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在遠方評價

      在遠方評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在遠方評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遠方評價

      在遠方評價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城市防災資源; 評價體系; 層次分析法; 模糊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 TU3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3-0175-01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災害發生的規模與頻率不斷增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斷加劇,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隱患,我國大量的震例表明了防災資源儲備的重要性。因此,通過建立城市防災資源體系及其評價模型,為了解城市的防災資源儲備水平提供了參考。

      一、唐山市城市防災資源概述

      城市防災資源是一個內容廣泛的概念,既包括各種物質資源,也包括與災害防、抗、救相關的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等。唐山市屬于高烈度抗震設防地區,地質構造復雜,斷裂活動頻繁,1976年7.8級地震之后,唐山市地震活動進入調整階段,但是地震形勢依然很嚴峻。多數專家認為在唐山市老震區有發生較強余震的可能。

      二、唐山市防災減災的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防災減災工作的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工作的出發點。

      2.堅持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原則

      要建立科學、高效、協調的防災減災總和管理決策指揮體系,災害監測預報評估服務體系,綜合災害信息實時共享體系。

      3.堅持綜合減災的原則

      災害具有突發性、群發性、鏈發性和疊加性等特點。因此要堅持綜合減災的發展方向,堅持各級政府統一領導、減災委員會綜合協調、各涉災部門密切配合的防災減災管理體制。

      三、唐山市防災資源體系的評價方法

      (一)建模思路

      唐山市城市災害連鎖效應明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唐山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21個地震重點監視區域之一,屬于高烈度抗震設防地區。地震災害一旦發生,由于其突發性及不可預測性,并易產生次生災害,需要強大的應急救災資源來支撐,不僅僅是人、財、物的支撐,科技支撐、法規支撐等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選擇在地震災害背景下,對唐山市城市各防災資源儲備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二)各層次指標權重的確定

      為了得到城市防災各類資源合理的權重,本研究向了解本領域研究內容的專家共發出8份問卷,收回6份。考慮到各專家的個人經驗和知識水平,我們選用各位專家平均權重,進行打分而得到在城市防災資源體系構成的一級指標中,人力資源所占權數為0.196,物力資源所占權數為0.121,時間資源所占權數為0.136,空間資源所占權數為0.093,城市生命線資源所占權數為0.124,技術資源所占權數為0.060,資金資源所占權數為0.079,組織資源所占權數為0.066,法規資源所占權數為0.059,思想資源所占權數為0.066。

      同理可得,一級指標下方案層的各個指標權重為,救援專業隊伍建設情況0.056,志愿者隊伍規模及培訓0.024,醫療救助能力0.060,居民自救能力0.055;物資儲備的種類0.061,物質儲備的數量0.061;震情速報時間0.045,預案啟動時間0.045,指揮部門到達現場的速度0.046;人均避難場所面積0.046,人均疏散空間用地面積0.047;冗余能力0.062,防災抗災能力0.062;對已有災害的監測預報能力0.030,災害信息的能力0.030;救災資金的儲備情況0.052,人均財政收入情況0.027;防災機構設置情況0.026,防災機構功能執行情況0.040;災害立法情況0.030,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0.030;宣傳教育情況0.044,防災演習次數0.022。

      四、城市防災資源的綜合評價

      通過對以上一級指標下方案層的各個指標權重的計算,我們認為唐山市城市防災資源體系的評價結果為“一般”,具體為:

      1.人力資源

      唐山市計劃在每個縣區配備應急專業救援隊伍50人,其中蘆臺、漢沽、高新區和南堡各為30人;在141座地震宏觀觀察哨中設觀察員153名,防震減災助理員及志愿者196人。

      2.物資資源

      防震減災的物資資源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存在較大的缺口,應急車輛和應急裝備,都不能保障在災害發生后的快速救援行動。

      3.時間資源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益,抓緊時間就是減災。時間資源的效益要求震情速報時間要短,要求監測能力的信息化,網絡化。

      4.空間資源

      我市的避震疏散空間面積儲備水平一般。《“十一五”期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指出:省會城市和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按照有關規劃和標準,加快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工作。

      5.城市生命線系統

      城市生命線系統的水平一般。要加強城市生命線的抗震設防,將供水、供電、燃氣、通訊、醫療等城市生命線工程設施按地震設防烈度9度進行抗震設防。同時對生命線實行分散化和自立化,提高其防災能力。

      6.技術資源

      唐山市臺網中心能夠接受40個臺站信號,主要分布在環繞京津唐經濟開發區和環渤海區域,但由于臺站所處位置比較集中,并且現有觀測手段單一,缺少形變、地磁等觀測手段,難以形成前兆觀測手段數字化。

      7.資金資源

      2009年,唐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3元,然而災后的救助資金嚴重不足。往往由于資金的限制,裝備老化、防災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緩慢。因此,要加大資金的投入,積極進行防災減災建設。 8.組織資源

      從評價結構來看,唐山市的組織機構還是比較健全的。2006年,政府對防震減災工作領導體系進行了完善,明確了職責,統一指揮、協調全市抗震救災工作。但是缺乏唐山市防災減災綜合指揮決策中心。

      9.法規資源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落實《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等政策法規性文件、同時強化《地震監測管理條例》,并認真做好《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地震預報管理條例》。

      10.思想資源

      在12個縣區建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站196座,宣傳員196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工作,并積極開展“六進”(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農村、進家庭)活動。

      參考文獻:

      [1]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21世紀城市綜合防災減災[M].城市發展研究,2000(3):1-3.

      [2] 于山,蘇幼坡等.唐山大地震震后救援與恢復重建[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1.

      [3] 王紹玉.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M].重慶出版社,2005:115-120.

      [4] 鄭宇.城市防震減災能力評價指標與應急需求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03.

      [5] 呂元.城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4.

      [6] 于山.基于GDP的城市抗震減災資源配置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5.

      在遠方評價范文第2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design of future campus open public space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better, to analyze correctly each element concerns of the users at campus open public space. In a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survey methods, have had an evaluation sampling survey 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gong campus Yi Garden.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400 surveys, to ge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e of campus public open space and first solve factor of late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feedback mechanism of Campus public open space design, campus construction of late.

      關鍵詞: 校園公共開放空間;使用后評價;量化評價;質化評價

      Key words: campus public open spac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quantitative analysis;qualitativ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9-0100-02

      0 引言

      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功能空前強化,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城市的口號日益響亮,再加上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轉換、企業與高校的聯姻等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學城開始在中國蓬勃發展。各大高校在大學城新建校區或整合原校區資源重建校園。云南省昆明市的高校在2007年開始進駐大學城,新校區在建過程中,對已經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校園公共開放空間進行正確的使用后評價分析是一種重要的反饋手段引入校園新怡園的規劃或更新。

      1 使用后評價

      使用后評價(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簡稱POE)指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對經過設計并正被使用的設施、場地進行系統評價的研究[1]。使用后評價與規劃實踐相結合,將設計成果的檢驗與其設計策劃銜接起來,可使規劃設計的模式和過程進一步科學化,設計過程將遵循“評價―策劃―設計決策―設計實施―使用后評價”的循環過程。

      使用后評價在20世紀50年代末逐漸系統化,主要用于檢驗策劃設計階段所做決策的正確性。它既可用于評價研究建筑(如醫療建筑、老年住宅、博物館)或服務設施,也可針對戶外空間進行探討,但其往往關注特定類型的建筑或場地[2],而且在我國實踐應用較少。在西方,將POE作為建筑設計過程的一個必要程序已經有近40年歷史。它也是一些西方國家建筑師提供的有償服務之一,是包含在合同中的。因此,POE在西方已是規范化和市場化了的成熟事物[3]。

      2 使用后評價在校園開放空間研究的應用

      傳統的校園開放空間研究主要強調構圖和空間形式,對空間的實際利用方式和使用強度關注不足。使用后評價從使用者的心理與行為需求為出發點,研究校園開放空間環境的實際使用強度與利用方式,真正關注空間使用效率。

      本文將使用后評價應用于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的更新規劃,建立了評價模型。將評價的實測資料與使用者需求進行比較、判斷,全面鑒定設計在哪些方面滿足了使用群體的需求或否;相關反饋信息作為基礎資料經認可后可作為設計指南、修改設計規范的佐證以及同類設計的參考資料,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設計的綜合效益和質量。

      3 使用者的需求

      校園公共開放空間的使用者為職工、教師和學生,其中學生為主要使用者。使用者使用校園公共開放空間的過程中有自然層面需求和精神層面的需要。自然層面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活動使用需求,精神層面需求指心理需求,如交往、歸屬、審美、認知。

      4 實例應用

      4.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怡園為研究對象,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屬于昆明呈貢大學城的一部分,距離昆明市區約24公里。該校區周邊尚無大型公共服務設施,無大型商業。該校區怡園片區主要由辦公大樓、中心區教學樓群組、圖書館、怡園學生公寓、體育樓、建工樓、藝術設計樓、建工實驗樓、基礎實驗樓、電力樓、信自樓等組成。主要學院以工學、理學為主,學院背景相似,因此選擇呈貢校區該期調研和分析的差異性較小。

      根據使用者的自然層面需求、精神層面的需要和高頻率活動場地,將怡園校區公共開放空間按功能分為運動區(球場、田徑運動場)、交通區(動態交通、靜態交通)、生活區(梨園、怡園社區)。

      4.2 質化與量化評價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關注與分析校園公共開放空間的使用狀況和功能適用性。評價分析主要分兩種方法。其一,量化評價,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問卷調查法,經過開放式問卷調查發現使用者關注的內容,收集相關信息,提取評價影響因子并擬定問卷初稿。通過問卷的試發與回收,修正完善標準化問卷并向被調查者發放,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其二,質化評價,包括參與性觀察與深入訪談,以及行為觀察記錄。觀察記錄法,對公共開放空間中的行為活動進行觀察記錄,在平面圖中繪制各時間斷面的行為注記分布,記錄的具體內容包括:活動的空間位置,活動的類型與具體項目,活動者的性別和年齡段等。訪談法,對校園公共開放空間使用者進行針對性問題訪談。

      4.3 評價分析結果

      4.3.1 量化評價及結果

      從主觀方面的使用者的需求、行為特征,及客觀方面的設計的功能、尺度考慮,經過開放式問卷發現使用者對校園公共開放空間關注的問題,并提煉影響使用后評價的評價影響因子,構建校園公共開放空間評價指標體系模型,擬定李克特量表式的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向主要生活在怡園的師生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91份,有效問卷385份。調查數據顯示,被測試者年級專業分布比較均勻,具有代表性。

      首先,根據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結果,和使用者自然層面需求和精神層面的需要的分析,發現使用者對校園開放空間比較關注的是其服務與休憩設施、通達性、安全性(隱私)、觀賞性(衛生狀況)。制定構建校園公共開放空間評價指標體系模型(圖1)。

      對評價因子的評價分為5個等距評價尺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5個選項分別賦分值1,2,3,4,5。將調查問卷所得數據輸入Excel和SPSS軟件進行分析,獲得關鍵的信息。該評價信息作為校園公共開放空間規劃設計首要解決問題的依據。

      經過權重分析結果表明:服務與休憩設施在運動區和生活區,通達性在生活區和交通區,安全性在運動區和交通區,觀賞性在生活區較重要,受關注度高。

      4.3.2 質化評價結果

      根據量化評價的結果,對關注度高的,滿意度和不滿意度高的問題,通過對研究對象的使用者以深入訪談的方法和筆者以使用者身份現場實踐觀察、作行為觀察記錄的質化評價得到該校園公共開放空間的使用后評價,提出該校園公共開放空間存在的問題和滿意的地方。

      5 結語

      使用后評價在校園公共開放空間研究中的應用,從使用者的需求角度出發,多角度接近評價對象,搭建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平臺,可減少評價中的片面和失誤,評價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對已經投入使用的對象提供有效的反饋,為校園新一期的規劃或更新提供更有效的修訂指導。

      參考文獻:

      [1](美)克萊爾?庫珀?馬庫斯,(美)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俞孔堅等譯.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Zimring CM, Reizenstein J 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An overview[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80,(12):4292451.

      在遠方評價范文第3篇

      關鍵詞:危險源識別評價房地產

      中圖分類號:F29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簡寫為“OHSMS”)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國際上興起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它與ISO9000和ISO14000等標準體系一并被稱為“后工業化時代的管理方法”。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對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經營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產管理在內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一、OHSMS危險源評價的發展和作用

      危險源的國際定義為:可能導致人身傷害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OHSMS開展安全管理活動最基本的思路是:識別、辯識系統內產品、過程、活動等存在的危險源,采用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評價,對照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等因素確定是否可接受,對其中不可接受的風險確定控制措施,包括對現有的控制措施的評價、確定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和新的控制措施,通過實施以控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1.OHSMS危險源評價經歷以了下發展階段:

      1)1996年,英國頒布了BS88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指南》;

      2)1996年,美國工業衛生協會制定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指導性文件;

      3)1997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提出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通用指南》草案、日本工業安全衛生協會(JISHA)提出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導則》、挪威船級社(DNV)制訂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標準》;

      4)1999年,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等13個組織提出了職業健康安全評價系列(OHSAS)標準,即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OHSAS18002《職業健康安全管 理體系—實施指南》;

      5)1999年10月,原國家經貿委頒布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行標準》;2001年11月1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正式頒布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自2002年1月1日起實施,代碼為GB/T28001-2001,屬推薦性國家標準。

      2.企業開展OHSMS標準活動的作用及意義

      為企業提高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提供了一個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 有助于推動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制度的貫徹執行;使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動強制行為轉變為主動自愿行為,提高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消除貿易壁壘;對企業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將在社會上樹立企業良好的品質和形象。

      二、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項目常見危險源的識別與評價

      在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因其隱蔽性和復雜性,危險源較一般工程更多,存在的形式也很復雜。筆者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和項目管理工作,結合企業開展OHSMS標準實施的實踐,總結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項目常見危險源識別與評價如下:

      1.辨識危險源時必須考慮的原則。①常規和非常規活動;②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合同方人員和訪問者)的活動;③工作場所的設施(無論由本組織還是由外界所提供)。此外危險源辨識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當工作場所發生變化(如辦公地點搬遷等)設備設施(如新購進一臺攪拌機)及工藝(如由原來的合成生產改為來料加工)發生改變時,都要對危險源辨識重新進行辨識。

      2.識別步驟:a.工作活動分類;b.危險源辨識;c.風險評價;d.評定風險是否可以接受;e.評價和確定需采取的控制措施;f.評審確定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3.常見的識別與評價方法。在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常見的識別與評價方法有:詢問、交談、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務分析等方法。

      4.通過實踐總結的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項目常見危險源。

      通過上述原則和識別評價后,一般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企業及涉及市政基本業務的危險源筆者總結如下:

      1)大類:物理性危險、有害因素;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險、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險、有害因素;行為性危險、有害因素;其它危險、有害因素。

      2)在實踐中的表現方式:觸電,如各類用電機械設備;高處墜落,如橋梁工程作業和員的掛籃;物體打擊,如張拉預應力筋;機械傷害,如攤鋪機運行中,攀登機械;坍塌,如土方作業時基坑支護結構雨水排泄不暢;火災/爆炸,如土方開挖時遇到管線、煤氣管道等;中毒/職業病,如瀝青路面施工時未佩戴工作服、手套、鞋等勞保用品;傳染病,如臨時用工人員有傳染病,意外傷害,如露天作業人員雷電時無防范措施;涉及不同的作業部門和崗位,因其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在實踐操作中,必須嚴加防范。

      三、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項目風險評價與控制措施的確定

      1.評價的基本要求。

      根據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的特點,依據承包工程的類型、特征、規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況,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辨識與各項活動有關的所有危險源,在有現有控制措施適當的情況下,對與各項危險源有關的風險作出主觀評價,判斷風險是否可接受,評價和確定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現有措施的有效性及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的需求);針對已改進的控制措施,重新評價風險,并檢查風險是否可接受(識別出危險源,并對并對危險源逐一評價,將其中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較大、且事故發生造成嚴重后果的危險源定義為重大危險源;)對危險源可能出現傷害的范圍、性質和時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技術性措施,且應納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操作規程中。同一個企業因不同的項目和區域、管理人員變化,也會引起危險源數量和內容的改變,因此企業對危險源識別應及時更新,從而提高企業生產的安全性。

      2.評價方法。

      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常見的評價方法有:

      1)安全檢查表法。事先將檢查對象加以分解,將大系統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統,以提問或打分的形式,將檢查項目列表逐項檢查,避免遺漏;常使用于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正常施工階段的常設性檢查。

      2)危險指數法。通過評價人員對幾種工藝現狀及運行的固有屬性進行比較計算,確定工藝危險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進一步研究;常使用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帶來的危險源風險防范。

      在遠方評價范文第4篇

      受能源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尤其是風電和光伏發電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風電自2006年起連續四年實現裝機容量翻番,2010年中國大容量太陽能光伏電站進入并網投產階段。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并網,中國政府還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規法案。

      我國最大的風能資源區位于東南沿海及島嶼。這一地區有效風能密度大于或等于200W/m2的等直線平行于海岸線,沿海島嶼的風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風力出現時間百分率達80%~90%,大于等于3m/s的風速全年出現時間約有7000~8000h,大于等于6m/s的風速也有4000h左右。福建的臺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陳、嵊泗等沿海島嶼,風能都很大。華東沿海風能儲備12000MW·h,華東地區風力發電發展迅速。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都已經建設了一定規模的風電廠,未來將進入大規模擴張期。因此,亟需研究華東地區可再生能源并網支撐技術投資方案,保障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并網。本文主要對技術經濟評價及優選的總體方案進行闡述。

      二、技術路線

      未來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通過調研及查閱如統計局、中電聯等權威部門披露的數據完成數據的收集工作,數據主要包含華東地區風能太陽能和水力資源等地分布情況、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及上網電量、各區域電網可再生能源并網數據以及相關支撐技術的參數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實地調研,分析華東能源分布特點及可再生能源并網存在的挑戰。然后,分別制定可行的支撐技術規劃方案,并通過技術經濟評價理論和方法對各方案進行評價,最終確定可行方案。最后,結合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及國家相關政策提出改進建議。

      技術路線一:華東地區可再生能源并網的困難和挑戰分析

      本部分主要通過收集華東地區的數據,對比風電并網前后電網參數、系統峰谷差、調峰電源等參數的變化,從技術層面來分析可再生能源并網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同時這也是后文確定可行并網支撐技術的研究基礎。

      技術路線二:華東地區可再生能源并網支撐技術方案技術經濟評價

      根據中國間歇式可再生能源并網遇到的技術層面的困難和挑戰,同時借鑒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目前可支撐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網的技術主要有水電、大型燃氣發電、60萬kW級燃煤機組、抽水蓄能、電池儲能技術(含電動汽車)及分布式發電技術。

      考慮到華東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水資源豐富,負荷分布集中、總體負荷較高且高度依賴跨區省電能供應,因此主要對該地區的水電、大型燃氣發電、抽水蓄能電站、電池儲能技術(含電動汽車)、分布式燃氣發電技術(冷熱電三聯供)這五類支撐風電并網的技術進行技術經濟評價。

      本部分將首先研究華東地區可開發的風電容量,并通過實地調研確定支撐每MW風電并網所需的水電機組容量、大型燃氣機組容量、抽水蓄能電站容量、電池儲能技術(含電動汽車)、分布式燃氣發電容量(冷熱電三聯供)及各類支撐技術每MW的建設成本、維護成本等一系列參數。

      第二,根據華東地區風電發展規劃,假定在規劃期內風電裝機容量每年以固定比例增加。設定六種風電并網支撐技術規劃投資方案,即只規劃投資水電、大型燃氣發電、抽水蓄能電站、電池儲能技術(含電動汽車)、分布式燃氣發電技術(冷熱電三聯供)以及五種技術之間的組合投資方案。

      第三,通過技術經濟評價理論和方法,分別計算出這六種方案的初始投資成本,以及在現有的電價制度和結算方法下的投資收益率以及投資回收期,同時,進行各投資方案影響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第四,評估各方案對電力系統運行、等效峰谷差、對區域電網調峰的影響。同時對不同方案的社會效益進行評價,尤其是各方案的綜合節能減排效益。

      第五,綜合考評投資總成本、內部收益率和投資回收年限及社會效益。考慮到國家能源利用可持續發展戰略,及未來政府可能出臺的稅費激勵措施,本部分對評價結果只做排序。

      技術路線三:可再生能源并網支撐技術投資方案優選

      綜合考慮典型地區可再生能源并網支撐技術的技術經濟評價結果和社會效益評估結果,結合我國可再生能源政策及未來走勢,本部分將優選出不同區域可再生能源并網支撐技術的投資方案。

      考慮到市場投資主體的經濟利益驅動性,因此需要根據各投資方案技術經濟評價結果制定投資決策,對于經濟上可行同時存在社會效益的投資方案,政府部門應將該支撐技術的投資推向市場,政府部門的職責主要是進行市場監管;對于經濟上不可行但是社會效益較高的投資方案,可由政府出臺相應的經濟激勵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并網支撐技術在區域中推廣,促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并網,能夠采取的措施包括電價補償、直接補貼、貸款優惠等;對于經濟上可行且社會效益較低的方案,可作為備選投資方案(如果所有方案均是這種情況,則執行經濟性相對最優的方案);對于經濟上不可行且社會效益較低的方案,不予采用。

      三、成果及影響

      本文能夠直接為華東地方政府提供可再生能源并網支撐技術投資的決策依據,從而為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并網提供堅強支撐。項目工作成果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在遠方評價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地方民族院校;國家獎助學金;對策

      地方少數院校的貧困生占在校學生比例的25-30%,地方民族院校的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尤為重要,國家獎助學金作為重要的資助方式,在保證教育公平、社會穩定和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上起著重要的作用。2010年,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等部委按照《教育規劃綱要》工作部署,從秋季學期開始提高高校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高校國家助學金由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3000元,增幅達100%,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面平均占在校生的20%,年資助人數增加了7倍,基本保證了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上不起學或輟學。黨的十報告也明確提出了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

      一、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工作存在的問題

      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基礎是貧困生的認定,貧困生認定是對學生上交的材料進行評定等級,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等級一一對應貧困生認定的等級。因此,貧困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

      (一)貧困生證明弄虛作假,真偽難辨

      高校貧困生認定是根據《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以下簡稱《調查表》)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來確定是否是貧困生。《調查表》中需填寫家庭年收入,人均年收入,影響家庭經濟狀況等有關信息,還需要加蓋學生家庭所在地鄉鎮或街道民政部門的印章。由于國家對民政部門工作人員開具證明缺乏嚴格監督,再加上去核實《調查表》內容成本過高,部分《調查表》未被仔細審核,填寫不完整或不規范,有些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甚至為了省事,要學生本人以民政部門的名義寫份證明,就可以蓋上印章。因此,大學生能輕而易舉地獲得《調查表》,這就助長了許多非貧困學生開虛假證明的風氣,大家爭著做“貧困生”。有的班級超過一半的學生持有信息完整的《調查表》和《貧困證明》,學生都爭當貧困生,而學校貧困生認定小組成員不可能一一去生源地核實學生的家庭情況,只能憑借《調查表》中的信息和印章來確定是否貧困,這給貧困生認定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

      (二)貧困生證明夸大事實,準確度難分

      一般情況下國家助學金的分配就是按照認定的貧困等級分配,一般困難學生只能獲得三等助學金,困難學生可獲得二等、三等助學金,特別困難學生可獲得一、二、三等助學金,貧困等級越高獲得的助學金越多。許多學生填寫《調查表》和《申請表》夸大事實,把一般困難的狀況寫成特別困難來獲取同學和老師的同情,騙取被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資格。所以許多學生上交的《調查表》和《申請表》信息準確度不高,不能客觀地說明家庭經濟情況,以至于一個班上納入到貧困生數據庫的學生有4/5被認定為家庭經濟特別困難。

      (三)國家獎助學金的認定依據過于單一,主觀性強

      國家獎助學金認定的主要依據是《申請表》,表格主要是學生個人陳述申請認定的原因,班級評審小組依據這表格來認定是否有資格受助及受助等級。這張表格的主觀操作性強,絕大部分學生都會把自己家庭描述非常貧困,而且貧困生認定的依據過于單一留給許多非貧困生鉆空子的機會,而且不便于客觀公正地操作,僅憑貧困證明是不能客觀地說明是否是貧困生,因此需要制定多維度、多層面、操作性強的貧困生認定標準。

      (四)國家獎助學金程序缺乏有效監督,過多流于形式

      國家獎助學金的主要程序是學生自愿申請;班級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小組對證明材料進行民主評議,確定本班級各檔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學院輔導員對評議結果進行審核、公示。貧困生認定程序看似公平公正,但是在操作中很難按照要求去執行,主要原因是整個認定程序缺乏有效的監督,程序的設計操作性不強。主要體現在:

      一是以班主任為首的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小組在評議過程中未深入貧困生當中調查他們實際的消費狀況,憑借認定小組成員的認定來評定貧困等級,而認定小組成員礙于情面,一般不會輕易說出同學不貧困的表現,導致了凡是遞交《調查表》和《申請表》的學生都可以被認定貧困生,一個班上超過半數學生被認定為貧困生。

      二是有的班主任并未組織貧困生認定小組討論、評議,甚至連評議小組長的意見都是學生代簽,認定小組只是根據上交的證明內容來認定等級,而許多證明是夸大事實的,這就導致了一個班上超過半數的貧困生被認定為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

      三是輔導員對評議結果進行審核操作性不強,審核只能疲于應付形式。由于大多數高校輔導員分管多項工作,他們的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去學生的生源地一一調查情況,很難去甄別每份證明材料的真偽。

      (五)貧困生認定后續管理嚴重不足,數據庫不能及時更新

      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后續工作缺乏有效管理,給許多家庭經濟狀況改善的貧困生制造可乘之機,他們不愿退出貧困生數據庫。主要體現在:

      一是貧困生數據庫缺乏動態管理。雖然貧困生認定每年進行一次,但是學生從大一進入貧困生數據庫后,絕大部分學生會繼續留在數據庫里,不愿退出。許多高校為了減少貧困生認定的工作量,規定:想繼續留在數據庫的老生只需要填寫《申請表》即可。而事實上,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在四年里不會一直不變,許多貧困生的認定理由是家中有多位子女讀書或是家中父母重大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認定理由可能會得到改善。此外,每年也會有老生自身或家庭出現突發事件,想納入貧困生數據,這就導致貧困生數據庫里沒有脫貧的老生,只有追加貧困的老生。這就導致了真正貧困的學生未及時享受資助或者享受的資助不夠,這就違背了國家設置國家助學金的初衷,注重了機會均等,卻忽略了結果均等。

      二是對于貧困生信息的跟蹤和反饋缺乏監督。許多高校規定,每學期對全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一次資格復查,并不定期地隨機抽選一定比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信件、電話、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核實。從事貧困生的跟蹤和反饋工作的很多是班主任和輔導員,大多數高校未建立跟蹤貧困生數據庫的監督機制,這就使得班主任和輔導員很多時候只是走走過場,甚至未對數據庫信息進行跟蹤。

      二、改進國家獎助學金評審的主要對策

      (一)高度重視,確保獎助學金評審工作有序開展

      1. 提高認識,增強工作責任感

      地方民族院校要高度重視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審工作,要成立以分管學生工作領導為組長的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嚴格按照評選日程安排和評審程序開展工作,要通過進一步完善機制,建立“誰經辦、誰負責”、“誰違規、誰擔責 ”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來加強管理。同時學校要對上報學生材料進行逐一評審,經評審工作領導小組集體研究通過后才能公示。學校在評審過程中若遇問題要及時向評審工作指導小組聯系人反映,積極妥當處理問題,確保評審工作順利開展。

      2. 加強宣傳,確保政策深入人心

      在開展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前,地方民族院校要組織參評老師、學生認真學習相關評審文件,準確把握文件精神。要通過晚點名、公告欄、網頁、QQ群、短信等一切可能之方式將國家和學校國家獎助學金政策宣傳到所有學生及每一個參加評審的老師,并且做好記錄,讓學生和老師都清楚評審條件、評審程序、投訴辦法及各種違規情況的處理意見。避免因政策、評審條件、程序宣傳不到位造成投訴。

      3. 加強過程管理、完善投訴機制

      首先,地方民族院校要求各班進行班級民主評議并要保存好記錄,學校要集中存檔。民主評議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保護學生隱私。參加評議的輔導員或班主任老師要掌握評議、評審全過程情況,各二級學院集中評審也要保存好評審記錄。

      其次,地方民族院校必須設立咨詢、投訴電話及電子郵箱,要公布在本單位網頁、公告欄,并在班級或寢室張貼,確保咨詢、投訴渠道暢通,及時接受學生的咨詢、投訴,初審學生名單至少公示3個工作日,確保評審工作公開透明;凡是上報學校后被舉報經查不符合評選條件者將直接取消資格。

      再次,地方民族院校要高度重視學生反映的問題,積極妥當的處理。若因處理不積極或評審存在嚴重問題,導致學生將問題投訴到學學校上級主管部門,經調查核實,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并按規定與下一年度獎助學金安排和年度工作考核掛鉤。

      第四,地方民族院校將及時把此通知及名額分配情況在辦公網、學生論壇,并將統一印制和發放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宣傳海報(包括評審條件、評審紀律、名額分配、舉報方式等),粘貼在學生活動的密集地。

      (二)嚴格評審條件,確保受助學生符合要求

      1. 確保受助學生有學籍。地方民族院校組織國家獎助學金申請前要明確告知學生必須是有正式全日制普通高校學籍且在校就讀者才能申請。

      2. 確保受助學生符合評審條件。地方民族院校要嚴格按照評審條件進行評審,各二級學院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評審細則。

      3. 合理確定評審范圍。國家獎助學金評定范圍是所有在校生(國家勵志獎學金要求大二以上),地方民族院校不得把畢業班學生排除在受助學生范圍外,要結合學生實習情況、家庭經濟情況、實習報酬等確定合理資助比例;也不得把上學年獲得過國家獎助學金的學生排除在本學年申請范圍外,要根據學生實際家庭經濟情況統一評審。

      4. 實事求是開展獎助學金評審。地方民族院校如發現下達獎助學金指標多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際人數,應將多余指標結存起來,在上報名單時單獨說明結余指標情況,不得出現為完成評審任務而將獎助學金指標評給不符合條件的學生。結余資金由學校收回后集中安排到下一學年使用。

      (三)加強受助學生的教育,發揮資助育人功效

      1. 加強受助學生的后續管理。地方民族院校如發現學生在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及獎助學金評審工作中弄虛作假、本學年度嚴重違規違紀或本學期考試不及格科目超過兩門、受資助后存在請客、送禮或有其它高消費、奢侈消費行為的,學校將取消資助資格,收回資助資金,情節嚴重的,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2. 加強受助學生的感恩教育。地方民族院校要利用獎助學金評審、發放時機,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做好感恩、誠信教育,發揮資助育人功效。

      3. 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學校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防止社會不法分子利用資助政策行騙。

      (四)加強督導檢查,認真總結評審情況

      地方民族院校在評審過程中要建立定點聯系制度,選擇部分班級,參與評審過程,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要主動深入到學生寢室、食堂、圖書館等場所通過隨機座談的方式,了解班級評審真實情況,了解學生對評審工作的意見。學校在完成評審后要認真總結本學年獎助學金評審情況,上報評審總結,主要包括評審工作情況(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評審過程發現的問題、對下年度評審工作的有關建議。

      參考文獻

      [1] 保證每個學生不因家庭困難上不起學――中央財政支持建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綜述[N].中國財經報,2011-03- 03.

      [2] 楊翠龍,陸斌.新形勢下高校貧困生認定的實踐與思考――以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相關期刊更多

      水利信息化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湖北省教育廳

      華人時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江蘇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 亚洲乱码无限2021芒果|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