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發展糧食標準化生產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農辦、*縣農業局
今年以來,*縣農辦、農業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立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以“建設農村殷實小康十大工程”為切入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開創了全縣農業工作的新局面。20*年,全縣農業增加值完成1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6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9%和14.1%。
一、20*年主要工作回顧
(一)糧食標準化生產和高產開發成效顯著。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產、提高品質、增加效益”的發展思路,積極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和市百萬畝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基地建設。通過實施統一供應良種、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提供高效低毒農藥和統一技術服務的“四統一”標準化生產系統工程,全面推行小麥“三推遲四減少”、玉米“一增一防三改”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超額完成市優質專業糧基地建設任務;全縣35.6萬畝小麥平均畝產523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36萬畝玉米平均畝產639公斤,比上年增加21公斤。每畝實現節本增效80元,累計為農民增收2880萬元。小麥、玉米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分別達到718公斤和943公斤,創歷史最高記錄。9月27日,農業部孫政才部長來我縣調研三秋生產,對全縣糧食生產給予高度評價。
(二)玉米秸稈實現全面禁燒和轉化利用。玉米秸稈全面禁燒和轉化利用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是建設農村殷實小康十大工程重點項目之一。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通過成立工作指揮部、制定下發《實施意見》、召開動員大會和秸稈禁燒機械作業現場演示會、加強督促檢查等措施,采取層層落實責任制、實施財政補貼、拓寬秸稈利用渠道、提高農機作業標準、加強巡查督導等辦法,把“還田兩遍,旋耕兩遍,圓盤式播種機播種”的技術路線貫穿到整個工作過程中。全縣36萬畝玉米秸稈實現了全面禁燒,轉化利用率達到了100%,實現了全縣“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處煙”的工作目標,取得了傳統耕作制度的重大突破。
(三)農業產業化建設走上規范發展軌道。全縣形成糧食、林產品、畜禽、草柳編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68家,其中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2家,市級9家,縣級10家。匯豐制絲有限公司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骨干龍頭企業。全縣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27家,資產總額17.11億元,年銷售收入22.1億元,解決就業人員1.5萬人,月收入平均達到931元。
(四)蔬菜產業升級工程建設邁上新臺階。蔬菜生產重點在“特色、高效、綠色無公害”上搞突破,求發展。先后有7個蔬菜品種榮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證書。“志輝”牌苔韭和“荊家”牌四色韭黃、實稈芹菜獲準使用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志,“新城宮家”牌細毛山藥、“荊家”牌圓蔥、“陳莊崔姚”牌大蒜被認證為“綠色食品”,白連特”牌旱藕通過有機食品認證。全縣無公害、綠色蔬菜生產基地認定面積達到8.2萬畝,建立綠色蔬菜配送中心2個,質量速測點19處,提升了*蔬菜的知名度,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五)生態農業建設帶動作用加強。一是突出抓了中國農業大學與縣政府合作的“華北集約農業生態系統實驗站”建設,在270畝核心試驗區內安排各類試驗10個,在全縣示范推廣小麥免耕播種3000畝,落實小麥減量施肥示范方1000畝,建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區1萬畝,加快生態農業發展步伐。二是做好沼氣池示范鎮、示范村和示范戶建設,全縣新建沼氣池1920個,建成1個“千池鎮”(邢家鎮),4個“百池村”(宋家村、后諸村、東營村、東莫王村)和1000多個示范戶,起到了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節約了能源,方便了群眾生活。
(六)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扎實有效。2007年土地治理項目1萬畝,完成投資500萬元,順利通過市開發辦、市財政局組織的驗收。20*年總投資900萬元1.6萬畝的土地治理項目進展順利,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0%。加大對2002年—2006年6.5萬畝老項目區的管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強農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一是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秸稈禁燒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4974萬元惠農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戶,畝均138元。二是村級財務委托工作穩步推進,全縣332個村實行了財務委托,占全縣總村數的99.1%;6個鎮中心實現微機記賬。三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換發補發工作進展順利,土地確權、合同簽訂、登記錄入工作全面完成,現已進入證書打印階段。四是不斷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成效顯著,先后兩次從大專院校聘請專家教授對211名新型農民輔導員進行集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進展良好,縣農廣校等5家培訓基地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2100人。五是積極開展農資市場打假護農。成立農資打假護農領導小組,設立11個農資違法經營舉報點和舉報電話,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了農民自我保護能力和農資營銷業戶守法經營意識,全縣農資市場總體狀況良好。六是加大農業支農項目爭取力度,先后爭取到現代農業糧食產業項目、良種推廣補貼項目、標準糧田建設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糧食高產創建項目、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沼氣池建設項目等,爭取到各級無償支農資金21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