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紀念世界水日座談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
水是生命之源,獲得安全飲用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聯合國千年宣言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使無法得到或負擔不起安全飲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已承諾最遲在2015年實現上述目標。聯合國確定*5年-2015年為生命之水國際行動10年,就是為實現上述目標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飲水安全問題。總書記在最近召開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把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讓群眾喝上放心水作為首要任務”。根據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水利部黨組對飲水安全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5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確定為“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也是落實這一精神的具體行動。
水對人的生命和健康至關重要。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59-66%是由水組成的。要維持人的健康基本需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20升安全飲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約需要50升水。目前,全球每六人中有一人不能持續獲得安全飲用水。發展中國家80%的發病及死亡與水有關。在中國,通過飲水發生和傳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種。要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飲用水和合格的衛生條件。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歷來把解決人民群眾飲水問題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特別是最近幾年,國家加大了農村飲水解困工作的力度,把人畜飲水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六小工程”的重要內容。水利部黨組認真貫徹黨中央治水方針,把解決飲水問題作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提出了分階段解決農村飲水困難的目標,第一階段解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剩余的飲水困難問題;第二階段解決新出現的飲水困難問題,到“十五”末基本解決我國農村現存的飲水困難問題,保證群眾基本的生活用水要求。五年來,國家共安排國債資金98億元,加上各級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和群眾自籌,總投入約180億多元,共建成各類農村飲水工程80多萬處,使5700多萬農村人口告別了飲水難。該項目覆蓋了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個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4個師161個團場,受益農戶達1400多萬戶。
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建設成為近年來水利工作的三大亮點之一,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使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深受農民的歡迎,被農民群眾譽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三個代表”在農村的具體體現,取得了“小工程,大德政”的政治效果。這是一項偉大的歷史性成就,是我國農村水利工作的一個里程碑。
近年來,我國農村飲水解困工作雖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飲水安全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一些地區飲水存在水質嚴重不達標、供水保證率低、水性地方病等問題。尤其是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蟲等水質問題,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據衛生部門和水利部門的初步調查以及聯合國評估,我國還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飲水不安全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水性地方病問題。主要是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問題。高氟水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黃淮海平原地區。據調查,目前全國有6300多萬人飲用水含氟量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長期飲用高氟水,輕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質疏松、骨變形,甚至癱瘓,喪失勞動能力。因飲用高氟水而引起的這些病癥一般使用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往往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致使家庭貧困。在氟病區,由于氟斑牙、駝背病屢屢發生,直接影響青少年入學、參軍、就業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0.8-1.4米,出現了“矮子村”,村民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近幾年內蒙古、山西、新疆、寧夏和吉林等地新發現飲用高砷水致病的問題,受影響人口*多萬人。長期飲用砷超標的水,造成砷中毒,可導致皮膚癌和多種內臟器官癌變。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飲用苦咸水的人口有3800多萬人。苦咸水主要是口感苦澀,很難直接飲用,長期飲用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
二是飲用水源污染問題。據《*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七大水系407個重點監測斷面中,只有38.1%的斷面滿足ⅰ~ⅲ類水質要求,即符合作為飲用水水源的要求。28個重點湖庫中,只有7個符合飲用水水源的要求,占25%。另外,據對我國44個城市地下水的調查,有42個城市地下水已經受到污染,并檢出數百種有毒有機物。城市水源污染,特別是持久性有機污染,威脅到飲水水質。農村飲用水源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隨著工業廢水、城鄉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農藥、化肥用量的不斷增加,許多農村飲用水源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嚴重超標。過去飲用水水質超標大多表現在感觀和細菌學指標方面,現在則是越來越多的化學甚至毒理學指標超標。由于水質惡化,直接飲用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的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和衛生狀況難以保障。農村約有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易導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還因此暴發傷寒、副傷寒以及霍亂等重大傳染病,個別地區癌癥發病率居高不下。
三是血吸蟲問題。血吸蟲病近幾年來呈增長趨勢,有些地區與飲用水水源有關。目前血吸蟲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區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7省的110個縣(市、區),生活在病區的人口約6000萬。重病區主要是江漢平原、洞庭湖區、鄱陽湖區、沿長江的江(湖、洲)灘地區,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區。血吸蟲病區約有1100多萬人飲水不安全,其中急需新建或改造飲水工程的人口有220多萬人。
四是局部地區季節性缺水問題。近幾年,中央和地方安排資金建設飲水解困工程,重點是解決中西部嚴重缺水地區農民的吃水困難問題,缺水標準是1984年制定的(即居民到取水點的水平距離大于1-2公里,垂直高差超過100米)。還有一些地方雖然飲水不是特別困難,但由于供水設施簡陋或根本沒有供水設施,直接從河道、坑塘、山泉、淺井取水飲用,水源保證率低,季節性缺水嚴重,干旱季節缺水時仍需遠距離拉水或買水。特別是近年來氣候變化大,干旱嚴重,河水減少甚至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再加上工農業和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工農業爭水、城鄉爭水,使一些地區農村生活飲用水不足問題更加突出。
黨中央、國務院對飲水安全問題十分關心,總書記多次做出重要批示:“飲用水安全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必須高度重視。要通過科學論證,研究采取治理污染源、改進自來水凈化處理等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以人為本真正落到實處”“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要想辦法解決群眾的飲水問題,絕不能讓群眾再喝高氟水”;“要增強緊迫感,深入調研,科學論證,提出解決方案,認真加以落實,使群眾能喝上‘放心水’”。保障飲水安全、維護人的健康生命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工作的第一需要。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水利工作,都要把保證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作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進一步摸清飲水安全現狀,搞好飲水安全建設規劃。水利部將組織編制《全國城鄉飲水安全建設規劃》。在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的基礎上,深入開展飲水安全問題普查。對于農村地區,要摸清未達到飲水衛生標準的人口情況、飲用水質狀況和地區分布,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對于城市,要摸清城市主要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狀況,加強重要水源水質監測網絡建設,推動城市水源地保護,保障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就全國而言,要按照“先急后緩、先重后輕、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優先解決對人民群眾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的飲水安全問題。“十一五”期間,重點解決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飲用水水質不達標以及局部地區飲用水供應嚴重不足問題,到2010年,使無法得到或負擔不起安全飲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2020年,使城鄉居民飲水達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二)加大對飲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飲水安全是社會公益事業,理應得到國家公共財政的支持。各級政府應將解決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領導,統籌安排,增加投入。對貧困地區的飲水工程建設,應以政府補助為主,群眾自籌為輔。對經濟發達地區的飲水工程建設,所需資金由政府、受益群眾、市場等多種途徑籌集。對飲水工程建設和運行中的用地、用電、稅費等應實行優惠政策。對于兼有向二、三產業供水任務的飲水工程,可采用股份制等形式吸納社會資金或利用貸款進行建設。
(三)統籌兼顧,抓好飲水安全建設工作。飲水安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飲水工程建設外,還包括水源保護和監測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只有把這幾項內容統籌考慮,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第一,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認真貫徹《水法》,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供水工程管護范圍,制定有關辦法,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置排污口,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農藥的使用,杜絕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人為破壞。第二,要因地制宜建設飲水工程。根據各地自然、經濟條件和社會發展狀況,合理選擇飲水工程的類型、規模及標準。既要考慮當前的現實可行性,同時要兼顧今后長遠發展的需要。第三,要完善飲水安全監測體系。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水質監測中心;以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站為依托,分區域設立監測點。對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對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區域定期進行水質監測。
(四)深化改革,不斷完善飲水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保障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供優質供水服務為宗旨,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飲水工程特點、產權歸屬明確、管理主體到位、責權利相統一、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會化服務保障體系。對水窖、水池、水柜等微型集雨工程,采取國家補助,農戶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體制;對自然村或行政村為單元的小型農村飲水工程,采取國家補助,農戶自籌,由受益農戶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成立用水戶協會,實行自主管理;對跨村、跨鄉的區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專管機構、受益村和用水戶協會管理相結合的辦法,實行有償供水,合理收費,促進工程良性運行。
同志們,讓每個人都得到安全飲用水是人類的共同愿望。到2020年為3億多人口提供安全飲用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讓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奮發圖強,扎實工作,為保障飲水安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做出我們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