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洋地黃類藥物中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資料患者,女,37歲。患風濕性心臟病10余年,近1周來癥狀加重,夜間不能平臥,服用地高辛0.25mg/d,間斷應用毛花苷C0.2mg/d。
臨床診斷 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
心電圖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間隔、形態不同的f波,R-R間隔不勻齊,平均心室率62次/min。②第1、2、4、5、7、8個QRS波呈R型或Rs型,QRS波時間、形態正常。第3、6個QRS波形與其他不同,呈RS型,時間增寬達0.2s,其終末s波寬大,時間達0.08s,并且均出現于一個較長間歇之后,時間均為1.32s第6個QRS波后又出現一個長間歇,時間達1.64s(>1.5s):③ST段在第1、2、4、5、7、8個QRS波后呈傾斜型下降與負正雙向T波前支融合形成魚鉤狀或勺狀改變
心電圖診斷 ①心房顫動;②交界性逸搏;③第二度房室傳導阻滯?④洋地黃中毒?
解析與討論
洋地黃類藥物用量過大可引起中毒,在心電圖上除了洋地黃影響的諸多改變外可能發生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如頻發室性早搏可呈二聯律,成對或為多源性、多發性、雙向性、房顫合并聯律性室早等;竇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房顫、房顫伴房室傳導阻滯、房顫伴交界區心律、房顫伴室性心動過速、交界性心動過速、交界性逸搏等;第一、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均可發生。
■增加毒副作用的配伍■
冰涼花等不宜與地高辛同用。冰涼花、蟾酥、羅布麻、莢竹桃等中藥含有強心甙或強心物質,具有與洋地黃相似的強心作用,若與地高辛等強心藥合用,則總劑量增加,可引起強心甙中毒,患者出現心動過緩,甚至停搏等嚴重中毒癥狀。
甘草等不宜與阿司匹林等同用。含有甘草和鹿茸的中成藥與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非甾體抗炎類藥物合用,病人可出現上腹部疼痛、惡心、反酸、腹痛、腹瀉,甚至胃腸道出血等病變,尤其是有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的病人更加明顯。其原因是阿司匹林刺激胃腸黏膜產生炎性水腫,同時甘草、鹿茸有類糖皮質激素作用,使胃酸分泌過多,致胃腸黏膜雙重受損。
復方丹參片不宜與藻酸雙酯鈉同用。二者都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倘若合用,尤其是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極易誘發內臟出血。
酸性中藥不宜與磺胺類藥物同用。如山楂丸、烏梅丸和五味子糖漿等,不宜與磺胺類藥物同服,否則后者可在腎小管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血尿、尿閉等。
含鈣離子的中藥不宜與地高辛等同用。如石膏、牡蠣、珍珠母等,對神經傳導有抑制作用,與某些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西藥,如地高辛、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時,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
雄黃不宜與硫酸鹽等同用。雄黃及含雄黃的中成藥,如牛黃解毒丸、安宮牛黃丸、六神丸等,因雄黃主要成分為硫化砷、硝酸鹽、硫酸鹽在胃液中使雄黃所含的硫化砷氧化,生成硫化砷酸鹽,增加毒性。
朱砂不宜與溴化物等同用。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藥如朱砂安神丸、安神補心丸、梅花點舌丹、七厘散、冠心蘇合丸等,因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與還原性西藥如溴化鈉、溴化鉀、如巴氏合劑、三溴合劑、10%溴化鉀溶液、碘化鉀、碘化鈉、碘化鉀合劑、復方碘溶液、硫酸亞鐵、亞硝酸鹽等同服,硫化汞在胃腸道內遇到溴和碘后,生成溴化汞或碘化汞,刺激性很強,能引起胃腸道出血,從而導致嚴重的藥源性腸炎。
麻黃不宜與地高辛、降壓藥同用。含麻黃堿的中藥及其中成藥,如咳喘片、復方川貝精片、復方枇杷露、麻杏止咳片等,不宜與地高辛類強心藥、降壓藥合用。麻黃堿具有興奮心肌、加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與地高辛等合用時,可使強心藥的作用增強,毒性增加,易出現心律失常等毒性反應。同時,麻黃堿也具有收縮周圍血管的作用,使降壓藥作用減弱,療效降低,甚至使血壓失去控制。
麻黃制劑不宜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同用。含麻黃的中成藥,如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氣管炎丸、氣管炎糖漿、半夏露沖劑等,不能與西藥痢特靈、異煙肼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可抑制人體內的單胺氧化酶,使單胺類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多巴胺等不被破壞而貯存于神經末梢內。當服用含麻黃的中藥時,麻黃中的麻黃堿不被破壞,隨血液循環至全身組織,促使單胺類神經遞質大量釋放,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頭痛、呼吸困難、運動失調等,嚴重時可出現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
硼砂不宜與卡那霉素等同用。堿性中藥硼砂與西藥卡那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時,能使這些抗生素排泄量減少,同時增加腦組織中的藥物濃度,加大毒性反應,導致藥源性耳聾及步履蹣跚,尤其對少年兒童危害更大。
大黃等不宜與磺胺類同用。大黃、五倍子與磺胺類藥合用時,中藥中所含鞣質可與磺胺結合,影響磺胺的排泄,可導致肝內磺胺濃度升高,引發中毒性肝炎。
苦杏仁不宜與可待因同用。苦杏仁能夠增強可待因對呼吸中樞的抑制作用,發生呼吸中樞麻痹而引起死亡。
羅布麻不宜與氯丙嗪同用。西藥氯丙嗪與中成藥羅布麻等降壓藥同用,往往有發生性低血壓的危險,應引起注意。
復方感冒靈等不宜與撲熱息痛同用。速效感冒膠囊、感冒清、復方感冒靈等藥物均含有撲熱息痛,如合用,可使撲熱息痛劑量加大,增加藥物不良反應。
川烏等不宜與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同用。中藥川烏、草烏、附子及含有這類藥物和生物堿的中成藥,如小活絡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黃連素片等,與鏈霉素、慶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合用,可增強后者對聽神經的毒性,產生耳鳴、耳聾。
斑蝥等不宜與解熱止痛藥同用。解熱止痛類西藥與斑蝥、朱砂、巴豆等中藥合用,可引起消化道損害甚至胃腸道出血及穿孔。
麻黃等不宜與腎上腺素受體興奮劑同用。麻黃素、腎上腺素、異丙喘寧與麻黃、枳實等中藥合用,可導致尿潴留,引起老年人藥源性排尿困難。
元胡等不宜與地高辛同用。中成藥元胡止痛片、胃痛散等含有顛茄類生物堿,可使胃排空延遲、胃腸蠕動減慢,如與地高辛等強心藥合用,可使藥物在胃腸道停留時間過長,吸收增加,引起洋地黃類藥物中毒。
消渴丸不宜與優降糖片同用。消渴丸由黃芪、生地黃、天花粉、優降糖組成(每丸含優降糖0.25毫克),與優降糖片(每片2.5毫克)同服,若一日服用3次,優降糖劑量超標,易導致低血糖休克。
六味地黃丸不宜與利福平片同用。六味地黃丸中含有山茱萸,內含有機酸,與利福平同服,能增加利福平在腎臟的重吸收,加重利福平對腎功能的損害。
■加速代謝■
中藥藥酒不宜與安乃近等同用。木瓜酒、史國公藥酒、人參天麻藥酒、人參藥酒、三鞭補酒、大補藥酒、山雞大補酒等屬含醇制劑,不能與安乃近、魯米那、降糖靈、胰島素、甲苯磺丁脲等西藥同服。乙醇是一種藥酶誘導劑,能增強肝臟藥酶活性,使上述西藥在體內代謝加快,半衰期縮短,從而降低療效。
關鍵詞:小兒 心律失常 診斷 治療
各種原因使心臟激動的起源、頻率或傳導發生異常而出現不正常心律,稱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發生在心臟病變患兒,但也可見于健康小兒。小兒心律失常以竇性心動過速最為常見,嬰兒心率>140次/min、1~6歲>120次/min、6歲以上>100次/min,稱為竇性心動過速;嬰兒心率<100次/min、1~6歲<80次/min、6歲以上<60次/min,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于吸氣時增快、呼氣時減慢,稱竇性心律不齊。心律失常多反應在脈搏頻率和節律上的變化。
1 期前收縮(過早博動)
期前收縮常見于無器質心臟病的小兒,可由情緒緊張、疲勞、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所引起,也可發生于病毒性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此外,急性感染、缺氧、電解質紊亂(又名低血鉀)、洋地黃類藥物中毒、心導管檢查及心臟手術等亦可引起。
1.1臨床表現
1.1.1 多數小兒無自覺癥狀,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年長兒可有心悸、乏力、頭暈、心前區不適,聽診發現提前搏動及搏動后間歇,偶可呈聯律;脈搏歇止不勻。
1.1.2 心電圖
(1)房性早搏:①提前出現的異位P'波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②P'-R單項在正常范圍,有干擾可輕度延長;③P’后QRS形態正常或畸形(室內差異性傳導),如P'后無QRS波時稱未下傳房性早搏;④早搏后代償間期不完全。
(2)房室交界性早搏:①期彰出現的QRS波形態與竇性相同;②提前的QRS之前或后有逆行P波,P’ⅡⅢaVF倒置,P'aVF直立。在QRS之前則P'-R<0.10s,QRS之后則P'-R<0.20s;逆行P波也可隱藏在QRS之中;③早搏后代償間期可為不完全性,也可為完全性。
(3)室性早搏:①提前出現QRS,其前無P波;②QRS增寬且形態異常(年長兒>0.12s;嬰幼兒>0.10s)T波與主波方向相反。距束支越遠,寬大畸形愈明顯,時限更寬;③早搏后有完全的代償間期;④有時同一導聯上出現形態不一、配對間期不相等的室性早搏,稱多源性早搏。
1.2治療
1.2.1 一般治療 消除誘因,治療原發病,生活規律,睡眠充足,避免疲勞、緊張,良性期前收縮一般不必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定期隨訪。
1.2.2 藥物治療 必要時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兒科首選藥物為普羅帕酮(又名心律平)。
(1)房性和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縮可選用:普羅帕酮每次3~4mg/kg,3~4次/d口服;普萘洛爾每日1mg/kg,分2~3次口服。
1有利的配伍
1.1增進藥物的療效
1.1.1甘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緩解胃腸痙攣作用,因此甘草制劑如甘草浸膏、甘草鋅及生胃酮等具有良好的抗胃潰瘍療效,與其他抗潰瘍藥合用,可增強療效。
1.1.2甘草制劑生胃酮具有保護胃黏膜作用,與呋喃坦啶合用時,即可減輕胃腸道不良反應又不影響其對泌尿道的殺菌療效。
1.1.3黃芩、金銀花與青霉素合用,能增強青霉素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藥菌體蛋白質合成上有協同作用。
1.1.4 中藥、中藥制劑與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藥物配伍應用。如三七、赤芍與乳酸心可定合用時,可增強冠狀動脈血流量、擴張血管、降壓、減輕心肌負擔、降血脂,起到協同作用。生脈散、丹參注射液與山莨菪堿并用,用于治療病竇綜合征,既可提高心率,又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缺氧缺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1.1.5 中藥及其制劑與激素類藥合用,如桂枝湯、人參湯與腎上腺素聯用,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顯著療效,增強機體的免疫調節機能。
1.2抑制或消除毒性
1.2.1甘草酸可降低鏈霉素對第八對腦神經的損害,使原來不能堅持治療的患者,大部分可以繼續使用,機制是由于甘草酸和鏈霉素形成了甘草酸鏈霉素,從而降低了耳毒性。
1.2.2 甘草與喜樹堿合用,甘草酸既可以減輕喜樹堿引起的腹瀉,又可減輕喜樹堿引起的白細胞下降的副作用,并能增強喜樹堿的療效。
1.2.3抗腫瘤的西藥大多毒副作用較大,中藥及其制劑與抗腫瘤西藥并用,不僅能增強其抗腫瘤的作用,還能減輕西藥的毒副作用,如氟尿嘧啶胃腸道癥狀嚴重,而加服海螵蛸、白芨粉制劑而成的復方片劑后,即可止血消腫,保護胃黏膜,加服女貞子、石葦、補骨脂、山茱萸、元參等能減輕環磷酰胺引起的細胞下降。
1.2.4珍珠母粉配福氯丙嗪對輕度肝功能異常者,不僅對肝功無害,反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2.5重癥肝炎常用激素治療,對改善癥狀、清除黃疸有一定的作用,但易出現反跳、出血等不良反應,而與人參、三七配伍,可減輕副作用,提高治愈率。
2不利的配伍
2.1理化性不良反應
2.1.1含有酸性的中藥如山楂、五味子、烏梅以及保和丸、六味地黃丸、山楂沖劑等,不宜與堿性西藥氫氧化鋁凝膠、碳酸氫鈉、氨茶堿等配伍,因其發生酸堿中和,使中西藥均失去治療作用,同樣含有堿性的中藥如瓦楞子、海螵蛸也不宜與一些酸性西藥如胃蛋白酶合劑、阿司匹林等合用。
2.1.2含酸的中藥如烏梅丸、生脈散以及山楂、山茱萸等不能與磺胺類藥合用,因磺胺類藥物在酸性條件下會加速乙酰化的形成從而失去抗菌作用,且溶解度明顯降低,容易出現結晶與血尿。
2.1.3含酸的復方五味子浸膏、當歸浸膏片不宜與四環素、異煙肼合用,因能產生絡合物,影響藥物的療效,而含有金屬離子鈣、鎂、鐵的中藥如石膏、牛黃、牡蠣、海螵蛸、石決明、龍骨等也不能和四環素類抗菌藥合用,因金屬離子可與此類藥物結合成有色的絡合物,不易被腸道吸收。
2.1.4含汞的中藥及中成藥如朱砂、磁朱丸、蘇合香丸、安宮牛黃丸等不可與還原性的西藥如溴化鈉、溴化鉀、硫化亞鐵以及碘化物合用,會形成有毒的汞鹽。
2.1.5含有鞣酸較多的中藥及中成藥如五味子、虎杖、地榆、大黃、柯子等不宜與麻黃素、利血生等合用,也不宜與酶制劑如多酶片、乳酶生等合用,因鞣酸與前者將產生沉淀而失效,與后者可進行吸附,從而降低了消化作用。
2.1.6含有皂苷類的中藥如人參、三七、遠志、桔梗等不宜與酸性較強的藥物合用,因在酸性環境中,在酶的作用下,皂苷極易水解失效,也不宜與含有金屬鹽類的藥物與硫酸亞鐵、次碳酸鉍等合用,因可形成沉淀。
2.1.7含有蒽醌類的中藥如大黃、虎杖、何首烏等不宜與堿性藥物合用,因蒽醌苷在堿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
2.1.8中藥炭以及瓦楞子、牡蠣不宜與多酶片、胃蛋白酶等合用,因為炭等會吸附酶類制劑,從而降低療效。
2.2藥理性不良反應
2.2.1含有麻黃堿的中藥及中成藥如麻杏石甘湯、止咳定喘膏等不宜與降壓藥合用,因麻黃堿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可因降壓藥對體內單胺氧化酶的抑制而使麻黃堿在體內代謝降低,腎上腺素作用增強,影響降壓效果,產生副作用。
2.2.2具有較強抗菌作用的中藥如金銀花、連翹、黃芩、魚腥草等不宜與菌類制劑如乳菌生、促菌生等合用,因抗菌素類的中藥抗菌時,同時抑制和降低菌類制劑的活力。同樣西藥抗生素也不能與神曲、麥芽、豆豉、保和丸等合用,因可抑制自然微生物,破壞酶的作用,影響療效。
2.2.3含有麻黃堿的中藥及中成藥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龍合劑不宜與洋地黃制劑合用,因麻黃堿對心肌有較強的興奮作用,使心率加快,二藥合用對心肌毒性很大,可致心力衰竭。
2.2.4含有氰苷的中藥如杏仁、枇杷葉等不宜長期與鎮咳的西藥咳必清合用,因氰苷在酸性條件下,經酶水解后產生氫氰酸而產生止咳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樞,咳必清可加強其作用,故產生不應有的副作用。
2.2.5含有乙醇的藥酒不宜與鎮靜藥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安乃近等合用,因易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導致呼吸困難、心跳異常等。
2.2.6含有顛茄類生物堿的中藥及制劑如曼陀羅、洋金花、天仙子、顛茄合劑等和含有鈣離子的中藥如石膏、龍骨、瓦楞子等均不宜與強心苷類藥物合用,因堿類生物堿可松弛平滑肌,降低胃腸蠕動,也增強了強心苷的吸收和積蓄,增強毒性。
2.2.7含有生物堿的烏頭、黃連、川貝母及制劑,不宜與阿托品、咖啡因、654-2合用,因易增加毒性,出現藥物中毒。
2.2.8含有糖皮質激素成分的中藥甘草、鹿茸及制劑,不宜與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優降糖等西藥合用,因其能升高血糖,產生拮抗作用。
1.2含甘草的中藥與阿斯匹林配伍,會造成消化道疾病加重。因阿斯匹林對胃粘膜有刺激性,而甘草有糖皮質激素樣的作用,可使胃酸分泌物增多,又能減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腸道的抵抗力,從而誘發或加重胃、十二指腸潰瘍。含雄黃的中成藥,如牛黃解毒丸、六神丸與西藥硫酸鎂、硫酸亞鐵配伍,會把雄黃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導致毒性增加。含苷類成分的中藥三七與酶制劑如多酶片、酵母片、胃蛋白酶配伍,可發生酶水解而失去活性,使療效降低。含有大黃的中藥與復方新諾明、土霉素合用,會影響大黃的導瀉作用。
1.3含有消化酶、酵母菌的中藥神曲,麥芽等,若與抗生素同用,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或破壞酶而影響中西藥的療效。
1.4含有金屬離子如鈣、鐵、鎂、鋁等的中藥,如牛黃上清丸、防風丸、明目上清丸等不宜與四環素類抗生素、異煙肼同用。因上述離子能與四環素類抗生素、異煙肼形成絡合物,致使腸道吸收減少,抗菌作用減弱,同時亦影響金屬離子的吸收。
1.5酸堿性較強的中藥及中成藥不宜與堿酸性西藥同用,如中藥的煅龍骨、煅牡蠣、硼砂等都是堿性強的藥物,這類藥不宜與酸性西藥,如阿斯匹林、對氨基水楊酸鈉、胃蛋白酶合劑等。相反,含有大量有機酸的中藥及其制劑,如烏梅、山茱萸、蒲公英及中成藥的山楂丸,不宜與堿性的氨茶堿,胃舒平等西藥合用,如果合用會降低中西藥的療效。
1.6含有生物堿的中藥不宜與生物堿類西藥合用,如中藥草烏、附子、馬錢子、烏頭等均含有生物堿,而這些藥不宜與氨茶堿、阿托品等生物堿類西藥合用。如果合用,會增加毒性,導致藥物中毒。
1.7含有機酸的中藥、中成藥,不宜與磺胺類藥或一些堿性較強的藥物如氨茶堿,胃舒平、乳酸鈉、碳酸氫鈉等合用,磺胺類藥在堿性尿液時溶解度大,排出速率快,相反尿液酸化后,則易使磺胺藥的溶解度降低,在尿液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或血尿。若在服用磺胺類藥物的同時又服用富含大劑量有機酸的中藥或其制劑時,如蒲公莢,烏梅、山萸肉、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等,都能對抗碳酸氫鈉的堿化作用,又可增加磺胺藥的不良反應,輕則可引起結晶尿,重則導致血尿。
1.8牛黃不宜與水合氯醛,嗎啡、苯巴比妥同用。水合氯醛、嗎啡、苯巴比妥有中樞抑制作用。實驗研究證明,牛黃能增強水合氯醛、嗎啡等的中樞抑制作用,故不宜合用。另牛黃與苯巴比妥鈉同用,可增加苯巴比妥的毒性,故亦不宜合用。
1.9丹參不宜與抗酸藥如氫氧化鋁、胃舒平等同服。丹參含丹參酮,與鋁鎂等金屬離子在胃腸道中結合,產生不易被吸收的金屬絡合物,被排泄而降低療效。含有機酸成分的中藥如烏梅、女貞子、山萸肉,山楂以及保和丸、二至丸、六味地黃丸、腎氣丸等中成藥不宜與堿性西藥同服,以免在胃中起酸堿中和反應,從而降低療效。
1.10大黃,虎杖、茜草等含蒽醌的藥物,不能與堿性藥物合用,否則葸醌在堿性條件下發生氧化而降低療效。苷類中藥如羅布麻、萬年青、蟾酥、北五加皮等有強心作用,與西藥苷類同服可增加毒性,嚴重則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死亡。甘草及其制劑,如復方甘草片,因其化學結構類似糖皮質激素,有增強鈉再吸收及鉀排泄作用,易導致藥源性低血鉀,低鉀易誘發洋地黃中毒,故不宜與強心苷同時應用。麻黃及其制劑麻杏止咳片、通宣理肺丸等含有麻黃堿,對心肌有興奮作用,能加強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與苷類同服增加心臟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1含鞣質較多的中藥如地榆、石榴皮、虎杖及其制劑槐角丸、抗感靈片、七厘散和四季青等不宜與助消化酶類藥同服。如胃蛋白酶、胰酶、乳霉生、多酶片等,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由氨基酸通過酰胺鍵或肽鍵連接起來的高分子化合物,鞣質可與此二鍵相結合,形成牢固的氫鍵絡合物,則使西藥酶類降低療效,含鞣質的中藥療效也降低。含硫化砷的中藥如雄黃、砒霜、硫黃及其制劑六神丸、牛黃解毒片、紫金錠等,其化學成分是硫化砷。砷可使酶蛋白質、氨基酸分子形成不溶性沉淀,抑制酶的活性,從而降低酶的療效,二者不宜同服。含瀉下類的中藥如大黃、番瀉葉、蘆薈、火麻仁及其制劑牛黃解毒片、清新寧片、麻仁丸、蘆薈丸、潤腸丸、大承氣湯等,主要含蒽醌衍生物,此類衍生物通過吸附結合方式,可降低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的消化功能,二者不宜同服。抗菌類的中藥如黃芩、黃連、黃柏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如與乳霉生同服,可殺死乳酸桿菌,影響乳霉生的療效,二者不宜同服。含朱砂的中藥及其制劑朱砂安神九、紫雪散等,含有汞離子,對酶蛋白質的巰基有特殊的親合力,不僅能抑制多種酶的活性,降低其療效,還能干擾組織細胞的正常功能,易在肝腎中蓄積,二者不宜同服。
1.12中藥麻黃素及其中藥制劑止咳定喘丸,通宣理肺丸等不能與降壓藥優降寧、胍乙啶合用,否則能引起高血壓危象,這是因為麻黃中含有麻黃堿,具有收縮毛細血管,加快心率的作用。發汗解表藥如荊芥,麻黃、生姜及其制劑如防風通圣丸與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致發汗太過,甚至虛脫。
1.13罌粟含有生物堿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主要用于鎮痛,鎮咳,能抑制呼吸,有使胃腸道及其括約肌張力提高、消化液分泌減少的作用,而西咪替丁對組織胺、五肽胃素、食物等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抑制作用,臨床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酸過多癥。如與罌粟同服,會產生呼吸抑制、神志混亂、定向力消失及全身抽搐等致命性的不良反應。故當患消化性潰瘍病人服用西咪替丁時,不宜與嗎啡及含有嗎啡生物堿的罌粟殼、阿片,復方樟腦酊等同服。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抗酸性藥物與西咪替丁合用,意在增強療效。然而,前者可使后者的血藥濃度降低,二者合用時反而會使病情加重。抗膽堿藥阿托品等與西咪替丁合用時,由于西咪替丁的神經毒性癥狀與中樞抗膽堿藥所致的癥狀尤其相似,能加重中樞的毒性反應,故西咪替丁不宜與含阿托品類的中藥如洋金花,顛茄、莨菪等同服。
1.14含鞣質中藥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含鞣酸,能與鐵發生沉淀而不易被人體吸收,使硫酸亞鐵失去療效。堿性中藥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及其制劑痧氣散、行軍散等,不宜與鐵劑同服,因堿能降低胃的酸度,影響鐵的吸收,硼砂又能與鐵劑作用產生沉淀,也影響鐵吸收。部分堿性中藥還能加重鐵劑引起的便秘。含槲皮素的槲寄生、羅布麻、滿山紅等中藥不宜與鐵劑同服,因硫酸亞鐵的鐵離子可與槲皮素形成絡合物,降低鐵劑療效。雄黃及其制劑六神丸、牛黃解毒片、安宮牛黃丸不宜與鐵劑同服,因雄黃為硫化砷,可與硫酸亞鐵作用,生成硫化砷酸鹽,二者合用會降低各自的療效。多價離子的中藥如石膏、龍骨、牡蠣、石決明、代赭石,海螵蛸,明礬及其制劑紫雪丹、牛黃上清丸,復方羅布麻片、牛黃解毒丸等,皆不宜與四環素族藥同服。四環素類藥物,在偏堿性環境中,能與鐵,鈣,鎂、鋁、鉀等金屬離子產生絡合反應,形成難以吸收的絡合物四環素鈣,降低四環素藥物的溶解度,妨礙其吸收,從而降低抗菌療效。消化酶類藥物如神曲、雞內金,淡豆豉及其制劑保和丸含有消化酶,而四環素類藥物有破壞酶及其制劑中微生物的作用,同服時可降低消化酶的生物活性,并減弱四環素的抗菌作用。堿性類中藥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及其制劑痧氣散、行軍散等,不宜與四環素類藥物同服,因四環素類藥物在酸度高時易于溶解吸收,而堿性中藥使胃液酸度降低,減少四環素類藥物吸收。炭劑類中藥如荷葉炭、棕櫚炭、血余炭及其制劑十灰散等,不宜四環素類同服,因炭類中藥能吸附四環素類藥物,使四環素類藥物有效血濃度下降。甘草制劑不宜與四環素類藥物同服,因為甘草含生物堿,易產生沉淀,并有吸附作用,使兩種藥物吸收皆減少而降低各自的療效。
參考文獻
[1]肖崇厚.中藥化學[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15.
[2]郭云欣.大黃與西藥不合理配伍例析LJ].山東中醫雜志,2002,175(5);308.
[3]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