實可靠的神經信號數據資料。
1.課題背景
20世紀40年代,隨著技術和各種測量儀器的發展,科研人員能夠從活體神經元中記錄細胞內的電信號。通過用纖細的金屬絲微電極和具有“箝位”配置的高增益的放大器,柯蒂斯和科爾記錄了魷魚軸突內的電信號[1]。該實驗方法和數學模型為霍奇森和賀胥黎成功闡釋離子膜電流在運動電位產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礎[2]。他們的工作使神經元膜興奮模型取代了早期伯恩斯坦的不同的鉀離子膜滲透性模型[3],并為人們接受?;羝嫔唾R胥黎由此獲得了1963年的諾貝爾獎。更具意義的是,他們的模型預測了門控膜離子通道的存在。
目前,神經元網絡的研究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為了更好地理解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之間復雜的相互關系,和為開發實用的神經假體提供所需的高度保真的知覺和控制信息,這就需要具備一種有選擇且具有良好空間分辨率,能記錄和控制神經組織行為的能力。這對正確理解腦組織和感官知覺的過程十分重要。而這方面的發展,與微電極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它要求微電極能夠傳輸高質量和穩定的刺激信號,同時又能夠長時間記錄大量的神經束的電信息[4]。通過對神經系統的理解,更好地治療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的疾病變得更為切實可行。更好地理解神經圖譜和對感知過程的理解,為感覺或運動受損的患者設計假體裝置,使其恢復正常的功能,變的更加容易。
醫學的發展,為失去身體正常功能或感覺的患者提高了生活質量。盡管在醫學領域,隨著新的醫學方法的不斷發展,這些疾病得以治療;但仍然有很多疾病,在醫學上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比如帕金森綜合癥,一些患者通過藥物能得到較為成功的治療,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無法通過藥物治療獲得好的治療結果。有很多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的疾病,仍然沒有獲得一個滿意的治療方法,包括小兒麻痹癥、帕金森綜合癥、失明、耳聾、頑固性慢性疼痛和癲癇病。盡管如此,電刺激的方法正被用于治療這些疾病。這種治療方法的發展,將提高很多人的生活質量。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大約有2億5千萬人有聽力障礙[5],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義耳移植得到治療,但有許多耳疾患者,比如患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義耳移植對他們沒有任何幫助。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遺傳病,在新生兒中發生的比例為1∶40000。這種病的特征是在兩邊的耳神經上有腫瘤,盡管通過外科手術可以根除,但通常會導致聽力的完全喪失。目前,一些醫學工作者通過在義耳核表面安裝22個微電極去刺激神經。由于刺激電流僅作用在核的表面,結果沒有通常義耳移植那樣所期望的效果,但先進的穿刺電極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有1億6千萬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其中有4千到4千5百萬人在沒有幫助下,不能行走。有很多患者存在視力障礙,不是因為感覺神經缺陷,而是由于與年齡有關的疾病,比如白內障和視網膜色點。通過在視網膜上或下植入電極陣列,刺激神經節以治療這些疾病,科研人員正在為此而付出極大努力[6~9]。
關于癲癇病和脊柱損傷疾病,通過電刺激方法獲得治療的例子不斷得到報道[10,11]??傊?,隨著神經微電極的發展,將會極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降低醫藥消費。使用電子設備取代原有的組織,永遠不可能獲得原有肢體的感知或控制,盡管如此,它為那些先天就沒有或由于偶然事故不再有自然能力的人(比如截肢等),提供了替代自然肢體的功能。
2.技術現狀
直到現在,金屬微電極和玻璃微吸管技術仍在不斷發展,神經生理學家仍然在使用這兩種電極作為神經刺激和記錄生物電位[12]。人們逐漸認識到,由于這兩種電極內在的缺點,給更深入理解復雜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本質造成了巨大的障礙。生理學家獲得單個神經元的電位是不夠的,因為單個神經元不能解碼整個神經信息。有時,信息是按照多個并行且攜帶信息的神經纖維的整體來解碼的[13]。這兩種電極的主要缺點是:它們是通過手工制造的,因此,其產量低而且價格也很高,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傳統的電極,由于其制造技術的缺陷,使其很難得到廣泛的應用。首先,由于不能對其幾何尺寸進行很好的控制,這些電極的物理和電學特性的重復性差;其次,這種電極組裝起來體積大,而且不靈活,在外科植入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組織損傷。因此,有充足的理由來發展其它類型的電極,以克服傳統電極的不足。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正努力開發更好的電極。每個不同的設計都有其不同的特定用途。在設計微電極時,在不能滿足理想電極的所有要求下,以滿足特定電極主要用途為首要設計宗旨。一個理想的微電極應該具有如下的特征:①電極材料與組織不僅要有高度的機械生物相容性,還要有生物相似性;②高度的柔韌性,以免隨著機體軟組織的活動而發生斷裂;③能夠良好的固定于神經而不發生移動,并能保證與神經的緊密連接;④能夠受組織液的長期腐蝕,而不引發組織的不良反應或機械損傷;⑤能通過簡單易行的手術植入神經束內,因此體積要小,而且容易定位;⑥神經刺激和神經紀錄電路必須有良好的特性;⑦電極的物理和電學特性有高度的可重復性;⑧測點的位置,形狀和間距精密地受到控制;⑨操作方便,安全;⑩制造經濟。
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制造出滿足所有以上條件的微電極,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制造出完全滿足上述要求的微電極,是勿庸置疑的。目前,研究人員的努力都集中在用較為成熟的集成電路和微制造技術來制造先進的微電極陣列。
3.國內外的基本情況
3.1 早期的集成電路方法
takahashi在[14]報道了用硅制作多維微電極探針的方法,這是早期的基于集成電路方法;通過這種技術,能夠制造出以硅作襯底并集成了cmos集成電路的微探針;這種技術使用同向和非同向蝕刻技術制作最后探針的形狀,之后通過增長二氧化硅結緣層和沉積金屬測點位置等工序。由于在探針成形之時,晶片面已被完全蝕刻;在此之后還包括了很多工序,因而其工序十分復雜,使其不易制造,產量也很低。
3.1.1 無源平面微電極 維也納(vienna)探針是一種早期的商業用微電極,由美國克利夫蘭的一家名為歐托(otto)的傳感器公司制造。它是在100微米厚的玻璃襯底上用低壓化學蒸汽沉積(low-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ed)氮化硅結緣層。玻璃是一種生物相容性襯底,但不可能在其上制造集成電路。麻省理工學院改用鉬作襯底,并將探針的厚度減為18微米,并試驗用光阻和氮化硅等不同的介質作密封[15]?;羝战鹚勾髮W的研究人員也用鉬作襯底,制造出了19微米厚的微電極[16];該探針使用聚酰亞胺作介質層,用標準的微電子技術工藝制造。該電極在活體測試成功了,但在標本測試中,由于聚酰亞胺中滲透進水,約500~600小時后,試驗失敗。
3.1.2 有源平面微電極 斯坦福大學[17]通過將電路集成在電極上,制造出了有源的平面微電極。它用等離子刻蝕的方法確定探針的結構,制造過程與標準的cmos過程兼容。盡管在某些情況下,信噪比過低,還是成功地獲得了一些神經信號。輕度摻雜襯底中由于照排產生的載流子的靈敏性相信是產生噪聲的主要原因。但因缺乏蝕刻終止技術,探針物理特性變化大。
韓國漢城大學開發了一個基于硅襯底,使用等離子刻蝕和濕刻蝕的方法形成探針結構的微電極。整個探針的成形過程都是在低溫下進行,因此,制造過程與cmos制造過程一致,使電路集成成為可能。使用該電極,用四個通道對老鼠的感覺皮層進行了連續的記錄,信號質量較好;在結構形成過程中,通過控制刻蝕時間可以制造出不同厚度的探針。同斯坦福大學電極一樣,由于沒有蝕刻終止技術,電極物理特性的重復性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3.1.3 電極深度陣列 猶他大學制造了一微電極陣列[18],其最初的目標是刺激視覺皮層,該電極陣列是二維深度列。因為它能觸及深度方向的神經元,其結構是三維的;但在每根穿刺桿上僅有一個電極,因此,在深度方向位置沒有變化。實際所測的神經元位置只是二維的。機械切割和同向化學刻蝕用于加工穿刺桿;陣列起初用聚酰亞胺介質作密封,最近使用氮化硅[19],在電極的底座間有一玻璃槽,穿刺桿尖端50微米到100微米區域用鉑覆蓋,形成電極區域。
猶他大學的微電極似乎很成功,但其所關心的是穿刺桿體積和位置,對電極的大小缺乏控制,因此,它們的電子特性的重復性不好,而且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維微電極。
twente大學的研究人員,也開發了相同結構的微電極,其目的是將微電極植入周圍神經中去實現對神經肌肉的控制[20]。其中的一種方法是用機械切削和非同向硅刻蝕在111方向的硅晶片上作探針桿的模,用環氧法隔離桿和基座。這種技術容許相鄰桿的高度變化,但在桿的頂部仍然只有一個電極測點。該研究小組也用liga和鍍鎳方法制作了相同的陣列[21,22]。
3.2近期的探針材料
lee用液晶聚合物材料作襯底,制造了微電極[23]。takeuchi用形狀記憶合金制作了微電極[24]。盡管他們都得到了質量高的神經信號,但這兩種材料與生物的兼容性,能否作為長期移植的材料,還有待實驗檢驗。同時,在這兩種材料上制造集成電路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實現。
rousche等重新用聚酰亞胺做襯底,制造了微電極[25]。聚酰亞胺的特性使其能夠作為長期移植的材料。也沒有以前所報道的滲透水的情況,這可能是生產聚酰亞胺的技術提高的原因。如果真是這種情況,那么,這項技術將會很具潛力,盡管在這種材料上制造集成電路仍然很困難。
密西根大學探針 經過不懈的努力,密西根大學制造了可以說至今最為先進的微電極,因為在電極上集成了電子線路,靈活的帶狀導線和微流體通道。在選擇的區域可做到15微米而且可形成任意的二維平面形狀,電極使用二氧化硅和四氮化三硅作為鈍化和絕緣層;制作過程和電極的特性在文獻里有較為詳細的描述。制造了許多二維[26],甚至三維的微電極[27~29],包括用做信號記錄和刺激的集成電路[30],也有很多成功的活體實驗報告,盡管很多數據使用無源微電極采集,密西根電極開始作為神經信號記錄,但一直也被作為神經刺激來用。
3.3國內發展狀況
國內未見有源微電極的報道和文獻,至于無源微電極,在維普數據庫中查到只有復旦大學的鄭修軍等的文章[31],他們用2根長10厘米的鉑銥合金絲,兩端分別在酒精等的外焰燒灼以去掉絕緣層,近端暴露約1毫米,遠端暴露10毫米。鉑銥絲穿過一長10毫米的硅膠柱,電極的遠端距硅膠柱的遠端約15毫米。將電極與硅膠柱用瞬康醫用膠粘合而成。因此,這是單點測量微電極,由于手工制作,機械和電子特性的重復性很難保證。體積大,對神經組織易造成損傷。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隨著技術和各種測量儀器的發展,科研人員能夠從活體神經元中記錄細胞內的電信號。神經微電極能夠傳輸高質量和穩定的刺激信號,同時又能夠長時間記錄大量的神經束的電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神經微電極來獲取神經信號,為醫生診斷提供切實可靠的神經信號數據資料。dsp數字系統控制神經信號調理電路和神經信號刺激電路,以實現對神經信號的采集和神經細胞的電信號刺激。將電路與神經電極配合,構成完整的神經電極采集與刺激系統。通過此套系統可以簡便的將神經信號數字化、存儲、與上位機通訊并最后通過液晶屏顯示波形,因此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b.a.curtis,the curtis and cole chamber for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from the squid giant axon[j]. faseb journal,1999,13(4):a384.
2 a.l hodgkin and a.f.huxley,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membrane curr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nduction and excitation in nerve[j].journal of physiology-london?熏1952?熏117(4):500-544,1952.
3 f.f.offner,bioelectric potentials- their source,recording,and significa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1984, (12):863-868.
4 w.j.heetderks and f.t.hambrecht,applied neural control in the 1990s[j].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88,76(9)?押1115-112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who.int/pdh/pdh_home.htm.
6 j.f.rizzo,s.miller,j.l.wyatt,and d.edell,development of a silicon retinal implant - reproducibility of electrically-evoked visual cortical responses in rabbits[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1995,36(4):s927-s927.
7 w.liu,e.mcgucken,m.clemments,k.vichienchom,c.demarco,m.s.hammayun,e.de juan,j.weiland,and r.greenberg,the engineering of a prototype retinal prosthesis[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1999,40(4):s782-s782.
8 l.hesse,t. schanze,m. wilms,and m. eger,implantation of retina stimulation electrodes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sponses in the visual cortex of the cat[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00,238(10):840-845.
9 p.walter and k.heimann,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s aft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ner retina in rabbits[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00,238(4)?押315-318.
10 elipepsyfoundation http://epilepsyfoundation.org/answerplace/vns/treatment.html.
11 a.r.rezai,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subthalamic nucleus can improve rigidity,bradykinesia,gait and tremor,in neuroscience pathways,vol.fall,2000,pp.1-2.
12 j.c.williams,r.l.rennaker,and d.r.kipke,long-term neural 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of wire microelectrode arrays implanted in cerebral cortex,brain research protocols,vol.4,no.3,pp.303-313,1999.
13 a.n.popper and r.r.fay,the mammalian auditory pathway:neurophysiology,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2.
14 k.takahashi and t.matsuo,integration of multi-mircoelectrode and interface circuits by silicon planar and three-dimensional fabrication technology,sensor and actuators,vol.5,no.1,pp.89-99,1984.
15 h.eichenbaum and m.kuperstein,extracellular neural recording with multichannel microelectrodes,journal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vol.13,no.3,pp.189-209,1986.
16 n.a.blum,b.g.carkhuff,h.k.charles,r.l.edwards,and r.a.meyer,multisite microprobes for neural recordings,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38,no.1,pp.68-74,1991.
17 d.t.kewley,j.m.bower,m.d.hills,d.a.borkholder,i.e.opris,n.i.maluf,c.w.storment,and g.t.a.kovacs,plasma-etched neural probes,sensor and actuators a:physical,vol.58,no.1,pp.27-35,1997.
18 p.k.campbell,k.e.jones,r.j.huber,k.horch,w.,and r.a.normann,a silicon-based,three-dimensional neural interface: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an intracortical eletrode array,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38,no.8,pp.758-768,1991.
19 k.j.james and r.a.normann,low-stress silicon nitride for insulating multielectrode arrays,presented at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al and biology society,baltimor,1994.
20 w.l.c.ruttern,t.a.frieswijk,j.p.a.smit,t.h.rozijn,and j.h.meier,3d neuro-electronic interface devices for neuromuscular control-design studies and realization step,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vol.10,no.1-2,pp.141-153,1995.
21 w.ehrfeld,f.gotz,d.munchmeyer,w.schelb,and d.schmidt,liga process:sensor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via x-ray lithography,presented at ieee solid-state sensor workshop,hilton head,sc,1998.
22 h.guckel,t.r.christenson,k.j.skrobis,d.d.denton,b.choi,and e.g.lovell,deep x-ray and uv lithographics for micromechanics,presented at ieee solid-state sensor workshop,hilton head,s.c.,1990.
23 c.j.lee et al,neural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icroelectrode arrays fabricated on liquid crystal polymer material,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4(1),pp.265-288,2004.
24 takeuchi,shoji and shimoyama,isao,a radio-telemetry system with a shape memory alloy microelectrode for neural recording of freely moving insects,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51(1),pp:133-137,2004.
25 p.j.rousche,d.s.pellinen,d.p.pivin,j.c.williams,r.j.vetter,and d.r.kipke,flexible polyimide-based intracortical electrode arrays with bioactive capability,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48,no.3,pp.361-371,2001.
26 j.f.hetke,d.j.anderson,and k.d.wise,design ranges for silicon multichannel neural probes,presented at 18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amsterdam,1996.
27 a.c.hoogerwerf and k.d.wise,a three-dimensional microelectrode array for chronic neural recording,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41,no.12,pp.1136-1146,1994.
28 q.bai,k.d.wise,and d.j.anderson,a high-yield microassembly structure for three-dimensional microelectrode arrays,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47,no.3,pp.281-289,2000.
29 dr.kipke,et al,sillicon-substrate intracortical microelectrode array for long-term recording of neural spike activity in cerebral cortex,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11(2),pp.151-155,2003.
30 s.j.tanghe and k.d.wise,a 16-channel cmos neural stimulating array,ieee journal solid-state circuits,vol.27,no.12,pp.1819-1825,1992.
31 鄭修軍,張鍵,陳中偉,陳統一.縱行神經束內微電極的制作與動物實驗[j].中華康復醫學雜志,2002,17(6).
32 王迪、張國雄、李醒飛.無源多通道神經硅微電極的設計方法[j].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2005,3(2).
關鍵詞節能 潛力研究應用
中圖分類號: TE08 文獻標識碼: A
1目的
1.1吐哈油田“十一五”期間節能目標為6.6×104tce,通過研究,細化、量化分年節能目標及措施,為活動的開展及目標的完成提供指導。
1.2 提高吐哈油田節能改造規劃的持續改進與實施水平。通過研究,找出制約油田能耗水耗的影響因素,明確節能改造方向及對策,挖掘節能潛力,提高吐哈油田節能改造規劃的適應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1.3 促進吐哈油田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通過研究,找出油田生產系統高能耗的環節,分析技術及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油田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技術支持。
2 能耗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油田能耗現狀
2.1.1 “十五”期間,吐哈油田累計消耗能源266×104tce。
2.1.2吐哈油田2006年生產原油205.73×104t,天然氣16.54×108m3,共折標煤514×104t,折油氣當量338×104t,共消耗能源428537tce,占所生產一次能源的8.34%。
2.1.3吐哈油田能源消耗以天然氣、電力和原油為主。天然氣、電力和原油能源消耗量之和占油田能源消耗總量的99%左右。其中天然氣消耗所占比例最大,占總能耗的56.75%;其次是電力消耗,占總能耗的26.12%;排在第三位的是原油消耗,占總能耗的16.42%。
2.1.4 電力消耗主要集中在采油、天然氣處理和注水三大系統,三大系統耗電占生產耗電的94.3%。
2.1.5原油及天然氣損耗率偏高。2006年,吐哈油田原油和天然氣損耗率分別為2.39%和3.75%,原油和天然氣損耗量占油田能源消耗總量的36.31%。
2.2用能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電潛泵井和氣舉井用能水平偏低
電潛泵井平均系統效率只有10.07%,氣舉井采油液量平均單耗為72.94kgce/t,抽油機井平均噸液單耗為7.59kgce/t。
2.2.2東部老油田原油處理系統負荷率較低
二段脫水及原油穩定系統平均負荷率為30%左右,其中丘陵油田二段脫水及原穩系統負荷率只有19.1%、18.3%。
2.2.3天然氣放空問題依然存在
吐魯番、丘東、鄯善采油廠部分區塊地處邊遠,配套設施建設滯后,每天仍然有8.4×104m3左右天然氣存在放空,,造成天然氣資源浪費。
2.2.4集輸系統效率偏低
集輸油泵運行效率45.08%,與國外先進指標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2.2.5部分聯合站脫水工藝(或參數)還需進一步優化
鄯善油田油氣比較高,造成換熱器換熱效率較低,聯合站二段熱化學脫水溫度達到70℃,脫水溫度偏高;西部油田原油脫水采用一段脫水工藝,脫水加熱負荷較大,增加了天然氣消耗。
2.2.6 煙氣余熱回收力度應進一步加強,以提高用能綜合利用水平
燃氣發電機普遍存在排煙溫度高,部分加熱爐排煙溫度較高。目前,有各類燃氣發電機20臺,排煙溫度在420-600℃之間,普遍存在排煙溫度高的問題,400℃以上的煙氣是一種高品位的余熱資源,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2.2.7部分注水泵功率因數低且存在高壓水回流
2006年對注水泵監測26臺,功率因數合格率53.8%。
2.2.8電力設備選型、配置及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環節
S7型或SL7型變壓器等部分高耗電設備仍在使用;電力設備“大馬拉小車”現象較普遍;部分電力設備選型、配置不合理,西部油田供電線路變壓器平均負荷率為15.85%,合格率23.7%;節電設備維護、管理存在一定問題,以上原因均影響了供配電系統效率的提高。
2.2.9巴喀原穩廠用能方面存在的問題
常壓加熱爐熱效率偏低,加熱爐平均熱效率為52.62%,排煙溫度為242.2℃。與設計值(79相比,熱效率降低了26.38%、排煙溫度增加了32.2℃;蒸汽鍋爐蒸汽減溫減壓使用,有效能損失較大;部分管線保溫情況較差,熱力損失過大。
2.2.10原油損耗率高
2006年原油損耗量49241t,占原油產量的2.39%,占吐哈油田能源消耗總量的16.42%,原油損耗存在于采出、集輸、儲運、原油穩定、污水處理和氣處理等工藝過程中。
3 油田節能潛力分析及預測
3.1 機采系統節能潛力
通過氣舉井轉變采油方式,實施電泵井和抽油機井措施調整方案,預計到2010年累計新增節氣量766.5×104m3,新增節電量1213.1×104kW.h,折合1.52×104tce,
3.2 放空天然氣回收節能潛力
吐哈油田天然氣損耗率為3.75%,通過加強溫米、丘陵、丘東和吐魯番等采油廠放空天然氣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工作,能夠實現天然氣損耗率低于1.8%的要求,預計2007年~2010年累計新增節氣量4275×104m3,折合5.69×104tce。
3.3 低效泵改造節能潛力
吐哈油田集輸油泵平均運行效率只有45.08%,低于《細則》規定的大于65%的要求,也低于股份公司2006年的68.01%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集輸油泵運行工況偏離高效區。通過更新高效泵,對部分低效泵進行改造,可使吐哈油田集輸油泵平均運行效率達到65%。
3.4余熱回收節能潛力
吐哈油田在余熱回收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節能潛力。通過對鄯勒10計、巴喀、紅臺、牛圈湖等站12臺燃氣發電機和部分鍋爐、加熱爐安裝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到2010年,預計累計節氣1020×104m3, 折合1.36×104噸標煤。
3.5油氣集輸與處理系統
2007年~2010年,油氣集輸系統通過實施系統優化調整、放空天然氣回收及資源化利用、低效泵改造和余熱回收等措施,預計累計新增節約天然氣5585×104m3,新增節電443×104kW.h,折合7.61×104tce。
3.6供配電線路無功補償節電潛力
通過實施機采配電系統改造、電力變壓器的優化配置和更新、供配電線路無功補償等措施,預計累計新增節電1789.3×104kW.h,折合0.72×104tce。
3.7 巴喀原穩節能潛力
通過實施加熱爐節能技術改造、管道保溫、催化劑優選及低溫熱能利用等措施,預計新增節氣量80.2×104m3,減少原油加工損失560t,折合0.19×104tce。
3.8 原油損耗方面的節能潛力
按照2006年原油損耗率2.39%計算,預計到2010年原油損耗率達到《細則》規定的老油田、小斷塊油田不大于0.8%的要求,則吐哈油田在原油損耗方面仍存在4.88×104tce的節能潛力。
根據上述分析,2007年~2010年,吐哈油田預計節氣潛力6797.7×104m3,節電潛力3630.6×104kW.h,節油潛力3.41×104t,折合13.92×104tce。
4應用
4.1 根據研究成果,2007年以來,吐哈油田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1.91億元,組織實施節能項目16項,已經完成14項,實現年節氣7237.5×104m3、節電986.54×104kW.h、節油1.12×104t,實現節能量1.08×104 tce,經濟效益1.18億元,取得了顯著成績。
5 認識與建議
5.1項目研究緊密結合油田實際情況及生產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節能潛力及技術改造措施先進適用,有較強的適用性,可以指導油田節能工作和節能改造規劃的持續改進和實施。
5.2在鄯善、溫米、丘陵、丘東、吐魯番、三塘湖等采油廠和甲醇廠、巴喀原穩廠等8個單位應用該技術成果,涉及到采油、油氣集輸和處理、注水、供配電、煉油化工等生產系統,對于推動吐哈油田節能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5.3 根據油田生產的特殊性,建議每3-5年組織開展一次節能節水潛力研究,以更加有效的指導油田節能節水工作。
[關鍵詞]航天型號研制;精益管理;項目技術狀態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70
[中圖分類號]F4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4-0-01
1 航天項目技術管理狀態概述
航天項目技術狀態,它是指按照合同以及相關的研制任務書等文件中規定的,并且要最終實現的軟件、硬件的功能特性以及物理特性。航天項目技術管理狀態主要是對產品技術狀態進行文件化以及進行相關技術等方面的更改和控制的管理辦法,它通常用于系統地定義、控制相關項目,因此,它也是航天系統工程過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航天型號研制技術狀態管理,它作為一門專門的管理技術,是在現代復雜的航天科學研制和采辦過程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在美國、德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技術狀態管理已經被應用到很多大型且復雜的工程管理之中,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
由于航天型號研制的技術狀態控制不嚴格、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質量事故也非常多,因此,我國航天型號研制項目要吸取這種歷史教訓,減少類似事故的發生,加強技術狀態的管理與控制。
2 航天型號的技術狀態管理的內容
《軍工產品質量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了航天型號技術狀態管理方面的內容,并且有詳細的理論和操作規范,重點是工作人員要在平時的航天型號研制項目過程中去貫徹和落實。
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堅持“四嚴格”的原則。技術狀態的更改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四嚴格”的要求來執行,要嚴格論證更改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正確性等;要嚴格地進行地面試驗并且不斷加以驗證;要嚴格地執行登記報告制度;要嚴格地執行審批制度等。第二,落實技術崗位責任制。技術狀態管理,它主要是靠人來抓的,所以要有嚴密的組織及明確的責任制。第三,要規范管理,狠抓質量。在落實責任制的基礎上,要吸取以前的經驗教訓,加強我國航天型號研制的技術狀態管理。
3 航天項目技術狀態管理信息系統
在互聯網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航天工作人員在管理航天項目技術狀態的過程中,也要采用技術狀態管理系統來進行航天項目研制的管理,這樣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減少出錯的可能性等。通過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等,可以確保技術狀態管理系統為航天項目的整體實施提供精確高效的管理,同時降低航天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目前,我國航天項目技術狀態管理系統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整個航天項目的執行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數據等待工作人員去處理,如果采用技術狀態管理信息系統,就可以批量導入數據、刪除數據及修改數據等,這樣就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效率。第二,技術管理狀態系統能夠高效運行及實時監控,它能夠很快捷、很精確地檢測到航天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技術狀態問題,并進行反饋,這樣可以通過事前發現問題然后處理問題的方式,確保航天項目的質量和安全問題。第三,航天項目的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上級領導在技術管理狀態系統的消息、指令去執行任務,這樣確保執行動作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傳遞的準確性,避免人為放大各種需求信息,產生所謂的牛鞭效應。
4 航天項目技術狀態管理的目標及過程
4.1 技術狀態管理的目標
技術狀態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能夠全面地反映出產品當前的技術狀態情況,同時滿足其物理的、功能方面的要求,并形成相應的文件,以及確保航天工作人員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能夠使用正確、準確的文件等。
4.2 技術狀態管理過程
航天項目的技術狀態管理過程主要包括4個相互關聯的活動:技術狀態標識、技術狀態控制、技術狀態記實及技術狀態審核。
4.2.1 技術狀態標識
技術狀態標識是技術管理狀態的基礎,它需要明確產品的結構,選擇相關的技術狀態項目,并將技術管理狀態項目的物理與功能特性,以及接口和后來通過更改形成的文件,建立一個技術狀態基準。目前,主要根據功能基線、產品基線、與分配基線來判斷航天項目技術狀態的好與壞。
4.2.2 技術狀態控制
技術狀態控制,它是技術狀態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它能夠對由工程變更而影響產品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相關接口進行全面的、系統的評價、協調、審批、實施,這樣可以確保在項目實施周期內,技術狀態的任何一處發生變化都能夠得到控制。
4.2.3 技術狀態記實
技術狀態記實主要指對建立的技術狀態文件資料的更改情況,以及對已經批準更改的實施情況所做的一個歷史記錄和報告情況。它是對技術狀態基線進行追溯比較的依據,技術狀態記錄和技術狀態報告一般都供內部使用。
4.2.4 技術狀態審核
航天項目技術狀態審核主要是為了確定相關的技術狀態項目能夠符合技術狀態文件而進行的檢查審核工作。在技術狀態基線被認可之前,就要開展技術狀態審核工作,這樣才能夠保證產品符合合同或規定的要求,以及產品的技術狀態能夠準確地反映產品。技術狀態審核包括兩種:功能技術狀態審核、物理狀態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