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休局發展設施建設管理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關于建設文化大省、大市和縣委、縣府關于加快文化名縣建設、打造人文*的決定,提出以下我局2007年的工作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緊緊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切實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以促進繁榮、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和諧發展為目標,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基層文化建設為重點,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繁榮文藝創作,加大文體設施建設力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規范文化市場秩序,加快產業發展,加強文物保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弘揚地方特色文化;圍繞體育強縣的奮斗目標,立足于強化基礎,以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群眾體育工作,建設后備人才基地推進競技體育工作,認真抓好體育設施建設,進一步開展體育強鎮創建。搶抓機遇,銳意進取,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扎實推進文化名縣建設。
二、工作目標
1、文化名縣建設步伐加快。認真實施文化名縣建設的“六大工程”,人文素質得到提高,文化設施不斷完善,隊伍建設有所創新,文化活動更加繁榮,文化產業要有起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大。
2、體育強縣創建全面實施。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加大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競技體育有所突破,積極創建體育強縣,力爭20*年達標,創建體育強鎮1~2個。
3、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縣級廣場文化活動全年達到40場次,鎮級文體活動全年達到60場次,村級文體活動達到200場次。
4、文體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認真做好*體育場、汾湖水上運動中心擴建工程、游泳訓練館的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鎮、村、社區文體設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5、文體隊伍建設日益壯大。民間文體隊伍全年新建50支,全縣達到300支,參加人員達到4000人。全力建設好群星藝術團和各鎮藝術團分團,使之成為繁榮我縣群眾文化的骨干隊伍。
6、文化名縣品牌建設不斷深化。抓住文化特色鎮、文化名人、文化名歌、文化名品等,創特色,打品牌,在文化遺存上有所建樹,使文化名縣建設更有底蘊。
三、工作任務
(一)加強文化陣地建設與管理,努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做好城鄉公共文體設施建設規劃。在鞏固縣級文化設施建設的達標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全縣城鄉文體設施建設水平,規劃到2011年高標準公共文體設施建設城鄉覆蓋率達到80%以上,與文化名縣相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完成。規劃新建鎮級文體中心6個,村級文化中心50個。
2、加快縣、鎮、村三級文體設施建設。努力提高高標準文化設施建設覆蓋率,創建省級東海文化名珠1個,省級文化示范村1個,市級村文化示范中心2個。全面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力爭全年覆蓋全縣各鎮,有條件的行政村都要進入共享工程服務網絡。采取措施,加快經濟薄弱村文化設施建設,盡快使其達到縣級文化建設考核標準,以滿足群眾的需求。
3、充分發揮縣文化藝術中心服務功能。縣文化藝術中心是政府投入巨資新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必須發揮其作用。認真搞好*博物館的布展工作,注重公益性、歷史性、可看性、互動性,成為*文化設施的重點。采用科學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文化藝術中心服務市民的功能,認真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使其成為市民參觀、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合理使用文化藝術中心的輔助設施,彌補運作資金缺少問題。
4、加強鎮、村文化設施管理。制訂《*縣基層文化陣地管理辦法》,督促、指導已建成的鎮、村文化中心(室)經常開放,為城鄉居民服務,使各級文化陣地真正發揮作用。
(二)加大“名鎮、名人、名歌、名品”精品建設,扎實推進文化名縣建設步伐。
1、加快歷史名鎮西塘文化建設。按照《古鎮西塘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加大保護和開發力度。挖掘歷史文化,編制現有古鎮區21個文保單位(點)的維護方案和開發建設規劃,有計劃、有重點地分期進行整修,到2010年全部完工。注重研究儒商文化,開展學術交流,古為今用,促進旅游經濟發展。進一步發掘西塘特有的民間文學、民間美工、民間工藝等民間文化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圍繞“五姑娘”回家鄉,借助電視電影、音樂劇等藝術形式,做好“五姑娘”的文章,進一步提升古鎮西塘的文化品位。
2、重視*歷史名人文化建設。發揮歷史名人的文化效應,構筑*我名人文化,展示*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的人文風采。重點做好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吳鎮的名人文化文章。拓展、提升吳鎮品牌,將“吳鎮墓”申報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力爭通過驗收,進一步提高歷史名人吳鎮在全國的知名度。加快吳鎮書畫院建設步伐,力爭20*年投入使用,將吳鎮書畫院建設成為研究吳鎮書畫藝術,對外文化交流,培育書畫人才的基地。
3、努力傳承、創新“*田歌”。以丁柵、陶莊、西塘為基地,以舉辦*田歌節為載體,進一步挖掘、保護、發展*田歌,組織*田歌創作研討會,深化*田歌的研究,出版《*田歌大集》,創作、新編*田歌5首,舉辦*田歌演唱會,積極準備20*年第二屆*田歌節。
4、進一步推動民間文藝繁榮。積極爭創*市文化特色鎮,規劃丁柵鎮創建田歌文化特色鎮,大云鎮創建花鄉藝術特色鎮,干窯鎮創建窯鄉文化特色鎮。按照“一鎮一品”的要求,打造民間文藝精品,舉辦蓮湘舞比賽,提升千人蓮湘隊表演水平。重點扶植姚莊的女子鑼鼓隊、魏塘的馬燈隊、西塘的民間舞蹈隊,使之成為*民間文藝的品牌。
5、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研究落實文物工作“五納入”和“文保四有”工作,加強文物宣傳和研究。舉辦文物主題展覽。扎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的建立、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成果的整理、重要瀕危項目的搶救性保護等三方面工作。
(三)注重文藝隊伍建設與活動開展,進一步繁榮群眾文化。
1、認真抓好文體隊伍建設,廣泛開展文體活動。發揮*縣“信合”群星藝術團作用,通過政府采購和社會資助的方式運作。全年推出優秀節目10個以上,組織演出15場以上。加強各鎮業余藝術團建設,通過培訓、匯演等形式提高各鎮業余藝術團的演出水平。舉辦各鎮業余藝術團文藝節目匯演,展示各鎮文藝骨干表演風采。
2、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城鄉聯動、注重精品,進一步活躍群眾文化。舉辦*縣“職工文化藝術節”、“社區文化展示月”、“小杜鵑”文化藝術節、全縣民間文藝匯演等活動。組織好浙江省國際舞比賽,積極參與第二屆*市農民文化藝術周活動。大力扶持群眾文化“月月演”、“文化夜市”等品牌活動。組織開展各鎮業余藝術團節目匯演活動,以評獎的形式,推動各鎮業余藝術團創作、演出的積極性。
3、發揮文化事業單位作用,開展文化活動。立足本縣演出市場,發揮演出市場中介組織作用,培育和發展我縣演出市場,影劇院全年組織市級以上專業演出12場。以縣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吳鎮紀念館為龍頭,帶動輻射全縣各鎮開展文化展覽活動,逐步形成文化展覽網絡。全縣年舉辦各類文化展覽不少于30場次。組織開展百場廣場文藝、百支文藝隊伍、百支體育隊伍、百場戲曲歌舞下農村進社區的“四百”活動。以財政扶持、社會資助為模式,建立縣、鎮二級流動圖書庫,縣流動圖書庫藏量不少于10000冊,鎮活動圖書庫藏量不少于1500冊,每月至少向村、社區流動一次,構建適時、便捷、高效的城鄉圖書借閱體系。
(四)全力創建體育強縣,進一步發展體育事業。
1、加快體育場館建設。要以體育中心為開端,按照省十三屆運動會在*舉辦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抓好體育場館的建設工作,具體要抓住*體育場、汾湖水上運動中心二期工程等重點,使我縣的主要體育設施逐步得到完善,并成為我縣體育標志性的建筑。建造*縣游泳訓練館,20*年投入使用。
2、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積極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舉辦縣群眾體育活動和青少年比賽20次以上,組織全民健身月活動,組織開展全縣農民籃球賽。
3、推動基層體育的發展。結合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體育強鎮、先進社區等創建活動。穩步推進農村小康健身工程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加快基層體育基礎設施和體育組織網絡建設,大力開展特色體育健身活動,營造良好創建氛圍。通過創強爭先活動,促進基層體育工作上新水平。
4、推進體育社會團體建設。加強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青少年俱樂部建設。努力拓寬建立體育協會的路子。進一步規范晨、晚練健身點建設。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提高其指導、服務和組織能力。進一步完善國民體質監測網絡和測定制度,為不同群眾科學健身提供服務。
5、注重競技體育發展。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傳統競技體育學校,使之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力爭每年向省、市級體育專業學校輸送不少于6名體育后備人才,逐步形成輸送人才的搖籃,提高業余體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制訂、實施*縣競技體育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項目結構和布局,確定市七運會備戰方案,力爭在市七運會上團體總分和金牌總數好于市六運會成績。
(五)健全文化市管理體制,推動廣電、新聞出版事業發展。
1、整頓規范文化市場秩序。要認真組織開展“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加強對出版物市場的監管,嚴厲查處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穢色情出版物和盜版教材教輔讀物,加大對印刷企業從事非法印刷的查處力度。要繼續嚴厲打擊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等違規經營活動,加大對城鄉結合部和農村網絡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要嚴厲查處淫穢色情表演等違法經營活動。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文物、廣電和體育市場的行政執法工作。積極發揮文化市場義務監督員作用,共同參與文化市場監督。組織執法隊伍開展學政治理論、學法律法規、學業務技能等活動,努力提升現有執法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素質。
2、加快廣播電視事業發展。進一步規范境外衛星電視節目審核報批和日常管理。貫徹落實好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和專項演練等各項任務。根據國家、省關于新一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的要求和市“村村通”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與各有關部門一起制訂我市工作規劃、管理辦法等,協調落實工作任務。做好省、市廣播電視節目政府獎評選的申報工作,協調評定、申報科研成果及推廣應用工作。按照上級行政部門要求,做好廣電行業管理工作。
3、加快新聞出版事業發展。加強對城區內出版物銷售單位的管理工作,引導廣大經營戶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為文化名縣建設提供健康的文化產品。以印刷企業換證為契機,理清我縣印刷企業數量,抓好印刷企業“五個制度”的落實。發揮我縣印刷行業協會的作用,當好企業的參謀助手。開展行業內印刷產品評優工作,推動我縣印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