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官個人匯報范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委并尊敬的喬書記:
我叫,今年25歲,2008年7月畢業于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2008年10月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村官生活,任鄉村主任助理。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在各級領導干部和同事的關懷幫助下,我漸漸適應了農村的工作和生活,褪去了身上的稚氣,接上了農村的“地氣”,完成了從象牙塔到社會大課堂、從大學生到村官這種環境、角色的雙重轉變。現在我想說兩個詞:感謝和無悔。感謝組織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得到了鍛煉,而對于“村官”這樣一個選擇我無怨無悔!現將我這三年來的思想、工作和學習情況總結如下,不足之處還請領導批評指正。
一、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在到村任職后,我首先深入村中了解基本情況,協助村兩委做好日常工作。村委下轄5個村民小組,民風淳樸,在工作中,我時時跟著村干部與村民嘮家常,拉近與村民的距離,慢慢引出工作主題,與村民溝通想法,我從村干部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工作上的方法。很多村內事務的處理,我都有所參與,雖然每次的工作內容不盡相同,但在工作中,我都盡力的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各項工作的處理上,力所能及的為領導分憂。這兩年,我經常主動和村民聊天,關心村民生產生活、傾聽村民訴求呼聲,這些對我開展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二、創先爭優亮旗幟,腳踏實地做實事
黨的十七大部署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明確提出要開展兩項活動,一是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二是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我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樹立服務群眾意識,努力創新思維,勇于開拓進取,爭取有所作為。具體工作有以下幾點:
1.建設新農村,我能!
村近幾年在書記和村干部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理念,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開拓創新,各項事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我在加入到這個大家庭后,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獻策獻力,與村干部共同研究制定村發展規劃,并身體力行的參與到各項工作中去。在道路硬化建設、植樹綠化、修建垃圾池、環境整治等工作中,我與村支書密切配合,使各項功能工作都井井有條。
村里實施了土地綜合治理工程,我積極投身到村廢舊企業土地復墾工程當中,同村干部們一起“一套迷彩服、一把镢頭、一頂草帽”,早出晚歸,頂烈日,冒酷暑,從不叫苦叫累,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向廢企和荒山要土地,出色地完成了村1530余畝廢企土地的復墾任務,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2、帶頭搞發展,我行!
經濟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只有村級經濟發展了,社會各項事業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順利進行。
村曾經是“一花獨放“的工礦區,隨著一系列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取締小煤礦、整合資源、關小上大等政策實施后,以工礦為依托的發展優勢不再存在,今后的發展出路在哪里?為了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我和村兩委班子多次研究探討,如何轉變村民的思想增加農民收入,在實施土地綜合治理工程的基礎上,通過赴山東壽光、曲沃史村等地參觀學習,聘請壽光、曲沃等地的技術人員實地考察,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引進了溫室大棚蔬菜,著力發展高效農業。而今的xx村舊貌換新顏,由“黑山黑水黑土地”變成了“青山綠水肥沃田”,每棟大棚年收入達到3.5萬元到4萬元。
3.服務老百姓,我貼心!
在到村任職的兩年中,我利用廣播、明白紙、村級圖書館等多種方式向老百姓介紹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組織村民共同學習法律、衛生、科學技術,充分發揮我在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為基層為三農貼心服務。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我更是以服務農民群眾、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和諧為己任,積極協助領導制定創先爭優活動規劃,廣泛動員組織村民黨員參與到活動中來,使黨員通過“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活動開展至今,村內涌現出諸如致富典型遲洪彬、維穩典型遲金明、移風易俗典型遲洪基等為代表的基層黨員,他們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率先垂范,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成為北尚莊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力軍和排頭兵。
在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充分發揮在基層工作貼近人民群眾的優勢,在日常各項工作注意穿插人口普查知識宣講,把上級有關政策、要求和精神貫徹到各家各戶。通過懸掛宣傳條幅,張貼普查標語,廣泛宣傳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意義,讓村民了解普查、支持普查、參與普查。而在一分區協助工作的階段,我積極組織各村的普查員培訓,并及時完成上級下達的的各項任務,使一分區的人口普查工作順利完成。
四、無怨無悔,將村官進行到底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誰都希望自己的青春能絢麗多彩,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但是在兩年的工作過后,我知道選擇村官這個職業讓我感覺真的無怨無悔。因為它帶給我堅強,讓我進入社會的第一步踏踏實實;它也帶給我成長,讓我在青春道路中勇往直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保持大學生村官的朝氣,用最初剛進入工作崗位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服務基層,服務三農,讓村官這段經歷在我的人生路上寫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和村民的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得知我村有個孤兒叫耿海燕,喪失雙親,跟著年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于是我決定幫助小女孩,給她生活費,買學習用品,抽空給她補補課,跟她交流思想和感情,讓她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心入:融入農村,貼近農民,做群眾的“貼心人”
身入:踏實干事,造福農民,做群眾的“領路人”
農村的工作很苦很累,常常是摸爬滾打,滿面塵灰,一身汗水。在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中,我和村兩委干部入戶調查,挨家挨戶的進行宣傳,積極的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并仔細地為村民填寫登記表,做好記錄。為了不落下任何一個村民,我和村干部進行了幾輪的宣傳與排查,周六、周日也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工作雖然辛苦,但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我村提前超額完成了任務,名列全鄉第一,受到了上級的表揚。
任職期間,我還多次和村干部、治保調解員一起下村調解糾紛。我所在的詹家村是區重點發展和開發建設的村,征地項目多,矛盾糾紛也多,樣樣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村民就宅基地款項問題多次上訪,情緒很大。我積極配合村干部一起走村竄戶,四處宣傳政策,還主動起草了《給村民的一封信》,寬慰受損村民,爭取他們的諒解。我和主任挨家挨戶做工作,磨破了嘴,跑斷了腿,遭了白眼,常常是滿肚子苦水沒處倒,心中充滿了委屈。但每當我看見矛盾迎刃而解時村民們臉上露出的滿意笑容,喝上村民們為我們送來的熱茶時,我所有的不快頓時都煙消云散了,也更深的領悟到作為一名村官身上所擔負的責任。
情入:真情投入,服務農民,做群眾的“主心骨”
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難,當好一名大學生村官更難。當村官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真心、真情服務群眾,把群眾當親人,在情感上主動融入群眾。在村里,每次村干部下戶下組時我都堅持跟著去,雖然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旁邊當學生,但能從書記、主任和村民交談的鄉言俚語里學會如何和村民溝通、如何入鄉隨俗、如何適應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語言習慣。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把自己的熱情和真心全部播撒在這片我深深眷戀的熱土上,真心實意的為鄉親們服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叫響了大學生“村官”的稱號。村圖書室的建設中、遠程教育的播放中、村民文藝演出的彩排中、學習科學發展觀的講座中、征兵工作的宣傳中……村里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足跡,我的每一份辛勤努力、每一次認真工作不僅得到了村干部的高度贊揚,也深深的印在了村民的心中,他們每每伸出大拇指夸獎我時,我的心中充滿了難以抑制的喜悅,我知道我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
有人說“到農村服務農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陣子服務容易長期性服務難,表面上服務容易真正服務難”。但是一年的農村工作經驗告訴我,只要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想著為村民服務,再難的工作都會變得簡單,只有用真心踏踏實實為村民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在農村天地里大有作為。俗話說,態度決定成敗。在過去工作的一年里,我養成了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處世態度。農村工作有其特殊性,我更多時候面對的是一些瑣碎的、具體的事務,像制表格、打印文件、起草文件等等,沒什么“大事”可言。但農村亦無“小事”,盡管在某些人看來根本不是事,對老百姓來說,件件是大事,都關乎百姓的切身利益,馬虎不得。可能僅僅是幫村民講解一個法律條文,協調解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糾紛,但這些小事卻關乎百姓的利益,群眾利益無小事,一絲一毫總關情。
細細品位這一年的經歷,許多事情仍歷歷在目,大學畢業時的一份執念,終于讓自己有了圓夢的地方。農村的天地是廣闊的,我很慶幸自己能到農村工作,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與農村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農村給了我們大學生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它幫助我更快的成長,更好的發展,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用我的精神與風采給流火的鄉村帶來清新之風,給渴望科技文化知識的村民帶來希望的種子,給正在新農村建設偉大進程中的基層干部群眾帶來持久的動力,將自己的所學服務于農村,服務于社會,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兩年的村官工作是短暫的,我相信這兩年的收獲,會使我們受用一生。
要想做好農村工作,為農村發展、農民富裕貢獻力量,首先要對所在村情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對于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農村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雖然之前做好了心里準備,可真正到村上任后,才知道一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我的心里產生了畏難情緒。正當我不知所措時,村書記李建耀給我注入了一支強心劑,他說:“剛參加工作不要太急于求成,做大事之前必須先把小事做好,想讓老百姓認可你、接受你,必須要先融入他們,讓他們了解你。村民都是非常熱情的,他們也渴望大學生給農村帶來新的氣象,放心大膽去干吧。”李書記一席話減輕了我的心理壓力,增強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決心要為村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深知行動是實行“自我推銷”的一張最好的名片,于是我用兩天的時間走遍了村的每個角落,在農戶的土坑上、農家的小院中、村委會的辦公室里都灑滿了我和村民的談笑聲,我用自己的行動和熱情感染著他們。在與村民的接觸中,我親身感受到農村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熱情、淳樸、善良,同時也讓更多的村民認識了我,與我拉近了心理距離,漸漸拓展了我在農村一線的工作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