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調查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上海市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在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發揮黨員主體作用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堅持黨員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發揮作用的有機統一,大力開展“三服務”活動
從**2年開始,我市按照“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的總體目標,堅持黨員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發揮作用的有機統一,大力開展以“黨的上級組織為基層組織服務、黨的基層組織為黨員服務、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都為群眾服務”為內容的“三服務”活動,從建強組織、關懷黨員、服務群眾入手,不斷探索和完善基層黨建工作的載體和機制,用“三測評”的機制(群眾測評黨員、黨員測評支部、下級黨組織測評上級黨組織)來檢驗和推動“三服務”。
(一)著眼于構建社區黨建的資源支撐體系,加大黨的上級組織為基層組織服務的力度。在“三服務”活動中,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著眼于建強每個基層組織。地方黨委綜合運用行政、組織和經濟手段,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工作力量上,以“社會化招聘、契約式管理、專業化培訓、職業化運作”的方式,建設專職黨群工作者隊伍。在工作經費上,各區縣黨委積極探索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活動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對基層黨組織的支持力度。
(二)著眼于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落實黨的基層組織為黨員服務的措施。在“三服務”活動中,通過推進互助、發揚民主、搭建舞臺等辦法,廣泛開展了以加強教育、提供服務和保障權利為內容的黨組織為黨員服務活動。
一是探索建立黨內關愛機制。對生活困難的黨員及其家庭建立慰問制度,著重幫助他們適應市場,提高就業的競爭力。濰坊新村街道專門設立下崗職工黨員培訓基地,免費為他們提供再就業培訓,多渠道推薦他們再就業,鼓勵他們帶頭就業。
二是拓寬黨員行使民主權利、參與政治事務的渠道。把提高全體黨員對社區民主政治的參與程度和參與能力,作為增強社區黨組織的活力和能量、提高社區黨組織影響力和戰斗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動員和支持有條件的黨員積極參與工青婦等群眾組織、居民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行業協會、業主委員會等各類新社會組織的選舉和推薦活動,提高各類自治性、社會性組織中的黨員比例。
三是搭建黨員服務群眾、發揮作用的舞臺。適應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特點,設定活動載體和評價標準,構建黨員發揮作用的載體和舞臺。在社區各類公共服務窗口,推行黨員示范崗評比活動,調動黨員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在居民區建立在職黨員理事會等組織載體和在職黨員聯系卡等工作載體,推動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在部分社區探索和實行黨員責任崗制度,通過設立政策宣傳、綠化維護、衛生監督等“無職黨員責任崗”,使黨員做事有平臺、管事有抓手,為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解除了顧慮、注入了動力。
(三)著眼于增強黨的社會凝聚力,強化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的激勵機制。樹立導向,把服務群眾作為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些社區街道黨工委把“三服務”分解,將責任落實到黨政班子每個成員和各個支部,作為年度考核評比的重要依據。明確主體,發揮黨員服務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南碼頭路街道臨沂六村的黨員經過討論,自發地以小區內的20多個黨員教師為主體組成了教師聯誼會,為小區內無力請家教的孩子開展義務家教活動,展現了黨員的良好社會形象。
通過幾年的實踐,“三服務”活動把黨員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發揮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關心、服務黨員的基礎上,激發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內在動力,體現了組織的要求、群眾的需求、黨員的追求的統一,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有效機制。
二、探索黨員代表議事會制度,落實普通黨員的民主權利
青浦區委以推進、發展基層黨內民主為切入點,積極探索了“農村黨員代表議事會”制度。
議事會的代表,由村黨組織全體黨員民主選舉產生的黨員代表和村黨組織班子成員組成。民主選舉產生的黨員代表人數原則上按黨員總數20%左右的比例確定,但不得少于10人,其構成要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要兼顧地域、階層、年齡、學歷、職業等結構情況。村黨組織班子成員作為當然代表,可不經選舉直接參加議事會。黨員議事會代表中要有不少于1/3的代表由村民代表中的黨員擔任。不進村黨組織班子的村委會中的黨員可列席議事會議。議事會代表的工作屬于“義務”性質,不發放任何補貼。議事會議原則上每季度召開一次,商議本季度的重要事宜,提出下季度的工作要求。根據工作需要或有二分之一以上議事會代表提議,可臨時召開。議事會可由村黨組織書記主持召開,也可推選黨員代表議事會召集人來主持召開。
召開議事會議一般遵循以下幾個程序:一是會前準備。主要是在議事會議召開前,由村黨組織對議事會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集中整理、遴選,并根據工作需要和黨員、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初步確定議事會的議題和方案。之后,村黨組織要在征得多數議事會代表同意后,正式確定會議日期、地點、議題,并通過村務公開欄或其他方式向全體黨員和群眾公布。議事會代表在接到會議議題后,要通過不同方式及時聽取、收集黨員和群眾對議題的意見。二是會中商議。議事會議必須有不少于五分之四的議事會代表到會方可召開。會議中,代表根據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和了解、掌握的情況,對議題進行充分醞釀、討論,在此基礎上,由全體與會代表對議題進行表決,表決須經半數以上與會代表贊成,方可列為正式議案交基層黨組織審定。三是會后實施。村黨組織對議案進行審定并組織實施或辦理。需提交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討論通過的,則依法、依程序及時辦理,并由村黨組織督促落實。議事會議形成議案的落實情況,由村黨組織負責及時向議事會代表反饋,并以一定方式向全村黨員和群眾通報。
青浦區通過推行農村黨員代表議事會制度,增強了黨員的作用意識,推動了村級組織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增強了黨員的角色意識,提高了村級組織的決策能力和執行力;增強了黨員的責任意識,提高了村級組織的工作和管理績效;增強了黨員的監督意識,提升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公信力;通過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強化了黨員主體地位,發揮了黨員的積極作用。目前,這一制度已在全市推廣。
三、組建社區黨建志愿者隊伍,拓展黨員發揮主體作用的空間
徐匯區斜土社區(街道)黨工委在深刻剖析基層各類矛盾中,積極探索社區服務管理,緊緊依靠社區黨組織和黨員,通過組建黨員志愿者隊伍,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
(一)針對社區服務管理復雜性特點,引導黨員收集民意、建言獻策,在推進黨組織科學決策中發揮主體作用。召開黨員志愿者座談會,匯集居民群眾最新意愿。由黨政班子成員下領導干部聯系點,每季度與黨員志愿者座談一次,聽取他們近期了解的社區民意匯報,居民區黨組織由一名委員負責每月收集一次情況。根據社區黨員建議,由職能科室梳理提煉,形成黨工委會議討論會議的議題。組織黨員志愿者參與社區重要事項研究。組織黨員志愿者代表參加每月一次的主任辦公會議,每季度一次的社區建設管理質詢會議,在研究社區重要事項中讓他們直接陳述觀點,提出意見建議。黨員志愿者代表列席黨組織研究社區建設管理工作的會議。基層黨組織在研究涉及群眾利益問題的議題時,邀請黨員志愿者代表列席會議,讓他們在黨的會議上充分發表意見想法,為黨組織決策提供參考。
(二)針對社區黨員參加黨日活動多樣性特點,引導黨員組織協調、設計策劃,在開展黨日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組織協調、設計策劃主題實踐活動。為增強黨日活動的吸引力,各居民區黨組織引導社區黨員獻計獻策,共同組織策劃黨的組織生活,得到了黨員的積極響應。組織協調、設計策劃黨日活動。一年多來,在黨員志愿者的積極參與、精心組織設計下,黨日活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吸引了黨員積極參加,大部分黨支部(黨小組)組織活動的出勤率達80%以上。組織協調、設計策劃黨員示范樓組創建。斜土社區(街道)黨工委在注重指導居民區黨組織按樓組建立支部(小組),根據商品房小區和舊公房小區特點,引導黨員以“熱心鄰里事、參與社區事、關心天下事”為基本要求,加強樓組黨建的探索。
(三)針對社區服務管理職能的群眾性特點,引導黨員模范帶頭、爭作表率,在貫徹執行黨的意圖中發揮主體作用。“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斜土社區(街道)黨工委根據社區建設管理服務的職能要求,在組織發動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管理的同時,注重引導黨員志愿者在宣傳黨的時事政策中、在推進社區建設管理中、在協調化解小區矛盾中以模范帶頭作用彰顯主體作用,得到了黨員和群眾的歡迎,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
四、完善黨員服務中心網絡,構建黨員發揮主體作用的平臺
黨員服務中心是我市根據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總體精神和部署,針對新形勢下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建立的關懷凝聚黨員的新載體、聯系服務群眾的新網絡、發揮黨員主體作用的新平臺。
上海黨員服務中心建設,大致經過三個階段,前后歷時五年,目前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市、功能比較完備的黨員服務中心網絡。第一階段(**1年至**3年)為探索初創階段。**1年3月,普陀區曹楊新村社區(街道)成立了全市第一家黨員服務中心。**2年3月,市委組織部黨員服務中心正式成立。第二階段(**3年至**5年)為整體推進形成網絡階段。**3年底,市委組織部召開推進會,明確了中心的基本功能定位,提出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市街道、鄉鎮全面推進黨員服務中心建設的目標,輔之以配套扶持措施,以及“兩個確保”(確保所有的流動黨員都能夠就近找到黨的關系的接納地,確保所有缺少資源的基層黨組織都有開展黨的活動的地方)的要求。截至**4年底,全市221個街道(鄉鎮)全部建立了黨員服務中心并通過驗收。在實踐中,有的開發區、經濟園區也建立了黨員服務中心,從而使黨員服務中心的總數達到224個,形成了覆蓋全市的網絡。第三階段(**5年至今),為完善提高階段。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全市220多個黨員服務中心發揮了突出作用,成為黨員集中教育的開放、共享式陣地。**6年,全市黨員服務中心進一步健全了制度規范,深化拓展了服務功能。
上海黨員服務中心是流動黨員的接納地,是“兩新”組織構建黨的基層組織的孵化器,是區域內所有基層黨組織共享資源的平臺,是黨組織服務黨員的溫馨家園,是區域內黨組織和黨員面向群眾、面向社會的服務窗口。通過黨員服務中心網絡的建立和運作,在實際工作中實現了“四個轉變”:即轉變了原來由黨組織找黨員和流動黨員找組織難的被動局面,轉變了原來根據組織隸屬關系封閉配置黨建資源的局限,轉變了只重視教育管理忽視關心服務黨員的觀念,轉變了只重黨內生活不注重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方式。黨員服務中心還成為黨在基層社會加強社會建設的有效載體,開發黨建資源的集約途徑,樹立公眾形象的亮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