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觀音安意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市場準入監管的基本要求
《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以下簡稱《核心原則》)中涉及市場準入監管的一共有四條原則,即原則2、原則3、原則4和原則5?!逗诵脑瓌t》原則2首先強調,監管機構應明確界定被監管對象,界定對銀行機構的發照安排和執照允許的業務范圍,即銀行允許從事哪些業務活動、禁止從事哪些業務活動。只有持有營業執照并接受銀行監管的機構才能辦理吸收公眾存款的業務,未經批準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均屬于非法行為。
《核心原則》原則3具體規定了五個方面的銀行發照標準,包括銀行所有權結構,經營計劃、控制制度和內部組織結構,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格審查,財務預測以及對外資銀行的審批?!逗诵脑瓌t》要求,監管機構應當能控制銀行準入,制定準入標準,確保新的銀行機構所有權結構和經營計劃合理、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合格、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完善、包括資本金在內的預計財務狀況良好。如果認定申請人達不到標準,監管機構有權拒絕審批。當某家已成立的銀行機構不能達到上述標準時,可以據此吊銷其執照。
除審批新銀行外,《核心原則》原則4明確了對銀行股權變動的準入管理。它要求監管機構全面掌握銀行股權的變化情況,對于超過一定持股比例的銀行股權的變動,應當經過監管機構批準或備案同意;對于低于該持股比例的銀行股權的變動,監管機構也要關注其對銀行控制權和管理結構的任何不利影響。如果投資者不能滿足相關的監管規定,或者其資格條件與新設銀行股東的各項標準不相一致,監管機構應當有權制止這種投資,以此防止不符合條件的投資者或者惡意經營者規避市場準入監管,以投資方式間接進入銀行業。
由于銀行的收購與投資活動會影響銀行的財務狀況、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因此,《核心原則》原則5中要求,為保持與發照標準的一致性,監管機構應當有權制定關于銀行重大收購、投資活動的審查標準,明確哪類收購或者投資需要事先批準、哪些需要事先報告。
我國市場準入監管的進展
按照我國現行規定,對銀行機構的市場準入監管主要包括機構審批、業務審查、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審查三個方面的。我國和法規明確規定了銀行機構的市場準入監管標準,如銀行機構的設立需要符合國民的客觀需要,符合金融業發展的政策和方向,符合最低資本金及股權結構和股東資格、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要求;銀行開辦新業務需要根據業務風險特征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系統,并建立嚴格的業務操作規程和安全保障。總體上看,我國銀行市場準入監管的法律法規基本健全,監管機構對銀行市場準入和資格的監管比較嚴格。
銀監會成立以后,明確了“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增強透明度”的監管理念和促進金融的穩定和金融創新共同發展等六項良好監管標準,通過宣傳和實施《銀行業監管管理法》,增強了依法監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市場準入監管方面,中國銀監會具體開展的工作包括:明確新設商業銀行的六條標準,將風險評級結果作為商業銀行市場準入監管的重要依據,鼓勵城市商業銀行根據自愿和市場原則實施兼并重組;《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鼓勵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入股現有商業銀行;制定了《商業銀行與內部人和股東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加強對投資人及其關聯方入股金融機構的管理。此外,中國銀監會還了《關于調整銀行市場準入監管方式和程序的公告》、《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非銀行金融機構開辦新業務有關審批事項的通知》等部門規章,通過對銀行業務行政審批事項的規范和清理,減少和簡化行政審批手續,促進銀行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
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銀行市場準入監管與《核心原則》的要求相比還存在相當差距。例如,市場準入審批還不夠規范、高效和透明;對銀行股東資格和股權結構的監管還有待完善,如對關聯股東沒有明確的界定,致使有些投資者通過關聯投資入股商業銀行,使銀行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變化;對商業銀行新業務的準入設限不科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和有效監管;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對銀行大額收購和投資行為以禁止性規定為主,與市場發展需求也不相適應;對高級管理人員的審核不夠全面,不能對擬任人的品行、專業能力和工作業績進行有效考核,未能建立起商業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管理信息系統,包括“黑名單”制度。另外,市場準入與持續監管存在脫節現象,如對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管偏重于任職資格核準,未能對履行職責的情況定期作出評價。
當前比較突出的一個是如何較好地把握支持創新與審慎監管的關系。我國的商業銀行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夠完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健全的問題,有些銀行在開展新業務之前,缺乏深入的市場調研論證,甚至對該項業務及其風險缺乏了解,沒有制定成型的規章制度,也缺乏對業務風險進行監控的能力,因此,監管部門從我國銀行業實際出發,對商業銀行開辦的一些風險較高的新業務實行審批制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對商業銀行開辦新業務的準入設限怎樣算是和合理,在政策和法規上并不十分明確。例如,在我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的大框架之下,對銀行業務范圍的內涵和外延缺乏詳盡的解釋和說明,對“新業務”的認定標準并不明確,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在審批商業銀行推出的部分具有混業經營傾向的創新產品時,往往需要較長時間,這就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帶來不利。又如,按照現有文件的規定,對商業銀行開辦新業務既有審慎性監管要求,也涉及許多具體規定,由于業務準入管理適用的部分規章是在過去若干年中由人民銀行、外匯局等部門分別、陸續的,客觀上存在本外幣業務之間、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之間、中外資銀行之間業務準入標準和程序不統一的問題,對不同類別銀行開展同類業務形成了不同待遇。
進一步改進市場準入監管
面對我國銀行業改革和的新形勢,銀監會已經制定了提高我國銀行監管有效性的中長期規劃,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改進措施,因此,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銀行市場準入監管將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具體包括:
一是通過樹立良好的監管理念,明確監管事權和責任,完善市場準入監管審核機制,保證獨立、客觀和公正地履行審批職責,提高準入管理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按照《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相關要求,制定公開、透明的機構審批標準和程序,公示市場準入監管程序,提高審批效率。
二是結合對銀行業發展戰略、整體布局的,加強機構審批中對經營策略和業務計劃、公司治理、內部控制、財務狀況、資本金來源和補充能力等方面的審查。
三是進一步規范對關聯股東、銀行股權變更的管理,加強對股東資格的管理,對股東的資金來源、財務狀況、資本補充能力和誠信狀況進行審查。
這一年,南安云游至京城,在城西浮云寺掛單。一日,南安剛用完早齋,住持方業大師就神色慌張地闖進禪房,說:“南安師兄,快隨我從后院離開吧!”
南安大吃一驚:“出什么事了?”
“慈禧太后派人來宣你進宮作畫?!狈綐I大師說著一聲嘆息,“皇宮那潭水太深了,不適合你啊!”
“我也不想去,可我走了,你和浮云寺怎么辦?太后懿(yì)旨不能違抗,我且隨他們走一趟吧?!蹦习舱f完便跟傳旨太監上路了。
慈禧在御花園接見了南安,此時御花園百花盛開,她正和眾大臣賞花議事。
已入暮年的慈禧雍(yōn)容華貴,氣度高雅。只見她淡淡一笑,說:“據說,無論什么樣的人你都能畫,而且畫得比宮里的畫師還要妙,是嗎?”
南安躬身一禮,說道:“這些都是謠言,老佛爺不必理會?!?/p>
“哦,原來是那些人在欺騙哀家,欺騙哀家可是死罪??!”這“死罪”二字慈禧說得分外響亮。南安心頭一凜(lǐn),復又鎮定:“今日群花爭艷,若老佛爺恩準,就許貧僧畫上一幅《百花爭艷圖》,請老佛爺慧眼審評!”
慈禧聽了,搖搖頭:“我還是喜歡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你還是畫一幅觀音像給我瞧瞧吧。”
南安松了口氣,他自幼在佛門,對觀音菩薩眾化身再熟悉不過,就算閉著眼睛也能畫出來。
慈禧命小太監取來文房四寶,又說:“你就畫一幅九尺高的菩薩站立像吧!”
南安說聲遵旨,然后小心地攤開宣紙。突然,他臉上肌肉不由一顫:這張宣紙怎么才五尺長???抬頭一望慈禧,見她“慈祥”的笑容里似乎別有深意。
眾大臣也不由得替南安捏了一把汗:“五尺宣紙,如何能作出九尺高的觀音?老佛爺分明是在刁難,老和尚這回可要倒大霉了?!?/p>
南安暗誦佛經,撫平心緒,一邊研墨,一邊思忖著:“九尺,九尺……”磨著磨著,他的嘴角忽然掠過一絲細微的笑容,接著,只見他提筆、揮毫、潑墨,一幅畫一揮而就。
一炷香的工夫,南安就作完了九尺站立觀音像。兩個小太監把畫呈到慈禧和眾大臣面前,眾人一看,驚愕不已:原來畫中的觀音并不是筆直站立的,而是彎腰在拾地上的柳枝。
五尺的紙,彎著腰的觀音,站直了就有九尺了。
一、傳統文化中的諧音吉祥
國人向來重視諧音,民俗傳統中的葫蘆被視為福祿的象征,花瓶寓意平安,蝙蝠表示“福氣”等等?!坝^音”諧音“官印”,“佛”諧音“福”,“男戴觀音女戴佛”也就很自然地與“男帶官印女帶?!甭撓翟诹艘黄?。
男子當官掌握印把子,升官發財、封侯掛印,飛黃騰達;女子有福,全家有福,還能代代有福,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盼望的。男戴觀音女帶佛可以保佑自己、家人和子孫和諧美滿、富貴相安。這樣的美好祝愿誰不喜歡?
二、民俗中的男女形象、家庭氛圍
男子以陽剛為美,女子以陰柔為美。所以相對來說,男子性格較為暴躁,女子則比較柔弱。
男子戴觀音,是借助觀音的慈悲與柔和,使自己平和穩重,事業有成,為家庭撐起一方天地。
女人是家庭和睦溫馨的保證,但女子一般比較小心眼,容易為瑣事煩惱,發愁。而彌勒佛慈悲為懷、笑口常開、一團和氣。女性戴佛,有助于平心靜氣面對生活,心胸豁達包容一切,使得家庭和美、合家歡樂。
也就是,讓男人吸取女性的長處來彌補自身不足,讓女性吸取男性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陷。
三、易學文化中的陰陽平衡
觀音的造型是女相,屬陰;佛的造型是男相,屬陽。
男性屬陽,女性屬陰,觀音為女性屬陰,佛為男性屬陽,故“男戴觀音女戴佛”可陰陽相互搭配,達到陰陽的平衡的效果。
易學理論認為,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之道是宇宙萬物的化生之道,陰陽流轉、陰陽交感是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內在本質,也是生命運動的內在機制。所以,陰陽平衡才能和諧統一,才能向前發展。
四、佛教文化中的化解戾氣
佛法廣大平等,認為幸福在自己心中,少欲知足,才會快樂幸福。女子心胸相對不夠寬廣,容易為小事憂愁、嘮叨;而佛寬容、大度、靜默。女子戴佛,可促使自己平心靜氣,豁達心胸,少一些嫉妒和小心眼,少些是非,多些寬容,象佛一樣心胸廣大,自然快樂自在。
觀音是中國數千年來慈善與救贖的化身,是真善美的代名詞;觀音心性柔和,儀態端莊。男人帶觀音,可平息暴躁的心性,減少殘忍和暴力,多一些慈悲與柔和,自然平安如意,遠離禍害。
五、佛和菩薩沒有性別之分,不必固執
佛家認為,佛和菩薩沒有性別之分。
觀音,本名觀世音菩薩,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后來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
觀音在印 度佛教中是男身的,最初傳入中國時,也是以“偉丈夫”形象高坐佛殿神堂的。但在中國民間流傳的過程中,觀音逐漸與中國本土道教文化中的王 母娘娘結合了起來。尤其是在武則天掌權以后,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觀音逐漸演變為目前常見的秀美慈和的女性形象。
槐東村在安溪的西部――感德鎮,位于內安溪,是個產茶制茶的名鄉,每到茶季就有各地茶商蜂擁而來。從安溪縣城的車站搭車兩個小時到感德鎮,再坐摩托車20多分鐘才到村子里。村里只有一條水泥鋪的主路,村民的交通工具幾乎是清一色的摩托車,方便山中騎行。
陳叔是個普通的槐東村茶農,皮膚黝黑,勤勞樸實。往上幾代,都不是富貴人家。家里有三個孩子,兩男一女。他的制茶手藝是從父親那里學來的,就像大多數的茶農那樣,從小幫忙干著家務,久而久之,各種制茶的秘訣就熟稔于心了。當年父親隨我一同入住陳叔家,我做鐵觀音的茶業調查,他則好奇這茶葉從樹上到嘴邊的奇幻蛻變,成了我打開調查局面的活寶。兩位父親在茶桌上攀談,一邊嘬著茶,一邊感嘆生活的不易。
20世紀90年代后,鐵觀音價格漸長,槐東村越來越多的人種茶制茶,水田逐漸被填成旱田,村民從農民轉變為專職茶農,種植茶葉。先前出去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到家鄉,學習鐵觀音的種植、采制技術,開拓荒山,培植新茶苗。盆地上土地不夠,就到山上去開荒,近處的沒有了,就到遠處去,有些甚至要翻過幾座山。
陳叔也趕上了鐵觀音的春天,努力地種茶、采茶、做茶。他沒有大的資本去投資開拓茶園,也沒有異常高妙的制茶技術,屬于靠茶吃飯卻始終無法大富大貴的大多數茶農中的一員。識字水平有限,普通話不利索,靠著自己的摸索與觀摩,做出一批批鐵觀音拉扯大三個孩子。靠著茶葉收入,家里也蓋起了新樓房,閩南特色的飛檐紅磚,大大的天井,陳叔嘴里說這里環境太差比不得你們城里之類的客套話,其實心里是滿滿的自豪感。陳叔的妻子也是普通的茶農,擁有閩南人的古道熱腸,除了日常家務外也積極投入到茶業事業中去。茶農妻子可以說是一種職業,她們沒有選擇地風吹日曬,必要時還要學會操作碩大的制茶機器,甚至駕馭著摩托車彪悍地在蜿蜒的山路上驚險穿行,為在茶園中的家人送去飯食,從茶園里運回剛采下的茶青,是貨真價實的女漢子。
作為土生土長的安溪人,以茶為業是多么看似正確的人生選擇。但是,陳叔在勞累過后,也會幽幽地來一句,“命苦的人才做茶?!彼臅r間被茶葉的生長與收獲規律地劃分著。茶季一般分為五季:春茶(清明、谷雨前后);夏茶(立夏以后);暑茶(大小暑);秋茶(立秋后);冬片(冬季)。茶季是陳叔一家最繁忙的日子,從早晨6點開始直至深夜,采茶、晾茶、篩茶、球茶、焙茶等等,幾乎是環環相扣,不得停歇,有時半夜心系茶葉,還會起身到作坊里查看茶葉的發酵程度,判斷天亮后的制作時機。
在現在的安溪茶鄉,茶農們依舊以北風天作為采好茶以及制好茶的關鍵因素。茶季的茶芽生長得很快,陳叔會頻繁到茶園去巡視。一叢茶樹的茶芽如果今天還很嫩,過一兩天它就必須采摘了。茶芽太老,采摘下的茶青制作出的毛茶香味減少,太嫩的茶芽經不住炒茶、焙茶的環節,容易有焦味,口感苦澀。到了春茶時節,遇上陰雨綿綿,陳叔就焦慮不安。因為下雨時采下的茶青,不容易晾干,對接下來的工序有很大障礙。陳叔偶爾會冒雨采茶,抱著潮濕的茶葉在家中的作坊里攤開晾干,或用風扇吹干。但潮濕的空氣嚴重影響了茶葉的制作,往往制作出的茶葉品質不高。
每個茶季相隔的時間約有40―45天。春茶和秋茶是茶農一年收入的主要來源。如果在這兩個季節他們沒能賺取足夠的家庭收入,那么,這一年對他們的家庭來說就是一個“欠收”年。在鐵觀音內銷市場大好的那幾年,茶葉需求量激增,部分茶農一方面開始大面積開墾荒山,種植茶樹,一方面用化學“激素”來催生,讓茶樹在短期內能夠達到采摘的要求,從而增加茶葉產量。這種做法早已受到當地政府的制止,茶農自己也意識到飲鴆止渴的惡性循環。陳叔有自己的原則,他雖然不會用化學術語去測算土地的酸堿度,不知道品牌效應的營銷,但知道要想讓茶園充實、肥沃,茶葉健康、清香,必須親手勤除雜草,適當施肥。
2011年后,安溪鐵觀音的市場開始下滑,其中有官方“八項規定”的影響,也有農殘鑒定的陰霾,還有其他茶種、茶區的市場擠占。鐵觀音火熱的那幾年,很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加入茶業大軍中。如今市場的變化,又有很多人紛紛退出,再次離開家鄉,去外面的世界討生活。五季茶變成了兩季,甚至一季,有的茶園荒廢,有的被改成果園,街市上雖車水馬龍也是遜色當年。
陳叔這三年來的收入也因大時局的影響而大幅減少。他仍舊固守在茶園旁,沒有更多的資本去開發時髦的生態茶葉,或用很貴的動物糞便去保育茶園,但他很積極地響應政府的救市號召,堅持手動除草,使用達標農藥,加入了當地的茶葉合作社和茶葉技術研究會。合作社和研究會時常舉辦些技術大賽,組織茶農們交流茶葉種植、制作的心得,并統一配發肥料,抵御“農殘”輿論的市場侵蝕,還組織茶葉樣品的送檢工作,用聯保的方式,把鄰居們團結起來,相互監督。如果有一戶人家的茶葉不達標,那么鄰里間的幾戶人家也就都不能上市售賣了,類似于古時候的連坐懲罰。村中的茶園因此更加“綠色”了起來,陳叔也期待著收入的增加。
3個茶農的生態茶路
同樣在安溪,我們發現了比陳叔更往前邁出一步的茶農。2013年春季,我們走訪了安溪的三家茶園,他們的種茶技藝,源于祖輩經驗,茶園管理,也恢復人工傳統,這些方法我們愿意稱之為“古法”――一種遵循自然、傳統,并且自古流傳的農事經驗法則。
安溪虎邱鎮竹園村周志超的茶園,是經認證的有機茶園,認證范圍298.8畝。老周家族六代均是茶農,1987年,老周創立新康茶廠,開始“從茶農到茶商的演變”。
老周說,當年為茶廠取名“新康”,就有做“健康茶”的意思,只不過,那時沒有無公害、綠色、有機種種說法。
有機茶園有許多具體的認證標準,面上的要求,一是要遠離村莊,二是不能噴化學農藥,不能用除草劑,這就要求,茶園的管理必須恢復原來的傳統:人工種植、人工除草,施農家肥,茶園內保證林木數量,保持生物鏈平衡,與周邊形成隔離帶……因為這些要求,種植有機茶,比之常規茶,成本高,產量低。人工方面,以人工除草為例,有機茶園一畝地所需除草工人是常規茶的五倍。而且,人工費用一直漲高,2004年,一個工人一天工資大約25元,現在,普通工人一天都要百來塊,技術工和制茶工則更多。老周養了200多只羊、五六頭牛,還有兔子和竹鼠,將這些動物的糞便高溫漚制半年,得基礎的農家肥,雖不太需要技巧,但要時間和人工成本。若購買市面上的有機肥,成本比常規茶所用肥料高出2倍。
因為成本,需要一些妥協。老周已開墾的茶園中,1/3的茶山用于種植本山。本山采購價格大約只有鐵觀音的一半,通??诟幸膊钚?,但“長勢和適應性均比鐵觀音強”,好管理。老周說,這些年還是靠本山“走量”,“以茶養茶”,才做到基本盈利。
同樣在虎邱鎮,羅巖村湖星茶廠老板林瑞福,傳遞出一種霸氣的堅持與自信。他也用生產綠色無公害及有機茶的標準來打造自己的茶園,但他根本不考慮去做有機茶認證。他聽說申請有機認證要花三四萬塊錢,每年年檢還得去掉好幾萬,“太貴,沒必要?!痹诶狭挚磥?,只要自己的茶夠好,就不差那個標牌。
50歲的林瑞福十二三歲開始,便跟著爺爺、父親種茶。1990年左右,他們家開始為出口日本的茶商提供原料。到二十幾歲,林瑞福年輕有闖勁,“干脆自己包個山頭干”,一步步,有了如今這規模。
并非沒吃過虧。老林做“健康”茶,既是市場嗅覺上的自覺明智,亦是幾百萬買來的生意經。2004年,他一批茶葉檢測不達標,損失了兩三百萬元。老林總結,問題出在管理上。他說,當時除了自己做茶園,他也從其他農戶手上收一些茶葉“搞量”,可是,“沒有管理經驗”,憑口頭承諾,他認為其他茶農,也會像他一樣,“不用高毒農藥,用土肥、有機肥,農殘能過關”,但最后證明,這種口頭的承諾,并不值得信任。
2006年,一日本商家找上門來,希望老林可為其提供茶葉,但商家提出要求,要使用指定的有機肥和低毒農藥。吃過虧,老林更篤定無公害、有機茶有前途,并應承下,同時開始一系列改革。改革的重點在茶園管理上,小學文化的老林請了有高中文化的大哥幫忙,記錄茶園農事,內容涵蓋茶園種植、管理的所有范疇,而“日常管理”這部分,要求每日記錄,是否除草、是否施肥、是否采摘等。日本客商不定期派人前來抽查“日志”、抽檢農殘,2012年的2月、6月、7月,就做了3次。
茶葉農殘檢測也是按日本標準做的,每次都檢測五六十個項目,樣樣都得過關。檢測項目還根據日本標準調整,去年春茶時,就又多了4項。而國內茶葉農殘檢測通常只有十幾項。
另一改革是對茶農的管理。老林的茶園,1700畝是承包給其他茶農種植的,他雇傭員工,監管承包農戶,茶農若要施肥、噴藥,都得從老林這里拿有機肥料和低毒農藥,“我們簽了協議,如果偷用農藥,茶出了問題,他們得自己承擔損失?!边@些年他和茶農配合很好,老林覺得,是因茶不愁銷路,能賣出價錢,茶農才會認同他的想法,跟著他干。
扎扎實實做著茶園記錄的還有感德鎮的王安明。王安明兄弟幾個一起打造的安溪感德鎮福遠茶葉專業合作社,自稱是“感德鎮首家有身份證的茶園基地”,除通過無公害茶園認證,合作社還與福建省農科院以及臺灣財團法人有機農業研究基金會大陸顧問團隊合作,推出了“茶葉安全生產管理質量溯源系統”。從合作社產出的每一斤鐵觀音,都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碼”,消費者可通過條形碼,查詢到包括采摘、毛茶、運輸等各種信息,細致到采摘日期、采摘時天氣、什么時候噴了什么藥物、運輸線路等等?;谶@種合作,王安明笑言變成了“小學生”,每天都要像林瑞福一樣,天天寫記錄“做作業”。
為什么要這種合作?王安明說,雖然做茶自己更懂,但要做無公害、有機茶,光靠經驗是不夠的。
營銷上,王安明也很花心力。他將茶園分三個區塊,分別為限量版、茶人心及通過阿里巴巴、天貓銷售的普通茶葉區域。限量版茶園約30畝,位于海拔549米處,多云霧,產出茶園中最好的茶葉。茶人心,是社區支持農業(CSA)訂購區,大約三四十畝。設定社區支持農業訂購區,王安明希望可以與城市消費人群建立比較固定的生產、消費合作關系。采訪時,他還想策劃一個“來安溪種棵樹”活動,城市人既可認養他的茶園、認購他的茶葉,還可在茶園中親手栽種一棵樹,既優化茶園生態,又能與消費者建立更深的聯絡。
祖輩傳下的種茶經
執著于有機和綠色的茶農,都有傳承古法的種茶經。老周的茶園,1000多畝的山頭,只有30%開墾為茶園,在一個個小區塊的茶樹間,是一個個小林區,這是最自然樸素的茶園狀態。
老林的茶廠在羅巖別墅旁,老林給這片山頭取名“湖星鐵觀音生態農場”。我們在山路間走動,轉到了一片松樹林。林子是林瑞福自己栽種的,共120畝。在茶山側面種植松樹林,是祖輩傳下的經驗。老林的父親曾告訴他,家中老茶園內有幾棵大松樹,松樹邊的茶葉,炒出來比其他地方的總要甘甜?!拔覡敔斠蔡徇^,茶園里種松樹,對茶好。”老林判斷,松樹對茶之所以有這種妙用,是因它們生長所需養分不同,所以不爭搶,吐出的“氣”,各自吸收后,還有好處。他也種點桂花樹,“桂花本來就能做桂花茶,這種樹是‘好樹’?!彼媱澰谒蓸淞謱γ娴纳筋^再擴大種植一片樹林,讓松樹環繞整個茶園。
老林的茶園,像荒山,非常野,茶行之間,都是雜草、干莖(音)、樹木,鳥叫不絕,生態平衡,“根本不用噴藥”。而我們車行安溪時,見到許多低山茶園,茶行間的干莖被整理得很干凈。林瑞福說,有些茶農把干莖當雜草去除,但,干莖長得快,可長到比人高,秋茶后茶園需深耕,除加入豬糞、羊糞、土肥,可將干莖割下,鋪在茶行間,既防止雜草長高,太陽日曬時,又可保證土壤中水分充足,雨后,干莖爛掉,將其翻入地下作肥,土壤又營養了。如此,一年施一次肥就可以,但因要請工人付人工費,所以很多茶農不愿做。
老林的茶園,大多是在海拔高的山地自己開墾出來,沒污染,石頭多,土很松,營養就比較流通。因茶園要成片,他也會少量地在低處收些老田地,但得讓那些田地先荒五六年,且,最好用新土種茶,把舊土剔除。
王安明則有黃豆“種植”茶葉的技術,他說這是為了改良土壤。盡管以前農殘控制得不錯,使用的多是生物農藥,但土壤仍然需要1-2年的改良。他希望達到的狀態是:茶園變成一種“自然現象”,不用施肥,不用噴藥,茶園可以自然循環。所以,春茶之后,王安明會讓工人將黃豆種入茶園,夏茶時節,黃豆長苗但尚未開花時,將其翻入地里,使其發酵,變成茶園肥料。100斤黃豆,可種植40畝地,成本可控。據說黃豆也可使鐵觀音具有獨特香韻。
上期文章寫了些關于目前中國白酒市場的思考,今天無意間又瞥了一眼茅臺去年的銷售數據:237億元,利潤估計能破80億元,真是讓人瞠目結舌。煙酒不分家,這兩年香煙市場貌似比較風平浪靜,具體情況又如何?排名前15位的品牌銷售超過7000億元,中華破了千億,破400億的就有8家之多:云煙、芙蓉王、雙喜、利群、紅塔山、白沙、玉溪、黃鶴樓。看完這兩則報道,有喜有憂。自己曾經服務了不少煙酒企業,不乏上面提到的上榜品牌,這些品牌的市場好,自己也打心眼里為它們高興,此乃喜。憂從何來?煙酒煙酒叫慣了,慢慢大家就順勢遺忘了三兄弟中的老幺――茶。
陸羽寫茶經是公元758年,而老外喝茶的歷史有多長大家心里都清楚?!秶恰防镉袀€段子,講茶葉剛傳到西方時老外拿熱水泡下,把水倒掉留下茶葉炒了吃。嗚呼哀哉!但是時代不一樣了,如今“七萬茶企抵不過一個立頓”。按理說酒傷肝脾,煙傷心肺,茶這個絕對健康綠色的傳統好東西,為什么就做不出個品牌呢?
首先是有品類無品牌的困境。煙酒市場就簡單得多:烤煙和混合煙,醬香和濃香。而茶葉市場則很復雜,光名茶就有200多種,每個大品類下又能細分出一堆的子產品。更重要的是,每個茶品類之間涇渭分明,龍井就是龍井,鐵觀音就是鐵觀音,毛尖就是毛尖,不能亂來。艾?里斯曾經做過一個意利咖啡的案例,意利將百分百源自13個不同國家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混合而制成咖啡,再把這個“十三合一”的咖啡豆分低度、中度、中深度和深度四種方式進行烘焙。意利去年的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意式咖啡之一。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隨便找十三款茶,比如西湖龍井、廬山云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云南普洱茶、安溪鐵觀音,然后把這十三款名茶混合的場景……
要想建立茶葉品牌,必須首先跳出品類,我們當初在服務八馬的時候,就完全遵循了這一原則。八馬做的是安溪鐵觀音,也是鐵觀音始祖的正宗第十三代傳人,但是假如再把品牌的身份抱住“安溪”和“鐵觀音”不放,八馬不僅無法在安溪本地出頭,更無法突破福建、廣東的地域束縛,拓展華南之外的非鐵觀音消費習慣市場!
我們找到了禮品市場這個突破口,這和煙酒市場無二,也是煙酒市場有品牌且可以做出高價的原因之一。相比煙酒,茶葉在人群需求和產品屬性的本質上,其實有著天然健康的優勢,只是茶葉市場已經陷入品類差別的泥潭太久太久?;诖?,我們給八馬確立了新的身份――商政禮節茶。無論你從商還是從政,自己在家中品茶時喝龍井、碧螺春、毛尖可以,非要喝立頓也可以,但是送禮的時候你別無選擇,請送八馬商政禮節茶。同時我們也為八馬打造了明星產品――賽珍珠5800。要想體驗傳統的味道,5800還真不算奢貴。為什么?請看八馬的廣告語:“最奢侈的味道,就是傳統?!?/p>
茶不同于煙酒,如果說煙逍遙、酒豪爽,那茶文化里更有著一分更獨特的中國傳統的魅力,一份家天下的從容不迫和優雅。我們要做的,不是沉迷于茶葉的工藝、原料、火候、時節等這些消費者根本不會在乎也不想在乎的參數,而是將傳統、禮品、價值作一個漂亮的連線,再將其通過合適的高端渠道傳播開去。在高價格的策略下,八馬的規模優勢逐漸顯現,目前在全國已開出了近千家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