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委書記在迎新春鄉賢座談會上的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9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鄉上下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圍繞“,大有可為”這一共識,不忘初心,奮勇擔當,推動“五美”建設開啟了全新篇章。全縣黨建“雙強雙促”流動現場會獲第二名,黨建質量評分獲第一名,“中力”合作社產品參展第七屆中國慈博會并登陸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縣委鮑峰庭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宣講中推廣中力種養合作社帶貧益貧成效。
一、堅持高站位,激發攻堅奮進新熱情
一是思想解放有力度??h委“六大攻堅戰”思路提出后,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召開黨政聯席會專題開展“怎么看、怎么辦、怎么干”大討論。通過廣泛研討,全鄉領導干部形成了“五美,大有可為”“立大志氣,求大作為”的共識。二是工作推動有高度。在全縣率先出臺《六大攻堅戰工作方案》,通過兩兩領導組團牽頭負責,月匯報,季調度,牽頭領導兩級干部大會現場匯報等方式,在全鄉形成了濃厚的比、拼、趕、超氛圍。三是責任落實有強度。選定水南中力種養專業合作社、大棚蔬菜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高標準圩鎮4個“六大攻堅戰”綜合示范點,落實鄉村兩級具體負責人,修訂完善機關領導干部和村“兩委”績效考核方案,強化責任擔當,推動“六大攻堅戰”落地有聲、落地有效。
二、堅持高品味,打造秀美圩鎮新標桿
一是告別“臭氣熏天”。全面完成圩鎮污水管網鋪設和處理廠建設運營,圩鎮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90%,出水COD濃度小于等于60毫克/升。二是告別“亂停亂擺”。對農貿市場和圩鎮主干道全面實行劃行歸市,設置圩日和非圩日攤位集中擺放點和公交車(班車)站點停放處,圩鎮更加井然有序。三是告別“老舊形象”。EPC項目完成投資約500萬元,全面完成主街道立面改造、人行步道鋪設和道路白改黑,統籌資金165萬元用于圩鎮背街小巷改造和臟亂區域整治;加強城管中隊力量,強化圩鎮日常管理巡邏,整治鐵皮棚5200余平方米,圩鎮面貌大幅提升。四是告別“全面硬化”。樹立全新建設理念,結合“美麗庭院”建設,鼓勵圩鎮居民在房前屋后、墻根屋頂、前院后庭擺放盆栽、綠植、布設花圃,為圩鎮添綠添彩、增香增色,彰顯圩鎮品味。
三、堅持高格局,提升產業發展新層級
一是新模式賦能傳統產業。對接中國扶貧基金會和新力基金會,落實產業項目幫扶資金400萬元,吸納創業致富帶頭人領辦中力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新開發燕麥蓮子粥、禮品套裝進入有家超市、善品公社等平臺銷售,合作社實現畝均產量翻番、產品單價增長50%、畝均增收超3000元,輻射帶動全鄉7460畝增效、1183戶蓮農增收。依托示范基地,高標準打造賞荷點呼應堰塘巖旅游開發,中國扶貧基金會“百美村宿”計劃初步達成落地意向,全力沖刺以鄉村民宿、休閑采摘、觀光探險為內涵的鄉村旅游產業。復制中力合作社成功經驗,動員國際董事長陳根福領辦一家人臍橙專業合作社,推行“一領辦三參與”產業扶貧模式,做大做強臍橙產業。二是強龍頭引領新產業。引進農業公司,流轉土地300畝,創建首個蔬菜產業基地;引進農業,在下伊、創業中藥材產業示范基地100畝,吸納社會資本1500萬元,推行“農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推進土地集約化流轉、產業規模式經營。三是培育“互聯網+”新業態。在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農產品溯源體系,生產過程實行全程網絡“直播”,為品牌質量“加持”。高標準打造“村紅”直播間,實行免費開放,培育電商銷售、直播“帶貨”能人12名,探索發展“流量”經濟;全鄉70%的臍橙通過電商平臺外銷,實現“果園直銷”供全國。
四、堅持高標準,塑造鄉村環境新面貌
一是全面落實村莊長效管護。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倡議書》,全面修訂村規民約;成立環境監督委員會,落實鄉村兩級“區域長”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婦女小組長作用,定期組織開展清潔家庭評比和村莊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依托愛心超市、“黨建+群眾理事會”、新婦女運動等平臺引導全鄉農戶自覺落實“五凈一規范”要求和“門前三包”責任制,自覺守護公共環境衛生,全鄉村莊臟亂面貌全面消退。二是多措并舉提升村莊品味。采用“政府補一點、群眾出一點、社會捐一點”的方式,用最低成本完成了屏由、龍由公路沿線環境整治和全鄉各村入口節點改造提升;對照“七改三網”“8+4”標準,全面推進中心村環境整治提升,打造了河背、水南門廊、羅田祠堂等秀美鄉村示范點;著力推進“美麗庭院”、“水果之鄉”創建,引導農戶改墻改院改空坪,以果樹占領空坪、用花草驅趕雜草,鄉村面貌呈現革命性變化。
五、堅持高效益,共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是強力鑄就“元子核”。圍繞“雙強雙促”工程,確立黨建引領活全盤工作思路,高標準打造坪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王沙、高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含居家養老)。廣大農村黨員以此為服務平臺,以“一核兩委三會”為組織載體,積極開展主題黨日、“五老”課堂、鄉賢愛心互助、志愿者活動等活動,打通社區“微循環”,打造成了“黨群陣地”“幸福家園”。高背村“五老”理事會安排人員輪流無償值班,并帶頭捐資2萬多元,孝老食堂每日開放,文明實踐活動天天開展,帶動全鄉社會風氣更加文明。二是齊心共繪“同心圓”。依托商會成立社會治理理事會,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為中心小學老師安裝空氣能熱水器、修繕高背便橋、向圩鎮群眾贈送新年燈籠、為孝老食堂提供食用物質等公益幫扶活動,助推社會治理更加有效。三是多方共織“安全網”。積極應對“6.9”“7.13”兩場洪水侵襲,低洼地帶、地質災害隱患點群眾100%提前轉移,實現大災面前“零傷亡”。加強森林防火、安全生產、應急消防工作,實現極端干旱天氣“零事故”。以綜治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和化解,實現信訪問題市級以上“零登記”。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禁毒工作,偵破盜竊等刑事案件12起,公眾安全感位居前列。
六、堅持高質量,描繪振興發展新畫卷
一是有效鞏固脫貧成效。以零漏評、零錯退、高滿意度高質量通過省級驗收和國家級復檢;繼續攻克“難中之難、艱中之艱”,脫貧67戶139人,全鄉綜合發生率降至0.19%;按照“四個不摘”和中央、省、市、縣巡視巡查所饋問題整改要求,全面、精準落實十大扶貧項目,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提升。二是順利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全面完成9個行政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扎實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和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工作,進一步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三是成功搭建村集體經濟多途徑發展平臺。通過入股合作社分紅模式、“村村合作”標準廠房建設出租模式、臍橙產業模式、光伏發電模式、發展煙草模式,多條腿走路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全鄉9個行政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共177.415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67.27萬元,平均每村村集體收入達18.59萬元。
經過一年的奮力拼搏,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與此中心鄉鎮相比,欠發達、后發展的現狀仍未改變,發展的速度仍要加快;投入不足,基礎薄弱的制約仍然存在,資金缺口巨大,爭資爭項的渠道仍要進一步拓展;產業結構單一,人才外流嚴重,本土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不高。
2020年,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記使命,奮勇擔當,為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紅色樣板“篇章”作出的應有貢獻。