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書記在休牧現場會上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剛才,總結了今年開展休牧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具體做法,農牧業局分析了休牧以來草原植被恢復的成果,我完全同意。另外,巴音高勒嘎查牧民群眾也結合實際,真實的反映了依托項目進行休牧以來所遇到的具體問題和解決辦法,獲各琦介紹了牧民積極響應旗委、政府的號召,在不依托項目的基礎上自發組織進行休牧的成功經驗。總的來說,我旗的休牧工作已經開了個好頭,這就是進步。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正確認識我旗草原的現狀,高度重視休牧工作的重大意義
為什么要實行休牧,可能好多同志和牧民群眾要提出疑問,我們祖祖輩輩就靠放牧生活,也沒有進行過休牧,活的也很好,為什么要投資那么多的資金進行休牧呢?是不是旗委、政府沒事干專門給牧民出難題,基于這個問題我給大家一個明確的說明,我們主要是出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是要認識我旗草原的現狀。我旗的草原是典型的荒漠草原,現有的3650萬畝草場全部退化,重度退化占70%以上,草場植被覆蓋率由50—60年代的30%下降到目前的9%,梭梭林面積由60年代的150萬畝下降到82萬畝,經過幾年的封育,現在恢復到92萬畝,但是梭梭的密度和高度確明顯降低,過去在梭梭林中居住的牧民看鄰居家需要騎上駱駝看煙囪是否冒煙,現在一眼就能望幾公里。牲畜可食性牧草由180多種減少到80種。目前放牧草場畝均產草量由70年代的24.8公斤降到了7.4公斤。年紀大點的牧民可能都清楚,70年代牧區的生態是什么狀況,現在是什么狀況?
二是沙漠化程度日益加劇,沙塵暴頻繁發生。我旗氣候干燥,風多雨少。11年間,年均氣溫是4.0℃,平均降水量是160毫米,年平均風速是5米/秒。11年間,年均氣溫是5.7℃,平均降水量是125毫米,年平均風速是5.4米/秒。近兩年來,年水量只有90—110毫米,邊境一線只有30—5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以上,年最大風速為25米/秒。我旗水土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按照水保站的測算,年均風蝕模數為5000噸/平方公里,水蝕模數為3200噸/平方公里,年綜合侵蝕模數為3840噸/平方公里。由此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沙漠化程度加劇,巴音溫都爾沙地面積已經擴大到1500萬畝,自治區已經正式確定為巴音溫都爾沙漠。莫林飼料地開發后當時挺紅火,但是由于水的限制,當時開發出來的耕地現在大部分已經成為荒地,而且地表的有機質全部被破壞,出現了大面積沙化現象。
三是牧區人多畜多,草場繼續惡化。牲畜由建旗時的19萬頭只增加到73萬頭只,去年是60萬頭只,牧區就有50多萬頭只,駱駝和其它大畜只有1萬多峰(只),絕大部分是羊。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牧民追求利益是正確的,但是必須有充足的飼草的草原條件才能追求更大的利益。根據有關部門測算,平均76畝草場才能養一個羊,除邊境50公里的禁牧區外,我旗天然草場適宜載畜量只有13萬個羊單位,目前超載近30萬個羊單位,由于超載放牧、粗放經營,基本造成草場無休養生息的機會。建旗以前,牧業人口只有1958人,70年代以后達到8699人,達到1.5萬人。1970年機關干部及其他城鎮人口僅700人,80年代達到15000人。以上這些人員的生產生活、取暖都依靠植被。由于牧區人多畜多,過度破壞草原植被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的局面。
四是牧民生產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生活質量差,返貧現象比較突出。由于我旗地域面積較大,牧民居住也比較分散,牧民買米、買面、買菜、買藥都需要跑上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無形之中增加了牧民的生活成本,而且不能每天吃上新鮮的蔬菜。牧民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一,接受教育、就業、接受新知識新理念的條件都比較差。另外,近年來,牧區返貧人口不斷增加,貧困戶、無畜戶的生活基本上都停靠政府救濟。
面對這一嚴峻的生態問題,國家、自治區、市和旗委、政府就將生態建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實施生態移民、退牧還草等一系列項目來改善生態環境。我旗也將“改善生態”放在了全旗指導思想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但是整體惡化的局勢還沒有得到徹底扭轉。全國各地因地制宜地通過“禁牧、休牧、輪牧、舍飼”使農牧民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由牧羊人向養羊人轉變。最早實施禁牧政策的鄂爾多斯市植被覆蓋度由的30%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由的614萬頭(只)增加到的1500萬頭(只),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的2453元提高到的5308元,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提高的良性循環之路。我們也多次組織各級各部門以及嘎查的同志們到鄂爾多斯考察生態建設和禁牧休牧工作,大家看了感觸都很深。包頭的達茂旗與烏拉特中旗接壤,達茂旗目前已經在全旗范圍內實現了禁牧。大家也應該反過來考慮,鄂爾多斯、達茂旗的氣候環境和我旗基本相同,別人能做的很好而我旗為什么就做不到,我認為這主要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和工作措施的問題。
二、認真總結經驗,全面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為今后的休牧做好準備
按照全市的統一要求,將中蒙邊境和陰山山地及沿山一線規劃為禁牧地區,也就說這一區域內堅決不允許放養牲畜,駱駝等大畜除外。其他地區都要推行休牧、輪牧制度。這是一項硬指標,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好。
一是要提高認識。今年通過兩個月的休牧,大家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在沒有下雨的情況下,休牧區的植被明顯好轉,這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今天也都看了。這就需要大家認真的算好帳,運用科學的方法算帳,不能簡單的算兩個月的休牧投入多少錢,購買了多少飼草料。要注重分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既要考慮當前生產生活,又要考慮長遠牧區的發展。按草原站的分析,休牧后草的高度增加了3厘米,就是說牧草至少已經達到6片葉子以上,休牧結束后既使牲畜啃食,吃掉的也只是上面的幾片葉子,絕不會連根吃掉,這樣植被就有生長的機會,就會有結籽繁育的機會。如果在秋季結籽的期間繼續實行休牧,就能形成良性循環的格局,促進草原植被迅速恢復。如果第一年能達到母均產草量增加5-10公斤,第二年至少可以增加10-20公斤。長此下去,草原才能徹底恢復到解放以前的草場植被。而且經過幾年的連續休牧,牧民冬季購買飼草料的量也將隨之減少,甚至可以不用買草料。另外,許多牧民也有一個感受,越是荒漠的地方降雨量越少,越是植被好的地區降雨量也明顯增多,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物理現象,植被好的地區地表水蒸發后就容易開成對流,自然降雨就會增多。
二是要做好宣傳動員。今年春季在巴音高勒嘎查和畢力其爾嘎查進行了休牧試點,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秋季要繼續擴大范圍,時間確定,每個鎮至少要有1-2個嘎查實行秋季休牧。明年必須在全旗范圍內全面推開,請各鎮、各有關部門和牧區嘎查的領導們做好宣傳動員工作,提前做好牧民的思想工作,讓所有牧民都要認識到休牧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強制性的。各鎮要提前幫助和組織牧民儲備好飼草料,確保休牧期間有充足的飼草料,可以與前山村嘎查結對互助,幫助儲備草料。要繼續加大牲畜出欄力度,引導牧民克服惜售心理,今年牲畜出欄率要達到50%以上。
三、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全力推進休牧工作
實行休牧、禁牧、生態建設,其實就是對牧區建設的一次改革,要改革就必須要有新思路、新舉措,絕不能用舊的思維來指導牧區工作,延誤工作時機。說到底,就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問題。我們實施休牧就是要通過政府引導,讓草場得以恢復,讓今后留在牧區的牧民能夠有一個較高的經濟收入,能夠和全旗人民一道共同享受高水平的生活。恢復生態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要想徹底恢復到70年代的草場植被,需要我們付出巨大的努力,這不僅是我們現在的事情,主要是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草原。此項工作必須早抓,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抓。
一是要落實責任。把春秋季休牧作為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作為各鎮和有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必須無條件執行。要把休牧工作作為各鎮班子和干部實績考核的主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制。要提前休牧公告,層層簽訂責任狀,引導牧民自覺落實休牧任務。
二是加大執法力度。草監局、林業公安要認真履行職責,嚴格按照休牧要求依法開展工作,發現偷牧、搶牧以及周邊非休牧的牧戶到休牧草場放牧現象,必須予以嚴厲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三是加強技術培訓。過去牧民一直實行散養放牧,實行圈養可能許多牧民還不適應,需要科學的進行技術指導,農牧業局等技術部門要提前做好圈養技術指導工作,全面提高牧民科學養畜水平,營養搭配、粉碎飼喂這些簡單的養殖方法必須全部推廣到位。同時畜種改良、疫病防治等工作也必須同步跟上。
四、全面推行休牧工作,必須協調處理好各種關系
休牧、禁牧如治水,靠疏不靠堵。禁牧并非禁羊,而是要在羊、生態和人之間尋找一種和諧。因此,我們在進行休牧、禁牧和生態建設過程中必須協調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要與草畜平衡結合起來。實行了休牧必須嚴格執行草畜平衡制度,否則將前功盡棄。草原部門要根據休牧后草場植被恢復情況重新核定載畜量,不能再按草牧場“雙權一制”時確定的載畜量執行,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草原現狀科學的核定載畜量,必須保持草大于畜,才能起到恢復生態的目的。
二是引導和執法結合起來。實行休牧是涉及廣大牧民切身利益的系統工作,關鍵是要讓牧民認識到休牧的重要性,把政府引導變成牧民的自覺行動。“羊進圈”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有做到“禁得住,不反彈”才算大功告成。禁牧管理難,除了農民傳統思想轉變難,教育工作不到位外,最重要的還是短時間內難以為群眾找到一條脫貧致富路。休牧、禁牧存在著艱巨性、復雜性和持久性,如果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的困難,光靠逮羊罰款,再過十年也禁不了偷牧,加大執法力度只是一項具體的措施,關鍵還是調動牧民的積極性。
三是休牧要與生態轉移結合起來。按照我旗的思路,要將牧區大部分的人口轉移出來,讓轉移出去的牧民享受與城市市民享受同等待遇的生活。我們主要通過轉移進城從事二、三產業,合理解決牧轉移牧民的生活問題,要求所有企業除高管人員外,用本地勞動力達到80%以上,風電企業全部錄用牧區勞動力,從事第三產業的給予減免稅費等政策。通過免費就業培訓,使新一代勞動力和轉移出來的牧民掌握一技之長,找到比較合適的工作崗位就業。按照目前企業的工資標準看,月平均工資在1500元左右,只要每戶牧民有一人在企業穩定就業,一年的純收入就比放牧高,如果兩個年輕人就業,這個家庭的收入就在3萬元左右。而且小孩教育、醫療衛生、住房、養老保險、自身素質等方面都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和提高。目前我們已經在巴音鎮和呼和鎮建成農牧民住宅樓350戶,全部用于牧民轉移,林業、畜牧、扶貧項目區內的牧民依托項目可以入住,前幾年集中搬遷到潮格鎮自愿到山前務工的牧民,將現在的房子讓出來都可以入住。另外,還可以通過有土安置、無土安置等多種途徑解決轉移牧民就業的形式,確保所有轉移牧民充分就業。同時對轉移牧民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壯有所務、學有所教、住有所居、樂有所享”。
四是休牧要與新牧區建設結合起來。我們提出要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牧區保留2000人、20萬頭只牲畜,通過轉移使牧區生態自然恢復。今后留在牧區的2000人我們要按照建設家庭生態牧場的模式,通過實施草牧場流轉,實行輪牧、休牧、草畜平衡,達到恢復生態的目的。在休牧的基礎上,新牧區建設關鍵還是發展產業,實現產業多元化、特色化,鼓勵牧民養殖牛、肉羊、馬、驢、雞等畜禽。要大力發展駝產業。我旗馬上要將駝肉、駝絨認證為綠色無公害標志,駝肉、駝奶這些綠色食品包裝和宣傳后,必將成為一項新興的產業,而且價格也將不斷上漲,勢必會成為今后牧民增收的主要亮點。正常情況下,一峰母駝三年可生2峰小駝,發展駱駝比較慢,但是駱駝對生態還有相互促進的作用,牧民群眾都清楚,駱駝采食的主要是梭梭等灌木,梭梭的生長離不開駱駝的采食,即使是采食其它草種,吃掉的只是草的葉子和莖,不會破壞動植物的根系,這與恢復生態并不矛盾。另外,還要積極發展沙產業,通過沙產業開創牧民增收達小康的新途徑。
五是休牧要與保護野生動植物結合起來。野生動物的生長與生態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目前我旗境內的許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我到后旗工作幾年來到牧區從來就沒見到蒙古野驢、黃養等動物,反而梭梭林里的老鼠卻成災,這充分說明我旗的生態鏈已經嚴重失衡,要切實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亂捕濫獵、亂采亂伐的行為,人大要盡快出臺保護野生動植物辦法,各執法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聯合執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如果是我們的干部職工必須追究其法律責任,對于發現亂捕濫獵和破壞野生動植物的行為進行舉報的要給予重獎。
休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萬事開頭難,既然我們今年已經開了好頭,邁出了第一步。我相信,廣大牧民群眾一定能夠在旗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將休牧、禁牧轉移變成大家的自覺行動,變成恢復生態的主要動力,盡快使我旗的草原變成綠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