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預算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縣*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見。
一、*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一)一般預算執行情況:
全縣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053萬元,占年初預算5830萬元的103.8%,比上年實績5316萬元增長13.9%,剔除農業稅免收因素實際增長19.2%。
一般預算收入中:
工商稅收累計完成3336萬元,占年初預算3750萬元的89%,比上年實績2785萬元增長19.8%;農業二稅完成528萬元,占年初預算480萬元的110%,比上年實績787萬元下降32.9%,主要是農業稅政策性免收;行政性收費等非稅性收入完成2189萬元,占年初預算1600萬元的136.8%,比上年實績1744萬元增長25.5%。
全縣一般預算支出預計完成14787萬元,占年初預算9048元的163.4%,比上年12447萬元增長18.8%。
(二)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全縣基金收入完成2792萬元,占年初預算2850萬元的98%,比上年2573萬元增長8.5%,基金支出完成2774萬元,占年初預算2850萬元的97.3%,比上年增長7.5%。
*年財政工作的主要特點是:
財政收入征管力度明顯增強,立足抓早、抓緊、抓實,層層分解落實收入任務,建立和完善對鄉鎮、縣直部門收入考核激勵機制,推行鄉鎮財政撥款與財政收入掛鉤辦法,進一步調動鄉鎮、縣直部門組織收入積極性,征管部門做到多收工作稅、辛苦稅、服務稅,勤征細管,堵漏增收,堅持稅費并重,不斷加大對非稅性收入的征管力度,加大對納稅大戶的管理和服務,實現了稅收收入的大幅增長,全年國稅部門征收各稅1541萬元,比上年增長29%,地稅部門征收各稅1901萬元,比上年增長15.4%;財政部門征收契稅收入304萬元,比上年增長10.1%。
財政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力度加大,積極編報項目,爭取省、市對我縣的支持,全年共向上爭取各類補助資金17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認真組織實施農業項目,順利實施了宏村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生態項目、繅絲廠、蠶種場農業產業化、宏村虞溪河水利設施以及其他農業項目,財政投資額達659萬元,有力地促進了“三農”經濟發展;進行了擔保公司增資擴股工作,注冊資本由175萬元增加到500萬元,積極爭取工業園貼息、及時兌現企業技改貼息和企業貢獻獎,促進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保工資、保運轉、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不僅按時發放了國規定的工資,保證了機關正常運轉經費,還部分兌現了省出臺的欠發60元/人月的職務補貼工資,同時克服各種困難擠出715萬元資金,用于支持全縣經濟發展。
二、“十五”時期全縣財政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全縣財稅工作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縣”這一主題,深化財稅改革,狠抓增收節支,保障重點支出,推動了全縣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1、財政收支保持較快增長。
全縣各級狠抓財源建設,建立收入激勵機制,強化收入征管,充分挖掘增收潛力,克服多種不利因素的制約,財政運行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全縣*年財政總收入達到8845萬元,比*年的4312萬元年均增長15.5%,超額完成“十五”財政規劃8000萬元收入目標,一般預算收入達到6053萬元,比*年的3851萬元年均增長9.5%。*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預計14787萬元,比*年5687萬元年均遞增21.1%。
2、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五年來,全面貫徹落實農村稅費改革各項政策,按規定積極減、免征農業稅,全縣農民政策性負擔由*年改革前的1026萬元減少為*年的零負擔,農民戶均年減負410元。積極為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提供財力保障,落實稅改政策性轉移支付資金2980萬元并全部按規定分配到鄉村,切實維護了鄉村兩級政權的穩定。大力推行財政補貼農民資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年全縣共有17項涉農補貼資金全部通過“一卡通”方式發放到農戶,補助額達1316萬元,人均享受補貼168元,徹底改變了涉農補貼資金多頭管理、渠道發放局面,得到了全縣農民群眾的一致擁護。
3、公共財政支出改革不斷實現新突破。
積極實施綜合財政預算改革,大力推行部門預算,規范預算內外資金收支行為,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建立財政資金管理新程序,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分步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全縣共有129個單位的財務先后納入了會計結算中心管理,確保了財政資金安全、高效、有序運行。全面推行了鄉鎮“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積極推廣財政網絡運用技術,實現了縣鄉聯網,強化了鄉鎮財務會計網絡監管手段。全面落實政府集中采購制度,每年的采購資金節約率都在11%以上。
4、財政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和規范。
積極實行財政統發工資制度,保證了全縣財政供給人員工資正常發放,保障了基層正常運轉。完善了專項資金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辦法,實行跟蹤監控,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加大了國有資產管理力度,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推行資本運營和資產重組,提高了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益。開展財政信用資金清理整頓,盤活了資金存量。狠抓鄉鎮財政消赤減債,防范和降低了財政運行風險。積極開展經常性檢查和專項檢查,促進了財政經濟秩序的好轉。
5、重點支出得到進一步保障。
在保證干部工資和機關正常運轉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財政加大了對農業、教育、衛生、公檢法司和社會保障事業的投入力度,“十五”末分別達到1142萬元、2081萬元、726萬元、656萬元、440萬元,比*年分別增長188.4%、86.5%、136.5%、108.3%、171.6%。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大。加快了社會保障建設步伐,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農村特困補助等社會保障機制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6、爭取上級財政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五年來,積極向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爭資額達5.7億元,是前五年0.95億元的6倍,除用于確保工資發放、支持鄉鎮解困工程、社會保障外,還有力地支持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工業園區建設、企業技改、基礎設施等項目的建設,圓滿完成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任務,同時還較好實施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小學危房改造、國債資金、旅游開發和財政支農等一大批項目工程,極大地推動了我縣社會各項事業和縣鄉經濟的發展。
各位代表,縱觀十五時期的財政工作,我們也深刻認識到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基礎薄弱,導致財政運行質量不高;財政平衡的基礎脆弱,對社會公共事業投入仍不足,財政可調控的能力差,財政風險較大。對此,必須引起重視并逐步加以改進。
三、“*”財政改革與工作思路
“*”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全局,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的原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實施“135”行動計劃,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部署,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強化財政宏觀調控,嚴格財政監督管理,為加快構建和諧*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村建設,早日實現全國一流旅游經濟強縣做出更大貢獻。
“*”時期財政發展的目標是: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5億元,年均遞增20%;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億元,年均遞增18%;財政支出達到2.8億元,年均遞增13.6%。
“*”期間財政改革與發展的主要任務
1、發揮財稅工作的導向作用,大力培植財源。
一是全力支持我縣的農業產業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和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做大做強果蔬罐頭、繭絲綢及竹產品加工基地,加大無公害綠色食品的生產和開發力度。二是加大扶持工業力度,整合、調整和完善工業扶持政策。積極利用先進技術更新與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積極扶持和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三是加大對旅游服務業的資金投入,推動全縣第三產業的更快發展。依托資源和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優勢,整合全縣旅游資源,統一規劃和建設,從深層次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全面提升我縣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拓展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提高第三產業對財政的貢獻率。
2、強化財稅征管職能,逐步建立規范的政府收入體系。
一是要積極配合中央建立和完善新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進一步明晰中央與地方的責、權、利,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收入體系。二是建立健全以自主申報納稅為主體,優質服務為核心,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與重點稽查、協稅護稅相結合的稅收征管模式。三是要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健全稅收司法保護,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稅收流失。四是要加大稅法的宣傳力度,增全民的納稅意識,建立和完善納稅排行榜制度,努力營造依法納稅、納稅光榮的良好氛圍。五是推行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改革,不斷探索規范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的框架和制度體系,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征收管理,拓寬財政增收渠道。
3、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支持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一是要加大對“三農”的資金投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通過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將三農問題逐步融入到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格局當中。二是加大公共事業投入。增加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教育、科技文化、公共衛生、公檢法司等方面的投入,增強財政對基礎性、公益性社會事業的保障能力。三是提高社會保障的能力和水平。繼續增加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強化社會保障資金監管,完善社會保障籌資機制,促進就業和再就業。
4、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制
一是繼續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政府預算收支分類辦法,建立朝向公共財政目標、能夠清晰反映政府收支活動的預算收支體系,對政府收支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二是繼續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通過編制部門綜合預算,統籌安排稅收和非稅收入。三是完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范國庫集中支付資金管理;四是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工作程序,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加強政府采購監督,提高政府采購工作效率。
5、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保持財政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建立政府債務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按照權責發生制,全面清理縣鄉政府的債務規模,實行政府全口徑債務定期報告制度。二是積極化解政府債務。在嚴控新增政府債務的基礎上,通資產變現、債務抵扣、發展經濟及各種增收措施,逐步化解政府債務。三是建立政府償債準備金制度。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政府償債準備金,實行專戶管理,專門用于償還政府債務。
6、以能力建設為中心,大力加強財稅干部隊伍建設。
一是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職業道德教育,切實提高財稅干部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二是加大財稅干部培訓力度,不斷強化財稅干部政策、業務、法律、計算機等相關知識的培訓;三是要全面加強機關黨組織和干部隊伍的黨風廉政建設,牢固樹立“為民理財”的思想,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
四、奮力拼搏,努力做好*年財政工作
根據我縣“*”經濟發展規劃及當前財政收支形勢,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及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和保重點支出的方針,我們編制了*年全縣財政預算草案。
*年全縣財政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安排6900萬元,比上年預算增長18.4%;比上年實績增長14%。其中:國稅部門安排*萬元,比上年預算增長5%;地稅部門安排2300萬元,比上年預算增長21%,財政部門安排2600萬元,比上年預算增長28.1%。
主要收入項目的預算安排情況:
(一)工商稅收安排4250萬元,比上年預算增長13%,增加500萬元,其中增值稅安排1740萬元,所得稅安排960萬元,其他地方稅安排1550萬元。
(二)農業稅收安排440萬元,比上年預算下降8%,減少40萬元。
(三)行政性收費等其他非稅性收入安排2210萬元,比上年預算增長38.1%,增加610萬元,其中:專項收入安排50萬元。
基金收入安排2850萬元,與上年預算持平。
*年全縣一般預算支出安排10315萬元(含財政基本預算安排8372萬元,預算內收費補助安排1943萬元),比上年預算增長14%,基金支出預算安排2850萬元,與上年持平。
主要支出項目的預算安排見附表。
按照確定的收入預算和現行財政體制計算,當年一般預算可用財力總額為10363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為4875萬元,增值稅及所得稅返還收入為747萬元,省各項補助收入為4741萬元(包括體制補助3957萬元,一般轉移支付補助567萬元,取消農業稅補助217萬元),全年一般預算支出安排10315萬元,上解支出20萬元,收支相抵結余28萬元。
圍繞*年的收支預算,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精心組織,合理安排,積極穩妥做好財政增收工作。
合理編制下達*年鄉鎮及縣直部門收入任務,完善財政稅收征收管理的追蹤問效機制和獎罰措施,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均衡收入進度;加大非稅收入征管力度,嚴格實行“收繳分離”和“罰繳分離”,確保各項非稅收入及時足額繳入國庫。
(二)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工資發放和各項重點支出需要。
進一步完善工資統發網絡建設,多渠道籌措資金,保證干部職工的工資正常發放、機構正常運轉和重點支出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三農、教育、公共衛生以及基礎公共事業的投入,重點做好農村特困救助、城鎮低保、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項目的資金籌集保障工作。(三)實施縣鄉財政振興工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一要加大對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扶持,加快發展園區經濟;二要加速培育大旅游產業,加大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宣傳,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三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大發展蠶桑、名優茶、果蔬和特種養殖的資金投入,做大做強我縣的繭絲綢、果蔬罐頭、竹產品等涉農支柱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四)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
重視財稅政策的研究,積極研究中央、省對地方的政策動向,爭資金、跑項目,做到行動早、動作快。*年要在省有關縣、鄉兩級財政改革和實施財政振興工程方面,吃透文件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爭取省財政對我縣的資金和政策扶持。進一步加快縣國有投資運營公司融資工作進度,爭取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支持。
(五)扎實推進各項財政改革。
一是要切實抓好我縣非稅收入征收管理改革工作,推進我縣非稅收入征收管理改革規范化進程。二是要深化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科學界定縣鄉政府的事權和財權,進一步完善縣對鄉鎮財政體制;三是深化鄉財縣管改革,從*年起,所有鄉鎮財政供給人員工資實行縣級財政統發,撤消鄉鎮收支帳戶,逐步將鄉鎮收支核算全部納入縣會計核算中心;四是進一步深化財政涉農補貼資金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健全“一卡式”發放機制,加強鄉鎮服務大廳建設,積極探索并拓展鄉鎮服務“三農”的內容和方式;五是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政府采購,積極推行“會議費采購”。
(六)進一步加強對財政支出的監督管理。
一是加強對各單位的預算支出進行事前審核、事中跟蹤和事后監督的管理機制,提高預算約束力,規范預算追加的審批程序和報告制度,探索推行預算追加和工作效果、招商引資效果掛鉤辦法。二是加強對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嚴格規范申報、審批程序,做到專款專用,特別要注重對有關資金的整合,集中財力辦大事,注重對重點項目支出情況的跟蹤問效。
各位代表,*年是“*”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局、起好步關系重大。我們將認真落實縣委確定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圓滿完成*年的財政預算任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