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女媧的傳說

      女媧的傳說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女媧的傳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女媧的傳說范文第1篇

      2、《女媧傳說靈珠之重生魔音》,作者:琉璃燈下的憂傷;

      3、《女媧傳說之狐亂天下》,作者:古婷曉月;

      4、《女媧傳說》,作者:姑蘇清青;

      5、《女媧傳說之女媧石》,作者:心然如夢;

      6、《女媧神話》,作者:妙無寫;

      7、《女媧》,作者:飛世盡往;

      8、《俺娘是女媧》,作者:席卷殘陽;

      9、《穿成女媧》,作者:布蘭登;

      女媧的傳說范文第2篇

      先是母系社會弇玆氏造物育人,神話傳說中弇玆氏建造萬物,教育人類,然后是伏羲氏一畫開天,神話傳說中伏羲氏演化天地,開創文明,最后是女媧氏治水補天,神話傳說中女媧氏燒土治水,煉石補天。

      弇玆氏在公元前15000年前建立中國第一個母系社會國家弇玆朝,并創立了文字陶書。

      太昊伏羲氏在公元前7000多年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父系社會國家太昊伏羲朝,并創立了龍圖騰。

      女媧的傳說范文第3篇

      【關鍵詞】神話;伏羲神話;女媧神話;神話譜系

      【作 者】藍陽春,《廣西日報》主任記者。南寧,530022

      【中圖分類號】B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07)03-0123-007

      Fu Xi Legend 、Nu Wa Legend and Pan Gu Legend Are the Three Different Myth Pedigrees

      Lan Yangchun

      Abstract:The myth originated from the upper 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northwest area of our country,which Fu Xi invented Bagua、 decided Yinyang 、created the routines of the marriage ceremony,and the spreading legend originat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in the north of our country,which Nu Wa patched the heaven and created the human beings with the soil,all of these were the typical myths of the north system. However the myth in the Zhujiang River Valley of the South China,which Pan Gu opened up the sky and land 、created all things on the earth、bother married sister and recreated the human beings,the headstream、 original ethnic group and the content of this myth pedigree are different from the former two pedigrees. With spreading the Pan Gu culture to the north,the later people transplanted the content of the Pan Gu myth into the Fu Xi myth or Nu Wa myth,furthermore they came into being the sub-ecosystems. Pan Gu myth is the first myth of China forever.

      Key words:Pan Gu myth;Fu Xi myth;Nu Wa myth;myth pedigree

      在我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廣為流傳著女媧補天、搏土造人和伏羲創八卦、定陰陽、興婚姻嫁娶之禮制、開漁獵畜牧之先、造書契結繩記事的神話傳說。這是典型的北方二元體系的神話。后來,隨著中原封建政權的建立及其統治范圍的不斷擴大,包括伏羲和女媧在內的漢文化也隨之向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傳播,并為許多少數民族接受和吸收,伏羲和女媧神話逐漸在包括壯侗語民族在內的許多民族中流傳,與其民族的神話內容相混合。

      一、伏羲神話

      伏羲是我國古史傳說中一位重要的神話人物,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開拓先祖,源于我國西北地區黃河上游一帶,后來逐步在中原及周邊民族地區流傳。在流傳過程中,這一神話不斷發展演變,內容日愈豐富,而且說法甚多。有關伏羲神話傳說,歷代史籍多有記載,各族民間亦廣為流傳。流傳于黃河上游甘肅地區的伏羲神話說:

      神話來源研究相傳自從開天劈地之后,天下荒涼,人類愚昧。玉皇大帝便派圣母帶仙犬下凡管理人間,居于華胥之地(今陜西藍田)。有一年雷公神發怒,河水泛濫,人們遭遇巨大的災難。圣母就化身為一位美麗的姑娘,世稱華胥姑娘,前往雷澤國(甘肅境內)說服雷公不要隨意發怒,危害人間。一路上,圣母娘娘歷盡千辛萬苦,才來到雷澤國附近,突然發現地上有一巨人腳印,因此心動。哪知這一凡心感動了天上的彩虹,便飛下來繞住了圣母。恰巧雷公在此,便領著圣母進了華池,圣母因與彩虹相交而懷孕,在成紀生下伏羲,而其實為大風國雷神之子。后人為紀念華胥姑娘踩巨人腳印生下伏羲,至今豫東猶遺俗稱“擔經挑",即“巫舞"的習俗。

      伏羲自稱“風"姓,“風"便成了華夏民族的第一個姓字。后雷公聽從了華胥姑娘的勸說,便改邪歸正,不再隨意發怒危害人間。從此,天下便安樂太平、五谷豐登了。①

      后來,始創“八卦臺"(在今禹州方城山)。伏羲在此設臺作八卦,仰觀日月星辰之象,伏察地內山川陵谷之形,揭示天地陰陽、世間萬物的對立統一規律。伏羲認為,最原始的物質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發明了八種符號分別代表八卦。

      在古籍記載中,伏羲的名號或稱謂繁多,有稱太昊即大?、太皓;有稱密犧即包犧、包羲、伏戲、伏犧、炮犧、必戲等等。“先秦以前太昊和伏羲兩個名稱本是各不相屬的,到秦末漢初《世本》出現,才開始把二者合而為一。”②有關伏羲神話傳說的內容,不僅史書記述零散,而且因時代不同而異。唐代以前的史書里,主要是記述太昊伏羲是東方的天帝,掌管春天,說他是“百王之先”,教人仿效蜘蛛而結網捕魚,作“瑟”之琴,又譜“駕辨”之曲。其歷史功績主要是創造八卦,開創文明。到了明清時期,伏羲的文明創造依然不斷,如“坐于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又說他“畫卦結繩,以理誨內”。③到了唐代,伏羲神話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異,增加了與原先的神話主題完全不同的事件與情節,伏羲由“獨子”變成了“有妹之兄”,由“單身男子”變成了“有婦之夫”。如唐人李冗《獨異志》中說:“昔宇宙初開之時,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于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意思是說,宇宙初開,天下未有人民,女媧兄妹二人被迫結為夫妻,繁衍人類。李冗的文章并未點明女媧的哥哥是誰,大概是因為伏羲與女媧同屬“人首蛇身”的原因,便“同類合并”。認定女媧的哥哥便是伏羲,于是變成了伏羲與女媧結合而繁衍人類,甚至有當時詩人盧仝也在他的《與馬異結交詩》中寫出“女媧本是伏羲婦”④的句子贊同這種伏羲與女媧是兄妹婚的說法。

      二、女媧神話

      關于女媧補天、搏土造人的神話,也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則神話傳說,源于我國北方地區,是史籍中記載較多的一位神話人物。《楚辭》中屈原的《天問》就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⑤句;《山海經》中說:“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⑥綜觀史籍中的有關女媧神話的記載,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曰“煉石補天”。西漢《淮南子?覽冥篇》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爛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二曰“摶土造人”。漢代《風俗通》說;“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恒人也。”三曰“與伏羲婚”――即前文所引的唐代李冗的《獨異志》的說法。

      在史籍中,有許多關于女媧神話的記載。但時代不同,其內容也不盡相同。

      關于女媧補天造石橋的傳說:

      昔日,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大戰于大周山下,共工戰敗,大怒,一關將蒼天撞破。于是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滔滔洪水由北向東南鋪天蓋地而來,環山繞嶺,沖毀村莊,淹沒田地,人類面臨滅頂之災,作為人類創造者最偉大的母親女媧,心急如焚,為了拯救人類便決心把塌下的天補起來。她采不周山巨石,引天火,日夜燒煉五色石,把天補得完完整整,呈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多種多彩,非常好看。大面積洪水被控制住了,但有些河還很難渡。女媧又讓工匠魯班,用補天剩下的石頭建一座橋。魯班不用刀斧,用無邊的法術將石頭變成羊群,從不周山趕到河邊,一夜之間便建成了世上罕見、獨具風格、大跨度的趙州橋。因能安邦濟民所以取名“安濟橋"。

      在女媧補天之后,趙州雙廟一帶,依然洪水滔滔,困擾著當地百姓。有一天人們看見一男一女乘坐一個大葫蘆順水漂游而來。到了雙廟龍泉古莊村北,他們用法眼看到有兩個泉眼在汩汩冒水,這正是他們幾天來一直尋找的洪水長期不止的原因。于是他們立即跳下葫蘆,用石磚、泥土堵塞泉眼,但用盡各種辦法也堵不住,于是他們決定用身體來堵。女媧、伏羲分別坐在兩個泉眼上,洪水立即停止了。從此以后,伏羲、女媧便在這一帶居住下來。為了讓人們生活得好,便教給人們種莊稼。沒有種子,他們讓成千上萬只鴿子從水中叼來一個個草穗,這就是后世的五谷雜糧。種子有了,教人們種莊稼,收儲糧食,建房屋,置家具,使這一方人們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女媧神話中有“煉石補天”、“摶土造人”和“與伏羲婚配”三種不同的內容。其中以“煉石補天”流傳最為廣泛,如同開天辟地神話一樣,幾乎盡人皆知。而女媧“摶土造人”傳說,主要流傳于我國北方中原地區。第三種內容“與伏羲婚配”的傳說則只見于少數歷史文人的著作中,民間則少有流傳。

      三、伏羲、女媧洪水后結婚再造人類神話是對南方神話的

      移植和套用,與原來的伏羲、女媧神話自相矛盾

      神話是原始社會時期的產物,是先民們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不同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原始信仰以及對自然的認知方式不同,對世界的由來及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的探索與解釋也不相同,于是就產生不同題材、不同內容的神話故事。事實說明,凡世界上某一種著名的神話,總是由一個地區或大河流域的某一族群所始創,而后呈滾雪球的態勢,逐漸在與之關系密切的族群或區域流傳,形成一個同一母題的神話圈。由于社會發展的模式和文化模式的不同,神話在流傳過程中,人們對神話的加工與演繹也不同。另一方面,隨著民族的遷徙流動和文化的傳播、交流與互動,各地各民族的神話在流傳過程中,也相互影響和吸收,使神話出現相互交融、混合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研究和探索神話的起源地和始創民族時,首先需要對歷史文獻中有關神話的記載和民間流傳的神話的主題、內容的質態及其產生的年代進行甄別,進而追溯其最初流傳的地區,而后需要對已經被混合或演繹了的神話內容進行甄別,以便正本清源,還復其歷史面貌。

      文化是一種復雜的現象,它既有很強的穩定性,又具有變異性。而其穩定性是相對的,并且是有條件的,“變”則是絕對的。神話也是如此。一種神話在流傳過程中,神話主題和核心內容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而發生大的變異,如壯族民間流傳的神話就是如此。而有的神話故事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的遷徙、文化的傳播和社會的變遷而發生變異,有的甚至脫離了原來的主題和內容而重新進行加工與演繹,其內容和情節多已面目全非,伏羲和女媧神話便屬此類。

      另一方面,神話故事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由于民族的發展與分化,各民族文化價值取向的不同,其神話也會產生某種借代、移栽、交叉、混雜、轉套的現象。這一現象在、伏羲、女媧三個神話都有反映。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地加以分析和探討,分清本與末或源與流,還其本來的面目,以免造成思想上和學術上的混亂。

      正如前文所述,伏羲神話源于我國西北地區的黃河上游流域,而后逐漸向黃河中游一帶流傳。其神話原本只說伏羲畫八卦、教人結網捕魚、飼養家畜、制琴編曲等,是文化智慧方面的始祖神。女媧神話原本只說女媧煉五彩石補天,捏土造人,是一位創造人類的始祖神。這兩位傳說中的始祖神,原先都是各處其地、各司其職、互不相關、受人尊敬的兩位始祖神。可后來,一些人卻把伏羲與女媧同時說成是兄妹關系和夫妻關系而繁衍人類,其神話的主題和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異,與原初的主題內容相背離。因此,我們將這種已經被異化了的伏羲、女媧神話稱為“后伏羲、女媧神話”。

      從神話的發展演變規律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與生活方式的變遷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不斷加深與擴大,神話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被加入新的時代觀念與內容。但這種變化首先應該是合理的,即按原來神話內容的內在邏輯、思路和情理進行演繹或新編,不應該與原來的主題相矛盾,如果相矛盾了,則與情理不符,其新編的故事便不能成立,難以得到大眾的認同;其次是新編的故事應該是屬于“自己的”,即故事的人物、情節應該有自己的“獨特性”,不與別的故事相雷同,即便是模仿也不應該與別的故事完全相同,更不是照搬、照套和全盤移植,否則會以訛傳訛,混淆視聽,引發混亂。基于上述基點,現試對后伏羲、女媧神話進行甄別和剖析。

      (一)女媧故事主題內容前后自相矛盾

      女媧神話本是說女媧煉石補天和捏土造人,而“后女媧神話”則加工演繹并強加女媧與伏羲婚配,繁衍人類。其前后自相矛盾是顯而易見的。既然前面已經是說是“摶土造人”,怎么后來又變成以自身繁衍人類呢?既然自身可以繁衍很多人類,那么早先為什么又要用泥巴來造人類呢?很顯然,“后一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事實上,“后一種說法"是給煉石補天、捏土造人的非常清純、完美、尊貴、鮮明的女媧崇高形象蒙上了一層雜亂的陰影,造成了明顯的“硬傷"。廣西來賓市興賓區良塘鄉甘東村有一座古老的以巖洞為屋的大廟,而離甘東村不遠的大洲村又有一座小型的女媧廟,我們于2005年春到大洲村考察時,問當地群眾:“你們這里已有了大廟,怎么還要建女媧廟?"群眾給我們以簡潔的回答:“開天女媧補天嘛!"表明各族群眾所敬奉的女媧主要的還是在于她“補天"的功德。

      (二)女媧結婚故事是故事人物和情節的移植和套用

      女媧兄妹結婚的傳說始見于唐代李冗的《獨異志》,但《獨異志》中并沒有記載女媧的兄長是誰,后人在解釋這一記載的過程中,可能認為與女媧同一時期且地位相稱的傳說人物還是“單身”的男性只有伏羲,而且他倆的屬相又相同(同屬人首蛇身),于是乎伏羲便被“拉郎配",成了女媧的哥哥和丈夫了。按李冗《獨異志》的記錄,女媧兄妹結婚的地點是在“昆侖山",與《山海經》所說的昆侖山相同,是人們理想中的一座神山,其位置在黃河的中上游一帶,但在神話傳說中并沒有講到發生洪水的事,因我國北方是很少發洪水的。可是,后來的一些文人學者可能又覺得李冗的原作故事過于簡單,內容不夠豐富,于是就用套換的手法,把南方少數民族洪水過后兄妹結婚再造人類的神話故事說成是伏羲與女媧婚配。發表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的聞一多先生的《伏羲考》一文便是這種說法最為典型的代表。這樣一來,使得兄妹結婚故事與伏羲女媧結婚故事發生了混淆,甚至被冒充和全部取代,其誰先誰后的次序自然也就被顛倒了。

      其實,南方的壯、毛南、仫佬、布依、水等少數民族地區流傳的兄妹憑借葫蘆躲避洪水后,兄妹結婚再造人類的神話故事與伏羲、女媧結合的故事,各自產生的時間、背景和流傳的地區、歷程都是清晰的,其差異也是明顯的。

      1.兄妹結婚造人神話產生與流傳的年代要比伏羲女媧結合的故事產生與流傳的年代至少要早千年以上。兄妹結婚造人類的故事早在漢代以前已經產生,南朝梁人任《述異記》中明言“吳楚間說:氏夫妻,陰陽之始也"。還說故事有“秦漢間俗說"、有“先儒說"、有“古說"等,說明兄妹結婚再造人類的傳說在秦漢以前已經在我國南方地區流傳。而李冗記述女媧兄妹結婚的文章是在唐代的后期,顯而易見,伏羲與女媧結合的故事出現的時間上至少要比故事晚近10個世紀。這兩個故事是誰先誰后,誰為源、誰為流,誰為原生、誰為次生,可謂一目了然。

      2.伏羲與女媧結合的故事是對兄妹結婚故事的套用與翻版。現代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三國時徐整的《三五歷紀》,傳說開始出現,伏羲的地位便開始低落了。"⑦也許正是在這種“伏羲的地位便開始低落了”的情況下,一些人為了重振伏羲的“雄風”,便對其神話進行加工,添加新的內容,于是到了唐代后期便出現了李冗的女媧兄妹結婚的故事。當代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曾在《神話選譯百題》中,對李冗關于女媧兄妹結婚故事的原文作了注解,并在“說明”中說:“女媧兄妹結婚的神話,原是一個洪水遺民再造人類的神話,它流傳在我國西南苗、瑤等少數民族中。”⑧在此文中,袁珂先生已經清楚說明:李冗的女媧兄妹結婚的故事來源于我國西南少數民族洪水遺民再造人類的故事即的故事。只不過李冗在“移栽”、“轉套”的過程中,為了使其故成是產生于我國的北方,于是把原故事中沒有講明故事發生的具體地點改成發生在黃河中上游的“昆侖山”;又因為北方少雨,少發洪水,而原故事中的前面部分講述天下發大洪水淹死了人類,這也不符合北方的情況,于是將其丟棄,改成是“宇宙初開之時”、“天下未有人民”,這樣就使我國南方的故事完全“北方化”了;再有就是把兄妹說成是女媧兄妹,其余故事的內容情節基本上都與的故事相似或相同,特別是故事的核心主題內容即“兄妹結婚再造人類”這一點則完全照搬到女媧與伏羲婚配的故事中。因而,有學者認為“李冗的女媧結婚故事是故事的移栽、照搬、套用和翻版”,一語點中其中的真諦。然而,“李冗首創,其后發揚。”如果說,李冗套用神話傳說在手法上還有些遮遮掩掩的話,后來的一些文人學者則是無所忌諱,特別是到了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一些學者出于某種目的,覺得李冗的“原創"還不夠精彩、充分,于是就采用“轉音"、“轉引"、“推想"、“拆字"和“屬相"等方法,干脆把神話說成是伏羲女媧結婚造人類神話在南方的“版本"。這樣,神話全然被強行掠奪一空,女媧兄妹結婚的故事成了既有“北方版"(即李冗寫的故事),又有了“南方版"(即洪水造人故事),使伏羲與女媧的婚配也是在洪水滅絕了人類之后,這就顯得完美無缺了,其文化意義也被大大地提升了。殊不知,這種完全照搬或冒用的做法,并不影響神話在南方的大量存在與流傳,人們依然在傳頌故事,唱贊歌,演唱戲,祭拜的還是廟。與此相反,學者們在論述持洪水造人故事就是伏羲與女媧結合故事這個觀點中,越來越多地發現其中的矛盾與破綻,不但不能自圓其說,令人難以置信。如聞一多先生在其《伏羲考》一文中,把南方洪水造人故事都說成是女媧兄妹結合的故事,這就引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很明顯這就與原先的女媧補天的故事完全相矛盾。因為女媧補天的故事已說天下發洪水,經女媧“積蘆灰以止(洪水)",最后是“蒼天補,四極正;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這已分明是說洪水災禍已經得到了平息,人民得到了安生,而現在怎么又說成是洪水治止不了,滅絕了人類,最后女媧只好兄妹結婚再造人類呢?這個前后的明顯矛盾,誰也無法解釋。又如徐松石先生在《伏犧考》一文中,也通過考究字音字義等辦法,“考證"得出了“王和伏羲氏原是一個人",“即伏羲";又在《與伏犧》一文中“考證"得出了“伏羲即盤瓠",如此一類推,也就是盤瓠了。現在看來,這種“、盤瓠、伏羲同一論"的說法是十分牽強的,缺乏民俗學資料依據,完全是主觀臆斷。其實、伏羲、女媧、盤瓠是完全不同的神話人物,不僅它們各自產生的年代和內容不同,而且流傳的地區和崇拜的民族也不同。

      在故事被套用為女媧兄妹結婚故事的問題上,還有一點需要提及的,那就是既然說南方洪水造人故事都是故事,而不是伏羲與女媧結合的故事,那為什么南方個別地方的個別洪水造人故事中的兄妹,其哥哥的名字為什么又叫作“伏義(羲)”呢?表面看來顯得復雜,其實內中的原因卻相當簡單,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南北文化即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交流融和的結果,是屬于一種很正常的文化交融現象。因為,南方洪水造人的故事,其中的幾個人物大多數都沒有其具體的名字,只稱呼他們的從屬關系,即哥、妹、父親,而雷公也是用日常的稱呼“雷公”,并沒有另外的名字,直到現在,大量的壯族的故事也仍是如此。由于南方的少數民族只有語言,缺少通行的文字,大量的各種故事也只能在當地的民間口頭上流傳,很少有用漢字將其介紹到外地乃至全國。其故事也是這樣,只有幸被東方朔、徐整、葛洪、任等幾位漢族學者用漢字作了簡要的記錄較早地見諸一些古籍外,而大量的故事都是到了解放后,特別是到了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后才被民間文學工作者收集整理、出版印行。而與此相反,漢族神話故事一產生便就有口頭和文字兩種渠道同時傳播。如伏羲與女媧結合的故事,盡管源于故事,出現也比故事晚了一千多年,但由于它是北方的漢族故事,一開始就以漢文字記載與傳播,而后又不斷在書籍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文化強勢,所以當它流傳到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時,一些人便認為它來自“主渠道"――漢文字,又“有書為證",其故事的主要內容情節又與自己的故事相同,于是便反客為主,以為人家的伏羲故事才是正宗的、權威的,這樣為了提高自己的故事的文化地位,也就把自己的故事中原本就沒有名字的哥哥也就稱之為“伏義"了,所以就出現了個別地方的故事中其兄的名字也被稱之為“伏義"的現象(但卻沒有同時將其妹妹的名字也被稱作“女媧"的)。這一現象出現以后,由于一些學者缺乏對、伏羲、女媧三個故事的全面了解和整體把握,又缺乏田野考察和歷史的科學分析,未能理清三者的來龍去脈,于是就憑著想象,推論為整個的南方洪水造人的神話故事就是北方的伏羲與女媧結合的故事。

      四、正本清源:、伏羲、女媧各尊其位

      綜上所述,正本清源,我們應該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伏羲、女媧這三個神話故事是各有各的來源,各有各的時間,各有各的經歷,各有各的文化內涵,各有各的文化地位,它們原來各自的文化界線是十分清楚、明白的:是開天辟地、創造人類之大神;伏羲是教人智慧、創造發明之神;女媧是煉石補天之神。至于后來的個別文人依樣畫葫蘆套用故事杜撰出女媧兄妹結婚造人故事,和再后來的一些文人把南方的故事直接就認定為北方的伏羲與女媧結合的故事,這都屬于“強扭的瓜”,不甜,很是不合情理,始終得不到廣大群眾的附和與認同,也不被北方的民眾所接納,直到今天,就連被傳為伏羲出生地的被稱為“羲皇(即伏羲)故里”的甘肅省天水市的群眾,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大型的萬人公祭伏羲的活動,但其大典所紀念的也只是伏羲“畫八卦、結網罟、取火種、興嫁娶、造書契、創樂器、用文明之火引導人類走出了鴻蒙”⑨的功德,根本就沒有提及他與女媧結合造人類的事。再有,2005年8月中國作家世紀論壇組委會、中國作協文藝報社、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發出的“關于舉辦中國作家世紀論壇中國作家羲皇故里采風活動的通知",其通知所介紹伏羲的功業也只是“畫八卦、造書契、制禮儀、教佃漁,開創了古老的東方文明",也沒有提到伏羲與女媧結合造人類的事。還有,河北省涉縣在關于舉辦“首屆女媧文化節"的啟事中,也只是說要“大力弘揚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偉大創造精神和奉獻精神",也根本不提及女媧與伏羲結合的事⑩。由此我們認為,后來所強加給伏羲與女媧兩大神頭上的“結婚造人類"的不正當光環應該盡快排除和取消,恢復他們原來各自堂堂正正的形象,以使其顯得更為高大,而羲皇故里的群眾、涉縣的群眾和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等單位已率先這樣做了,我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非常理智的和高明的,也是非常值得稱贊的!

      五、神話永遠是中國的第一神話

      “一切還得從敘起,不管此說的出現或先或后。”[11]這是著名的神話學家、原中國神話學會主席袁珂先生講的一句話,這話已把神話的重要性講到了最高點。故事的重要性是其他故事所不能比擬的,這是由于它有著多方面的文化價值所決定的,具體說來,我們認為它的價值和優勢起碼有如下12個方面:

      1.創世性。故事是天地開辟、人類起源的實實在在的、純屬中國南方本土自然產生的創世性神話,是人類最源頭、最根本性的神話,也是最高級、最頂尖性的神話,它的存在,使得那些外國的“中國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明社會中,唯一沒有真正創世神話的國家"的疑問與論調成為妄說與廢話。

      2.原生性。故事是純粹產生于民間的神話,一開始就為廣大民眾所認同,其實是民眾共同心理的一種表達,是一種共識的結果,根深基牢,生命力強。

      3.初始性。故事講的是開天辟地、人類起源的大事,是人類歷史的源頭,是一種永恒性的主題和題材,它是一部人類起源史,永遠受到人類的記憶與關注,它將與人類共存亡,只有人類沒有了它才會消失。

      4.悠久性。故事從先秦上古時代流傳到現在,已經歷三、四千年而不衰,已成為最悠久的文化經典。

      5.完整性。故事有始有終,有人物,有情節,沒有什么殘缺,給人以一種完整感和厚重感。

      6.優美性。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命運大亡大興,生動感人,魅力無窮。

      7.穩定性。故事流傳了幾千年,其主題內容都沒有發生什么變化,給人印象深刻,成為了含金量最高的文化名片和品牌。

      8.多樣性。故事已發展成歌、舞、戲、廟、集會慶祝等多種文化形式,已成為了以故事為龍頭的一種文化體系。

      9.群眾性。故事早已在全國各地傳開,形成了“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局面,影響最為廣泛。

      10.奇特性。故事內容重大,情節特殊,不與別類故事相仿或相同,因而形象十分鮮明,令人難忘。

      11.和諧性。故事既有民間口頭流傳,又有上層古籍記載,上下和諧一致,形成了一種很有優勢的文化力量。

      12.國際性。故事講的是開天辟地、人類起源的大事,講的是中華各民族之祖,講的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它時刻牽掛著包括海外華人在內的全體中華各族人民的感情和命運而令其朝夕思念不已!

      我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開篇這樣寫道: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破鴻蒙,開辟從此清濁辨。……[12]

      我國古典文學名著《封神演義》開頭這樣寫道:

      混沌初分先,太極兩儀四象懸。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獸患有巢賢。

      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

      神農治世嘗百草,軒轅禮樂婚姻聯。……[13]

      當代樂壇怪杰、出生于遼寧沈陽的民間機智歌王沙鷗,專以唱歌來回答觀眾的現場提問,當他回答觀眾關于“公雞為什么不下蛋”的提問時,他是這樣唱的:

      “自從開天地,世間萬物有定律。……”

      神話,永遠是中國的第一神話!

      女媧的傳說范文第4篇

      女媧造人的主要內容是女媧通過揉團黃土造成第一個小人兒,這個“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開口叫她“媽媽”,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蔓一揮,然后女媧把那些小人兒分為女人和男人,讓青年兩性配合起來叫人們自己去創造后代。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來源:文章屋網 )

      女媧的傳說范文第5篇

      又稱媧皇、女陰娘娘,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相關期刊更多

      荊楚學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湖北省教育廳

      三晉文化研究論叢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亚洲爱情岛论坛永久|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亚洲国产人成网站在线电影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苍井空|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