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回到原點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不知什么時候,我總是莫名其妙的沖你發(fā)脾氣,不知什么時候,我好長時間不理會你,不知什么時候,我忽略了你的存在。這也許是我的嫉妒吧!每天看著你,總不知如何讓對待。沖你微笑,也許那是我的虛偽,看著你的笑容,仿佛我的痛苦。你也許早已把我置之度外了吧。無論是我在操場上歡樂的笑著,無論是我在教室里悶頭苦學,無論是我在墻角孤獨寂寞,你都沒有注意過吧。
你真的懂過我嗎?
我們只是孩子,這種友誼是不亞于親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也許某年的某一天,我們再次相遇,你早已忘了我是誰了吧。
后與我們一生下來就是兩條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可最后我們相交了,但始終會返回原點的。那段時間只是個記憶吧。
很多夢消失了,
很多是結束了,
很多人離開了。
[踮起腳尖,是否能與幸福接近?]
夏日的清晨,推開窗,靜看著天空從灰黑轉入明亮,朝霞似錦緩緩地鋪開來映紅蒼白的臉,鳥兒在空曠的天際歡快地掠過,蟲蛉蛙鳴在心底湊一曲夏日的戀歌。
安靜而空閑的日子,習慣了這樣寂靜地感受,想著心底的秘密。想起的時候,會笑,會流淚,憂傷也變得明媚。
打開電腦放上舒緩的音樂,任天馬行空的思緒把自己淹沒在這一片清晨的薄涼里。音樂輕輕柔柔,如水靜謐而平和,淡淡的憂和清清的愁在空氣中潺潺流淌,點滴輕叩著如水的心扉。旋律反反復復無休無止地播放著,情緒也就這樣一點點被牽引著,冷卻著。敏感的心終是經不起絲毫的觸碰,不堪一擊的脆弱瞬間決堤。
當兩行清淚悄然滑落,捂住疼痛的胸口任身體在清晨的微風中微微地顫抖。想起了午夜夢回時那驚噩的夢魘,一張張看不清表情的臉在身旁來來回回,我無法遁逃也無法呼吸,最后哭著醒來,滿滿的漆黑和無助讓我?guī)捉罎⒌倪吘墶?/p>
沒有人會喜歡孤獨,可有時不得不逼著自己去享受這份孤獨的自由。曾經做著五彩繽紛的夢,一路歡欣一路希冀,期待著破繭成蝶的美麗,期待那一場驚心動魄的蛻變。如今卻固守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作繭自縛,獨自沉寂。
身邊來來去去的人那么多那么多,唯有那個人入心入腦。一場遇見耗盡一生的思念,一個眼神彷徨一生的等待,一個決絕的背影傾盡今生所有的愛戀。有人心甘情愿地守候,可清冷的靈魂偏偏視而不見,情愿將自己畫地為牢,快樂著他的快樂,悲傷著他的悲傷,歡欣,沉淪,憔悴,心碎。
貪戀那溫暖的懷抱,毅然的轉身卻讓人猝不及防,斷了線的風箏攜一身的疲憊孤伶伶地飄飄蕩蕩,不知會跌落怎樣幽深的冰冷。
面對無情的選擇,有時只能默認自己被殘忍地割舍,心痛得無聲。當心不再完整,只能愛到絕望。
他可以自由,你愿意承受。我們無法猜透灰色天空背后的陰霾,只能眼睜睜看著那個身影走出我們的視線。目送他奔赴著陽光燦爛的明天,把昨天留自己孤獨地承受。
太多人擦肩而過,終留不住滿心期待的那一片芳華,無奈,遺憾。
游弋于茫茫人海,找不回最初那一抹溫暖的眼神,疼痛,凄涼。
于千萬人之中,唯有那熟悉的身影永久地定格腦海,無助,深刻。
愛過,痛過,終又回到原點。曾如此習慣一個人的世界,寂寥而安靜。可無法習慣繁華過后的落寞,那是一種太過殘忍的折磨。但只能緘默不語,照單全收。
風,卷起依戀那么長。云,飄起落寞那么深。愿做那遠遠守望日月星辰,不做阻擋他幸福的墻。如若可以,愿意折下自己的翅膀送他去飛翔,別管自己痛有多深,思念有多長。
愛情的世界里沒有所謂背叛,沒有所謂公平,只有愛或不愛,只有去或留。賞一季花開的美麗,品一季花謝的惆悵,把憂傷當成一種贖罪,我們必須學會堅強。成全他的幸福,祝福他的未來,并非軟弱并非看清,只是因為愛。
偶爾會突發(fā)奇想,踮起腳尖,就能離幸福更近一點嗎?可幸福終是一場觸不到的遙遠,看不到的華美。其實很多時候,蒼白就是幸福的顏色,簡單就是生活的奢侈。
[一曲瀟瀟傳奇,紅塵了無怨]
獨自漫步街頭,聽清風拂過輕盈的身體,感受一抹陽光的亮色,或是淋浴一場細雨的纏綿。
華燈初上把身影拉得好長,如同那長長的寂寞。放開擁抱各奔一方,悲劇的散場濕了眼眶,亂了紅塵,痛了心扉。淚眼婆娑的回望,昨天的一幕幕又瀝瀝重現(xiàn),想要抓住卻是如此蒼白無力。
看著街頭一對對幸福的模樣,笑容凝結在眼角眉梢,心卻是莫名的疼痛。曾經,也有過執(zhí)手的時刻。曾經,也曾如此幸福。而如今只能選擇一個人堅強。如果可以,是否可以不堅強,哪怕脆弱得墜落,那樣就可以卸下所有的偽裝。
如果愛下去會怎樣,是否就會相信地久天長?曾經手心的溫暖早已飄渺得不知所蹤,以后只剩一個人漫長的孤單流浪。
如果愛下去會怎樣,是否就會將愛情當作信仰?可生活早已是另一番模樣,他不再深愛,我不再熟悉,只是仍然深深愛著。
時常想起那個細雨綿綿的夜,記得特別清晰夜風的氣味,還有那溫暖的氣息。深愛過的人怎么可以輕易忘掉?癡戀的臉我怎么能不想念?冷冷地走在這漠然的世界里,拼命地甩著頭不愿看見內心的牽連,可現(xiàn)實與夢卻是這么近又那么遠,提醒著自己真實的存在。
不想想念,卻總管不住自己的心,思念總是不期而至,在身體無盡地蔓延,直至吞沒無邊孤寂的靈魂。
蒼茫的夜空,滿目的黑擋在眼前,月兒的清輝、星兒的閃亮全看不見,就如看不見的未來。
憂傷的旋律,穿越千年的愛戀,這么近又那么遠,牽動著所有的思緒,流瀉著繾綣的深情。
有那么一個人一直會在心上,這么近又那么遠。聽得見呼吸,卻尋不到愛過的痕跡,觸不到熟悉的溫度。
是誰說如果愛請深愛?那只是鏡花水月的幻象。一份愛能真多久?一段情能走多遠?心痛有沒有絕期?思念是否會有盡頭?
有時真希望自己是一只漂流瓶,帶上所有的秘密,任風兒把自己帶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哭笑隨意。
心倦了,淚干了。情難斷,愛難絕。愛一個人要如何廝守到老?既然要走為何不能走得干干凈凈,不能象回收站一樣徹底地刪除?
搖曳著玻璃杯中的艷紅,倚窗聽風,陣陣芬芳撲鼻而來,迷了眼,醉了心。看葉兒柔柔地舞蹈,聽一季花開的聲音,心竟如水般禪定,仿佛又見那熟悉燦爛的微笑,心中蕩起無限的溫存。
幻滅的愛,散落的情,終只能彈一曲瀟瀟傳奇,紅塵了無怨。
[星月同輝,共醉紅塵]
當柔綿的雨在眼前紛飛,細數(shù)著窗前的雨滴,一滴滴是透血的傷,一條條是未了的情。攤開手掌,盈握滿滿的冰涼。
葉兒飄飄然然滑落于掌心,那糾纏不清的紋路是數(shù)不清愛的軌跡,不覺柔拳緊握,生怕泄露了愛的點滴。
聚也匆匆,散也匆匆。再多的不舍終是無濟于事,留不住深情的回眸。再多的眼淚終是枉然,挽留不了離去的腳步。
聚也依依,散也依依。再深的依戀終換回無奈幾許,惆悵滿胸。原來留戀的只是一場煙花的美,絢爛過后成輕煙散去。
問流水,人間能有幾多愁?問白云,漂泊何處是盡頭?魂夢相依的人兒,未來是否可期?
彼岸花開,可知我望穿秋水的等待?云兒在憂傷,天空在哭泣,風兒在撫慰,心卻是無依。
前世的糾纏,今生的癡戀。有誰知那場遇見是一種怎樣從天而降的驚喜?有誰知那場離別留一生怎樣無法磨滅的傷痕?有誰知痛徹心扉的滋味?有誰知淚流滿面的無奈?又有誰知那一米陽光的可貴?
醉臥紅塵,這份癡心的守候該如何去堅韌?這無期的等待又該如何去執(zhí)著?自以為留得住最后的溫暖,可如今只剩那滿目的凄清。兩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在熟悉之外陌生地張望,張望著與彼此無關的生活。于他,輕描淡寫。于你,靜默歡喜。
再回首,天空如洗,清澈如鏡。相愛的兩個人終分隔紅塵的兩端,遙望天涯海角的距離,遙寄綿綿不絕的思念。愛是天意,從此攜愛的余溫游弋風浪里,不論悲喜。
走在深夜無人的街道,唯有跫然的足音響徹于空氣中,聲聲輕叩著寂寞。月兒朗朗照在身上,干凈而潔白,放慢回家的腳步努力想要感受一些溫暖,只是圓月的光輝遮不住心中的凄涼,淚水出賣了脆弱。
風吹起了憂傷的顏色,初夏的夜竟能清楚地聽聞到那聲深重的嘆息,一場絕美的相遇,一場無悔的愛戀,換一場悲涼的告別,是誰的錯?
一場煙花醉,瘦了紅顏,淡了流年。庭院深深鎖不住孤寂,冰冷的城池里荒涼而空洞,情海茫茫覓不到那靈犀的一瞬,淚空流,散落滿地的傷。
明月皎皎,星兒閃爍。月兒,散盡清輝陪我的孤獨。星兒,在月兒的守護下眨著眼快樂地訴說柔情幾許。這一生,再不求朝朝暮暮,長相廝守。只希望星月同輝,共醉紅塵,便是幸福。
[笑看流年,天涯陌路不相問]
紛亂紅塵,真真假假,遮遮掩掩,能否給自己留一份真?人活著本是不易,如果在愛里真心都不能給,是否才真正可笑?
明知道愛情并不牢靠,一場飛蛾撲火的愛戀傾一生的所有。原以為那只不過是煎熬,卻沒料筑成了囚禁自己的監(jiān)牢。一次次勸自己不要拿自己的幸福開玩笑,只是再回首已百年身,沒法全身而退。
愛得太真容易讓自己犧牲,愛得太深容易讓自己沉淪。不顧一切換滿身傷痕,還要咬緊牙捂著胸口微笑著說不疼。癡傻的靈魂,面對錯的人,面對一場飄忽的緣,卻仍然奮不顧身,相信會有幸福的可能。
一份愛能有多傷,它就有多美。一段情能有多痛,它就有多快樂。一份等待有多長,思念就有多長。只是,再深的愛也要經得住平淡的流年。即使紅顏老,相思瘦,一切物是人非,那份愛依然美麗芬芳。
走得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傷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再美,也要努力學著遺忘。再真,也只能埋藏心底。失去愛失去全世界,至少心還是自由的,澄澈的,干凈的。
用干凈的聲音,哼唱著心底最真實的旋律,感受那埋藏的柔情。柔情似水的女子,純凈如雪的靈魂,不想隨波逐流,不想委屈淚流,不想自怨自艾,不想改變,只愿給自己留一方澄澈如水的天空,放飛著自己潔白的夢境。
一遍遍翻閱著過往的溫柔,觸摸著照片中溫暖的笑容,曾親手寫意的那些美麗畫面仍是如此鮮活而靈動,終是想忘不能忘。因為太美,因為刻骨,所以留戀。
在每一個熟悉的場景里尋找著熟悉的身影,熟悉的風景,徘徊的路口,小雨飄然的日子,風雨中的佇立,月朗星稀的夜空,柔腸百轉的歌聲,原來,那個身影無處不在。原來,愛一直不曾遠離。
斑駁的時光里,當回憶找不到出口,于每一個空洞的夜里低頭、沉默、蹲墻角、雙臂環(huán)繞、安靜地淚流,象一個無助的孩子,需要光亮,需要力量,需要溫暖,需要牽引。
紅塵滄桑輾轉,依然堅定著心中的信仰停留在最初的地方,看天高云淡,聽花開花謝,感風輕雨柔,心變得柔軟而溫暖。
那么,如何在作文中浮想聯(lián)翩呢?
一、演繹推測
此法可以用來擴展故事情節(jié),豐富典型細節(jié),能夠化簡單為復雜,化粗糙為細膩。運用時要以客觀事實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借助豐富的知識積累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內容未必是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但一定要符合生活邏輯,也就是說聯(lián)想是虛擬性與真實性的統(tǒng)一。
如2011年廣東卷高考高分作文《回到原點》,考生站在歷史的高度,由“江東子弟今猶在,卷土重來未可知”這個角度展開大膽的聯(lián)想,演繹嶄新的情節(jié),重新審視項羽的人生。敘述項羽聽從烏江亭長的建議,回到江東,發(fā)憤圖強,東山再起,終于取得了天下。項羽回到原點,切中考題中在經歷了重大的挫敗之后,回到原點再次起步的題意。考生的聯(lián)想能力是值得肯定的,這也是其從眾多考生之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考生寫戰(zhàn)爭場面,細致入微;寫人物性格,惟妙惟肖,魅力盡顯。
二、夸張變形
夸張,是文藝創(chuàng)作中經常用到的一種筆法。高爾基說:“夸張是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端木蕻良也說:“藝術的夸張,不僅允許,而且必要。”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夸張手法的運用比比皆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是夸張,“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夸張,“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也是夸張。《唐·吉訶德》中唐·吉訶德不諳時務的騎士精神是夸張,《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仁厚、關羽的忠義、張飛的威猛、諸葛亮的機智也是夸張……
具體運用時,要注意聯(lián)想要合乎情理,符合邏輯,夸張而不失度,變形而不失真,令人相信。例如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2回描寫長坂坡大戰(zhàn)的場面,其中接連描寫了張飛的三聲大吼:一聲嚇得曹軍士兵兩腿發(fā)抖,二聲嚇得曹操想要退兵,三聲嚇得大將肝膽碎裂跌下馬來。英雄張飛身強力壯、聲音洪亮的特征畢現(xiàn)無遺。
三、幻想夢境
此法常用來凸顯作品的主題思想,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可以化愿望為實景,化現(xiàn)實為理想。運用時要注意以正確的思想為導向,緊扣一個中心展開聯(lián)想。聯(lián)想就像飛翔的風箏,無論飛得多高多遠,總要有一根繩子牽在手中才行,這根繩子就是“中心”。
如2011年廣東卷高考高分作文《回到原點》片段:“這夜,我又夢見了久違的老巷——不同的是,這次當我回到人生的‘原點’時,紅紅的‘拆’字竟然不見了蹤影。”夢境能把人們已有生活、未來生活以及精神狀態(tài)曲折形象地反映出來,是心之聲的復制圖畫;幻覺是在特定情境中表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的一個巧妙手段。考生在實寫“回到”老巷之后,又虛寫“夢回”老巷,虛寫嶺南文化的“根”,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四、化虛為實
這一式可以用來抒發(fā)真摯充沛的感情,描繪細致動人的景象,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平實為生動。運用時要注意想象的內容符合作者、作品中的相關形象,讀者的情感需求與心理態(tài)勢,做到景與情、境與情、象與情的協(xié)調一致。
如2011年高考云南高分作文《呼喚誠信》片段:“誠信是甘醇的美酒,飄香萬里;誠信是綿綿的細雨,滋潤萬物;誠信是歷史的畫卷,永垂不朽。我們呼喚誠信,誠信之花永開身邊。”考生巧妙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化虛為實,抒寫自己對誠信的獨特感受,語言流暢優(yōu)美,文采斐然。又如2011年高考貴州高分作文《誠信紅黃綠》,把自己對誠信的看法,形象地比喻成了紅綠燈。當紅燈亮起時,人們便不能前行;當綠燈亮起時,堅持誠信原則就會處處逢源。
五、比擬鋪排
這一式主要用來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美化文章的語言,增強表達的效果,可以化平淡為神奇,化枯燥為鮮活,化樸素為精美。運用時要精心設置和諧的情境,將想象的內容寫具體、寫生動,還要盡可能地富有新意,講究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聯(lián)想才是有效的、靈動的。
如2011年山西卷優(yōu)秀作文《歌頌·見證·思考》之“歌頌篇”:
中國為現(xiàn)世的雄鷹,為古時的大鵬,扶搖而上,擊水三千里,搏擊蒼穹,力之猛,姿之威,形之健,令國人感嘆,令友人矚目,令世人嘆服。
國人的辛苦猶如叮咚泉水,澆灌著經濟之花,在世紀花園中傲視群芳,嬌艷綻放。合理的政策猶如經驗豐富的水手,矢志不渝地為經濟之艦保駕護航。
中國的經濟猶如似火驕陽,閃著熱之光,在世界面對經濟風暴時,在世人面對經濟衰退這黑暗漩渦時,為國人、為世人脆弱的心房注入汩汩暖流,注入燎原希望。
這個語段結構精致,富有氣勢,采用比喻、排比手法,鋪排遞進,引人深思。形象而生動,使得聞理者易于折服,聞言者易于動心思考。
【高考佳作】
回到原點
2011年廣東一考生
回到原點,我終于發(fā)現(xiàn),原來最美的風景一直默默地在原地等候。
——題記
我是一滴水,在某一個夏日的雨天,抱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悄然降臨大地。
迫不及待地睜開朦朧的眼睛,眼前是一片祥和寧靜的世外桃源。我置身在一條清澈的小溪流里,淙淙地淌過山谷。嫩綠的草地是我鮮亮的外衣,多彩的繁花是我繽紛的點綴。和著鳥兒的輕歌愉悅地歌唱,伴著蝶兒的曼舞歡快地跳躍,多么美好多么愜意的生活!
然而,日復一日,迎來朝暉,送走晚霞,我厭倦了這一成不變的生活。望著藍藍的天空,我感到莫名的失落,難道這條小小的溪流就是我永遠的歸宿嗎?不,我要走出去!我要去尋找更廣闊的世界!
于是,我加快了步伐,義無反顧地奔向了江河。
一望無際的江面,浩浩蕩蕩的江水。放眼望去,近處有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遠處是燈塔高聳,白帆點點;岸邊,一列列整齊的現(xiàn)代化建筑直入云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好一片廣闊的視野!
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我暗自慶幸自己走出了那僻靜的小山林。
可是,好景不長,我很受到了作為一滴江水的難處。承擔起了航運的重任的我們,必須每時每刻推著萬噸巨輪前行,沉重的貨物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忙碌的節(jié)奏讓我沒有喘息的片刻。更無法忍受的是,岸邊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流到了我們身邊,我曾經清澈透明的身軀被玷染成渾濁的灰色,還縈繞著難聞的氣味……
有時,我會想起當初在小溪流里輕松快樂的生活,但是我有遠大的志向,我要追尋更廣闊的世界!
我不甘就此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我想到人類的世界去闖一闖。于是,我抓準了機會,來到了人類的飲料加工廠。在機械轟鳴中經過了一道道復雜的工序,我只覺得頭暈目眩。最后,在生產線的終點,我變成了一滴啤酒,被裝在綠色的玻璃瓶里。
我來到了一家酒吧,靜靜地站在酒柜的一角,我透過綠色的玻璃瓶看著被折射得有些變形的世界,看著一座城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閃爍的霓虹、林立的廣告牌、緊促的節(jié)奏、忙碌的步伐、人們臉上茫然的表情……
靈魂快要窒息了,我終于發(fā)現(xiàn),我苦苦追尋的,并不是真正屬于我的生活。我還是屬于那片藍天下的小溪流的,我本應該是自由自在的一滴水。我無比懷念當初無拘無束的生活!
當人們打開啤酒瓶蓋的時候,我悄悄地溜走了。我把自己蒸發(fā)到空氣中,讓風兒帶我回到原點,去尋找我那久違的夢。
飄呀飄,穿過山岡,我終于看到了那片熟悉的小山林,那條依舊歡唱著愉快旋律的小溪流。
回家了,我終于回家了!
回到原點,山還是那樣青,水還是那樣綠。
回到原點,我找回了自我,找回了屬于我的生活。
回到原點,我發(fā)現(xiàn)原來最美的風景一直在原地默默地等候,只是離得太近的時候,竟被我忽略了。
關鍵詞:生活;有序;展示;修改
從調查的情況看,學生寫作文無奈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素材寫;二是有了素材不知道怎樣寫。這就是學生為什么不喜歡習作的根源所在。教師的無法和學生的無奈直接導致了習作教學的無效。如何改變這一狀況,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呢?
一、記錄生活,習作訓練回歸原點
1.建立生活素材庫
唐朝詩人李賀七歲能賦詩,被人們稱為“神童”。其實,他取得的成就除了天賦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時的勤奮和積累。他每天背上破舊的布囊出門云游,一旦有所得,他立即記在紙上,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里,再選擇、歸類、整理。日子長了,他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他運用這些素材,加以創(chuàng)新,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因此,培養(yǎng)學生樂于摘抄是樂于寫作的根基。我們讓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作為生活素材庫。凡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以及親身經歷的事,都可以記錄其中。如果不愿意動腦寫,摘抄也行。每天看完課外書,將書中的美詞妙句摘錄下來,假以時日這必定是一筆寫作的寶貴財富。每一天的量不在乎多,而在乎堅持,堅持積累,堅持運用。
2.開展活動專題作文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存在動人之處。”對學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學生身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我們鼓勵學生用心觀察,勤于思考,注意積累,勤于練筆,再加上教師適當?shù)闹笇В魑摹盁o話可說”的局面就會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多接觸周圍的人和事,從電腦、手機游戲中解脫出來,還學生一個色彩絢麗的童年世界。
二、抓住重點,習作訓練循序漸進
我們訓練的重點就是讓學生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當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之后,我們的訓練必須得法:(1)讓學生對自己觀察的事物寫下來。我們的寫作可以從學生熟悉的事物開始,記錄學生做過的一些事情,然后教會學生觀察。逐步訓練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做生活的有心人,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這樣,習作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2)在學生能寫的情況下,教會學生會寫。讓學生會明白表達什么,按什么順序表達,怎樣表達出真情實感。學生如果有了作文材料,有了語言材料,學會根據(jù)作文需要,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習作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樂事,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3)訓練形成系列。可以按照寫作的要求組織系列,也可以按照內容組織系列,還可以按照寫作方法組織系列。比如,一個階段我們以家庭為寫作的系列,那么我們老師就想清楚這個系列可以包括哪些內容,里面可以有寫人的一個系列,有寫事的一個系列,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習作教學搞得豐富多彩。
三、指導修改,習作訓練有效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要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我們在習作教學中,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能力和習慣。
1.張揚個性,學生自評
在作文評價中,放手讓學生自評。在評價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和超越。這是學生作文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平臺。
2.暢所欲言,學生互評
嘗試讓小學生互評,可以做到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提高寫作水平。在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小學生作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被充分調動起來。
3.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精評
教師精評,不僅能激活小學生的思維,更能夠增強作文教學的有效度。教師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小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精批和妙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茅塞頓開。
4.交流溝通,家長參評
關鍵詞:母語、兒童、教師
前不久有幸參加了全國教育名家精品課例展示交流會,歷時兩個整天的回憶,聽了竇桂梅、盛新峰等四位教育名家的展示課和專題講座,領略到了名家的教學風采,受到了心靈的啟迪。現(xiàn)在就竇桂梅老師的一節(jié)課和她的講座中我的一些收獲和體會與大家交流匯報。
竇桂梅的這節(jié)《我的爸爸叫焦尼》是一屆繪本語文課。書中以圖畫為主體,配以簡單的文字,述說了一個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她不能經常見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鐘都是珍惜的、快樂的。
他告訴電影院的伯伯、熱狗店的阿姨、比薩店的鄰居、圖書館的姐姐、車站的人,告訴所有人他身邊的就是他爸爸。“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簡單的表達,在不同的場景中先后出現(xiàn)五次。竇桂梅通過讓學生場景再現(xiàn)、體會著表述,一遍一遍地引導,最終使學生們從一開始的“枯燥無味”逐漸體會到小主人公的不同感情,讓學生們知道用簡單的語言同樣表達豐富動人的情感,進而引導學生大膽主動地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學生從中感受并真實地理解母語的豐富。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竇桂梅教師對學生個性化解讀尊重很值得我們借鑒:她在課堂上說道:“你想怎樣表現(xiàn)就怎樣表現(xiàn),我們就來得出屬于自己的滋味好不好?再比如,她課堂上交給蘇俄生質疑的方法:“你們看我剛才提問題的時候,從課題到文章的字句以至課文的內容,只要有疑問,就可以提出。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是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再比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交際技巧:“你得評價呀,說說人家答的怎么樣?”“握握手,說聲謝謝。”竇桂梅認為教育是由細節(jié)組成的,教學細節(jié)最能體現(xiàn)一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教育是由細節(jié)組成的,教學細節(jié)最能體現(xiàn)一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而對教學細節(jié)的思考則是衡量一個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底蘊是否深厚的標志。
聽了這節(jié)課,讓我知道了好的課堂是行云流水、余音繞梁、是高山仰止,是美的享受,是心靈的觸動。
要和大家匯報交流的第二方面內容是:竇桂梅老師的講座《回到教育的原點》。講座長達兩個小時,會場熱氣沖天,卻亞鴉雀無聲。大家都被竇桂梅的語言魅力、嶄新的教育理念,不凡的教育生涯而折服!內容很多很多,提煉出幾點自認為有價值更貼切我們課堂教學的和大家交流交流。
第一,我在竇老師的講座中提煉出了一些精彩語錄和大家分享:1. 大國小語;2. 先出彩,后說話;3. 作文是做人的過程;4. 別只讀人家的書,而不想自己的事;5. 現(xiàn)在的教育是培養(yǎng)“憤青”的教育;6. 簡單的表達,豐富的感動。
竇老師在報告的開始就提到:小學語文教學,要以母語為主要研究對象,闡述了現(xiàn)在“大國小語”、“拿母語不當回事”、“中國人不注重中國文化”等嚴重畸形的社會現(xiàn)象。 她還幽默地說:“等咱中國強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級!文言文太簡單,全用毛筆答題,這是便宜他們,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個龜殼,刻甲骨文!論文題目就叫:論三個代表!到了考聽力的時候全用周杰倫的歌,《雙節(jié)棍》聽兩遍,《臺》只能聽一遍。告訴他們這是中國人說話最正常的速度!閱讀理解全是是政府工作報告,口試要求唱京劇,實驗就考包粽子。”
請大家看屏幕,這是北京某小學老師發(fā)考卷,喊了多少次:“林蛋大,林蛋大……”都沒有小朋友領取考卷,到最后老師問還有哪個小朋友沒有領取考卷請到前面來。只見一名小男生很委屈地走到老師跟前:“老師我不叫林蛋大,我叫楚中天。”竇老師的這個讓人發(fā)笑的案例讓我思索,讓我汗顏。這一幕不也是我們平時語文教學中常見的現(xiàn)象么。培養(yǎng)學生寫一手好字的確不容易。竇老師教學中先從學生的寫字姿勢抓起。請看屏幕: 食指拇指捏著,三指四指托著,小指在后藏著,筆尖向前斜著,筆桿向后躺著,開寫……每次她要求學生寫字前都要求學生讀口訣。漢子的識與寫,是語文學習的奠基工程,貫穿于小學1 到6 年級,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這就是回到教育原點的教育,這就是母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