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出幾個表示看的詞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 要]“分數的基本性質”作為小數學數學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通過讓學生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分析概括能力。
[關鍵詞]分數 基本性質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2-079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75~76頁內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正確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并運用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形紙片、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熱身
【點評:以“商不變性質”和 “除法與分數的關系”為起點展開教學,這為推導“分數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這一條核心“知識鏈”過渡自然,給學生一種輕松的感覺。】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聽故事。慢羊羊分餅:一天慢羊羊村長做了美味的餅干,想和其他小羊分享。慢羊羊村長先拿出一塊,喜羊羊說:“我只要一塊就夠了。”于是村長將這塊餅干平均分成兩小塊,給了喜羊羊一塊。美羊羊看到喜羊羊分到了美味的餅干,迫不及待地說:“村長,一塊太少我要兩塊。”村長又拿出一塊餅干,將它平均分成四小塊,給了美羊羊兩塊。這下可急壞了饞嘴的懶羊羊,他流著口水說:“村長,我最胖,吃得多,分給我四塊吧!”村長又拿出一塊餅干,將它平均分成八小塊,給了貪吃的懶羊羊四塊。
2.提出問題:你知道誰分到的餅干最多嗎?請大膽猜想。
【點評:以學生最愛看的“喜羊羊”動畫故事提出問題,讓學生大膽猜想,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1.動手操作驗證:請拿出大小相等的圓形紙片將村長分餅的情況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看看到底誰分到的多。
學生操作發現后涂色部分的面積一樣大。(板書:1/2=2/4=4/8)
師在白板上演示上面一組分數相等的圖示,接著又出示一組圖示,讓學生說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學生觀察涂色部分后寫出“8/12=4/6=2/3”。
師(追問):可否根據空白部分再寫出新的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呢?(4/12=2/6=1/3)這三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樣,可它們的大小為什么會相等呢?接下來我們就選取第一組相等的分數“1/2=2/4=4/8”來探究這其中的奧妙。
2.探究規律
(1)小組討論。
①從左往右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
生1:從第一個分數到第二個分數,分子乘了2,分母也乘了2。
生2:從第二個分數到第三個分數,分子和分母都乘了個2。
生3:也可以看作從第一個分數到第三個分數,分子和分母都乘了4。
②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怎樣變化的?
生1:第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2就可以到第二個分數.
生2:……
(2)匯報交流,教師在黑板上表示分子、分母的變化情況。
(3)概括得出: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4)師:這里面“相同的數”指的是什么數呢?
生:自然數……
(5)師:那可以寫成式子“”嗎?
從而使學生明確“相同的數”不能為0,并板書:0除外。教師則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
生1:這個性質中“同時”是要特別注意的。
生2:“相同的數”在運用性質時也要特別注意。
3.師: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學過的什么知識有聯系?
生:除法——(商不變性質)
師(小結):在生活當中,為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會將這兩個性質聯系起來解決問題,所以在使用時要靈活運用。
【點評:緊扣“商不變的性質”——“除法與分數的關系”這條“知識鏈”順藤摸瓜,推導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很透徹,尤其是對分數基本性質中的“0除外”突出得很到位。】
一、區分近義動詞,減少概述性動詞
學生在進行動作描寫的過程中,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就是不能準確地使用動詞,而是使用非常籠統的詞語。例如學生常常會用“看”“拿”“穿”等動詞簡單地描寫動作,但是,光是“看”這一個動詞,就可以有很多近義詞,而且這些近義詞可以表示不同的“看”,比如當你只是匆匆一看的時候,可以用的動詞就有“瞥”“瞧”等。這些詞語,也許學生都知道,但是他們卻沒有認真研究過如何使用。所以,要讓動作描寫更精彩,重要的一步就是讓學生感受不同動詞的差異與表達效果。
在滬教版初一的教材中,筆者挑選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句,并且對例句中的動詞做了修改,然后放在一起,顯示出鮮明的對比。
第一組:
(1)碗,又在他的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看著他頭上的碗……
(2)碗,又在他的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
――趙麗宏《頂碗少年》
第二組:
(1)我手里握著一卷鈔票,心情緊張地到銀行去。
(2)我手里捏緊一卷鈔票,心情緊張地到銀行去。
――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
以上兩組句子都取自初一教材中比較經典的篇目,修改句在上,原句在下。第一組句子“看”和“盯”,都有“看”的意思,但是“盯”更貼切,寫出觀眾看得專注,看得緊張;與“目不轉睛”“屏住氣”的狀態一致。第二組句子中“握著”“捏緊”都有“小心地拿著”的意思,但是“捏緊”能傳遞這卷鈔票數量不多,小姑娘對這點錢的看重等意思。通過比較,學生就能感受到近義詞之間的差異,體會準確運用動詞的意義。此外,課文是學生最熟悉的語言材料,用來作讀寫結合訓練的素材省時省力。學生經過自我比較和教師點撥,不難發現,原句動詞和修改句的動詞雖然都是近似的意思,但是在表達的效果上,原句的動詞更到位,效果也是天壤之別。這樣,在學生的心里就有了一個理論,就是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對動詞要進行選擇并且能夠找出更精準的表達。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有了這個準確區分動詞的意識,卻可能苦于肚中空空。于是,接下去,便可以再次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團隊合作速讀手上的教材,比賽盡可能找出更多同組的近義詞,并按照動作的類型進行歸類。學生在做整理的過程中,重溫課文,并且有了比剛才更直接的感受。這樣的整理其實不難,一般花個五六分鐘就可以整理出很多組,筆者在這里就列出幾組自己整理的,僅供參考。
拉-牽-拽-引-遞
拿-抓-捏-握-提
打開-扣開-解開-撕開-推開-踢開
穿上-披上-套上-系上
走-跨-跑-奔-沖向-撒腿就跑
微傾-轉身-側身-俯身-后仰
跳-蹬-躍-蹦
敲擊-拍打-打擊
當學生有了這個意識以后,教師就可以提供一個情境讓學生進行片段寫作的訓練。這也會有效避免讀寫結合的課最后變成只讀不寫的尷尬情境。可供選擇的情境非常多,但是盡量選擇學生有直觀印象的情境,比如可以讓學生描寫放學收拾書包的動作場景,或者體育課拿到球投籃的動作場景等等。生活化的場景往往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迅速找到寫作的素材和思路。
二、分解動作,變記敘為描寫
孫紹振先生說過,敘述是許多過程的概括,重點在其間之共性,而描寫以個體行為為脈絡。學生都喜歡用概述性的記敘來替代具體細致的描寫,比如經常會用“我在穿衣服”“媽媽在燒飯”之類偏記敘的語言,長此以往,學生就寫不出細致的動作描寫。所以,第二個環節,我們嘗試讓學生換記敘為描寫,用的方法是把一個較大的動作進行分解。同樣的,我們以課文為例:
(1)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麻溜地劃著船,立刻出了橋。
(2)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
――魯迅《社戲》
(1)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慢慢地拿出火柴,數著:“一,二,三,四……”
(2)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著:“一,二,三,四……”
――王愿堅《七根火柴》
這兩組句子中每組的第一句經過筆者的修改,采用了表意范圍更大的動詞,使句子更偏向敘述而非描寫;而第二組依然是原文的句子。“劃船”“數火柴”都是偏向敘述性的動詞,但是教材中原文的句子很明顯把這些動作分解得更為細致。學生比較兩組句子之后會發現,將動作分解,運用一組動詞去描寫一連串的動作,會使動作呈現得更具體,表達效果也就更生動了。這時候,我們可以設計特定的情境寫作活動讓學生進行練習,例如:
女生下雨天撐傘。
男生穿羽絨服。
【摘要】目的探討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
方法將60例腦卒中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按照腦卒中后護理常規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30 d時MMSE和MBI評分。
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MMSE和M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0 d時觀察組患者MMSE和MB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腦卒中后康復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促進心理康復和身體機能的恢復,增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卒 中認知功能障礙 康復護理干預
腦卒中在我國每年的發病率約217/10萬,全國每年發病數逾150萬人,致殘率高達86.5%,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1]。據相關資料報道,腦卒中高達64%的患者存在某種程度的認知障礙[2],腦卒中后如不早期對認知功能障礙進行護理干預,可發展成明確的癡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為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和預后,自2010年起我院對腦卒中患者施行康復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60例,均行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均符合200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腦梗死和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入組標準:初發腦卒中、意識清楚、病情穩定、小學以上文化、具有一定的語言溝通能力、能配合檢查和訓練、MMSE評分為輕中度認知障礙、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肢體功能喪失、有精神病及癡呆病史、伴嚴重心肺和肝腎功能不全及其它合并癥不能進行康復功能鍛煉、嚴重失語、MMSE評分為重度認知障礙、住院天數少于30 d、患者及其家屬拒絕參與者。將100例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52~75歲,平均(61.7±5.0)歲;病程15~55 d,平均(21.8±6.0)d;觀察組男26例,女4例;年齡53~74歲,平均(62.6±5.7)歲;病程16~53 d,平均(22.0±5.5)d;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經t檢驗和?2檢驗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腦卒中后常規治療和神經發育治療,對照組按腦卒中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干預,內容包括:病情觀察、良肢位擺放、心理干預、康復功能鍛煉和日常生活能力練習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待患者病情穩定48 h立即給予認知功能康復護理干預,每天2次,每次30 min,持續30 d,具體認知功能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注意力的行為訓練通過刪除游戲、猜測游戲、視覺跟蹤、迷宮、電腦游戲等方式訓練患者注意力的轉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刪除游戲即用小黑板寫上漢字或畫上圖形,讓患者用健手刪除指定的漢字或圖形,反復練習直至正確無誤后逐漸增加漢字和圖形數量,如寫出一串數字“3098351”,讓患者將這數字里面的“5”刪除等。視覺跟蹤采用紅外線光照射方式進行,讓患者跟隨追蹤光點移動而移動。本組患者使用較多的是簡單方便易行的刪除游戲、視覺跟蹤和猜測游戲,由于材料易取,患者家屬亦可施行。注意力的行為訓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持續30 d。
1.2.2記憶力訓練臨床上常用的寫日記、記事等外部刺激,以及圖片刺激、編故事等內部刺激補償性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記憶效果。本組患者采用回憶法即讓患者回憶并說出剛看過的幾個人或幾件物品、剛做過的幾件事;與家屬回憶近3天內來探視過的親戚、發生的事件。準備幾組簡單的分類圖片讓患者仔細觀看后拿走,5分鐘后回憶并說出剛所看的圖片內容,先從簡單分類圖片開始逐漸增加為復雜不分類圖片。同時交代家屬用過去的照片、物品、視頻等激發患者對生命中具有重要意義事情的回憶。
1.2.3計算力訓練讓患者按順序寫出0~20的數字或讓患者念出0~20的數字卡并按順序排列,指出偶數和奇數,將偶數和奇數分類排列,從簡單的兩數相加逐漸過渡至復雜的加、減、乘、除計算,熟練后逐漸將難度增加到50~100、及日常生活中相關價格讓患者進行計算,如此依次循序漸進鍛煉患者的計算能力。
1.2.4語言訓練通過MP3、視頻、電視等播放拼音、信息、新聞等指導患者從拼音開始學習、從單音字開始練習,逐步過渡到詞語、句子、段落、文章等訓練,對患者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復述、提問、討論,多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對患者的進步適時進行表揚和鼓勵,指導家屬對患者的語言訓練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能進行學習。
1.2.5執行能力訓練[3] 主要有5個施行步驟,包括定向及對任務終止的留意狀態(Stop);目標的制定及詳細說明(Define);步驟(List the steps);學習并按照這個步驟(Learn steps);檢查(Check)是否按計劃完成任務。每次訓練時間持續1 h。我們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由患者安排解決,如:進餐的安排,購物的組織、簡單的烹煮食物等。
1.3效果評價
分別于干預前和干預30 d采用MMSE和MBI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康復效果。①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MMSE)[4]:該表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認知缺損評測和篩選工具,其主要包括時間向力、地點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及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視空間7個方向共30題,每題正確回答得1分,回答錯誤或不知道得0分,總分范圍為0~30分,每次測量5~10 min,評分越高代表認知能力越低。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870~0.920,評定者之間信度為0.960~1.000,敏感性為85~95%,特異性為80~90%。測量成績與文化水平密切相關,正常界值劃分標準為文盲>17分,小學>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小學<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可考慮存在認知障礙。②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MBI)[5]:MBI由Shah等于1989年在BI的基礎上改良而來,內容包含修飾(洗臉、梳頭、刷牙、刮臉)、洗澡、進食、如廁(包括拭凈、穿褲、沖水)、穿衣(包括系鞋帶)、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上下樓梯、床椅轉移(從床上轉移到椅子上就座)、平地行走10個內容,評分分值分5個等級,最低1級,最高5級,級數越高代表獨立能力程度越高,各項目所得分之和為總分,滿分100分,>60分為良,有輕度功能障礙,能獨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動,需要部分幫助;41~60分為中,有中度功能障礙,需要極大的幫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40分為差,有重度功能障礙,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MMSE和M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0d時觀察組患者MMSE和MB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討論
3.1認知功能障礙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腦卒中后可出現感知、語言、定向力、注意力、執行力和記憶等認知功能障礙,上述障礙常單獨出現或多種并存,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致自理能力下降,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據研究,房顫動、糖尿病、收縮壓、HDL-C、hs-CRP、NIHSS評分及抑郁是腦梗死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額葉、顳葉、基底節、丘腦區域梗死與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6-7]。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發生與大腦皮質及皮質下腦細胞變性壞死有關,據研究報道,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系統對外環境的刺激可做出適應性改變,適當的認知干預可使受損的神經細胞發生軸突再生、樹突“發芽”,重新建立神經聯絡通路,而其他正常的神經組織可發揮代償作用[8]。
3.2認知功能障礙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腦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轉的中樞神經損傷以及病灶和其水腫帶來某些神經元的不完全損傷,其功能不可能只依靠單純藥物治療自然獲得[9]。注意力、記憶力、計算力、語言和執行能力訓練等認知功能的反復訓練,能促進大腦神經功能的重組,使認知功能得到改善,認知功能的改善對患者的智能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促進作用。從本研究可見,認知功能訓練有利于患者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見表1),經干預30 d后試驗組患者MMSE和MBI評分均優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與王麗香等[10]通過定向力、注意力、記憶力等的認知功能訓練,能提高腦卒中后患者的認知能力,促進心理康復和身體機能的恢復,增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的結果一致。
3.3認知功能障礙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意義
認知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疾病治療的結果不再只局限于生命的保留,更關注病后的生活質量。腦卒中后及早進行康復護理干預,在常規治療護理的同時,積極給予認知功能康復訓練,能恢復一定程度的神經功能,改善患者的功能缺損狀態,促進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中施行的各項功能訓練措施均操作簡單方便、文化相關性小,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各級醫院均能開展應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嚴翠香,劉琪雄,李雪琳.腦卒中肢體攣縮的康復護理干預[J].現代醫院,2013,13(2):74-76.
[2]陸蘭芳.Qrem自理模式在首次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9):19-20.
[3]范秀娟,范靜.腦卒中認知障礙早期識別和康復護理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31(4):569-571.
[4]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57-59.
[5]王曙紅.臨床護理評價量表及應用[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36-140.
[6]鮑麗彥,余劍.首發腦梗死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5):34-36.
[7]司霞,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8):132-133.
[8] 陳建偉,許紅梅,陳曉琳,等.早期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康復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01-203.
關鍵詞:航標 情緒智力 管理 研究
情緒智力學說是上個世紀末教育學和心理學的重要成果,是人類認識自身的重要發現。現在我國情緒智力的研究主要是在教育方面,對于管理人員的情緒智力方面的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單位的競爭力主要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作為航標人力資源的關鍵部分――管理人員,對他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他們具有相應的技能,情緒智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但現在很多航標管理人員并不重視和關注情緒智力,也沒有想過去開發它。他們需要訓練,提高自身的情緒智力。
1.情緒智力的概念、內容及重要性
1.1情緒智力的概念
從1990年心理學家梅耶和薩拉維(Mayer&Salovey)首次提出情緒智力的概念后,情緒智力的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關于情緒智力的概念說法不一,但仍可以將其大致歸為兩種基本觀點。一種觀點以梅耶和薩拉維為代表,他們將情緒智力定義為“情緒智力是知覺情緒、浸入和引導情緒促進思維,理解情緒和情緒的意義,成熟調解情緒,促進情緒和思維向更積極方面的能力”,突出和強調了認知因素在情緒中的指導作用。另一種觀點以戈爾曼(Goleman)和巴昂(Bar-on)為代表,認為情緒智力是影響人應付環境需要和壓力的一系列情緒的、人格的和人際能力的總和。它是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的整個心理健康。
1.2情緒智力的內容
其實關于情緒智力的內容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戈爾曼的情緒智力五因素結構理論。1995年戈爾曼在其《情緒智力》藝術中揭示了情緒智力的五個方面:認識自身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識他人情緒、人際關系管理。在情緒智力五因素結構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為社會情感模型,也是主要由五個方面組成,包括情緒的自我意識(self awareness)、情緒的社會意識(social awareness)、情緒的自我管理(self management)、負責任決策的能力(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和人際關系的管理能力(relationship skills)。
1.3情緒智力對航標管理人員的重要性
戈爾曼曾對“情緒智力低的人將導致生意損失”的觀點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調查,得出的研究結果是:工作能否超群,情緒智力比智力更重要。另外有來自不同學科的幾十名專家分別對世界各地的近500家公司、政府機構、非盈利性組織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驚人的相似,一致認為:情緒智力對工作成就顯著與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行各業無不如此。情緒智力的高低與工作成就與否息息相關,擁有高情緒智力是人們事業的一項重要保證。
隨著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水監體制改革,航標管理向著更專業、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發展。要使航標事業能更快更好的發展,靠的是人才。作為航標管理人員,除了自身工作能力的出色,更應注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并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使人才成為管理人員忠誠的追隨者,做出更大的貢獻。現在,那種完全靠權力為主要力量,并通過權力進行控制、指揮、協調來體現能力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并且作為航標人力資源的關鍵部分的管理人員,要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必須具備更全面,更高的綜合素質,包括知識經驗、思維方式、思想修養及各種能力,其中情緒智力方面是一個優秀管理人員必不可少的。
2.航標管理人員情緒智力現狀
既然情緒智力對航標管理人員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現在航標管理人員的情緒智力狀況又如何呢?
(1)對情緒智力知之甚少,并不重視。雖然情緒智力近些年在我國引起過一陣熱潮,但畢竟是新興事物,大多航標管理人員對情緒智力方面了解并不多,也不重視。一些航標管理人員就算知道情緒智力,也只是聽別人說起,或從書籍中看到一些文章,對情緒智力的內容并無真正了解。
(2)過分情感用事,自我管理和負責任決策的能力較差。很多航標管理人員,不是很注意下屬的情緒,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能冷靜地處理問題,過于感情用事。另外,由于人們思想、志趣、經歷、愛好、性格、心理迥然不同,勢必造成在人際關系中有親疏遠近之分、好惡喜厭之別。尤其航標管理的事業單位,人員流動少,穩定性強,一旦對別人形成固定印象,較難改變。一些航標管理人員會自覺以興趣、愛好、脾氣相投作為人事分析尺度,使人才評價失去公正性。導致一些下屬為了投管理人員所好,會把精力和心思放在管理人員感興趣的方面,而不是自己應做的工作上面。有些航標管理人員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處理事情時以個人情感為主,由于嫉妒心和猜疑心作怪,導致他們不愿意使用或大膽引進人才,甚至打壓人才,阻礙其發展,造成人才的浪費,不利于航標事業的發展。
(3)官本位思想較濃,人際管理方面較差。官本位思想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現在雖然早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可封建社會留下來的這個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各個角落。中國人往往把“升官”作為是否實現人生理想重要甚至唯一的目標,把自身價值的實現看的遠遠勝于團隊價值的實現。現在的航標管理人員很多是由技術人員轉崗或晉升的,難以真正進入管理人員的角色,難以擺脫做“官”的觀念,把“官”做的大小作為奮斗目標。這樣的管理人員由于在思想意識方面,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在情緒智力和人際管理方面較差。
3.航標管理人員情緒智力的開發
人的智力在十幾歲后不會有大的變化,而情緒智力卻不同,主要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和實踐而發展提高的。情緒智力的培養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情緒智力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小,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第二,主管情緒智力的大腦皮層高級中樞成熟較晚,為情緒智力的充分發展留下更多的時間;第三,情緒智力是一種社會智力,我們對情緒智力的獲得和提高通過社會學習;第四,實踐性強,情緒智力有廣泛的用武之地,學習情緒智力的知識后可以隨時運用自身活動,提高活動效率,改善行為效果。
從情緒智力的特點可以看出,情緒智力主要靠后天培養提高,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對航標管理人員的情緒智力進行開發。主要可以從情緒智力的社會情感模型做起。
(1)組織理論學習,使其重視情緒智力。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一樣東西,并重視它時,我們才會有意識積極的去學習它,并且事半功倍。可以通過聘請有關專家做情緒智力方面的專題講座,對航標管理人員進行理論學習和培訓。使航標管理人員明確情緒智力的內涵,深入認識情緒智力的重要性和可開發性,讓他們有信心提高自己的情緒智力。
(2)提高情緒的自我意識。一個人如果情緒的自我意識比較強,那他在任何時候都應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態,不僅能清楚的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且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時,舉止得體,不失風度。作為一名航標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對自己情緒狀態把握的知覺力。情緒的識別可以通過自我覺察和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
①通過自我覺察來認識自己。自我覺察可以時常檢查內心的自我感受,可以采用“奧德賽”療法反省,通過訓練恢復和提高自我覺察力。哈佛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心理學家索薩納.祖巴夫(Shoshna Zuboff)發明的“奧德賽”療法是通過人們內心深處的感受,找到如“我是干什么的”“我究竟要干什么”“我現在處于什么情緒狀態”下之類的問題的答案,讓人們認真地反思自己。“奧德賽”療法要求從內部來看自己不斷變化的自我感受,幫助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情緒與思想行為之間的聯系,時刻了解自己的情緒,清楚情緒與自己所思所想和所為之間會產生的關系。認識到自己的不同情緒會對自己所想所為帶來消極或積極的影響,從而使航標管理人員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并控制會對工作和生活帶來消極影響的不良情緒,調整并保持對工作能產生積極影響的良性情緒。
②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人的自我認識對自己的情緒的覺察是在社會交往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任何人都需要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作為航標管理人員,如果在管理中角色不到位,必然會引起其所在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人員的不滿。可以組織航標管理人員和下屬及其他相關部門人員在一起相互討論各個重要崗位的管理人員所應充當的具體角色和管理人員對待他們應保持的情緒。讓航標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時,可以根據他人的反應和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
(3)提高情緒的社會意識。
①熟悉各種非語言因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留心溝通對象的非語言因素,可以使航標管理人員更準確更細致的把把握他人的情緒狀態,以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可以對航標管理人員進行通過臉部圖像來辨認他們的情緒的練習。先給出一些圖片,這些圖片中人物不同,他們的情緒也各不相同,有的懊惱,有的甜蜜,有的氣憤,有的得意,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情緒。另外,將一些表示情緒的詞寫出來,譬如懊惱、甜蜜、氣憤、得意等。然后讓航標管理人員識別這些圖片中任務的情緒,揣摩他們的內心感受,用表示情緒的詞語注明。讓管理人員學會通過觀察不同表情來揣摩他人的情緒。
通過他人的身體語言來猜測他人的情緒狀態。首先準備一些簡短的電視片段,這些電視片段上有人物在做各種不同動作,正在表達他們內心的不同情緒。然后將電視的聲音關掉,讓管理人員單從畫面上這些人物的身體語言來揣摩劇中的情緒。讓管理人員能通過一些非語言因素的細節方面更準確地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緒,也培養了管理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更注意觀察細節,注意觀察他人的表情和動作等非語言因素。
②培養“聽”的藝術。航標管理人員在與人交往時,除了要觀察他人的非語言因素外,還應注意他人要說的話,即要培養航標管理人員“聽”的藝術,讓他們能從他人的語言中了解他人的情緒。首先是熟知關于“聽”的一些基本規則,比如,要表現出興趣,不要爭辯;要全神貫注,不要打斷等。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捕捉到他人話語中的其他意思和他人的情緒狀態。其次,要有意識地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進行訓練,堅持不懈。從熟知“聽”的規則到遵循這些規則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關鍵是要調整心態,使自己處于靜止狀態,認真地聽,積極地思考,領會對方談話內容實質。
③進行敏感性訓練。為了使航標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對他人行為更為敏感,更理解團隊活動的過程,可以進行敏感性訓練。敏感性訓練又稱為實驗室訓練、T團隊訓練、交友團體訓練等。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是指通過無結構小組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來改善行為的方法。其目的是、使參加者通過互相幫助,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和體會別人、認識別人、分析別人的能力,即提高社會知覺的正確性。
(4)提高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作為航標管理人員,應該有較強的情緒自我管理能力,盡量不使一些消極過度的情緒影響自己,繼而影響他人。不過作為一名航標管理人員,每天要面對很多不同的事,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工作任務也比較重,很可能會產生不良情緒,那么航標管理人員應該如何進行情緒的自我管理,消除這些不良情緒呢?
①轉移注意力。轉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從不良情緒的事情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從而激發積極愉快的情緒反應。當情緒不好時,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時感興趣的事和活動,通過游戲、打球、下棋、聽音樂等,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也可以選擇改變環境,到室外走一走,到風景優美的環境中玩一下,使人精神振奮,忘卻煩惱。
②合理宣泄情緒。不良情緒一旦產生,會在體內逐漸積累,如果沒有及時宣泄出去,會使人產生心理障礙。所以要及時將不良情緒宣泄出去,不過這并不是指讓航標管理人員將自己的不良情緒轉嫁給下屬,來罵下屬一頓,而是合理的宣泄情緒。
說出來:找到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將自己的心事全部說出來,將自己的痛苦全部倒出來,之后會感到輕松許多,他們會認真傾聽,客觀的進行分析,找到問題所在,甚至發現你沒有想到的解決方法,讓你更加輕松,情緒明顯好轉。還可以收集一些抒情的詩詞或文章,將其他能引起自己心理共鳴的、能宣泄情緒的章節,大聲的朗讀,多次重復,驅走不良情緒,緩解壓力。
寫出來:將自己的感受寫成文章或長信,把事情的起因、過程、結果等所有的情感細節寫出來,整個寫的過程就是認知自己情緒的過程,同時也是不良情緒的宣泄過程。寫完后,不良情緒全部展現在文字中隨之而去。
哭出來:哭是痛苦的傾訴,是一種自然的心理保護性反應。當遇到不幸,內心十分痛苦的適口,不要強行壓制,要將心中的苦水全部倒出來。可以放聲大哭或哭喊,淚流滿面,哭可以釋放感情能量,調解心理平衡。
③學會控制情緒。控制情緒就是要做到“喜怒有常”和“喜怒有度”。“喜怒有常”就是要符合常情,合乎情理,情緒能在適當的時間、場合表現出來,不能任其發展。自我控制情緒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和深呼吸法。當要發怒時,可以反復的暗示自己“不要發怒,別做蠢事,發怒是無能的表現,發怒有害無益”;當陷入憂愁時,可以暗示自己“憂愁是沒有用,無濟于事,還是振作起來吧”;處于消極的情緒中,可以用名人名言、警句或英雄人物來進行自己激勵,有效控制情緒。還可以采用深呼吸法來控制情緒,通過慢而深的呼吸方式,來消除緊張,使人的波動情緒逐漸穩定。
(5)提高人際關系管理能力。人際關系管理作為情緒智力一個比較重要,比較全面的方面,與航標管理人員的角色是密切相關的。作為航標管理人員,在工作中經常與其他人接觸和交往,這些交往和接觸會直接影響航標管理人員的工作工作效率。如果能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工作時,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使事情事半功倍。對于提高人際關系管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較通用且有效的方法是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以心理劇為基礎,而心理是由奧地利醫生莫列諾于1900年發明的。角色扮演不僅為受訓者提供了新的行為方式的演練機會,更重要的是使人能從交往對方的角度思考,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簡單的說,角色扮演就是“好似在演出”。在進行角色扮演的培訓時,是給一組人提出一個場景,要求一些成員扮演各種角色并出場演出,其他人在下面觀看,在表演結束后進行分析和討論。使航標管理人員在模擬的環境中去體驗、練習各種技能,而且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
角色扮演能使受訓者對當時的情況,即劇本所設定環境條件進行認真準確的分析,并作出相應的反應,大家可以討論不同反應的優缺點,并總結出應做的適宜反應。可以采用實際航標管理工作中會遇到的復雜問題作為劇本,讓受訓者有共鳴,加深印象,對實際工作也更有指導意義。角色扮演能激發受訓者在與人交往中,學會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能使受訓者站在他人立場上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它的目的是為了給受訓者提供不同的待人處事的觀點和練習處理各個人際關系的技巧,提高航標管理人員的人際關系管理能力,尋求在情緒激勵下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
參考文獻:
[1]Mayer J.D,Geher G,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otion,Intelligence,1996,22,185-211.
[2]劉銜華,蔣湘祁.情緒智力研究述評.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25(4),114-117.
[3]盧家楣.對情緒智力概念的探討.心理科學,2005,28(5),1246-1249.
[4]董巍.情緒智力社會情感模型.社會心理科學,2005,20(2),71-72.
[5]陶學忠.職業情感智力培養.海潮出版社,2004.
[6]李虎軍.情緒智力及其培養.衡水師專學報.2004,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